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二节丧葬习俗

第二节丧葬习俗

举报
开通vip

第二节丧葬习俗氏俗诉完l。日5午弟3期(总第35期) · 时风泛议· 都市丧葬习俗改革自议 叶世松 都市丧葬习俗改革是都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 大力提倡下,都市的丧葬习俗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火葬代替了土葬,各种迷信活动 基本上被淘汰或消失。但是,从改革开放以来,与都市现代化建设速度相比较,丧葬习俗 改革却呈现相对停滞和倒退,这与都市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很不相适应。其中大收花圈、讲排场、铺张浪费之风就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提起花圈,在中国古代丧葬中未见此物,可能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产物。西...

第二节丧葬习俗
氏俗诉完l。日5午弟3期(总第35期) · 时风泛议· 都市丧葬习俗改革自议 叶世松 都市丧葬习俗改革是都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 大力提倡下,都市的丧葬习俗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火葬代替了土葬,各种迷信活动 基本上被淘汰或消失。但是,从改革开放以来,与都市现代化建设速度相比较,丧葬习俗 改革却呈现相对停滞和倒退,这与都市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很不相适应。其中大收花圈、讲排场、铺张浪费之风就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提起花圈,在中国古代丧葬中未见此物,可能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产物。西方人死了,习惯在死者家门口悬挂丧礼花圈表示哀悼,或将花圈放置墓前,用花圈的环形象征生命的继续。到了现代,中国人也开始有了赠献丧礼花圈,以示向死亡者哀悼的风俗。但是,花圈进入中国以后,就逐渐与中国传统的儒家孝道相结合,成为厚葬的重要工具和表现形式,使本不该兴旺的花圈业悄然红火起来,花圈越收越多,排场越讲越大,一发不可收拾。据某报记载,豫南地方有一个不足5万人口的小小淮滨城,竟有20多家花圈店。许多店家一改坐店营业为上门销售,拉着花圈到处叫卖。有的店家甚至在城里医院或街道安插了“密探”,一有死人立即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他们就带着花圈上门占地盘,抢在悼念者的前面,特别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去世,卖花圈者就把门口的街道或单位大院摆得满满当当全是花圈。据了解,在这个县城死者家中收花圈三十个是平常,四五十个是 正常,百八十个才风光。 丧葬礼,是人生礼仪中的最后一件大事。通过葬礼表达生者对死者的哀悼和怀念, 这完全是人之常情.但是,在殡葬过程中,收取大量的花圈和动用大量公车的习俗,实 非良俗,非改不可。此举: 第一,浪费钱财。以济南市为例,济南、Ij’每年死亡人数人约在36GO。人左右,死亡率占朴分之六。根据济南市婚姻殡葬管理会议上透露的材料,全市侮年焚掉花圈折价达5400万元。山东省就要烧掉4亿元,全国就要烧掉其码‘O亿乙以_匕这是一笔多么惊人的 数字啊!如果用这一笔钱来支援希望工程,全国至少能使儿十万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第二,污染环境扩送葬队伍在火葬场(或殡仪馆),举行完告别仪式或追悼会,大 量的花圈都要付之一炬,熊熊浓烟,不仅烧掉了大量的金钱,同时还严重污染了环境。