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差文献综述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差文献综述

举报
开通vip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差文献综述 No. 3, 2011 现代商贸工业 Modern Bus iness Trade Industry 2011年第 3期 作者简介:田敏( 1987- ) ,山西太原人,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09 级劳动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差文献综述 田 � 敏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摘 � 要 :就业结构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一项综合性指标,是社会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构成一个国家或 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就业结构演变是反映一段时间社会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差文献综述
No. 3, 2011 现代商贸工业 Modern Bus iness Trade Industry 2011年第 3期 作者简介:田敏( 1987- ) ,山西太原人,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09 级劳动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差文献综述 田 � 敏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摘 � 要 :就业结构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一项综合性指标,是社会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构成一个国家或 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就业结构演变是反映一段时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动情况,这种变动应该是一个社会各种 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基于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结构的研究比较多。通过大量的研究表明,现如今我国产业结 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偏差,我国的就业结构落后于产业结构。对现阶段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存在的偏差的研究进行了 一个综合评述。 关键词 :产业结构;就业结构 ;偏差 中图分类号: F2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 � � � � 文章编号: 1672�3198( 2011) 03�0055�02 1 � 前言 产业结构式指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之间的比例构成和 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联系,即一个国家或者地区 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 各个部门之间配置的状况及其相互制约的方式,包括三次 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及其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 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带来就业结构的变动。改革开放以 来,我国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发展, �十一五�计划中 更是明确提出了进一步对产业、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进行 优化升级的目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 力度加大,就业的需求与供给的缺口也逐渐加大。尤其是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 民工返乡热潮迭起 ,大学生就业困 难,都揭示着我国就业形势的严峻。剖析现象背后的深层 次原因,我们不难发现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 着一定程度的偏差。因此如何认识和应对偏差的存在对于 解决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不均衡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 对当前文献中对此偏差的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研究作出了综合的评述。 2 � 理论基础 早在 17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威廉 �配第就在对荷兰和 英格兰的调查中第一次发现,与工业的相比,农业的收入较 少;而工业又没有商业的收入多。也就是说工业比农业的 附加值多,商业比工业的附加值多。而这种不同产业之间 的收入差异又促使劳动力向收入较多的部门转移。而英国 经济学家柯林 �克拉克则通过对众多国家产业结构的转变 和劳动要素的转移在 19世纪三十年代得出了自己的研究 成果: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劳动力在农业部门中所占的比重 由不发达时期的 80%基本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也就是 7%- 8%的水平。劳动力在工业部门的就业随着一国人均 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而提高,但是一般会在 40% - 50%的 水平稳定下来。第三产业由于具有较高的弹性,因此可以 作为吸引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方向。他们的发现被统称为 �配第- 克拉克定理�。 20世纪 70年代,霍里斯 �钱纳里构建�世界发展模型� 来研究城市化问题。