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第一章

举报
开通vip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第一章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否认世界统一性的哲学是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相对主义 D.二元论 2、旧唯物主义关于意识能动性的观点是 A.承认意识能动性 B.抹煞意识能动性 C.夸大意识能动性 D.有时承认意识能动性,有时抹煞意识能动性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客观实在性”是指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B.物质的具体形状和结构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4、事...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第一章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否认世界统一性的哲学是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相对主义 D.二元论 2、旧唯物主义关于意识能动性的观点是 A.承认意识能动性 B.抹煞意识能动性 C.夸大意识能动性 D.有时承认意识能动性,有时抹煞意识能动性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客观实在性”是指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B.物质的具体形状和结构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4、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A.事物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方面 B. 事物中消极的方面 C. 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 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5、运动是物质的A.根本属性B.唯一特性C.外部现象D.内部本质 6、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指 A.物质的位置移动和数量的增减 B.从物理运动到生物运动的转化 C.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D.客观事物的前进上升过程 7、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 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D.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 8、事物的质变是指 A. 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 B. 事物在场所方面的变更 C. 事物处于相对平衡的、相对静止状态 D. 事物性质的变化 9、量变是指 A. 事物的发展从低级到高级 B. 事物的变化由简单到复杂 C. 事物的显著突变 D. 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10、世界的统一性在于A.它的存在性B.它的物质性C.它的可知性D.它的矛盾性 11、客观规律与人的关系是 A.人可改变规律 B.人可创造规律 C.人可消灭规律 D.人可认识和利用规律 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存在性B.客观实在性C.运动D.发展 13、“物是感觉的复合”这个命题表达的是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 14、“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句话说明了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C.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 D.唯物主义与唯物主义的统一 15、关于意识的本质,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B.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D.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16、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 A、一切从群众意愿出发 B、一切从已获得的经验出发 C、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 D、一切从理论原则出发 17、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18、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认为 A.事物发展过程的开始阶段只有差异,后来才有矛盾 B.矛盾解决意味着矛盾终止 C.矛盾只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定阶段 D.矛盾存在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19、辩证的否定是A.事物的自我否定 B.绝对的否定 C.外力强加于事物的否定 D.对事物的任意否定 20、矛盾是 A. 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 对立面之间相互联系和转化的关系 C. 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关系 D. 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2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 辩证形式 B. 趋势和道路 C. 不同状态 D. 源泉和动力 2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段话说明了 A. 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B. 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C. 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D. 量变在事物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 23、区别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 A.是否受到多数人的拥护 B.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C.在形式上是否新奇 D.出现时间的先后 24、“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 A. 形而上学的方法 B. 相对主义的方法 C. 抓中心带动全盘的方法 D. 庸俗进化论的方法 25、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A.事物的变化是否突破“度” B.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C.事物有否发展数量的增减 D.事物是否发生非本质属性的变化 26、循环论观点的错误在于 A.只看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没看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B.否定了事物发展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 C.片面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D.只承认螺旋式上升否定了波浪式前进 27、 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物体的位置移动或场所的变更 28、 在量变过程中,事物呈现为 A.显著变化状态 B.绝对静止状态 C.相对静止状态 D.飞跃状态 29、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是 A.肯定和否定 B.量变和质变 C.运动和静止 D.同一和斗争 30、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A.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B.事物在联系中运动变化 C.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D.事物的客观实在性 31、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它是指 A.新的全盘抛弃旧的 B.事物发展的连续性 C.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D.新事物对旧事物全盘继承 3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运动变化的观点 B.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普遍联系的规律 34、唯物辩证法认为,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 A.事物经过两次否定重新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 B.甲变乙,乙变丙,丙变丁的无穷发展 C.事物经过两次否定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D.事物在原有基础上的周而复始的循环 35、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意识具有 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 36、列宁的物质定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划清界限的关键在于列宁的物质定义 A.坚持了唯物主义的一元论 B.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 C.把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作为物质本身 D.正确的处理了物质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关系 37、“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 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 B.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 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 D.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 38、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发挥 B.集体智慧的调动 C.