在都市中,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日益提高,烧花圈的火焰将不能不被视为公害之一 第三,堵塞交通。遇上有头有脸人物去世,一百八十个花圈需要众多的车辆运载,送 葬车队过长,穿过大街小巷时,造成交通堵塞,群众意见很大。 第四,助长不正之风。社会陋俗与社会不正之风本是一对同胞的孪生兄弟。领导干 部的老人去世,为什么能收到一百八十个花圈?不就是因为他儿子有权:通过送花圈,拉 关系买人情,以后好办事.最近新闻界披露了这样一件事,天津市人事局长王志平借丧 事敛财被撒职,很能说明间题。 另外,都市中有那么多制造花圈的作坊和出售花圈的J胡占小铺,在这些商铺的门前 堆放着各种花样的花圈,墙上悬挂着花圈,既影响了市容,又占用了大量人力物力。那末都市丧葬中的陋俗,长期得不到解决,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从历史上来看,我国长期受儒家厚葬观念的影响。老人死了,漆棺厚敛,鼓吹发丧,选地安葬,以示儿孙烙尽孝道。出殡不仅看作是死者的哀荣,更重要的是生者的显耀,所以旧时不论贫富,都尽力而为,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以致倾家荡产,有的甚至“亲未葬而身先死”,这种历史上的影响不是一朝一日可以消除的. 第二,建国以来,虽然党和政府一再提倡新俗,反对铺张浪费。但是,尚无有效的 约束机制,缺乏具体的规章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这也是造成目前丧葬习俗新旧参半,奢侈之风屡禁不 止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的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权力和车辆,如果不注意廉洁奉公,很 容易出现文章中的豪华丧葬。 那末,怎样才能进一步深化都市的丧葬习俗改革呢?我认为:首先,要解决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要把都市丧葬习俗改革提到都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来认识。通过各种新闻媒介进行广泛的宣传和讨论,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觉悟,树立丧葬中“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尚.其次,建议各市人大常委进行深入讨论,制订和出台有关的丧葬习俗改革的法令,并通过各级政府部门监督执行,使都市民俗改革逐步走上与法治相结合的道路。 再次,要解决一些具体间题。如原来从事花圈业、其中包括部分残疾人员的工作安排问题。另外,为适应丧葬习俗改革的需要,各市殡仪馆、火葬场要做好各种丧葬甲品的供应服务工作,特别要搞好各种花圈的租赁业务,收费要公平合理。最后,还要消除一些人的误解。笔者曾同某街道办事处殡葬服务站的同志座谈。一位同志说:“人死了,不叫亲戚朋友送花圈,就没有人情味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都市丧葬习俗改革,不是不「l日用花圈,而是变炙花圈为租花圈,做到少化钱也办事。人死后,葬礼还是要举行的,追悼会还是要开的,炕 三、结语 民俗不是一尘不变的过去的传统,总是随着环境和时代的不同而发生改变,以此来满足不同时期的民众心理,取得民众的认同[3]。黄佤丧葬习俗由传统向现代嬗变取决于社会变迁和时代发展等诸多因素,反映的是人们的思想观念、经济条件以及科学知识等方面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变化。从黄佤丧葬习俗的嬗变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社会的开放,很多传统的习惯与规矩日渐被遗弃,人们已不再完全遵循传统,尤其是青年人。