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西百色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广西百色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举报
开通vip

广西百色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广西百色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广西壮族自洽区文物工作队 �� � � 年 弓一 � 月 , 我队和百色地区文化 部门组成的文物普查队对百色地区十二个县 进行了一次文物普查 , 发现了一批文物。 现 将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 存 部 分 简 介 如 下。 一 、 地理 概况 百色地区位于广西西北部 。 西 、 北两面 , 分别与云南、 贵州毗邻 , 西南和越南接壤 , 东 南和东北 , 是南宁地区和河池地区。 境内西 北高 , 东南低 。 除了百色至田东的右江两岸 , 有长约 � �� 、 宽约 �一 ��...

广西百色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广西百色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广西壮族自洽区文物工作队 �� � � 年 弓一 � 月 , 我队和百色地区文化 部门组成的文物普查队对百色地区十二个县 进行了一次文物普查 , 发现了一批文物。 现 将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 存 部 分 简 介 如 下。 一 、 地理 概况 百色地区位于广西西北部 。 西 、 北两面 , 分别与云南、 贵州毗邻 , 西南和越南接壤 , 东 南和东北 , 是南宁地区和河池地区。 境内西 北高 , 东南低 。 除了百色至田东的右江两岸 , 有长约 � �� 、 宽约 �一 �� 公里的冲积平原 �百 色盆地 �外 , 其余多为丘陵 山区。 西北 �包括 凌云 、 乐业和 田林 、 隆林 、西林一带 山地 �是云 贵高原的边缘部分 , 地表崎岖 , 丛 山峻岭 , 交 通不便。 东南的靖西 、 德保和田东、 田阳、 百 色的一部分 , 石灰岩较为发育 , 属峰丛一圆洼 地带。 西林 、 隆林、 凌云和乐业等县 , 间有一 些石灰岩分布。 在这些石灰岩地区 , 溶洞较 多。 主要河流有驮娘江和右江 , 支流和小河 密布 。 这次调查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遗 存 , 主要分布在百色、 田阳 、 德保 、 隆林四县的石 灰岩洞穴之中和右江河岸的一级 阶 地 上。另 外 , 在田 东 、 田阳 、 田林 、德保 、 靖西 、 百色等 县 , 还发现了一些零星的石器散布地点 �图 一�。 � ,、扣协踌夕� 、、、, �户� 长、‘ 一 , 气尸� 。赫一今生巴, 人、 ”催丫广·� ‘从 河弛 地 区 � 、之, �卜分气、 �气 � 气声 云 南 为 八� 口乞�乡会 声人 ·、 �” 。稗展 洲尹 沪 图一 百色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示意图 �� 百维遗址 � � 敢来遗址 � � 邑考遗址 斗� 岩鹅遗址 � � 白山遗址 � � 岩洞坡遗址 � � 下岂山遗址 � � 坡落遗址 � � 城关遗址 第 � 期 二 、 遗址与遗物 新石器时代遗址共九处 , 其中洞穴遗址 七处 、 台地遗址一处 、 贝丘遗址一处 �附表 一 � �石器散布地点十八处 �附表二 �。 �一 � 洞穴遗址 洞穴遗址的洞 口 , 多南、 东南或西南向 , 少数向北或东北面。 