首页 中国会计准则建设与国际协调

中国会计准则建设与国际协调

举报
开通vip

中国会计准则建设与国际协调中国会计准则建设与国际协调 「摘要」如何科学地认识和正确地解决中国会计国际协调,一直是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命题。本文回顾了中国会计国际协调的历程,分析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所面临的挑战,揭示了中国会计国际协调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和矛盾,就如何进一步推进中国会计的国际协调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会计准则会计改革国际协调   在中国会计准则建设过程中,国情与国际协调的关系一直是我们面临的一对主要矛盾,科学地认识和正确地解决这一矛盾,直接影响着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进程和有效实施。本文拟就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

中国会计准则建设与国际协调
中国会计准则建设与国际协调 「摘要」如何科学地认识和正确地解决中国会计国际协调,一直是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命题。本文回顾了中国会计国际协调的历程,分析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所面临的挑战,揭示了中国会计国际协调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和矛盾,就如何进一步推进中国会计的国际协调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会计准则会计改革国际协调   在中国会计准则建设过程中,国情与国际协调的关系一直是我们面临的一对主要矛盾,科学地认识和正确地解决这一矛盾,直接影响着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进程和有效实施。本文拟就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意义以及在国际协调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加以分析,对如何进一步推进中国会计的国际协调提出建议。   一、国际会计协调:中国会计准则建设的重大命题   (一)中国会计国际协调与改革开放进程相伴而行   会计作为反映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的信息系统,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与改革开放进程相伴而行的历程,有力地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了这一点。   1978年末,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选择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然后到以城市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再到金融、税收、社会保障等全面改革的渐进式发展道路。中国开放政策是以引入外资、扩大对外贸易开始,接着建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发展到今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现产品、金融、技术、人才等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在以上各个发展阶段,我国会计制度改革都不失时机地推出了若干重大改革措施,不仅适应了各个时期经济改革发展对会计的需要,也促进了国际会计协调。   70年代末至80年代,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我国经济进入了商品经济与计划经济并存的所谓“双轨制”发展时期。国有企业是沿着放权让利、增强企业活力的改革思路展开的。为此,国有企业先后实行了企业基金制度、利润留成制度,承包制度以及两步“利改税”,这时的国有企业改革尚未涉及到企业制度层面。与此相适应的国有企业会计制度主要还是沿袭计划经济会计模式,只是根据改革发展的要求,进行了局部调整。另一方面,由于对外开放政策的有效实施,商品经济因素的影响不断增强。为了吸引外资,加快经济建设,积累对外开放的经验,1984年国务院先后批准深圳、汕头、珠海和厦门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之后又开放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区,从而形成了由沿海向内地逐步开放的格局。外商在经济特区、开放地区和开放城市兴建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等,大量外资涌入,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为适应当时对外开放的需要,财政部于1983年3月和4月,借鉴西方国家会计的基本原理,分别制定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试行草案)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试行草案)》。80年代后期,随着“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发展,我国社会出现了国有经济、非国有经济等多元经济成份并存发展的局面;随着指令性计划的减少,市场经济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不断增强。我国原有与传统计划经济相适应的会计模式已越来越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构造市场导向型的会计模式被提上议事日程。1988年10月财政部成立会计准则组,对于与会计准则制定有关的基本理论、基本假设、基本原则、会计目标、会计要素等展开系统研究,并着手企业会计准则的起草工作。   进入90年代,中国经济在经历了两年的整顿与调整后,面临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迫切形势。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发表了南巡讲话,不仅解决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方向问题,而且也为深化我国会计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环境。1991年,财政部根据经济形势发展需要和会计准则研究成果,制定了《会计改革纲要》,提出了中国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目标,即建立与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1996年改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既兼顾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惯例相协调的会计准则体系。在我国首次提出建立会计准则体系的重大命题。