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代谱牒的兴盛及其时代特征 王善军

宋代谱牒的兴盛及其时代特征 王善军

举报
开通vip

宋代谱牒的兴盛及其时代特征 王善军 宋代谱蝶的兴盛及其时代特征 王 善 军 �河北大学出版社� 宋代著名史学家郑樵曾有一段对魏晋隋 唐谱碟的名论 � 自隋唐而 上 , 官有薄状 , 家有谱 来。 官之选举 , 必 由于薄状 � 家之婚胡 , 必 由 于谱系。历代并有图谱局 , 里郎令史以 掌 之 , 仍用博通古今之濡 , 知撰谱率 。 凡百 官族性之有家状者则上之 , 官为考定 详 实 , 藏于秘阁 , 副在左户 。若私书有滥 , 则 纠之以 官籍 , 官籍不及 , 则糟之 以私书 , 此近古之 制 , 以绳天 下 , 使贵有常苹 , 贱 有等...

宋代谱牒的兴盛及其时代特征  王善军
宋代谱蝶的兴盛及其时代特征 王 善 军 �河北大学出版社� 宋代著名史学家郑樵曾有一段对魏晋隋 唐谱碟的名论 � 自隋唐而 上 , 官有薄状 , 家有谱 来。 官之选举 , 必 由于薄状 � 家之婚胡 , 必 由 于谱系。历代并有图谱局 , 里郎令史以 掌 之 , 仍用博通古今之濡 , 知撰谱率 。 凡百 官族性之有家状者则上之 , 官为考定 详 实 , 藏于秘阁 , 副在左户 。若私书有滥 , 则 纠之以 官籍 , 官籍不及 , 则糟之 以私书 , 此近古之 制 , 以绳天 下 , 使贵有常苹 , 贱 有等威者也 。所以人尚语系之学 , 家藏语 系之书 。 自五季以 来 ,取士不 问家世 , 婚 姻 不问阀阅 , 故其书散佚 而其学不传 。 � 在这段论述中 , 郑樵以史学大师的犀利目光 , 洞察到 了“近古之制 ”下的谱碟与政治 、社会 的相互关系 。但在对谱碟进行动态考察时 , 郑 樵只看到了五代以来谱碟散佚和谱学不传的 社会状况 , 而对宋代 “私谱盛行 ”的社会现实 及其与近古谱碟之制的传承关系未加论述 , 说明他对唐宋之际谱赚 的转型问题未能详 审 , 却是 “只缘身在此山中 ”了 。就实际情况而 言 , 宋代是谱碟发展的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宋 代社会兴起的谱碟 , 在编修原则 、体例内容和 社会功用等诸多方面 , 都呈现 出与前代大不 相同的时代特征 。笔者不揣浅陋 , 拟对宋代谱 碟做一较为系统的论述 , 不妥之处 , 期请匡 正 。 一 ��� 一 一 、谱碟的编修与续修 宋代的谱碟 , 除了皇族称为 “玉碟 ”外 , 一 般称为“族谱 ” , 又叫宗谱 、世谱 、家谱 、家系 、 家乘等 。在五代 、宋初“近古谱碟之制 ”废绝不 传的社会情况下 , 宋代地主阶级从宋仁宗时 开始了新式谱碟的创建活动 。宋仁宗皇佑 、至 和年间 , 欧阳修 “以其家之旧 谱问于族人 , 各 得其所藏诸本 ” , 发现这些 旧谱诸本 “大抵文 字残胭 , 其言又不纯雅 ” , 于是对旧谱加以重 新整理 , “考正其同异 ” , “取其所同多者 ”� , 仿 照司马迁 的《史记 · 表》和 郑玄的《诗谱 略 》, “依其上下旁行 ’, � , “列其世次 ” , 制成谱 图一篇 。同时 , 欧阳修认为 , “欧阳氏 自得姓以 来 , 子 孙众多 , 而谱随亲疏宜有详略 。 ’,�因 此 , 将吉州府君欧阳琼以下的官封 、名溢 、享 年 、墓葬 、婚娶及行事 , 编列于谱图之后 , 于是 形成了欧阳氏的新族谱 。大约同一时期 , 苏询 也有感于 自己宗族间“喜不庆 , 忧不吊” , “相 视如涂人 ”�的状况 , 通过咨考其先人 , “由今 而上得五世 , 由五世而上得一世 ’,� , 编成《苏 氏族谱》。《欧阳氏族谱》和《苏氏族谱》开创了 宋代编修族谱的先河 。