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地名大全

古代地名大全

举报
开通vip

古代地名大全来自: http://www.yuanscn.com/web/Article/plname/200612/75.html 七星关——①今贵州毕节西南七星山上,传为诸葛亮祭旗处。 ②即望星关,今四川茂汶西南。   七盘关——在今四川广元东北与陕西宁强间的七盘岭上。   七闽——指今福建。古指今福建和浙南少数民族地区。   八闽——宋分福建为八府、州、军,元分八路,故后以八闽为福建的别称。   八公山——今安徽淮南市西。   八百媳妇——在今缅甸掸邦东部。   九江——①今九江市。②明清府名,治德化(今九...

古代地名大全
来自: http://www.yuanscn.com/web/Article/plname/200612/75.html 七星关——①今贵州毕节西南七星山上,传为诸葛亮祭旗处。 ②即望星关,今四川茂汶西南。   七盘关——在今四川广元东北与陕西宁强间的七盘岭上。   七闽——指今福建。古指今福建和浙南少数民族地区。   八闽——宋分福建为八府、州、军,元分八路,故后以八闽为福建的别称。   八公山——今安徽淮南市西。   八百媳妇——在今缅甸掸邦东部。   九江——①今九江市。②明清府名,治德化(今九扛)。⑧秦汉郡。秦治寿春(今寿县),辖今豫皖淮南、鄂东一部分及江西省。汉辖今安徽淮南巢湖以北 地区。魏为淮南郡。   九原——秦郡,治九原(今包头西),辖后套及伊克昭盟北部地。秦末为匈奴所占。      三川——秦郡,韩始置,秦治雒阳(今洛阳市东北),辖今河南省黄河以南的伊、洛水流域等地。汉改河南郡。   三户——①古楚地,今河南淅川西北。②古渡口,今河北磁县西南古漳水上。   三关——宋与契丹分界的三关指淤口关(今河北霸县东)、益津关(今霸县)、瓦桥关(今雄县),一说无淤口关,为草桥关(今高阳东)。   三元里——在广州市北。   三受降城——唐景龙二年(708年)张仁愿筑,均在河套的黄河北岸,西受降城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狼山口南,中受降城在今包头西,东受降城在今托克托南。   三佛齐——即室利佛逝国,7—13世纪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古国。   于阗——西域古国,在今新疆和田一带。唐军镇名,在今和田西南。   土木堡——在今河北怀来东。   下邳——①古县名。秦在今江苏睢宁西北。金移睢宁西北古邳镇。明废。②古郡名。东汉置国,南朝宋改郡,治下邳,辖苏、皖北部各一部分。   下相——古县名,今江苏宿迁西南,北齐废。   下蔡——今安徽风台。春秋时名州来。秦置县,明废。   下港——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西部万丹一带的古国。十六世纪时国势很盛。   大宁卫——明初置,治今内蒙古宁城西,辖今河北长城以北、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以南地。旋改北平行都司。永乐仍称大宁卫,移治保定。   大名府——五代后汉置,治今河北大名东。明移今大名。   大兴城——隋于汉长安城东南筑新城,名大兴城,在今西安城及城东、城南、城西一带。即唐长安城。   大都——元世祖在金中都城东北筑新城,北至今北京德胜门、安定门外土城旧址,南至东西长安街,东西界即今内城原城墙。   大梁——古魏都,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北,当时黄河离城很远,今开封以北的封丘、延津、原阳等县均在南岸。   大仪镇——今江苏仪征东北,韩世忠破金兵处。   大非川一一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南切吉平原,一说为今青海湖以西的布哈河。唐薛仁贵等在此为吐蕃所败。   大金川——大金川即大渡河上游,在川西北。清土司治所在今四川金川。改土归流后属美诺厅。1936年置靖化县,1953年改大金县,1960年改金川县。   大沫崮——山名,今山东费县西南。   大泽乡—一今安徽宿县东南刘村集。   大昭寺—一在西藏拉萨中心。七世纪建。   大胜关——①在河南罗山县南。②南京西南大城港,朱元璋破陈友谅后,改为大胜港,在此置关。   大庾岭——五岭(湘赣与粤桂间的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五岭)之一,汉武帝时庾将军在此筑城,故名。又名梅岭。唐张九龄、宋蔡挺、蔡抗都曾修筑道路。   大雁塔——在陕西西安市南大慈恩寺内。652年唐玄奘建,原五层,武则天时增至十层,今存七层,高64米。   大震关——在今甘肃清水县东陇山东坡。唐中叶以后为防御吐蕃的要地。   大泥——今泰国南部北大年港一带古国,明人纪载常见。   大宛——西域古国,在今苏联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国都贵山城,在今卡散赛。   大食——唐称阿拉伯帝国为大食,原语为波斯一部族名称。   大秦——亦作犁轩。汉称罗马为大秦。   大夏——即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在今阿富汗北部。公元前三世纪中叶,脱离塞琉西王国独立。公元前130年左右为大月氏所据。后为阿拉伯人所并。   大西洋国——明人指葡萄牙。   大吕宋国——清初称西班牙为大吕宋,菲律宾的吕宋岛为小吕宋。   万年——古县名,汉置,与栎阳同城而治,在今陕西临潼北。北周移治长安城中,在今西安市西北。隋造大兴城,万年亦随之而移,在今西安市。   万里桥——在今四川成都南锦江上。   万里长沙——古指我国南海诸岛中一些岛群。又“万里石塘”、“万里石床”,意亦相同。   弋阳——今河南潢川西。三国至隋唐有弋阳郡、弋阳县。   上元——唐上元二年(761年)改江宁为上元县。五代吴在此分置上元、江宁二县。民国并入江宁县。   上谷——古郡名。秦治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北魏废。隋唐时的上谷郡即易州。   上京——①渤海上京龙泉府,即忽汗城,在今黑龙江宁安县西南东京城。②辽上京临潢府,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⑧金上京会宁府,在今黑龙江阿 城县南白城。   上郡——古郡名。