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以结构调整促进就业扩张_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结构调整促进就业扩张_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问题与对策研究

举报
开通vip

以结构调整促进就业扩张_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问题与对策研究 Ξ 以结构调整促进就业扩张 ———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问题与对策研究 课题组 (河北省财政厅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  要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趋势的考察及对二者的相关性的实证分 析 ,可发现影响河北省扩大就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的不均衡。实现就业结构的调整 优化 ,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 ,使之与产业结构的演进相协调 ,对于有效缓解河北省的就业压力 ,进而实现经济 增长、结构优化、就业扩张的目标 ,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

以结构调整促进就业扩张_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问题与对策研究
Ξ 以结构调整促进就业扩张 ———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与对策研究 课题组 (河北省财政厅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  要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趋势的考察及对二者的相关性的实证分 析 ,可发现影响河北省扩大就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的不均衡。实现就业结构的调整 优化 ,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 ,使之与产业结构的演进相协调 ,对于有效缓解河北省的就业压力 ,进而实现经济 增长、结构优化、就业扩张的目标 ,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结构调整 ;就业政策 中图分类号 : F 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Ο5587 (2005) 01Ο0041Ο07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就业结构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 演进具有极强的相关性。一方面 ,由于不同产业的收益 不同 ,其吸纳就业的能力也不同 ,就业弹性系数存在较大 差异 ,因此 ,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带来就业结构的变动 , 即就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产业结构 ;另一方面 ,劳 动力的数量、质量结构及流动方式 ,决定了产业劳动力的 分布及其变动 ,从而影响着产业结构的变动方式和方向 , 因此 ,就业结构也会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 ,合理的就业结 构对于促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演进具有重要作用。分析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相关性特别是产业结构变动对就 业结构的影响程度 ,对于制定和实施旨在促进就业结构 合理化的政策措施 ,具有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 ,河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正向有 利于促进就业的方向发展 ,但二者的发展尚不均衡 ,特别 是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动 ,抑制了就业的进一 步增长。本文基于河北省就业压力较大的现实 ,将从就 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相关性的一般理论出发 ,从抑制就业 机会增长的根本原因入手 ,对河北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 构的变动趋势及其相关度进行实证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 二者调整优化的方向进行研究 ,对河北省产业政策和就 业政策的调整提出建议。 一、关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 的一般理论分析 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间的比例构成 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一般以产业增加 值在 GDP 中的比重和产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的比 重来表示。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 ,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 之所以具有相关性 ,是因为就业结构本身就是产业结构 的一部分 ,其发展变化应与产业结构的变动相一致。“配 弟—克拉克定理”一般被作为研究产业结构变动和劳动 力转移最重要的理论依据。根据这一理论 ,在产业结构 演进过程中 ,劳动力会按照三次产业的顺序顺次转移 ,就 业结构的变化始终与产业结构的变化保持着相关性 [1 ] 。 