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衝突性食品安全事件中的知識之爭與虛擬空間的話語權

衝突性食品安全事件中的知識之爭與虛擬空間的話語權

举报
开通vip

衝突性食品安全事件中的知識之爭與虛擬空間的話語權 Published by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傳播與社會學刊》,(總)第18期(2011):115–155 研究論文 衝突性食品安全事件中的知識之爭與虛擬 空間的話語權—以蒙牛特侖蘇風波的 專家博客為例 張丕萬 摘要 中國食品安全事件既是現代社會風險的反映,也是我國社會轉型 期間利益衝突的體現,賦予公眾話語權以此形成輿論壓力是改變中國 食品安全的優先選擇之一。本文以蒙牛特侖蘇風波的博客空間為研究 對象,運用文本分析和內容分析方法,從風險社會知識爭論和社會...

衝突性食品安全事件中的知識之爭與虛擬空間的話語權
Published by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傳播與社會學刊》,(總)第18期(2011):115–155 研究論文 衝突性食品安全事件中的知識之爭與虛擬 空間的話語權—以蒙牛特侖蘇風波的 專家博客為例 張丕萬 摘要 中國食品安全事件既是現代社會風險的反映,也是我國社會轉型 期間利益衝突的體現,賦予公眾話語權以此形成輿論壓力是改變中國 食品安全的優先選擇之一。本文以蒙牛特侖蘇風波的博客空間為研究 對象,運用文本分析和內容分析方法,從風險社會知識爭論和社會衝 突的角度對風波過程進行深入描述,探討了風險的知識建構過程,並 考察了在博客知識爭論中,專家話語權以何體現,如何生成,其話語 權又如何在網民的信任表達中得到實現的過程,在過程考察中發現博 客空間是公眾話語表達的重要載體之一。 關鍵詞:社會衝突、社會風險、知識、話語權、博客 張丕萬,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候選人,研究興趣:媒介社會學,廣電 公共服務。電郵 :zhangpiwan@163.com. 116 Communication & Society, 18 (2011) The Knowledge Debate in Conflicting Incidents about Food Safety and Discourse Rights in Virtual Space: Taking the Experts’ Blog about the Storm around Mengniu OMP as an Example Pi-wan ZHANG Abstract China’s food safety incident reflects the risks of modern society, as well as the conflicts of interest that arise during times of transition within societies. One of the priorities for improving China’s food safety is for the public to be given discourse rights, so that people can exert pressure by expressing their opinions. This paper shows how public discourse rights are formed and appear in situations like this where there is conflict of interest. Taking blog space about the storm around Mengniu OMP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using methods of both text and content analysi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ocess of the storm in detai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knowledge debates and social conflicts. It also analyzes the risks associated with knowledge argument. According to the study, the argument during this storm involves those who benefit, such as the company, government agency and dairy association, as well as a variety of experts, media and the public. This type of knowledge debate feeds on ignorance, and experts play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This debate is also embodied in the arguments between experts who have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a public that has social knowledge. Through analyzing the whole process, this paper proves that food safety