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朝兵制与八旗

清朝兵制与八旗

举报
开通vip

清朝兵制与八旗 清朝兵制与八旗    热     ★★★ [ 作者:佚名    转贴自:满洲网    点击数:358    更新时间:2006-9-14    文章录入:admin ]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中国清朝(1644~1911)是以满族上层为主体建立起 来的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封建经济高度 发展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并走向衰败的时期。 它经历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封建社会和以后的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两个历史阶段。其军事制度既因袭历代 王朝的旧制和本民族的传统,也受到西方的...

清朝兵制与八旗
清朝兵制与八旗    热     ★★★ [ 作者:佚名    转贴自:满洲网    点击数:358    更新时间:2006-9-14    文章录入:admin ]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中国清朝(1644~1911)是以满族上层为主体建立起 来的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封建经济高度 发展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并走向衰败的时期。 它经历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封建社会和以后的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两个历史阶段。其军事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既因袭历代 王朝的旧制和本民族的传统,也受到西方的影响。至清 末,许多近代军事制度已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    清朝前、中期,兵权主要控制在皇帝手中。雍正时 设军机处,以亲信充任军机大臣,“掌军国大政,以赞 机务”(《清史稿·职官》),凡用兵大事皆由其承皇帝 旨意办理。中央设兵部,名义上是全国最高军事机关,实 则“不过稽核额籍考察弁员而已”(《历代职官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卷 十二)。光绪三十二年(1906),兵部改为陆军部,始有 统率全国军队的权力,后又增设海军部,但军机处的权 力仍重。到宣统三年(1911),改责任内阁,另设军咨府, 以秉承诏命,襄赞军谋,军机处遂废。     清代军制是从八旗制度发展而来,并以旗作为军事编制的单位。满族崛起于东北初期,军制即政制,两者并无重大区别。随着后金国势力的迅猛发展,天聪八年(公元1634年),开始定八旗年军官职名,按班章京相当于总兵,梅勒章京相当于副将,甲喇章京相当于参将,牛录章京相当于守 备。九年,增编蒙古八旗,设官与满洲八旗同。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又增编汉军八旗,设官与满洲、蒙古八旗同。因此,在入关前夕,清朝在关外,已有满、蒙、汉军共24旗,兵额达10余万人。各旗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凡隶旗籍的,均有军籍。当时,各旗主即为一旗之长,身兼行政长官与军事指挥官双重责任,组织比较单纯,指挥也比较灵活有效率,令行禁止,具有很强的战斗力。     但应指出,这种严格地按照不同民族组成不同军队的原则,虽然各旗在编制形式上大体相同,但它们的兵源、待遇以及在政权内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很不相同的。满洲八旗是清代军事力量的核心,蒙古和汉军八旗始终处于附庸的地位。在满洲八旗中,又以正黄、正白、镶黄为上三旗,名为天子亲军,可以入充侍卫,其地位更在其他五旗之上。清统治者是有意按民族分差别组建成等级地位不同的军队,借以加强控制。    