同时,由于经济水平提高以及受其它民族文化的影响,传统丧葬习俗中增加了很多与经济有关的活动。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传统丧葬习俗中的迷信活动日渐消失,日渐演变为礼俗性的丧葬仪式活动项目。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知识的普及,黄佤丧葬习俗发生了很大变迁,这种变迁的基调是在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变迁完成了传统文化向现代化发展的有机选择,变迁体现了黄佤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演进中的理性发展之光,这种变迁保持了文化的继承性,减少了变迁带来的文化震荡,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文化变迁的代价 :第二节丧葬习俗 建国60年,丧葬习俗不断变迁。建国初,大力破除封建迷信、移风易俗,丧事从简,传统丧葬的许多繁琐礼仪被摒除;1978年2月l日起梁山县全面实行火化,⑧推行新丧制,几千年的土葬习俗发生根本性改变;20世纪80年代以来,火化坚持下来,但传统丧葬习俗回潮,大操大办丧事之风愈演愈烈。 一、丧葬礼俗 中国自古有崇尚孝道、慎终追远、厚葬隆丧的习俗。古代就形成完备的丧礼,《周礼·春官宗伯》载:“以丧礼哀死亡”。侈’《礼记》中的丧服小记、丧大一记、奔丧、问丧、服问、三年问、丧服四制等篇,都有对丧礼的具体规定。不同地区的丧俗也略有差异。死者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年龄和辈分不同,丧事的规模也不等。旧时,梁山一带的丧礼可分为小丧中丧和大丧三种;小丧当日掩埋,既不动客,也不铺张,一切从简,中农以下的户多从 1969 年开始火化也有的地方实行火化比较晚,如河南安阳市政府在1984年12月30日下达《关于殡葬改革若干问题的规定》规定:郭村乡和马投涧乡以东地区划为火葬区, 此俗;中丧丧期有三天、五天或七天,一般动客,按丧礼进行,中小地主和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家多从此类;大丧丧期长、仪礼繁,时间最少七天,有的出进一个月,还有的停詹在家庙或自家堂楼或上房,有点主、辞土、诵经等繁琐仪式,为大地主、大官僚等社会地位较高、权势较重的人家采用。。本文以中等丧事为主,就建国60年丧葬礼俗的变迁加以考察。 小硷即给死者穿好寿衣。据《礼一记·丧大一记》载:“小硷,君大夫士皆用复衣复袁”。(匆按照当地旧俗,在死者刚咽了气即正寝(俗称“倒头”),亲近人要把寿衣(送老衣)穿好,口衔铜钱,移上灵床,铺盖好。一般在老人去世前,晚辈都预先做好寿衣,如今,不少人到寿衣店去买。让死者左手拿冥钱,俗信是去阴间买通上下之用;右手握一木棒,名曰“打狗棒”,据说是在黄泉路上打恶狗用的。盖上蒙脸纸。床头放半熟的米饭,上盖由孝子咬一口的饼,称“倒头饭”,据说意思是老人倒头,儿女们顾不上饭的生熟、也顾不上是否吃饱,匆匆将饭放下照顾老人,并把这最后的一顿告别饭永远放在老人身边,以示孝心。“然后,焚纸、烧香、点长明灯,随即举哀,族人、邻里等即来吊唁、议事。 丧事要请村里的大总理主持一切事务,大总理德高望重、长于安排。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了白事理事会,一般由理事会全权负责。请来理事长后,孝子跪拜托付此事,交代丧局规模、交出开支款项、议定报丧亲友数目名单等事宜。孝子叩谢后,耳塞棉球,回到灵侧,一心致哀,对任何事不闻不问了。理事长再安排内柜理事和外务理事,内柜负责饭菜、茶水、烟酒、买办等;外务负责在门上贴白纸黑字的丧葬对联、挂“草纸条”(纸条数量代表死者年龄。过去,还在大门两旁立一高杆,男左女右;死者若是男的就在杆顶缚一纸天鹅,头朝东南,寓意飞向香山;若是女的,就缚纸莺,头向西南,飞向瑶池④)、搭灵棚、报丧、请吹鼓手、买纸扎、收礼等,办丧人员安排好后,各司其职、忙而不乱。