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_吴越春秋_中的剑文化

_吴越春秋_中的剑文化

举报
开通vip

_吴越春秋_中的剑文化 2008年3月 第5卷 第3期 JournalofHubeiUniversityofEconomics(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Mar.2008 Vol.5No.3 《吴越春秋》中的剑文化 刘晓臻 (临沂师范学院 文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5) 摘 要:《吴越春秋》在书写吴越地区历史的同时对剑这种武器的制造、使用等相关内容作了大量的记载。这些 内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剑文化。通过剑文化这个独特的视角,可以了解春秋时期吴...

_吴越春秋_中的剑文化
2008年3月 第5卷 第3期 JournalofHubeiUniversityofEconomics(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Mar.2008 Vol.5No.3 《吴越春秋》中的剑文化 刘晓臻 (临沂师范学院 文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5) 摘 要:《吴越春秋》在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写吴越地区历史的同时对剑这种武器的制造、使用等相关内容作了大量的记载。这些 内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剑文化。通过剑文化这个独特的视角,可以了解春秋时期吴越地区造剑之术、 相剑之术以及用剑之术,而且还可以更深刻地考察本地区的文化、思想、生活状态等诸多方面。 关键词:《吴越春秋》;剑 ;文化 《汉书·地理志》说:“吴越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 剑,轻死易发。”《吴越春秋》这部亦庄亦谐的史书在书写吴越 地区历史的同时,把吴越人骨子里的尚武、好剑之风展露无 遗,成为《汉书·地理志》对吴越人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的最好注脚。 《吴越春秋》对剑以及相关内容的描述可谓俯拾即是,涉 及到的剑名就有:鱼肠、盘郢、湛卢、步光、属镂、扁诸、属卢、干 将、莫邪等,另外对铸剑、相剑、用剑等相关内容也做了大量的 描写。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考察,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春秋时期 吴越地区的铸剑盛况,而且也可以了解蕴涵其中的深厚的剑 文化。 一、铸剑之术 《考工记》讲:“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 者,然后可以为良。”这是中国古代传统技术中一个深刻的造 物原则。欲造良器,必须符合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四个基本 条件。《吴越春秋》中所记干将造剑的过程就体现了这四个条 件。首先是巧工。干将是一位著名的铸剑工匠:“干将者,吴人 也,与欧冶子同师,俱能为剑。”(《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其次 是材美。干将造剑用的原料是“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五 山指五岳,六合指东南西北上下六方。颜师古说:“金者五色, 黄金、白银、赤铜、青铅、黑铁。”现代考古发现的越王勾践剑, 经复旦大学静电加速实验室等单位检测,该剑的主要成分为 铜、锡、铅、铁、硫、砷诸元素,但各部位元素的含量不同。剑脊 铜的含量较多,韧性好,不易折断;刃部锡的含量多,硬度大, 便于刺杀。另外,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及《吴越春秋》中 的鱼肠剑时说:“鱼肠即蟠钢剑也。”由此看来干将所采的铸剑 原料应该是从各地搜集的铁和铜以及其他的一些优质金属。 再次是天时。干将造剑时“候天伺地,阴阳同光,百神临观,天 气下降”。一个适合的季节,对于铸剑这个户外工作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最后是选择合适的地点。