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有源振动噪声控制技术在潜艇中的应用研究

有源振动噪声控制技术在潜艇中的应用研究

举报
开通vip

有源振动噪声控制技术在潜艇中的应用研究 有源振动噪声控制技术在潜艇中的应用研究 文章编号:1006—1355(2005)02—0001—06 有源振动噪声控制技术在潜艇中的应用研究 姜荣俊,何 琳 (海军工程大学 振动与噪声研究所,武汉 430033) 摘 要:阐述了有源振动噪声控制技术中控制器、作动器和传感器三大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基于有源结构声 控制已逐步成为未来主动噪声控制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主要介绍了振动主动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从振动主 动控制和噪声主动控制两个方面,介绍了振动噪声主动控制技术在舰船减振降噪中的应用现状,...

有源振动噪声控制技术在潜艇中的应用研究
有源振动噪声控制技术在潜艇中的应用研究 文章编号:1006—1355(2005)02—0001—06 有源振动噪声控制技术在潜艇中的应用研究 姜荣俊,何 琳 (海军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大学 振动与噪声研究所,武汉 430033) 摘 要:阐述了有源振动噪声控制技术中控制器、作动器和传感器三大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基于有源结构声 控制已逐步成为未来主动噪声控制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主要介绍了振动主动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从振动主 动控制和噪声主动控制两个方面,介绍了振动噪声主动控制技术在舰船减振降噪中的应用现状,针对潜艇声隐身 设计中被动振动噪声控制措施存在的不足及主动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探讨了振动噪声主动控制技术在空间和有 效载荷有限的潜艇中的应用前景,列举了未来潜艇声隐身设计中振动噪声主动控制技术可能的应用场合,以期为 提高我国潜艇的隐身性能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指出其对于提高潜艇的声隐身性能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振动与波;噪声;主动控制;隐身;潜艇 中图分类号:TB535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Active Noise and Vibration Control Technology in Submarines JIANG Rong-j“ 。HE Lin (Institute of Noise& Vibration,Naval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Wuhan 430033,China) Abstract:The latest research developments of the three key technologies of controller。actuator and sensor which are e~ential to the active I1(】ise and vibration control(ANVC)technologies are de— scribed in this paper.For the active structure acoustic controliS becoming an important direction in the active noise control technology development,more is put on the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technology. From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and active noise control,the two aspects of ANVC technology,the appli— cation states of the ANVC technology in ship’S noise and vibration reduction are also presented.Ac— COrding to the deficiencies of the passive noise and vibration reduction measures and the rapid develop— ments of the active controlling technologies。