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在继承克拉克研究成果的 基础上 ,进一步发现了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 ,即在工业化 初期 ,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不断下降 ,第二、三产业产值比 重不断上升 ;当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以后 ,第三产业产值 比重逐渐超过第二产业。与此同时 ,就业结构的变动趋 势是 ,在工业化初期 ,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下降 ,第二、Ξ 收稿日期 :2004Ο10Ο09 基金项目 :2003 年河北省社科规划项目。立项编号 :200304032 作者简介 :韩凤朝 (1968Ο) ,男 ,河北赵县人 ,河北省委党校科研处副研究员 ,经济学硕士 ,主要从事经济理论研究 ;邓贵真 (1958Ο) , 女 ,湖北宜昌人 ,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 ,经济学学士 ,主要从事会计理论研究。 2005 年 1 月 第 28 卷 第 1 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Jan. 2005 Vol. 28 No. 1 三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上升 ;到工业化中期 ,第二产业就业 比重变化不显著 ,大量劳动力开始向第三产业转移 ,并导 致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持续下降 ,同时第三产业劳动力 比重持续上升 [2 ] 。这说明 ,工业化进程同时是一种产业 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过程 ,虽然就业结构的变动在一 定时期特别是在工业化初期往往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 动 ,但从较长时期看 ,二者的变动具有一致性。 从各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发展过程看 ,一般也 都经过了一个第一产业不断下降 ,第三产业持续上升 ,第 二产业先升后降然后趋于稳定的过程。这种规律性的变 动实际上反应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经济增长和 消费水平的提高 ,在收入弹性的影响下 ,消费结构必然发 生相应的变化。由于第一产业的产品收入弹性很小 ,随 着生产集约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农产品的供给 增加 ,在总需求有限的情况下必然会出现对劳动力资源 的排斥。因此 ,农业必然向外释放劳动力 ,从而导致第一 产业就业份额的下降。第二产业提供的消费品虽无边 界 ,但人们对物质产品的需求毕竟有一个限度 ,另外第二 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往往很快 ,这就决定了第二产业就 业比重在经历一个时期的上升之后 ,必然会趋于稳定或 下降。第三产业提供的服务产品由于呈现出较高的收入 弹性 ,而且这些部门受规模经济限制较小 ,从而使就业份 额出现持续上升的趋势 ,在发展过程中大量吸收工农业 部门的过剩劳动力。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随着经济增 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需求结构发生变化 ,消费结 构升级 ,导致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化 ,进而导致就业结 构发生变化。这就是就业结构随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原 因 ,它反映了产业结构的演进对劳动力资源需求的变化。 二、对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 关性的实证比较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 ,伴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河北省产 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总体上向着促进就 业的方向发展。表 1 显示了 1978 年以来河北省产业结构 和就业结构的变动情况 ,我们对此进行分析。 表 1  1978 —2002 年河北省产业结构 与就业结构的变动情况 年份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第一产 业 ( %) 第二产 业 ( %) 第三产 业 ( %) 第一产 业 ( %) 第二产 业 ( %) 第三产 业 ( %) 1978 28. 5 50. 5 21. 0 76. 9 13. 9 9. 2 1979 30. 1 50. 1 19. 9 75. 4 14. 8 9. 9 1980 31. 1 48. 3 20. 6 75. 0 14. 7 10. 3 1981 31. 9 46. 4 21. 7 75. 1 14. 4 10. 6 1982 34. 0 42. 9 23. 1 74. 2 14. 7 11. 1 1983 36. 1 40. 6 23. 4 73. 7 14. 1 12. 2 1984 33. 6 43. 9 22. 6 69. 6 16. 8 13. 6 1985 30. 3 46. 4 23. 2 62. 7 21. 8 15. 4 1986 28. 3 47. 5 24. 3 61. 0 23. 1 15. 9 1987 26. 4 49. 0 24. 6 59. 3 24. 0 16. 8 1988 23. 1 46. 1 30. 7 59. 1 24. 6 16. 3 1989 23. 9 45. 6 30. 6 60. 9 23. 6 15. 6 1990 25. 4 43. 2 31. 3 61. 6 23. 0 15. 4 1991 22. 1 42. 9 35. 0 62. 7 22. 7 14. 6 1992 20. 1 44. 8 35. 1 60. 4 23. 3 16. 4 1993 17. 8 50. 