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赣南客家围屋及其形成史地原因

赣南客家围屋及其形成史地原因

举报
开通vip

赣南客家围屋及其形成史地原因 ■圆翟髓 !堡垦2兰Q!Q±茎曼塑 赣南客家围屋及其形成史地原因 口林程吉 【摘要】赣南客家围屋是客家文化的典型建筑,它的形成具有当时特定的自然地理和历史人为原因。介绍客家围屋的分布状 况,阐述客家围屋的基本特征有:鲜明的防御性和高度的聚居性。分析形成赣南客家围屋的史地背景。主要有:险恶的自然环境、连 年不断的战火和剧烈的移民浪潮。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客家围屋是融合中原文化和自身特有风格的历史自然综合体的结论。 [关键词】赣南客家围屋特征原因 赣南是指现属江西省赣州地区(古代分属赣州府、南安 府、宁都直隶州...

赣南客家围屋及其形成史地原因
■圆翟髓 !堡垦2兰Q!Q±茎曼塑 赣南客家围屋及其形成史地原因 口林程吉 【摘要】赣南客家围屋是客家文化的典型建筑,它的形成具有当时特定的自然地理和历史人为原因。介绍客家围屋的分布状 况,阐述客家围屋的基本特征有:鲜明的防御性和高度的聚居性。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形成赣南客家围屋的史地背景。主要有:险恶的自然环境、连 年不断的战火和剧烈的移民浪潮。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客家围屋是融合中原文化和自身特有风格的历史自然综合体的结论。 [关键词】赣南客家围屋特征原因 赣南是指现属江西省赣州地区(古代分属赣州府、南安 府、宁都直隶州)的章贡区、黄金区、赣县、于都、兴国、信丰、会 昌、安远、寻乌、龙南、定南、全南(以上为赣州府)、大余、上犹、 崇义、南康(以上为南安府)、宁都、石城、瑞金(以上为宁都直 隶州)19个县、市、区。所谓客家人,就是在两晋至南宋时期因 战乱饥荒等原因,被迫迁徙来到南方的中原汉人。南方当地官 员在为这些移民登记移民户籍时,立为“客籍”,称他们为“客 户”“客家”。客家人的称谓由此而来,并形成了具有独特文化 传统的客家民系。 最能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客家文化的当属客家围屋。围屋,即围起来的房 屋。其外墙既是围屋每间房子的承重外墙,也是整座围屋的防 卫围墙。围屋的大门门额上大多有题名,如“磐安围”“燕翼 围”“龙光围”等,当地人多从其功能特点上称之为“守围” “水围”,也有将之与村围及有坚固防卫围墙的民居,统称为 “土围”或“围仔”。 一、围屋分布状况 赣南围屋,现存客家围屋500余座,主要分布在龙南、定 南、全南(地方习称“三南”)、寻乌,以及安远、信丰的南部,大 致恰好分布在江西南端嵌入粤东北的那部分版图。此外,在石 城、瑞金、会昌三县分布有少量的小土楼和零星围屋;于都、宁 都、兴国三县交界处则多行村围。【1】 龙南是典型的客家县,又因保存客家围屋数量之多、风格 之全、保存之完好而被誉称为“客家围屋之乡”。据不完全统 计,现有围屋约在200座以上,有些山谷村庄,往往一个自然 村,便有七、八座围屋。【1形式上也最全,除大量方形围屋,还有 近圆形围屋,以及八卦形的村围。龙南里仁的栗园围就是有名 的一座村围,它的建造应用了A]F理论。结构上既有三合土和 鹅卵石构筑的,也有青砖、条石垒砌的;体积上既有赣南最大 的方围——关西新围,也有最小的围屋——里仁白围。 二、赣南客家围屋基本特征 (一)鲜明的防御性 防御性是赣南客家围屋最鲜明的特点,特别是早期赣南客 .家围屋所体现出来的防御性能最为明显。防御性主要表现在: 1.封闭式外墙。围屋的体形大多呈巨大的方形,厚实的外 墙围合成封闭的形式。墙体坚厚而高大,围屋外墙厚在 0.“1.5m.围屋高厶4层,建筑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以砖石为主,墙体大多采 用“金包银”的砌法,所谓“金包银”0口即“土楼的外墙的最底部 由砖或条石垒砌,墙内约三分之二用青砖垒砌而成,外面三分 之一再以石块包砌,向上中部的大部分墙体内壁三分之二是 由土坯垒砌或夯土而成,外面三分之一包砌青砖墙面,最顶部 的墙体只有最外面的三分之一用青砖垒砌而成,而墙上部的 三分之二则留作隐通廊990四嗍防御设施较齐全,围屋顶层设置 一排排醒目的抢眼炮孔。 2.四角设置碉堡炮楼。围屋四角的炮楼是为了警戒和打 击进入墙根或瓦面上的敌人。这些炮楼形制多样,不但建在四 角,有的还建在墙段之中,如同城防之马面,有的则在四角炮 楼顶层,再抹角建一单体碉堡,从而消灭了死角。 3.大门机关重重门。是围屋防卫的重点所在。围屋外墙一 般只设有一处大门,但却机关重重。以乌石围为例:一处大门 有分别有板门、铁门、水门三道设置。第一道板门门墙特别加 厚,门框借用完整的岩石制成,厚实的板门上包钉铁皮;板门 后面还有一道铁闸门,悬置于上方,以备板门被敌人攻破时将 贴栅栏放下进行阻拦;第三道门是水门,用来应对敌人采用火 攻破门。 