清自入关以后,正规军有两种,一种是原有的满、蒙、汉军八旗兵;另一种是绿营兵。在兵源上,八旗兵是世代军籍,绿营兵是由招募而来的。在理论上,在八旗内部仍然保持着“人尽为兵”的制度。但由于入关后八旗子弟繁衍甚多,而各旗的军额却有一定的数量限制,故此,只能按照兵种类别和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的额数,在旗下各佐领所属人丁内挑选一部分入伍,称为“额兵”。“额兵”以外有“随甲”,是军官的随从。此外均称为“余丁”。“余丁”仅能领一份钱粮以维持生活,不能领全份军饷。“余丁”和不满16岁的“幼丁”,可以被挑选为“养育兵”,亦即预备兵。在绿营方面,它的编制基本上是沿袭明代而来的,初时多是入关后改编的明军和新招的汉人部队,以后补充的兵员则是由应募而来的,是一种雇佣兵。    在编制上,八旗兵又分为“禁旅八旗”和“驻防八旗”。    “禁旅”,是八旗兵中留驻京城的部分,是禁卫军性质的部队。在这支禁卫军中又可以分为郎卫和兵卫两种。郎卫又称亲军营,主要负责保卫宫廷和作为皇帝的随从武装,是皇帝身边的亲军。郎卫俱由领侍卫府统辖,全部官兵都是从正黄、正白、镶黄等所谓上三旗的人员中挑选的,由这三个旗各派二人为领侍卫大臣以率领之。兵卫主要负责卫戍京师的工作。在兵卫中又分护军、骁骑、前锋、步军各营。又在各营内(包括亲军各营)挑选更精锐者编为神机营、健锐营、火器营、虎枪营等特种兵。这些特种兵都受过专门的训练,配备有当时最锐利的武器,清廷企图不断以新的军事技术和装备来加强自己的亲军,作为王朝的基本镇压力量,不但用以保证皇帝的绝对安全和畿辅地区的稳定秩序,亦用以镇慑其他各军。    驻防八旗是清廷分别派遣在全国各地的武装力量。驻防制度是与清朝的军事征服同时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满族在向外扩张的时候,每得一地,总要留一小部分军队来驻守,用以确保占领并监视当地的人民。公元1644年清兵入关后,陆续派军队驻扎在保定、德州、江宁、济南、太原等地,遍及于全国务冲要大城。另外,在盛京、北京、江宁、杭州、成都、广州等地设驻防将军,负责统辖本区内的八旗部队,集中较多的军队作为控制各地的据点,遇有什么警报,便于就地迅速镇压。正因此,驻防各地的旗军就必然处在同当地人民对立的地位,对于人民的压迫和拢害比一般军队更甚。但另一方面,清王朝对于驻守在各地的八旗军也是不放心的,它最惧怕驻防八旗与汉族人民在长期共处当中会被自然融合。因为由一个人口较少、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民族对全国以汉族为首的人口众多、又富于反压迫传统的各族人民实行统治,本来是不容易的。于是清朝统治者便从维护统治及其狭隘利益出发,制定了许多限制驻防各地的八旗军和当地各民族之间交往的规定。一方面,一再鼓励他们保持“国语骑射”的习惯,定期演习考试,以保持武装镇压的力量,抵抗融合的自然趋势:另一方面还规定,旗人不许与当地各族人民通婚,旗人子弟不许在驻地应科举考试,甚至规定驻守各地的八旗军及其家属必须与当地人民分界而居,另立“旗城”。最初还规定,连驻防官兵身故之后,也必须把骸骨运回北京埋葬,家属必须回京居住,不许在当地入籍。这种人为地制造民族间隔阂和抗拒民族之间自然往来融合的做法,正如同此前各个封建朝代从大汉族主义出发对少数民族强迫同化一样,都是反动的。    绿营的编制和八旗兵不同,它在很大程度上因袭了明军的建制。大体上是以营作为军队的基层单位,每营应有兵500人。除少数留驻北京的称为京营(又称巡捕营),隶属于步军统领外,绝大多数都分驻各省。按照地方的大小远近、险要程度等决定驻扎的营数。绿营由地方上的总督、巡抚、将军等统辖。由总督统辖的叫“督标”,巡抚统辖的叫“抚标”,提督统辖的叫“提标”,总兵统辖的叫“镇标”,将军统辖的叫“军标”(只有四川、新疆设置)。除此之外在有些地区,还没有“河标”和“漕标”。标以下设协,副将统之,协以下设营,参将、游击、守备分别统之,营以下还有讯,千总、把总、外委等分别统之。就兵种说,有马兵、战兵、守兵之分,濒海濒江之地还有水师。清初绿营兵有90多万,康熙以后缩编为60余万。由于普遍吃“空额”,实际上远远不到此数。  参考书目  孟森著:《八旗制度考实》,载《明清论著集刊》,中 华书局,北京,1959。  周远廉著:《清代前期的八旗制度》,载《社会科学 辑刊》1981年第6期,沈阳。  罗尔纲著:《绿营兵志》,中华书局,北京,1984 。  王□运著:《湘军志》,岳麓书社,长沙,1983。 清代的军制  清代军制是从八旗制度发展而来,并以旗作为军事编制的单位。