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沈阳故宫美学鉴赏

沈阳故宫美学鉴赏

举报
开通vip

沈阳故宫美学鉴赏沈阳故宫美学鉴赏 沈阳故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是清太祖迁都之际草创,清崇德元年(1636年)由皇太极建成。1644年,大清迁都北京,“沈阳故宫”从此成为“陪都宫殿”。“沈阳故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修建并使用过的宫殿,距今巳有360余年的历史。在全国现存宫殿建筑群中,它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仅次于北京故宫居全国第二位。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的发祥重地,也是清统一中国后东北地区政治经济中心。 沈阳老城内的大街呈“井”字形,故宫就设在“井”字形大街的中心,占地6万平方米,现有古建筑114...

沈阳故宫美学鉴赏
沈阳故宫美学鉴赏 沈阳故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是清太祖迁都之际草创,清崇德元年(1636年)由皇太极建成。1644年,大清迁都北京,“沈阳故宫”从此成为“陪都宫殿”。“沈阳故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修建并使用过的宫殿,距今巳有360余年的历史。在全国现存宫殿建筑群中,它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仅次于北京故宫居全国第二位。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的发祥重地,也是清统一中国后东北地区政治经济中心。 沈阳老城内的大街呈“井”字形,故宫就设在“井”字形大街的中心,占地6万平方米,现有古建筑114座。在建筑艺术上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集汉、满、蒙族建筑艺术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沈阳故宫在规模上自然无法和北京故宫相比,但它在建筑上有着满族自己的特色,例如大政殿两侧八字排开的十王亭,以建筑的形式体现了八旗制度和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政体及军事民主的思想。 沈阳故宫和北京故宫最大的区别就是:北京故宫的屋顶是黄色的琉璃瓦,而沈阳故宫的黄色琉璃配有绿色的剪边,据说是黄太极认为不能忘记自己民族游牧的本色,绿色代表草原的意思。 凤凰楼是沈阳故宫中最高和是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是当时的盛京八景之一。正门上方悬挂着乾隆皇帝御笔亲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紫气东来匾。 在故宫博物馆里我看到了这样的的彩绘琉璃,美得无法用言语形容了! 沈阳故宫文化的内容与美学 沈阳故宫文化的内容,既包括历史的课题,也包括现实的课题,是历史和现实相统一的综合性命题。同时,沈阳故宫文化是以沈阳故宫为中心、为载体向各方面辐射的文化,既包括横向辐射,也包括纵向辐射,从而形成沈阳故宫文化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其具体内容是: 1、沈阳故宫与历史文化。历史是连接的,一脉相承的。这里所指的历史文化主要是指以沈阳地区的清前史文化、宫廷史文化为主,同时沿着历史的足迹和脉络,向前、向后寻找整个历史文化进程,研究其文化走向。 2、沈阳故宫与民族文化。沈阳故宫深含着民族的智慧与文化,反映了沈阳地区满族、蒙古族、锡伯族、朝鲜族、汉族等民族的抗争、生存与生活,是民族文化的真实写照。沈阳地区的民族文化是多民族文化的溶合文化,既包括各民族自身的发展奋斗史,也包括各民族之间共荣共进的发展进步史,共同推动着沈阳地区文化的发展。民族文化也包括内容丰富的民间文化和民俗文化。 3、沈阳故宫与艺术文化。沈阳故宫作为有形艺术和典型艺术,集各种艺术于一身,其内容相当丰富。