秦汉治所在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隋上郡即郎城郡,治今陕西富县。唐上郡即绥州,治今绥德。三个上郡及其治所,地望均不同。   上都——元上都开平府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   上党——古郡名。韩始置。汉治长子(今山西长子西南),东汉移壶关(今壶关北)。隋唐上党郡即潞州,治上党,即今长治市。历代辖境虽有变更,但均在晋东南。   上海——今上海市。宋置镇。元至元28年(1291年)置县(以《元史·世祖纪》为据)。   上庸一一汉末至南朝梁有上庸郡,治上庸,在今湖北竹山县西南。隋时移县治至今竹溪县东南,宋并入竹山县。   上蔡——周蔡国原址,在今河南上蔡西南,后蔡国先迁新蔡,后迁州来(下蔡),遂得上蔡之名。战国韩置上蔡县,南朝宋移治悬瓠,在今汝南。隋改汝阳,另在今上蔡县地置上蔡县。   山左——山东省旧时别称,山指太行山。    山右——山西省旧时别称。   山东——秦汉时指华山或崤山以东地区。以后多指太行山以东地区。金改北宋京东东路、京东西路为山东东路、山东西路,山东始成为政区名称。元属中书省。明置山东省。   山西——原为与“山东”相对的地区名称。明置山西省。   山后——宋指今山西、河北两省内外长城之间地区,即代北、大同等地。   山阳——①今江苏淮安,晋山阳郡、山阳县在此。②今河南焦作市东,汉置县。汉献帝被废为山阳公,即此地。   山阴——今浙江绍兴,因在会稽山之北得名。秦置县。隋改会稽县。唐在此分置会稽、山阴二县。民国并为绍兴。    山南——意为秦岭之南。唐有山南道,旋又分为山南东道(治襄州,今襄樊市)与山南西道(治梁州,改称兴元府,今汉中)。辖境南至重庆至岳阳间的长江以北地区。   山前——宋金以太行山以东、燕山及军都山以南地区为山前。   山阳渎——公元587年隋文帝所开江淮间运河,北起山阳(今江苏淮安),南至扬州市南入江。   川边——1914年置川边特别区,治康定,辖区包括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和西藏昌都地区。1939年并入西康省。   广东——今广东省,秦在南海、桂林二郡境,汉属交州,三国吴分属广州、交州,唐属岭南道,宋为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元分属湖广、江西二行中书省,明设广东省。   广宁——明广宁卫在今辽宁北镇,辽东镇在此地。   广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秦在桂林、南海、象郡境,唐宋见“广东”条,元属湖广,明为广西布政使司,清为广西省。1958年建壮族自治区。   广州——三国吴永安七年(264年)分交州置广州,辖境兼有今广西一部。以后辖境逐渐缩小。今广州市即古广州治所番禺。   广武——古城在今河南荣阳东北广武山上,有东西二城,中隔一涧。为刘邦、项羽对峙处。   广信——明广信府,洽上饶(今属江西)。民国废。   广陵——秦县在今江苏扬州西北。隋改江阳,治今扬州。南唐恢复广陵原名。宋熙宁五年(1072年)并入江都。   广固城一—今山东益都西北。南燕都城,为刘裕所毁。   义兴——古县名,原称阳羡,隋改义兴,宋避太宗讳改宜兴。又东晋时曾设义兴郡,治阳羡,辖今江苏宜兴、溧阳,隋废。   义阳三关一—南北朝义阳郡(治今河南信阳)南有平靖(今信阳西南)、黄岘(今信阳南,宋以后名九里关)、武阳(今罗山县南)三关。   卫国一一西周初封时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公元前660年迁楚丘(今滑县),后再迁帝丘(今濮阳)。最后迁野王(今沁阳)。公元前209年并于秦。   卫辉路(府)——北周置卫州,治朝歌,唐移治汲县。1260年,元升为卫辉路,辖今豫北新乡等地。明改卫辉府。清兼辖今封丘、兰考一带。民国废。   卫藏——西藏旧时别称。西藏旧分阿里、藏(后藏)、卫(前藏)、康(喀木)四部。故称。   飞狐口——在河北涞源县北、蔚县南。又涞源县在隋唐辽、宋、金、元时名飞狐县。   小沛——汉沛县(今属江苏)别称。   小金川——发源于邛崃山,向西流到丹巴附近人大金川。又为土司名,治今四川小金,清乾隆间改土归流,为懋功屯务厅。   小雁塔——在西安城南大荐福寺内。唐景龙元年至三年(707—709年)建。原十五层,今存十三层,高43.3米。   马邑——秦汉马邑县在今山西朔县。唐置马邑县在今朔县东北。清嘉庆时废。又隋唐马邑郡即朔州,治善阳,即今朔县。   马陵——在今河北大名东南,一说在今河南范县西南,战国时田忌、孙膑破魏庞娟于此。   马嵬坡——在陕西兴平西。   子午道——从杜陵(今西安东南)穿南山(秦岭)到汉中的通道,南口在安康县。西汉末开。南北朝时西移,自今西安向南至宁陕县。      木刺夷——伊斯兰教什叶派的一个派别,约创立于1090年,秘密传教,对敌用暗杀手段。在里海南岸建国。旭烈兀西进时灭木刺夷。   木骨都束国——今非洲索马里的摩加迪沙一带古国。郑和曾至其地。   元和——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长洲县置。先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分吴县置长洲。至此三县同城而治。民国并入吴县。   元城——古县名,与大名同城而治。民国并入大名县。   云中——秦汉云中郡治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东汉末郡废。北魏云中郡治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唐云中郡即云州,治定襄(后改云中,今山西大同)。汉郡在长城以北,唐郡在长城以南,汉郡的西南面。北魏郡与汉郡辖区也不完全相同。   云州——见上条。   云阳——秦汉云阳县在今陕西淳化西北。   云间——旧时江苏松江府的别称。   云南——云南省旧以在云岭之南得名。今云南祥云县东南云南驿,西汉曾设云南县。蜀汉曾设云南郡,以云南县为治所。云南古有滇国等,唐为南诏,宋为大理。元置行中书省。明置云南省。   云梦泽——古泽薮,在南郡华容县(今湖北潜江西南),范围不大。   云梯关——在今江苏滨海西南,明中叶以前为黄河河口所在。   云中都护府——唐云中都护府治原北魏云中城,辖今内蒙古阴山河套一带,后改称单于都护府。    云冈石窟——在山西大同武周山,主要部分完成于北魏和平元年至太和十八年间(460—494年)。现存五十三窟,造像五万一千多尊。   