满族崛起于东北初期,军制即政制,两者并无重大区别。随着后金国势力的迅猛发展,天聪八年(公元1634年),开始定八旗年军官职名,按班章京相当于总兵,梅勒章京相当于副将,甲喇章京相当于参将,牛录章京相当于守备。九年,增编蒙古八旗,设官与满洲八旗同。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又增编汉军八旗,设官与满洲、蒙古八旗同。因此,在入关前夕,清朝在关外,已有满、蒙、汉军共24旗,兵额达10余万人。各旗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凡隶旗籍的,均有军籍。当时,各旗主即为一旗之长,身兼行政长官与军事指挥官双重责任,组织比较单纯,指挥也比较灵活有效率,令行禁止,具有很强的战斗力。      但应指出,这种严格地按照不同民族组成不同军队的原则,虽然各旗在编制形式上大体相同,但它们的兵源、待遇以及在政权内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很不相同的。满洲八旗是清代军事力量的核心,蒙古和汉军八旗始终处于附庸的地位。在满洲八旗中,又以正黄、正白、镶黄为上三旗,名为天子亲军,可以入充侍卫,其地位更在其他五旗之上。清统治者是有意按民族分差别组建成等级地位不同的军队,借以加强控制。     清自入关以后,正规军有两种,一种是原有的满、蒙、汉军八旗兵;另一种是绿营兵。在兵源上,八旗兵是世代军籍,绿营兵是由招募而来的。在理论上,在八旗内部仍然保持着“人尽为兵”的制度。但由于入关后八旗子弟繁衍甚多,而各旗的军额却有一定的数量限制,故此,只能按照兵种类别和规定的额数,在旗下各佐领所属人丁内挑选一部分入伍,称为“额兵”。“额兵”以外有“随甲”,是军官的随从。此外均称为“余丁”。“余丁”仅能领一份钱粮以维持生活,不能领全份军饷。“余丁”和不满16岁的“幼丁”,可以被挑选为“养育兵”,亦即预备兵。在绿营方面,它的编制基本上是沿袭明代而来的,初时多是入关后改编的明军和新招的汉人部队,以后补充的兵员则是由应募而来的,是一种雇佣兵。     在编制上,八旗兵又分为“禁旅八旗”和“驻防八旗”。     “禁旅”,是八旗兵中留驻京城的部分,是禁卫军性质的部队。在这支禁卫军中又可以分为郎卫和兵卫两种。郎卫又称亲军营,主要负责保卫宫廷和作为皇帝的随从武装,是皇帝身边的亲军。郎卫俱由领侍卫府统辖,全部官兵都是从正黄、正白、镶黄等所谓上三旗的人员中挑选的,由这三个旗各派二人为领侍卫大臣以率领之。兵卫主要负责卫戍京师的工作。在兵卫中又分护军、骁骑、前锋、步军各营。又在各营内(包括亲军各营)挑选更精锐者编为神机营、健锐营、火器营、虎枪营等特种兵。这些特种兵都受过专门的训练,配备有当时最锐利的武器,清廷企图不断以新的军事技术和装备来加强自己的亲军,作为王朝的基本镇压力量,不但用以保证皇帝的绝对安全和畿辅地区的稳定秩序,亦用以镇慑其他各军。     驻防八旗是清廷分别派遣在全国各地的武装力量。驻防制度是与清朝的军事征服同时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满族在向外扩张的时候,每得一地,总要留一小部分军队来驻守,用以确保占领并监视当地的人民。公元1644年清兵入关后,陆续派军队驻扎在保定、德州、江宁、济南、太原等地,遍及于全国务冲要大城。另外,在盛京、北京、江宁、杭州、成都、广州等地设驻防将军,负责统辖本区内的八旗部队,集中较多的军队作为控制各地的据点,遇有什么警报,便于就地迅速镇压。正因此,驻防各地的旗军就必然处在同当地人民对立的地位,对于人民的压迫和拢害比一般军队更甚。但另一方面,清王朝对于驻守在各地的八旗军也是不放心的,它最惧怕驻防八旗与汉族人民在长期共处当中会被自然融合。因为由一个人口较少、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民族对全国以汉族为首的人口众多、又富于反压迫传统的各族人民实行统治,本来是不容易的。于是清朝统治者便从维护统治及其狭隘利益出发,制定了许多限制驻防各地的八旗军和当地各民族之间交往的规定。一方面,一再鼓励他们保持“国语骑射”的习惯,定期演习考试,以保持武装镇压的力量,抵抗融合的自然趋势:另一方面还规定,旗人不许与当地各族人民通婚,旗人子弟不许在驻地应科举考试,甚至规定驻守各地的八旗军及其家属必须与当地人民分界而居,另立“旗城”。最初还规定,连驻防官兵身故之后,也必须把骸骨运回北京埋葬,家属必须回京居住,不许在当地入籍。这种人为地制造民族间隔阂和抗拒民族之间自然往来融合的做法,正如同此前各个封建朝代从大汉族主义出发对少数民族强迫同化一样,都是反动的。     