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基本省情综述

云南基本省情综述

举报
开通vip

云南基本省情综述 云 南 基 本 省 情 综 述 一、基本省情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部,土地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土地面积的4.1%,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居第8位。全省辖16个州、市,其中有8个民族自治州,8个省辖市;共有县级行政单位129个,其中29个民族自治县。2006年末全省总人口达4483万,在中国西部仅次于四川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居第3位。云南是一个高原山区省,境内山谷相间,平坝只占土地面积的6%,山区、半山区占94%。云南是中国一块正待开发的宝地,有着极其难得的发展条件。主要有四大比较优势: (一)自然资源极其...

云南基本省情综述
云 南 基 本 省 情 综 述 一、基本省情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部,土地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土地面积的4.1%,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居第8位。全省辖16个州、市,其中有8个民族自治州,8个省辖市;共有县级行政单位129个,其中29个民族自治县。2006年末全省总人口达4483万,在中国西部仅次于四川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居第3位。云南是一个高原山区省,境内山谷相间,平坝只占土地面积的6%,山区、半山区占94%。云南是中国一块正待开发的宝地,有着极其难得的发展条件。主要有四大比较优势: (一)自然资源极其丰富 云南资源总量居全国第6位,人均资源量是我国平均水平的2倍。资源优势突出表现为五个方面: 一是气候。云南具有我国从海南岛到黑龙江的各种气候类型。地处云南最南端的西双版纳,属热带北部边缘气候类型,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热量充足;地处滇中的昆明,则是全国著名的春城,有“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美誉;地处云南最北端的迪庆州香格里拉一带,属北温带山地季风气候,气温垂直差异明显。 二是生物。由于多样性的气候和环境,云南拥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地区的多种生物资源种类,高等动物、植物和花卉的种类皆占我国的一半左右,是中国最重要的生物资源宝库,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花卉之乡”、“药材之乡”和“生物资源基因库”。 三是旅游。云南旅游资源品位高、种类全,拥有除海洋旅游资源以外的其他各种旅游资源,较好地实现了秀丽雄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同悠久的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完美融合。主要风景名胜有60多处,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3%,其中丽江大研古镇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滇西北“三江并流”风景区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石林、大理、西双版纳、昆明滇池、丽江玉龙雪山、腾冲地热火山、瑞丽江—大盈江、宜良九乡、建水等10余处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四是水能。云南是亚洲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或上游流域区,如珠江就发源于云南曲靖市的马雄山。云南有6大水系,由于山高谷深,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是中国公认的水电资源富省。如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都具备建设大型梯级电站的条件。全省水能资源蕴藏量达1.04亿千瓦,可开发量9700多万千瓦,占全国可开发水力资源的20.5%,仅次于四川居中国第2位。 五是矿产。云南矿产种类多、储量大、经济价值高。拥有量居中国西部省区第3位,已探明储量的92种矿产中,有35种储量居中国前5位,尤其是有色金属和磷矿储量丰富,铅矿、锌矿保有储量居中国第1位,近年来云南十种有色金属的产量也已跃居中国第1位。 (二)区位条件极其优越 云南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窗口和门户,地处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市场结合部。全省边境线长达4061公里,占中国陆上边界的五分之一,拥有国家一类口岸12个、二类口岸8个,与东盟的缅甸、越南、老挝3国接壤,与泰国和柬埔寨通过澜沧江—湄公河相连,并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孟加拉等国邻近,是我国毗邻周边国家最多、边境线最长的省份之一。 早在2000多年前,云南就是中华民族与印度和东南亚人民友好交往和开展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在张骞通西域以前,云南就有了“蜀身毒道”(现称“南方丝绸之路”)。这条古道从四川至云南,然后通达缅甸、印度和西方国家。二战时期经云南开通的著名的史迪威公路和驼峰航线,为赢得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历史上书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近年来,在加速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新形势下,随着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网络的日趋完善,云南已经初步形成了通往东南亚、南亚国家的三条较为集中的对外通道:一是源于“南方丝绸之路”的西路通道,沿滇缅(昆畹)公路、中印(史迪威)公路和广大铁路西进,通过多个口岸出境,可分别到达缅甸密支那、八莫、腊戍等地并直达仰光;还可经密支那到印度雷多,与印度铁路网连接后通往孟加拉国达卡港、吉大港和印度的加尔各达港。二是由澜沧江——湄公河航运、昆明至打洛等3条公路和西双版纳机场构成的通往老挝、缅甸、泰国并延伸至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中路通道。三是以现有滇越铁路、昆河公路及待开发的红河水运为基础,通往越南河内、海防及其南部各地的东路通道。随着各条通道设施的进一步完备和通行条件的改善,云南优越的区位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必将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中国的发展及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做出更大贡献。 (三)民族文化极其浓郁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全省少数民族人口已接近1500万,在中国居第2位,占全省总人口的l/3。人口超过5000人的世居少数民族25个,其中15个为云南独有;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有彝、白、哈尼、傣、壮5个;全省有15种少数民族跨国境而居。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历史、自然、地理等多方面的原因,云南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几种社会形态同时存在,堪称“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云南各民族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如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傣族的贝叶文化、彝族的太阳历文化、哈尼族的梯田文化等。