the outlooks of applying the ANVC technologies to the submarines’noise and vibration controlling which with limited space and effective load are discussed. And the application occasions of ANVC technology in the future submarine acoustic stealth design are enumerated.So offer some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the submarine’S acoustic stealth performances. The end。the impo rtance of the ANVC technology in improving the submarine’S acoustic stealth level is put forward. Key words:vibration and wave;noise;active control;stealth;submarine 引 言 潜艇的声隐身技术是使敌方的声纳探测不到本 艇位置或使敌方声纳的探测距离缩短的各种技术措 施。这些措施包括降低水下辐射噪声和水声对抗两 方面,其中降低潜艇水下辐射噪声是主要措施。潜 艇辐射噪声的控制水平不仅关系到对敌舰艇的探测 和攻击,也关系到本艇的安全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潜艇辐射噪声 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机械噪声、螺旋桨噪声和水 动力噪声_lj。针对这些噪声源,需要从源、传递、辐 射这三个辐射噪声的基本环节对潜艇噪声进行综合 治理。即从艇的外形、总体布局、设备选择、隔振措 收稿日期:2004—09—09;修改日期 :2004—1 1-04 作者简介:姜荣俊(1973一),男,江苏丹阳人,讲师,博士,主要研究噪 声与振动。 施、管路降噪、材料使用及敷设消声瓦等各个环节实 施一系列的减振降噪措施。目前在声隐身方面处于 领先地位的美国、俄罗斯等国在它们的新型潜艇上 广泛采用了各种减振降噪 措施,综合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这些技术 主要有:浮筏、挠性软管、消声器、泵喷推进、电力推 进、气幕降噪、消声瓦等_2 j。但这些技术基本上 还是被动的措施。不可否认,诸如浮筏、消声器此类 的被动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可以有效控制潜艇的 自身噪声,但这是以增加必要的附加舱室和重量为 代价的。 另一方面在潜艇降噪技术不断提高的同时,水 声探测技术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 19世纪 6O 年代低频搜索与测距技术(LOFAR)的出现,使得潜 艇的低频特征信号暴露无遗_6, 。而目前广泛采用 的被动减振降噪技术恰恰在低频方面存在缺陷。例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5年4月 噪 声 与 振 动 控 制 第 2期 如,双层隔振与浮筏技术,由于加了浮筏,整个系统 自由度增加,自振频率也随之增大,所以尽管对高频 振动隔离比较有效,但低频性能并不好,而且低频隔 振还存在静变形和稳定性要求的限制。关于阻尼材 料,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变形吸收振动能量来减振, 但它在低频时成为橡胶态,阻尼很小。在潜艇外部 的消声瓦,根据其特性,在隔声以及抑制振动方面有 其局限性,一般对 20~30Hz以上的振动可抑制 10dB左右,但对此频率以下的振动却没有效果。另 外如一些推进电机的转速也越来越低。这些都要求 低频减振降噪技术的提高。此外就是被动的减振降 噪技术基本是基于线性理论进行设计,所以对周期 激励的隔离效果较差,而目前被动声纳对水声中线 谱成分的探测能力越来越强,因此现代舰艇急需一 种能够有效抑制低频线谱噪声的控制技术。而振动 噪声主动控制技术的优势恰恰在于低频线谱噪声的 控制,且对一些偶发噪声也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成功地应用有源振动噪声控制技术就可以减少对特 制安静型机械设备及浮筏等被动振动噪声控制措施 的依赖,从而降低潜艇造价,减少其排水量等。 本文针对潜艇声隐身设计中被动减振降噪措施 的不足,在对有源振动噪声控制(Active Noise and Vibration Contr0l——ANvC)技术作了比较深入调 研的基础上,综述了有源振动噪声控制方面的一些 进展,重点对其在潜艇声隐身设计中的应用前景作 了阐述,以期为提高潜艇的隐身性能提供一定的借 鉴作用。 1 ANVC在舰船减振降噪中的应用 有源振动噪声控制的思想可以追溯到 Leug早 在 1934年提出的在管道中加入次声源进行有源消 声的专利_8j。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对 振动环境、产品与结构振动特性越来越高的要求,被 动控制已难以满足要求,有源振动噪声控制技术得 到了很大的发展。ANVC技术日益完善,并逐渐从 理论研究、实验室验证走向工程实际应用,在舰船上 也开始得到了应用。根据 资料 新概念英语资料下载李居明饿命改运学pdf成本会计期末资料社会工作导论资料工程结算所需资料清单 【 l(】j,美国最新型的 海浪级核潜艇中装备了振动噪声主动控制系统与其 全舰噪声监控系统配合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声隐 身性能。