1 32. 0 58. 6 24. 6 16. 9 1994 20. 7 48. 1 31. 2 55. 5 25. 9 18. 6 1995 22. 2 46. 4 31. 4 53. 2 27. 0 19. 8 1996 20. 3 48. 2 31. 5 49. 6 28. 6 21. 9 1997 19. 3 48. 9 31. 8 49. 2 28. 3 22. 6 1998 18. 6 49. 0 32. 5 49. 0 27. 7 23. 3 1999 17. 6 49. 1 33. 3 49. 9 26. 5 23. 6 2000 16. 2 50. 3 33. 5 50. 1 26. 1 23. 8 2001 16. 4 49. 6 34. 0 50. 4 26. 0 23. 6 2002 15. 6 49. 8 34. 6 50. 6 26. 6 22. 8   资料来源 :《河北经济年鉴 —2003》。表中数据均按 当年价格计算。 1. 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 从产业构成看 ,1978~2002 年间 ,河北省产业结构的 变动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 1978 年到 1990 年代初期 ,在这一阶段 ,第一产业比重先上升后下 降 ,起伏较大 ,总体呈现出缓慢下降的态势 ;由于工业内 部结构调整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也较 为明显 ,1978 年其比重为 50. 5 % ,1991 年为 42. 9 % ,下降 了 7. 6 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迅猛 ,从 1978 年的 21. 0 %上升到 1991 年的 35. 0 % ,上升了 14 个百分点。 这一变化说明 ,这一阶段河北省的产业结构正处在一个 较为明显的调整时期 ,产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第二阶 段是从 1990 年代初期至今 ,这一阶段 ,第一产业的比重 继续下降 ,第三产业比重稳中有升 ,而第二产业比重则呈 现出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从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变 动的总体情况看 ,第一产业比重趋于下降 ,第三产业比重 趋于上升 ,第二产业比重则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最后趋 于稳定的过程。这基本上符合产业结构变动的规律。 2. 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 与产业结构相比 ,就业结构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 化 ,但变化的方向和程度都有所不同。从第一产业看 ,改 24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年第 1 期 革开放以来 ,随着农业现代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的迅速 提高 ,第一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迅速下降 ,因此 ,其就业 比重虽然保持了和产值比重相同的变化方向 ,但下降的 幅度不同。1978 年 ,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为 76. 9 % ,到 2002 年锐减为 50. 6 % ,下降约 26 个百分点。农业人口比 重的迅速下降产生了大量剩余劳动力 ,对非农业部门形 成直接的就业压力。但我们也注意到 ,近年来第一产业 就业比重已停止下降甚至略有上升 ,但这并不说明第一 产业吸收就业能力增强 ,而是显示了第一产业向外转移 劳动力的艰难程度。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有较大幅度提升。与产值份额保 持相对稳定不同 ,第二产业就业份额在二十多年间呈现 出上升趋势 ,1978 年到 2002 年 ,其就业比重由 13. 9 %上 升到 26. 6 % ,上升了近 13 个百分点。特别是从 1978 年 到 1988 年 ,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十年间上升了 10 个百分 点。从 1988 年至今 ,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基本稳定 ,起 伏不大。这与其产值比重变化情况基本一致。 第三产业就业比重逐步上升。第三产业的就业份额 表现了和产值份额相似的上升趋势 ,1978 年 ,第三产业就 业比重仅为 9. 2 %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到 2002 年 ,就 业比重达到 22. 8 %。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变动情况与第 二产业较为接近 ,分别上升了 12. 7 和 13. 6 个百分点 ,而 同期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大幅度下降了 26. 3 个百分点 ,说 明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转移到第二、三产业上。 3. 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的分析 通过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趋势的分析可以看 出 ,改革开放以来 ,就产业结构总体情况来说 ,第一产业 趋于下降 ,第三产业趋于上升 ,第二产业则趋于稳定。这 说明产业结构正向促进就业的方向发展。与产业结构相 比 ,就业结构变化的方向和程度则有所不同 ,呈现出与之 不相适应的特征 ,显示出就业结构相对于产业结构变动 的滞后性。比如 ,从 1978 年到 2002 年的 24 年间 ,河北省 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从 76. 9 %下降到 50. 6 % ,下降了 26. 