这些文化和习俗源于自然,顺乎人性,在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云南还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这个论断已经通过云南开远森林古猿(1500万年前)、禄丰腊玛古猿(800万年前)、元谋古猿(170万年前)和智人化石的先后发现,而被证明。在玉溪澄江帽天山发掘出土的“澄江动物化石群”,与澳大利亚的“伊迪卡拉动物化石群”和加拿大的“伯吉斯动物化石群”共同被誉为“地球历史早期生物演化实例的三大奇迹”。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样化的民族文化,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宝库,也为云南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持久和强大的动力。 (四) 历史文化多元共融 云南的历史文化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在相当于中原的春秋战国时期,红土地上诞生了灿烂辉煌的古滇文化,它由生长于滇地的先民们所创造,以青铜文化为主要文化特征,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呈贡羊甫头等文化遗址都是这一文化的典型代表;二是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佛教文化盛行,《张胜温画卷》、《南诏中兴图卷》、石宝山石窟等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品,为云南文化史写下了璀璨的一页;三是元明清时期,随着内地移民的大量进入,儒家文化繁兴,人文蔚起。杨一清、担当、木增、钱沣、缪嘉惠、赵藩、陈荣昌等成为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名流。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不仅遗留下大量文物古迹,也为云南的发展造就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云南在中国文化的发展中显现出重要的影响力。 至近现代,在南方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国与南亚文化交流的二千年之后,又开通了滇越铁路,云南成为中国文化与东南亚文化的交汇点。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南迁昆明,大批的学者来到云南,在发掘地方文化、传播先进文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创造了文化史上的奇迹。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云南的历史文化具有既海纳百川又风标独具,善于吸取异域文化精华,融而化之,发展自我的精神气质。这是云南特有的一笔非常重要而可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二、对省情的分析和定位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云南已经进入人均生产总值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过渡的重要历史时期。这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又是一个凸显矛盾期。省委在分析国际国内深刻变化形势的基础上,放眼全国、审视云南,看到了既具备加快发展的许多有利条件,又看到了一系列必须正视的困难和问题,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六强六弱”的阶段性特征: 1、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但经济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依然较弱,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从根本上转变增长方式的要求日益紧迫。 2、统筹兼顾的力度逐步增强,但协调发展的机制依然较弱,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较为突出,促进协调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 3、城乡居民生活改善的势头明显增强,但保持群众收入稳定增长的后劲依然较弱,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劳动者素质不高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任重道远。 4、改革开放的力度明显增强,但发展活力依然较弱,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区位优势还未充分发挥,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难题仍然不少。 5、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明显增强,但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依然较弱,一些地方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实现可持续发展仍需付出艰苦努力。 6、和谐社会建设工作逐步加强,但社会管理的一些环节依然薄弱,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问题急待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新问题新矛盾日益凸现.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较为艰巨。 “六强六弱”的基本特征定位,云南目前仍然是一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欠发达省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三、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十五”期间,我省坚决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克服严重自然灾害、“非典”和禽流感疫情影响以及煤电油运紧张等困难,胜利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继续保持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境安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全省经济增长先后经历止跌回升、巩固成果、加快发展三个阶段,进入了新一轮快速增长期。到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到4001.87亿元,比上年增长11.9%,比2000年翻了一番。人均生产总值跨上1000美元台阶,实现了我省经济发展上一个大的突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20.5亿元,增长26.5%;财政总收入887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79.9亿元,分别增长16%和21.5%,财政支出893.5亿元,增长17%;金融机构人民币新增存贷款余额985.5亿元和814.8亿元,分别增长19.3%和2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8.88亿元,增长14.9%;进出口贸易总额62.3亿美元,增长3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50.5元,分别实际增长6.7%和7.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人口自然增长率6.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1.9%。