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东南大学中建史复习提纲

东南大学中建史复习提纲

举报
开通vip

东南大学中建史复习提纲东南大学中建史复习提纲——住宅与聚落 ■ 如何读文 1. 从礼制、城市制度、建筑技术等的发展理解住宅形制的演变;2. 了解中国住宅主要构筑类型及其特点,体会不同住宅类型与当地文化、地理、气候等因素之间的关系;3. 从聚落概念理解人类群居生活方式,了解地缘、血缘影响下的聚落形成与发展。■ 如何读图 1. 在比较中概括\抽象出传统住宅的功能原型,和今天常用住宅的功能结构关系有何区别?2. 学习各地对地方材料的使用方式:包括立面构图、构造原理、色彩搭配等;3. 从路网、水系、公共空间的分布等理解聚落结构。■ 如何读典例 ...

东南大学中建史复习提纲
东南大学中建史复习提纲——住宅与聚落 ■ 如何读文 1. 从礼制、城市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建筑技术等的发展理解住宅形制的演变;2. 了解中国住宅主要构筑类型及其特点,体会不同住宅类型与当地文化、地理、气候等因素之间的关系;3. 从聚落概念理解人类群居生活方式,了解地缘、血缘影响下的聚落形成与发展。■ 如何读图 1. 在比较中概括\抽象出传统住宅的功能原型,和今天常用住宅的功能结构关系有何区别?2. 学习各地对地方材料的使用方式:包括立面构图、构造原理、色彩搭配等;3. 从路网、水系、公共空间的分布等理解聚落结构。■ 如何读典例 1. 住宅典例仅是一些基本案例,由此而延伸的更好案例,能否找出来?2. 吸取典例中利用自然条件、体现文化传统的各种经验,思考其对现实设计的影响。■ 如何思考 1. 在日常生活和旅行中关注各地住宅的形式、及其与当地生活习俗的关系,体验建筑之于生活的影响;2. 关注民居中灵活多变、因地制宜的各种设计手法,随时随地收集资料。 东南大学中建筑史宗庙建筑复习提纲 如何读文 1:坛庙的主体建筑是坛(露天祭台)与庙(殿宇),分析二者在不同地域、民族及不同历史阶段产生差异的原因。(相关对于祭祀对象的研究:《神灵与祭祀》)2:总结不同类型的坛庙在祭祀对象、方位、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比较皇家坛庙与地方祭祀建筑的不同。参见(曹春平论文)3:都城与礼制建筑南郊祭天是皇帝代表自己的臣民与上帝之间的沟通,祭天的资格是天下共主的象征,祖(太庙)是祖先,社(社稷)代表以农立国之国家,因而礼制建筑作为一个整体成为都城的一个组成部份。他们各自与宫城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如何读图 1。注意坛庙总体布局,体会如何利用不同的建筑组织空间序列。参考傅熹年先生的研究成果,你认为傅先生的分析方式有道理吗?(引用傅先生的图)2。读光盘时,除了以上几方面还应注意建筑色彩、彩画等小木作所表征的等级;■ 如何读典例不同类型的坛庙在诸多方面有所不同,可选择某一类型的坛庙分析,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群体1:分析总体布局的特点。2:体会丰富的空间层次,以及如何满足精神的功能。单体1:如何突出主体建筑。2:分析建筑在体量、形式、装饰、色彩、用料等方面的特点。3:单体中各种因素如何体现等级,并着重分析其象征意义■ 如何思考 1. 能否找到一些国外古代的相似性质的建筑?如果有,分析其异同;如果没有,为什么?2:在坛庙建筑中,通过那几种手段达到情感的积累,用以进行不同的祭祀活动;对今天的设计有何启示? 东南大学中建史复习提纲——寺庙 ■ 如何思考 1、石窟可以让观者见到许多似乎不属于中国古建筑的东西,但它们确实在历史上存在过一段时间,那么为什么会消亡呢?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证明中国历史的发展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条文化错综促进,通过石窟的学习,对这一点应有更深的认识;2、关于石窟的文字及图片通常都是雕刻、彩绘等,很少有人从大局上来讲的。以前我对石窟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这些单个东西上。今年去古建筑考察,倒是使我对选址、山川形势等产生了兴趣,比如对比一下龙门与云冈,个中趣味自能体会;3、暑假古建筑考察时,我觉得云冈的雕刻不如龙门的生动,回来后看了看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古代雕塑史》,发现他亦有同感,究其原因,梁先生倒未说得很明白,只好自己看看别的论述,倒也有趣。