其山多为孤山 , 附近有 溪河 , 山前或周围的地势较为开阔 。 洞 口相 对高程一般为 �� 米左右。 洞内的文化堆积 , 均已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 � 百维遗址 遗址位于百色县伴水公社百维大队百维 村西南约 � �� 米一座石灰岩山的岩厦处。 周 围是石灰岩峰丛。 伴水河自北向南 流 经 山 脚 , 河的东面有宽约 � �� 米的冲积平地 。 岩 厦东南向 , 较为宽阔 , 长约 � � 、 进深约 巧 米 。 最高处高出地面约 � 米 , 自上而下渐向山脚 倾斜 。中央有许多石灰岩巨石填塞 , 其中的一 块巨石下 , 因农民挖岩妮积肥而露出文化层。 文化层呈灰褐色 , 结构松散 , 内含灰烬 、 炭屑 、 红烧土 、动物碎骨 、 零星螺壳等。 可见厚度 � 米左右 , 尚未到底。 在地表采集的遗物有打 制石器 、 磨制石器 、 陶片等。 ��� 打制石器 凸弧刃砍砸器 � 件。 利用砾石和石片 在一侧加工制成。 采 � � � , 呈扁平椭圆形 , 在 砾石一侧作单面加工 。 长 � � � 、 宽 � � � 、 厚 � 厘 米�图二 , �� 图五 , �� � 另外二件为厚石片制 成 , 这两件石片的打击点崩 口较宽 , 半椎体不 明显 , 可能是采用锐棱砸击法产生的�以下简 称锐棱砸击石片�。 其第二步加工完全一致 , 主要是在尾端自背面向劈裂面加工 。 采 � �� , 长 � � 、 宽 � � � 、 厚 � � � 厘米 �图二 , � �。 端刃砍砸器 � 件 。 利用扁平椭圆和长 条砾石在一端作单面打击制成。 采 � � , 器形 较大 , 长 � � � , 、 宽 � � � � 、 厚 � � � 厘米 �图二 , � � 图五 , � �� 采 � �� , 器身细长 , 长 �� � � 、 宽 � 、 厚 � � � 厘米 。 周边砍砸器 � 件 。 利用砾石和石片沿 周边打击制成。 采 � � , 略呈扁平长方形 , 在砾 石一侧和两端作两面打击 , 另一侧作一面打 击 。 周边大部分形成刃缘 。 长 �� � � 、 宽 �� 、 厚 � � 厘米 �图二 , �� � 采 � � , 扁平长方形 , 主 要沿周边作单面打击 , 器面布满石片疤。 另 一面只在一端稍作打击 , 长 �� � � 、 宽 � � � 、 厚 � 厘米。 采 � � , 略呈梯形 , 沿周边作单面打 击。 器面布满石片疤。 长 �� � � 、 宽 � � � 、 厚 �� � 厘米�图二 , � �。 舌峭�器 � 件。 呈扇形。 均以锐棱砸击 石片在尾端一侧自背面向劈裂面或两面作第 二步加工制成。 采 � �� , 长 � � � 、 宽 � � � 、 厚 � � � 厘米�图二 , ��。 尖状器 � 件�采 � � �。 器形粗大 , 利用 , 椭 圆砾石 自两侧的上半部至一端作单面打击 制成。 打击部分的长轴中央隆起一脊 , 横断 面呈三角形。 手握部分和背面保留砾石面。 长 � � � � 、 宽 � � � 、 厚 � � � 厘米 �图二 , � �。 �� � 磨制石器 石斧 � 件 �采 � �� �。 利用小而扁薄的 三角形砾石在底边磨出双面刃制成。 其他部 分仍保留砾石 面 。 长 �� � 、 宽 �� � 、 厚 � � � 厘米 �图五 , � �。 砺石 � 件 。 采 � �� , 为粗大的长方形砂 岩 , 两面有明显的下凹磨面 � 另一件为略呈三 角形的粉砂岩砾石 , 一面磨面较深 , 另一面较 浅 。 �� � 石片 � 件。 均呈扇形。 除一件打击点集中 , 半锥体 鼓凸 , 应为锤击法产生外 , 其他三件为锐棱砸 击石片 。 �� � 陶片 �� 件 。 均为手制的夹砂陶。 颜色有灰黑色和红褐色两种。 前者较多 , 夹 砂较细 , 质地稍硬 , 火候较高 , 胎壁亦较薄 , 一 般厚 � � � 厘米左右 。 