risks in China result from both the way knowledge develops and the multiple social elements such as the economy, politics and culture. Research Article 衝突性食品安全事件中的知識之爭與虛擬空間的話語權 117 Published by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To analyze blog discourse rights, this paper uses relationship and context to construct a framework, which includes content such as whether an audience exists, its size, if it is listening and believes, and what effect the discourse has. The paper also looks at the level of attention the discourse attracts, its impact and how discourse rights develop. Based on this framework, the study explores the arguments around blog knowledge when experts appear as the core of blog discourse rights. This is shown through the textual structure of the discourse, the content, the attention paid to the discourse, its impact and the trust the public has in the words on the blog. The discourse rights of experts are built through a dynamic process based on reality, independent standing, specialized knowledge, trustworthy content and the attention that traditional media gives them.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of all these elements is whether the discourse of the experts is trusted. Most common blog owners have very weak, even if potentially strong, discourse rights, reflec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attering and potentiality. The meaning of common blogs lies in the fact that the trust they inspire mirrors the situation of experts’ discourse rights and of people’s opinions. Blog space provides yet another way to air experts’ discourse, and the realization of discourse rights permits deep exchanges and reasonable expression of opinions, which improves the atmosphere of free discussion and supplies new opportunities for spreading democracy in at-risk societies. Keywords: social conflict, social risks, knowledge, discourse rights, blog Citation of this article: Zhang, P. W. (2011). The Knowledge Debate in Conflicting Incidents about Food Safety and Discourse Rights in Virtual Space: Taking the Experts’ Blog about the Storm around Mengniu OMP as an Example. Communication & Society, 18, 115–155. Pi-wan ZHANG (PhD Candidate).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Wuhan University. Research Interests: media sociology, public service broadcasting 118 《傳播與社會學刊》,(總)第18期(2011) 研究緣由 中國大陸社會轉型期間,食品安全頻頻告警,成為社會關注的焦 點之一。若以06年為例,即出現了武漢的「人造蜂蜜」事件、浙江的「毒 豬油」事件、河北的「蘇丹紅」鴨蛋事件、上海多寶魚「嗑藥」等食品安 全事件,引發了民眾對中國食品安全的不信任感。若再聚焦到中國乳 業上來,乳業風波也是一直不斷,04年阜陽奶粉「大頭娃娃」事件陰影 未消,08年又出現了三聚氰胺事件,緊接着,09年的蒙牛特侖蘇事 件、光明乳業的口蹄疫風波、多美滋與惠氏奶粉的結石門事件則成了 中國乳業的又一波危機。 