讲这些的原因,是希望大家学石窟(对于整个古建筑学习都一样)时多留心,然后肯定会有兴趣和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再趁热打铁,多学一些书本课堂以外的知识,总不是件坏事。■ 如何读图 1、宫殿部分给出的单体和群体如何读图的方法,同样适用在寺庙上,这里就不再赘述了;2、尽管中国古建筑在唐宋之后有模数的概念,但通过大量实例的阅读发现,具体建造时对于基地的考虑在立意是至关重要的,好比衣服的剪裁,“量体”是摆在第一位的。在没有机会实地考察的情况下,特别注意单体群体不要割裂开来看,也不要拘泥于平面立面的模数分析,而是将眼光放远,考虑周边环境对单体群体的影响。■ 如何读典例 1、学习本无定法,前面几章提供的读典例的方法皆可借用。而且寺庙涵盖的范围很宽泛,与其他建筑类型也有渗透;2、我想强调“全面”和“仔细”两点。举个例子:山西芮城永乐宫是建国后迁建的,教科书上的总平面是原来在永济的情况,建筑群后有山有水,并且水一直贯穿在群体里,而在芮城这些都看不见了;而且通常我们对选址的描述都是门前有水屋后有山,而永乐宫却是屋后有山水,这是出于什么考虑,我也没弄清。由此可见,背景资料掌握的“全面”和阅读实例的“仔细”能够产生许多有趣的思考,并使自己看到更多隐藏的信息。■ 复习重点■ 如何思考 1、如有机会实地考察,多用人体尺度去实际感受,对建筑及外部空间的把握有好处,并会发现一些设计规律。如我在考察中发现许多群体内部及外部的开放空间尺度与芦原义信的《外部空间设计》中总结的尺度比例是一致的;2、时常会有同学问学习古建筑的意义,其实只要留心会发现除了人人都会说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之外,实际意义不胜枚举。我在考察中除了注意建筑的本身,花了大量的精力在建筑群体的选址、群体内部各空间之间的转换等上面,这些对做建筑设计很有帮助。通常本科课程中,实例分析侧重西方建筑部分,如有空,不妨分析一下我们本土的东西,比方山西太原晋祠,我个人是流连忘返;3、现在对古建筑的保护大受关注,有些为了集中或方便保护,会进行迁址,这必然会导致原有信息的部分损失,利弊关系要辨证的看。 东南大学中建史——塔部分的复习提纲 ■ 如何读文 1. 把握塔的类型划分,及其相应的构造特点和外部形象特征。(可参阅《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部分章节 郭湖生主编)2. 典型实例,了解一下各类型的演变过程及各个时期的一些特点。■ 如何读图 1. 平面特点;外部形象;基本构造。(可参阅罗哲文著的《中国古塔》,记述了中国古塔的起源和发展、类型和构造及重要古塔的介绍)2. 不同材料的应用对其构造及形象的影响。■ 如何读典例 1. 书上塔的典例是一些基本案例,可参阅其它案例。2. 分析各典例在体量、形式、装饰、材料等方面的特点。■ 复习重点可参考 ■ 如何思考 1. 塔的起源,演变过程及与寺庙的关系。2. 塔的形象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东南大学中建史复习提纲——石窟 如何读文 读文前先注意几点:1、石窟的原型为印度的石窟寺;2、石窟的形成与发展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过程中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并且年代较早;根据以上提示,具体方法如下:1、学习古建筑,溯源很重要。适当地了解印度石窟寺的基本组织结构及形式,有助于弄清石窟在中国是如何发展的,在原型的基础上走出了多远,如何为我所用;2、掌握石窟发生发展的阶段性,可以从侧面了解中国历史上宗教信仰、社会风气、建筑建造理念的演变及阶段性特征;3、有兴趣着者不妨在中国地图上标示出石窟的分布图,这样能够直观地了解古人建造石窟时对地理、政治、经济等综合因素的考虑。其实看任何一样事物不要局限,黄仁宇的大历史观还是很有道理的,对于石窟,甚而至于古建筑,倘仅就事论事,意义不大。 ■ 如何读图1、综合石窟的建造年代及平面图,注意石窟单洞平面布局的演变;(如塔院型向佛殿型的转变)2、石窟是雕刻、绘画等艺术的综合体,并且保留了大量我国早期的建筑形象(如涡卷,希腊柱式等),多关注这些内容,有助于明白中国古建筑发展并非一成不变;3、(这一点纯属个人兴趣)石窟中常将宗教故事绘成或刻成连环画的形式,丰富多彩,且表现手法多变,如有机会亲临现场,不妨细细品味,收益良多。■ 如何读典例 1、了解石窟建造的年代背景至关重要,因为技术、审美观念、统治者情趣等等都会影响石窟的建造布局,雕刻手法,色彩对比等;2、注意典例中普遍与个别的建筑形象,思考有些流传下来,有些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特别关注建筑的细部处理,包括建造与装饰部分。 ■ 重点与难点 ■ 如何思考 1、石窟可以让观者见到许多似乎不属于中国古建筑的东西,但它们确实在历史上存在过一段时间,那么为什么会消亡呢?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证明中国历史的发展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条文化错综促进,通过石窟的学习,对这一点应有更深的认识;2、关于石窟的文字及图片通常都是雕刻、彩绘等,很少有人从大局上来讲的。以前我对石窟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这些单个东西上。今年去古建筑考察,倒是使我对选址、山川形势等产生了兴趣,比如对比一下龙门与云冈,个中趣味自能体会;3、暑假古建筑考察时,我觉得云冈的雕刻不如龙门的生动,回来后看了看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古代雕塑史》,发现他亦有同感,究其原因,梁先生倒未说得很明白,只好自己看看别的论述,倒也有趣。讲这些的原因,是希望大家学石窟(对于整个古建筑学习都一样)时多留心,然后肯定会有兴趣和问题,再趁热打铁,多学一些书本课堂以外的知识,总不是件坏事。 东南大学中建史复习提纲——园林 ■ 如何读文 要学好园林,理解园林的内涵,要求我们不仅要把握中国古代园林各个时代的特点,还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理解它。1 宏观的理解园林的发展与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相关甚密,经济的差异容易理解,然而这里对“文化”的理解就要涉及一个较大的范畴,我将之理解为:语言、宗教、历史、哲学、艺术等以及园林不同的主人所具有的社会文化背景。我们阅读的仅仅是各种因素作用后的综合结果,而阅读的目的就好比揭开蒙在结果上的层层面纱,你会发觉,无论从哪个方面入手都有无穷的趣味。你可以从哲学的角度理解园林,正如李渔在《一家言》中谈到的,感悟一种根植于中国文化的“有曲则全”和行至山穷水尽处“柳暗花明”的人生哲学。也可以从文学和戏剧的角度解读园林,体会那种置身于园林中就可获得的“诗来寻我”的意境。还可以从绘画的角度,欣赏它“水墨调”磨出的水天一色。甚至可以从宗教的角度,品味它于红尘中取一方净土,获出世入世的悠然。不管你从何种角度去看、去听、去思考、去体会,中国园林给予我们的,说到底,用一个最简单的字,就是一个“美”字,当然,其中更暗含了从中透出的园主人的性情和他对人生的感悟。二.微观的理解你已经体会到中国园林在一山、一水、一木、一石中体现的“美”,即是园林“以何为美”的表现,那么接下来,就有必要了解园林“何以为美”的造园手法。在你深入的了解园林是如何“叠石为山、造渠理水”之后,必然会将园林的构成要素、营造手法了然于胸,这时再回过头去阅读历朝的园林精品,相信你会有豁然开朗的新的感悟。■ 如何读图 从“水”入手:水系的布置是园林布局的精华所在,正所谓“园无水则不活”所以我的建议是先从“水”的布局入手读图。理解了“水”这一主线,然后再理解叠石为山、砌石为岸的手法,以及园中建筑的布置,其实都与水有很大关 ■ 如何读典例 第一,前面已经说了园林的设计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和园主人的喜好等密切相关,那么读典例的前提就是了解它的时代背景。第二,不同性质、类型的园林,其造园手法和布局都有很大不同,这一点也是要注意的。第三,大家,可以选取同一时代的几个典例开展横向比较;也可以顺着时间的发展选取历代的园林的精品进行纵向分析;还可以就一个典例,每个人以不同的着眼点入手进行分析。(大家可以将你的分析发表在讨论板上,相信会是个大热的话题) ■ 如何思考“园林”是一个很活的话题,从各个角度思考都会获益匪浅,同时它又不是一个一天两天可以说完、想透的东西,因为就算是同一个人,随着年龄增长,生活的经历和岁月的累积,对园林的思考又会有新的感悟,“园林”是一个值得你思考一生的事;所以,放开一些,就用你们最新鲜的眼睛去看、用你们最好奇的心去探索吧,相信你会有所不同。
本文档为【东南大学中建史复习提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8567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3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文学
上传时间:2012-06-22
浏览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