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正在通过应用智能材料 研制增强型的主动降噪潜艇壳体_lll。加拿大大西 洋防卫研究组织 (Defence Research Establishment Atlantic)在舰艇上也进行了大量的有源振动噪声控 制研究【l2~l 5l。目前美国一些研究单位已经将起初 为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研究的高级潜艇技术 中的有源振动噪声控制技术研究转化为民用技 术[16]。 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些 ANVC技术在舰船上的 主要应用情况。 1.1 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1)主动吸振技术的原理是将吸振器作为子系 统附连于主系统中(控制对象),使其主动跟踪、产生 与主系统振动反相的振动,从而消减主系统振动。 英国已在扫雷艇上对此项技术进行了实艇实 验,降噪效果较好。美国也对此项技术进行研究,由 最初的针对单一频率振动进行消减,发展为可同时 消减多个单频振源的振动,所采用的电控系统可以 确保作动器所产生的消减力与原振动精确同步并且 力的大小和相位可自动地进行调整,从而获得最佳 减振效果。研究表明,这种宽频主动控制技术可以 很好地消除常规的浮筏体共振,并进一步降低与低 频、大波长共振有关的辐射噪声,并能改进所有较高 频率的减振效果【17j。 为了减少传递到艇壳的振动,澳大利亚海军对 柯林斯(Collins)级潜艇的动力装置也进行了主动吸 振技术的研究,以减少传递到基座的机械振动。研 究采用前馈控制方法对振动体六个自由度的振动都 进行了控制,主要对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作动器和控 制器的优化配置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他们认为 控制双层隔振装置的中间质量的振动最有效_1引。 Massaki对船舶动力机械的隔振装置也作了相似的 研究[19]。 (2)主动隔振技术的原理是在振源与受控对象 之间串人一个能够进行主动控制的子系统,用它减 小受控对象对振源激励的响应。 日本学者在船用主机的振动隔离中,对内燃机 振动的双层隔振采用了主动控制技术,并取得了显 著效果。在主动隔振系统中,利用液压装置 (电液 式执行机构 )和橡胶元件 (橡胶减振器 )组成主动 隔振器。当柴油机受到激励产生振动位移时,柴油 机的静载荷由橡胶元件承担,控制系统应用自动适 应控制方法,控制液压缸产生抵消柴油机和基础之 间的支撑元件残余振动作用力,从而实现隔振的主 动控制。实践证明,采用主动隔振不仅使系统具有 良好的隔振效果,并同时降低了柴油机本身的振 动【2 。文献[2]给出了基于电液式主动作动器与橡 胶减振器组合的新型隔振装置,并在实船主动振动 隔离应用中取得显著效果。在 100Hz以下的低频 段主动隔振较被动隔振增加 30dB的隔离量(加速 度衰减率)。有效主动隔振频率上限达400Hz。中 高频的隔振主要由橡胶隔振器承担。 瑞典Karlskrona/Ronneby大学研发的一种船用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有源振动噪声控制技术在潜艇中的应用研究 3 主动隔振装置(Active Vibration Isolation in Ships — — AVIIS)主要由电力惯性质量作动器组成,是一 种主、被动结合的混合隔振器。它能够有效隔离与 舰艇壳体声辐射耦合的结构振动,从而降低结构噪 声,目前该装置已应用于该国的护卫舰[22--23]。 ISMIS(Intelligent Shock Mitigation and Isola— tion System)智能缓冲和隔振系统,它由地震防护 技术——反作用结构参数修改(reactive structural parameter modification--RSPM)而来,能使作用到 舰船上的冲击载荷降低 50%一70%,美国海军计划 把该技术应用于新一代的攻击型核潜艇上[241。 1.2 噪声主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1)空气噪声的控制 舱室的有源降噪是利用振动主动控制技术减振 或直接利用次级声源在封闭的舱室内降低噪声,目 前广泛应用于汽车驾驶室、飞机座舱、坦克、装甲车 辆驾驶室、舰船舱室内部噪声控制[25j。目前采用的 研究方法主要有源声控制(以声消声)和有源力控制 (结构声有源控制)。有源声控制方面的主要代表是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声与振动研究所(ISVR)P.A. Nelson、S.J.Elliott等人的研究;结构声有源控制方 面的主要代表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振动声学实验室 的 C.R.Fuller等人的研究[26--27],并且该实验室 已经将研究成果应用到了潜艇降噪方面[28 J。 洛杉矾“圣胡安”级核潜艇为了降低舱室内部噪 声,除了在壳体内部和舱壁上大量地敷设吸声材料、 在噪声强的设备上加装隔声罩、消声器和设立隔声 室,还采用了新型的有源消声技术。在空气噪声较 大的战位和其它工作空间,针对该处的空气噪声特 性设计出一种反音响声源系统。