中國食品安全體現了現代工業社會的風險特徵。傳統前工業社會 的風險主要由地震、龍捲風等自然威脅所帶來,而現代社會的風險是 在現代化進程中由人類的技術、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安排以及各種決定和行動所帶 來,譬如轉基因食品、人類發展工業所導致的全球「溫室效應」、股票 市場的制度安排等,人類成了風險的主要生產者,風險是文明所強加 的(貝克,2004b),它是「現代化自身引致的危險和不安全感」(黃旦、 郭麗華,2008: 7)。此類風險既具有一定的客觀依據,又是一種社會建 構,風險界定依賴於辨別風險的知識和技術,它是「客觀存在與主觀認 知的結合體」(楊雪冬,2006:17)。 強調風險的社會建構是緣於:現代社會的風險不可以直接感受, 傳統的風險,譬如地震人們可以直接體驗,而現代社會風險譬如轉基 因食品安全,它不是一個直覺或感覺的範疇,而是源自人類的理解 力,認知此類風險需要一個過程,這是「一個伴隨着反思、論證、解 釋、界定和認可的過程」(黃旦、郭麗華,2008: 7),現代社會對風險的 理解重要來自於知識。「人們對於知識瞭解的程度,決定了對風險的性 質、範圍和徵兆感知的程度,風險就是知識中的風險。」(黃旦、郭麗 華,2008: 7)風險為知識所建構。而知識在科學知識社會學眼中,最終 是由社會、文化因素的參與和作用而形成。知識為社會所建構(蘇國 勳,2003),人們的知識結構、社會文化背景不同,對風險的解釋也不 一樣,「風險的界定可能是一個爭論的過程」(黃旦、郭麗華,2008: 8),倘若各主體在知識解釋上達成一致,化解了風險的不確定性,此 衝突性食品安全事件中的知識之爭與虛擬空間的話語權 119 Published by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時風險或者就不復存在,或者已轉變為危險。風險界定內含着知識的 解釋,風險的不確定性意味多種解釋,風險的社會建構是一個知識爭 議的過程,知識之爭是現代社會風險界定的起點,其爭論內容包括風 險對象的選擇,危害過程的界定,風險原因的確定等 (Higartnet, 1992: 42),這些受社會、文化、政治、經濟、媒體等因素的影響。 知識爭論首先體現為「知」與「未知」之爭,科學知識建構了現代社 會,然而科學本質就是懷疑精神,是以不確定性原則來尋求真理的過 程。科學知識在推動現代社會的過程中帶來了高度的不確定性,製造 了無知,成為風險的生產者(周桂田,2001),風險社會要以「知」來解 釋「無知」。其次,對未知的解釋權主要落在專家手中,風險社會中專 家是爭論核心。這體現在科技專家、倫理專家、生態專家之間因知識 結構、內在利益、科學觀的不同而對風險呈現多樣的解釋。再次,體 現為科技理性知識與社會理性知識的爭論,風險社會中科技專家的科 技理性與社會大眾的社會理性存在着一定鴻溝,社會理性雖必須倚靠 科技理性,因為風險需要科學的確認,但公眾對科技理性有時持懷疑 態度,貝克 (2004b)認為:一方面是因為科技理性對風險的確認中可能 會面臨失敗,科學總是首先關注於生產力,與之相關的風險總是推後 考慮或者完全不加考慮,科技有時成了全球性工業污染的合法保護 人。另一方面專家稱風險的未被證實性的聯繫卻被公眾的感知所抵 觸,風險社會中公眾關心的是規避風險,即使是微小的可能性也具有 威脅性後果,而科學特許中卻暗含着允許風險增加。總之,風險所涉 及到的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事件的特徵、影響和損害、可以接受的損 害程度,以及事件的原因,誰來負責等系列因素,都因專家之間、專 家和大眾之間的知識結構、利益取向不同,而呈現不同的風險界定, 無疑,知識建構着風險。 本研究的食品風險是現代科技知識所帶來的副作用,其不確定性 高度依賴於知識的解釋,譬如轉基因食品、麵粉添加劑、蒙牛特侖蘇 等是否安全都有賴於科學知識的解釋,在食品安全問題上,普通公 眾、各類專家、政府監管部門、生產方等都以知識為武器展開了對風 險的定義。不過,風險建構不僅與知識領域相關,還與社會場域中的 政治、制度、組織的情景相關,它是一個經濟利益、政治權力、文化 120 《傳播與社會學刊》,(總)第18期(2011) 因素等多方博弈的結果。中國食品安全正是轉型期間因利益之爭而導 致的社會衝突問題,在某種程度上顯示出一個「中國製造」的危機。如 今,社會衝突已成為中國大陸社會轉型期內社會生活正常的組成部分 (夏倩芳、張明新,2007),在計劃體制向市場體制的社會轉型中,改 革賦予了企業自主發展空間,然而中國的市場經濟道德原則還沒有完 全建立起來,這就增加了企業不法活動給公眾帶來的社會風險(莫之 許,2009)。另外作為風險監管的政府又可能出於保護地方利益的思 維,而成為不法企業的保護傘,從而傷害公眾利益。學界認為中國食 品安全問題主要源於社會轉型期間企業道德的失範,公眾參與表達的 不足以及缺乏獨立的媒體報導和獨立的科研檢測等因素。政策學者認 為食品安全隱患既源於政府越位管制、過多管制的弊端(毛壽龍, 2008),也源於政府行政化、地方化的監管體系的失靈(秋風,2008), 但政府、廠家的意見卻可能又不一樣,因此風險是主觀建構的結果, 亦是社會衝突的體現。 風險的知識建構是一個知識爭議的過程,知識爭議涉及話語表 達。風險界定特別有賴於專家知識的鑒定,專家是知識爭論的核心角 色,普通公眾對風險的判斷雖往往依賴於具體的日常經驗知識,但最 後總是通過自身的經驗知識與專家提供的科學知識相驗證,信任與其 經驗知識相一致的專家意見。風險社會裏信任是關鍵,普通公眾雖不 能理解風險,但卻能通過信任專家而將複雜的知識簡化,產生一種確 定性。而構建這種專家與普通公眾的信任機制的關鍵,在於建立一種 公眾參與的科學傳播的民主模式(黃浩榮,2004)。