解放思想 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39、列宁关于“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的说法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正确地指出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具有唯意志主义的倾向 D.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40、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 A.一分为二 B.运动就是一切 C.坚持斗争就能发展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1-5.DBCDA 6-10.CBDDB 11-15.DBABD 16-20.CDDAA 21-25.DABAB 26-30.CCCBC 31-35.CCACB 36-60.DCDBD 二、多项选择题 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 A.诡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变化发展的观点 2、意识产生经历的阶段有 A.有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生命物质的刺激感应性 B.由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与心理 C.由动物的感觉与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 D.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3、规律是 A.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固有的联系 B.事物和现象之间必然的联系 C.事物和现象之间本质的联系 D.人们思维的逻辑 规则 编码规则下载淘宝规则下载天猫规则下载麻将竞赛规则pdf麻将竞赛规则pdf 4、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A.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规律不能认识 C.规律不能改变 D.规律不能创造 5、实践的基本特征是 A.客观性 B.自觉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直接现实性 6、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C.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 D.物质世界能否为人们认识的问题 7、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普遍性完整含义是指 A.矛盾存在于全人类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 B.矛盾存在于某个事物产生和消亡的过程中 C.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D.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8、辩证的否定观认为 A.肯定中不包含否定 B.否定中不包含肯定 C.肯定中包含着否定 D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9、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自我完善过程 B.直线前进过程 C.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D.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 10、肯定和否定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表现在 A.肯定包含否定 B.否定包含肯定 C.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 D.在一定意义上否定就是肯定 11、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应是 A. 既批判又继承 B. 全部抛弃 C. 全部保存 D. “扬弃” 12、事物的肯定方面是指 A.事物中所包含的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B.事物中所包含的肯定其为自身而非别物的方面 C.事物中所包含的促使其转化为他物的方面 D.事物中所包含的决定其基本趋势的方面 13、矛盾的普遍性质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相互转化的关系 14、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事物发展的形式是 A.直线式发展 B.循环式发展 C.波浪式前进 D.螺旋式上升 15、“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是 A.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唯物论的观点 C.否认静止的相对主义观点 D.肯定普遍联系的观点 16、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或相互转化的辩证思想的是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7、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因祸得福,转败为胜 18、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有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联系发展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19、辩证的否定观包含的内容有 A.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辩证的否定发展环节与联系环节的统一 C.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 D.辩证的否定是扬弃 20、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参考答案: 1-5 BD,ABC,ABC,ACD,ABCD 6-10 AD,CD,CD,AD,ABCD 11-15 AD,AD,AB,CD,BD 16-20 AC,ABC,ABD,ABCD,ABD 三、辨析题 1、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只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此命题是一个错误的折中主义的命题,因为“存在”是什么,在这里是不明确的;如果存在是精神,世界统一于存在就是统一于精神,这是唯心主义的命题;如果存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存在就是统一于物质,是唯物主义主义命题。 2、正确的意见是对物质的反映,错误的意见不是对物质的反映。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对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种反映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意见是认识之一,同样是物质的反映,区别在于,正确的意见是对物质正确的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物质歪曲的反映。 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答案要点:前面半句对,后面半句错,因为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所以动中有静;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所以静中有动;但不能因此就说二者都是绝对的,因为只有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5、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对的。但是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 6、意识凭借其自身力量可以使客观事物发生现实的变化。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对的。意识发挥作用必须以客观事物为对象,以遵守客观规律为前提。 7、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因而它的存在不需要任何条件。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对的。在唯物辩证法看来,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但这并不是说矛盾斗争性的存在不需要任何条件,不是处于一定条件之中。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或无条件性,一是指它与同一性比较,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比较,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二是指斗争性虽寓于同一性之中,受同一性制约,但它能打破制约它的那些条件,并且创造出事物发展转化所必须的新的条件,从而表现出矛盾的斗争性在任何条件下都要贯彻下去的趋势。上述论断是对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的一种错误的理解,其实质是割裂了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统一的关系。 9、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就经济体制改革而言就是要否定和抛弃原来的经济体制。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对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这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重大决策。我们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伟大革命。就经济体制改革而言,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这突出表现在:改变以往全国集中统一的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改变以往单一的公有制的经济制度,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但这一整个过程是在原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作出的改革和调整。原有经济体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曾对我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过积极推动作用,随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关系日益复杂,这种体制的弊端已显露出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消除这些弊端,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所以,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扬弃”,即保留发扬其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方面,抛弃、克服其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方面,绝不是简单完全否定和抛弃原有的经济体制。 