该系统能发出与原 空气噪声振幅相同但相位相反的音响,来抵消该处 原来的空气噪声,达到安静的目的。这种主动消声 技术在新建的洛杉矾级潜艇的空调部位和噪声较大 的舱室已经获得应用,在英国的特拉法尔加级核潜 艇上也己采用[29 J。使用证明该技术对舱室空气噪 声降噪效果明显。以色列海军为3艘“盖尔”级潜艇 安装了有源消声系统后,信噪比同以前相比改进了 15--20dB_3 。法国海军在通风管路中也采用了有 源消声技术[0 。根据文献[32],俄罗斯战略核潜艇 上应用了有源消声技术后,取得了明显的降噪效果。 比利时 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研制了一种 船用发动机排气主动消声器,它主要由带有电控阀 的缓冲腔构成。缓冲腔直接连到发动机的排气口, 排气脉动在缓冲腔得到衰减,再控制电控阀使缓冲 腔中的气体平稳流过控制阀,从而消除排气噪声。 该主动消声器的体积只有传统被动消声器的 1/4。 它采用了非自适应的前馈控制方法。在背压为0.03 ~ 0.1大气压力时,其消声量达到13dB(A)[331。 (2)管路系统结构噪声和流体噪声的控制 舰艇管路系统中,如液压系统、燃油系统、冷却 水系统,由于工作过程的不完善,伴有工作介质的振 荡或脉动,介质脉动所产生的交变力,使管路及其连 接的附件形成振动。强烈振动会使管路附件(包括 弹性接管)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部分松动或破裂,并 引起船体的结构振动。实践中发现在对动力机械等 装置采取了有效的减振降噪措施后,舰船实际的振 动噪声仍然较大,其主要根源就在于没有有效地控 制管路系统的振动噪声。另外如舰船动力装置的冷 却水通常取自大海,通海管路系统在采取加装挠性 接头及弹性支撑等措施后可以抑制振动沿管路的传 递,但系统中的泵、阀门以及弯头等所产生的流体噪 声将随海水的吸入和排出从海底门辐射出去,这将 严重影响舰艇的隐身性能。所以如何有效地降低液 压管路系统的振动和噪声是目前舰船振动和噪声控 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目前舰艇中广泛采用的 挠性软管,虽然对衰减管道的脉动压力有一定的效 果,但在高压下软管将趋硬而失去效果[3,34]。 英国国防调研局(Defence Evaluation and Re— search Agency—DERA)研发了一种替代传统的被动 管道接头,采用有源振动控制技术的新型管道接头。 该接头能够有效抑制舰船上管路系统(如柴油机的 冷却管路、各种泵系管路等)中振动噪声的产生。目 前该机构正在考虑如何将其从军用转化为民用技 术[3 5l。 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工学院[36 J利用内部装 有 1/3压电复合材料作动器的主动 Helrnholtz共振 腔大大降低了管道内的流体脉动。M J Brennan等 设计了一种非插入式的流体脉动作动器和传感器用 来控制管道系统的流体振动噪声[0 。瑞典 Karl— skrona/Ronneby大学 Maillard[38 J等也设计了一种非 插入式结构作动器用来控制船舶管道系统的流体脉 动。圆环状厚型压电作动器作用在管壁上产生轴对 称的平面波,在径向与流体脉动耦合,从而衰减流体 脉动。 2 ANVC的研究进展 尽管主动控制技术在低频噪声振动控制方面具 有一定的优势,但作为一项技术,从理论到实际应用 却花费了较长的时间。究其原因主要有:(1)有待开 发高性能信号处理电子器件;(2)对涉及到的物理规 律认识不够,特别是在 ANC系统设计中缺乏对具 体声源特性的深刻了解;(3)需要包括物理学、电工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5年4月 噪 声 与 振 动 控 制 第 2期 学、材料学和机械工程等广泛领域的多学科知 识[39』。所以该技术往往是伴随新技术的出现而不 断取得进展。近年来随着控制理论、微电子技术的 进步,特别是高效稳定的换能元器件的研发出现,使 得ANVC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目前在这方面 的研究和应用国内外数不胜数,对此可以参考 Nel— son和Eliott的《噪声主动控制》(1992年)、Fuller的 《振动主动控制》(1996年)、Hansen和 Snyder的《噪 声和振动的主动控制》(2002年)及国内顾仲权、马 扣根和陈卫东的《振动主动控制》(1997年)与陈克 安的《有源噪声控制》(2003年),这些专著对 ANVC 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 主动噪声控制的传统方法是引进次级声源,根 据声波相消性干涉或声辐射抑制的原理进行主动降 噪。其主要继承了 P.Lueg的思想,所不同之处是 将现代控制技术融人自适应主动降噪系统设计中, 工作主要集中在复杂的控制系统设计和研究实现 上。而近年来美国的 Fuller和澳大利亚的 Snyder 则侧重于采用次级振源进行结构噪声主动控制的有 源结构声控制。该方法较传统的ANVC系统简单, 且耗能少,实施更容易【4 。因为噪声控制通常依赖 于结构振动控制,而声场的控制又能导致结构振动 控制,所以有源结构声控制已逐步成为未来主动噪 声控制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I41j。基于这个原因, 文章主要介绍振动主动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有关 传统噪声主动控制方面的情况可参考文献l 引。 