绿营的编制和八旗兵不同,它在很大程度上因袭了明军的建制。大体上是以营作为军队的基层单位,每营应有兵500人。除少数留驻北京的称为京营(又称巡捕营),隶属于步军统领外,绝大多数都分驻各省。按照地方的大小远近、险要程度等决定驻扎的营数。绿营由地方上的总督、巡抚、将军等统辖。由总督统辖的叫“督标”,巡抚统辖的叫“抚标”,提督统辖的叫“提标”,总兵统辖的叫“镇标”,将军统辖的叫“军标”(只有四川、新疆设置)。除此之外在有些地区,还没有“河标”和“漕标”。标以下设协,副将统之,协以下设营,参将、游击、守备分别统之,营以下还有讯,千总、把总、外委等分别统之。就兵种说,有马兵、战兵、守兵之分,濒海濒江之地还有水师。清初绿营兵有90多万,康熙以后缩编为60余万。由于普遍吃“空额”,实际上远远不到此数。 八旗兵和绿营兵  八旗兵以镶黄、 正黄、 正白、 正红、 镶白、镶红、正蓝、 镶蓝等八种旗帜为标志。      “旗”本为满族“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兼有掌管军事、政治、生产三个方面的职能。凡旗人男丁皆可为兵, 平时生产,战时打仗。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八旗各 有旗主,皆为世袭,旗兵为其私有。太祖努尔哈赤初定 旗兵编制,每300人为1牛录,领兵官称牛录额真;5牛录为1甲□,领兵官称甲□额真;5甲□为1固山,领兵官称 固山额真;共领7500人,是为1旗。以后牛录数量增加,旗 数未变。太宗时增设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至此共有24 旗。入关以后,清廷虽仍沿用以旗统兵的制度,但八旗 兵已成为完全不事生产的军事和政治组织,分为京营八 旗和驻防八旗两种,直属于国家而不再归旗主私有,牛录、甲□、固山各领兵官也都依次使用佐领、参领、都 统等汉语称谓。京营八旗亦称禁旅八旗,分为郎卫和兵卫。郎卫是从正黄、正白、镶黄等所谓上三旗的满、蒙族人中挑选组成的亲军营,负责侍卫皇帝和宫廷,归领 侍卫内大臣统辖。兵卫负责拱卫京师,主力有骁骑、前锋、护军、步军等营,还有选自各营、装备精良的士兵组成的健锐营、火器营、虎枪营、神机营等。除骁骑营归八旗都统直辖外,其余分置总统和统领统率。驻防八 旗,由镶白、正红、正蓝、镶蓝、镶红等所谓下五旗担任,分驻全国冲要城镇,以畿辅、东北、内蒙古为最多, 作为镇慑地方的武力,分由各地将军、都统、城守尉统 率。八旗兵为世兵制,在16岁以上的八旗男性子弟中挑 选。“余丁”和不满16岁的“幼丁”,可以挑补为养育兵,即预备兵。     参考书目     孟森著:《八旗制度考实》,载《明清论著集刊》,中 华书局,北京,1959。     周远廉著:《清代前期的八旗制度》,载《社会科学 辑刊》1981年第6期,沈阳。     罗尔纲著:《绿营兵志》,中华书局,北京,1984 。  王□运著:《湘军志》,岳麓书社,长沙,1983。 满洲八旗兵  满洲八旗来源于满洲氏族部落组织。奴隶制时期的兵丁是自由民,作战掳掠奴隶即可上升为奴隶主阶级。因此,八旗兵勇猛善战,不同于汉族服役的士兵。      八旗分左右两翼。右翼是正黄旗、两红旗、镶蓝旗。左翼是镶黄旗、两白旗、正蓝旗。每旗设都统一人、副都统二人,统辖本旗军民,掌管兵马、钱粮以及户籍、田地等事项;所属参领五人(后增设副参领五人),承上启下,管辖若干佐领。旗人户籍都在八旗各佐领中,登记户主氏族、官爵或闲散(无职者),备载父、兄、弟、子侄及户下人等。三年比丁(查验)一次,身高五尺以上或年满十八岁的人为壮丁(进关前后每佐领二百人,康熙十三年约为一百三、四十人),验看骑射,从中挑选兵匠。每佐领选充亲军二人,上三旗隶属领侍卫内大臣,下五旗隶宗室王公;前锋二人,隶前锋统领;护军十七人,隶护军统领;步军领催二人,步军十八人,隶步军统领;鸟枪护军三人,鸟枪骁骑四人,炮骁骑一人,隶火器营;领催五人,骁骑二十人,弓匠一人,铁匠或鞍匠一人,各隶本旗都统。     清朝定都北京后,满洲八旗兵成为保卫国家,镇压人民的工具,并连年被派往各地作战。有“禁卫”(禁旅)、“驻防”之别。     禁旅八旗兵驻在北京。八旗兵丁分在京城各地,镶黄旗在安定门内,正白旗在东直门内,镶白旗在朝阳门内,正蓝旗在崇文门内;正黄旗在德胜门内,正红旗在西直门内,镶红旗在阜成门内,镶蓝旗在宣武门内。本旗都统率领骁骑按居止方位值班巡徼。八旗左右两翼,各设前锋统领一人,护军统领一人,分别率领护军参领、护军校以及护军营兵。前锋营、护军营平时警卫宫禁,皇帝外出巡幸则保卫行营。