這意味着公眾有着 話語表達的空間,公眾社會參與和表達管道擴大後,還可形成適當的 輿論壓力來監控企業的不法行為,監督政府的不當或不為管理,監控 企業通過資本來與權力、媒體和專家的不當勾連。可見,公眾社會參 與和表達的擴大是改變中國食品安全問題的優先選擇之一。如何擴大 公眾意見表達的渠道,這實際意味着公眾話語權如何實現,這正是本 研究關注的焦點。 衝突性食品安全事件中的知識之爭與虛擬空間的話語權 121 Published by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分析路徑:博客傳播與話語權理論 話語權實現的基礎是公眾應有着意見表達的平台或機會,公眾社 會參與和意見表達程度是一個社會民主化進步的標誌之一,媒介技術 的發展與社會民主化進步存在一定的關聯。媒介技術超越時空的特點 與達成平等的可能性與人類民主社會的理想暗相契合,隨着媒介技術 的發展,人類對民主有着更好的懷想。「印刷機通過識字水準的普及不 僅教會人們閱讀,人們也希望它能根除愚昧、偏見與地方主義」,「電 報和收音機被看作是一種磁力,能將人們納入一個和平與相互理解的 國際網路」(詹姆斯 .W.凱瑞,2005: 150)。網路的出現擴大了公眾參與 及表達的渠道,網路的及時性、平等性、參與性與自由開放性等特點 使人們對民主社會有了更多的期望。公眾的網路表達主要是網路跟 帖、網路論壇發言與撰寫博客等形式。其中博客是一種以個人為中心 的網路深度交流方式(劉津,2008),與傳統媒介相比,雖然博客傳播 在形式、內容、受眾、效果等諸多方面不及傳統媒介,但與傳統媒介 相比,它又少了諸如空間不足和媒介守門機制等限制,實現了一些平 等互動的傳播本質。與網路論壇相比,屬於個人的博客主頁更有利於 培養公眾的自主理性,有利於意見的深入交流和理性表達(方興東、張 笑容,2006;劉津,2008),更有利於保障意見表達的品質和可信度, 博客使「參與式新聞」進入一個脫離專業媒體的新階段。 本文以博客傳播為考察對象,是基於博客為擴大公眾的意見表達 提供了新契機。博客傳播是個人依託獨立的個人主頁空間展開的傳播 方式,它是公開的個人日記,具有個人性和公共性。個體在博客空間 裏主要選擇記錄自己的私人生活,抒發私人情感來進行人際交流,也 有少數選擇記載、評論公共事物來進行公共性大眾傳播,使個人能以 公眾身分來參與公共生活。據統計,我國博客以私人性寫作為主,感 性生活的博客佔81.3%,娛樂休閒佔34.4%,而新聞時政佔15.9%(劉 津,2008)。 博主在公共平台上進行資訊發佈,特別是以公眾身分來關注、評 論公共生活,這關乎博客話語權問題。話語權內涵較複雜,它涉及層 面較多:第一,話語權分類是多樣的,按主體不同可分為公眾話語 122 《傳播與社會學刊》,(總)第18期(2011) 權、民族話語權和國家話語權,按屬性不同又可分為政治話語權、經 濟話語權和文化話語權等(但昭彬,2005),本研究主要探討公眾話語 權。第二,「權」在法律意義上有「權利」和「權力」兩層含義,因此話語 權包含兩個意義指向。權利是指「人們應該、能夠或實際做出某種行為 的自由度」(林喆,1999: 346),權利通常與自由聯繫在一起,話語權包 含自由表達的權利;而權力則指一種能力或力量,是一方對另一方的 控制力或支配力,此時話語權是指擁有一定的話語機制和話語環境來 保障表達的效果和力量,體現對話語的主導和控制能力(賈奎林, 2007;王耀龍,2006)。本文主要是從權力角度探討話語權。第三,從 權力角度來解讀話語,其理論資源主要源自福柯,傳統上話語是指一 種語言修飾、演講和文學藝術,而福柯認為話語不僅是單純的語言和 文本,話語還與社會關係相關聯,話語系統規定甚麼可以說,甚麼不 可說,它對意義的闡釋牽涉到衝突和權力。福柯認為權力是彌散、無 所不在的,話語是權力的表現形式,「話語與權力是不可分的,真正的 權力是通過話語來實現」(福柯,1998;王治河轉,1999),話語既包含 在權力之中,又是權力得以傳播的保障。福柯從權力的角度來分析有 關話語生產的程式和話語受到控制的機制,它包括有關誰能說甚麼的 限制,由誰說的限制,在甚麼場合的限制,或進入某些話語實踐的社 會限制等(楊慧瓊,2007),話語實踐中暗含着權力的分佈,它代表着 對言說者權力和身分的認同,「誰有發言權,誰無發言權。一些人得保 持沉默,或者他們的話語被認為不值得關注,語言系統在情感和思想 層面上產生壓制,儘管它是一種隱藏的,表面上無行為人的控制系 統,然而它體現了社會中真實的權力關係」(福柯,1998;王治河, 1999),話語權反映人與社會是一種話語關係,話語中包含一些社會成 規,通過其能確定社會團體和個人的社會地位。 福柯一反傳統的主張從權力中心構成對局部支配的國家統治權的 宏觀權力學說,而主張權力是一種非中心化的、多元的、分散的關係 存在的微觀權力學說(陳炳輝,2002)。權力是個動態、關係性的概念 體系,是個社會互動的過程(陳樹強,2003),依循福柯微觀權力話語 分析路徑,我們看到話語權是相對的,它包含有無話語權和話語權強 弱兩層含義。福柯的話語權理論內含一種分析框架,「話語權」意味着 衝突性食品安全事件中的知識之爭與虛擬空間的話語權 123 Published by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誰有權說話,所謂有權說話,不單指一個人能否有機會開口說話,亦 指有沒有平台讓一個人的說話能被大眾所聽見,話語權不是自言自 語,它意味着有沒有聽眾,有多少聽眾這一基本問題,也意味着聽眾 是否持平認真聆聽。言說者的權力還體現為「話語乃通過社會成規確定 一種社會地位」,「社會地位確定」意味着「對言說者權力或身分的認 同」,意味着聽眾對其話語信任,話語引發行動並產生效果。這時話語 權轉化為影響力,這種轉化需要可信度和權威度來保障,話語權意味 着一個人在說話時如何建構自己的權威或甚至行使自己的權力,它是 一個權威建構及商榷的過程。 博客為博主提供了一個主動述說的空間,然而博客話語權「並不是 指博客技術所能提供的自言自語式的表達和展示權,而是在公共空間 的意義上,博客的聲音能否被聽見,被多少人聽見,以及能否產生共 鳴和影響他人」(丁未,2006)。