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海交通大学:第一章 技术创新管理的基础

上海交通大学:第一章 技术创新管理的基础

举报
开通vip

上海交通大学:第一章 技术创新管理的基础null 技术创新管理 Management of Technical Innovation 技术创新管理 Management of Technical Innovation 邹礼瑞 Lrzou@sjtu.edu.cn 52301255 安泰707 为什么要学习“技术创新管理”为什么要学习“技术创新管理”技术是一个国家、企业发展的一种“特殊资源”,它与自然资源有联系又相区别,具有社会属性和自然属...

上海交通大学:第一章 技术创新管理的基础
null 技术创新管理 Management of Technical Innovation 技术创新管理 Management of Technical Innovation 邹礼瑞 Lrzou@sjtu.edu.cn 52301255 安泰707 为什么要学习“技术创新管理”为什么要学习“技术创新管理”技术是一个国家、企业发展的一种“特殊资源”,它与自然资源有联系又相区别,具有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是支撑国家和企业的持续发展的关键资源。在一个国家、企业的发展中,技术和其他资源具有一定的替代性,但掌握技术资源的国家和企业具有较强抵抗风险的能力。 从外在表现上看,技术具有体现性和非体现性,发展具有规律性和非规律性,影响技术发展的因素呈多元性,既有体制因素又有机制问题,既有硬条件问题,也有软环境问题,既有战略问题又有战术问题,总之技术发展是复杂的系统问题。为什么要学习“技术创新管理”为什么要学习“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源泉,它与国家、企业的文化、制度密切相关,也与经济状况相关,而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文化、制度建设等又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其中也包括创新思维,因此是一个多重反馈的复杂系统问题。 技术创新是技术的商业化、产业化的过程,是社会财富创造的过程,存在很多管理问题需要研究,如提高技术创新效率与效益的问题,提高地区创新能力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理论问题,有些是实践问题,需要技术创新管理的理论研究者和管理者共同努力。 为什么要学习“技术创新管理”为什么要学习“技术创新管理”具体来说,在宏观层次上,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研究“创新型国家”建设包含那些方面,以及如何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又如创新性文化的建设问题;支持创新的法律及 规章制度 食品安全规章制度下载关于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关于行政管理规章制度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范本关于公司规章制度 建设问题;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问题;国家创新战略的选择问题;国家重大战略领域和关键技术的选择问题;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投入结构问题(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的比例);国家教育制度(体系)与科研体系的整合问题。为什么要学习“技术创新管理”为什么要学习“技术创新管理”在中观层次上,如何改善地区技术创新环境问题,如创新资源的整合、协同与联动以及配置问题;如何制定地区产业政策问题,如何制定地区技术创新政策、法规问题,如何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如何保护创新产权、如何鼓励社会资源进入风险投资市场、对企业研发投入如何奖励等问题;又如地区科技中介体系的建设问题(法律、规章建立,如何统筹规划科技中介发展体制、人才培育、品牌建立、信息资源共享); 地区技术转移、扩散的体制、机制设计问题;地区重点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制定问题;研发平台的建设问题,。。。。。。为什么要学习“技术创新管理”为什么要学习“技术创新管理”在微观层次上,即在企业层次上,是技术创新研究的重点对象,具体研究内容: 企业技术发展的战略、战术问题(选择什么战略和关键技术(技术平台)) 企业技术发展的预测、评价和选择(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如何选择和调整技术(对象与时间)) 企业技术能力的积累与培育(如何评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如何积累与培育企业技术能力,企业知识如何管理) 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管理(选择什么模式问题,如何安排研发项目,如何激发灵感) 企业创新文化的建设问题,。。。。。。 