提督九门步军统领一人,率领左右翼步军总尉、步军尉步兵,守卫外禁门、巡警城内、防火捕盗。内务府包衣三旗的前锋、护军、骁骑,原归领侍卫内大臣统率,后归内务府总管大臣统率,守卫宫禁。火器营为特种兵,由王公大臣充任总统。满洲八旗兵被皇帝视为最可靠的军事力量,是国家根本所系。禁旅八旗兵以满洲八旗为主,留守京城,保卫皇室,称为京旗。遇有战事,派出作战,战后仍回京城。驻防八旗兵,分驻全国各军事重镇,总数约数万人,后渐有增加。     来源于氏族成员的满洲八旗兵原来作战时自备马匹器械,掳掠财物奴隶归兵丁所有。得充兵丁作战是光荣而有利的职业。清朝占领北京后,禁止掳掠,八旗兵丁仍须承受负担。早在一六五五年(顺治十二年)时,户部尚书陈之遴就指出,“远涉数千里,长征一二年。出兵之时,买马置械,措费甚难。凯旋之日,马倒器坏,又须买补。满兵月粮几何,堪此重费。”(《清朝经世文编》卷三十五)八旗兵成为国家军兵,马匹器械改由朝廷专设机构喂养和制作,兵丁靠朝廷发给粮饷生活。康熙时定制:前锋、亲军、护军、领催、弓匠长月给饷银四两,骁骑、弓匠、鞍匠三两。此外,每年各给米四十八斛。步军领催月给银二两,步军一两五钱,铁匠一至四两,年各给米二十四斛。炮手二两,年给米三十六斛。八旗骑兵粮饷,相当于当时七品官(年俸四十五两、米四十五斛)的俸禄,远比绿旗兵优厚。但八旗兵丁驻守京城,脱离农事,单靠粮饷和朝廷的赏赐过活。旗丁家口日繁,生计日蹙。聚集在京城,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战斗力也日渐削弱。康熙一朝,随着封建统治的确立,八旗兵由奴隶制军兵转化为封建国家的军队。八旗兵丁的“生计问题”,越来越严重了。  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  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也有禁旅与驻防之别,编制基本上与满洲八旗相同。但汉军八旗每佐领下置领催四人,马兵三十人,步军领催一人,步军十二人,共计四十七人,与满洲八旗略异。      编入汉军八旗的兵丁,不再是分属满洲八旗的奴隶,而是国家直属的军队。其地位当然低于满洲八旗,但因降清较早作战有功,军事、政治地位又都优于入关后的汉人降军绿旗。     吴三桂、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等藩王,所率领的旧部虽按八旗制度编制,设统领,但各自成系统,并不隶属满洲八旗或汉军八旗。在历年作战中,收降的绿旗兵,也由藩王直接管辖。“三藩”战后,康熙帝将吴三桂藩下人丁编入内务府三旗,分遣到辽东各地。尚之信藩下十五佐领兵丁,改属驻防广州的汉军旗。耿精忠藩下十五佐领兵丁,改属福州的汉军旗。原属孔有德藩下的兵丁,也编入汉军旗。  清朝的兵役制度  绿营兵是参照明朝军卫制度改编和新招的汉兵。以绿旗为标志,以营为建制单位,因而得名。有马兵(亦称 骑兵)、步兵、守兵之分。马兵、步兵亦称战兵。沿江、 海设有水师。绿营兵籍,皆注于册,由兵部管理。“骑兵 拔于步战兵,步战兵拔于守兵,守兵拔于余丁,无余丁 乃募于民”(《乾隆大清会典》卷六十七)。将官归兵 部选任,“凡直省武职副将以上,列名具疏请补,参将 以下,按月升选”(同上书卷六十)。绿营仅有极少数 驻京师,称巡捕营,隶属八旗步军营统领。其余分屯各省, 依所辖地域之大小、远近、险要和人口的多少确定兵额, 列汛分营,“以慎巡守,备征调”。绿营兵以“镇”为 基本单位,作为全国各大镇戍区的基础,设总兵1员,为 镇的主将。在总兵之上设有提督,用以节制一省或数省 区域内的各镇总兵;又有巡抚,其兼提督者有权节制各 镇。在巡抚提督之上,又设总督,用以节制一省或数省 区域内的巡抚、提督和总兵,为该区域的最高军事长官。 各镇绿营兵按协、标、营、汛编制。总督、巡抚、提督 和总兵,都各有直属亲兵,统称本标,分称总督标、巡 抚标、提督标、总兵标。标辖2~5营,分称中、左、右、 前、后营,居中镇守,以备征调。凡副将所属之兵称协, 是协守要地的部队,按防守地的重要程度编配数十至千 余人规模不等的营,以守备地名命名,由参将、游击、都 司、守备分别统领。次要地区设汛。每汛数人至数十人 不等,由千总、把总统带。自提督以下,仅有统兵权,而 无调兵权,其军令寄于总督和巡抚,兵权归于中央。遇 有征伐,皇帝另简经略、参赞大臣统兵,调集各地绿营 出战,事毕即解大臣兵柄。     八旗兵和绿营兵都实行薪给制,按年或月发一定的 银饷和米粮。武器装备主要有弓、箭、刀、矛等冷兵器, 炮、鸟枪、铳枪、抬枪及火箭(见中国古代火箭)、火 □、火罐、喷筒等火器,此外还有云梯、藤牌、鹿角等。 八旗兵的薪饷和武器装备均优于绿营兵。     