后者较少 , 夹砂较粗 , 也 有较细的 , 夹粗砂的胎壁较厚 , 达 � � � 厘米 , 夹细砂的与灰黑陶相近。 纹饰只见 绳 纹 一 种 , 有粗有细 , 细的较多 , 有条状的 , 也有交错 的 �图三 , ��。 因过于破碎 , 器形难辨。 � � 岂考岩遗址 遗址位于德保县马隘公社安众大队 岂考 山岩厦处 。 岂考山是一座孤山 , 西面有一条 小河 , 北面和西北面是一片较开阔的平地 , 周 围为石灰岩山区 。 岩厦在山的 北 面 , 高 约 � � 、 宽约 �� 米 , 自上而下稍往里凹而成岩厦。 紧靠岩壁处已被群众挖成洼地。 在洼地外缘 � 米余高处 , 仍保存有长约 �� 、 厚约 � 米的 贝壳堆积 , 宽度因表土复盖不明 。 堆积呈棕 黄色 , 结构较松散 , 内含大量螺壳和少量蚌 壳 、 炭屑 、动物碎骨 、烧骨 、 陶片等。 采集的遗物 , 有磨制较精细的残石斧一 件 , 锤击石片一件 , 陶片六件 。 陶片均为手制 灰褐色夹砂绳纹 陶 , 火候较低 , 胎壁最厚 � � � 、 最薄 。� � 厘米 , 可见 口 沿有直 口 和侈 口 两种。 动物遗骸可辨的种类有鹿、 熊牙齿和龟甲。 � � 岩洞坡遗址 遗址位于隆林县德峨公社所在地德峨小 学后背山的岩洞坡洞穴中。 该 遗 址 是 �� � � 年夏季云南石油勘探指挥部地质大队首先发 现的 , 同年 � 月 , 我队作过调查 , 普查期间又 作了进一步调查。 这是一座孤山 , 周围为石 灰岩地区 , 群山连绵不断。 山的西 、 南面稍为 考 古 图二 石 器 � � 周边砍砸器�百维� � 、 � � 砍砸器�岩洞坡� � � 尖状器�百维� , � 端刃砍砸器�百维� � � 凸弧 刃砍砸 器�百维� � � 刮削器�百维� � � 周边砍砸器�百维� � � 凸弧刃砍砸器�百维� �� 、 � 为 �� ��� 余为 �八�� 开阔 , 附近有一条小河沟。 洞口西南向 , 略呈 石片 � 件。 呈扇形。 均为锐棱砸击石 喇叭状 , 宽约 �� 、 高约 巧 、 进深约 �� 米 , 高出 片 。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地面约 � 米 。 文化堆积已遭严重破坏 , 石镑 � 件 。 略呈扁平长方形。 利用锐 目前看到的仅在洞 口 左边近洞壁处保存有少 棱砸击石片一面磨光制成。 另一面保 留砾石 部分堆积。 堆积呈灰褐色 , 已经胶结 , 较坚 面。 弧刃。 长 � � , 、 宽 � 、 厚 � , � 厘米�图五 , 硬 , 内含炭屑 、 动物碎骨 、 红烧土 、 石灰岩碎片 � �。 等 。 遗址被发现时 , 曾在这部分堆积中发现 砺石 � 件 。 为一经过 打 击 的 砂 岩 砾 人 类头骨 、 肋骨 、 椎骨、 肢骨等� 。 调查时 , 我 石 , 一面有磨面 。 们于洞 口中央的扰土层中 , 采集到打制石器 、 陶片 �� 件。 颜色有红褐色和 灰 黑 色 石片 、 磨制石器 、 陶片、 动物骨骼、 牙齿碎片等 两种 , 以前者稍多 , 多夹细砂 , 夹粗砂的极少 , 遗物 。 也有少量泥质陶。 火候较高 , 陶质较硬。 胎 砍砸器 � 件。 � 件略呈椭圆形 , 利用 壁最厚 �厘米 , 最薄 �� 厘米。 纹饰以绳纹 砾石在两侧和一端作单面打击制成。 器面布 为主 , 也有少量粗大 方格纹 。 另外 , 在一件泥 满石片疤 。 刃缘有明显的使用痕迹 。 长 � � � 、 质细绳纹陶片上还有附加堆纹 。 在陶片中有 宽 � � �、 厚 � � � 厘米 �图二 , �� � 另一件为厚锐 三件 口沿残片 , 有宽有窄 , 均敞口 , 上有慢轮 棱砸击石片制成。 两面均为劈裂面 , 略呈三 痕迹 , 似为釜类 , 其中一件肩饰方格纹。 角形。 第二步加工是在相邻两边 , 自劈裂面 动物骨骼 仅见鹿类一种 , 其他为细碎 阴面向劈裂面阳 面 作 单 面 打 击。 长 � 、 宽 骨骼 , 种类不明 。 �� � 、 厚 �� � 厘米 �图二 , �� 。 � � 下 邑山洞遗址 舌峭�器 �件 。 