王舍城——古印度摩揭陀国悉苏那伽王朝(前六一前四世纪)都城,在今比哈尔邦巴特那南。法显曾至其地,玄奘去时,已成遗址。   开平——元开平府,见上都条。   开州——唐改万州为开州,即今四川开县,明改为县。金以澶州为开州,即今河南濮阳。民国改开州为濮阳县。   开封——公元907年,五代后梁建国,以汴州为开封府。   井陉关——在今河北井陉北井陉山上,太行八陉之一。   天水——汉天水郡治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东汉一度改为汉阳郡,移治冀县(今甘谷东南)。魏恢复天水原名。西晋移治上邦(今天水市)。隋唐天水郡即秦州。   天方——我国古指麦加,亦指阿拉伯。   天竺——我国古指印度。玄奘谓应以作印度为是。   天津——明永乐初置天津卫,以成祖“靖难”起兵时曾涉其地得名。清雍正时改州,不久改府。民国废府存县。1928年设天津特别市。1930年改天津市。现为直辖市。   天井关——在今山西晋城县南太行山顶。   天津桥——隋唐东都南洛水上的浮桥,-宋尚修建加固,金渐归废坏。   夫椒——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或即太湖中的洞庭西山,一说夫与椒各为一山。   丰镐——周文王建都于丰,在今陕西西安西南沣河以西,武王又建镐(镐京),在今长安县韦曲公社西北,与丰同为国都。   韦曲——唐有韦曲镇,在今陕西长安县,因诸韦聚居得名。以东五里即今长安县东少陵原东南端,有杜曲,为诸杜世居之地。合称韦杜。   五岳—一汉宣帝以今河南嵩山为中岳,今山东泰山为东岳,今安徽天柱山为南岳,今陕西华山为西岳,今河北曲阳西北的恒山为北岳。后改以今湖南衡山为南岳。明改以今山西浑源的恒山为北岳。    五原——汉五原郡治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   五丈河——五代后周与北宋先后引汴水及金水河入五丈河,以通漕运。河自宋东京向东经今兰考、定陶,至巨野西北注入梁山泊,下接济水。   五丈原——在今陕西岐山县南斜谷口西。   五尺道——秦时开通,从今四川宜宾至今云南曲靖。   五羊城——广州古称五羊城,简称羊城。传古有五位仙人骑五色羊,执六穗柜到此。   五国城——辽金时有五国城,在今黑龙江依兰。   太平——宋置州,元升路,明改府,治今安徽当涂。   太和——公元737年南诏王皮罗阁建太和城,在今云南大理南太和村。元置太和县,即今大理。民国改大理。   太原—一秦汉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在今太原市西南。隋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太原市)。以后宋、金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以来省会都在此地。   太和岭——《元史·速不台传》所说太和岭,即今苏联高加索山。   太行八陉——即轵关陉(在今河南济源西北)、太行陉(在今沁阳)、白陉(在今辉县)、滏口陉(在今河北磁县)、井陉(在今井陉北)、飞狐陉(在今涞源北)、蒲阴陉(在今易县)、军都陉(在今北京市昌平)。   历阳——今安徽和县。秦置县,晋以历阳为治所,置历阳郡。隋唐历阳郡即和州。   车里——亦作彻里、撤里、车厘。元明土司,治今云南景洪,辖境大体相当于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清移治今景洪以东,后先分设普洱府,民国又设车里等县。   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秦置县,以为巨鹿郡治所。项羽破秦兵于此。   巨野泽——即大野泽,在今山东巨野县北。古为大湖,五代后南部涸为平地,北部为梁山泊之一部。   少陵——在今西安市南,汉宣帝许后陵所在地。   少梁——今陕西韩城南。本为梁国,春秋时秦灭梁,为少梁,战国时曾属魏,后又归秦,改名夏阳。   日南——汉郡,在今越南中部,东汉末以后,为林邑国所有。   中山——①中山国,战国都顾(今河定县)。一度为魏所灭,复国后迁灵寿(今平山东北)。公元前296年为赵所灭。②汉郡、国,治卢奴(今定县)。后燕以为都城。隋废。⑧宋以定州为中山府,治安喜(今定县)。④今中山县,宋以来为香山县。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改今名,中山故里在县南翠亨村。   中州——指今河南。   中兴——元以江陵一带为中兴路,治江陵。   中牟——《论语·阳货篇》“佛肿以中牟畔。”此中牟在今河南鹤壁市西,以在牟山之侧得名。今河南中牟县,西汉置。    中吴——旧时苏州的别称,亦作润州(今镇江)的别称。   中京——①辽中京大定府在今内蒙古宁城西大明城。②金后期以河南府(洛阳)为中京。   中都——①金贞元元年(1153年),迁都燕京,建为中都大兴府。②明太祖曾以临濠府(今凤阳)为中都。   中东铁路——亦作“东清铁路”、“东省铁路”。1903—1907年,帝俄筑,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至满洲里,南至大连。日俄战争后,南段(长春至大连)为日本所占,称南满铁路。十月革命后,北段由中苏合办。抗战胜利,全线合称中国长春铁路。   贝州——北周置,治武城(隋为清河,今河北南宫东南)。宋仁宗时改为恩州。   少林寺——在河南登封西北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北魏太和十九年(496年)始建。   牛头山——即牛首山,在南京市西南。   长勺——春秋鲁邑,在今山东莱芜东北。   长平——秦白起破赵军处,在今山西高平西北。   长安——汉长安城在今西安市西北。隋改建都城,移至汉长安城东南。参“西安”专条。   长坂——在今湖北当阳东北。《三国演义》作长坂坡。   长沙——秦长沙郡治临湘,隋唐潭州或长沙郡治所,明长沙府治,均即今湖南长沙。清为湖南省会。   长城——见“长城的长度”专条。   长洲苑——春秋吴王阖闾游猎场所,在今苏州市西南,太湖北。唐以长洲为县名,见“元和”条。   仁和——五代吴越分钱塘、盐官(今海宁)置钱江县,宋改仁和,两县均在杭州。民国合钱塘、仁和为杭县。   仇池——魏晋南北朝时氐族杨氏世居之地,在今甘肃成县西西汉水北岸,有仇池山,山顶有池,又有平地百顷,故可长期据山扼守。   月氏——“氏”旧读“支”。古月氏族本在敦煌、祁连一带游牧,汉文帝时为匈奴所迫西迁,至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及其以西之地,称大月氏。