干将铸剑“候天伺地”、 “即山作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地点也决定了原材料的质量 和成本。《考工记》:“橘逾淮而北为枳,鸜鹆不逾济,貉逾汶则 死,地气然也。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越之剑,迁乎其地而 弗能为良,地气然也。”干将铸剑,不仅使我们看到了传统造剑 工艺的生产过程以及所应具备的条件,而且显示了造剑原料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嬗变。 二、相剑之术 由于剑的广泛使用,本时期一个新的行业———相剑业应 运而生。所谓相剑,即通过观察器身外表(包括器形、文理、颜 色、光泽、铭文、装饰等),来鉴别剑器的优劣和名剑的真伪。一 批专以此业为生的人被称为“相剑者”。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剑 者都具有深厚的造剑知识和丰富的相剑经验,薛烛、风湖子和 鲁国的季孙子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如下例(本文中除特殊说 明外,所有的引文都来自于《吴越春秋》): 1.《阖闾内传第四·阖闾三年》:楚昭王卧而寤得吴王湛卢 之剑于床。昭王不知其故,乃召风湖子而问曰:“寡人卧觉而得 宝剑,不知其名,是何剑也?”风湖子曰:“此谓湛卢之剑。”昭王 曰:“何以言之?”风湖子曰:“臣闻越王元常使欧冶子造剑五枚 以示薛烛,烛对曰:‘鱼肠剑逆理不顺,不可服也,臣以杀君,子 以杀父。’故阖闾以杀王僚。‘一名盘郢,亦曰豪曹,不法之物, 无益于人。’故以送死。‘一名湛卢,五金之英,太阳之精,寄气 托灵,出之有神,服之有威,可以折冲拒敌。然人君有逆理之 谋,其剑即出,故去无道以就有道。’今吴王无道,杀君谋楚,故 湛卢入楚。”昭王曰:“其直几何?”风湖子曰:“臣闻此剑在越之 时,客有酬其直者:有市之乡三十,骏马千匹,万户之都二。是 其一也。薛烛对曰:‘赤堇之山已令无云,若耶之溪深而莫测, 群臣上天,欧冶死矣。虽倾城量金,珠玉盈河,犹不能得此宝, 而况有市之乡,骏马千匹,万户之都,何足言也?’” 本段文字对薛烛、风湖子等人的相剑之术作了精彩的描 述,他们不仅对剑的外表观察入微,而且可以从事物的表象推 知其内在的本质,进而预测事情的发展方向,由相剑而达先知 先觉之境地;他们不仅深谙历史,而且可以预知未来,令人叹 服。 2.《阖闾内传第四·阖闾元年》:既得宝剑,适会鲁使季孙 聘于吴,阖闾使掌剑大夫以莫邪献之。季孙拔剑之,锷中缺者 大如黍米。叹曰:“美哉,剑也!虽上国之师,何能加之!夫剑之 成也,吴霸;有缺,则亡矣。我虽好之,其可受乎?”不受而去。 季孙同薛烛、风湖子一样都是相剑高手,对剑可谓是慧眼 独具,其评论也是一语中的,从剑的外表预知国家的兴旺。而 且,他们的预言大都成为了现实,某种程度上更说明了相剑人 的高明。当然,今天看来,相剑人的评论多少都带有一定的神 秘主义、唯心主义的色彩。 三、剑之用途 (一)作为武器 《吴越春秋》中提到剑的共有 61处,其中有 37处是作为 武器来使用的。例如以下用例: 1.《夫差内传第五·十四年》:昔楚不承供贡,辟远兄弟之 129· · 国,吾前君阖闾不忍其恶,带剑挺铍与楚昭王相逐于中原。 2.《夫差内传第五·十四年》:吴师皆文犀长盾,扁诸之剑, 方阵而行。 3.《王僚使公子光传第三·十三年》:酒酣,公子光佯为足 疾,入窋室裹足,使专诸置鱼肠剑炙鱼中进之。 4.《阖闾内传第四·二年》:椒丘欣大怒,袒裼持剑入水,求 神决战。 5.《夫差内传第五·二十三年》:吴王临欲伏剑,顾谓左右 曰⋯⋯ 6.《夫差内传第五·二年》:要离乃自断手足,伏剑而死。 7.《夫差内传第五·十三年》:伍子胥攘臂大怒,释剑而对 曰⋯⋯ 8.《勾践伐吴外传第十·勾践二十五年》:越王遂赐文种属 卢之剑,种得剑又叹曰:“南阳之宰而为越王之擒!”自笑曰: “后百世之末,忠臣必以吾为喻矣。”遂伏剑而死。 从文中大量的用例我们不难知道,剑作为武器是这一时 期最为重要的用途。两国交兵,兵士手中的武器是剑,“令三百 人皆被甲兜鍪,操剑盾而立”、“吴师皆文犀长盾,扁诸之剑,方 阵而行”;勇士斗勇用的是剑;忠臣受诛用的是剑;兵败主亡自 尽用的仍是剑。另外,《吴越春秋》中提到的兵器还有弓、矛、 戟、铍、钺、钩、弩、矰等几种,但是它们的使用远远不如剑的范 围广泛。 (二)作为礼物 1.《王僚使公子光传第三·五年》:二人饮食毕,欲去,胥乃 解百金之剑以与渔者:“此吾前君之剑,中有七星,价直百金, 以此相答。”渔父曰:“吾闻楚之法令: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 爵执圭,岂图取百金之剑乎?” 2.《夫差内传第五·十三年》:子贡去,越王送之金百镒,宝 剑一,良马二。