如今,有丧事时,理事长即通过村里的喇叭,把丧事公布,并通知相关人员前去听差。 孝服是居丧时所穿的服装。旧时的丧服,因血统远近而不同,可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绍麻等五种,俗称“五服”。1978年2月,梁山县实行火化后,规定:不准穿白戴孝,可佩带黑纱。①现在,遇有丧事,孝子、儿媳、女儿或亲孙子等仍穿孝衣,其他亲人只戴孝。孝的制作不用剪子剪,迷信说法是怕剪断后代根苗,只能用手撕,俗称“撕孝”。现在,孝子等时兴穿租来的“孝衣”,腰扎麻绳,头戴孝帽,再扎孝带;儿媳头戴白纸花,扎孝带,脚托踏糊孝的鞋。有的闺女女婿也要穿孝衣,穿孝衣时,有一定仪式,孝子跪谢,捧上孝衣,吹鼓手奏乐,要拿礼钱给丧家,至少一百元,多者不限。有的孝子、儿媳披搭肩布,长约两米半,白色;孙及孙媳妇则披蓝搭肩布。一般客人的孝,男客为孝帽、扎帽的孝带、扎腰的带子,女客为孝带、扎腰的带子。有的只给主客孝,随客的不给孝。还有的只给点白布条。 华北各地的孝服样式有较大差别,例如天津市西青区王稳庄乡,死者的嫡长子长孙的孝帽上有结,球,外孙则挂兰绒球。孙子的孝帽上有一个红绒球,曾孙孝帽上有两个红绒灵棚分内灵和外灵,内灵设在灵床左右,男左女右。外灵在灵床门外,内、外灵之间悬挂一竹帘,帘外设供桌,桌上摆“库楼”及供品。侄、孙等男性在外陪灵。 旧时,向家族、至亲及生前要好的朋友送通报死讯的“报丧条”,称“报丧签”或“报丧帖”。现在,有的通过电话方式向朋友报丧,但为了郑重起见,给亲戚报丧要亲自登门,一般是一大早就派人前去口头报丧,俗称“送信”。不同丧局采用不同的棺材。大丧棺材用松、柏之木,厚度必达六寸,断块很有讲究,油漆好,棺头画“寿”字及精美图案;中丧用椿木或杨木,底、邦、盖分别为四、五、六寸,也油漆装饰好;小丧多用柳木,厚度一二寸, 较小,俗称“柳木匣子”,为贫穷人家所采用;有的在老人生前就备好寿棺,俗称“喜棺”,以“冲喜”求延年益寿;抬丧的待遇也因棺木的不同而有别,凡是六寸厚的大棺材要摆宴席,中等棺材可用十大碗,再次的棺材则不计较。 墓坑开挖前,先由孝子破土,孝子按点好的穴位在四角与中心各用铁锨挖一下,称为“破土”。放过鞭炮,孝子谢过即回,帮忙的留下挖坑。成硷即把死者从灵床移到棺材里。孝子要给死者净面,死者的娘家人、儿女等向遗体告别;把尸体放好后,同时把死者生前喜欢的东西等殉葬。帮忙的人盖好棺盖、打上扣。家人、亲友举哀。过去还有请道士、僧人诵经的。 现在,诵经的绝迹了,成硷的环节也没有了,因为尸体要火化。火化一般安排在发丧前一天,在火化前亲朋好友要进行吊唁。发丧当天,亲戚朋友都前去参加葬礼。 在发丧的当天上午,亲戚朋友带着礼物、现金等去参加葬礼。带的礼物和参加的人数在不同时期有较大差异。据笔者村里曾担任过丧事大总理现年78岁的董某某说:在20世纪50一70年代,人们生活水平低,客家只带礼物不“封礼”(即送现金);一般步行,抬着“盒子”,里面盛鸡、鱼、猪肉,俗称“三牲祭”,当时,“三牲”齐全的就算是“厚礼”了;客家花费较少,随客的人也少,当然主家招待的饭菜也很简单,甚至不管饭。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传统丧俗回潮,参加葬礼的人数和送礼的数量不断增加。一般各家都派十几人参加,如果去的人少,人家会说家里没有人,是很没面子的。参加葬礼的男、女客都有,男客占的比例较大,一般乘拖拉机、农用三轮车或骑着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去。20世纪80年代一般买一、二十斤的猪肉,现在,改为“封礼”和送“黑纱”(即 长约5米、深蓝色或黑色的布料)。“封礼”的数量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而不同,一般娘家、闺女最重,侄女、孙女等次之。“封礼”数量,最少一百元,有的三百、五百,也有成千上万的。当地很重面子,在丧葬大事上,更不例外。为了“好看”和照顾面子,同一辈份的礼钱一般采取统一规格,即使个别比较富有,可以在别的时机多帮点主家,但在这种场合要与同一辈份的保持一致,有的即使没钱就是借钱也得拿上,或多或少都难免发生不愉快。