其后 , 许多士大夫纷纷 为自己的宗族编修族谱 , “族谱防于欧阳 , 继 之者不一而足 ”� , 形成了“私谱盛行 ”的局 面 。 并且 , 编修族谱者以欧阳氏 、苏氏族谱为 典范 , 以二谱所定谱例为准则 。 为何自唐季以后一百数十年的时间里 , 谱牌废绝 , 少人问津 , 而到了宋仁宗时期 , 欧 阳修 、苏询倡导并编写族谱之后 , 又出现了一 举百应的局面呢 �这要从当时的政治 、经济关 系方面找原因 。一方面 , 魏晋隋唐谱碟的基本 职能在于为选官和婚配提供依据 , 可以说是 当时门阀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产物 。自唐末五代以后 , 门阀 士族退 出了历史舞台 , “取士不间家世 , 婚不 间阀阅” , 这两种基本职能丧失后 , 这种类型 的谱麟之废绝便成为极其自然的事了 。 宋代 以科举制度作为选官的主要方式 , 使大批的 庶族地主挤身于官僚阶层 , 并成为政治舞台 上的主角 。这些庶族地主出身微贱 , 不愿追述 先祖 , 也难以考溯自己的世次 , 故如苏沟所 说 � “ 由贱而贵者耻言其先 , 由贫而富者不录 其祖 。 ”� 正由于庶族地主不象魏晋隋唐士族 地主那样以谱赚来炫耀自己的门第 , 谱碟也 就一时出现了无人问津的情况 。另一方面 , 自 中唐以后 , 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 , 劳动人 民的人身依附关系向着松驰的方向发展 。 士 族地主的消亡和庶族地主普遍采用租佃制的 剥削方式 , 使得中古时期有着严密人身支配 关系的宗族组织分崩离析 , 宗法关系 日益松 散 , 宗族地主逐渐失去对族众的控制能力 。这 种状况不但对地主阶级不利 , 而且对封建专 制主义统治也是有害的 。 此外 , 宋代的政治 、 经济制度也决定了官僚地主并没有太多的特 权 , 无法保证“世代富贵” 。 又由于宋代 “田制 不立 ” , 土地买卖频仍 , 也使得 非官僚地主的 地位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 。 诚如张载所说 � “今骤得富贵者 , 止能为三四十年之计 , 造宅 一区及其所有 , 既死则众子分裂 , 未几荡尽 , 则家遂不存 。 ”� 为了稳定自己 的地位 , 有效 地控制农民 , 地主阶级逐渐感到 了加强宗法 控制的必要性 。宋仁宗年间 , 在张载 、程颖 、程 颐大肆宣扬立“宗子法 ”的同时 , 范仲淹创立 了为族权提供物质基础 的“义庄 ” 。 在这种情 况下 , 欧阳修 、苏询编成新式族谱 , 自然也属 当务之急 。 欧阳修曾对苏询说 � “是不可使独 吾二人为之 , 将天下举不可无也 。 ”� 这正点 明了当时地主阶级对谱碟的需求状况 。 宋代谱牌同魏晋隋唐谱牌在编修上的最 大 区别是 � 后者分为官府编修和私家编修两 种情况 。 官府设有 “图谱局 ” , 任用 “博通古今 之儒 , 知撰谱事” 。世家大族私人编修的谱赚 , 一般也都得到朝廷的认可 , 并与官修谱牌相 互参考 , 共同发挥着选官和婚配的职能 。前者 则纯粹属于私人编修 , 朝廷 不再设 立 “图谱 局 ” , 官府不再编修谱碟 , 恰如后人所说 � “至 宋而私谱盛行 , 朝廷不复过而问焉 。 ”� 宋代 私谱一般是本族人自己编撰的 。 但也不是宗 族中的任何人都可编撰 。 目不识丁的农民自 然不会拿起笔来去编撰族谱 , 就是受过一定 教育的知识分子 , 如果不是在本族中享有很 高的威望 , 也不一定能编撰 出得到全族人尤 其是族中士绅认可的族谱来 。 各个宗族对族 谱编修是非常重视的 , 他们认为“族谱非最著 者 , 其谁宜为� ’, � 所谓 “最著者 ” , 就是指本族 中有威望 、有“德行 ”的官僚士大夫 。有的宗族 由于本族 中没有德高望重的士人 , 甚至聘请 当时著名的官僚士大夫为本族编修族谱 。 