子贡不受。 3.《夫差内传第五·十三年》:今窃闻大王兴大义,诛强救 弱,困暴齐而抚周室,故使贱臣以奉前王所藏甲二十领,屈卢 之矛,步光之剑,以贺军吏。 4.《阖闾内传第四·元年》:越前来献三枚(剑),阖闾得而 宝之。 伍子胥答谢渔父救命之恩所送之礼是剑,一国之君勾践 送给高级说客子贡的礼物有剑,战败国越国进贡给吴国之物 依然是剑,可见剑在生活中所占地位之高,同时也说明剑已经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作为装饰 1.《夫差内传第五·二十三年》:大夫种曰:“君被五胜之 衣,带步光之剑,仗屈卢之矛,瞋目大言以执之。” 2.《勾践入臣外传第七·勾践二十五年》:越王乃被唐夷之 甲,带步光之剑,杖屈卢之矛,出死士,以三百人为阵关下。 剑不仅可以作为武器折冲杀敌,还可以作为上至国家下 到平民馈赠的礼品,同时还可以作为显示身份、展示威仪的装 饰品。《贾子》说:“古者天子二十而冠,带剑;诸侯三十而冠,带 剑;大夫四十而冠,带剑;隶人不得冠,庶人有事得带剑,无事 不得带剑。”《春秋繁露》也说:“礼之所兴也,剑之在左,青龙象 也;刀之在右,白虎象也。”这些文献资料都说明:剑不仅可以 作为兵器使用,同时还可以作为饰品佩带于身。 四、剑术 吴越人个性单纯好勇,剑同生命一样重要,好剑之风兴, 剑术与之俱兴。《吴越春秋》中有较早的关于剑术的论述。 1.《勾践入臣外传第七·勾践十三年》:越王问曰:“夫剑之 道则如之何?”女曰:“妾生深林之中,长于无人之野,无道不 习,不达诸侯。窃好击之道,诵之不休。妾非受于人也,而忽自 有之。”越王曰:“其道如何?”女曰:“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 而深。道有门户,亦有阴阳。开门闭户,阴衰阳兴。凡手战之道, 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布形候气,与 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滕兔,追形逐影,光若佛彷,呼吸往来, 不及法禁,纵横逆顺,直复不闻。斯道者,一人当百,百人当万。 王欲试之,其验即见。” 通过这段关于剑术的言论可以看出,用剑取胜的关键在 于:剑人之间心气相通。执剑人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临 阵时要保持良好的心境,从容不迫;格斗时要剑随心走,出剑 迅猛、快捷,剑借助于人的神和气获胜,以一当百。人内在精神 与外在表现的完美统一,剑与人的和谐统一,正体现了中国功 夫“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精髓。后世的六合拳经说:“阴阳相 生,动静相合,静如山岳,动如龙蛇,内外合一,神形兼备”、“相 机而入能随人,刚柔相济世难寻”,把阴阳、动静、内外、形神、 刚柔作为相生克、相对立、相转换的矛盾统一体,正是对越女 剑术精神的传承。再有,武术谚语中的“行礼文静如处女,开拳 一动如脱兔”、“打法各家各不同,静如处女瞥如鸿”等也都和 越女剑精神一脉相承。 剑的广泛使用又催生了较早的侠士抑或剑客,如越女、袁 (猿)公,特别是袁公几乎成了后世剑术高超、品节高尚隐士的 代称,古代文献多有记载。如唐代李白的《结客少年行》:“少年 学剑术,凌轹白猿公。”李贺的《南园十三首》:“长卿牢落悲空 舍,曼倩诙谐取自容。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二 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九:“想来《剑侠传》中白猿公,《水浒传》中 鼓上蚤,其矫捷不过如此。” 五、剑气 剑气指的是剑的内在气质、精神状态。在铸剑的过程中, 剑要借助人的血肉和灵魂才能够成形有神;在使用的过程中, 剑需要借助于人的神:剑被赋予了人的感情和是非观念,所以 说“湛卢之剑,恶阖闾之无道也,乃去而出,水行如楚”。因此可 以说剑和人是合一的,剑是人的表现,人是剑的精神。《吴越春 秋》中不仅剑被赋予了人气,而且普通人的身上也散发着浓重 的剑气。这种剑气在人的身上体现的时而是勇气,时而是豪 气,时而是刚烈,时而是坚韧,时而是奋不顾身。 作为侠士,专诸在刺杀王僚时手持鱼肠剑作为武器,但他 自身才是真正的剑。单凭鱼肠剑不足以致敌死命,专诸把他的 精神注入到剑的肌理。即使对方的兵器已经穿透了他的身体, 剑仍能够前行如故。《吴越春秋》对这一过程作了极为惊心动 魄的描述: 《王僚使公子光传第三·十三年》:使专诸置鱼肠剑炙鱼中 进之。既至王僚前,专诸乃擘炙鱼,因推匕首,立戟交轵倚专诸 胸,胸断臆开,匕首如故,以刺王僚,贯甲达背,王僚既死,左右 共杀专诸,众士扰动,公子光伏其甲士以攻僚众,尽灭之。 