研发流程设计和改进问题与本科“技术创新导论”的差异与要求与本科“技术创新导论”的差异与要求1、本科生以定性分析为主,研究生强调定量分析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强调运用其他相关理论解决某些技术创新问题 2、本科生教学介绍技术创新的概念、方法、以说理或逻辑推理形式展开;研究生教学以为什么,应该怎样,如何实现,即分析研究问题,应用科学的方法手段得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并以论文、研究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形式予以表达,要求有较好的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和较深的分析能力。与本科“技术创新导论”的差异与要求与本科“技术创新导论”的差异与要求3、从研究对象的真实程度讲,研究生强调更深入的调查,更接近实际,强调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要求能从导师现有课题中找到问题,并运用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解决某些问题。 4、案例剖析深度要深,要从产业内外部发展环境,还要从微观角度去探索问题(如从技术本身的特点)。 如何学习“技术创新管理”课程如何学习“技术创新管理”课程掌握技术创新管理的思想、程序和方法,尤其是定量研究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围绕某些实际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过程。 结合实际案例,能提出一些需要研究的问题。 总之,要在技术创新管理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上有收获。 技术创新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技术创新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技术创新管理的基础 技术创新的过程管理 技术创新的战略分析 技术的预测与评价方法 技术创新的产权分析 专题讨论 技术创新管理的参考书技术创新管理的参考书傅家骥:技术创新学 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 施培公:后发优势(模仿创新的理论与实证) 杨 武:技术创新产权 James M.Utterback:把握创新 许庆瑞:研究、发展与技术创新管理 罗伯特.G.库伯:新产品开发流程管理技术创新管理课程的考试方法技术创新管理课程的考试方法案例分析或结合导师的课题,用学到的或相关知识和技能展开研究,以研究报告或论文形式进行撰写。第一章 技术创新管理的基础第一章 技术创新管理的基础1.1技术创新的基本概念 1.2技术创新管理的地位、作用 1.3技术创新管理的特点和框架 1.4技术创新管理体系的复杂性 1.5技术创新管理的思想与方法 1.1技术创新的基本概念1.1技术创新的基本概念1.1.0、科学、技术、高新技术 1.1.1、国外技术创新的主要观点和争论 1.1.2、傅家骥对技术创新概念的认识 1.1.3、关于“技术创新”的理解 1.1.4 、技术创新的基本类型 1.1.5、对于目前技术创新的若干认识 1.1.6 、技术创新的支持系统 1.1.0、科学、技术、高新技术1.1.0、科学、技术、高新技术科学(认识世界、找规律,其结果要经得起反复实践、反复认识和反复检验、且需规范化、体系化) 技术(改造世界、实行人类愿望,体现在各种工具和规则的体系内、隐含在产品和人员头脑中) 高新技术(电子信息、材料、能源、生物、太空和海洋技术,高技术与新技术的差别;如何判断: “高层次”、“尖端的”、“新兴的”处于前沿的技术,以最新科学为基础的技术,知识密集与技术密集,高风险,高增值,强渗透) 1.1.0、科学、技术、高新技术1.1.0、科学、技术、高新技术我国目前定义的高技术:主要包括微电子科学和电子信息技术、空间科学和航空航天技术、光电科学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技术、材料科学和新材料技术、能源科学和新能源及高效节能技术、生态科学和环境保护技术、地球科学和海洋工程技术、基本物质科学和辐射技术、医药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以及其他在传统产业基础上应用的新工艺和新技术 863计划与973计划(领域、重大专项) 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积累模式,革命模式和波浪式)1.1.1 、国外技术创新的主要观点1.1.1 、国外技术创新的主要观点熊彼特在1928年首次提出创新是一个过程的概念,以及1939年较全面地提出创新理论。“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组合包括引入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开辟新市场,开拓并利用原材料的新的供应来源,实现企业的新组织”。 1.1.1 、国外技术创新的主要观点1.1.1 、国外技术创新的主要观点 熊彼特把发明创造与技术创新相区别,认为发明创造是知识创造,科技行为,而技术创新是技术成果的商品化问题,是经济行为。 1951年,经济学家索罗(S.C.Solo)首次提出了技术创新成立的两个条件,即新思维来源与后阶段的实现发展。这一“两步论”被认为是技术创新概念界定以及的一个里程碑。 1.1.1 、国外技术创新的主要观点1.1.1 、国外技术创新的主要观点1962年,伊诺思(J.L.Enos)首次以定义的形式给技术创新下定义:“技术创新是几种行为综合的结果,这些行为包括发明的选择,资本投入保证,组织建立,制定计划,招用工人和开辟市场等” 1970年,厄特巴克(J.M..Utterback)在创新研究中独树一帜,认为:“与发明或技术样品相区别,创新就是技术的实际采用或首次应用1.1.1 、国外技术创新的主要观点1.1.1 、国外技术创新的主要观点1973年,作为经济学家的弗里曼(C.Freeman),它从经济学角度考察创新,认为:“技术创新是技术的、工艺的和商业化的全过程,其导致新产品的市场实现和新技术与装备的商业化应用”。