3 个百分点 ,但 2002 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与产值比重的差 距仍高达 35 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了二者变动的不协 调状况。 为准确反映产业的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之间的不对 称状况 ,我们运用结构偏离度指标 (结构偏离度 = GDP 的 产业构成百分比/ 就业的产业构成百分比 - 1) 来说明河 北省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程度。从结构偏离度的 计算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可以看出 ,结构偏离度的绝对值越小 ,结构越均 衡 ;结构偏离度大于零时 ,产业产值份额大于就业份额 ; 结构偏离度小于零时 ,产值份额小于就业份额 ;结构偏离 度等于零时 ,结构处于完全均衡状态 [3 ] 。 下面我们根据有关数据对 1978 年以来河北省三次 产业的结构偏离度进行计算 ,计算结果见表 2。 表 2  1978 —2002 年河北省三次产业的结构偏离度 年份 结构偏离度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78 - 0. 63 2. 64 1. 27 1979 - 0. 60 2. 40 1. 02 1980 - 0. 59 2. 28 1. 00 1981 - 0. 58 2. 23 1. 05 1982 - 0. 54 1. 91 1. 09 1983 - 0. 51 1. 87 0. 93 1984 - 0. 52 1. 61 0. 66 1985 - 0. 52 1. 13 0. 50 1986 - 0. 54 1. 05 0. 53 1987 - 0. 55 1. 04 0. 47 1988 - 0. 61 0. 88 0. 88 1989 - 0. 61 0. 93 0. 97 1990 - 0. 59 0. 88 1. 03 1991 - 0. 65 0. 89 1. 39 1992 - 0. 67 0. 93 1. 14 1993 - 0. 70 1. 04 0. 89 1994 - 0. 63 0. 85 0. 68 1995 - 0. 58 0. 72 0. 59 1996 - 0. 59 0. 69 0. 44 1997 - 0. 61 0. 73 0. 41 1998 - 0. 62 0. 77 0. 40 1999 - 0. 65 0. 86 0. 41 2000 - 0. 68 0. 92 0. 41 2001 - 0. 67 0. 91 0. 44 2002 - 0. 69 0. 87 0. 52   资料来源 :根据《河北经济年鉴 —2003》有关统计数 据计算得出。 从第一产业看 ,1978 年以来河北省第一产业结构偏 离度的绝对值由 0. 63 上升到 2002 年的 0. 69 ,变化幅度 虽然不是很大 ,但其中经过了几次反复。特别值得注意 的是 ,1995 年以来 ,这一数字呈上升趋势 ,且近年来一直 居高不下。这一趋势表明 ,第一产业就业结构与产出结 构愈加不对称 ,结构效益极低 ,同时也进一步说明第一产 业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是非常艰难的。但是 ,第一 产业的劳动力终将释放并流向二、三产业 ,因此 ,河北省 二、三产业潜在的就业压力很大。 从第二产业看 ,其结构偏离度呈现出大幅下降的趋 势 ,特别是从 1978 年到 1988 年 ,10 年间结构偏离度由 34课题组  以结构调整促进就业扩张 2. 64大幅度降为 0. 88 ,此后便一直稳定在低于 1 的水平 (1993 年除外) ,说明第二产业中产值份额和就业份额的 日趋均衡。但值得注意的是 ,1995 年以后 ,第二产业结构 偏离度开始缓慢上升 ,2000 年达到 0. 92。这是由于国有 企业实施减员增效政策的结果。尽管从理论上讲 ,第二 产业可以吸纳更多的就业 ,但减员增效政策以及第二产 业技术含量提高等原因 ,增大了就业壁垒 ,客观上也使得 第二产业很难吸纳更多的从第一产业转移出来的劳 动力。 从第三产业看 ,其结构偏离度从 1. 27 降低到 0. 52 , 下降幅度较大。尽管其间经历了 1988~1991 年短暂的上 升阶段 ,但总体上下降趋势非常明显。由于第三产业一 般技术含量较低 ,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不高 ,而且用人 机制灵活 ,竞争环境充分 ,因此就业进入壁垒较低 ,对转 移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较强。进入新世纪以后 ,第三产业 结构偏离度有了一点回升的势头 ,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按照国际一般承认的结构偏离度测算结果 ,当人均 国内生产总值为 1000 美元时 ,第一、二、三产业的结构偏 离度分别为 - 0. 3、0. 1、0. 1 [4 ] ,而河北省 2002 年分别为 - 0. 69、0. 87、0. 52。这进一步揭示了河北省产业结构变 动中就业结构变动的严重滞后性。这一现实不但使我们 必须面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长期压力 ,而且扭曲了 资源配置 ,浪费了劳动力资源 ,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协 调发展。从就业结构滞后的现实出发 ,在就业模式的选 择上 ,应采用效率型、高技术型和劳动密集型、第三产业 偏重型并存的就业模式。 三、对河北省三次产业劳动力资源配 置状况的实证分析 为了方便地观察三次产业产值增长和就业增长之间 的关系 ,我们使用相对于产值增长的就业弹性这一概念。 就业弹性是衡量产值增长引起的就业增长量大小的一个 指标 ,即在某一时期内就业数量的变化率与产值的变化 率之比。运用就业弹性 ,我们可以得出经济增长每变化 一个百分点所对应的就业数量变化的百分比。当就业弹 性为正值时 ,弹性越高 ,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越 大。当就业弹性为负值时 ,经济增长对就业的作用形成 一种“海绵”效应 :一为“挤出”效应 ,当经济为正增长但就 业为负增长时 ,就业弹性绝对值越大对就业的“挤出”效 应就越大 ;二为“吸入”效应 ,当经济为负增长但就业增加 时 ,就业弹性绝对值越大对就业的“吸入”效应就越大。 实际上 ,“吸入”效应有悖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是一种 不正常的经济现象。