10、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同样是不可设想的。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对的。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方式,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无物质的运动。 11、科学活动中,为了客观公正地观察和分析事实材料,避免“带着有色眼镜看问题”,应当排除头脑中已有的理论认识的指导,使人们在观察中对一切已有的理论持“中立态度”。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对的。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又能动地指导实践。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总是受一定思想的支配,带着头脑中已有的思想开始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对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和方法。人们的哲学观点决定着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也决定人们实践活动的方式和水平,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活动的结果。科学活动是人们有目的探索客观规律的实践过程,必须以正确的哲学理论为先导,并根据一定的理论来制订计划、设计方案、分析结果、总结经验,得出新的结论。科学活动如果脱离理论的指导,只能是盲目的实践,不可能取得成功。理论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用来指导科学活动的理论必须是正确的理论。“带着有色眼镜看问题”一般是指带着某种错误认识或先入之见去歪曲客观事实的做法,它与以尊重客观事实为前提、以正确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的科学活动不能混为一谈。以避免“带着有色眼镜看问题”来否定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是错误的。在实践中完全排除已有的理论认识也是不可能的。 1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是发展的。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对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它们的对立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普遍联系的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第二,变化发展的观点与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第三,全面的观点与片面观点的对立;第四,承认事物的矛盾及矛盾是事物发展源泉的观点与否认矛盾和不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源泉观点的对立。这最后一点是二者对立的焦点。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是否承认事物是发展,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表现之一,但这种对立不是它们之间的焦点。它们的根本对立、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矛盾性,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 13、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对的。这个论断正确地表述了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一般和个别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二者的对立表现在:一般是指事物矛盾的普遍性,而事物矛盾的普遍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个别是指事物矛盾的特殊性,而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二者的统一表现在: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没有个别就没有一般;个别也不能脱离一般而存在,因为一般包含了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由上所述可以看出:“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 的论断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 四、简答题 1、简述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答案要点: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基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也不存在没有运动的物质。 2、简述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答案要点: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态。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的:(1)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区分开不同的事物。(2)相对静止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也是生命的根本条件。(3)只要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运动。 3、什么是发展?为什么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答案要点:(1)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已经丧失了存在的必要性而日趋灭亡的事物。(2)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4、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具体表现。 答案要点: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发行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为: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创造性;具有指导实践发行客观世界的作用;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活活动的作用。 5、什么是实践?实践有哪些特点?实践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答案要点:作为人的存在方式的实践,就是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进行的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物质世界的活动。实践活动具有三个突出特点:第一,客观现实性;第二,自觉能动性;第三,社会历史性。实践的基本形式有三种,即物质生产劳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6、简述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答案要点:(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2)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都通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也不是孤立地存在的,都同其他要素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二不是各种孤立的事物的机械相加。(3)联系是复杂多样的,例如有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等等。 7、怎样理解发展及其实质? 答案要点:(1)发展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变化。(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为什么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答案要点:(1)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2)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3)社会领域中的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愿望和要求,并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因此,他必然战胜旧事物。 9、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答案要点:(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动力、源泉。(2)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的关键,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3)对立统一的方法即矛盾分析的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五、论述题 1、试述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并分析将二者分裂导致的错误以及该原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意义。 答案要点:(1)两者的关系: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性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第二,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二者辨证地结合起来。 (2)夸大客观规律,会导致形而上学,做事僵化、保守;夸大主观能动性则导致唯心主义。2、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意义。 答案要点:略。 3、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原理,说明参加实践与学习理论的关系。 答案要点: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方面,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另一方面,只有在实践中,人们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只有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才能理解和接受间接经验和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本知识。