1982年,弗里曼又提出:技术创新就是指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服务的首次商业化转化。 1.1.1 、国外技术创新的主要观点1.1.1 、国外技术创新的主要观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National Science Fundation of U.S.A.)在60——70年代研究中,主要倡议人和参与者迈尔斯、马奎斯将创新定义为变革的集合,认为“创新是一个复杂的活动过程,从新思想和新概念开始,通过不断的解决任务和问题,最终使一个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新项目得到实际的成功应用”。1976年“技术创新是将新的或改进的产品,过程或服务引入市场” 1.1.1 、国外技术创新的主要观点1.1.1 、国外技术创新的主要观点缪尔塞(R.Mueser)在80年代中期做系统的整理分析,约有四分之三认为:当一种新思想和非连续的技术创新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后,发展到实际和成功应用的程序,就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成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1.1.1国外技术创新的主要争论1.1.1国外技术创新的主要争论1、对“技术”的限定:那些属于技术,那些属于非技术,人们的认识差异较大。 如:费斯曼尔德“与新产品直接有关的技术变动才是技术创新(狭义 ) 。 NSF认为“不需要新技术知识的某些生产工艺和操作方式的成功变化,尽管层次较低,但也属技术创新范畴。”(广义,产品、工艺,还包括组织、制度) 1.1.1国外技术创新的主要争论1.1.1国外技术创新的主要争论2、对技术变动幅度大小的限定。有人主张只有技术的根本性变化才是创新,而另一些人主张既包括技术的根本性创新也包括技术的渐进性变化。 3、关于新颖程度,有人主张技术创新只限于“首次”,另一些人认为创新的扩散性应用也应包括在内(在世界上不算新,但在某一个国家或地区仍然是“新”),不管持何种观点,共同的是技术创新都必须实现商业化应用1.1.1国外技术创新的主要争论1.1.1国外技术创新的主要争论4、对具体的技术创新而言,“成功”的概念和标准是什么?(商业利润 ,市场份额,技术优势)。Freeman认为:技术创新成功的标志:一是实现商业盈利;二是市场的建立或渗透效应,即市场份额的获取与扩大上的变化,就是说不追求眼前利润,通过占领市场份额,争取长远利润。 1.1.2、傅家骥对技术创新概念的认识。 1.1.2、傅家骥对技术创新概念的认识。1、根据中国现状和理论依据,在不影响其理论的严谨性的前提下,认为要适当放宽对“技术”的理解,认为“技术”指人类在科学实验和生产活动过程中认识和改造自然所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的总和。 2、对“技术”的理解:发展的各种流程,加工方法,劳动技能和诀窍(软技术); 将这些流程、方法、技能和诀窍付诸实现的生产工具和其它物质装备(物化硬技术); 对生产系统中所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组织与管理的知识经验与方法(软技术)。 1.1.2、傅家骥对技术创新概念的认识。 1.1.2、傅家骥对技术创新概念的认识。3、对“技术”变动的强弱和大小不应有所限定,因为经济效益的大小,不严格与技术变化成正比。 4、对“成功”应当有一个较宽幅度的界定。如当前经济效益的增长(或超额商业利润、或在某一正常利润的左右);如市场状态的改善(或抢占和扩大市场份额、或获取长期利润);如创新主体素质的提高。 1.1.2、傅家骥对技术创新概念的认识。1.1.2、傅家骥对技术创新概念的认识。5.傅家骥对“技术创新”的定义: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的组织,它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 1.1.3、关于“技术创新”的理解1.1.3、关于“技术创新”的理解技术创新是技术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过程,属经济行为,生产市场所需要的商品(服务)。而发明创造属科技行为,它生产新概念、新设想。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推动技术创新的是企业家。而技术创新环境建设则影响创新成功概率,环境包含研发平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政策、创新激励政策等软硬条件。 技术创新始于研究开发,终于市场实现。因此选择合理的研发战略、优化研发流程、合理配置资源等是保证技术创新的关键。1.1.3、关于“技术创新”的理解1.1.3、关于“技术创新”的理解技术创新是指技术的新构想,经过技术开发或技术组合,到获得实际应用,并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的商业化的全过程的活动。 技术新构想指新产品、新服务、新工艺的新构想,新构想可来源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新技术应用,客户需求; 技术组合将现有技术进行新的组合; 实际应用指生产出新产品,提供新服务,采用新工艺,或对产品、服务、工艺进行改进。