把 礼钱、“黑纱”等“登帐”后,在吹鼓手伴奏下去灵棚“吊纸”,一般一揖四叩,站起一揖,司仪喊“孝家谢客”,即出。在客人到齐之后,行祭奠礼。当地旧时重礼节,在祭奠仪式前,有“恳客”的礼仪。孝子向参加丧礼的亲朋逐一磕响头(头要磕在地上,发出响声), 恳请允许发丧,此种响头不分天气好坏、土地软硬干湿,都要磕在地上,直至亲友允许(特别是舅)刁‘可停止,此为“恳客”。。有的地方,现在还保存此风俗。先是闺女、侄女、孙女等在灵棚致祭,俗称“拿天鹅”。如今,又多了一个新“节目”一“哭灵棚”,吹鼓手中的“哭手”跪在灵棚里,以儿、闺女、侄、侄女等的身份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和思念:每次约20分钟,收费100元。“被替代者”跪在前,“哭手”披着主家给的孝,跪在后面号陶大哭。 在吹鼓手的“伴奏下”,“哭者”拿着话筒高声哭诉,哭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主要是表达对死者的思念和感恩之情,声情并茂,捶人心扉,不仅令“被替代者”泪流满面、悲伤不己,也使旁观者为之动情。现在吹鼓手里不仅有“哭灵棚”的,也有唱流行歌曲、传统戏剧的。在空闲之余,他(她)们一展歌喉,亦歌亦舞,有的唱传统坠子、豫剧等,如今的吹鼓手收入高、吃得好,已成为受人羡慕的职业,过去的民间艺人及农村剧团的演员加入吹鼓手行列他们有自备的流动舞台,以车做底座,化妆并穿古戏装表演,音响设备齐全。有的丧事请两班吹鼓手,对台表演,昼夜吹奏。发大丧的,有的请县剧团演唱好几天。如今的丧事,都有“大炮”,以前是火药炮,现在改为氢气炮。有的请专业的舞狮队,接客人、领丧,每次收一定费用,在空闲时间选空旷场地进行舞狮表演。如今的丧仪,在寄托对死者的哀思之外,娱乐的元素日益增加。男客祭奠行礼很繁琐,客人以家为单位,在吹鼓手吹奏下分别到灵棚行礼,分为八拜礼、十二拜礼和二十四拜礼。现在,行礼一般从简,大多行八拜礼,而且是“‘懒八拜”,行礼时,由一人带领,后边的排成行,等大家在灵棚站好后,在吹鼓手伴奏下行礼开始。其步骤是一揖四叩,站起一揖,前进一步,一揖跪下,接司仪传递的香、酒等祭物致祭,致哀四叩,站起一揖,礼成。行二十四拜礼的很少,一般是重礼仪、贵而不哀的客人采用,行礼分后、中、前三排,先在后排的右角一揖四叩,再进到中排左角一揖三叩,再进到前排右角一揖四叩,再转身到前排左边一揖三叩,然后,稍向右后退接近中排中间,一揖跪下,接司仪传递的香、酒等祭物致祭,举哀三叩,再右跨一步一揖四叩,再退至后排左角一揖四叩,礼成。行祭奠礼的顺序一般按亲属关系远近依次进行,也有的地方按照各家客到的时间先后顺序祭奠。祭 奠完即用餐。 旧时丧宴讲究,有的乡民“以酒筵之费不能措备”而“停枢不葬”。。)解放前,梁山县七区田大店有丧事,村里吃大锅饭,有的户摊到丧事就倾家荡产;如田某某丧事,卖地25亩。泛少建国后,开展移风易俗和丧事从简,例如,梁山县七区田大店有丧事,根据家庭情况有的管饭,有的不管饭,能吃起模摸就吃模模,吃起窝窝就吃窝窝。。、“三年困难”等时期,人们穷得“揭不开锅”,草草地把死人埋了,根本不准备客人饭食。20世纪80年代以来, 传统丧葬习俗复归,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丧事办得越来越大,“一家丧事,五服之内盖锅’夕。但当地的饭菜与婚宴相比要简单的多,不设宴席。而 华北有的地方设宴席待客,做菜在院子里进行,摆上几块切菜板,支起几口大锅,由本村厨师执刀、掌勺。客人用餐一般没有固定的座位,选个空旷的场地,蹲着进餐。香烟每人一盒,也有的每家客人一共给两盒。酒是不可少的,都备有散白酒或瓶装白酒,用大 碗喝酒。主家不敬酒、不劝饭;劝酒饭、吃得多,为不知礼, 丧事比较讲究的,则安排几张小桌,备上几个简单的下酒菜,让客人宴饮一番。吹鼓手的饭食比较丰盛,一般是十道菜,并备有烟、酒。开饭时间较晚,一般下午一点多才开始。用餐采取分批进行的办法,按“奠”的顺序,一批吃完,下一批再吃,俗称“流水吃饭”。客人较多的,最先吃饭的与最后吃饭的有时要相差一两个小时。客人吃完,帮忙的、主家再用饭。 在出殡之前先烧轿。