以后又因乌孙攻击,再迁大夏(中亚阿姆河上游)。公元一世纪中,贵霜(大月氏五部之一)翕侯兼并各部,建立贵霜王朝。   丹阳——①古楚国原在丹阳,即今湖北秭归东南。楚文王东迁至今湖北枝江西,仍名其地为丹阳。②丹阳(杨)县,秦置,在今安徽当涂东北,唐并入当涂。⑧汉置丹阳(杨)郡,治宛陵(今安徽宣城),三国吴移治建业(今南京),隋灭陈后废。炀帝又以蒋州(今南京)为丹阳郡。   乌江——项羽自刎处,在今安徽和县东北乌江镇。   乌林——孙、刘破曹操处,今湖北洪湖县东北长江北岸乌林矶。   乌程——旧县名,在今浙江湖州,宋与归安县同城而治。民国并为吴兴县。   乌蒙——原为土司,治今云南昭通。清中叶改流。   乌孙——古游牧族,本在河西走廊,汉文帝时西迁至今伊犁河、伊塞克湖一带。南北朝时迁至葱岭以北。   乌浒水——中亚阿姆河古名。   乌思藏——“思”一作“斯”。元明称前后藏为乌思藏。   乌里雅苏台——旧城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扎布汗省省会扎布哈朗特。清定边左副将军驻此,统辖喀尔喀四部与科布多、唐努乌梁海二区。故又为清政区名,当时通称外蒙古。   凤翔——唐凤翔府(本为郡)治天兴,即今凤翔。金为路,明清仍为府。民国废府。   文州一一北周至元为文州,治所先在今甘肃文县西,元移今文县。明为县,阴平道经此。   方城——楚在春秋时所筑长城,战国时扩展,自今河南方城沿伏牛山脉,南至今邓县北。方城县东北有方城山,楚方城在其东麓。又湖北竹山县东南亦有方城山,春秋时庸国在山南筑城,也叫方城。有人认为春秋时楚大夫屈完说的“楚国方城以为城”的方城,指大别等山而言,当时还没有筑城。   巴——古有巴国,周以前在鄂西,后迁川东。公元前316年为秦所灭。   巴东——东汉末置巴东郡,治鱼复(今四川奉节东)。南朝梁以鱼复为治所,建信州。隋以信州为巴东郡。唐改夔州,以秭归、巴东另置归州。以后又曾以归州为巴东郡,夔州为云安郡。   巴郡——秦以巴国地置巴郡。东汉末刘璋改巴郡为巴西,治阆中(今属四川)。另以江州(今重庆)为治所,置巴郡。南北朝后期为楚州,隋改渝州,又以渝州为巴郡。   巴陵——即今湖南岳阳。晋置巴陵县,南朝分长沙置巴陵郡。隋唐巴陵郡即岳州。治所都在岳阳。   邓——古国,在今湖北襄樊市北,或曾发展到今河南邓县。公元前678年为楚所灭。   邓州——隋置邓州,治穰县(今邓县)。   双岛——辽宁金县西南海中有二岛南北对峙,名双岛。袁崇焕斩毛文龙处。   双屿港(山)一一在浙江宁波东南海中。明王直与倭寇据此。   双城子——在绥芬河下游北岸,傅尔丹河西岸。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入俄。名尼古拉斯克,后改乌苏里斯克。   孔庙、孔林——曲阜孔庙在县城内,原为孔子阙里故宅,历代修筑,现占地32,700平方米,有房屋460多间。孔林在北门外,为孔子及其后裔的基地。历代修筑,碑刻极多。孔林现有面积约3,000亩。      邗沟——吴王夫差所开江淮间运河,开凿时间在公元前486年。南起今扬州市南,向北过高邮西,向东北进入射阳湖,然后向西北至淮安北入淮。汉末陈登开从高邮一直向北至淮安的河道,但不甚通畅。隋复加疏通。   玉门关——汉置,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在疏勒河南岸,六朝时移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玉壁城——西魏筑玉壁以御东魏,在今山西稷山西南,四面皆临深谷。   未央宫——汉长安未央宫,至唐末始全毁。前殿台基今存,在西安西北郊马家寨村。   邛州——南朝梁置。唐时治所从依政(今四川邛崃东南)迁临邛(今邛崃)。民国改邛崃县。   甘州——今甘肃张掖。甘州之名始于西魏。   甘肃——元有甘肃行中书省,辖今甘肃省河西及青海、宁夏各一部。明九边有甘肃镇,辖嘉峪关以西,总兵驻甘州卫(张掖)。行政区划则全属陕西省。清置甘肃省,辖区包括今宁夏及青海北部。1928年,青海、宁夏建省。   甘露寺一在江苏镇江北固山上,三国吴始建。演义有刘备、孙权拔剑试石事,其实当时寺尚未建,那里会有孙刘在此相会之事。   石头城——在今南京清凉山,参“南京”专条。   石堡城——在今青海西宁市西南。唐曾置振武军、神武军、天威军。唐与吐蕃争此城,屡得屡失。   石国——西域古国,在今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塔什干一带。   左冯翊——汉与京兆尹、右扶风称三辅,左冯翊与右扶风既系官名,又系政区名。即将京师附近地区交给三个地方官治理,治所都在长安城内。东汉始分出。魏改左冯翊为冯翊郡,治临晋(今大荔)。   左国城——在今山西离石东北。十六国汉刘渊都此。   右北平——战国燕置右北平郡,西晋改北平郡。秦时治无终(今天津市蓟县),汉治平刚(今辽宁凌源西南)。   右扶风——魏改扶风郡,治槐里(今兴平东南),余见“左冯翊”。   布达拉宫——在西藏拉萨西北角布达拉山上。七世纪松赞干布始建。清初,五世大加扩建。高十三层,178米,东西绵亘四百米以上。   龙门——①黄河禹门口,在山西河津西北与陕西韩城东北间。②即伊阙,在洛阳市南,伊河东岸有龙门山,西岸有香山,对峙如门。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起,四百余年间,开凿石窟,雕刻佛象。今存1,352窟,造象97,000余尊。   龙城一一①匈奴单于祭天处,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西侧和硕柴达木湖附近。②十六国前燕旧都,后燕、北燕都城,在今辽宁朝阳。   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东天德江北岸,东汉至南朝为交州及交趾郡治所。   平卢——唐开元七年(719年)置镇,治营州(今辽宁朝阳)。安史之乱期间,平卢反正。上元二年(761年),节度使侯希逸为史朝义部所迫,南迁淄青(青州),从此淄青有平卢之号。   平州——汉末辽东即有平州之名。北魏以旧平州为营州,另设平州。唐时治所在卢龙(今属河北)。   平江府——宋徽宗征和三年(1113年)升苏州为平江府。   平阳——隋以前的平阳,在今山西临汾西南;从隋起,在今临汾。   平城——在今山西大同东北,北魏时曾为都城。   平原——汉平原郡,治平原,在今县西南。隋唐曾以德州为平原郡,治安德,即今山东陵县。汉唐平原郡辖区也不完全相同。   