1992年6月,财政部适时地推出了《更多免费论文资料:硕博在线论文网http://www.jhlyzz.cn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11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同时发布了与其配套的若干行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参照国际惯例,结合中国国情,对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要素、财务报告等会计基本问题进行了系统规范,标志着我国会计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的转换。   90年代后半期,随着股份公司上市和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证券市场在我国得到了初步发展,投资者、债权人、证券分析师、证券监管部门等与证券相关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我国部分公司也到香港、美国等境外上市融资,中国对外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同时证券市场也出现了不少信息失真、操纵利润等问题。为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1997年由财政部颁布并实施了第一项有关关联方的具体会计准则,从而使会计准则建设进入了会计准则体系建设阶段。自那时以来,各项具体会计准则陆续发布,到2001年12月底,已经制定颁布实施了16项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这样一条原则:只要与中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不相矛盾,中国的经济实务与国际会计准则所针对的经济实务一致或相近,在实务操作上又可行的,就大胆地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中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充分协调。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会计要素的定义、收入确认、资产减值、关联方披露等重要方面与国际通行的惯例实现了一致。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会计国际协调提出了新的需求   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按照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要求,我国在享受成员国权力的同时,也将履行成员国的义务。在货物、服务、知识产权等方面,给予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扩大货物、服务的市场准入程度,降低关税和规范非关税措施,逐步扩大服务贸易市场开放;按照《知识产权协定》,进一步规范知识产权保护;根据争端解决机制,与其他成员公正地解决贸易磨擦,不搞单边报复;增加贸易政策、法规的透明度,等等。这表明,中国会计环境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将进一步融入到市场经济的国际大家庭中,公平、诚信等将成为市场经济运行的必备法则,中国经济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以往推动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因素,将以新的力量和新的方式,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他使中国会计国际协调面临更深刻的挑战。   首先,按照世界贸易组织协议,作为履行成员国义务的一部分,中国的市场将更加开放,企更多免费论文资料:励行论文网http://www.li2008.com业不论规模大小、所有制类型、业务种类、境内境外等,将享受国民待遇。可以想见,外国企业和外国资本将会以更快的步伐进入中国市场,来自不同国家、包括银行在内的跨国公司将更多地在中国设厂或者建立分、子公司。这使这些公司所属母国的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冲突凸现出来。以往我们可以制定《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使之超前于国内企业的会计政策来解决这个问题。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仍然采用这样的方式,不但不能解决久已存在的内外资会计政策差异造成的问题,同时,也带来跨国公司母子公司会计政策的差异。   其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还意味着中国将会有更多的企业到境外上市和筹集资本。以往经验表明,按上市地会计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对我国企业会计报表进行调整,导致同一企业两套会计报表,模糊了企业财务状况,而不是使会计信息更加透明。因为这个原因,双重审计除了增加财务费用外,也严重影响了境外发行证券的合理定价,直接增加了资金成本。   最后,政府监管部门正酝酿着境外企业到中国证券市场上市。这意味着中国投资者也与境外投资者一样,共同分享发达国家技术进步的成果。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果境外公司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市,仍然按其境外会计标准来编制会计报表,将为中国法律所不容;如果境外公司按国内会计标准调整或编制会计报表,对于那些自诩其会计标准高于中国会计标准的国家来说,可能无法接受。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会计服务市场进一步开放,进而启动注册会计师服务双边承认机制。这意味着中国会计师到境外执业的障碍得以消除。然而会计师资格标准、教育背景、特别是会计审计标准的差异,仍然会拖中国注册会计师境外执业的后腿。   所以,面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的挑战,我们应审时度势,抓住机遇,与时俱进,认真研究和解决国际协调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不失时机地推进中国会计事业发展的步伐。   二、中国会计国际协调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   以前我们在谈到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所遇到的矛盾时,往往表述为中国特色与国际化的矛盾。我们认为,这样表述不足以清晰地表达这一矛盾的本质。因为“特色”二字,容易给人以自我欣赏、固守已见的信息。我们也曾将这一命题表述为中国国情与国际协调的矛盾,其中“国情”一词似乎不能体现中国社会经济日新月异发展这一现实。我们感到,以“中国会计国际协调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来表述,似乎更能反映中国会计国际协调的现实和我们的正确取向。   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一条渐进式的市场经济改革道路,现在我国仍是一个转换中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协调过程中,我们既面临许多发达国家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同样面临的共性问题,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发展中国家所遇到的特殊矛盾。