此外 ,如果就业弹性为零 ,说明经济 增长对就业增长没有拉动作用 [5 ] 。 运用就业弹性指标 ,我们可以分析国内生产总值增 量一定时 ,如何把就业人员在第一、二、三产业间有效配 置 ,才能实现就业最大化。下面我们运用这一指标对改 革开放以来河北省三次产业中劳动力资源的配置状况进 行实证分析。表 3 是通过计算得出的河北省 1979 年以来 就业弹性的变化情况。 表 3  河北省就业弹性的变化 年份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总弹性 总弹性 的 3 年移 动平均 1979 - 0. 11 1. 01 1. 71 0. 25 1980 - 0. 55 0. 68 0. 50 0. 60 1981 0. 70 - 0. 39 1. 30 3. 73 1. 53 1982 0. 12 1. 85 0. 44 0. 31 1. 55 1983 0. 28 0. 32 1. 35 0. 53 1. 52 1984 - 0. 51 0. 93 1. 44 0. 12 0. 32 1985 - 4. 30 1. 71 0. 82 0. 07 0. 24 1986 0. 03 1. 13 0. 58 0. 54 0. 25 1987 0. 56 0. 51 0. 56 0. 33 0. 31 1988 2. 72 0. 34 0. 02 0. 22 0. 37 1989 1. 33 - 0. 44 - 0. 32 0. 29 0. 28 1990 0. 81 0. 21 0. 26 0. 59 0. 37 1991 1. 86 0. 15 - 0. 10 0. 26 0. 38 1992 2. 68 0. 23 0. 67 0. 14 0. 33 1993 - 0. 21 0. 32 0. 31 0. 12 0. 17 1994 - 0. 35 0. 41 0. 84 0. 08 0. 11 1995 - 0. 33 0. 36 0. 54 0. 09 0. 10 1996 - 0. 99 0. 43 0. 95 0. 11 0. 10 1997 - 0. 01 - 0. 01 0. 30 0. 06 0. 09 1998 0. 16 - 0. 07 0. 43 0. 12 0. 10 1999 0. 04 - 0. 57 - 0. 03 - 0. 18 0. 00 2000 0. 29 - 0. 01 0. 18 0. 12 0. 02 2001 - 0. 02 - 0. 13 - 0. 13 - 0. 08 - 0. 04 2002 - 0. 15 0. 08 - 0. 45 - 0. 13 - 0. 03   资料来源 :根据《河北经济年鉴 —2003》有关统计数 据计算得出。 通过分析河北省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变动情况 ,我 们可以得出就业弹性的变化趋势和特点 : 1. 就业弹性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 从表 3 可以看出 ,无论总的就业弹性还是三次产业 的就业弹性 ,总体都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改革开放 以来 ,河北省长期、持续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大量就业机 会 ,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初期 ,每一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 44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年第 1 期 可以拉动就业增长 1. 5 个百分点。但随着经济的发展 , 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小。总的来看 ,1980 年代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拉动较大 ,但 1990 年代以后 这种拉动作用逐步减小 ,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这一 趋势说明 ,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正在逐渐减弱 ,经 济增长对劳动力需求的贡献率呈现下降趋势。不合理的 产业结构严重影响了劳动力就业空间的进一步拓展 ,出 现了劳动力过剩与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并存的现象。同 时 ,就业弹性的下降趋势也说明了经济增长中生产要素 的相对比重的变化 ,即劳动含量 (不包括人力资本因素) 逐渐降低 ,而资本 (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含量不断 增多 ,河北省经济的资本和技术密集程度越来越高。 2. 三次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不同 1979~2002 年间 ,第一产业的平均就业弹性为 0. 17 , 第二产业为 0. 38 ,第三产业为 0. 51。这说明第一产业增 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最小 ;第二产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 高于第一产业 ,但趋于大幅度降低 ;第三产业对就业的拉 动作用最大 ,但近年下降的幅度也很大。 从第一产业看 ,其就业弹性总体水平较低 ,但波动很 大。1993 年以来 ,弹性系数基本为负值 ,说明第一产业从 业人员绝对量减少而其创造的产值并未减少 ,标志着其 就业量的饱和和劳动力的剩余。事实上 ,考虑到第一产 业在就业结构中的作用 ,其就业弹性的这一变化特点实 际上反映了该产业作为一种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的作 用。从实际情况看 ,每当城市就业机会减少 ,大批流动劳 动力首先被排斥回到农业中。因此 ,第一产业就业弹性 实际上很难反映该产业有效就业的变化 ,其波动情况很 大程度上反映了第二、三产业就业的变化。当第二、三产 业吸纳就业能力下降的时候 ,第一产业的就业弹性就升 高 ,反之则下降。 从第二产业的变化情况看 ,其就业弹性呈现下降的 趋势并逐渐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1997 年以来 ,就业 弹性基本呈现负值。