勇营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八旗兵与绿营兵已腐 败不堪用。1851年太平天国革命爆发,清廷谕令各省举 办团练“助剿”。曾国藩在湖南募团丁为官勇,订营哨 之制,粮饷取自公家,称湘勇或湘军,是乡团改勇营之 始。继之,又有仿湘军制度建立的淮军和各省勇营。及 战事既毕,除曾国藩直辖的湘军和其他一部分勇营遣散 外,各省险要处仍以勇营留屯,称为防军。防军之外,又 有练军。它从绿营选练而来,其营制饷章也全仿湘军,任 务与防军同。这样,自同治至光绪中日甲午战争结束时, 防军与练军成为清朝的主要武装力量,它们的营制皆源 自湘军。湘军以营为基本建制单位,500人为营,营辖4 哨,哨辖8队,分由营官、哨官、什长率领,从两营至数十 营设统领。兵必自召,将必自选,训练、指挥自主,粮秣 薪饷自筹。每营只服从营官一人,每军只服从统将一人, 营、军彼此独立,互不统属,都只服从曾国藩,兵部无权 管辖。湘军制度之盛行,成为清朝兵制的一大变革。从 此,“兵为将有”,中央兵权移于将帅。这个时期,清军 的武器装备和训练制度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清廷在一 部分洋务派官僚的主持下,购买和仿制洋枪洋炮、轮船 铁舰,雇用外籍教习和顾问,举办武备学堂,开始采用 西式武器和操典训练军队,并建起了近代海军。但是,这 种变化既是初步的,又是畸形的。旧有的大刀、长矛并 未废除,集兵方式没有改变,军队建制仍维持勇营制和 其他旧的组织形式。军队的主要新式武器和教习都依靠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这反映了清军的近代化具有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特点。 新军 1894年,清廷在甲午战争中惨败,湘军、淮 军、防军、练军又相继腐败不堪用,于是又有“新建陆 军”、“自强军”代之而起。因其武器装备全用洋枪洋 炮,编制和训练尽仿西方军队,故称新军。《辛丑条约》 签订后,清政府决定进行军事制度改革,在中央设练兵 处,在各省设督练公所,并计划在全国编练新军36镇。以 北洋新军作为中央军(亦称国军),以各省新军为地方 军,将原有的防军、练军和其他旧军(旗兵除外)汰弱 留强,一律改为巡防营。新军以镇为基本建制单位,每 镇官兵定额12512人,由步、马、炮、工、辎重等兵种组 成,设统制率领。镇下分协、标、营、队、排、棚,分 由协统、标统、管带、队官、排长和正、副目率领。平 时以2镇为1军,战时则根据情况,或以3镇为1军,或合 数军为 1大军,由总统或军统率领。新军的中、下级军 官多为国内武备学堂毕业生充任,间有少数学习军事的 留学生。集兵方式采用募兵制,在体格、嗜好及文化程 度上有严格规定。新军的品德教育以“忠义要旨”为中 心,技术训练“以实用易学为主”。清政府本想通过军 事制度改革收回全国兵权,但召募、发饷等操于将帅手 中,武器装备有赖于外国,军队的私属性质毫无变更。至 宣统末年,新军只练成13镇(另说14镇),由于辛亥革 命爆发,便随清亡而终。     参考书目    孟森著:《八旗制度考实》,载《明清论著集刊》,中 华书局,北京,1959。    周远廉著:《清代前期的八旗制度》,载《社会科学 辑刊》1981年第6期,沈阳。    罗尔纲著:《绿营兵志》,中华书局,北京,1984 。  王□运著:《湘军志》,岳麓书社,长沙,1983。 八旗将官  【都统】    清代满洲、蒙古、汉军八旗的最高长官。清入关前,满语称固山额真,设1人;设左右梅勒额真(后改为梅勒章京)各1人。顺治十七年(1660年),从汉语,改固山额真为都统,梅勒章京为副都统。执掌一旗之户口、教养、官爵承袭、军事训练等。京师满蒙汉八旗各有都统1人,从一品,共设都统衙门24处。在各省置驻防八旗,辖兵2000名以上者,以将军领之。全国设将军衙门13处均从一品,以满洲王公或亲信大臣兼任。各防以将军或都统为长官。一般将军与都统不并设,凡设将军处,下置副都统。在某些地区,副都统即为一地驻防旗长官。   【协领】    清代驻防八旗各旗所设职务,正三品。位在副都统之下,佐领之上。负责驻防旗之一旗军政诸务。在东北地区,协领有独处一城领驻防者,如吉林珲春、三姓、拉林等处。  【参领】    官名。即清代八旗甲喇额真(甲喇章京)职官的汉译名。正三品。副参领为正四品。又为组织名。京旗每旗下分5参领。每参领下辖佐领若干。  【城守尉】    清代八旗驻防将领官名,正三品,负责重要府州防卫,其与副都统等。全国共设城守尉衙门16个。