根据他的统计分析,当人均 GDP 达到 400美元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 49% ,而当人均 GDP达到 1000美元以上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 到 65. 8%以上。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了二元经济模 型,专指不发达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中存在效率低下的农 业生产部门和效率较高的工业生产部门。由于两部门实际 收入水平的差距也就造成了劳动力在两部门之间的转移, 也就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过程。费劲汉和拉尼斯对刘易斯 两部门劳动力转移模型进行了修正, 提出了以技术进步和 生产效率提高为背景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阶段模型,与 刘易斯模型一起被称为�刘易斯- 费- 拉尼斯�模型。刘殿 臣、闫彩红( 2006)和陈桢( 2007)以及徐向龙 ( 2009)等学者的 一系列的研究中有着以上共同的理论基础。 3 � 研究现状 陈桢( 2007)认为 , GDP 的产业结构和就业构成都会由 第一产业占绝对比重向第二产业比重逐渐增大转化, 并最 终形成以第三产业为支撑的增长格局。如今,西方发达国 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过程, 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和扩 大就业的主渠道,第一产业的产出和就业比重降到极低。 但是目前我国就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任然居高不下。我 国作为转型期的国家通过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比 较,并对比较劳动生产率、结构偏离度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 表明,我国就业结构变动显著滞后于产业,并且劳动力的转 移有超越第二产业直接向第三产业转移的特征。 李玉凤、高长元( 2008)通过在对 1978- 2005年我国三 次产业 GDP 与就业人数的数据进行单根和协整检验之后 又进行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通过定量与定性的分析得 出我国的产业结构演变的格局是�二一三�到�二三一�的模 式,预计未来将达到�三二一�的模式。第二、第三产业在长 期内存在协整关系,不同的产业对于就业的促进作用是不 一样的。总的来说三次产业的劳动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 不相适应。虽然说两者的比例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但是偏 离度任然比较大。尤其是我国第一产业劳动力效率极其低 下,农业部门的现代化程度不够高。而随着经济发展三产 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在不断下降,原因是我国目前产业结构 中的大部分产业任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高毅蓉、崔沪( 2008)将我国建国以来的就业结构演化 进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新中国成立到二十世纪七 十年代初,具有明显的震荡特点,此阶段重工业为主导的工 业化战略推动了第二产业的急剧上升。第二阶段是二十世 纪七八十年代,这一阶段针对前一阶段阶段进行了适当的 调整, ,第一产业得到了恢复,三产的比重也有适当的提高, 而二产比重则明显下降。最后一个阶段则是二十世纪 90 年代之后,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第一产业继续下降而三产持 续提高。由上述分析,他们推出了我国就业结构的变更虽 �55� No. 3, 2011 现代商贸工业 Modern Bus iness Trade Industry 2011年第 3期 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但是扰动项过多,存在着较大的不确 定性。因此建议从均衡范式的角度转到演化范式 ,采取非 线性动力模型来研究劳动力转移的机理。 葛丽、郭琪华( 2007)在对我国的就业结构进行了偏离 度分析之后 ,又进行了就业弹性和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 相关度分析。得出了我国三产就业弹性最大,可以吸收较 多劳动力,工业次之,农业最差的结论。其中除却二产的产 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相关系数较低,只能带动较少就业 外,一产和三产的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具有显著的相关 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在进行相关性检验之前,文章对于 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双向的分析。 陈大红 ( 2007)在评析了各种研究就业以及产业结构关 系的传统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后,仿造 C- D 生产函数构建了三产业产值与 三产业就业人数之间的回归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 了第一产业产值与其就业人数呈负相关,第二产业产值与 第一、二产业的就业人数呈负相关,三产与一、二产业就业 人数负相关与三产就业人数呈正相关的结论。上述结论体 现出了第一产业现代化和第二产业减员增效的必要性,并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提升产业和就业结构的措 施。 2007年之前的实证检验大多围绕偏离度、弹性以及回 归模型。2008年之后统计方法上有所突破。边文霞 ( 2009) 在对国内外有关就业问题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采用质性和 量化相结合分析的手法,对中国就业规模与就业结构进行 了纵向的比较,并对 31个省份就业贡献力进行横向比较分 析,最后采用灰色预测法给出了中国 2008- 2009年的就业 规模和就业结构。 王庆丰 ( 2009)的研究则更进一步,通过运用灰色关联 分析法,计算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度,预测我国 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滞后时间。结果表明 ,灰色关联分析 不但可以说明两者之间的滞后关系, 还能准确反映滞后时 间的长短。我国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 不同程度的滞后性,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结构滞后时间 分别为 9、8、3年。 