这一变化实际上反映了企业消除冗 员的过程。一方面 ,河北省工业化进程中第二产业的资 本和技术密集程度逐步提高 ,另一方面 ,这一时期开始了 现代企业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改革 ,工业企业减员增效 ,劳动生产率大幅 度提高。因此 ,第二产业就业弹性的下降趋势和负值的 持续出现 ,并不一定表明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挤出”效应 , 也不意味着第二产业没有就业增长的潜力。 改革开放以来 ,尽管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也存在着 总体下降的趋势 ,但其平均就业弹性远远高于一、二产 业 ,说明第三产业吸纳转移就业人员的能力非常强 ,河北 省就业的增加主要靠第三产业来拉动。一般来说 ,第三 产业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其就业弹性相对较高。但随 着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其就业弹性也在逐步降低 ,到 2002 年 ,第三产业就业弹性降低到 - 0. 45 ,为 1979 年以 来的最低值。第三产业就业弹性的降低 ,一方面说明其 劳动生产率逐步提高 ,将劳动力配置到第三产业 ,边际收 益率逐步降低 ;另一方面 ,该产业就业弹性的降低与其内 部结构的变化有关 ,因为第三产业既包括如批发、零售、 餐饮这样的传统部门 ,也包括金融保险、科技服务、房地 产开发等新兴部门。前一类部门的劳动密集程度高 ,后 一类部门资本技术密集程度高 ,就业机会相对减少 ,从而 使得就业弹性下降。由于相对于传统第三产业来说 ,新 兴服务行业的经济增长相对较快 ,因此第三产业的总体 就业弹性就呈现下降趋势。尽管如此 ,第三产业中劳动 密集程度高的传统产业部门吸纳新增就业的能力还是非 常强的 ,而且其发展潜力巨大 ,因此 ,就业人员的增量部 分仍应尽可能多地配置在第三产业。   四、基于分析结论的政策建议 通过对河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趋势及其相 关性的分析 ,我们认为 ,要解决河北省就业中的深层次问 题 ,必须纠正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偏差 ,在经济结构调 整中实现就业结构的优化 ,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 ,使之与 产业结构的演进相协调 ,最终实现经济与就业的同步增 长。为此 ,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 1.加大对农业这一“弱势产业”的扶持力度 ,增强农 业剩余劳动力的内部吸收能力 ,同时 ,加快农业劳动力向 非农产业的转移。 在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占优势的就业格局难以根本 改变的现实条件下 ,为了最大限度地消化农业剩余劳动 力 ,应当在政策倾斜、科技支持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等方面 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 ,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引导农 民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项目 ,以尽可能多地吸收农 业剩余劳动力。河北省地形多样 ,位置优越 ,具有环京津 的区位优势 ,各地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环境 ,精心选 择具有比较优势的经营项目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使具有 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出口潜力的产品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的 竞争优势和出口能力。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 ,应 注意拉长产业链 ,注重农副产品深度加工 ,提高产品附加 值 ,延伸就业链。要依托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 使之成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体。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必然趋势 ,也是促进农 54课题组  以结构调整促进就业扩张 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途径。因此 ,在工业化进程中 ,只 有尽快将农业劳动力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 ,才能促进农 村的进一步发展。在农业人口流动转移过程中 ,要制定 相关政策解决好流动农民的边缘化问题、地方政府的就 业限制问题、户籍约束问题、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问题、 社会保障问题等 ,这是下一阶段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 移的重要制约因素。 2.把第二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作为发展 重点 ,以进一步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 ,提高第二产业的就 业比重。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 ,河北省第二产业就业空间 还很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出 ,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发 展要以物质生产部门提供的物质资料为发展前提。