有文学艺术,如楹联、牌匾、书画等;有文物工艺艺术,如文物的制作及造型;有美术彩画艺术,如各种门类派别的彩画技术;有雕刻艺术,如木雕、漆雕、石雕;有表演艺术,如皇家礼仪、庆典仪式等。这些都充分反映了古代人类智慧和社会艺术水准。 4、沈阳故宫与建筑文化。沈阳故宫古建筑堪称一绝,其结构、造型、工艺、美术等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当然这其中也包括福陵、昭陵的建筑,这些都充分代表了当时沈阳地区的建筑水平与审美程度。 5、沈阳故宫与盛京文化。如果说沈阳故宫与历史文化是从纵向来研究沈阳历史的话,那么盛京文化则是从横向来研究沈阳的历史。盛京文化是地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是地域文化、政治文化、行政文化、民俗文化、社会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主要包括清代盛京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现象。 6、沈阳故宫与考古文化。沈阳地区古迹遗址很多,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对古迹遗址及文物的开发与研究,将不断填补、证实和展现沈阳的历史辉煌和成就。考古作为一种文化是历史文化名城和古老城市的一种专有文化。 7、沈阳故宫与旅游文化。旅游文化是沈阳故宫文化的延伸和发展,是沈阳故宫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沈阳地区旅游业与沈阳故宫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旅游的重心是沈阳故宫,可以说没有沈阳故宫沈阳的旅游业将大打折扣。发展沈阳旅游事业,开发沈阳旅游文化,沈阳故宫的拉动作用是不可低估和不可或缺的。发展沈阳旅游文化必须做大做强沈阳故宫文化。。 8、沈阳故宫与城市文化。如果说沈阳故宫与盛京文化是从历史的角度开发和研究沈阳故宫文化,那么,沈阳故宫与城市文化则是从现实的角度开发和研究沈阳故宫文化。城市文化应当是有个性的文化,而沈阳故宫及沈阳故宫文化应当是沈阳城市文化的个性表现。沈阳的城市文化如果没有沈阳故宫文化作为基础,将会是黯然失色的。沈阳故宫文化不仅仅是沈阳城市文化的依托,而且还将影响沈阳城市文化的发展和走向。 9、沈阳故宫与博物馆文化。博物馆文化在现代城市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博物馆是城市的记忆,它通过展示而生发出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科技文化、人文伦理、美学艺术,是城市文化和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思想教育和传播知识的重要作用。以沈阳故宫为中心的各类型博物馆形成了沈阳城市文化的一大特色,充分展示了城市文明的一大亮点,是城市发展的积极力量。 10、沈阳故宫与遗产文化。世界遗产是城市的品牌,自从沈阳故宫被列入世界遗产以后,沈阳故宫的地位提高了,为沈阳争得了荣誉,增加了沈阳城市的品味和名望。深入研究和开发遗产的功效,全力打造遗产文化,是沈阳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沈阳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把文化遗产视为一种文化,是我们观念、理念的一个飞跃和一个提高,过去我们总是过多地从历史的角度认识文化遗产,而很少从文化的角度认识文化遗产,这就使得文化遗产陷于极大的局限性,它的价值也被大打折扣。我们必须把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从历史的角度转到文化的角度,从文化的高度来研究和开发世界遗产。要建立文化遗产学,应该超越传统的文物学、考古学、博物馆学、古建筑等学科,综合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与成果,提炼关于文化遗产的理论体系,建立起新的学科门类。 与北京故宫相比,沈阳故宫建筑风格具有独特的满、蒙、藏特色。东路大政殿、十王亭建筑群布局仿照八旗行军帐殿(大幄次)的布局。中路的特点则是“宫高殿低”,居住部分位于高台之上,俯瞰理政的正殿区域,这是来源于满族人喜居于台岗之上的生活习惯。