迷信说法,人死后的第三天上西天、登仙境,人们要为死者烧轿送行。轿子由纸匠铺扎制,内放金银纸箔,有四个轿夫,还有两个负责伺候的童男童女。烧轿一般在十字路口进行,孝子哭送,女儿及其他女客捧香哭祷,围轿转一圈后,帮忙的把死者的衣物(一般棉衣或夹衣)搭在轿上一同焚化,并念叨“不认轿子认衣服”等。出殡时还要“堂祭”。堂祭一般按顺序进行,若系乾丧,孝子及家属、族人先祭,然后,按亲戚远近顺序依次祭奠;如是坤丧,娘家人先祭,然后,按亲戚远近依次祭奠。祭奠完,随即出丧。灵枢抬出大门,放在抬丧架上后再行“路祭”,顺序与“堂祭”同。路祭完后,三声炮响,司仪 喊“起灵”,孝子摔碎“老盆”。“老盆”是土陶盆,底部钻眼,男五女七,迷信说法,人死后要把生前浪费的脏水喝了,盆钻眼后漏水快,能少喝。①吹鼓手在前,孝子引棺木前行,送葬队伍随行。过去送葬时,一路撒纸钱:如今有的讲排场,改为撒现行的五角硬币,路人纷纷捡拾。孝子需有人扶着,以示哀痛难支。到墓地后,灵枢停在墓穴前,再举行“墓祭”,也按堂祭顺序。然后,即可下葬,倒头饭、哀棍等也随棺材下葬。送葬人跪地举哀,孝子更是哭得呼天抢地。帮忙的填土聚坟。同时烧纸扎。过去的纸扎一般是摇钱树、聚宝盆、房子等,在焚烧的同时,孝子等祷告“收钱、认房、呼奴使碑”,如今,纸扎越来越现代化,有汽车、洋房等。也有三天烧纸扎的。当然,火化后,不行土葬,则省去以上土葬的许多环节。然后,即回。第二天,举行谢职礼,设酒招待执事人员,专席谢理事长,同时,清理丧费。葬后第三天,死者亲属要为新坟添土,谓之“圆坟”,并焚化纸钱称为“服三”,“服三”后,出嫁的闺女可回自己家。从死者去世之日起每七天举行一次焚香、烧纸、上供的祭祀礼仪,一直到“七七”,其中“三七”最重要,还有“十七”、“百日祭”等。旧时,孝子百日后即可剃头、换上正常服制。②现在,服制等不再严格,三天后即脱去孝衣,正常劳动。以后,每逢周年及清明、农历十月初一等上坟烧纸祭奠。 二、殡葬改革 新中国建立后,大力破除封建迷信,提倡节俭办丧事,1978年2月起梁山县全面实行火化,禁止土葬和新起坟头,不准按旧方式发丧和大操大办。火化的实行,彻底改变了几千年的丧葬制度,殡葬制度发生根本性变革,极大推动移风易俗活动开展,取得巨大社会效益。当然,殡葬改革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一蹦而就,而是经历许多反复和曲折。 1、火化实行 实行火化有许多好处。据调查,土葬一棺需木材0.2立方,占地1.5厘,殡葬费二百元左右,火葬一具尸体的费用只需二、三十元。姨火化消除病菌,防止疾病传染和污染水土,有利于增强人民身体健康。实行火化不占耕地,便于对农田基本建设实行全面规划,统一治理,机耕畅通,排灌无阻。还能促进人们思想解放,破除“人死有鬼魂”、“入土为安”等封建迷信观念。行火化后,群众总结说:“过去死了人,祸害临了门,全家穿孝服,还要大出殡,处处花钱愁死人;现在死了人,火化最省心,组织来料理,不用去求人,经济无负担,破除旧迷信”,。)充分说明群众对火化的支持,也反映了土葬的危害与火化的好处。 由于受传统土葬的影响,有些人对火化难以接受,火化阻力很大。有人认为火化“惨无人道”、不仁不义、不忠不孝,老人死了用火烧,与心不忍,名声不好,人家讥笑等思想。②有的老年人想不同,吃不下饭,睡不好觉,③有的千方百计逃避火化,使火化工作面临很大阻力。④有的还实行偷埋,以夜间偷埋为主,一般都找信得过的亲近人帮忙,搞得比较秘密,死后不搞任何礼仪。⑤殡葬改革道路是曲折的,先后出现过多次发动和反复。从1979年1月 份开始,“四旧”又有抬头,火化率急剧下降,出现严重回潮 特别是1981年,由于受封建传统观念、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影响以及部分领导对殡改意义认识不足,放松了领导,甚至泼了冷水,全针对土葬回潮,中共中央办公厅在【1983175号文件中明确指出:“殡葬改革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一项社会改革,它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是造福于子孙后代的一件大事,也是整顿党风的一个方面’夕;1985年2月8日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1985年4月1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了执行国务院规定的《实施办法》,把殡葬改革正式纳入党纪国法之内; ‘匆进入新世纪,为进一步加强 人口月报制。