如 王安石编有《许氏世谱 》� , 文天祥曾给燕氏 编修族谱 � , 等等 , 正因为如此 , 族谱的编修 权便牢牢地掌握在地主阶级 �尤其是官僚地 主 �手中 。 族谱编成之后 , 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 续修 。宋代极重续修族谱 , 将其视作对祖先的 一种孝道 。苏询甚至说 � “三世不修谱 , 则同小 人矣 。 ” � 由于宗族的繁衍和发展 , 往往会变 得宗族越来越大 , 子孙越来越多 。如果在续修 族谱时将这些众多子孙的官爵功行 , 悉载于 族谱 , 则 “不胜其繁”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 宋 代的族谱在续修过程中一般采用欧鼠修所提 出的 “远近 亲疏之限 ” , 即以撰修者 为中心 , “远者 、疏者略之 , 近者 、亲者详之 。 ’, � 这样 , 族谱的续修就往往 出现分支 , 产生了所谓的 “支谱 ” 。清人钱大听说 � “五季谱牌散亡 , 而宗 谱遂为私家撰述 , 于是有合族之谱 , 有分支之 一 �� � 一 谱 。”� 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使人们除了本乡 本邑之外很少对外联系 , 有着很强的乡土观 念 。一般说来 , 聚居在同一村落的宗族即使族 众萦盛 , 亲属关系疏远 , 也是以一个族谱统之 的 。而居住在异地的同宗同族 , 则往往需要各 自有谱 。 例如欧阳氏 , 南宋末欧阳守道就说 � “予前后所见同姓诸谱 , 但在庐陵诸邑者已六 七本 , 各巨峡细书 。 至邻郡清江 、宜春 、长沙 、 同姓亦各有谱 。 ”� 编修族谱要叙述先世 , 进行考订 。宋代的 族谱在这方面出现 了很多问题 。 文天祥说 � “族谱防于欧阳 , 继之者不一而足 , 而求其凿 凿精实 , 百无二三 。 ”� 岂止 “继之者 ”难以凿 凿精实 , 就是“号为精密 ”的《欧阳氏族谱》,也 是“颇有误 ”� 的 。 例如 , “其言询生通 , 自通三 世生琼 , 为吉州刺史 , 当唐末 , 黄巢陷州县 , 率 州民捍贼 , 乡里赖以保全 ,琼以下谱亡 。 自琼 八世生万 , 为安福令 , 公为安浮蹬世孙 。 以是 考之 , 询在唐初 , 至黄巢时 , 几三百年 , 仅得五 世 。 琼在唐末 , 至宋仁宗才百四十五年 , 乃得 十六世 � ”� 这显然是一个极大的琉误 。 有的 族谱甚至还出现了“孙显于六国尚存之前 ,而 祖仕于秦既并天下之后吻的大笑话 。 为何宋 代的族谱考订不详 、错疏较多呢 � 文天祥认 为 � “盖由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 , 捐亲戚 , 弃坟 墓 , 往往而是 。 ”。欧阳守道认为《欧阳 氏族 谱》有错谬失疏的原因是 � “文忠公游宦四方 , 归乡之日无几 , 其修谱又不暇咨于族人 ” 。 这 些原因如果用来解释谱“虽数世之近 , 直下之 派而屡有失亡 ”。 , 未尝不可 。 但显然不是宋 代族谱对先世考订不详的唯一原因 。 这一问 题应从两方面考察 , 一是经唐末五代战乱之 后 , 原有的谱膝散亡殆尽 , 编修时难以得到第 一手的资料 , 而 “生乎今之世 , 而欲上考世系 于厥初 生民以来 , 未有得其真者也 。 ”�更为 重要的是 , 宋代族谱的主要功用是用来 “敬宗 收族 ” , 引发族众对祖宗的薄敬和对本宗族的 爱戴 。 既然不象魏晋隋唐时期作为选官和婚 配的依据 , 也就没有务必确凿的必要性 。魏晋 一 ��� 一 隋唐时期主要由于选官的需要 , 谱赚是不允 许有任何错谬和混乱的 。 因而当时出现了许 多专事考订谱滕的谱学名家 。 宋代的谱赚在 编修过程中 , 为了达到使族众产生孝佛之心 的目的 , 还往往故意将历史上的同姓名人引 作自己的祖先 。 