西路以及中路的东西二宫则是完全的汉式建筑。 东路 大政殿,原称“大殿”,崇德元年(1636年)改名“笃恭殿”,康熙时改为今名。为重檐八角亭式建筑,内部结构为彻上明造。下有大青石修建的须弥座台基。正门前金龙蟠柱,殿顶为绿剪边黄琉璃瓦,中央为宝瓶火焰珠攒尖顶。殿内彩绘梵文天花,团龙藻井。 十王亭,位于大政殿前长195米、宽80米的广场上,自北向南,东侧为左翼王亭、镶黄旗亭、正白旗亭、镶白旗亭、正蓝旗亭;西侧为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红旗亭、镶蓝旗亭。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办公的地方。南为大红墙,清初为开放式广场,以木栅与宫外相隔。 中路 大清门,又称“午朝门”,是沈阳故宫的正门,是文武群臣候朝之处。绿剪边黄琉璃瓦硬山顶,面阔五间,中央三间为门道。门外左右为文德、武功两座牌坊。 路南有奏乐亭和东西朝房。崇政殿,又称“金銮殿”,通称“正殿”,是皇太极处理政务、接见使臣的场所,清代历朝皇帝东巡祭祖时也在此听朝理政。面阔五间,绿剪边黄琉璃瓦,单檐硬山顶,前后有出廊,围以石护栏。殿内为彻上明造,和玺彩绘,宝座后有贴金龙扇屏风,旁为贴金蟠龙柱。殿外庭院左右有飞龙阁、翔凤阁、东七间楼和西七间楼。 凤凰楼 凤凰楼,原名“翔凤楼”,为清宁宫内院的门楼。高三层,歇山顶,面阔进深各为三间。曾是皇帝计划军政要事和举行宴会之地,清朝入关后改为存放历代实录、玉牒、“御影”以及玉玺的场所。 清宁宫,原称“正宫”,天命十年(1625年)前后修建,是皇太极登基之前的王府所在地。位于高3.8米的高台之上,前有凤凰楼,四周为高墙,构成独立的城堡式建筑。宫殿为五间十一檩硬山式建筑,绿剪边黄琉璃瓦。东边一间为帝后寝宫,西边四间为神堂,是萨满教祭祀之所。宫前有索伦杆,东为东配宫、关雎宫、永和宫,西为西配宫、麟趾宫、衍庆宫。东所,修建于乾隆十一年(1756年),包括颐和殿、介祉宫、清宁宫、阿哥所(已毁)、敬典阁等建筑,是东巡时太后及未成年皇子居住的地方。敬典阁用于存放玉牒。西所,修建于乾隆十一年(1756年),包括迪光殿、保极宫、继思斋、崇谟阁等建筑,是东巡时皇帝及后妃居住的地方。崇谟阁存放历代实录、圣训和《满文老档》。太庙,建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原为道教建筑景佑宫(三官庙),乾隆四十三年将城外的盛京太庙迁于此处,供奉清室先祖——肇祖、兴祖、景祖、显祖的神位。正殿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满堂黄琉璃瓦,东西有配殿三间。 西路 西路为乾隆四十七年至四十八年(1782年至1783年)增建。包括戏台、嘉荫堂、文溯阁、仰熙斋等,最前面为校马场。 文溯阁,建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面阔六间,硬山顶,绿剪边黑琉璃瓦。用于存放《四库全书》。梁枋间彩绘“白马献书”图案。东侧有一碑亭,内立乾隆亲撰的《御制文溯阁记》(正面)和《宋孝宗论》(背面)。碑文详细记录了建阁经过和《四库全书》的收藏。 沈阳故宫又称后金故宫,始建于公元1625年,是清朝入关前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建造的皇宫,又称盛京皇宫。清世祖福临在此即位称帝。沈阳故宫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现存完整的两座宫殿建筑群之一,现已辟为沈阳故宫博物院。北京、沈阳两座故宫构成了中国仅存的两大完整的明清皇宫建筑群。2004年7月1日。在中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中国的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它以独特的历史、地理条件和浓郁的满族特色而迥异于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那金龙蟠柱的大政殿、崇政殿,排如雁行的十王亭、万字炕口袋房的清宁宫,古朴典雅的文朔阁,以及凤凰楼等高台建筑,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绝无仅有;那极富满族情调的“宫高殿低”的建筑风格,更是“别无分号”。