主动控制系统主要由受控对象、作动器、控制器、测 量系统、能源及附加子系统组成,其中控制器、作动 器和传感器是ANVC技术的关键部件,决定了AN— VC的发展水平。 控制器是主动控制系统中的核心环节,可分为 前馈控制器和反馈控制器。前馈控制器适用于对特 定扰动采取补偿措施的情况,具有响应快速的特点。 而反馈控制器则适用于在扰动因素较多且不可检测 的情况,它能自行减少或消除扰动对输出的影响,特 别适合于对复杂系统和参数不确定系统的控制,如 隔振平台、柔性结构等[45 J。控制器用以实现所需的 控制律。控制律的设计基本沿用现代控制理论中已 有的成果,同时信号处理领域的一些新成果也得到 广泛的应用。目前其设计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部 分:一类基于被控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即事先了解 被控系统的物理参数和内部结构,构造其精确的数 学模型,基于此模型运用现代控制理论的设计方法 获得最优的主动控制律,如模态控制、极点配置法、 最优控制和鲁棒控制等。另一类无需知道被控系统 的结构,仅以其状态或输出作为反馈,由算法自身的 寻优特性得到最优控制律,如自适应控制、智能控制 等;或者由其状态和输出辨识出与系统“等价”的数 学模型,基于此模型设计反馈律,如自学习控制等。 文献[ , -4 垮r对不同的控制方法给出了比较丰富 的参考内容。 曹 传感器是振动主动控制中的一个重要元件。如 果传感器不能精确测得系统的振动量,则不可能获 得很好的控制效果。常用的传感器一般有加速度传 感器、速度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力传感器的使用不 多。加速度传感器主要有压电、压阻和伺服式。位 移传感器主要有探针、线变量差动(LVDT)和线变 量电感(LVIT)式。速度传感器有非接触式和激光 多普勒速度仪两种。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机械加工 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光纤与 MEMS(微电子机 械系统)技术相结合的振动微传感器。传感器越来 越趋向小型化和灵巧化。在功能完善的前提下,传 感器的体积和重量大为减小,同时对复杂结构和环 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也有很大提高。并且出现了将 结构、材料和传感 器集成 到一起 的新概念产 品[48~4 9l。 作动器也称为执行器,是实施振动主动控制的 关键部件。实用的作动器应该具有以下特点:较短 的时间延迟,及控制信号到输出的主动控制力之间 的时间延迟不能太大;输出信号和输入信号之间呈 线性关系,不能发生过大的畸变;足够宽的频响;结 构紧凑、质量小而输出力较大;性能可靠等。传统上 主要采用液压、气动、电动和电磁作动器。由于体 积、质量大,该类作动器多用于地面及固定系统的振 动控制。近年来,各种智能作动器在振动主动控制 中也得到了大量的研究应用。美国正在开发使用压 电致动器的主动控制系统,将它置于潜艇(或飞机) 壳体复合板之间对结构振动模态进行控制。使得振 动能量转化为辐射效率很低的模态振动,从而降低 潜艇壳体的声辐射[28,50]。在结构中埋人形状记忆 合金也可以实现振动和噪声的主动控制。主动结构 声控制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效益,早在 1991年弗吉尼 亚工学院就成功研制了压电陶瓷主动结构声控系 统,在系统中压电陶瓷可根据应用目的做成各种类 型的驱动器。智能作动器主要包括由电致伸缩材 料、磁致伸缩材料、形状记忆合金、电流变液体及磁 流变液体等机敏材料制成,多用于精密加工、精密测 量中以及军事、航空领域等。目前该类作动器都或 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如时滞性、变形小、可用频率 小等。但与传统的作动器相比,在获得同样作用力 的情况下,它们的尺寸、重量要小得多,相对成本更 低,在作动器布置上也更加方便。随着非线性控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有源振动噪声控制技术在潜艇中的应用研究 5 器及机敏材料性能及作动器制作工艺的进步提高, 智能作动器的应用必将更加广泛。 3 潜艇隐身设计中ANVC的应用展望 ANVC技术及相关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 们 能够在空间和有效载荷有限的潜艇中采取更多的主 动控制措施,有效解决被动措施难以胜任的减振降 噪问题。为此,本文对未来潜艇声隐身设计中AN— VC技术可能的应用作了一简单展望。 (1)电流变、磁流变液与传统隔振器(如浮筏)的 结合使用。通过控制电流变或者磁流变的特性,主 动改变被动隔振器的刚度及阻尼特性,从而改进整 个隔振系统的减振降噪效果。目前国外已有在这方 面的研究[17,51 J。此外也可以考虑采用可控空气、液 力弹簧等传统主动隔振元件来代替被动隔振元件。 (2)采用效验质量块作动器、电磁作动器或智能 作动器等,根据传感器所测量的振动频率和力,使重 物以与此振动异相的方式运动,利用吸振原理消除 作用在浮筏系统、或者艇壳等部位的剩余振动。 (3)采用压电等智能作动器设计体积能被潜艇 所接受的可控流体脉动衰减器,使得它能够实时跟 踪管道系统的脉动特性自适应调整衰减器结构参 数,消除管道系统的有害的流体脉动噪声。 (4)采用磁致、压电等智能作动器制作有源隔振 元件,代替体积庞大的浮筏等被动减振器,根据实时 测量的安装部位的机械振动噪声源信息,产生主动 激励,以抑制原有振动噪声向艇体结构的传递及向 水中的辐射。目前该类减振器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 有效作用位移及频率范围还比较有限。 (5)采用具有良好性能的压电等智能材料制作 传感器和执行器,将它置于消声瓦或连续性声学涂 层中。根据潜艇的不同航行工况所具有的不同辐射 声和不同的主动声纳探测信号,采用主动式手段,自 动调节消声瓦的隔声、吸声性能,使消声瓦工作在最 佳状态 。 (6)采用形状记忆合金、压电陶瓷等智能材料制 作智能结构的潜艇壳体,改变潜艇壳体表面的振动 模态,使之辐射效率降低,从而有效降低潜艇的辐射 噪声;或者使其形状能够随潜艇的航行工况及流场 特性进行变化,从而大幅降低潜艇的流噪声。 (7)利用有源消声措施消除排气系统、空调等部 位及噪声较大舱室的空气噪声。 在潜艇隐身设计中应用AN VC技术的最终目 的就是实现智能潜艇的概念。在潜艇中将现代传感 器、换能器、计算机、与智能控制技术结合于一体,根 据实时测量的潜艇各部位机械噪声源信息、艇外的 流噪声信息等,实施主动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 潜艇的声隐身性能。 目前国外军事发达国家已经开展了振动噪声主 动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美海军在(2000—2035 年海军技术:成为21世纪的军队》报告l52j中例举了 潜艇将来需要重点关注的辐射噪声降低技术主要 有:①主动基座技术、②隔离结构技术、③先进的艇 壳被覆技术(如自适应消声瓦技术)、④双壳建造技 术、⑤武器发射瞬间噪声降低技术等。除了②、④两 项外,其余基本上都与AN VC技术有关,由此可见 AN VC技术对于改善潜艇的声隐身性能具有非常 重要的意义。但鉴于潜艇声隐身性在海军作战中的 重要性,在各国公开发行的文献资料上鲜有 ANVC 技术在潜艇隐身设计方面的详细介绍。这就要求我 们跟踪当前潜艇声隐身技术的先进潮流,消化吸收 先进技术,分阶段有步骤地应用到我国潜艇的隐身 设计当中,努力提高我国潜艇的声隐身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 施引,朱石坚,何琳.舰船动力机械噪声及其控制 [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0. [2] 崔维成,刘水庚,顾继红,等.国外潜艇设计和性能研 究的一些新动态[J].船舶力学,2000(2):65—80. [3] 朱石坚,何琳.船舶减振降噪技术与工程设计[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4] 蔡民.俄罗斯现代潜艇设计管窥[J].舰船科学技术, 2002(3):18—21. [5] 胡家雄,伏同先.21世纪常规潜艇声隐身技术发展动 态[J].舰船科学技术,2001(4):2—14. [6] 王玉泉.水声设备[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0. [7] C.Norwood,Y.Tso.Submarine acoustic signature-a platform perspective[A].Submarine Science and Tech— nology Conference Proceedings[C],Stirling,Australia, 1998,8. [8] P.Leug.Process of Silencing Sound Oscillations[P]. US:2043 416,1936. [9] John Walrod.Sensor and Actuator Networks for Acous— tic Signature Monitoring and Control[A].Undersea De— fence Technology 1999[C],1999,Nice,France. [10] 顾健.核潜艇新军:SSN一21和 NSSN[J].现代军 事,1998(12):13. [11] Active Noise Contro1.[EB].http://www.starboard— innovations.com/Technologies/technology.htm.2004 — 4—10. [12] Koko,T.S.;Akpan,U.O.;Gue~in,L1.Masson, P.Active Noise and Vibration Co ntrol Literature Sur— vey:Sensors and Actuators[R].DREA-CR一1999— 110;MARTEC-TR一99—02. [13] Akpan,U.O.;Brennan,D.P.;Koko,T.S.;Beslin, O.;M&Nson,P.;Renault,S.Active Noise an d Vibra—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5年4月 噪 声 与 振 动 控 制 第 2期 tion Control Literature Survey:Co ntroller Technologies l R1.DREA-CR一1999—177. [14] Koko,T.S.;Orisamolu,I.R.;Smith,M.J.;Ak— pan,U.O.