(3)就个人来说,任何个人都不可能事事直接经验,接受间接经验和书本知识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所以,人们应当把参加社会实践和学习书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4、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答案要点:决定人的矛盾性存在的最终根由,是人对自己的自然性存在的永不自满,即人的需要;而决定人的这种矛盾性存在的现实基础是人的对象化活动,即人的实践。实践使人与自然相分化,把人从动物界中提升出来,成为万物之灵长,这就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与冲突;同时,人与自然的统一也就要在实践中来完成,而且这种统一与新的对立又总是处于一个不断解决又不断发生的过程之中。因此,在实践中折射出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人的全部秘密就存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所以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5、试述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答案要点: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里思维是指精神或意识,存在是指物质或自然界。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亦即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哲学的两大阵营,凡是主张思维、精神、意识是第一性的,属于唯心主义阵营;凡是主张存在、物质是第一性的,则属于唯物主义阵营。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也就是我们的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的问题。凡是对此问题作出肯定回答的,在哲学上便是可知论者;凡是对此问题表示怀疑或作否定回答的,在哲学上最终将导致不可知论。 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意义在于:第一,从第一方面的内容可以看出,它为我 们提供了一个在理论上识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依据这一标准,一切哲学不是属于唯物主义便是属于唯心主义,不存在既不属于唯物主义又不属于唯心工义的哲学派别。这就为我们坚持唯物主义、批判唯心主义提供了理论武器。第二,从第二方面的内容可以看出,思维与存在尽管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具有对立的性质,但二者又具有同一性,这就为我们能够正确反映、认识存在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批判那种主张思维与存在不具同一性、思维不能正确反映存在的不可知论提供了理论武器。 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具有重大实践意义,这是说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不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一切实际工作的基本问题。首先,在一切实际工作中都存在一人从什么出发的问题。从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我们知道,要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主义哲学路线,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在今天,就是要坚持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而决不能从书本或主观想像出发,如果这样,就必然陷入唯心主义泥坑。其次,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可知论。实际情况不管如何复杂,通过我们的努力总是可以逐步达到对它的正确认识。而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是正确改造世界的前提。所以,只有在实践中坚持可知论,才能更有效、更成功地改造客观世界。在今天,就是要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认识和掌握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我们正在进行的事业取得更大的胜利和成功。以上分析表明,在实践中,在一切实际工作中,要随时注意正确处理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坚持唯物论和可知论,反对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 6、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进入1 000美元到3 000美元的 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处理得好,就能顺利发展;处理不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我国已进入这一时期,请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 答案要点:首先可以考虑运用矛盾观点分析,当然也不妨碍从其他角度进行分析。 7、《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答案要点:略。 8、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答案要点:略。 9、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答案要点:略。 六、材料题 1、秦穆公见伯乐年事已高,请伯乐推荐继任者,伯尔说九方皋可堪此任,九万皋奉穆公之命外出找马,三月后复命说,马已找到。穆公问:何马也?九方皋答道:是一匹黄色的公马。穆公派人去取马,取马人回报说是一匹黑色的母马。穆公不悦,责备伯乐道:你推荐的那位相马者连马的黄黑公母都分辨不清。怎能鉴别马的好坏呢?伯乐答道:“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千里之马。 伯乐之子把伯乐写的《相马经》读得烂熟。《相马经》上说,千里马是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如摞起的酒曲块。他按照书上绘出的各种图形,与他所见到的----加以对照。结果,他找到一只癞蛤蟆。 请用用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九方皋相马方法的高明之处何在? (2)伯乐之子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说九方皋相马的思维方法比找到千里马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答案要点: (1)认识事物要区分粗精、真伪、表里、内外,要去粗取精,支伪存真,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区分事物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 (2)这是一种"按图索骥"的方法,把《相马经》当作教条,脱离实际,从本本出发,生搬硬套。 (3)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中介;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客观规律在人脑中的内化,它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理性思维的重要工具,是实践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它比认识结果更为重要,只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增强人的认识能力,做好各项工作。 2、【材料1】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的各种感觉构成了事物。” 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人类知识原理》和《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 【材料2】笛卡尔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精神的本性是思维,物质的本性是广延,广延不能思维,思维不具有广延。物质和精神互不相通,彼此孤立,两者都是世界的本原。——《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请回答: (1)材料1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有什么区别,错在何处? (2)材料2属于什么观点,错误何在 答案要点: (1)材料1属于唯心主义一元论。贝克莱是主观唯心主义一元论,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一元论,两者都颠倒了物质和精神的本原和派生的关系、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2)材料2属典型的二元论。错误在于否认世界的统—性,把物质和精神绝对对立起来,最后仍然导致唯心论。物质和精神只是在何者为第一性这个范围内才是绝对对立的,超出这个范围,精神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的反映。世界是统一的,它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3、【材料一】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材料二】赫拉克利特的学生克拉底鲁则认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请回答:两位哲学家的话说明了什么原理?两位哲学家属于什么观点,加以说明。 答案要点: (1)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观点是正确的。因为河里的水一直流动变化,所以当人第二次踏进河里时,遇到的河水已不是第一次踏进河里时遇的河水了.这句话生动地比喻了物质运动绝对性的原理.同时也包含着承认事物相对静止的思想。对于这一思想恩格斯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3)“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这种观点拒绝承认河水静止的存在,否认事物具有相对静止的一面,认为事物瞬间万变,无法区别.这种观点必然导致不可知论,从而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辨证关系。  PAGE 1
本文档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第一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7334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38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2-06-17
浏览量: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