这座占地6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始建于1625年(后金天命十年),建成于1636年(清崇德元年)。全部建筑90余所,300余间。 沈阳老城内的大街呈“井”字形,故宫就设在“井”字形大街的中心,占地6万平方米,现有古建筑114座。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为3个部分:东路为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的大中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以及清宁宫、关雎宫、衍庆宫、启福宫等;西路则是乾隆时期增建的文溯阁等。整座皇宫楼阁林立,殿宇巍峨,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在清宁宫的正门前,有一根近7米高的木杆在当院竖立着。这根木杆被安放在一个汉白玉石座之上,顶部套着一个锡斗叫做索伦杆。它是满族传统的祭天“神杆”。按照满族的传统,在用此神杆祭天时,还要在上面的锡斗里放上碎米和切碎的猪内脏,用来喂食乌鸦以示祭天。 相传,清朝的奠基者努尔哈赤早年曾被追杀,努尔哈赤实在无路可逃了,就躺在一条草沟里听天由命。这时突然飞来一群乌鸦落在他的身上,将努尔哈赤严严实实地遮盖住,因此努尔哈赤逃过了追兵。后来,努尔哈赤建立金国做了皇帝。他为了感报乌鸦当年的救命之恩,下令满族百姓都要在自己的院子里竖立木杆套锡斗,以美味祭祀乌鸦。 沈阳故宫占地6万多平方米,有楼台殿阁各式建筑70余座,由20多个院落组成,总计房屋300多间。故宫按自然布局分为中路、东路和西路三部分。 中路:是太宗皇太极时期的大内宫阙。南端是大清门,也是故宫的正门。向北依次是崇政殿、凤凰褛、清宁宫,它们都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侧还有一些对称式的附属建筑。 大清门是日常朝会时文武大臣侯朝的地方,也是清太宗接受群臣谢恩之处。明朝著名将领洪承畴降清后,就从此门进入,受到皇太极的接见。大清门东侧这处建筑叫祖庙,祖庙是爱新觉罗家族祭祀祖先的地方,因是天子的祖庙也称“太庙”。 顺着大清门北面的御路拾阶而上,台正中便是气势宏伟被称作“金銮殿”的政殿。它建于后金天聪六年(1632年),崇德元年定名为崇政殿。崇政殿为五间九檩硬山式建筑,南北辟有隔扇门,前后是石雕栏杆。殿顶盖为黄琉璃,十分壮观。殿内掾间绘满飞云流水,梁架上全部是“和玺” 彩绘,给人以高洁典雅之感。殿内明堂有堂陛,前是金龙蟠柱,柱后有贴金雕龙扇面大屏风和金龙宝座,宝座两侧有鼎式香炉、轩辕镜和太平有象等装饰之物。殿前有大月台,月台东南角有日晷,西南有嘉量亭,都由大理石雕造而成。在月台上还设有四口大缸,都盛满清水以防水灾。古代称它是“门海”,来象征缸中水多似海可扑灭火灾,所以又被称作是“吉祥缸”。因为北方天气寒冷,所以每到冬天,就要在缸底点燃炭火。崇政殿是清太宗日常朝会议政的地方,1636年皇太极的称帝大典及清天聪十年四月“后金”改国号为“大清”的典礼就在这里举行。1644年清迁都北京后,历代皇帝东巡时,都在这里临朝听政。 崇政殿前,东西各有五间厢楼,东为飞龙阁,西为翔凤阁。殿后是一个院落,院正北有一座高约4米的高台,台上是皇太极极其后妃的寝区。沿台阶走上去便是一座金碧辉煌的高楼----凤凰楼。它的原名叫翔凤楼,直到1743年才有凤凰楼之称。凤凰楼是清宁宫的门户,也是皇帝策划军政大事和宴筵之所。它与崇政殿同期建成,康熙二十年重修。楼为三层,是三滴水式建筑。每层深广各三间,周围有回廊,下层的门洞是联络台上台下的道。风凰楼既是后宫的大门,又是整个宫殿建筑的制高点。在楼上观看日出,极为美妙。所以“凤楼晓日”、“凤楼观塔”是沈城著名的景观。凤凰楼正门上额的“紫气东来”金字横匾是乾隆皇帝的御笔。 过了凤凰楼就是太宗皇帝皇太极的后宫了。正中是清宁宫,清宁宫原叫“正宫”,是五间十一檩硬山式建筑。东一间是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寝宫,称暖阁。正中隔一间璧,把寝宫分为南北两室,南北室各有火炕,又称“龙床”。1643年皇太极就在南室“端座无疾而终”,终年52岁,后葬于昭陵。西四间为皇帝祭神、行礼的神堂。清宁宫庭院的东南角有一根朱红色木杆,木杆顶端有锡斗,这木杆叫索伦杆,满族人称它为神杆。锡斗内放米谷碎肉来喂乌鸦。 清宁宫两侧是东西配宫,东配宫有关雎宫、衍庆宫;西配宫有麟趾宫和永福宫。