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of Naval Stmctural Components l R J.DREA- SR一97—002一PAP一36. [15] U.O.Akpan,0.Beslin,D.P.Brennan,etc.Controller Technologies For Active Co ntrol of Low Noise and Vi— bration In Ship Structures【A J.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C].Quebec,Canada,1999. I 16 I Active control eliminates noise or unwanted motion [EB].http://endo.sandia.gov/9234.2003一ll一23. [17] 潜艇声隐身技术[DB].http-//bds.cetin.net.cn/ yszbk/js/jsjs0062.htm.2003—11—30. [18] Xun Li,Ben S.Cazzolato,Colin H.Hansen Active Vi— bration Co ntrol of an Intermediate Mass:Vibration Iso— lation in Ships[C].Proceedings of the Annual Aus— tralian Acoustical Society Co nference,Adelaide,Aus— tralia,Nov 13—15,281—288. [19] Massaki.蔡立新译.混合型主动隔振装置的研究 [J].船舶设计通讯,1997(2):45—53. [20] 张俊红,付鲁华,张殿昌.内燃机振动的主动控制 [J].小型内燃机,2002(2):44—46. 1 21 l B.G..Watters.A Perspective on Active Machine Isola— tion[A].proceeding of the 27 conference on decision and control[C].Ascstin,Teras,1988. [22] Mathias Winberg;Thomas L Lag6.Inertial Mass Ac— tiv Mount Used in a Marine Application[A].The Adaptronic Congress 99[C].Potsdam,Berlin,1999. [23] Mathias Winberg;Sven Johansson;Thom~ L Lag5. Active Co ntrol of Engine Induced Noise in Naval Appli— cation[A]..ICSV 8[c],Hong Kong,China,2001. [24] James J.Richardson,J.BosIila,Diane L—aHiva,etc.A Review of the Technology Reinvestment project l R j. USA:Potomac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Arlington Virginia,USA,1999. [25] L.J.Eriksson.Development of the Filtered—U algo— rithm for active Noise Control[J].JASA1 991,89(1) ,257—265. [26] 陈克安,马远良.自适应有源消声控制 [M].西安 :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 [27] 陈克安.有源噪声控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3. [28] Recent Research Highlights[EB].http://1vv .eng. vt. edu/ research—graduate/ research—grad—overview. shtml,2004—4—10. [29] 王华.现代核潜艇的安静化[J].现代军事,1997(4): 42~44. [30] Rafae1.Cancel Gal Noise[J].Jane’s Navy Internation— al,1996,101(1):l1. [31] Active Noise Control[EB].http.//architecture.mit. edu/ house—n/web/resources/tutorials/ House—N% 20Tutorial% 20Active% 20Noise% 20Co ntro1. htm. 2003—11—2. [323 Eugene Miasnikov.The Future of Russia’s Strategic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Nuclear Forces:INscussions and Arguments lJ j.Rus— sian,Morye(The Sea),1996(3):66—69. P.Sas,R. Boonen.De velopment of an active con— trolled exhaust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nes I EB{.http://Vnw .mech.kuleuven.ac.Be /pma/ research/mod /topics/topic03/exhaust—en.phtml 2003— 9—30. 