平凉——十六国前秦置平凉郡,治所平凉在今县西北。北魏迁治鹑阴(今华亭西),辖境亦有出入。隋唐曾以原州为平凉郡,治所在今宁夏固原,平凉仅为州内一县。金置平凉府,治今县。民国废府。   平虏渠——曹操攻乌桓时所开运河,上起呼沲(即滹沱河),下入弧水(上游即沙河,下游入海处在今天津)。   平地松林——在今内蒙古克什腾旗一带,南至河北围场以北,为奚、契丹族活动的地方。   打箭炉——清雍正时置打箭炉厅,治打箭炉,即今四川康定。   打牲乌拉——原为明海西女真乌拉部乌拉城,在今吉林省吉林市北乌拉街。努尔哈赤灭乌拉,改称打牲乌拉。    东川——唐至德二年(757年)分剑南为东川、西川,各置节度使。东川治梓州(今四川三台),辖区在四川盆地中部。   东平——汉有东平国,南朝为郡,治无盐(今山东东平东)。隋唐曾以郓州为东平郡,治须昌,在今东平西北。宋宣和时以郓州为东平府,治须城,即今东平。明清为州。民国改县。   东吴——指三国孙吴,亦为苏州别称。   东坡——在今湖北黄冈东。宋苏轼谪居黄州,因地名取号,称东坡居士。   东昌——元以博州为东昌路,治聊城(今属山东)。明清为府。民国废府。   东京——①东汉、北周、隋、唐都以洛阳为东京(隋唐亦称东都)。②渤海有东京龙原府,在今吉林珲春八连城。⑧五代北宋以开封为东京。④辽五京道之一,治所在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市)。   东郡——秦置,治濮阳(今河南濮阳西),辖境包括鲁西及豫东北。隋曾以兖州为东郡,此兖州由滑州改名,并非今山东之兖州。   东都——见“东京”条。   东莞——汉有东莞县,治今山东沂水。东汉末设东莞郡,治所在今沂水东北。东晋侨置于晋陵(今江苏常州市)东南,南齐末废。今广东东莞县置于唐代。   东海郡——秦汉东海郡治郯(今山东郯城北),秦汉之际曾称郯郡。东晋侨置于海虞县(今江苏常熟)北境,旋移京口(今镇江)。隋唐以海州为东海郡,治朐山(今连云港西南海州镇)。   东陵——清太宗后昭西陵、顺治孝陵、康熙景陵、乾隆裕陵、咸丰定陵、同治惠陵、慈禧慈安定东陵,均在河北遵化马兰峪,称东陵。另有西陵,在易县西梁各庄,有雍正泰陵、嘉庆昌陵、道光慕陵、光绪崇陵。   归绥——呼和浩特市旧名(1954年以前)。   归安——旧县名,见“乌程”。   归德——金改原宋应天府为归德府,治所在宋城(今河南商丘南),移睢阳;明置商丘为治所。民国废府。   北平——古代以北平为郡名、县名者甚多,今从略。明初改元大都路为北平府,属北平行中书省。永乐建都,改为北京顺天府,北平省所领直属中央,遂称直隶。国民党政府建都南京,改北京为北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复以北平为北京。   北邙——即邙山,在洛阳北,古为葬地。   北地——秦汉北地郡,秦时治义渠(今甘肃宁县西北),西汉移马岭(今庆阳西北),东汉移富平(今宁夏吴忠西南)。   北京——①唐与五代后唐、后晋、后汉以太原府(今太原西南)为北京。②宋仁宗时以大名府(今大名东北)为北京。⑧金先一度以辽上京临潢府为北京,后又改中京大定府为北京。④明初曾以开封为北京。永乐于今北京建北京,称京师。   北庭——唐都护府名,又为方镇名。702年,分安西都护府置北庭都护府,治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辖境远达今咸海(一说里海)西突厥各部族。712年,设北庭节度使,辖伊、西、庭三州及北庭都护府境内军、镇等。后地入吐蕃。   北徐、南徐一一南朝有北徐州、南徐州。北徐州,东晋治彭城(今徐州);齐治燕县(今安徽风阳东北),辖区在淮南。南徐州,刘宋治京口,辖区初在江北,后移江南。   北海——①苏武牧羊处,今贝加尔湖。②汉北海郡治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隋唐北海郡即青州,治益都。今潍坊等地,汉唐都在北海郡境。⑧今北京市北海,元太液池的一部分,引玉泉山水入城为湖泊,明清均为御苑,清顺治八年,在湖中琼华岛上建藏式白塔。1925年辟为公园。   北假——秦汉称河套以北、阴山以南地为北假。   卢龙——①古塞在河北喜峰口附近。从今蓟县东北,经遵化,沿滦河河谷出塞后,东向可直趋大凌河流域。②卢龙县,旧名肥如,隋改卢龙。唐卢龙又为方镇名,幽州(范阳)节度使兼卢龙节度使。   史国——西域古国,在今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撒马尔罕南。   旧港(巨港)——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南岸,即巴林冯。   旧柔佛——新加坡旧称,亦作息辣、石叻。   占城——即占婆。地在今越南中南部。二世纪中建国。中国史书初称林邑,唐中叶后称环王,九世纪后期称占城。后为越南所并。   且末——西域古国且末,在今新疆且末县。   田横岛——在山东即墨县东北海中;一说即江苏连云港市东云台山一带,古为郁洲,不与大陆相联。   由拳——古县,秦置,在今浙江嘉兴南。吴改嘉兴。   申——①姜姓古国,在晋、陕间。周时一部东迁至谢(今河南南阳),为楚所灭。与犬戎联合攻杀幽王者,系留在原地的申戎。②上海市称申,以春申江(简称申江,即黄浦江)得名。   四川——1000年以前无此地区名。l001年,宋将西川路、峡路分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称川峡四路,以后始有四川之名。   四大镇——明清以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今广东佛山)、汉口镇为四大镇,因四处工商业繁荣得称。   出河店——阿骨打破辽处,在今黑龙江肇源西。   代郡——战国赵武灵王始置。秦汉代郡治代县,在今蔚县西南。北魏置代郡,治平城(今大同)。   仙人关——南宋吴蚧破金兵处,在今甘肃徽县南。   白下——旧时南京的别称,因沿江旧有白石陂,晋陶侃于此筑白石垒,后入又筑白下城,故名。   白门——旧时南京的别称,因六朝建康南门宣阳门又名白门,故称。   白马——秦汉白马县在今河南滑县旧滑县城东,当时在黄河南岸,白马渡口在今滑县东北,与北岸黎阳津相对。   白沟——①曹操遏淇水东入白沟以通粮运,此白沟在今河南浚县西,经修治后水量增加,连同与它接连的清河,成为河北水运干线,至隋为永济渠取代。②宋辽界河,指巨马河,从今白沟河店以北向东流,经霸县、信安镇北,东至今天津。明永乐末改道南流,再折向东,故道遂堙。   白马寺——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68年),于洛阳城西(今洛阳东郊)仿天竺式建。   