城守尉所领兵一般为数百人,少者百余人,个别地方也有超过千人的。  【佐领】    即牛彔额真,牛彔章京。早期满旗社会,出兵或狩错时,按家族村寨行动,每10人选1人为首领,称牛彔额真(箭主之意)。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定300人为1牛彔,作为基本的户口军事编制单位,牛彔额真1人管理,始正式成为官名。天职八年(1634年),改称牛彔章京,入关后,改为汉称佐领,正四品。驻京师者置于参领之下;驻防,则置于协领之下。战时领兵官,平时为行政官,掌管所属户口、田宅、兵籍、诉讼诸事。其职多为世袭。也是社会与军事组职名。牛彔是八旗的基本单位。早期满族社会,它兼有行政、生产、军事三种职能。入关后军事职能增强,生产职能逐渐消失。清代各所辖壮丁数在各个时期不同。皇太极时每佐领壮丁约略200人;唐熙时百三四十人;嘉庆时,则以150人为率。  【领催】    清代满语拨什库("催促人"之意)的汉译名。低总军职。满洲、蒙古、汉军八旗各佐领下皆有设置,由马甲、闲散内优秀者礼之,每佐领下5人,专司登记档案及支领俸饷诸务。满洲之领催兼于本佐领下识字扩军内挑礼。  【骁骑校】    清代八低级军官名。满族社会早期称代子,满语称"分得拨什库",代行者之意。设于佐领之下,正六品。  【马甲】    即马兵、骑兵。又称骁骑。满洲等旗人成丁后,其出路主要是桃礼马甲,由本佐领下步甲,养育兵,匠役和闲散余丁中桃礼,由马甲再选为前锋,扩军等。京旗马甲隶骁骑营,满洲每佐领下20人,专辖于八旗都统。  八旗营伍  八旗兵制是清代军队的编制。清朝统一后,为扩大军事实力和笼络人心,又拉了汉军八旗和蒙八旗,各旗有扩军、前锋、骁骑、健锐,火器和步军等营伍。八旗兵分为京营和驻防两类。京营是清驻防京师的满洲等八旗军的总称,由朗卫和兵卫组成。侍卫皇室的人,称朗卫,且必须是出身镶黄、正黄和正白上三旗的旗人。驻防指分镇各省者为驻八旗。八旗都统直接指挥是骁骑营,由总统或统领指择有前锋营、扩军营、健锐营、火器营、步军营。下五旗亲军属于各王公,京营总兵约十万,驻防兵十万七千余人分驻各省要冲。  【骁骑营】    清代禁卫军之一,起皇太极天聪年间所设的阿礼哈超哈营。顺治时详定制度,满洲、蒙古、汉军八旗均设骁骑营,为八旗都统的直属部队。满洲骁骑营所辖有马甲、领催、匠役,其人员从满洲八旗每佐领下抽调。   【扩军营】    清代禁卫军之一。始建于皇太极天总年间的巴牙喇营,上三旗守皇宫禁门,即午门,东西华门和神武门等,下五旗守王公府门。雍正时,改为均司禁卫。从满蒙 八旗中抽调,每旗设扩军统领一人;雍正三年,增设了圆明园八旗扩军营,驻于该园周围,以司禁卫。  【前锋营】    清代禁卫军之一。始建于皇太极天聪年间葛布什贤超哈营。挑选满蒙八旗各佐领下的扩军马甲,养育兵等技艺优秀和身强力壮者锐部队,独立为营。清代大规模的巡活动很多,前锋营负责皇帝巡幸时的前哨警卫。  【健锐营】    清代禁卫军之一。也称云梯兵。乾隆十四年(1749年)设立。驻扎在北京香山实胜寺旁,习攻坚之战。营兵从八锋中壮健者挑选,兵额2000,满人居多。设总统大臣管理,下有翼长,参领等官。  【火器营】    清代京军之一。康熙因平定三藩战争之需,非常重视火炮技术,于1691 年定全营均练习火炮,并掌皇帝的守卫扩从。营兵从满蒙汉八旗中抽调,共辖官兵近八千人。火器营在平定三蕃,收复台湾和抵御沙俄侵略等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步军营】    清代禁卫军之一。守卫京师,满蒙汉八旗分驻京城,人类较多,康熙十三年,定制兵额21158人。  【神机营】    清代禁卫军之一,始建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主要职责是守卫紫禁城禾海(中南海、北海、什剎海)并沪从皇帝巡行,神机营由满蒙汉八旗及八旗前锋、扩军、步军器、健锐等营伍中挑选的武艺高强和善骑射的营余构成。  【虎枪营】    清代禁卫军之一。康熙二十三年设立,负责沪从围猎,如在塞外皇家围场的守猎,朼称木兰围场(木兰满语。原为哨鹿,后为地名)各个善骑射,都是从八旗、前锋、扩军和火器等营伍挑选的,兵额约六百。  【相扑营】    清代禁卫军之一。康熙年间设立,营兵被称为"少年大力士",善捽跤。他们协助康熙帝铲除了叛臣鳌拜,立下了汗马功劳。}  八旗大阅兵    满洲人在入关之前。主要以畜牧业、游猎为生。射马射箭几乎是成年男子必备本领。清太祖努尔哈赤为军事行动和守猎的需要,创建了军民合一八旗制度。骑射更成为每个旗人的必修课。清王朝入关以后,为不失崇尚武功、倡导骑射之风,由清太宗皇太极确立大阅制度。