罗群贤.液压脉动的分析及控制(上、下)[J].机床与 液压,1981,No.4:9—26.,No.5:1—6.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EB].http://www.styleindex. 1td.uk/pwe/contro1.htm.2003—11—2. S.C.Kartha.Active,Passive and Active Passive Co n— trol Techniques For Reduction of Vibrational Power Flow in Fluid Filled Pipes [D].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2000. M.J.Brennan,S.J.Elliot,R.J.Pinnin~on.Active control of fluid waves in a pipe[J].Active 1995(95): 383—394. J.Maillard.Active control of pressure pulsations in pip— ing s~tems[R].Sweden:University of Karlskrona/ Ronneby,1998. C.H.汉森,S.D斯奈德.仪垂杰 译.噪声和振动的主 动控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赵扬,虞和济.评述主动噪声控制技术[J].噪声与振 动控制,1997(8):6—9. 程明昆.让新世纪更安静一环境声学展望.现代振动 与噪声技术(第 2卷)[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1999. 徐永成,温熙森,陈循等.有源消声技术与应用评述 [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1(2):119—124. 陈瑞石,关元洪.噪声主动控制的进展及趋势[J].应 用声学,2001(4):1—5. 刘恩泽,严济宽,陈瑞石.噪声主动控制系统研究概 况及发展趋势[J].噪声与振动控制,1999(3):2—6. 张春红,汤炳新.主动隔振技术的回顾与展望[J].河 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2002(2):1—16. 顾仲权,马扣根,陈卫东.振动主动控制[M].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1997. 吕鑫.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的研究及发展[J].振动测 试与诊断,1996(3):1—7. 张毅,张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练.光电振动传感技术新进展[J].激光技 术,2001(3):161—165. 朱言彬.传感器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市场机遇[J].传 感器技术,2000(3):1—4. Harold B.Strock.Emerging smart ma terials s~tems: Opportunities for ceramics[R].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 Bulletin,vO1.75,1996(4). E F. Little.The design an d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helmholtz resonators for vibration control device D j. USA:Michig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1999. Techn ology for the United States Navy and Marine Co rps,2000—2035:Becoming a 21st Ce ntury Force; Volume 6:Platforrns[EB].http://Vnw.nap.edu/ html/tech一21st/plindex.htm .2003—11—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本文档为【有源振动噪声控制技术在潜艇中的应用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5022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24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6
分类:生产制造
上传时间:2012-06-26
浏览量: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