本研究依循上文對「話語權」的闡述, 嘗試從關係和情境中構建一個博客話語權分析框架,博客「話語權」包 括有沒有聽眾,有多少聽眾,聽眾是否認真在聽及是否認同其觀點等 ,話語權是個動態過程,探討「話語權」還應分析話語權如何生成及如 何獲得信任的過程。分析具體途徑表現為:博客閱讀次數反映了聽眾 的多少,博客評論次數與聽眾是否認真聽有着關聯,這都體現了博客 的關注度;博客的影響力即「能否產生共鳴和影響他人」,主要體現為 支配力或引導力。影響力與關注度相關,若某博客引發了其他媒體或 博客的爭論,得到了社會關注,其影響力相應也較大。支配力和引導 力相似,前者是指使社會意見與其保持大體一致的能力,後者是引導 意見走向的能力,可體現為某博客被其他媒體或博客加以引用、認可 或反駁等形式。轉化為有影響力的話語權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其間需 要獲得信任,建構權威。因為若博客關注度較高,但公眾不信任其話 語,在心理上不認同,行為上也不會受其影響,博客話語權自然不會 得到保障,所以信任是話語權建構的關鍵之一。信任在不同學科視野 中意義不同(何立華,2010;鄭也夫,1999),(社會)心理學認為信任 是個體在特定社會情境下的心理反映,它是建立在對對方行為認知的 基礎之上,也與個體經驗、情感相聯繫(Deutsch, 1958; Rempel, 1985; Khodyakov, 2007)。經濟學則把信任看作是理性計算的結果,信任在經 124 《傳播與社會學刊》,(總)第18期(2011) 濟交易中的達成是基於成本收益的分析法(張維迎,2003;Hirsch, 1978;Klein, 1978)。社會學強調信任是社會制度或文化規範的產物, 信任緣於社會法律制度、道德文化規範內化為人的自覺活動,它是對 某人所保持的一種肯定的或樂觀的預期和把握,是對複雜社會系統的 簡化和基於在風險的承擔 (Inglehart, 1999; Giddens, 1990; Luhmann, 1988)。另外,還有學者提出信任是在社會交往過程中,主體通過積累 有關信任的知識而產生的一種心理體驗 (Lewicki, 1998)。總之,信任主 要可表現為基於制度、計算、認知、知識、感情等形式(向長江、陳 平,2003),本文的信任主要是基於對風險知識的理解。 博客話語權是社會現實權力的自然延伸,現實中每個人的社會階 層、身分地位、文化水準並不等同,他們在一進入博客之初就存在 着話語權的落差,博客有可能進一步帶來話語權力再分配(丁未, 2006)。不過,博客話語權的分化也會帶來一些積極作用,權力是關 係、網路、多元分散和流動的,權力具有積極生產性,譬如權力的流 動性可以使草根博客在某個領域獲得一定話語權,具有一定的影響 力,由此改變傳統媒體一統天下的傳播格局。 那些關注公共事物的博客是個體自行組織的媒體,它的資訊生產 脫離了具有制度性和組織性的傳統媒體的牽制,彌補了傳統專業媒體 的科層組織弊端。在「克林頓─萊溫斯基」、伊拉克戰爭、美國「9.11」 事件、倫敦地鐵爆炸案中都顯示了博客傳播干預現實和影響傳統媒體 的話語權。在中國,韓寒博客,2006年針對胡戈和陳凱歌的眾多博客 爭論等,都是關注公共事物而有影響的博客傳播代表,2009年的蒙牛 特侖蘇風波也體現了博客傳播的力量,特侖蘇風波始於07年3月方舟 子在博客上的質疑,引發了傳統媒體和廣東奶協的關注,還引開了其 他專家的博客爭議。09年2月11日國家質監局質疑蒙牛「特侖蘇」的文 件被曝光後,蒙牛引發輿論風暴,方舟子和其他專家的博客依然處於 輿論風波的中心,它們引發、回應着輿論進程,顯示了博客傳播話語 權的作用。針對於此,本文欲在微觀層次上考察博客傳播話語權狀況。 特侖蘇風波的博客爭論主體是公眾,公眾有專家和普通公眾之 分,特侖蘇風波中的專家包括食品專家、廣告專家、消協專家、食品 安全法專家、律師、公共政策專家等,判斷其身分的方法或是根據其 衝突性食品安全事件中的知識之爭與虛擬空間的話語權 125 Published by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博客內容中他們針對特侖蘇表達的專業意見,或根據網站博客首頁中 「專家博議特侖蘇」的專欄介紹,或其博客主頁中的個人介紹資料等來 判斷其身分。專家是爭論中的核心角色,考察博客傳播話語權的生成 機制主要涉及專家博客,圍繞這一主題本文提出以下具體問題:一、 特侖蘇風波的具體過程如何?博客爭論核心有哪些?二、以專家為核 心的博客傳播話語權具體體現如何,又是如何生成的?三、話語權的 生成是一個建構權威的過程,它需要獲得普通公眾的信任,那麼普通 公眾呈現何種信任狀態?專家博客話語權在普通公眾的信任表達中如 何實現?問題一是探討知識之爭的具體過程,問題二、三是具體探討 話語權。特侖蘇風波是中國轉型期社會衝突和現代風險的體現,現代 風險為知識所建構,分析話語權過程自然包括探討知識為何建構、哪 些知識如何建構風險等問題。 本文同時使用質化的文本分析法和量化的內容分析法,運用文本 分析法,主要是想通過對話語文本的主要內容、核心話語、文本結 構,以及文本內容與社會環境關係的分析,來解釋話語的意義,揭示 話語背後的權力關係。探討文本的主要內容和核心話語可以解釋特侖 蘇知識之爭的具體過程。探討話語文本與社會環境的關係,譬如探討 話語在社會上的關注度、影響力、信任度情況等話語在社會實踐中的 體現,可以揭示話語所建構的社會身分和權力關係。研究中有些問 題,譬如考察博客關注度、公眾不同時期的信任狀況等須運用內容分 析法,在內容分析上主要以網易163博客為樣本,網易是國內最有影響 的商業門戶網站之一,近幾年由百度發佈的中國博客服務商排名中, 網易博客量均進入前幾名,網易博客有一定影響和代表性。本文搜索 方式選擇有道博客搜索,關鍵字為「蒙牛特侖蘇 site:blog.163.com」,選 擇按時間排序,選擇的時間為2009年1月至3月,本研究每隔一天抽 樣。