白龙堆——新疆罗布泊以东至甘肃玉门关间的砾质荒漠,因流沙堆积,蜿曲如龙,故名。亦称龙堆。   白帝城——东汉初公孙述所建,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山上。公孙述自以为是白帝,故以此为山及城的名字。   白山黑水——长白山与黑龙江,旧作东北地区的别称。   白沙瓦——在今巴基斯坦西北部,距开伯尔山口仅16公里,为交通要冲,法显、玄奘都曾来此。   瓜州——一敦煌一带,古为允姓之戎所居,号瓜州。北置瓜州,治敦煌(今县西),辖酒泉以西。唐分置瓜州、沙州。瓜州治晋昌(今安西东南);沙州位瓜州以西,治敦煌。   瓜步——江苏六合东南有瓜步山。山下有镇,称瓜步镇。   令支—一指今河北滦县、迁安一带。齐桓公灭令支,即在此地。汉晋有令支县,在今迁安西。   令居——汉魏有令居县,在今甘肃永登西北。汉护羌校尉驻此。   外黄——秦置县,在今河南民权西北。唐废。   处州——隋置处州,唐曾改括州,后复原名。治所先在括苍(今浙江丽水县东南),元移今丽水。元为路,明为府,民国废府。   句章——秦置县,在今浙江余姚东南。东晋后期移今宁波南。唐初曾为鄞州治所,公元625年撤销。   句注山——亦作陉岭、雁门山、西陉山,在今山西代县北。   玄武门——唐长安宫城北门,即太极宫北门。建大明宫后,其北门亦名玄武门。   兰亭——绍兴西南兰渚,有亭名兰亭。今亭系1673年重建。   兰陵——战国楚置兰陵县,在今山东苍山县西南兰陵镇。西晋置兰陵郡,治丞县(今枣庄峄城镇南,在古兰陵县西)。东晋侨置于江南,郡治(县)在今江苏常州西北,后称南兰陵。隋与金均改示县为兰陵县,治兰陵镇。元初废入峄州。   汀州——唐开元时置,治长汀(今属福建)。明清为汀州府。民国废府。   汉中——战国楚置郡,治南郑(今陕西汉中东)。魏晋南北朝隋唐以汉中地区为梁州,治所均在南郑。784年后为兴元府,宋府治南郑移至今汉中市。元为路。明清为府。民国废府。解放后于南郑原地设汉中市,另置南郑县。   汉阳——①东汉永平十七年(74年)曾改天水郡为汉阳郡,魏恢复天水原名。北魏有两个天水郡,都在今甘肃境内,北周废。隋又曾以成州为汉阳郡。②五代后周置汉阳军,即今武汉市汉阳。   汉皋——汉口的别称。皋意为水边之地。   宁州——晋在今云南置宁州,治所在今曲靖,其地兼有黔桂各一小部。梁末废。元也在云南置宁州,所辖仅今华宁等数县地。元又于今江西修水置宁州。1801年,清改为义宁。又今甘肃宁县,西魏置宁州,以此为治所。民国废。   宁江州——辽置,治混同(今吉林扶余东石城子)。金废。   宁远——明宁远即今辽宁兴城。清乾隆时在固勒札(今伊宁)筑宁远城。1888年改县,民国改名伊宁。   宁波——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改明州为宁波。   宁夏——元在西夏故地置宁夏行省,以西夏故都为中兴府,改宁夏路。后将宁夏行省并入甘肃行省。明宁夏亦属甘肃,又为九边之一。清有宁夏道,辖宁夏府。民国废府留道。1928年以甘肃宁夏道及西套蒙古之阿拉善、额济纳两旗置宁夏省。解放后,于1954年废宁夏省,县市归甘肃,两旗归内蒙。1958年改建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古塔——清宁古塔在今黑龙江宁安县西海林河南岸旧街镇,康熙初于今县城处筑新城。   宁武关——在今山西宁武。   永乐——宋永乐城在今陕西米脂西。   永州——隋置,治零陵(今属湖南),又辽亦有永州,在潢河与土哈河(今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合流处。   永安——①今山西霍县,旧名永安,隋改今名。②明中叶于今广西蒙山置永安州。民国改蒙山县。   永昌——东汉于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及哀牢山以西地置永昌郡,治不韦(今保山东北)。东晋时废。   永顺——明清土司有二永顺,一在湖南,治今永顺县;一在广西宜山县境。   永嘉——温州原即永嘉,今永嘉于1949年自温州分出。   永乐宫——即纯阳宫,原在山西芮城永乐镇,今照原样迁至县北龙泉村五龙庙附近。传为吕洞宾故居。元明清迭经修建。有精美壁画。   永兴军——宋置,治京兆府(今西安),辖今陕甘各一部,豫西一小部,金为京兆府路。   永安宫——在今四川奉节。刘备驻白帝城,建此宫。   永宁寺碑——明建永宁寺于奴儿干都司城西南、黑龙江恒滚河口对岸山上,两次立碑。原碑今在俄罗斯伯力博物馆。   弘农——汉弘农县即旧函谷关地,在今河南灵宝北,为弘农郡治所,郡境包括黄河以南、宜阳以西一带。   尼布楚——在黑龙江北源石勒喀河与尼布楚河(即涅尔查河)合流处。本蒙古人牧地。十七世纪四十年代为俄国所占,俄名涅尔金斯克。   司州——三国魏、西晋、北朝以京师周围地区为司州,东晋南迁不设,南朝在淮南地区设司州,刘宋初置治悬瓠(今河南汝南),再置治平阳(今信阳)。   奴儿干——明置都司,治今俄罗斯境内黑龙江下游东岸特林地方。辖境包括黑龙江、精奇里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与库页岛。   皮岛——即椴岛,在朝鲜西朝鲜湾内。明毛文龙驻兵处。   台州——唐始有此名,以天台山得名,治临海。明清有台州府,民国废。   台城——在今南京鸡鸣山南乾河沿北。三国吴后苑城,东晋改建,东晋南朝台省宫殿所在地。    台湾——明末称荷兰侵略者所筑城堡热兰遮城为台湾城,在今台南市安平镇。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置台湾府,属福建省。光绪十一年(1885年)置台湾省。   ’ 辽左——指辽东。   辽东——战国燕置辽东郡,治襄平,即今辽阳。十六国后燕末为高句丽所有。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取辽东城,置辽州,后废。明九边亦有辽东,总兵官驻广宁(今北镇),冬季驻辽阳。明末地入后金(清)。   辽西——战国燕置辽西郡,秦汉治阳乐(今辽宁义县西)。前燕移令支(今河北迁安南),北燕移肥如(今卢龙北)。北齐撤销。   辽州——①辽阳曾名辽州,见“辽东”条。②山西左权县旧名辽县,隋始设辽州,治乐平(今昔阳西南),唐移治今址。民国改辽县。1942年改左权县。⑧辽亦有辽州,治辽滨(今辽宁新民东北)。   辽阳——契丹以前见“辽东”条。938年,契丹置辽阳府。辽、金东京在此。元设辽阳路、辽阳行省,亦以此为治所。      