④这些措施对加强和开展火化工作起了积极推动作用。有的村 建起高标准的骨灰堂,如梁山镇凤山村建了凤山静安园(见图6.8)。如今, 2、丧事改革 新中国建立后,大搞破除封建迷信,提倡丧事新办、简办,取得良好效果。据1953年1月1日《梁山县七区田大店考察总结报告》:解放前村里以前丧事都是村里吃大锅饭,有的户摊到丧事就倾家荡产,如田某某的丧事卖地25亩;自建国后,这种风气稍有改变,丧事根据家庭情况,有的管饭,有的不管饭,群众对此改变非常满意。①1966年6月11日《寿张集公社四清工作大队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妇女工作情况汇报》:郭楼大队丧事不烧纸,不烧香、不扎纸物和轿,不请客吃饭吃酒,开个追悼会,当天死了当天埋葬;有些单位均己建立了以党支部、妇代会、青年团为首的丧葬委员会。②大办丧事的风气有所扭转。在华北其它地方也同样进行丧葬变革, , 厉批评;本以为这样可以解决问题了,但实际并不那么简单,旧的思想意识不会轻易从人们头脑中退走,在临开追悼会之前,死者的儿子仍穿着孝服,拖着哀杖外出搞“破坟”挖坑埋骨灰盒;在他们返回途中,被薛某某截住,正要追查责任,死者之子当即甩掉了哀杖,脱下了孝衣,承认了错误;在追悼会上,薛某某宣读了山东省民政局对丧改“五不见”的要求,批判了旧的思想意识,教育了群众,挽回了影响;会后,又让丧主把孝服全部送到学校,问清来源,当场监督拆除,后来又找到了出赁孝服的户,进行耐心教育,批判了封建“孝道论”,该户将孝服改作他用;后对全社进行调查,查出还有11个大队的社员出赁孝服,通过做工作,对其进行了妥善处理 剧增长和封建迷信活动的蔓延,给群众造成了沉重经济和精神负担,据了解,办一起丧事一般要花千元左右,丧葬费用增长大大超过人均收入增长,远远超过群众经济负担能力;一些家庭,硬着头皮东借西凑,负债累累,甚至倾家荡产,直接影响了正常生活和生产;丧事费用过大,事后所欠的债款需家长和兄弟分摊,因分摊不均而造成家庭关系紧张甚至反目为仇的事时有发生。叭991年11月26日《连广生同志在全县移风易俗婚丧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停尸祭灵,披麻戴孝,扬幅摔盆,扎纸人纸马,雇用“吹鼓手”等现象较为普遍,大有泛滥成灾之势;这些问题不仅给广大人民群众造成沉重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而且污染社会风气,毒害人们灵魂,阻碍社会进步,人民群众早已深恶痛绝,迫于不正之风压力,不得已而为之,强烈要求政府加以解决,社会各界也呼吁政府重视,认真对待,坚决予以铲除,改革是形势所迫,人心所向,已经到非抓不可的地步。像卜在华北其它地区也是如此, 要求:丧葬要做到“五不见”,即不见披麻戴孝、不见烧香烧纸,不见摆供祭灵,不见棺材坟头,不见请客送礼。 开展移风易俗,坚持改革丧葬中陋习,破除迷信。①红白理事会的建立对提倡丧事新办、移风易俗发挥积极作用。针对20世纪90年代不断出现的立碑、丧事花费不断攀升等现象,各乡镇都采取措施大搞移风易俗,如1996年4月8日《馆里乡人民政府关于殡葬改革、移风易俗的有关规定》:节俭文明办理丧葬事宜,破除各种旧的风俗,禁止各种封建迷信活动,反对借丧事为由,大收财礼,铺张浪费,讲排场,比阔气,严格控制丧事规模,丧事不得 超过1000元;对现有的墓碑庙宇一律在限期内拉倒,否则,罚当事人及该村支书、主任各500元,对拉倒的墓碑、庙宇不准重立或新立,违者对当事人罚款800一1000元。