蒙牛特侖蘇風波是2月11日文件被匿名掃描到網上,2月13日蒙 牛被官方確認安全,這兩個關鍵的日期也被選擇在內,一共是46天, 窮盡當天的博客,一共獲得427個樣本, 1 隔天等距抽樣不會影響樣本 的代表性,窮盡當天博客可基本保證文本的全面性。內容分析的編碼 工作由研究者本人和一名新聞學研究生完成,之後隨機抽取30個樣本 (超過整體樣本數的5%)予以檢驗,編碼員間信度均值為85%,達到了 絕大多數內容分析的信度要求。 126 《傳播與社會學刊》,(總)第18期(2011) 特侖蘇(OMP)風波與知識爭議回顧 2006年3月底,特侖蘇OMP牛奶上市。2007年3月方舟子在一次 討論會上質疑OMP,批評蒙牛做虛假宣傳。方舟子曾在美國獲得生物 化學的博士學位,他立志從事學術打假,創辦了《新語絲》網站。3月 28日方舟子在其網易博客上發表〈以「蛋白」的名義〉,從專業的角度質 疑蒙牛特侖蘇。2007年4月,方舟子在網易博客上陸續發表五篇有關 蒙牛的博客。有許多報紙開始跟進報導,媒體關於「特侖蘇OMP奶」的 第一波熱潮正式拉開,很多網站開始轉載,但半個月後,網上跟進的 結果是質疑「特侖蘇」的結果──找不到網頁,包括人民網等諸多網上 的相關連結已經無法打開。針對方舟子的博客,蒙牛和特侖蘇的評審 專家分別作出了回應。北京大學免疫學系王月丹博士在博客中對方舟 子進行質疑,方也作出了回應,爭論核心是「OMP是甚麼?有無危 害?」 2007年5月,廣東奶協繼方舟子後也開始質疑特侖蘇的安全,特 侖蘇事件從一個民間專家的質疑轉到一個行業協會的責難。廣東奶協 主要通過網站發表意見,其源頭來自方舟子的兩篇博客,廣東奶協與 蒙牛方爭論的主要知識議題依舊延續方舟子的話題,「OMP的是甚 麼?」從2007年5月31日開始,廣東奶協下屬的南方奶業網轉載了有關 質疑蒙牛特侖蘇的11篇文章,包括〈方舟子質疑「虛假宣傳」蒙牛稱生 產的皆放心奶〉的博客。而蒙牛方的反應是,他們不會向廣東省奶協和 任何媒體提供關於特侖蘇OMP和 IGF-1任何的口頭或解釋性說明材 料,以游說、公關等方式施壓,07年6月15日南方奶業網被逼撤下轉 載的質疑OMP的文章,爭論的具體內容見表一。 衝突性食品安全事件中的知識之爭與虛擬空間的話語權 127 Published by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表一:政府質疑文件曝光前的知識爭論 作者 針對方 博客標題 (時間) 博客內容(或回應內容) 爭論核心 方舟子(專家) 特侖蘇的鑒 定專家 〈以「蛋白」的名義〉 07.3.28 蒙牛稱特侖蘇含有「造骨牛奶蛋 白」,而國際生物醫學文獻中卻 查不到有關其研究報導,有蛋 白也不會發揮造骨功能。 「OMP的真 實身分是甚 麼?有無危 害?」 方舟子 OMP評委 專家梅方權 〈「造骨牛奶蛋白」 究竟是甚麼東西?〉 07.4.2 梅教授談到的特侖蘇在國內外 已經有相當長的研究歷史了, 那麼根據此話,特侖蘇OMP 可能就是 IGF-1,而濃度高的 IGF-1可能有致癌的風險。 蒙牛 方舟子 認為涉及商業機密和生產專 利,沒有表態。 梅方權(專家) 方舟子 他不是蒙牛方的營養師,蒙牛 方的宣傳他完全不知情。 北大王月丹博 士(專家) 方舟子 〈我向蒙牛和方舟子 討公道〉 07.8.12 他通過科學實驗,證明蒙牛的 特侖蘇中確實沒有致癌因數 IGF-1,批評方舟子沒有實驗依 據的結論。 方舟子 王月丹 〈評我向蒙牛和方舟 子討公道〉 07.8.17 他查詢國家專利局網站上蒙牛 專利,參考蒙牛技術部門發表 的論文認為特侖蘇OMP牛奶就 是IGF-1,而IGF-1有致癌風險。 「OMP的真 實身分是甚 麼?有無危 害?」 報紙媒體 蒙牛 媒體質疑特侖蘇的 第一波熱潮拉開 07. 4 《新聞午報》的〈蒙牛特侖蘇忽 悠消費者? 學者認為其誇大宣 傳〉,《成都商報》的〈蒙牛特侖 蘇被指誤導公眾〉,《東南早報》 的〈蒙牛特侖蘇受反偽鬥士質 疑〉等新聞。 廣東奶協 蒙牛 轉載11篇質疑文章 07.5.31–6.15 在南方奶業網站上質疑OMP的 真實身分,特侖蘇致癌的可能 性。 128 《傳播與社會學刊》,(總)第18期(2011) 廣東奶協與蒙牛交鋒後,方舟子又陸續在07年至08年12月間有過 一些質疑蒙牛的博文,08年《第一財經日報》有三篇質疑特侖蘇的新 聞,但社會對特侖蘇爭論相對平靜。直到09年2月11日政府質疑OMP 文件曝光後才正式拉開了特侖蘇的輿論之戰,引發了全社會對蒙牛的 質詢。輿論之戰源於國家質監局於09年2月2日向內蒙古質監局發函, 責令蒙牛公司禁止添加OMP和 IGF-1物質。而真正將蒙牛推向風口浪 尖的是2月11日這份叫停OMP公函被人掃描後匿名發佈到了網上,特 侖蘇牛奶可能致癌迅速成為輿論焦點,再次引發中國乳業的震動。2月 13日衛生部會同質檢總局等六個部門的專家認為,飲用OMP牛奶不會 產生健康危害,但OMP不是現行國家衛生標準允許使用的食品原料, 蒙牛公司誇大宣傳,違反了食品衛生法的有關規定。2月14日,蒙牛 在京的新聞發佈會再次聲稱特侖蘇OMP牛奶品質安全。蒙牛特侖蘇雖 然被政府監管部門和生產方認定安全,但在長時間裏依然有媒體、普 通公眾和專家質疑其安全性。 2月11日至13日之間為特侖蘇被官方質疑期,專家與蒙牛之間的 爭論核心依然是「OMP是甚麼?有無危害?」普通公眾關注的主題也是 「OMP有無危害」。2月13日蒙牛被政府證明其安全後,爭論的焦點開 始發生不斷的變化,具體內容見表二。 衝突性食品安全事件中的知識之爭與虛擬空間的話語權 129 Published by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表二:政府質疑文件曝光後的知識爭論 作者 針對方 博客標題(時間) 內容 爭論核心 方舟子 蒙牛 〈質檢總局發函責令蒙 牛公司禁止在牛奶中添 加 IGF-1〉 09.2.11 披露質檢總局函文掃描件 內容。 「OMP 的真實 身分是 甚麼? 有無危 害?」 