4.囤粮掘井水和粮食是防卫者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故 为屋内均有水井。许多围屋还有专门存放粮草的储藏间。因 此,即使紧闭大门也能维持为屋内的生活。 (二)高度的聚居性 在长期古代社会发展中,礼成了“以血缘为纽带,以等级分 配为核心,以伦理道德为本位的递向体系和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心在建筑上, 传统礼制的象征就是围绕公共尊敬的对象(包括人和建筑物) 聚族而居。 作为中国建筑史上典型的大型民居,赣南客家围屋聚族 而居的特点十分突出,这也是由历史和环境因素所决定的。客 家人的几次大规模南迁,都在动荡的历史朝代中进行的。迁徙 的人群往往以家族为核心整体性南迁。目的地又是赣南、闽 西、粤北这块社会条件与自然环境在当时都颇为恶劣的地方, 因此很自然地群聚在一起,通族协力,攻击外敌,谋取生存。可 见围屋是聚族而居的民居。它集家、祠、堡、晒场于一体,围内 居民,都是某一共同祖先的后裔。因此,高度的聚居性表现为 “血缘性”。维持这种关系的纽带是每年定时进行敬宗祭祖活 动。祖堂是执行这一活动的公共建筑,是供奉祖先灵位、祭祖 和婚庆丧札的神圣场所。它一般设置在围屋的核心位置上,并 以之作为中轴线,将围内建筑对称布局。 客家聚居建筑最突出的特征是其聚族而居的空间核 心——相堂建筑特别发达,通常设置在建筑物主轴线的中心 【作者简介】林程吉,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万方数据 !堡垒2兰Q!Q圭苎曼塑●E翟匿互譬四 位置阁。堂的位置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自成~体的独立的 礼制序列用房,另~种是非独立的,通常依附在居住系列用房 的主轴线上。 三、赣南客家围屋形成的史地原因 居民的形式并非是刻意追求的结果,而是自然环境和历 史背景内外作用的产物。我国赣南地区独特的气候、地理、人 文地理环境,造就了防卫功能突出的传统民居建筑——赣南 客家围屋。 据文献记载,赣南现存几座最早的围屋,均莫过于清初。 “围”最早建于明末,如《安远县志·武事》载:“(崇祯)十五年, 阎王总贼起,明年入县境,攻破诸围寨,焚杀抢劫地方,惨甚。” “(顺治)十年番天营贼万余,留劫县境,攻破各堡、围、寨。”问又 如《定南县志·兵寇》载:“康熙三年七月,流贼由九连山出劫, 冲城不克,旋破刘畲围、杀伤甚重。”哆康熙以后,攻围的记载渐 多。因此,围屋的出现大约始于明末。围屋在赣南的大量出现, 并形成规模和特色是在清中期以后。大约有400座现存围屋 都是道光以后的。进入民国后,围屋便少建。赣南客家围屋形 成具有特定的自然历史背景。 (一)自然环境险恶 民谚称赣南“七山一水一分田,还有一份是道亭”。赣南位 于赣江上游,地势周围高中间低,平均海拔约500m,地形如同 马蹄形,北流而上的赣江及其支流贯穿全境各县。东靠武夷山 与闽西的龙岩市相连;南横五岭和北粤韶关与梅州市相邻;西 傍罗霄山脉同湖南郴州市相连;北依本省吉安和抚州两地区。 面积约4万km2。境内海拔200m~500m的丘陵地形,约站赣 南总面积的61%,四周主要分布海拔1000m一2000m的山地, 约占总面积的22%,盆地则仅约占17%。赣南形胜,史称“处 江右上游、地大山深,疆隅绣错,握闽楚之枢纽,扼百粤之咽 喉o"it'll“三南”、安远盛行围屋的县,县志上均有“地处万山之 中”之类的描述。如此险要的地理位置,引起了统治者极大的 重视。如位于大余县与广东南雄县交界处的梅关,古称秦关或 大庾岭,历史上有“岭南第一关”之称。元代一度设“赣州行 省”,辖江西、广东、福建;明弘治八年设“都郁使”巡抚赣闽粤 湘交界的“八州一府”,清朝设“赣南道”。这种险恶的自然环境 为围屋的形成提供先决条件。 赣南客家围屋散布于偏僻的山区和丘陵地带。这是由于 赣南地区属于丘陵地带,稍微广阔的平原地区聚集了众多的 人口。而以防御为特点的围屋更适合出现在自然环境恶劣、生 存条件简陋以及盗贼经常出没的山区,只有这里才需要筑高 墙设炮孔。 (二)连年不断的战火 围屋鲜明的防御性功能必然和战火有密切关系。宋元以 后,赣南就是一块是非之地,小乱不断,大乱有份,所谓“自古 以来,江右有事,次兵家之所必争”。明末清初,闽粤大量移民 赣南,造成赣南人口激增,鱼龙混杂,杀机四伏,加上地处4省 之交,深山郁林,盗匪甚多。据统计,明朝时期,赣南地区战争 次数35起,占该时期江西省总次数的68%tz。《赣州府志·武 事》oo统计:自明正德元年(1506年),即明后期至清同治十三 年(1874年)的368年里,见于记载的兵火便有148起。其中 明正德至崇祯137年问34起,清顺治至嘉庆176年问31起, 道光至同治53年间83起。在这148起中,起源或波及“三 南”、安远、寻乌一带围屋较多县的兵火就有92起,平均每4 年就有一起。这还不包括赣南当时属南安府和宁都直隶州所 领县地的兵祸数,触摸盘旋在这些山区的土匪盗贼这不计其 数。