刘建党 ( 2008)则通过 SSA 跨产业模型来说明就业结构 变化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平均贡献度。以及不同阶段的 � structural bonus�� struct ural burden�效应。 4 �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原因分析 对形成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使得对问题的研究更进了 一步。陈桢 ( 2007)认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失衡的主要原 因首先是由于我国建国初期的重工业发展战略造成了资源 大量投向工业部门却无法拉动相应数量的就业。而之后的 扩大内需政策集中于固定资产投资使得消费部门对经济增 长的贡献不断下降,三产吸收就业下降,而第二产业比重进 一步上升。其次, 固定资产投资不断上升,消费率不断下 降,导致了我国最终的需求结构严重失衡。不利于三产发 展,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矛盾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再 次,从技术进步的总效应来讲,由于我国还处于进一步的工 业化进程中 ,因此 ,技术对于我国就业的�衰减效应�较为明 显。从技术的结构效应来讲,技术引起了劳动力需求结构 的变化,但是由于我国的特殊情况,农业劳动力并没有直接 向第二产业转移而是直接向第三产业转移。 李文星、袁志刚 ( 2010) 在文中有关产业结构和就业结 构偏差原因部分的分析中除却指出我国三产比重过小,一 产过多劳动力需要转移之外,则重点分析了三产比重低下 的原因。首先是由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观念限制认为三 产中的服务业是不创造价值的限制了三产的发展。其次是 国有经济涉猎了国民经济的大多数方面,而相比较而言三 产中绝大多的中小企业则只获得非常有限的发展机会。最 后就是对服务业的法制建设不够,从而不能够提供高质量 的服务。 5 � 总结 首先是内容上目前的分析大都集中在产业结构与就业 结构的相关性分析以及产就业偏离程度上 ,很少有人对就 业结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如今三产比重过低而一产仍有 大批劳动力需要转移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也就是产业结构 与就业结构失衡,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已经是所有学 者的共识。但是如果缺少对就业结构影响的分析 ,就无法 从根本上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其次,关于研究方法。如今关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 的关联性研究多采用的是静态研究的方法 ,多是对于某一 时点的描述性统计 ,反应不出结构变动之间的内在特征。 而动态分析法虽然反应除了产业结构或就业结构各自的变 化趋势,但是仍然反应不出结构变动之间的关系。而效益 分析法和偏离度分析在深度上又不够。弹性分析法也只是 片面说明了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参考文献 [1] 马建会,李萍.广东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平衡性分析[ J] . 工业技 术经济, 2008, 27( 7) . [2] 李玉凤,高长元.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整分析 [ J] .统计与决 策, 2008, ( 4) . [3] 陈桢.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失衡的实证分析[ J ] .国民经济管 理, 2007, 29( 10) . [4] 何大安.产业运行格局与就业结构变动[ J] .经济学家, 2006, ( 3) . [5] 徐向龙.广东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互动特征与� 双转移�战略研究 [ J ] .商场现代化, 2009, ( 7) . [6] 杨永贵.广东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现状、影响、成因与对策 [ J ] .区域经济, 2009, 8( 5) . [6] 徐向龙.广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进特征与互动效率研究 [ J ] .学术研究, 2009, ( 5) . [7] 周树,高丁元.广东省就业结构变动趋势分析[ J ] .中国流通经济, 2007, ( 9) . [8] 马斌, 张杰. 广东省就业结构的特征分析 [ J ] . 广东经济, 2007, ( 5) . [9] 高毅蓉,崔沪.就业结构研究:从均衡范式到演化范式[ J] .现代商 贸工业, 2008, ( 12) . [10] 刘文,田利珍.三大经济区域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比较研究[ J] . 社会科学论坛, 2009, ( 10) . [11] 葛丽,郭琪华.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研究[ J] .商业文 化, 2007, ( 4) . [12] 陈大红.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性研究 [ J] .产业与科 技论坛, 2007, 6( 3) . [13] 边文霞.中国就业规模与就业结构问题实证研究 [ J] .宁夏大学 学报, 2009, 31( 5) . [14] 李文星,袁志刚.中国就业结构失衡:现状、原因与调整政策[ J] . 当代财经, 2010, ( 3) . [15] 黄洪琳.中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差及原因探讨[ J ] .人口 与经济, 2008, ( 4) . [16] 王庆丰.中国就业结构滞后问题研究 [ J] .华东经济管理, 2009, ( 9) . [17] 刘建党.中国劳动生产率与就业结构变化关系的实证分析 [ J] . 经济研究导刊, 2008, ( 14) . �56�
本文档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差文献综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15885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81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6-25
浏览量: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