蒙牛 社會、政府部門 OMP與 IGF-1是兩種完全 不一樣的物質;OMP就 是國際上研究和使用多年 的牛奶鹼性蛋白MBP, 其安全性受到了FDA等 國際權威機構的認可。 方舟子 蒙牛 〈評「蒙牛關於OMP牛 奶的回應」〉 09.2.11 根據蒙牛以前的宣傳和專 利材料,OMP就是 IGF- 1,那麼有致癌的風險。蒙 牛現在的說OMP與 IGF-1 不一樣,這與以前的專利 和宣傳完全不吻合,蒙牛 是做虛假宣傳。 方舟子 官方證明特侖蘇 安全,蒙牛發佈 新聞宣佈會 〈四揭蒙牛關於OMP的 謊言〉等博客 09.2.14 證明蒙牛在做虛假宣傳。 「蒙牛是 否虛假 宣傳」 人大教授 鄭風田(專家) 方舟子 〈不要讓打假變成了泄 私憤的工具〉09.2.18、 〈甚麼是真正的科學打 假〉 09.2.21 「在嚴格科學的證據出來 之前,我們還是應該繼續 相信蒙牛,不能用情緒化 的憤怒去打倒另外一個也 許是無辜的企業。」「要科 學打假,不能科普打假或 者是詩人打假。」 「該以甚 麼方式 來打假」 方舟子 鄭風田 〈人民大學教授鄭風田 力挺蒙牛呼籲抓捕「瘋 子」方舟子〉 09.2.18 轉貼鄭風田的博文,指出 鄭風田稱自己是「瘋子」。 130 《傳播與社會學刊》,(總)第18期(2011) 江湖如煙 (普通公眾) 政府監管部門 〈蒙牛特侖蘇OMP事件 風波未了〉 轉《經濟觀察網》 09.2.18 專家的鑒定是「六部委專 家說話,但無一個專家姓 名。」指出「要求衛生部 說話,具體到部門和負責 人 。」中國奶業協會王丁 棉:若衛生部正式下文確 認蒙牛OMP奶無害。奶 協將正式發公文質疑。 「對專家 鑒定與 監管部 門的質 疑」 老侯 (普通公眾) 社會責難 〈蒙牛新風波〉 轉《中國新聞週刊》 09.3.6 經過《中國新聞週刊》等 多方媒體調查,確定了參 與鑒定的專家,並對鑒定 過程給予了說明。 方舟子 政府監管部門 〈如此專家鑒定何以服 人〉 09.2.21 已知名的三專家有兩專家 與蒙牛存在利益關係, 「當初鑒定OMP是蒙牛自 主智慧財產權的是專家, 現在說OMP是從國外進 口的也是專家。」 健力寶 (普通公眾) 特侖蘇廣告 〈中國廣告協會:廣告 突出宣傳OMP非常不 妥〉 轉報紙媒體新聞報導 09.2.18 中國廣告協會法律服務中 心彭曄、北大廣告學系主 任陳剛:OMP是違規添 加,其突出宣傳的廣告涉 嫌違反了《廣告法》。 中國廣告協會:近期網 站上OMP奶品質安全的 「企業聲明」提及政府機關 名義,協會「原則上不支 持」。 「違規的 廣告宣 傳」 蒙牛 社會質疑 撤下網站上有關企業聲明 的廣告。 衝突性食品安全事件中的知識之爭與虛擬空間的話語權 131 Published by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堂吉訶德 (普通公眾) 蒙牛 〈OMP之辯:非法添加 還是欺騙行銷〉 轉《第一財經日報》 09.2.13 廣東奶協秘書長林樹斌: 對於一種在正常牛奶中含 量甚微的物質,是否可以 隨意添加,應該由國家衛 生部門決定,企業不能隨 便添加。 「蒙牛違 法添加」 海枯石現 (普通公眾) 蒙牛 〈針對蒙牛特侖蘇事件〉 轉《上海法制報》 09.2.14 華東政法大學食品安全法 專家孫效敏:「國家添加 劑目錄中沒有出現的物 質,任何商家擅自添加的 成分都不允許,若添加, 則應視作違法。」 蒙牛總裁 社會質疑 台灣地區、日本都把 OMP作為普通原料對 待,所以不存在申請。 深度關注 (普通公眾) 蒙牛 〈蒙牛OMP又惹風波 整 不死蒙牛誓不甘休〉 轉載《新京報》 09.2.16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 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何計 國:OMP其實就是一種 蛋白質,它在價格上有誤 導、欺騙消費者的嫌疑。 「欺騙消 費者嫌 疑」 江湖如煙 (普通公眾) 蒙牛 〈蒙牛特侖蘇OMP事件 風波未了〉 轉經濟觀察網 09.2.18 中消協專家顧問邱寶昌: 特侖蘇擴大產品宣傳,對 消費者知情權、選擇權進 行誤導,作為企業應當承 擔責任。 北京時報 (普通公眾) 蒙牛 〈大陸毒奶粉:制度性 問題〉 轉載《聯合報》 09.2.13 為三鹿毒奶受害者求償的 維權律師許志永:問題奶 粉事件層出不窮,關鍵在 於監管的制度問題上。 「食品安 全關鍵 在於於 監管制 度問題 」aerobiologiatao (普通公眾) 蒙牛 〈破解食品安全問題難 在何處?〉 轉中國網 09.2.16 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根植 於中國社會轉型進程,道 德失範、監管旁落、參與 不足。 132 《傳播與社會學刊》,(總)第18期(2011) 縱觀整個過程,在政府質疑特侖蘇的文件曝光之前的三年裏,以 及在政府質疑特侖蘇的文件曝光後的三天內,爭論主題是「OMP的真 實身分是甚麼?特侖蘇是否會致癌?」OMP的真實身分是一個科學問 題,對其不同的知識解釋界定了其是否為風險,它涉及到知識之爭, 反映了特侖蘇風波是現代社會的一個風險事件,現代社會的風險主要 來自人類知識、行為以及決策。貝克 (2004)談到現代社會的風險的不 確定性需要人類知識來確認,風險的全球化特徵,以及原因與結果的 複雜性,使人類難以知道風險的大小、程度、時間、風險的關聯,這 顯示了揭示科學知識驗證風險的兩難。風險需要知識來確認與解釋, 風險為知識所建構,不同的知識主體與文化背景形成了不同的解釋, 這樣就形成了專家之間、專家與普通公眾之間的爭論,爭論焦點主要 涉及「OMP是甚麼」這個知識問題。 當官方認定特侖蘇安全後,也就是「OMP是甚麼」這個知識難題經 過政府以及鑒定專家確認後,爭論的焦點又轉變為關注風險界定的過 程,關注風險該由誰負責,風險發生的原因為何。即「對專家鑒定與監 管部門的質疑」,「蒙牛以前是否在做虛假宣傳」,「蒙牛違規的廣告宣 傳」,「蒙牛違法添加」,「蒙牛欺騙消費者嫌疑」等。