二 、谁膝的体例与内容 欧阳修和苏询编修族谱时分别著有《谱 例 》。欧阳修的《谱例》主要是阐明了编谱图的 原则 � “谱图之法 , 断自可见之世 , 即为高祖下 至五世玄孙而别自为世 , 如此世久子孙多则 官爵功行载于谱者不胜其获 , 宜以远近亲疏 为别 , 凡远者 、疏者略之 , 近者 、亲者详之 , 此 人情之常也 。 玄孙既别自为世 , 则各详其亲 , 各系其所出 , 是详者不策而略者不遗也 。凡诸 房子孙各纪其当纪者 , 使谱牌互见 , 亲疏有 伦 。”� 苏询的《谱例》只是阐述了谱赚的源流 和作用 , 没有自己制定谱例 , 而是“并载欧阳 氏之谱 , 以为谱例 。 ”� 同时 , 在《苏氏族谱》中 他提出了这样的原则 � “自吾之父以至于吾之 高祖 , 仕不仕 , 娶某氏 , 享年几 , 某日卒皆书 , ⋯⋯详吾之所自出也 。”以什么样的方式贯彻 这些编修原则呢�欧 、苏二人采取了以图表标 世系 , 以志 、纪记人物 , 以例 、记发议论的方 式 。很明显 , 这在体例上吸取了纪传体和方志 体史书的某些特点 。 欧 、苏之后 , 修谱者继承 并发展了欧 、苏二谱的体例 ,逐渐形成一套包 涵有图表 、志 、纪 、例 、记等内容的规范化的体 例 。 当然 , 并非每一部谱膝都完全具有图表 、 志 、纪 、例 、记等各种记载形式 � 事实上 , 宋代 编修族谱在体例上是相当灵活的 , 如《东平赵 氏族谱》, “谱有图 , 仿年表为旁通 , 继之以谱 � 指谱系本纪— 引者 � , 纲举目张 , 绳联珠贯 , 不尽用苏谱例 � ⋯⋯其散居某所 , 则见附 注 , 外继某氏 , 则见因亲 �录姓之本始 , 则见纪 原 , 至于志状本末 、姻戚阀阅 、见闻坠轶 , 则皆 见右集与披遗焉 。”� 形式灵活 、丰富多彩 , 这 正是宋代谱碟体例复杂化的一个表征 。 宋代谱喋主要 内容可分 为如下几个方 面 � � � 谱序 � 主要记叙族姓的来源 、先世仕宦 与德行 、宗族的迁徙以及本族谱的编修和续 修情况 , 阐述 “宗族之义 ”等 。 � � 谱例 � 阐明编写族谱的基本原则 、族谱 的作用以及编写族谱的必要性 。 � � 谱图 �世表 � � 将本宗族从最早的先世 直至当时的所有宗族成员 , 按辈份列成图表 , 标明承继关系 。 」� 谱系本纪 � 将直系近世亲属 �一般自高 祖而下 �的仕宦 、婚姻 、享年 、行事 、子女等情 况 , 简单地排列起来 。 � � 家训 、家诫 、宗族规约等 ‘ � � 祠堂 、坟全 、义庄等族产内容 。 � � “仕谱” � 专列本族仕宦者 , “以进士标 其首 , 特奏次之 , 世赏又次之 。 ’, � � � 人物传记 � 本着 “扬善隐恶 ” 、 “从善劝 后 ”的原则 , 凡族人有 “一行之善 , 一艺之长 , 必为之传 , 而 登官籍致饶给 者则 载其 志铭 焉 。 ”� � � 艺文 �包括本族人的诗文及朝廷 、官府 颁降给本族或本族大官僚的诏谕等等 。 三 、谱赚的功用 宋代以官僚士大夫为核心的地主阶级 , 之所以不遗余力地倡导编修谱碟 , 是因为谱 碟在 “敬宗收族 ”宗族制度体系中 , 占有重要 地位 , 发挥着诸多方面的社会功用 。 第一 , 谱牌是维系宗族组织的要件之一 。 在宋代 ,如果没有谱碟的维系 , 宗族即使聚族 而居 , 也会世系稍远就 “相视如途人 ”� 的 。 甚 至还会出现世系紊乱 , 宗族尊卑关系被完全 破坏的情况 。 如北宋天台县令郑至道所说 � “亲属相犯 , 问以服纪年月 , 皆言不知 。 ,’� 苟有 忿怨 , 不能自胜 , 则执持棒杖相殴击 , 岂择尊 长也� 力足以胜之斯殴之矣 。 我富而族贫 , 则 耕田佃地 , 荷车负担之役 , 皆其族人 , 岂择尊 长也 � 财足以养之斯役之矣 。 ”匆在宋代农民 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松驰的社会背景 下 , 地主阶级是深知“族非谱无以知枝叶本根 之分合” � 的 。 