利用扁薄锐棱砸击石片 遗址位于隆林县克长公社和平大队和平 在边缘自背面向劈裂面加工制成。 长 � 、 宽 村后的下 岂山上 。 洞 口 朝南 , 高出 地 面 约 � � � 、 厚 � 厘米 。 巧。米。 洞内尚保存有长约 � 、 宽 �、 厚约 �� , 第 � 期 � �。, � 图三 陶片拓本��� �� � � 百维遗址出土 � 、� � 下 芭山遗址出土 月� 坡落遗址 出上 米的文化堆积。 堆积呈灰褐色 , 内含灰烬、 炭 屑 、烧骨、 陶片等。 陶片十二件 , 均为夹砂陶 , 陶质较坚硬 , 其中以红褐色的较多 , 灰黑色的 较少 , 前者胎壁较厚 , 后者较薄 , 仅 � � � 厘米 。 器表多饰绳纹�图三 , � 、 � � , 有二件饰粗方格 纹 。 陶片中有二件红陶 口沿 , 一为直口 , 一为 敞 口 , 均有慢轮加工痕迹 。 口沿器表和肩部 均饰细绳纹 , 胎壁厚 � � � 厘米 , 器形似釜。 , � 敢来洞遗址 遗址位于田阳县坡红公社所在地坡红好 东北面的狮子山上。 坡红河流经山脚 , 河两 岸有狭小的平地 。 洞 口 东南向 , 宽约 � 、 高约 � 米 , 高出地面约 �� 米。 洞内文化堆积已 全 部遭受破坏 。 在扰乱的灰土层中发现经人工 打击的石片十四件 , 磨制的残石器一件和灰 褐色夹砂绳纹碎陶片三件。 陶片胎壁厚 � � 厘米左右。 石片的打击点集中 , 半锥体鼓 凸 , 是采用锤击法产生的。 除了上述五处洞穴遗址外 , 还有德保县 的岩峨洞和白山洞 。 前者的文化堆积已被破 坏殆尽 , 仅有零星的残石器和夹砂绳纹陶片 以及一些动物骨骼 � 后者虽还有少量的文化 堆积 , 但遗物很少 , 只见一些夹砂绳纹陶片。 �二 � 台地遗址 坡落遗址 , 位于田阳县 坡落 村 东 南 约 �� � 米处一座高约 �� 米的土岭西南面 , 遗址 高出右江水面约 �� 米。 由于河水冲刷而露 出文化层断面。 从暴露的断面看 , 遗址长 �� 多米 , 宽度因表土复盖还不明。 其地层情况 是 � 上为浅灰色表土层 , 厚 �� 一�� 厘米 � 中 为文化层 , 呈灰黄色 , 厚 �� 一 �� 厘米 , 内含炭 屑、动物碎骨 、石器 、陶片等 � 下为生土层。 采集陶片近七十件 , 均为夹砂陶 , 以夹细 砂居多。 陶色以浅黄�微红 �为主 , 少量为灰 黑色。 手制 , 火候较低 , 陶质很软。 胎壁最薄 �� 厘米 , 最厚 � � 厘米。 纹 饰仅见绳纹一种 �图三 , 劝 。 因过于破碎 , 器形难辨。 另外 , 还 有一件砺石和一件石锤。 砺石为青 灰 色 砂 岩 , 上有磨面 , 已残断。 石锤为圆形砾石 , 表 面光滑 , 一侧有因敲击而崩落碎屑 的 痕 迹 。 据当地群众反映 , 在该遗址还发现过双肩石 斧 、骨针 、骨鱼钩 、 鹿角等。 �三� 贝丘遗址 遗址位于平果县城关镇北约 ��� 米的右 江西岸一级阶地上 。 遗址范围长约 �� 、 宽约 � � 米。 文化层厚 �� � 米左右 , 内含大量的螺 壳和少量的蚌壳 、动物碎骨 、 炭屑 、 烧骨等 , 未 见其他文化遗物 。 �四 � 石器散布地点 石器散布地点共十八处 � 田东三处 , 田 阳六处 , 百色二处 , 田林一处 , 德保三处 , 靖西 三处 。 这些地点多处于河流两岸的一级阶地 或附近的岭坡上 , 均未见文化层堆积。 采集 的遗物主要是磨制石器 , 其中以通体磨光的 双肩石斧居多。 因为都是零星发现 , 故综述 如下 � 有肩石斧 ” 件 。 均通体磨光 , 双肩 , 弧刃或斜 刃 , 器身扁薄。 有平肩、 斜肩两种 , 前者较多 。 有的小柄宽身 , 如百色椅子山的 标本 , 柄长 � � � 、 宽 �� � , 身长 � 、 宽 � � , 、 厚 � � � 厘米 �图四 , � � 图五 , � � � 有的宽柄短身 , 如 田 林利周的标本 , 柄长 � � � 、 宽 � 、 身长 � 、 宽 � 、 厚 � � � 厘米 �图四 , 究图五 , � � � 有的柄身相 近 �微肩� , 如德保多隘弄的标本 , 柄长 � � 斗、 宽 考 古 砺石 一件 。 