产业 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也揭示 ,如果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 段上 ,第二产业发展滞后 ,必将使第三产业增长乏力 ,并 制约其发展。因此 ,在结构调整中绝不能忽视第二产业 在扩大就业方面的作用。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是决定人 均收入和就业结构的关键产业 ,第三产业是围绕制造业 的发展建立起来的 ,没有第二产业的物质基础 ,第三产业 的发展及其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是缺乏后劲的。虽然 第二产业目前面临结构调整和国企改革等 ,人们看到的 是下岗和减员 ,但从长远看 ,第二产业仍然要吸纳大量的 劳动力。因此 ,应将第二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 制造业作为发展重点之一 ,以进一步提高吸纳就业的 能力。 在第二产业的发展中 ,首先 ,要实行资金和技术密集 型与劳动密集型并行的发展战略 ,并把发展劳动密集型 产业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扩大就业的主渠道。这并不意味 着不重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而是基于河北省资金和人 才匮乏的现实。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 可能不太高 ,但由于解决了大批劳动力就业问题 ,其社会 效益显而易见。因此 ,政府不应对所有企业都提倡“减员 增效”,而应只针对资金技术密集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对 其他企业应鼓励多用劳动力 ,甚至限制其裁员 ,这是由劳 动力资源过剩的省情所决定的提高就业的有效途径 ,也 是不少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 发展第二产业 ,还要注意发挥制造业方面的比较优 势 ,以加大吸纳劳动力的力度。我国目前正在逐步成为 “世界工厂”,基于市场优势和劳动力优势 ,河北省的制造 业在一些特定的劳动密集、部分资源密集型的行业也是 具有竞争力的 ,因此 ,调整第二产业内部结构 ,充分考虑 河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特点 ,利用比较优势 ,继续保持 在食品加工制造、医药、纺织、服装、皮革、机械制造等产 业的优势地位 ,以增强产业竞争力。同时 ,着力发展一些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可以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和竞争力的制 造业 ,以此作为国有工业战略性调整的替代 ,使之成为提 供就业岗位的又一渠道。 在促进第二产业的发展中 ,还要积极鼓励发展中小 型工业企业 ,以增加就业岗位。国际经验表明 ,无论是发 达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化国家 ,都是依靠中小企业吸纳劳 动力 [6 ] 。中小企业由于进入成本低 ,就业制度灵活 ,分布 范围广泛 ,在吸纳就业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在政 策制定上要积极扶持和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 ,创造公平 的市场竞争环境。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加快劳动力向第三产业的转 移 ,保持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持续上升 ,促进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高级化。 第三产业比重是衡量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目前河北省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仅为 22. 8 % ,不仅远远低 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7 ] ,与我国东部发 达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 [8 ] 。改变河 北省第三产业规模和水平的落后状态 ,将有利于劳动力 资源的合理配置 ,促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合理化。 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第一 ,要消除影响第三产业吸纳 就业能力提高的制度障碍。从宏观层面来看 ,这些障碍 包括户籍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力流动的政策规 定、行业垄断等。从微观层面来看 ,包括服务企业、事业 单位的用工制度、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等。要按照产业化、 市场化、社会化的方向大力推进制度改革 ,优化第三产业 从业人员素质 ,增强劳动力的流动性。 第二 ,通过推进城市化进程 ,增强人口在城市中的聚 集程度 ,提高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河北省城市 化水平不高 ,城市规模偏小 ,不具备城市对人口的集聚效 应。由于绝大多数服务业属于城市服务业 ,其发展程度 受制于城市化程度 ,城市化与第三产业的发展成正相关 关系 ,因此 ,要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逐步放松对农村人 口城市化的政策限制 ,同时制定鼓励中小城市扩容的政 策措施 ,形成以大城市为龙头、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 为依托的城市群 ,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转移到中、小城 市中 ,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强大的需求主体。 第三 ,积极倡导非正规就业和其他灵活的就业方式。 