顺治年间定为每三年举行一次大阅典礼。届时,皇帝全副武装,亲自检阅王朝的军事装备和士兵的武功水平。参加大阅的满、蒙、汉八旗(共二十四旗)军队则按旗列队,依次在皇帝面前表演火炮、鸟枪、骑射、布阵、云梯等军事项目。乾隆帝大阅多在南苑举行,人员多达数万。  清朝皇帝除以大阅形式来训练八旗军队外,还用大阅向各族首领炫耀武力。  清将军称谓  清武职官名。春秋时期各诸侯以卿统军﹐故通称卿为将军。战国时期始为武官之名。秦汉以降历朝皆置之﹐或常设﹐或暂置﹐名目繁多﹐权位各异。清代将军大体有五类﹕驻防八旗的最高长官之一。初制正一品﹐干隆三十三年(1768)改为从一品。全国共设十三人﹐分别驻守于盛京﹑吉林﹑瑷珲﹑绥远城﹑江宁﹑杭州﹑福州﹑广州﹑荆州﹑成都﹑西安﹑宁夏﹑伊犁。凡驻守直省之将军掌驻防旗营的军政事务﹐驻守边疆地区之将军则为该地区的最高军事行政长官。驻扎外蒙古地区的军政长官之一。雍正九年(1731)﹐设定边左副将军(驻乌里雅苏台)一人﹐掌管喀尔喀蒙古及唐努乌梁海部之军政。出征时临时军事统帅。咸丰以前各朝用兵时多置之﹐事毕则省撤。多简王﹑贝勒﹑贝子﹑公或都统﹑总督等亲信大臣任之。所加名号不一﹐如征南大将军﹑抚远大将军﹑扬威将军﹑靖逆将军等﹐而品秩俱从原官。宗室封爵之第九至十二等。依次为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武职封赠官阶名号。初为绿营正二品至从五品的封赠官阶﹐依次为骠骑将军﹑骁骑将军﹑昭勇将军﹑怀远将军﹑明威将军﹑宣武将军﹑武德将军﹑武略将军。干隆中期八旗与绿营制度划一﹐遂于干隆五十一年(1786)定制为正一品建威将军(公﹑侯﹑伯同)﹑从一品振威将军﹑正二品武显将军﹑从二品武功将军。 八旗兵制  八旗是清太祖努尔哈赤首创的满族“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兼有政治、军事、生产三种职能。旗有旗主,皆为世袭。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凡旗人男丁世代为兵。八旗兵以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蓝、镶蓝、正红、镶红八种旗帜为标志,以兵民结合、军政结合、耕战结合为特点。初定编制,以300丁为1牛录,由牛录额真(佐领)率领,下分4达旦,各置章京率领。又以5牛录为1甲喇,由甲喇额真(参领)率领;以5甲喇为1固山,由固山额真(都统)率领,约有兵7500人,是为1旗,共有八旗。至太宗时,增设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合为24旗。    顺治以后,沿用以旗统兵的制度,但八旗兵的生产职能已经消失,皇权对军权的控制加强,按战略意图分京营和驻防两个系统,由国家直接统领。京营八旗是禁卫军,又称禁旅八旗。以皇城为中心,按方位驻扎。其中,领侍卫内大臣掌领的侍卫和亲军营,负责侍卫皇帝、皇宫,称郎卫,由皇帝直属的正黄、镶黄、正白上三旗的满族、蒙族人充任;都统、统领、总统掌领的骁骑营、护卫营、前锋营、健锐营、火器营、虎枪营、神机营、步兵营,负责拱卫京师,称兵卫。主管郎卫、兵卫的机构是侍卫处、八旗都统衙门。驻防八旗,由将军、都统、副都统、城守尉、防守尉等率领,分驻于全国战略要地,负责镇慑地方,监视绿营。京营之兵卫和驻防八旗,由满、蒙、汉八旗兵共同担任。此外,内外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边疆民族地区的军政和边防事务,由派驻的将军、都统、大臣等主管,中央由理藩院负责。   满蒙八旗以骑射为根本,在平川旷野冲锋陷阵是其特长,而汉军八旗善用火器,围城攻坚和水上作战屡立战功。八旗兵为清王朝的创建和巩固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民族歧视,养尊处优,生活腐败,制度落后,社会变化,自康熙平三藩之乱开始,逐渐走向衰落,至乾隆时,其原来的主力军地位已被绿营兵取代。 
本文档为【清朝兵制与八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2706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7KB
软件:Word
页数:15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6-06
浏览量: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