为紫红色粗砂岩 , 个体较 大 , 上有明显的磨面 。 三 、 几点初步认识 图四 石器 � � 有肩石斧�多隘异 � � � 石斧�妙怀� � , 石铸�头塘坡 � � � 有肩石斧�椅子 山� �, 有肩石 斧 �利周� � � 有肩石斧�白马 岭� �� 有肩石斧�平补村� �� � � 、 身长 �� 、宽 � 、 厚 1 , 6 厘米 (图四 , l; 图 五 , 7 ) ; 有的柄宽与身长相近 , 如田东白马岭 的标本 , 柄长 2.2 、 宽 3. 3 、 身长 3 、 宽 6. 2 、 厚 1.3 厘米 (图四 , 6 ) ; 还有的器形呈梯形 , 如田 阳平补村的标本 , 柄长 3.5 、 宽 4 、 身长 6、 上身 宽 7、 下身宽 9.2 、 厚 0.6 厘米(图四 , 7; 图五 , 5 ) 。 石斧 7 件 。 绝大部分已 残缺。 德保妙 怀大队外吉的标本较完整 , 长条形 , 器身扁 薄 , 两侧仍留有打击痕迹。 长 7.2 、 宽 4.4 、 厚 1.1 厘米 (图四 , 2 ) 。 石锈 4 件。 均通体磨光。 田阳头塘坡 的标本为梯形 , 长 6.1、 宽 4.6 、 厚 1.1 厘米(图 四 , 3 ) ; 百色东增的标本为长方形 , 上段已残 。 残长 6.5、 宽 5 、 厚 L S 厘米。 广西过去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多集中 于桂东北 、 桂中和桂南 , 百色地区发现的极 少 , 文化面貌亦不清楚。 这次发现表明百色 地区的一些石灰岩洞穴中、 河流阶地和坡地 上 , 同样存在不少的新石器时代文 化 遗 存。 重要的是 , 百色地区 自古以来是少数民族的 聚居区之一 , 这些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发 现 , 对了解和研究该地区的原始文化及其与 周围原始文化的关系 , 提供了一批有价值的 实物资料 。 根据现有资料 , 我们有以下几点 初步认识。 ( 一) 关于遗址 、 遗物的相对年代问题。 从采集的遗物看 , 百色地区新石器时化 遗址的文化面貌基本相似 , 即大部分遗址都 不同程度地存在打制石器 、 石片 、 磨制石器与 夹砂绳纹陶共存的情况 , 特别是夹砂绳纹 陶 比较一致。 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很密切。 但 是 , 也有一些明显差别 , 这主要是隆林的岩 洞坡和下 岂山洞 遗址出现了夹砂粗方格纹 陶 片 , 其他遗址没有发现。 从岭南已发表的资 料看 , 单纯出夹砂绳纹陶片的遗址比出粗方 格纹陶片的遗址要早。 同时 , 这两处遗址的 陶片口 沿上有慢轮加工痕迹 , 也是时代较晚 的证据。 因此 , 岩洞坡和下 岂山洞两处遗址 应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 其他遗址则要早 些 。 至于早至何时 , 由于资料有限 , 目前尚难 确定 。 其他石器散布地点发现的磨制相当工整 的有肩石斧和石镑等 , 与龙州金龙地区 、 平果 乐尧山区º 和广西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 文化遗存À 中发现的有肩石斧非常一致 , 而 与南宁地区个别贝丘遗址¼ 出土的器身上仍 有打击痕迹的有肩石斧不同。 因此 , 这批遗 物的相对年代 , 也应属新石器时代晚期 。 ( 二 ) 关于与附近其他遗址的比较问题 第 7 期 凸弧刃砍砸器(百维I幻 2.有肩石斧(利周) 3 .端刃砍砸器(百维 5) 呼. 石锈(岩洞坡) , .有肩石斧(平补村) 6.石斧(百维 19) 图 经过试掘的广西新石器时代遗址 , 如南 宁地区贝丘国 、桂林甄皮岩¾ 、 柳州鲤鱼嘴¿ 和兰家村 、鹿谷岭 、 响水À 等 , 都有一个明显 的 共同特点 , 即打制石器 、 磨制石器与夹砂绳.