正确认识和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才能保证中国会计改革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会计准则的发达市场经济背景与中国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矛盾   我们会计准则建设,无疑存在诸多矛盾,像会计准则实施快与慢的问题,会计准则粗与细的问题,会计准则实施中的监管问题,股份公司、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需求与国有企业的信息需求之间的差异问题等等。但其中的主要矛盾则是会计准则的发达市场经济背景与中国市场经济所处初级阶段这样一对矛盾。会计准则这一概念首先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它代表着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目标、会计原则、会计程序和会计理念。与发达国家和发达市场经济相比,中国的现状是多元化的,多种经营方式、多种所有制形式、多层次的发展程度、多层次的技术水平、多层次的教育状况并存,市场要素的发育、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监管水平以及市场理念的建立,等等,均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要将会计准则这个概念所代表的一整套市场经济会计惯例与中国会计规范、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起来,那是需要有一个相当长的磨合过程。   (二)国际会计惯例生长背景与中国法律传统的矛盾   无论从国际会计准则所依据的概念和假设看,还是从国际会计准则的形成过程看,国际会计准则都是以英美国家的会计模式为蓝本的。比如,会计目标的界定,强调满足投资者和债权人经济决策需要,而不是其他国家所侧重的考核管理责任和政府监管;在会计准则的实施上,更多地依赖于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而不是法律条文的对照和解释;在会计政策的选择上,倾向于公允价值计量、未来现金流量的测定、实质重于形式等会计原则;在会计要素的定义方面,资产的确认主要强调其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对于不能或者带来未来经济利益能力下降的资产应确认减值;收入确认强调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上述会计理念的形成与英美属于普通法系、遵从判例法不无关系。从我国会计实践来看,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中的市场,从法律传统看,我们更接近于成文法,几乎没有依赖律师和会计师职业判断的传统。现实中,会计准则中某些需要职业判断的会计事项,往往成为某些企业滥用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工具。因此,在中国,引入职业判断是一项与制定会计准则同样重要的事情。   (三)中国会计准则面临着发展与协调的矛盾   国际会计协调,其实质是发达市场经济背景条件下所形成的会计惯例的协调。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国际会计协调是他们相互之间协调,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际会计协调则意味着将不发达的会计惯例向发达国家会计惯更多免费论文资料:励行论文网http://www.li2008.com例看齐。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会计准则的建设同时面临着发展和协调的双重任务,这就使中国会计准则制定过程更为复杂一些。这是因为,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历史不长,会计师经验积累和监管工作也有一个逐步提高的问题,所以,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首先面临的是会计准则的发展问题,没有会计准则的发展,就没有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基础和对象。如果没有会计师经验的积累,再好的会计准则也不能贯彻执行到位。如果没有严格、成熟的市场监管,制定再好的会计准则,也一样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会计师有关现代会计理念的形成和市场监管经验的积累,需要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三、进一步推进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   针对中国会计准则建设国际协调进程中的困难和障碍,我们采取的正确态度应当是,正视矛盾,扎实工作,按照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不失时机地推进中国会计国际化。   (一)进一步推进会计准则建设,尽快建立中国会计准则体系   自1992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1997年颁布实施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以后,中国已经陆续发布了32个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其中已有16项具体会计准则定稿发布,正式实施,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很大反响,对于规范企业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起了积极作用。我们应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会计准则的建设,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建立起中国会计准则体系。   (二)积极参与国际协调事务   实现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不能采取被动的态度,而应争取主动,在国际协调中取得话语权。我国1997年加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并成为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观察员,为我们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了空间。2001年1月1日,改组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开始运转。以往以注册会计师为代表、按地域形成的理事会的政治化决策过程为专家决策程序所代替。也就是说,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发言权将大打折扣。如何在新的体制下体现发展中国家的条件和利益,是新的国际会计准则形成机制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我们应通过咨询委员会这一渠道,了解、跟踪、研究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动态,争取在制定国际会计准则过程中体现发展中国家的现实,降低我国会计准则国家协调的成本。   (三)改革与完善会计教育,普及现代会计理念   国际会计协调不能仅仅理解为国际会计准则条文的引用,同样重要的是,要将现代会计理念为广大会计师所掌握,并贯彻到会计实务中。因此,要加快中国会计制度改革和国际会计协调进程,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会计队伍十分重要,而这必须仰仗于会计教育的改革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这里着重强调三点。   第一,抓住会计教学的重点。在过去的二十余年中,许多高校已经在这方面作了很好的尝试,已经开始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进行教学。随着国际会计协调进程的加快,我们应当把国际会计准则作为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参考蓝本。当然,会计教学的国际化,并不是简单地重述国际会计准则条文,而应当着重阐述国际会计准则背后所隐含的原理和理念,这些原理与理念应当成为今天会计教学的基础和重要内容。比如说,我们已发布了16项企业具体会计准则,光讲授准则内容可以讲很长的时间,而且不易理解,应当同时掌握这些准则背后隐含的基本理念。在现代财务报告中,已由利润表为重点,转向资产负债表为重点,资产负债表已经成为第一报表。而资产负债表至上,实际上是“资产至上”,也就是“未来至上”。因为资产反映的是企业控制的未来经济利益,负债是企业未来要流出的经济利益,所以资产负债表实际上反映的是企业控制的未来经济利益,它为会计信息使用者预测企业的未来提供依据。收入确认强调风险和报酬的转移、长期资产计量引入减值损失、划分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确认资产负表日后事项等等,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这样的理念之上的。在会计教学中,如果抓住了这一基本理念,16个具体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中的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第二,关于会计教育的原理导向。改组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面临着一个重大选择:如何坚持以前一直坚持的原理导向(principlesbased),避免某些国家(如美国)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来的规则导向(rulesbased)。现行国际会计准则总体上是原理导向的,但是受到了一些批评,尤其是来自美国方面的批评,美国人认为国际会计准则太原理化,太抽象,不好操作,不易执行。而美国会计准则规范的比较细,对会计估计和会计判断,提出了不少数量标准和判断标志。比如企业合并中是采用购买法还是权益结合法用了14条标准加以判断,美国会计准则从实质上看,正在越来越演变为一种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在中国,尽管没有提出过类似的命题,但在会计准则制定实践中这个问题实际是存在的,不少会计上的争论与这个命题有关。但不管争论如何,在我国的会计准则中已越来越多的出现了原理型的规定。基于国际会计准则的基本导向,才能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的、有分析判断能力的、能够适应变化的会计人才。   第三,处理好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的关系。对于会计教育的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要避免一种误解。实际上,我国会计所讲的继续教育,与发达国家所讲的继续教育含义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我国许多在职会计师(包括注册会计师)在其学历教育阶段所接受的是计划经济会计模式的教育,对于市场经济会计理论和方法,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训练,因此,理解新会计准则所需要的一些基本理念并没有建立起来,从而对我们理解和贯彻新会计准则内容带来障碍,所以,在会计继续教育方面,我们不应当仅仅满足于对准则的宣讲,应当同时补上现代会计理念和知识这一课,补上市场经济会计这一课。   (四)国际会计协调与证券市场监管等措施同步进行   会计准则如果不能有效地贯彻执行,也只能是一纸空文,更不用说实现国际会计协调。中国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需要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保持会计师的职业独立、完善证券市场监管、倡导理性投资理念等综合配套措施同步进行。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对国有企业实行改组,使企业真正成为适应市场经济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同时,公司还应通过建立科学的、具有健全的激励约束机制的公司治理结构,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这样,经典会计理论所揭示的会计审计作用机制才能发挥作用。   发展包括商品、股票、债券、劳动力等在内的要素市场体系,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对于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运用会计信息进行经济决策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现代会计的目的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经济决策相关的信息,这一目标的实现主要取决于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特别是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政府管理部门等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时对会计信息的依赖程度。因此,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协调程度,也依赖于中国市场经济国际化的程度。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监管手段、市场监管理念等方面还处于探索之中,证券市场在有效利用会计信息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为此,需要提高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水平,完善监管手段,倡导理性投资理念,为实现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创造有利环境。
本文档为【中国会计准则建设与国际协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5575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5KB
软件:Word
页数:12
分类:互联网
上传时间:2012-07-06
浏览量: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