全省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快、效益好、结构更趋合理的态势,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一季度,全省国民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而且增长幅度之大、效果之好,是近年来少有的。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3.6%,达到两位数增长的较好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达到21.0%,超过全国平均增速2.7个百分点,工业增速在全国的位次上升到第10位;工业效益明显提升,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利润分别为169.29 亿元和 55.41亿元,分别增长47.4%和61.3%。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3%;进出口总额增长35.2%;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1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按现行价格),同比加快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7.3%,同比加快6.1个百分点。 (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云南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呈现出农业稳步发展、工业持续做强、服务业增长强劲的特征。粮食产量跨上1500万吨台阶,特色经济作物、畜牧业和乡镇企业、劳务输出等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4.2%。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烟草、生物资源开发创新、旅游、矿产、电力五大特色产业成为支撑和带动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文化产业成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城镇化率接近30%,进入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 (三)加快发展的条件和环境明显改善 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58亿元,集中力量建成了一批重点项目,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水利、能源、通信、城市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了云南有史以来投资最多、规模最大、质量最好、速度最快、效益最突出的时期,全省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得到了较大地改变。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完善,加快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正在突破。对外开放取得较大进展,开放型经济建设全面提速。努力扩大对外交往,积极推进国际国内区域经济合作,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全省民族团结,边境安宁、社会稳定的局面得到巩固。 (四)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五年累计投入科教文卫事业资金达到785.5亿元,有效改善了卫生、教育状况,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减少贫困人口294万人,有30多万特困农户告别杈杈房、茅草房,贫困地区建制村通路率和通电率分别达到75.3%和9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000亿元,年均增长12.1%。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增加4.3平方米和1.8平方米,人均储蓄存款增长1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 (五)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从云南实际出发,在坚持经济发展不动摇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和最直接的问题,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着力推进了“和谐民族、和谐边疆、和谐文化、和谐自然、和谐云南”的建设,以稳定保障和谐。五年新增城镇就业100万人,年均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00万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民族地区经济增长高于全省水平,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毒品和艾滋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遏制。进一步加强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加大了矛盾纠纷调处力度。切实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维护了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 四、今后的奋斗目标 省委在科学分析省情特点的基础上,鲜明地提出建设富裕云南、文明云南、开放云南、和谐云南的主题,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云南的具体化,是对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丰富和发展。富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的,是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迫切要求;文明,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标志,是云南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开放,是云南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有效途径;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实现云南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建设富裕云南,就是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生产力,实现经济全面繁荣,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社会财富更加充裕,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基本消除贫困,各族群众的生活更加殷实。 建设文明云南,就是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打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各族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商,文化繁荣发展,社会明礼诚信,城乡文明进步。 建设开放云南,就是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坚定不移地以大开放带动大发展,不断拓展与国内外的交流合作,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更加完善,成为西部最具发展活力和投资吸引力的省份之一。 