1.1.4技术创新的基本类型1.1.4技术创新的基本类型一、基于特点和影响程度分类 1、渐进性创新(对现有的技术的改进引起的渐进的连续的创新) 2、根本性创新(对技术有重大突破的技术创新,常常伴随一系列渐进性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并在一段时间内引起产业结果变化) 3、技术系统的变革(计算机的创新以及相关行业的应用,极大的改变人们的生活) 4、技术-经济范式的变革(晶体管的发明与创新,引导人们进入信息时代)1.1.4技术创新的基本类型1.1.4技术创新的基本类型二、基于创新对象分类 1、产品创新(Product Innovation),如贝尔公司的电话、半导体晶体管,无线电公司的电视机,IBM的集成电路,杜邦公司的人造橡胶、尼龙,帝国化学公司的聚乙烯,波音公司的喷气式飞机。 2、过程创新(Process Innovation),如氧气顶吹炼钢、转炉炼钢、连铸炼钢,福特早期的流水作业生产方式,水泥生产过程由干、湿、干的生产工艺、变为干、干、干的生产工艺 1.1.4技术创新的基本类型1.1.4技术创新的基本类型三、基于技术创新的技术变动方式分类 1、渐进性创新:现有产品技术要素结构和技术模式的微小改进或变动,不需要新的科学知识的运用。 2、模式性创新:产品的技术模式具有显著变化,新的产品中包含新的重要的科学技术原理的应用,但现有要素的组成方式只是局部改变(通信设备由模拟到数字)。 3、结构性创新:技术模式未发生变化,只是要素结构产生的创新,不需要新的科学原理的应用(技术平台上的发展,如随身听) 4、根本性创新:技术模式和要素都有革命性变化。(电子技术从真空管到晶体管的创新)1.1.5对于目前技术创新的若干认识1.1.5对于目前技术创新的若干认识1、技术创新没有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之分。 2、国家创新体系一般包括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管理创新,他们相互关联、不可或缺,共同构成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 。 3、科技创新体系包含五个方面: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和专业化、社会化和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国务院发布的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 1.1.6 、技术创新的支持系统1.1.6 、技术创新的支持系统技术创新的支持系统由 制度条件、企业家、创新战略、政策和相应的其他子系统组成。 支持系统首先是解决创新的积极性问题,其次是解决创新的带头人问题,第三要选择符合国情的创新战略、明确创新的努力方向的问题,第四是政府要制定和设施相应的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和引导的问题、还有如何加速技术创新车轮前进速度,减少阻力等一系列问题。 一、制度条件 一、制度条件积极性最核心问题是明确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从而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投资的主体: 1、自主进行筹资、融资和投资,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 2、研究开发的主体:在企业内进行技术创新研究,即企业要有自己的研究机构,或与研究院、所联合攻关、合作研究,(有无能力从事需要研究的工作)如深圳的华为集团。 3、利益分配的主体:自由分配税后利润,奖励有功人员(这涉及到企业的真正主人是谁?)。 一、制度条件一、制度条件在上述制度条件中,我国有很多企业满足第一和第三条,满足第二条的不多,其次上述制度条件仅仅是必要的,充分条件是什么,不同类型的企业,如国有企业(相当多属于垄断性行业),私有企业,股份制企业还需哪些条件? 二、企业家 二、企业家领导企业技术创新的是企业决策层,而决策层代表是企业家,企业家是靠自己的经营业绩得到社会的认可的具有优秀经营素质的企业经营者。他(她)能审时度势,抓住企业发展的机遇,有效配置企业资源,推动技术创新,使企业获得潜在的利润,这些是企业家的根本职能。企业家要具备如下素质: 企业家要具备的素质: 企业家要具备的素质:1、具有不断地创新意识,是创新创导者、实干者,能够预见到普通经营者所不能预见到的新的市场机会和技术机会,有魄力去推动创新,具有丰富的专业技能和经营管理人才。典型代表:比尔盖茨,王安。 企业家要具备的素质: 企业家要具备的素质:2、具有成就意识,以献身精神从事创新,不是“金钱拜物教徒”,得到社会承认作为人生最大幸福,具有成就感和光荣感。 3、具有社会意识,比普通经营者看得远,行动快,善于捕捉最早出现的信息,先人一步想到,先人一步行动,先人一步去占领市场,从而赢得时间,获得优势 企业家要具备的素质: 企业家要具备的素质:4、善于用人,除企业家个人素质好之外,还要建立一定数量的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的创新集体。如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拥有一批精明的电脑人才,也拥有一群优秀经营管理人才,知人善任。又如通用汽车公司第二把手洛佩斯,本人才华出众,还善于用人,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由他和其助手帮助下,在采购零件时节约40亿美元。使总裁不断委以重任。大众公司以高于通用4倍的工资挖走其人及助手。 企业家要具备的素质:企业家要具备的素质:5、具有艺术家的气质和感染力和一般的逻辑推理能力。 6、具有飞翔式思路,超凡脱俗境界。 7、比普通经营者更能承受风险、失败和各种压力的能力。 8、要有诚信。 