“然山僻谷悍,界四省之交,是以奸雠不测之徒,时时乘间 窃发,叠嶂连岭,处地既高,俯视各郡,势若建瓴。”删 (三)移民浪潮甚剧 在明清时期,长江流域的东西移民运动史分频繁,这便是 历史上所称的“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明末清初,由于天 灾人祸等原因,赣南地区人口相对减少,而闽粤客家由于朱明 至清初的生息,“系裔日繁,资力日充,而所占地,山多地少,根 植所获,不足供用,以是,乃思向外移动”【ll】。由于当初客家先 民,从中原南千只赣南和闽西北,形成客家民系后,部分客家 人继续南迁闽西南、粤东北。这部分人在那里发展壮大后,与 明末清初有大局外迁,其中就有一支迁回赣南。因此,明末清 初,闽粤客家大量“回迁入赣”。现在赣南的客家人,十有六七 都是这期间回迁入赣客家的后裔,而“三南”、安远一带盛行围 屋的县。回迁的客家人则达十之_A%tLn。为了安置如此庞大的 人口,而且又是血缘关系的家族系统,所以,以防御功能的围 屋便是这些客家人居住的最好场所。 四、结论 客家人“情系中原,根在河洛”,赣南客家围屋可以作证。 赣南客家围屋是客家民系的重要特征之一,主要特征和 功能是防御性和聚居性,带有十分显著的宗族观念,表现出崇 敬祖堂的向心力,使得他们较为稳固的保留了传统的封建家 庭结构。这是对中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延伸。同时,围屋选址 无一不是依山傍水,布局大多是线状围合,中轴对称,圆方结 合,天人合一。在山多田少的赣南丘陵地区,大量涌入的客家 人对土地的要求,为了争夺立足之地,获取生存空间,并且防 御外部袭击,来自中原的客家人只有团结互助才能抗敌求存, 于是形成了特有的客家建筑。 因此。赣南客家围屋是在独特的自然历史条件下,传承中 原文化并结合自身特点形成的具有防御性和血缘性的历史自 然综合体。 [参考文献1 【1】1万幼楠.赣南客家围屋之发生、发展与消失0】.南方文物, 2001,(4). 【2】万幼楠.赣南围屋及其成因分析U】.华中建筑。1996,04). 【3】王其均,谢燕,民居建筑——中国文化之旅【M】.北京:中国旅 游出版社,2006. 【4】刘志琴哥乙的省思【A】//中国传统文化的再估计【C】.上海:上 海人民出版社。1987. 【5】林皎皎.浅析客家聚居建筑的空间布局Ⅱ】.福建农林大学学 报,2004,∽. [6】安远县志·武事.清同治版,卷三十二. 网定南县志·兵寇.清同治版,卷三十三。 【8】汤斌赣州府志.清同治十三年版,序. 【9】施和金.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分布【A】//历史地理(第12辑) f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10】赣州府志·经政·武事.清同治十三年版,卷三十二. [111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12】罗勇.略说明末清初民乐可加的倒迁入赣U】.客家学研究, 1993,(3). 1实习编辑:韦丹丹) 105 万方数据 赣南客家围屋及其形成史地原因 作者: 林程吉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刊名: 传承(学术理论版) 英文刊名: INHERITANCE & INNOVTION 年,卷(期): 2010(5) 参考文献(12条) 1.罗勇 略说明末清初民乐可加的倒迁入赣 1993(03) 2.罗香林 客家研究导论 1992 3.赣州府志·经政·武事 4.施和金 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分布 2004 5.汤斌赣州府志 6.定南县志·兵寇 7.安远县志·武事 8.林皎皎 浅析客家聚居建筑的空间布局 2004(07) 9.刘志琴 礼的省思 1987 10.王其均;谢燕 民居建筑--中国文化之旅 2006 11.万幼楠 赣南围屋及其成因分析 1996(14) 12.万幼楠 赣南客家围屋之发生、发展与消失[期刊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南方文物 2001(04)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gxds-x201005048.aspx
本文档为【赣南客家围屋及其形成史地原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32046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54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2-06-14
浏览量: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