所 以 , 宋代士大夫在重整封建 宗族制度的过程中 , 就特别强调编修谱赚的 重要性 。 张载曾高喊 � “管摄天 下人心 , 收宗 族 , 厚风俗 , 使人不忘本 , 须是明谱系世族与 立宗子法 。 ’, � 陈著在为《王氏族谱》作序时指 出 � “古者有氏族 , 则宗事为莫重 , 其世家至 自 置宗簿 、宗尉如有司 。然世降而下 , 宗法废 , 人 心漓 , 贫富忌则贫者不得为族 , 官 民分则民者 不得为族 , 聚散疏密之不齐则散者疏者不得 为族 , 甚而服未尽而以途人视 , ⋯⋯于是乎族 不可无谱 。 ’,卿事实上 , 宋代谱牌确实起到 了 收合族众 、维系宗族组织的社会作用 。有了谱 碟 , 宗族成员间“虽族属疏远 , 长幼尊卑按此 谱 , 历历殆可见矣 。 ”� 宗族的活动 , 如癸祀祖 先 , 兴建宗族 “公益事宜 ” , 执行家法族规等 等 , 皆可按谱进行 。 正因如此 , 所以宋人李石 说 � “家有谱所以别生分类以著不忘 , 非欲相 夸以门地也 。 ”�这也正是宋代谱碟与魏晋隋 唐谱碟在功用上之巨大不同处 。 第二 , 谱碟是进行封建伦理道德教育的 教材 , 起着睦族治乡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 中国封建伦理道德教育的核心是忠孝 。 地主 阶级思想家通过要求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 , 将 “忠 ”和“孝 ”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 “求 忠臣于孝子之门” 。 所以 , 封建伦理道德教育 首先从 “孝涕 ”入手 , 宋代谱牌就是进行这种 教育的得力的教材 。 诚如修谱者所自称 � “观 吾之谱者 , 孝弟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 ’, � , “观 吾谱者 , 尊祖睦族之心可 以油然而生矣 ”� � “士之出于千载之下 , 区区欲本其所生 , 以支 缀其宗族者 ,无他 , 姑自养其孝佛雍睦忠厚侧 但之心而 已矣 ’, � 。 许多族谱将本族历代有 “德行 ” 、 “孝行 ”的人专立列传 ,就是为了给族 众树立学习的榜样 。宗教在 日常聚会时 , 以观 诵族谱作为进行伦理教育的一种方式 。 如西 山李氏宗族 , 就在“岁时聚族 , 拜奠亭下 ”时 , 一 �� 一 将其 “族谱引” �“引专言父祖子孙出于一本 , 不可忽忘” �与 “苏公亭记 ”�“记则以乡人不义 不睦者为戒 ” � , “各各观诵一过 ’, � 以此达到 劝贤戒不 肖的 目的 。 通过谱碟进行封建的 “孝 ”道教育 , 不但可以 “和睦”宗族 , 稳定封建 秩序 , 而且可以由孝及忠 , 为封建国家培养忠 义臣民 。 台湾学者陈捷先说 � “我国的族谱有 着睦族治乡与阐扬伦理的特殊效能 , 六经的 微言 , 子史的奥义 , 尽在其中 , 是中国文化的 精华所在 。 ” � 说族谱是 “中国文化的精华所 在” ,显然是不对的 。但指出“族谱有着睦族治 乡与阐扬伦理的特殊效能 ” , 则是事实 。不过 , 这种“睦族治乡与阐扬伦理的特殊效能 ” , 是 封建文化统治下的产物 , 实质上是对封建伦 理道德的宣传与教育作用 。 第三 , 谱碟是实施族权的依据和保障 。所 谓族权 , 就是族长 、房长以至家长控驭族众 、 卑幼的一种有系统的权力 。族权的实施范围 , 自然以血缘关系为标准确定 , 但宗族血缘范 围的限定 , 则是靠谱牌来实现的 。尤其是在宋 代封建依附关系较为松驰的情况下 , 地主阶 级打着“尊祖敬宗 ” 、 “收族睦族 ”的旗号 , 编修 谱滕 , 将血缘关系较为疏远的族众收拢 、团聚 起来 , 其作用就更显重要了 。 