邢——周姬姓国,在今河北邢台,后迁夷仪(今山东聊城西南)。公元前635年为卫所灭。   邢州——隋置邢州,治龙冈(宋改邢台,即今河北邢台)。北宋末曾为信德府。金仍为邢州。元为顺德府。民国废府。   巩昌——宋以通远军置巩州,治陇西(今属甘肃)。金升为巩昌府。民国废府。   吉州——①隋置吉州。治庐陵(今扛西吉安)。隋、唐都曾称庐陵郡,后仍为州。元时改名吉安。②金在今山西吉县一带置吉州。民国改县。   芍陂——在今安徽寿县南。   考亭——在今福建建阳西南。宋朱熹晚年居此。   西川——①唐分剑南为西川、东川。西川治成都,辖成都平原及其以西、以北之地。②宋有西川路,治益州(成都),1001年,分为益州、梓州二路。   西宁——1104年,宋改鄯州置西宁州,治所即今青海西宁。   西州——①汉晋时凉州的别称。②640年,唐灭高昌置西州,辖今吐鲁番盆地,治高昌,在今吐鲁番东南。   西安——①唐咸通至清末,今浙江衢县名西安县。②今陕西西安,自1369年明置西安府,始有此名。1928年始设市。   西吴一一浙江湖州的别称。   西县一一诸葛亮首次攻魏,屯西县,在今甘肃天水西南。   西京——①汉唐指长安。②五代晋、汉、周及北宋指洛阳。⑧渤海以鸭渌府为西京,在今吉林浑江市旧临江县境。④辽金以大同府为西京。    西河——古代所指不一。春秋卫西境沿黄河,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取秦今陕西黄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西岸为西河。汉有西河郡,有今内蒙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魏时,北部为羌胡所得,仅有晋西,治兹氏,即今汾阳。唐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西城——汉西城县在今陕西安康西北,西魏移今安康。东汉时在此建西城郡,魏名魏兴郡。西魏称金州。    西洋——元明时以南海以西为西洋,以东为东洋。其分界约在东经110度左右。   西鄂——东汉张衡为西鄂人,地在今河南南阳北。   西楼——契丹西楼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石房子村。   西套蒙古——指河西走廊以北、河套以西的阿拉善、额济纳二旗。   百花潭——在成都西郊,杜甫草堂即在潭北。   厌次——古县名。秦在今山东惠民东;晋移至阳信东,后废。隋在今惠民东南,北宋迁今惠民。明废厌次为武定州,清为惠民县。   成皋——在今河南荣阳汜水镇。   成德——762年,唐收安史降将所置方镇之一,治恒州(改名镇州,即今正定),辖恒、冀、深、赵等州,又名恒冀、镇冀。922年为晋所并。   成周城——周公旦所筑,在今洛阳东郊白马寺以东。   夹谷——孔子相(任赞礼之职)鲁定公会齐景公处,在今山东莱芜南,另说在淄博市淄川西南。   扦关——有二,一在今湖北长阳西,一在今四川奉节东赤甲山上,又名江关,均春秋时楚、巴相拒时所筑。   扬子——古津渡名,在今江苏邗江南。本在长江北岸,为重要渡口。唐开元以后,因沙洲淤积,离江日远,乃自此开运河南至瓜州渡口,以通航运。隋唐尚有扬子县,宋移今仪征,为真州治所。明改扬子县为仪征县。   扬州——①《禹贡》九州之一。②汉武帝所置十三部刺史之一。此时的扬州包括今江苏的江南(今扬州即古广陵,在徐州,不在扬州)、安徽的淮河以南及浙、闽、赣三省。三国魏、吴各有扬州,魏扬州治寿春,吴扬州治建业。东晋南朝的扬州缩小了。《宋书·州郡志》说扬州领十郡,只包括苏南、淮南、皖南和浙江。事实上这些地区中还有许多侨置州郡,如南徐州等。隋以吴州为扬州,治江都。今扬州才和扬州这名字有关。   夷门——开封的别称,因战国魏大梁东门称夷门得名。   夷洲——东汉三国时称台湾为夷洲。   夷陵——楚邑夷陵在今湖北宜昌东南,汉置县,吴改名西陵,晋又改夷陵。南朝齐迁至宜昌西北。隋峡州夷陵郡治所在此。唐移治今宜昌市,亦为峡州夷陵郡治所。元为峡州路治所。明为夷陵州,夷陵县省入州治。1735年,清升为宜昌府,府治即宜昌。   师子国——斯里兰卡古称。   曲女城——在今印度北方邦的卡瑙季。玄奘到此时,为戒日王都城,极为繁盛。十一世纪初,伽色尼王朝马默德侵入时被毁。   曲沃——春秋晋曲沃在今山西闻喜东北。战国魏另有一曲沃,在今河南灵宝东北。   曲阿——楚邑名云阳,在今江苏丹阳。秦置曲阿县。三国吴改云阳,晋仍称曲阿。唐天宝初改丹阳。   曳至河——即今新疆额尔齐斯河上游。   光州——南朝梁置光州,治光城(今河南光山,隋时所改)。712年移治定城(今潢川)。民国废州,以州治为潢川县。    当涂——汉当涂县在今安徽怀远东南。东晋侨置,后割原于湖地,治南陵东南。隋移治姑孰,即今县。   吐火罗——中亚细亚古国,即大夏(巴克特里亚)。   同州——西魏置同州,治武乡(今陕西大荔)。清雍正时升府。民国废府。   同谷——西魏末年置,在今甘肃成县,后为成州。   回中——秦宫名,在今陕西陇县西北。又有回中道,南起关中的沂水河谷,中经回中宫,北出萧关,进入陇东。   回洛仓——隋筑,在今洛阳隋故城北七里。    朱提——汉置朱提县,在今云南昭通。汉末刘备置朱提郡,以此为治所。南朝梁废。唐再置朱提县,天宝中地入南诏,唐复于今四川宜宾西南置朱提县,唐末废。   朱仙镇——在河南开封西南,明清四大镇之一。   朱雀航——六朝建康秦淮河上二十四航(浮桥)中最大的一座。在今南京镇淮桥东。   伏羌——唐改冀县为伏羌。后入吐蕃。元仍为县,民国改为甘谷县,属甘肃。   伏俟城——曾为吐谷浑都城,在青海湖西岸布哈河河口附近。隋置西海郡。   伊州——隋于今新疆哈密置伊吾郡。唐改伊州。   伊阙——见“龙门”。    伊吾卢——简称伊吾,东汉置都尉屯田,旧城在今哈密西四堡。隋置郡,余见“伊州”。   伊逻卢城——唐龟兹都城,即今新疆库车。   伊犁九城——1761—1780年间,清政府筑伊犁九城,即:塔勒奇、绥定、惠远、惠宁、宁远、广仁、熙春、瞻德、拱宸。   华州——西魏置华州,辖境历代屡有变迁,治所在今华县(曾名华山、郑县)。清不辖县。民国为华县。 华阳——晋常璩《华阳国志》谓“华阳”指华山以南川滇黔广大地区。南朝曾在陕南勉县一带侨置华阳郡、华阳县。   华亭——即华亭谷,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孙吴封陆逊为华亭侯。唐天宝十年(751年)置华亭县。元明清为松江府治。民国为松江县。   华容——汉华容县在今湖北潜江县西南。   延平——即今福建南平。汉置南平县,元为南剑路治,明清为延平府治。   延州——西魏置延州。