② 新世纪,为进一步加强梁山县殡葬管理工作,全面推进殡葬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和《山东省殡葬管理规定》,2001年12月17日梁山县人民政府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县殡葬管理工作的通告》:移风易俗,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棺木等土葬用品,并规定生产销售棺木等土葬用品或封建迷信丧葬用品的,由县民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予以取缔,没收非法所得,并 处以制造、销售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③进一步促进了殡葬改革。各乡镇还把殡改工作纳入行政村的主要工作目标,如2005年3月1日《杨营镇2005年度行政村主要工作目标考评办法》要求:红白理事会健全,村支部书记(主任)为红白理事会第一责任人,实行殡葬改革。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也规定要移风易俗、殡葬改革,如《杨营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规定:崇尚文明、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红白理事会等组织健全,作用发挥充分,丧葬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节俭,无大操大办现象。⑤这些措施对加强和开展殡改工作有积极意义。但如今,大操大办丧事之风仍在盛行。 小结 建国60年婚丧习俗发生巨大变迁。1951年n月起,梁山县正式实行婚姻登记制度,实现婚姻自由,打破了封建的婚姻习俗;1978年2月起,梁山县全面实行了火化,废除了几千年的传统土葬制度,丧葬制度发生革命性变革。但是民间旧风俗、旧习惯势力影响的消除是一个长期过程,婚丧改革 的道路曲折,任务艰巨。在婚丧现代化的同时,许多传统习俗并没摒弃,而是顽强存在着,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人们逐渐富裕起来,婚丧越来越排场、花费越来越大,有钱的铺张,无钱的也要攀比,大操大办之风盛行,正如1986年7月9日《梁山县民政局关于改革旧丧习俗的调查报告》:封建习俗在建国30多年的社会主义国家,本应早已根除,但现实恰恰相反,有的仍在继续。人们本来并不愿这么做,但迫于社会习俗的压力,只得违心照办,办理过程中,丧局大小,复古程度,花钱多少与社会舆论的褒贬成正比,即丧局越大,复古越重,花钱越多,越得到赞誉,反之斥为不孝。。)婚丧大操大办己引起广大群众的关注和反对。婚丧中的封建迷信和铺张浪费败坏社会风气,在政治、思想和精神上给人民带来严重危害和痛苦,造成沉重经济负担,许多群众多年辛苦的积累,旦夕毁尽,不少人气愤说:“我们解放30多年了,还兴封建社会的丧礼,与社会主义制度与‘四化’建设的要求大不适应”;还有的说:“现在农村两大愁,一愁儿子结婚,二愁死人发丧”,要刹住封建迷信和铺张浪费歪风。②梁山县人大代表提出“狠煞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之风”的建议认为,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是一种陋习,也是助长不正之风、滋生腐败现象的温床;这种不正常消费,给人们带来精神和经济上沉重负担,污染了社会风气;要树立文明、节俭的新风尚,改变传统、腐朽的礼俗习惯。 ③婚丧大操大办之风必须要煞。
本文档为【第二节丧葬习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5700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2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2-06-14
浏览量: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