族人谱上有名 , 即是取得了族籍 。 由此也就被套上了族权统 治的枷索 。就族谱记载的内容而言 , 家法族规 是其重要的一项 。 自然 ,谱碟也就成为家法族 规得以贯彻执行的依据和保障之侨琳对宗 族成员谱上削去其名 , 开除族籍 , 还是族 内最 严重的处罚之一 。 宋人甚至还把谱碟看作是 治理宗族的根本大法 , 名儒吕大防就说 � “国 无国之道 , 而后国乱 �家无家之道 , 而后家司 � 故礼乐纪纲者 , 国之道也 �宗法谱碟者 , 家之 道也 。 ’, � 可见 , 谱牌与族权的关系是十分密 切的 。 前的魏晋隋唐谱碟相比 , 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 � � 宋代谱碟完全由私人编撰 , 封建国家 不再过 间 。 � � 谱碟由魏晋隋唐时期的士族官僚地主 之家所垄断转向了一般官僚地主之家 , 并进 而普及到庶 民之家 。 “旧时王谢堂前燕 , 飞入 寻常百姓家 。 ” � � 宋代谱碟不再以选官和婚配为主要功 能 。宋代也不再有人以谱碟互争门第的高低 。 “家有谱所以别生分类以著不忘 ,非欲相夸以 门地也 。 ”宋代谱碟完全是为 “敬宗收族 ”服务 的 。 � � 适应宋代“敬宗收族 ”宗族制度发展的 需要 , 宋代谱碟呈现出体例复杂 、内容丰富的 趋势 。 宋代谱碟这些特点的形成和确立 , 从一 个侧面体现了唐宋之际宗族制度的历史变 革 , 既标明了门阀宗族制的衰亡 , 又促进 了 “敬宗收族 ”宗族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 元明清 诸代 , 伴随“敬宗收族”宗族制度的充分发展 , 宋代谱碟的这些特点得到了继承和进一步的 完善 。 四 、结 论 谱碟在中国古代有很长的历史 , 各个时 代的谱碟都有其自己的特点 。 宋代谱碟与其 一 ��� 一 � 《通志》卷 ��《氏族略 · 氏族序》。 � �� � 《欧阳文 忠公文集 》卷 �� 《谱图》。 � 《欧阳文忠公文集》卷 �� 《欧阳氏 谱图序》。 � � � 《嘉佑集》卷 ��《苏氏族谱》。 �� � � 《嘉 枯集》卷 �� 《谱例》。 � � � 《文山先生全集》卷 �� 《跋李氏 谱》。� � 《张载集 · 经学理窟 · 宗法》。 � 《十驾斋养新录 · 郡望 》。 � � � � 《龚斋文集》卷 �� 《书欧阳氏族谱》� � 《王 文公文集》卷 �� 。 � 国《文山先生全集》卷 洲燕氏族谱序》, � 《新安琅呀王氏宗谱》卷之首《先儒论谱》。 � 《潜研堂文 集》卷 ��《棠榔鲍氏宣忠堂支谱序》。 � 《齐东野语》卷 ��《谱 碟难 一, 》。 曾 � 《龚斋文集》卷 �� 《题酸陵李氏族谱》。 � 《陵 阳夕 、卷 ��《赵氏族谱序 》。 � 《铁庵集》卷 ��《方氏仕谱志》。 � 《方舟集》卷 �� 《家谱后序》。 � 《嘉定赤城志》卷 ��《天台 令郑至道谕俗七篇》� � 《翼斋文集》卷 ��《黄师董族谱序 》。 � 《本堂集》卷 ��《王氏族谱序 》。 � 《方舟集》卷 �以代家德 麟作重修家谱序》。 � 《铁庵集》卷 �。《方氏族谱序》。 � � 套余姚上塘王氏家谱》卷首《先儒论谱》。 � 《文山先生全集》 卷 �《李氏族谱亭记 》。 � 《中国的族谱》,行政院文化建设委 员会印行 。 �责任编辑 � 天 舟 �
本文档为【宋代谱牒的兴盛及其时代特征 王善军】,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77556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7-05
浏览量: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