东西配宫均为皇太极和妃子们居住之所。清宁宫西北角有一根由地面垒起,低于屋背的烟囱,人们从正面是看不见的。从清宁宫这一系列建筑中,我们可以发现沈阳故宫的两大建筑特点:一是保存了浓厚的满族特色即口袋房、万字炕、烟囱竖在地面上。二是宫高殿低,清宁宫及其四所配宫均高于皇帝议政的崇政殿和东路的大政殿。这是因为清朝夺取政权前,满族是一个牧猎民族,受生活习惯的影响,把居住的地方建在高处,以防野兽和洪水的侵袭。这与北京故宫恰好相反。 清宁宫高台之后是“后苑”,也叫“御花园”,内有碾磨房、二十八间仓、后宰门等建筑,是皇帝膳食的供给区。并有地下窨道与清宁宫相通。 在崇政殿、清宁宫高台两侧有“东所”、“西所”。东所由南往北依次是颐和殿、介祉宫、敬典阁等。东所是东巡时皇帝后妃给太后请安之处,也皇太后的寝宫和存放实录、玉牒之处;西所由南往北依次是迪光殿、保极殿、继恩斋和崇谟阁等。西所是东巡时皇帝、后妃及子女居住的地方和存放《圣训》、《满文老档》的地方。崇谟阁的建筑形式是别具一格的,它为卷棚式建筑,是在清乾隆年间增建的。 东路是以大政殿为主体,两侧辅以方亭十座,称“十王亭”。大政殿建于努尔哈赤时期,是故宫最早期八角重檐大木架亭子式建筑。大政殿下是高约1.5米的须弥座式台基,周围绕以雕刻精细的荷叶净瓶青石雕。殿身八面均有“斧头眼”式隔扇门,内外排柱40根,正门前有双龙蟠柱。殿顶是十六道五彩琉璃脊,正中是宝瓶火焰珠。殿内有精致的斗拱、藻井天花,梁架上用“和玺”彩绘,上有黄琉璃瓦绿剪边的顶盖。整个建筑显示出极强的美感和庄严秀丽的装饰艺术情趣。大政殿是皇帝举行大型庆典的地方,1643年清世祖福临在此即位。 沈阳故宫建筑的满蒙民族文化特色 在沈阳故宫里,沈阳故宫主体建筑部分,是清太宗皇太极时期(1627年--1643年)的皇宫,要拿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互相比较的话,可以说,沈阳故宫是北京故宫的初版,北京故宫则是沈阳故宫的扩版。沈阳故宫还带有浓郁的满蒙游牧民族文化的特点,北京故宫则是吸收和体现了中国汉民族皇权独尊的思想。 大政殿及十王亭。大政殿在故宫东路的北头中心,两侧南向,十王亭呈燕翅排列。错落有致,如众星拱月;南宽北狭,似无穷无尽,象征兵多将广,万世绵延。大政殿是用来举行大典,如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和皇帝即位等的地方。十王亭是清朝入关前左右翼王和八旗旗主在皇宫内办公的地方。它们与大政殿构成了一组亭子式的院落建筑,反映了满族独特的军政体制——八旗制度,这在中国的历史上堪称独步天下。远在努尔哈赤立国之初,凡遇军国大事都由汗王与八旗贝勒大臣共同讨论决定。努尔哈赤定都沈阳后,在修建宫殿时便将这种“君臣合署办公”的制度固定化。其实,从建筑上看,大政殿为八角重檐攒尖式建筑,外形近似满族早期在山林中狩猎时所搭的帐篷。不过它的体积较大,装饰比较华丽,因此,称为宫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开的翼王亭、八旗亭十座亭子,就是十一座帐篷的化身。帐篷是可以流动、迁移的,而亭子却是固定起来,用砖木建造的。这就以建筑的形式表现了八旗制度和“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政体及军事民主的思想。因而形成了大政殿、十亭这组独特的建筑,为中国宫殿建筑史写下了空前的一页。 这种君臣合署,在宫廷共同处理公事的现象,在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少见的,但在满蒙游牧民族那里,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儿。皇太极努尔哈赤所统领的那些游牧民族的后代,在草原上,走到哪里,就在那里撑开帐篷,安营扎寨,汗王与臣下之间,虽然各有各的帐篷,但只要有事,汗王可以随时到臣下帐篷里聊天,臣下随时都可以比较随意的掀开大王帐篷的布帘,既办事方便,又自然和谐,体现的是一种王臣之间的随和亲近的关系。建沈阳皇宫,依然保留了这个文化传统,君臣合署,来往方便快捷,议事自由迅速,不但办事效率高,君臣上下关系自然也就比较随意亲和。到了北京皇宫里,紫禁城就只是皇家住宿和办公的地方了,君臣办公是截然分开的,臣子想见君王一面,就难上加难了。皇权的威严,皇帝的权威,通过建筑形式被设置得至高无上。但是,清朝初建时在沈阳的那种王臣和谐相处的气氛也烟消云散了。 