建设和谐云南,就是要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推进依法治省,加强利益协调,促进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益,就业更加充分,社会秩序良好,人际关系和谐,民族团结和睦,边境安宁稳定,山川更加秀美,人民安居乐业。富裕云南、文明云南、开放云南、和谐云南密切相关,是一个完整、不可分割的发展目标。   “四个云南”前边加“建设”,就把“四个云南”置于了动态之中,就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任务。这个目标,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具有云南特色,符合云南实际,切合省情,体现了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不断前进的信心和决心。 建设富裕云南、文明云南、开放云南、和谐云南,既是长远的奋斗目标,又是当前的紧迫任务。今后5年要着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财政总收入突破12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6%以上;城镇化率提高到3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17%。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6‰左右。这些数据,既鼓舞人心,又留有余地.必将推动云南新一轮的科学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五、今后发展的基本思路 “十一五”是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我省面临诸多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加速,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贸易投资日益活跃,有利于云南发挥区位优势,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拓展发展空间。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政策、资金和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支持西部地区发展优势产业,加大对农业和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的扶持力度,有利于云南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 “十一五”期间,云南将全力以赴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解决“三农”问题 云南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解决好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改造县际公路和县乡公路,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产品,稳定发展烟、糖、茶、胶、果等产业,加快发展林业以及畜牧业、渔业、蔬菜、花卉等特色产业,通过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全面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探索和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机制,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贫困地区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建立脱贫的长效机制。 (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我省将继续培育和壮大现有的烟草、生物资源开发创新、旅游、电力、矿产五大支柱产业,力争把文化产业培育成又一支柱产业,同时加快发展林浆纸、光电子、新材料等一批新兴产业,大力推进烟草及其配套、能源、冶金、化工、机械、医药、信息、建材、农特产品加工和造纸等10个重点行业的发展,着力打造优势产业基地。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构筑以昆明为中心、以国际大通道为轴线、国家级口岸和区域性交通枢纽为节点,国际国内双向辐射的区域性现代物流网络。不断改变我省资源较为丰富但开发粗放的局面,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原则,坚决走集约化发展之路,发展高精尖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三)优化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我们将以昆明为重点的滇中地区,发展成为全省经济的核心区和对内对外开放的中心。同时,依托连接广西、贵州、重庆、四川和西藏的交通干线,形成对内开放经济带。依托昆河、昆曼、昆仰国际大通道,形成对外开放经济走廊,促进全省经济布局优化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鼓励和支持各地区打破行政区划,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协作和技术、人才合作,积极开展地区间对口帮扶,形成区域协调互动机制。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云南将以“大通道”建设为核心,加快建设和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铁路要积极推进东、中、西三条出境铁路建设,改造贵昆、成昆、南昆等出省铁路,建设丽江─香格里拉铁路,做好昭通─攀枝花─丽江等铁路的前期工作。公路要积极推进国道主干线及西部开发通道建设,力争2007年末实现出境、出省公路的高等级化。改造县际公路和县乡公路,提高油化、硬化水平。民航重点要迁建昆明国际机场,扩建西双版纳、丽江、大理支线机场,新建腾冲机场,继续开展红河等机场的前期工作。水运要以水富、富宁、橄榄坝等港口建设为重点,建设金沙江、澜沧江、珠江3条水运航道,积极推进中缅陆水联运和中越红河航运。 (五)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加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云南将紧紧抓住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难得机遇,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争取更多的跨国公司和省外大企业到云南发展,通过引进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提升我省产业发展水平及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制定对外投资的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扶持、鼓励省内企业积极走出去,寻求新的发展空间。积极推动“澜沧江—湄公河”和“中印缅孟”毗邻地区两个次区域的经济合作,与周边国家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区域合作机制。加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合作,不断推进与西南各省市区的合作,继续搞好滇沪对口帮扶和省院、省校合作。统筹国际国内区域合作,强化云南连接国内外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2
本文档为【云南基本省情综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5867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7KB
软件:Word
页数:8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6-18
浏览量: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