三、创新战略 三、创新战略从与外界关系来分:自主创新(依靠自身的技术力量创新,创造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如“北大方正”排版系统); 模仿创新(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或再创新,如活塞加工成套设备);合作创新(通过联合实现创新,如上海与GM合作汽车研究中心)。 从企业战略角度来讲,还有相对应的“技术领先战略,技术跟随战略,成本领先战略,二次创新战略等等。 从创新类型来分,我国强调“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基础上的再创新”三种类型。三、创新战略三、创新战略不同创新战略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和应用条件(资源和环境),因此创新战略的合理选择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时间和地域,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选择。所以创新战略制定要站在国际角度,从产业发展动向、技术转移方向和速度,本国和本地接受能力等考虑。 四、政府出台的技术创新的政策与措施 四、政府出台的技术创新的政策与措施国内外常用的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 1、鼓励企业加速折旧,促进技术更新。 2、发挥政府采购功能,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3、对研发实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联合攻关。 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国内外促进技术创新的一些措施: 5、完善科技中介市场建设,推进技术转移。 6、提升地区技术创新基础设施水平,发挥创新资源集聚、辐射功能效用。(如上海市建设的研发公共服务平台) 7、促进科技人才市场建设。五、其他支持子系统五、其他支持子系统教育子系统 资本市场建设子系统 技术中介服务子系统 。。。 1.2技术创新管理的作用1.2技术创新管理的作用1.2.1、我国技术创新面临的现实 1.2.2、技术进步的客观要求 1.2.3、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要求 1.2.4、创新性国家建设的需要 1.2.1、我国技术创新面临的现实1.2.1、我国技术创新面临的现实1、技术落后:据估计我国在传统技术领域比先进国家落后10—15年,不少领域处于引进一落后一再引进的循环之中;在高新技术的许多领域内呈现差距拉大的态势。 2.投入不足:以代表性的科技投入指标R&D占GNP的比例为例,发达国家一般为2%一3%;改革开放到全国技术创新大会的1999年,每年R&D占GNP的比例约为0.6-0.7%,而我国2006年刚达到1.34%。2008年达到1.541.2.1、我国技术创新面临的现实1.2.1、我国技术创新面临的现实3、从事技术创新人员比重太低:从事R&D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占人口的比例日本为千分之9.1,美国为千分之7.56,印度为千分之4.6,中国只有万分之6.3。 4、研发能力不足:以企业研究开发机构普及率为例,我国99%的中小企业没有研究开发机构,大中型企业中也只有1/3的企业建立了开发机构,其中相当多的还不具备真正的开发能力。 1.2.1、我国技术创新面临的现实1.2.1、我国技术创新面临的现实5、动力不足:由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企业机制问题尚未解决,企业行为短期化,缺乏技术进步的动力,依赖引进、不求进取的现象仍相当普遍。(企业技术创新考核标准难以制定和考核的困难) 6、管理方法落后:由于我国目前实施的财税承包制,导致地区创新资源流动困难,对创新资源的整合、协调发展增加了障碍。其次国家在设置创新机制时往往采用0-1方法,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使之技术创新效果不佳。 1.2.1、我国技术创新面临的现实1.2.1、我国技术创新面临的现实7、金融危机。由于企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问题,大部分企业产品附加值不高,金融危机和人民币升值影响,使企业更是雪上加霜。1.2.2、技术进步的客观要求1.2.2、技术进步的客观要求1、发展中国家都力图实现跨越发展,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从总体上看,科技的加速进步使世界上最富的国家与最穷的国家之间差距在扩大,以人均GDP计,1820年两者之比为4:1,1913年为10:l,1950年为26:1,1973年为36:1,1989年达39:1。 2、科技进步提供了缩小差距的可能,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大力提高本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同时在经济上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如韩国等1.2.3、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要求1.2.3、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要求企业在竞争的环境中运行,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例如,美国《幸福》杂志刊登的世界500强企业排序处于不断变动之中(1966年排在前15位的公司到1980年只有8家仍保留在前15位);目前GM,摩托罗拉等著名企业都面临困境,因此如何提高技术创新管理水平至关重要。