作为“细人”,要离“迎风则僵,负风则伏”,他先是凭着勇 气折服了持剑入水与水神决战的壮士椒丘欣,令对方不得不 感叹:“吾之勇也,人莫敢眦占者,离乃加吾之上,此天下壮士 也。”后又成功杀死以勇力著称的庆忌。在功成名就时,他却认 为为忠君而背弃仁义无颜立于世,于是断然选择死亡。 作为勇士,庆忌世所共闻,气量恢弘,英雄惜英雄,放走杀 死自己的要离:庆忌顾而挥之,三捽其头于水中,乃加于膝上, “嘻嘻哉!天下之勇士也!乃敢加兵刃于我”。左右欲杀之,庆 忌止之,曰:“此是天下勇士。岂可一日而杀天下勇士二人哉?” 乃诫左右曰:“可令还吴,以旌其忠。”(《阖闾内传第四》) 作为王女,滕玉,一介小女子不愿折节而生:吴王有女滕 130· · 玉,因谋伐楚,与夫人及女会蒸鱼,王前尝半而与女,女怒曰: “王食鱼辱我,不忘久生。”乃自杀。(《阖闾内传第四》) 作为术士,公孙圣为忠义进言奋不顾身;作为平民,渔父 和击绵女为了守住诺言,保守秘密,毫不犹豫地投水而死。 以上从侠士到谋臣,从公子到平民,从世所共闻的勇士到 汲汲无名的市井女子,无不散发着逼人的剑气。正如越王勾践 所说:“越性脆而愚,水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 然,去则难从,悦兵敢死,越之常也。”(《勾践伐吴外传》) 通过这系列的造剑、用剑过程的层层描述,可以帮助我们 深切了解剑在春秋时期的发展状况及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 其一,了解春秋晚期铸剑情况及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考工 记·叙》说:“攻金之工六。”铸剑居其一。春秋晚期至战国是铜 剑最发达的时期,铁制的兵器也在这个时期登上历史的舞台。 铸剑匠人开始对铜铁等多种金属合冶的技术进行不断的探 索,剑成为诸多兵器中的主要兵器。剑的制造造就了著名的铸 剑师如干将、莫邪和相剑术士如风湖子等。其二,了解剑在整 个国民生活中所占据的地位。在吴国的官员中专门设有掌剑 大夫一职,“适会鲁使季孙聘于吴,阖闾使掌剑大夫以莫邪献 之”。其三,了解剑的特殊用途。在特殊历史条件下,本时期剑 作为馈赠的佳品流行于公卿士大夫及下层百姓之间。另外,剑 在作为武器使用的同时,也成为个人展示身份、显示威仪不可 缺少的装饰品。 铸剑师、相剑师、剑客的相继登场,及剑风影响下的人们 处世态度的惊鸿一现,我们还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风气和思 想。 首先,吴越人的尚剑之风。这种好剑之风源自于剑的重要 作用。剑作为一种常用兵器,在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正如 《淮南子·汜论》所述:“古之兵,弓剑而已矣,槽矛无击,侑戟无 刺。”在这些兵器中,矛没有击,戟没有刺,弓适于远距离的作 战,不适于近身肉搏;剑利于在山地丛林中奔跃和近战,且轻 便易使,构造简单,容易制造,所以为人所喜欢。第二,剑优美 的外表备受人喜爱。在十八般传统冷兵器中,剑被称作“百刃 之君”、“百兵之帅”,作为防身性兵器,剑的形态修长坚挺,外 表光洁美观,可以使携带者增加儒雅的气质。第三,吴越地区 彪悍、好斗的民风和尚勇、好武的君主也对好剑之风起到了推 波助澜的作用。据《汉书·高帝纪》称:“越人之俗,好相攻击。” 汉代民谚说:“吴王好剑客,民人多疮瘢。”这在《吴越春秋》中 也多有体现,阖闾为了扩张地盘,聘请干将铸剑,勾践为了复 仇,聘请越女传授剑术。湛卢之剑,因为阖闾无道,自己跑到楚 王的身边,阖闾因此发动了一场战争。第四,吴越地区是著名 的铸剑胜地,制作精良的剑而被世人视为宝物:“夫有干越之 剑者,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宝之至也。” 其次,吴越人强烈的剑崇拜心理。由喜欢剑这股社会风气 渗透到人的心理底部转化为精神上的崇拜,剑被人们赋予了 种种神秘的超自然的力量,甚至剑的纹理与铸造的缺陷会影 响到使用者甚至是国家的命运。在这种心理因素的影响下,剑 具有了自己的道德准则,可以选择自己的归属。这种强烈的崇 拜心理源自先秦时期人对自然界有限的认识能力,在无力改 变自然的情况下,人不得不把自己的幸福寄托于那无所不在 的神灵。这种崇拜不仅来自于先秦文化中敬神的特点,而且更 重要的是来自作者人为的神化。相剑者的预言与事情发展结 果之间过于完美的一致正说明了这一点。作者身处汉代,所以 能够在回望复述春秋战国这段过往的历史时,赋予剑与相剑 者神秘的先知先觉的力量。这种剑的崇拜同样体现在同时期 的另一部作品《越绝书》中。《越绝书》的记载对人们对剑的崇 拜心理的揭示可谓发挥到了极致。晋郑两国兴师围楚,三年不 解,“楚王闻之,引泰阿之剑,登城麾之。