第三产业的服务产品具有多样性与个性化较强的特点 , 因此在第三产业中要积极倡导“非正规”就业等灵活多变 的就业方式。非正规就业具有灵活多样、体制性制约因 64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年第 1 期 素少的特点 ,同时对就业弱势群体的准入门槛较低 ,通过 政府和社会资源的支持 ,将不起眼的非正规就业发展成 为大规模的常态就业形式 ,将为解决就业这个社会大问 题做出重要贡献。 第四 ,进一步提高第一、二产业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 化程度 ,促进生产服务需求的提高 ,使生产服务业吸纳更 多的劳动力。长期以来 ,第一、二产业生产的社会化与专 业化程度不高 ,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企业“大而全”、 “小而全”现象没有完全得到解决 ,影响了生产服务业的 进一步发展。近年来 ,随着国外一些先进的管理运作模 式的引进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 比如 ,企业的运输、仓储等业务的分离 ,促进了物流业的 发展 ,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因此 ,在第一、二产业结 构的优化升级过程中 ,要鼓励生产服务从企业中分离出 来 ,提高生产服务需求 ,以拓展生产服务业的就业空间。 参考文献 : [1 ]  汪宜武. 浅探就业优先战略的内涵 [ N ] . 中国经济时报 , 2003 - 10 - 24. [2 ]  董春诗 ,王宝石.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性问题 研究[J ] .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2 , (2) . [3 ]  李冠霖 ,任旺兵. 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增长难度加大———从我 国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的演变轨迹及国际比较看我国第三 产业的就业增长[J ] . 财贸经济 ,2003 , (10) . [4 ]  李京文. 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发展趋势 [J ] . 当代财经 , 1998 , (5) . [5 ]  张车伟 ,蔡日方. 就业弹性的变化趋势研究 [J ] . 中国工业经 济 ,2002 , (5) . [6 ]  赵军山. 中国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就业增长战略 [J ] . 日本研 究 ,2002 , (3) . [7 ]  杨玉音. 实现开放条件下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就业扩张 [J ] . 地质技术经济管理 ,2002 , (6) . [8 ]  曾昭宁. 当前扩大就业渠道的基本思路 [J ] . 人文杂志 , 2002 , (6) . [责任编辑  陈  曦 ] 项目负责人 :郭秀堂 课题组成员 :郭秀堂  邓贵真  韩凤朝  李桂荣  郭士英  冯建凯 本 文 执 笔 :韩凤朝  邓贵真 Restructuring and employment expansion ———A strategic study of industrial st ructure and employment st ructure in Hebei Province Project Team (Bureau of Finance , Hebei Province , Shijiajzhuang , Hebei 050000 , China) Abstract : A survey has been performed over the variable tendencies and correlations of the industrial st ructure and employment st ructure since the opening and reforming policies were adopted in Hebei Province. It shows that a severe impact affecting the employment expansion in Hebei Province is due to the imbalance between the industrial st ructure and employment st ructure. Based on this , the researchers high2 light the significance of optimizing the employment st ructure , rest ructuring the human resources in accor2 dance to the industrial st ructure , and reducing the pressure of employment in Hebei Province. The goal of the research is to help Hebei to improve its economic growth ,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 ructure , and sub2 stantially expand the employment . Key words : industrial st ructure ; employment st ructure ; rest ructuring ; employment policy 74课题组  以结构调整促进就业扩张
本文档为【以结构调整促进就业扩张_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问题与对策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15885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69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6-25
浏览量: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