沈阳故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与清太宗皇太极修建的宫殿。清世祖福临在此即位称帝。沈阳故宫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现存完整的两座宫殿建筑群之一。这以独特的历史、地理条件和浓郁的满族特色而迥异于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那金龙蟠柱的大政殿、崇政殿,排如雁行的十王亭、万字炕口袋房的清宁宫,古朴典雅的文朔阁,以及凤凰楼等高台建筑,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绝无仅有;那极富满族情调的“宫高殿低”的建筑风格,更是“别无分号”。这座占地6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始建于1625年(后金天命十年),建成于1636年(清崇德元年)。全部建筑90余所,300余间。 大政殿俗称八角殿,始建于1625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营建的重要宫殿,是盛京皇宫内最庄严最神圣的地方。初称大衙门,1636定名笃恭殿,后改大政殿。八角重檐攒尖式,八面出廊,其下为须弥座台基。殿顶满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中相轮火焰珠顶,宝顶周围有八条铁链各与力士相连。殿前两明柱各有金龙盘柱,殿内为梵文天花和降龙藻井。殿内设有宝座、屏风及熏炉、香亭、鹤式烛台等。此殿为清太宗皇太极举行重大典礼及重要政治活动的场所。1644年(顺治元年)皇帝福临在此登基继位。 崇政殿俗称金銮殿。前后出廊硬山式,殿顶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脊饰五彩琉璃龙纹及火焰珠。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内“彻上明造”绘以彩饰。内陈宝座、屏风;两侧有熏炉、香亭、烛台一堂。殿前月台两角,东立日晷,西设嘉量。此殿为清太宗皇太极陛见臣下,宴请外国使臣以及处理大政的常朝之处,“东巡”诸帝于此举行“展谒山陵礼成”等庆贺典礼。 十王亭位于大政殿两侧八字形依次排列,是满族八旗制度在宫殿建筑的反映,此建筑布局为中国古代宫廷建筑史所仅见。其东侧五亭由北往南依次为左翼王亭、镶黄旗亭、正白旗亭、镶白旗亭、正蓝旗亭;西侧五亭依次为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红旗亭、镶蓝旗亭。是清初八旗各主旗贝勒、大臣议政及处理政务之处。 文溯阁建于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专为存放《文溯阁四库全书》而建,另有《古今图书集成》亦存于阁内。阁后是仰熙斋,东西有抄手游廊,是皇帝读书之所。 凤凰楼建造在4米高的青砖台基上,三滴水歇山式围廊,顶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此楼为盛京最高建筑,故有《盛京八景》之一“凤楼晓日”、“凤楼观塔”等传称。凤凰楼上藏有乾隆御笔亲题的“紫气东来”匾。 沈阳故宫以独特的历史、地理条件和浓郁的满族特色而迥异于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那金龙蟠柱的大政殿、崇政殿,排如雁行的十王亭、万字炕口袋房的清宁宫,古朴典雅的文朔阁,以及凤凰楼等高台建筑,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绝无仅有;那极富满族情调的“宫高殿低”的建筑风格,更是“别无分号”。 沈阳故宫博物院不仅是古代宫殿建筑群,还以丰富的珍贵收藏而著称于海内外。
本文档为【沈阳故宫美学鉴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6929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7MB
软件:Word
页数:15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2-06-13
浏览量: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