1.2.4、创新性国家建设的需要1.2.4、创新性国家建设的需要创新性国家建设应包括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管理能使得技术创新投入的产出效应增大、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技术创新效率提高。1.3技术创新管理的特点和框架1.3技术创新管理的特点和框架1.3.1、技术管理理论的发展 1.3.2、技术管理使命的重新定位 1.3.3、技术创新管理的特点 1.3.4、技术创新管理的框架1.3.1、技术管理理论的发展1.3.1、技术管理理论的发展技术创新管理理论是从技术管理理论演变来的。根据现有文献,按时间顺序可归纳出四个技术管理(Management Of Technology——MOT)学派,即R&D管理学派、创新管理学派、技术规划学派和战略性技术管理学派。 1.3.1、技术管理理论的发展1.3.1、技术管理理论的发展R&D管理学派认为:技术沿着一定的发展曲线成长,技术的成长需要投资,投资越多,技术性能就会越高(相应的技术曲线伸展越快)。该学派把R&D的内在机制视为一个黑箱,基本上不关注R&D过程,只关注投入和产出 ,认为企业商业环境稳定、简单和扩张;研究范围和问题是R&D资源管理和人员、创意、资金、文化的管理;研究内容为技术的预测、预算等。1.3.1、技术管理理论的发展1.3.1、技术管理理论的发展创新管理学派认为: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技术创新不仅涉及技术发明,而且涉及生产、制造、市场、销售、服务等商业化过程。因此,该学派主张将技术管理的视野从R&D扩展到技术创新的全过程。认为企业商业环境是变化且可预测的;研究范围和问题是公司内创新管理、技术发明和技术实现;研究内容为德尔菲预测、技术预测、创新过程的项目管理等 。1.3.1、技术管理理论的发展1.3.1、技术管理理论的发展技术规划学派认为:竞争加剧和技术进步加速是经营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两大重要因素,因而,技术作为企业竞争力的构成因素,其作用不断加大,技术变化不再当然地视为具有简单性和可预测性的特点。该学派关注技术的动态变化,主张在动态分析中对技术活动进行规划,认为企业商业环境是变化、发生断裂和跳跃的;研究范围和问题是技术分析和规划、技术开发复杂过程的分析和计划;研究内容为方案预测、技术分析和计划等。 1.3.1、技术管理理论的发展1.3.1、技术管理理论的发展 战略性技术管理学派认为,传统的技术管理方法存在缺少高层管理关注,组织不适应,技术和组织集成不当,技术部门和商业部门缺少相互理解、沟通和合作,对技术没有给予战路性重担。这些问题导致企业技术吸收率低、技术实施失败率高等后果问题。因此该学派主张企业技术管理应与战略管理相融合,同时考虑技术创新过程中战术问题和商业问题。1.3.1、技术管理理论的发展1.3.1、技术管理理论的发展战略性技术管理学派认为企业商业环境是变化、断裂、新领域难以预测;研究范围和问题是技术及其相关方面管理与集成、技术进化全部领域的分析和处理;研究内容为战略性MOT和集成以及MOT的技术组织方法等 1.3.1、技术管理理论的发展1.3.1、技术管理理论的发展从关注技术活动的某些阶段(研究开发阶段)向关注技术活动的全过程(技术创新过程)发展 从关注单项活动(技术开发活动)向关注多项活动集成(技术开发、组织变动、人力资源开发等)演进; 从关注局部活动(技术性活动)向关注全局性活动(如技术、生产、商业等)变化; 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推进,强调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并及时调整。 从关注技术本身到关注有关技术法律、法规建设。1.3.2、技术管理使命的重新定位1.3.2、技术管理使命的重新定位1、把技术管理从一般的职能管理(技术开发和日常技术活动管理)转变到战略性管理上来,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 2、要重新认识技术管理的功能,把技术管理重点从日常技术活动管理转移到技术创新管理上来,只有这样才能抓住要害,发挥技术管理的战略性管理作用。 1.3.3、技术创新管理的特点1.3.3、技术创新管理的特点1.战略性:从技术活动的纵向过程来看,涉及从技术研究开发到技术应用的全过程,技术创新管理应具有全程性;从技术创新活动的横向联系看,它与企业的生产、营销等活动紧密相连,往往决定和影响其他活动的成效,因此技术创新管理应具有全局性;一项基本技术往往对企业主导产品的长期竞争力有决定性的影响,从而技术创新管理应有长期观点。以上特性表明,技术创新管理具有战略性特点。1.3.3、技术创新管理的特点1.3.3、技术创新管理的特点2.综合性:技术创新管理涉及工程科学方面的各学科专业知识、制造技术、设计技术、计算机应用等广泛领域;在管理方面涉及企业经营战略、市场营销、财务、组织行为、生产运作、人力资源、法律等广泛领域,需要将相关知识、有关活动集成起来,因而技术创新管理具有综合性特点。 1.3.3、技术创新管理的特点1.3.3、技术创新管理的特点 3.权变性;在技术创新管理中存在稳定性的一面,即技术创新活动要按一定的规范、计划进行;但更应强调非稳定性一面,即要适应变化的环境,包括技术的新进展、新的商业竞争环境等,在管理上要保持灵活性和权变性。 1.3.3、技术创新管理的特点1.3.3、技术创新管理的特点4.非程序性:技术创新管理面临着一系列的程序性决策,如设计规范、操作规范的执行等;但创新决策又是非程序性决策,因此,技术创新管理更重要的特征是非程序性,它要求管理者有较高的决策能力。 1.3.4、技术创新管理的框架1.3.4、技术创新管理的框架1.技术创新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技术创新概念、分类、过程和管理要素等。 2、技术创新决策。 