隋唐都曾改为延安郡,后仍为州。1089年,宋升为延安府。西魏治广武,唐治肤施,均在今延安东北,宋移肤施至今延安。   延津——今河南有延津县(汉唐等代的酸枣县在其西),汉唐时在黄河南岸。从延津东北至滑县以北的各渡口,总称延津。   延陵——春秋吴季札所居,即今江苏常州。西晋延陵县在今丹阳西南,隋移丹徒(今镇江),唐还旧治,宋废为镇。   延绥——明九边之一,先治绥德州,后移榆林卫<今榆林)。   分州——唐改豳州为分州,治即今彬县。民国废州,以州治为那县。   分宁——759年,唐置方镇名分宁,领邰、宁、庆等州。唐末号静难军。   全州——五代楚分永州置全州。民国为全县。今为全州县。   合州——①南朝梁在雷州半岛置合州,治徐闻(今海康)。隋废。②南朝梁在淮南置合州,治汝阴(今合肥),隋改为庐州。⑧西魏于涪江、嘉陵江合流处置合州,治石镜(今合川)。隋改涪州,唐仍为合州。1243年,宋移治钓鱼山(今合川东)。元还旧治。民国为合川县。   合浦——汉武帝置合浦郡,治合浦(今合浦东北)。唐置廉州,亦治合浦。宋沿置,而移合浦县至今洽。   会川——唐于今四川会理西置会川县,天宝末为南诏所有。南诏置都督府。大理时置府。元为路。明为卫。清废。   会宁——在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旧名按出虎。金置会宁州,升为府,加号上京。蒙古废府。又今甘肃省有会宁县。   会州——西魏置会州,治会宁(今甘肃靖远)。曾属吐蕃、西夏。北宋后期再置会州。元移治西宁(今会宁东),后省西宁入州(即以州治为西宁县)。明降州为会宁县。   会稽——秦会稽郡治吴(今苏州),包有江南、浙江大部及皖南一部。西汉更包有浙、闽全部。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分吴、会稽为二郡,会稽移治山阴(今绍兴),有浙闽之地(今杭嘉湖均属吴郡)。三国吴分设临海(台州)等郡后,辖境缩小。隋为越州。又隋分山阴县置会稽县。民国合二县为绍兴县。   会稽山——在浙江中部,主峰在嵊县西北,又名秦望山。   会通河——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始开,从今山东梁山县安山西南,向北到临清达御河(今卫河),长二百五十余里,造闸三十一座以蓄积水势,名会通河。以后又在徐州至临清间的河道上,建闸多处。于是把这条河道统称为会通河(其中包括济州河、泗水等水道)。这条河道的问题在于水源不足,所以不大能起作用。明永乐年间,工部尚书宋礼用汶上老人白英的建议,筑东平戴村坝,把汶水向南遏入南旺湖,分流南北,增加运河水量,再加上其他一些措施,会通河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但是由于黄河在徐州附近与运河交叉,黄河问题与运河问题纠缠在一起,明清两代不断发生问题。清末漕运停止后,能通航的部分就不多了。    朵甘思——一作朵甘。旧指前藏以东以北,包括川、甘、青三省藏族聚居的地区。   刘家港——即今江苏太仓浏河镇。   交州——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有交趾刺史部,管辖地区包括今两广大部和越南北部。东汉改交州,治广信(今广西梧州),旋移番禺(今广东广州)。三国吴分交州置广州,交州治龙编(今越南河内东),所辖为越南北部及两广之雷州半岛、钦州地区等。以后管辖地区缩小,唐交州实为交趾郡,仅有今河内一带。   交趾——南越赵佗时建交趾郡,辖今越南北部。汉武帝时归汉。东汉时治龙编。隋唐交趾郡即交州。唐于此置安南都护府。十世纪三十年代吴权从爱州(治今越南清化)攻取交州,为越南吴朝之始。宋人常称之为交趾。明永乐五年(1407年)置交趾省,有今越南北部、中部地。宣德二年(1427年)放弃。   交河城——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约五公里处。曾为车师前王国都城、麴氏高昌交河郡、唐交河县,后曾属吐蕃、回鹘。元末城废。    齐州一北魏置,治历城。隋曾称齐郡。唐为齐州济南郡。宋徽宗政和中升为济南府。   齐郡——西汉先为临淄郡,后改齐郡,治临淄。隋唐为青州北海郡。   庆元——1194年,宋宁宗改明州为庆元府,元为路,明复为明州府。   庆州——①隋唐庆州治今甘肃庆阳。北宋曾为环庆路治所,后改庆阳府。②辽庆州治今内蒙占巴林右旗西北白塔子。   庆原——金以宋泾原、环庆二路合并为庆原路,治庆阳。   州来——春秋楚邑,后属吴,吴助蔡迁此,见“下蔡”。   羊肠坂——太行山屈曲如羊肠的山路。   羊苴咩城——简称苴咩城。南诏王异牟寻筑,在今大理。   并州——①《周礼·职方》九州之一(《禹贡》无并州)。②汉十三刺史部之一,辖今山西大部以及内蒙古、河北各一部。东汉治晋阳(今太原西南)。唐并州仅辖今山西中部,升太原府。宋并州移治阳曲,即今太原。以后又升太原府。   关中——初指函谷关以西地,其后或专指关中盆地。后来又有众关之中之说,即东函谷,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   关内——唐有关内道,东至黄河,西到陇山、六盘山,南到秦岭,北接沙漠。玄宗开元时划出一部分为京畿道。    关右——即关西,古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关东——①汉唐等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②旧以辽、吉、黑为关东,此关乃山海关。   关南——北宋指瓦桥、益津、淤口三关以南地区。   关索岭——今云南澄江县西北、寻甸东北、贵州镇宁西南,都有关索岭。   米仓道——从汉中入川道路,自汉中县西,沿濂水谷道和巴江谷道,到达四川巴中地区。   米国——西域古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西南。   江左、江东——长江在芜湖、南京一段,自南而北,折向东流,江南地区在这段江流之东,故名江东。古人于地理以东为左、西为右,故江东又称江左,今江西省则称江
本文档为【古代地名大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6462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64KB
软件:Word
页数:40
分类:互联网
上传时间:2012-06-15
浏览量:1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