纹陶片共存。 百色地区 诸遗址虽未经试掘 , 难 以全面比较 , 但从整个文化面貌看 , 也似具 有这一特点 , 特别是夹砂绳纹陶片极为相似 , 少数胎壁较厚的夹砂粗绳纹陶片更为 一 致。 说明它们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 可能同 属于一个文化系统 。 在时间上 , 百色地区诸 遗址 , 除了岩洞坡和下 岂山洞属晚期遗址外 , 其他遗址的年代可能与上述遗址相近。 百色地区其他石器散布地点发现的有肩 石 斧等 , 与左 、 右江流域及广西南部地区发现 的相一致 , 也应是同一时期的文化遗物。 同 时 , 在地理上又是连成一片的 , 它们之间的关 系就更加密切了。 值得注意的是 , 在百色的 百维遗址和隆 林的岩洞坡遗址发现的绝大多数石片和石片 一 6 1 2 . 7 . 有肩石斧〔多隘异) 8 .有肩石斧(掩子山) 五 石器 , 其劈裂面上的打击痕迹 , 都具有打击点 崩 口较宽、 半锥体不明显的特点 。 按照对贵 州兴义猫猫洞遗址出土石器的研究@ , 具有 这种特点的石片是采用锐棱砸击法 产 生 的。 猫猫洞遗址的年代定为旧石器时代之末。 猫 猫洞与隆林、 百色相距很近 , 地理位置同处云 贵高原边缘 。 而处于云贵高原之外的田阳敢 来洞遗址 , 所发现的十四件石片都是采用锤 击法产生的。 这一情况说明 , 百维和岩洞坡 遗址采用锐棱砸击的打片方法 , 可能是受贵 州猫猫洞遗址影响的结果。 ( 三) 关于经济生活 百色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 , 无论时代早 晚 , 发现的石器工具中均缺乏农业用具 , 较 多的是旧石器时代普遍存在的砍砸和刮削工 具。 遗物中还有不少的动物骨骼 , 有些遗址 的文化堆积含有大量的贝壳b 这表明当时人 们的经济生活仍是以渔猎、 采集为主。 其他 石器散布地点发现的有肩石斧 , 可能是新石 考 古 附表一 : 百色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统计表 编编 号号 遗 址名称称 遗址类型型 所 在 地地 遗 址 堆 积 情 况况 采 集 遗 物物 lllll 百维维 洞穴穴 百色县淬水 公社百维大大 堆积厚约 1 米 , 内含石片 、 兽兽 打制石 器、 石片 、 磨制石石队队队队队百维村西南 。。 骨 、 炭屑等 。。 器 、夹砂绳纹陶片 。。 22222 岂考岩岩 洞穴穴 德保县马隘 公社安众大大 尚存长约 2 5、 厚约 1 米文化化 石片 、磨制石器 、 夹砂绳绳 队队队队队邑考村色考山。。 堆积 , 内含大量螺壳 、 兽骨 、石片、、 纹陶片。。 陶陶陶陶陶陶片等 。。。 33333 岩鹅洞洞 洞穴穴 德保县东凌公社 东凌大大 堆 积已被破坏殆尽 。。 磨制石器 、 夹砂绳纹陶陶队队队队队东平屯南面 。。。 片。。 斗斗斗 白山洞洞 洞穴穴 德保县东关公社腾胶村村 尚存少量堆积。。 夹砂绳纹陶片 。。西西西西西南 。。。。 55555 岩洞坡坡 洞穴穴 隆林县德峨公社德峨小小 尚存少量堆积 。。 打制石器 、石片 、磨制石石学学学学学后 山。。。 器 、 夹砂绳纹 、 粗方格纹陶陶片片片片片片片 。。 66666 下 邑山山 洞穴穴 隆林县克长公社和平大大 尚存堆 积长 、 宽 、 厚约为 6 KKK 夹砂绳纹陶片和粗方格格 队队队队队和平村北面 。。 2 一0 . 5 米。 内含炭屑 、 兽骨 、 陶陶 纹陶片。。片片片片片片等等等 77777 敢来洞洞 洞穴穴 田阳县坡红公社坡丹大大 堆积已被破坏殆尽 。。 石片 、 磨制石器 、 夹砂绳绳队队队队队狮子山山山 纹陶片。。 88888 坡 落落 台地地 田阳县那坡公社那音人人 堆积长约 10、 厚约 0 .8 米 。。 石器 、 夹砂绳纹陶片。。队队队队队坡 落村东南 。。 内含大 量陶片 、 石器 、 炭屑 、 兽骨骨骨 等等等等等等 。。。 99999 城 关关 贝丘丘 平果县城关镇北面。。 