广义地说,技术创新决策贯穿于技术创新管理的各个部分,但集中的、影响大的决策主要是技术创新战略制定和技术选择。 3.技术创新活动环节的管理。主要包括:研究开发管理,新产品生产和营销管理,技术转移管理。 1.3.4、技术创新管理的框架1.3.4、技术创新管理的框架4、技术创新的要素管理。 主要包括技术信息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技术创新能力管理。 5、技术创新的组织管理。主要包括技术创新组织和激励的设计 1.4技术创新管理体系的复杂性1.4技术创新管理体系的复杂性技术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即其发展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又受到人们促进和限制其发展的属性,而技术创新的管理体系是典型的社会经济系统,具有一般自然系统的特点,并受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影响的特点,是也复杂性系统。如:管理体系中存在互为因果关系;存在“一果多因”和“一因多果”关系;存在反馈和多重反馈 的关系;也存在作用效果非线性和存在作用迟滞性现象。 1.4技术创新管理体系的复杂性1.4技术创新管理体系的复杂性1.4.1、存在互为因果关系 1.4.2、存在“一果多因”和“一因多果” 1.4.3、存在反馈和多重反馈 1.4.4、作用效果存在非线性 1.4.5、作用存在迟滞性 1.4.1、存在互为因果关系1.4.1、存在互为因果关系如果一个国家的技术存量越高、对应的技术积累能力越强,在新的一轮技术创新过程中,国家的技术积累量越多,这样导致这个国家具有更高的技术存量;又如在一个地区的技术创新过程中,地区的技术中介服务能力越强,地区技术创新的环境越好,导致地区技术创新能力越强,地区技术创新的效果越好,导致新的一轮科技中介服务需求的扩大,促进了地区科技中介服务的快速发展,这样又促进了地区科技中介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1.4.2、存在“一果多因”和“一因多果”1.4.2、存在“一果多因”和“一因多果”如提升科技中介机构市场化运作能力问题,不仅要从政府职能的转移,机构人员市场化意识提高,现有规章制度的修改,出台必要的竞争和激励措施才能够有所提高。这说明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要产生一种结果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需要一组措施或手段才能解决这个问题。1.4.2、存在“一果多因”和“一因多果”1.4.2、存在“一果多因”和“一因多果”如目前多数科技中介机构的能力和专业素质与开展科技中介服务所需要的能力与素质存在差距,这影响了其承接大型的、跨学科的、综合性项目的能力,导致了科技中介机构得不到相应的学习、锻炼机会,又导致了科技中介机构人员业务水平提升和科技中介机构品牌建立的困难,从而又反过来制约了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和素质的提高 1.4.3、存在反馈和多重反馈1.4.3、存在反馈和多重反馈如国家研发投入的增加,相应的研发成果增加,科技成果的储备量增加,假设科技成果的转换率不变,那么相应的技术转换的经济效益增加,即GDP增加,又可能导致国家研发投入的进一步增加,这种反馈与多重反馈环是复杂系统的基本特性。1.4.4、作用效果存在非线性1.4.4、作用效果存在非线性因素之间作用存在非线性主要原因是产出边际效益递减关系,如研发费用增加,研发产出增加,但随着研发投入进一步的增加,研发产出数量增加,但研发产出增加与研发投入的增加比例在减少,即作用效果不是线性增加,因此对于不同状况的国家存在一个比较合适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 1.4.5、作用存在迟滞性1.4.5、作用存在迟滞性如在技术转换过程中,技术投入(成本)一次性,而技术转换效益的长期性,技术投入的可见性与技术转换效益的无形性,技术投入集中性与技术转换效益的分散性。1.5技术创新管理的思想与方法1.5技术创新管理的思想与方法1.5.1、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1.5.2、优化配置资源,知识创造财富 1.5.3、满足市场需求,引领和创新市场 1.5.4、注重理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5.5、程序化为主,程序化和非程序化相结合 1.5.6、尊重经验,不变的是“变化” 1.5.1、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1.5.1、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人是企业的主体,因此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人是第一要素。 把人视为一种资源,强调以人为中心、人和事的和谐统一,特别注重人的潜在才能开发,是技术创新管理的第一要务。 人是有思想、有需求的,如果不是以人为本,从人的基本需求出发,注重人的智慧、技艺和能力的提高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企业的技术创新将事倍功半,甚至导致企业技术创新的失败。 1.5.2、优化配置资源,知识创造财富1.5.2、优化配置资源,知识创造财富资源是广义的,它由物质、能量和信息所组成 。 物质、能量的获取是有限的,且过程转换效率小于1,而信息可反复使用,因此如何更多的使用信息资源就成为合理利用与配置资源的首要任务 。 