三军破败,士卒迷惑, 流血千里,猛兽欧瞻,江水折扬”。楚王在高兴之余向大臣风湖 子发问:“夫剑,铁耳,固能有精神若此否?”风湖子作了肯定的 回答,认为确实存在着所谓“铁兵(剑)之神”,而且它与“大王 (指楚王)之神”是相通的。作者的这种神化的渲染,除了体现 了同时期史书书写特点喜好猎奇,从中增加大量臆测性的文 人笔法外,更多的体现了吴越人由来已久并泽及深远的敬神 思想。《论衡》:“会稽多淫祀,好卜筮。”《吴郡志》:“其俗信鬼 神,好淫祀,父子或异居,大抵然也。”《通典》:“扬州人性轻而 尚鬼好祀。”《吴越春秋》是从先秦到汉代剑文化形成的一个标 本,对后世的剑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剑被赋予的神奇 力量越来越强。如《拾遗记》卷五“前汉上”载:汉高祖平定天下 后将所佩宝剑藏于武库,但见库中剑气如云飞出户外,“状如 龙蛇”。《晋书·张华列传》记述丰城令雷焕掘土得宝剑,传其子 雷华,后雷华渡河,“剑忽于腰间跃出堕水。使人没水取之,不 见剑。但见两龙各长数丈,蟠萦有文章”。唐人段成式《酉阳杂 俎》中记载了“郑云达少时得一剑,鳞光星镡,有时而吼”以及 吐蕃大将剑化青龙突破唐阵的传奇 故事 滥竽充数故事班主任管理故事5分钟二年级语文看图讲故事传统美德小故事50字120个国学经典故事ppt 。随着历史的推演,剑 意象蕴涵的意味越来越丰厚:道士仗剑可以斩妖除魔;知识分 子用它寄托怀才不遇时的宏大抱负,特别是在唐代诗歌中展 示这种理想的剑意象更是层出不穷;在普通百姓那里,它又化 为正义的守护神和精神支柱,这些都体现在明清直至当代的 武侠小说里。 最后是剑人合一的境界。剑人合一或人剑合一,一直是后 世武侠小说中所推崇的用剑的最高境界。剑侠并称较早地出 现在《韩非子》中,“游侠私剑之属举行如此,治强不可得也”, 甚至还直接用剑代替侠,“其带剑者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 而犯五官之禁”。但这里只是剑与侠在名称上的互相替换,并 没有提到二者精神上的相互融会,而《吴越春秋》中却有了较 早的剑人合一。这体现在:造剑过程中剑具有人的血肉,在成 形时剑具有人的思想和意识。剑与人的和谐统一,是中国功夫 “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武术精髓,也体现了整个汉族人的民 族风格。这种思想的渊源于“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是庄 子的一个精神,《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同 时也是易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 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天人合一”思想给中国哲 学界带来了大量的合一,如内外合一、形神合一、主客观合一、 理气合一、物我合一等。 综上所述,《吴越春秋》在记述吴越历史的同时,也向我们 展现了吴越地区浓厚的剑文化特色,通过对剑文化的探讨又 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地区的文化、思想的缩影。 参考文献: [1]赵晔.吴越春秋[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2]冯天瑜.中华文化辞典[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3]司马迁.史记[M].长沙:岳麓书社,2002. [4]袁康,吴平.越绝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5]朱亚宗.中国科技批评史[M].北京: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 [6]曹顺仙.世界文明史[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131· ·
本文档为【_吴越春秋_中的剑文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87880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94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
分类:文学
上传时间:2012-06-11
浏览量: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