堆积 长 、 宽 、 厚 约 为 50 xxxxx111111111110 一 0 . 5 米。 内含大量螺壳 、 兽兽兽骨骨骨骨骨骨 、 炭屑 、烧骨等 。。。 附表二 : 百色地区新石器地点登记表 编号 地 点 所 在 地 { 采 集 遗 物 渡 槽一 : } , , - - 白马岭 平 马 那 徐 渡 口村 平铺村 头塘坡 坡 那努 那 音 坛 昔 玉 燕 多隘弹 田东县合恒公社东达大队西面 田东县合恒公社四平大队 白马岭 田东县平马镇北面岭上 田阳县头塘公社百沙大队那徐村南面 田阳县那坡公社百峰 大队渡 口 村旁 田阳县那坡公社平铺村旁 田阳县头塘公社头纳 村旁 田阳县头塘公社百武村东面 田阳县那坡公社那 音水库旁 田林县利周公社百达大队坛昔村旁 德保县燕尚公社燕尚大队 玉燕村附近 德保县燕尚公社多隘 异 德保县龙光公社妙怀大队外吉村旁 靖西县化尚公社果老大队第十队 靖西县新靖镇水泉山 靖西县渠祥公社岂蒙水库旁 百色县百色镇东增村东西面农药厂后山 百色县那毕公社福禄大队大法村西北面 磨制石斧 1 件 有肩石斧 l 件 磨制石斧 1件 磨制石斧 1件 磨制石斧 1件 有肩石斧 1件 石铸 、 石斧各 1件 砺石 2 件 石铸 、 石斧 、砺石各 1 件 有肩石斧 、斧石各 1 件 有肩石斧 7 件 有肩石斧 1 件 磨制石斧 1件 有肩石斧 l件 石镑 1 件 石锈 1 件 残石器 1件 有肩石斧 1 件 ,‘JI J ,哎2”‘U,了目钊0护 吉老外果 水泉洞 邑 蒙 农药厂 椅子 山 n甘z,‘JZJ“‘Ž乡一b月/。乃.胜二..二..盛‘.二,.孟, .奋Ž.几”.二,.人 器时代晚期 , 部分地势较平的地区开始有了 原始农业的标志。 总之 , 百色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 第 7 期 与广西其他年代相近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的关系较为密切 , 可能属于一个文化系统 , 但 (下转 622 页) .613 - 泽湖周围的考古调查:· , 《考古》 1 9 6 4 年 , 期。 《洒洪县曹庄发现一批汉画象石》 , 《文物》 1 9 7 , 年 3 期 。 《东汉彭城相缪宇墓》 , << 文物 》 1 9 8 4 年 8期。 “楼 噜坞壁与东汉的阶级斗争 》 , 《考古》 l 夕6 2 年4期。 《荣阳汉墓 出土的彩绘陶楼》 , 《文物参考 资料》 1 9 5 8 年 一。期 。 《重庆江北相国寺的东汉砖墓》 , 《文物参 考 资 料》 z 夕5 5 年 3 期 。 “撅张 图考》 , 《考古与文物》 1 9 8 3 年 3期 。 见崔是《政论>>o 参见《礼记 · 投壶》和‘仪礼 · 乡射 礼》 。 《江苏铜 山 东 汉 墓 清 理 简 报》 , 《考 古通 讯》 1 9 5 7 年 斗期 ; 《江苏徐州汉画象石 》 , 图 30 , 科 学出版社 , 一9 5 9 年 。 《 山东汉画象石选集》 , 图 铭 , 齐鲁书社 , l 夕8 3 年 。 《望都汉墓壁画题字通释》 , 《考古>>l 96 2年 3 期。 《江苏泅洪曹庄新 出东汉画象石刻诊释》 , 《南京 博物院集刊》 1 9 7 夕年 l期。 《中国货币史》 , 群联出版社 , 1 95 ; 年。 《江苏徐州 、 铜山五座汉墓清理简报》 , 《考古》 1 9 6 4 年 10 期;《江苏徐州奎 山西汉墓》 , 《考古》 1 9 7 耳年 2 期 。 《连云港市锦屏 山 汉 画 象石 墓》 , 《考古》 1 9 8 3 年 10 期。 《唐河汉郁平大尹冯君孺人画 象石墓》 , 《考古学 报》 1 9 5 0 年 2期。 同 。 《江苏徐州奎山西汉 墓》 , 《考古》 1 9 7 斗年 2期。 《江苏徐州汉画象石》 , 科学 出版社 , 1 9 5 9 年 。 《江苏那县大墩子遗址第二次发掘 》 , 《考古学集 刊》第 t集。 ÀÀ¼½¾ ¿¾Á ¾@ À¾ 0@À@@ 的财力是无法完成的。 