信息资源包含格式化和非格式化信息资源,相对应的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产品的知识含量越高,技术壁垒越高,扩散程度越低,企业市场份额越大,潜在的利润越高 1.5.2、优化配置资源,知识创造财富1.5.2、优化配置资源,知识创造财富合理利用与配置资源可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展开。宏观层面的资源合理利用与配置主要是通过政府科技创新立法,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制定,促进技术创新条例出台,研发公共平台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等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软硬环境所决定。微观层面主要指企业内部技术创新的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建立,研发流程的合理安排,企业技术战略和计划科学合理制定以及先进管理方法的运用。1.5.3、满足市场需求,引领和创新市场1.5.3、满足市场需求,引领和创新市场满足市场需求,推进技术创新的商业化和产业化是技术创新基本目标。但是市场需求是人们根据目前的状况所反映出来的一种状态,人们并不了解科学技术发展可能带来什么,或者说人们一般并不知道自己的真实需求,因此技术创新管理人员不仅要根据市场需求来制定技术创新计划,推进技术创新,还要从科学技术发展的角度,引领和创新市场,或者说满足潜在的市场需求。 1.5.3、满足市场需求,引领和创新市场1.5.3、满足市场需求,引领和创新市场要用科学的市场调查方法和分析方法了解市场真实的需求,剔除市场需求的表面现象,真实了解市场潜在的需求,同时要用发展的观点去分析市场需求,从国家可能出台的法律法规、产业政策预测未来的市场需求。1.5.4、注重理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5.4、注重理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何能有效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概率,一个很重要方面就是注重理论的作用,这里所讲的理论含义是广义的,既有哲学层面和方法论层面,又有科学技术层面。 哲学层面如对立统一、一分为二,抓主要矛盾等哲学观点,方法论层面如自然辩证法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各学科的方法论等,科学技术层面如技术创新所涉及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1.5.4、注重理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5.4、注重理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没有这些理论的指导就可能失去创新的方向,但解决技术创新过程的出现问题仅有理论是不行的,需要有实践经验,需要“干中学”,需要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要创造条件让创新人员有不断探索、尝试的经历,在大海中学习游泳,不断地总结经验,积累技术创新的能力。 1.5.4、注重理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5.4、注重理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显性知识的学习,注重技术创新人员个体和组织学习,提高技术创新所需要理论知识量,同时为技术创新所需隐性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其次要实现不同创新过程人员的轮岗制,使其增加不同创新过程的显性和隐性知识,了解技术创新上下游过程的实际情况,加强技术创新上下游过程的沟通,提升创新人员系统思考问题的能力。 1.5.5、程序化为主,程序化和非程序化相结合 1.5.5、程序化为主,程序化和非程序化相结合从技术发展演化规律来看,技术的发展既有渐进性又有突跳性,充满着量变到质变的现象。在技术创新的管理过程中,对每一个过程制定相应的运作程序和规范运作的方法、手段,用程序化方法指导技术创新过程的管理工作,从而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1.5.5、程序化为主,程序化和非程序化相结合1.5.5、程序化为主,程序化和非程序化相结合但是技术创新的非连续性和突跳性与程序化管理方法之间存在冲突或者说不和谐,过分的程序化可能扼杀创新或者延误战机,在技术创新的特殊时间和特殊的环节中,要取得突破性的进步需要采用一些非常规的做法,充分发挥个体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不按规律出牌,用非程序化方法解决问题,出奇制胜。 1.5.6、尊重经验,不变的是“变化”1.5.6、尊重经验,不变的是“变化”影响技术创新的成败因素众多,尤其是外部环境因素;通常来讲技术创新中积累的经验、知识可为下一轮技术创新奠定基础,因此尊重技术创新中积累的经验相当于在巨人的肩膀中起飞。但是,技术创新的环境是变化的,昨天成功的做法今天有可能不那么有用,需要变革、改造,或创新,因为不变的是“变化”。
本文档为【上海交通大学:第一章 技术创新管理的基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69139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95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2-06-07
浏览量: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