在界定風險的過程 中,存在着不同意見的競爭。在探究因果關係上,是否存在因果聯 繫,一個風險可能緣於多種因素,風險該由誰負責,這些因果關係的 建構也存在爭議。這些爭論也反映特侖蘇不僅是一個科學問題的爭 論,還是社會衝突的體現,它反映了社會轉型期內,公眾對蒙牛企業 道德的質疑,對缺乏獨立性的專家鑒定的懷疑,以及對政府監管不力 的責難,這些焦點體現了社會力量間一種緊張與爭執的衝突狀態,指 向社會的現實困境以及監管的制度問題。 特侖蘇知識之爭的話語文本分析 那麼,知識如何建構風險,這涉及到:特侖蘇知識之爭的緣由為 何?涉及哪些主體間的爭論?關係哪些具體的知識內容?知識屬於哪 類?知識話語引用狀況如何?知識文本結構如何?這既是具體解釋知 識之爭的過程,也是揭示知識之爭話語權的基礎,此處運用文本分析 衝突性食品安全事件中的知識之爭與虛擬空間的話語權 133 Published by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法,主要對話語主體身分、核心話語、知識類型、主題、話語引用狀 況、文本結構進行研究。 根據這些文本的核心話語,可知特侖蘇知識之爭緣於未知。蒙牛 特侖蘇之爭涉及到多方的利益,即蒙牛廠方、政府監管部門、奶業協 會、各類專家、媒體與普通公眾等多方主體,論爭的關鍵在於界定 OMP究竟是甚麼,這決定了蒙牛特侖蘇的生死。然而特侖蘇風險界定 之難在於沒有確定的知識去證明它。在OMP風波中,中國乳製品協會 科技委員會首席專家南慶賢表示:「學術界對OMP和 IGF-1是否一回事 還沒有定論,因為其分子結構非常複雜。」(松榆軒主博客轉帖,2009 http://wanggaoli1965.blog.163.com)也有專家認為:「現代科學對人類的 瞭解,僅僅是皮毛,不能以現在的眼光去看待未知的領域。」(黯色憂 鬱博客轉帖,2009 http://yang1965888.blog.163.com)普通公眾對特侖蘇 自然是不能理解的:「OMP是甚麼東東,咱老百姓不知道,也不想知 道。」(松榆軒主博客轉帖,2009 http://wanggaoli1965.blog.163.com)「說 是蒙牛往好好的牛奶加了甚麼普通人不知道的神秘營養成分,弄的大 家對這個東西是好是壞爭來辯去的,咱也不是科學家,聽不懂這個那 個的。」(湘金泉博客,2009 http://blog.163.com/mzjkcs@126 ) 普通公眾對OMP是甚麼不太清楚,專家對其有着分歧。現代社會 的風險來自於人類知識領域的未知和科學知識的不確定性。科學本質 就是一種對知識的懷疑精神,科學意味着知識的不確定性。科學本身 會帶來無法預測的後果,科學實驗就是一個人們通過確定的知識來解 釋不確定問題的過程(吉登斯,2000),科學伴隨着未知,風險緣於未 知,其關鍵在於知與未知的爭論。 在風險社會中,專家扮演着極重要的作用,風險源於科學知識, 其解釋與確認也主要依靠專家系統,知與未知的爭論主要體現在專家 之間。具體說來,在政府質疑特侖蘇文件曝光之前,方舟子首先在07 年4月〈以「蛋白的」名義〉博文中表示了對特侖蘇的懷疑,認為特侖蘇 含有的造骨牛奶蛋白是炒作虛假概念,其核心話語「牛奶中是否真有這 麼一種神奇的蛋白質是很值得懷疑的,即使真的存在這種蛋白質,吃 它也不可能有甚麼獨特的作用」。他用生物學的基礎知識來證明,蛋白 質只會在消化道中被消化吸收掉,沒有造骨功能。方舟子在〈「造骨牛 134 《傳播與社會學刊》,(總)第18期(2011) 奶蛋白」究竟是甚麼東西?〉博文中指出:根據梅教授言論和蒙牛專利 資料,可推斷特侖蘇造骨牛奶蛋白OMP可能就是 IGF-1,核心話語是 「調查表明血液中 IGF-1濃度高增加了患乳腺癌的風險」,方舟子主要是 查閱生物醫學文獻資料庫,通過科技文獻與國家專利局的〈蒙牛液態 奶〉專利資料相對照,推斷OMP牛奶就是 IGF-1。針對質疑,蒙牛稱國 家有關權威專業機構對這種蛋白的實際效果進行了動物和人體的臨床 實驗,實驗證明OMP有造骨功能,不過方舟子和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 研究所研究員何士剛認為OMP檢測並沒有科學依據。北京大學免疫學 博士王月丹 (http://immunohealth.blog.sohu.com)對方舟子提出質疑:在 07年8月的〈我想蒙牛和方舟子討公道──我是特侖蘇事件的最大受害 者》博文中,他通過科學實驗,證明「蒙牛的特侖蘇中確實沒有致癌因 數 IGF-1」,批評方舟子沒有實驗依據的結論。方舟子在07年8月的〈評 「我向蒙牛和方舟子討公道」〉博文中反駁:他並不相信特侖蘇就是 IGF- 1,因為 IGF-1很貴,但「如果特侖蘇真的含有蒙牛所聲稱的那麼高含量 的 IGF-1,而且蒙牛發現了一種辦法能讓 IGF-1不被消化掉而是被人體 直接吸收利用,那就有致癌的危險。」王月丹回應要 「通過實驗研究來 證明科學與偽科學」。我們看到專家博客主要涉及科技知識之爭,包括 證明的途徑如何?證明的邏輯如何? 政府質疑特侖蘇文件曝光後,蒙牛方做出回應,並發佈〈蒙牛關於 OMP牛奶的回應〉,指出「OMP與 IGF-1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物質」, 「OMP就是國際上研究和使用多年的牛奶鹼性蛋白MBP,其安全性受 到了FDA等國際權威機構的認可。」「
本文档为【衝突性食品安全事件中的知識之爭與虛擬空間的話語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1600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1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6-11
浏览量: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