3 . 画象内容 。 此墓四个壁面的四大幅画 象 , 含有丰富内容 , 它不同于徐州 、 连云港早 期画象石刻一石一个内容的单调布局 , 也不 同于东汉时的分格表现诸内容的手法。 这些 由各种内容组成的大幅画面 , 相互联接为整 体 , 主次分明 , 由左向右展开 。 其中有已经出 土汉画见过的内容 , 亦有过去罕见的景物 , 如 某些杂技节 目 , 表现特殊的 日 、 月相等。 尤其 值得提及的是有关农业生产的内容 , 从加工 粮食的画面看 , 应属加工稻谷 , 而从耕地、 整 地和播种画面反映的 , 无疑属旱谷作物 。 从 泅洪地理条件分析 , 其地处淮河下游 , 有肥 沃的冲积平原 , 《周礼 · 职方氏》 说此地“ 谷 宜稻麦 ” , 是仅次于长江流域荆扬二州的产稻 区 。 1 9 72 年 , 徐州市郊奎山西汉墓中曾出土 稻粒0 , 是此地自古产稻以及此墓所表现的 稻谷加工工艺的佐证。 这里 自古又是重要的 早作物区 , 唯宁双沟汉画象石上也曾见过牛 耕图象O , 那县大墩子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 过粟@ , 都是此地区旱作物种植的依据。 总 之 , 当时这里为水稻 、 旱谷的间作区 , 此墓的 农业生产画象 , 对认识当时当地的农业发展 状况 , 提供了重要资料。 执笔者 尤振尧 周晓陆 注 释 ¹ “ 淮阴地区 考古调查》 , 《考古》 1 9 6 3 年 l期 ;《洪 尸、沪. 产、产目产、产尹喇产铲沪 叼 一心产甲 , 户 州声 创户甲 、 ~产、 产 创户 .产 一~ .户户 、户州 以. 、户.尹勺‘‘产 创尸, 户、产、尸 . 、甲、洲、 子、产、尹、产 J ‘ ‘产侧尸‘洲、产 , 产‘、尹、训, ‘口‘产 创产曰产~ 产 ~ . 内‘护 创尸沪 目产 子 , 产叼产~ 产、产‘尸 “尸“尸叼产喇汽、 产‘尸 州尸 叫 沪、产 / 洲、户户叼产 训. 侧尸 ~ 门 , ~ 创 声 尹 / / 侧户州产一. ~ 一 , 产 目碑、 尹 ( 上接 613 页 ) 在云贵高原的边缘地带 , 又与邻区有一定的 联系。 本文由覃彩变绘图 , 杨朝仁摄影。 执笔 何乃汉 覃彩奕 注 释 张兴永 、 李长青: 《广西隆林发现 人 类化 石》 , “人类学学报》( 1 9 5 2 ) 第 1卷 , 第 2 期。 容观复: 《广西左右江流域新 石器时代遗 址简介》。 “ 文物 参考资料》 1 9 , 6 年 6 期。 广西文物考古训练班等: 《广西南部地区 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 , 《文物》 1 9 7 冬 年 9期。 ¼ ¼ 广西文物考古训练班等 : 《广西南宁地 区新石器时代 贝丘遗址 》 , << 考古》 1 9 7 5 年5期 。 À 广西文物工作队等: 《广西桂林濒皮岩 洞 穴遗址的试掘 ” , 《考古》 1 9 7 6 年 3 期。 ¹ 柳州市博物馆等: 《柳州市大龙潭鲤鱼 嘴 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 , 《考古 》 1 9 8 3 年 9 期。 À 柳州市博物馆: 《广西柳州新石器时代遗 址调查与试掘》 , 《考古》 1夕8 3 年 7 期 。 ¼ 曹泽 田: 《猫猫洞旧石器之研究》 , 《古脊推 动物与古人类>,( 1982) 第20 卷 , 第 2期。 . 6 2 2 - 考 古
本文档为【广西百色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60251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8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7-01
浏览量: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