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099S103_GE01L01

099S103_GE01L01

举报
开通vip

099S103_GE01L01null哲學概論 第一章 哲學是什麼?哲學概論 第一章 哲學是什麼?-從「哲學家做些什麼? 」 開始說明*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哲學中的基本因素哲學中的基本因素第一節、哲學家做什麼? 哲學家問問題,問題關於人性的研究 第二節、哲學家做什麼? 宇宙的研究 第三節、哲學家做什麼? 人與宇宙的研究 第四節、理性、普遍與客觀性*台灣大學 苑舉正第一節、人性的研究第一節、人性的研究以蘇格拉底為例 人物:蘇格拉底 1.自然哲學中的改變 2.回歸人性...

099S103_GE01L01
null哲學概論 第一章 哲學是什麼?哲學概論 第一章 哲學是什麼?-從「哲學家做些什麼? 」 開始說明*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哲學中的基本因素哲學中的基本因素第一節、哲學家做什麼? 哲學家問問題,問題關於人性的研究 第二節、哲學家做什麼? 宇宙的研究 第三節、哲學家做什麼? 人與宇宙的研究 第四節、理性、普遍與客觀性*台灣大學 苑舉正第一節、人性的研究第一節、人性的研究以蘇格拉底為例 人物:蘇格拉底 1.自然哲學中的改變 2.回歸人性本質 3.理想性格的知識分子。 他不說哲學是什麼,僅說: ”An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 一個未經檢驗的生命是不值得活的!*台灣大學 苑舉正蘇格拉底與柏拉圖師生二人蘇格拉底與柏拉圖師生二人*蘇格拉底柏拉圖Flickr bencrowenull* 蘇格拉底(470-399BC):   是古希臘哲學家。他對於哲學最重要的貢獻,是為哲學的思考模式提供了批判的原則與方法。但是因為蘇格拉底本人「述而不作」的緣故,所以所有有關他的思想,完全來自於他的學生,柏拉圖的《對話錄》。在他的著作中,柏拉圖將蘇格拉底以老師的形象呈現,但又不承認自己有能力收學生,只是依照心靈中的智慧,不斷地從事於一個理性人應當作的對話。    蘇格拉底也被柏拉圖塑造為一位忠於國家的人,因為他因捍衛國家法律的尊嚴,接受「蠱惑青年」的罪名,判處死刑。在蘇格拉底的教育中,他鄙視感官上的滿足,卻因為美感而感到興奮。他將其一身的經歷,均奉獻給雅典公民,在市中心的廣場,不斷與來往的人進行對話,探討各種哲學理念。蘇格拉底公認為西洋哲學的奠基者,也是這種思想的實踐者。null*   蘇格拉底的審判與處死是他一生中最為後人所談及的「哲學議題」,也成為柏拉圖《對話錄》當中,有關蘇格拉底最重要的部分。依照柏拉圖的觀點,其實無論是審判或是處死都是「莫須有」罪名下所導致的結果,因此都是不正義的。蘇格拉底自己也在辯護中說,如果他放棄哲學,轉而回鄉處理私人事業的話,那麼他將免於受到審判的折磨。即是在被判死刑之後,蘇格拉底依然有機會在友人的資助下,逃離雅典。    那麼,為什麼他沒有選擇做出一般人多半會作的選擇呢?這個問題的答案,不但構成柏拉圖《對話錄》中多篇著作的討論主題,本身也因為涉及一個人如何看待生命中的理想與現實,成為西洋哲學中最具關注性的議題。 null*Jacques-Louis David, The Death of Socrates.1787第一節、人性的研究第一節、人性的研究哲學家的典範(三個重點說明蘇格拉底) 1.有一個「好」學生(柏拉圖),發揚光大老師的思想。 2.哲學中第一位殉道人,說明為了理想,生死不足懼怕。 3.為真理而死,因此一切行為與信念,均以求真為主,不以感官為限。*台灣大學 苑舉正第一節、人性的研究第一節、人性的研究蘇格拉底之哲學: 1.想要活出有意義的生命,就必須檢驗生命的本質,實現生命的目的,堅持生命的理想。 2.這些有關為什麼活著的問題,都是客觀原則,不但存在,也是思考的對象。 3.人人從事於類似的哲學思考,皆可以從他們的內心中,感受到擁有真理的喜悅。 4.如何從事哲學思考:提出問題、進行對話、啟發心靈、自我檢驗。*小結論:小結論:作為第一位哲學家,蘇格拉底認為,哲學是一個批判性的自我檢驗過程,而從事這個檢驗的目的,是為了要能夠達成作判斷、選擇,以及行動的正確原則。 *台灣大學 苑舉正第一節、人性的研究第一節、人性的研究蘇格拉底哲學中最重要的部分(反詰法):提問與回答。 提問的目的是什麼?答案:進行對話交流。 提問的意義是什麼?答案:進行捍衛對抗。 提問的效用是什麼?答案:進行反諷啟發。 提問的結果是什麼?答案:承認無知 對話、捍衛與反諷之間的循環,構成學習的過程,其目的在於討論表面與真實之間的差別。 哲學就是一個否定表面認知,探究真實本質的活動。*第一節、人性的研究第一節、人性的研究哲學的定義:蘇格拉底的反詰法? 為什麼? 因為,真理藏於表象之下。 因為,語言表面帶著荒謬。*台灣大學 苑舉正null例如: 語言表面:我們說,擁權者必追求自利,絕無例外。 但是,荒謬的是,擁權者會不會出錯?沒有人會永不出錯,因為判斷來自當下,而當下的情勢會因後續發展而改變;沒有人可以預料未來,所以人人都有出錯的可能。 出錯的時候,就不是追求自利 因此,說「擁權者必追求自利,絕無例外」是荒唐的。 智者追求真實,無視表面的感覺,探討深層的智慧。 真實=真相,是持續發掘中的對象。 *小結論:小結論:以問答為主要進行方式的蘇格拉底詰問法,使用諷刺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能夠深入語言的本質,探討概念所指涉的對象,不是感覺中的印象,而是不斷深入思考的理解。 我們每一個人在對話不斷深入思考的理解。我們每一個人在對話過程中,自己都應該去面對自己因無知或者混淆所導致的事實。 *台灣大學 苑舉正第二節、哲學家做什麼?第二節、哲學家做什麼?宇宙的研究(宇宙論):這是哲學中的科學因素,但我們習慣稱這種哲學為「自然哲學」,因為「自然」是感知的對象。 自然哲學家的起源,來自於位於現今位於土耳其的Miletus,例如:Thales、Anaximander、Anaximenes(因此他們被稱為Milesians)。 他們的哲學特色是: 1.探討自然元素(地、水、氣、火)   (他們是科學家?) 2. 不假神力(為什麼他們是哲學家?)*台灣大學 苑舉正第二節、宇宙論哲學家做什麼?第二節、宇宙論哲學家做什麼?泰利斯認為「水」是決定自然為何的原則。 *Thales  他的學生,Anaximander反對,認為不是水,因為水也需要支撐的基礎,所以一定是其他的,甚至不是一樣東西或事物。  他認為,一定是「概念」,甚至是「無限的概念」。地(球)的位置,是所有無限之間的「均衡狀態」。Anaximander第二節、宇宙論哲學家做什麼?第二節、宇宙論哲學家做什麼?Anaximander的學生Anaximenes又提出不一樣的想法。  他認為,以一項東西作為宇宙的生成原則,或是以一個概念作為宇宙的生成原則,都應該批判,指出它們偏執一方的限制。 Anaximenes認為千變萬化的「氣」,足以代表宇宙生成的原則,因為自然中的變化,是自然所呈現的外貌中,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部分。 *Anaximenesnull我們必須問,提出這些宇宙生成原則,告訴我們什麼哲學? 純粹的想像呢?還是,精確的答案呢? 都不是! 它們被提出來的過程,告訴我們,哲學發展中的精華,不是哲學家提出的答案,而是他們指出別人(甚至老師)的答案所包含的限制。然後,提出自己「大膽的」假設。*第二節、宇宙論哲學家做什麼?台灣大學 苑舉正第二節、宇宙論哲學家做什麼?宇宙論哲學家提供理性思考架構。 他們為創新思維展現典範的精神。 他們的思考與行動,在追求知識的熱情中,將哲學發展為科學。 這一切均有賴於:   自我批判的智性能力。*第二節、宇宙論哲學家做什麼?Anaximander’s cosmology台灣大學 苑舉正小結論:小結論:哲學發展中最主要的兩種傳統: 第一是有關人性的研究; 第二是有關自然的研究。 古代的哲學家在研究自然的時候,提到了與現代理論非常相似的觀點,也就是原子論以及原子的結合與分裂。 這是一連串批判與理性論證的成果。 *台灣大學 苑舉正第三節、哲學家做什麼? (人與宇宙的研究)第三節、哲學家做什麼? (人與宇宙的研究)西洋哲學中的天人合一  (代表學派:斯多噶學派) 斯多噶學派以理性的力量說明:  A.自然秩序。  B.社會秩序。 這兩者可以整合在自然法(Natural Law)的理念之中,其中包含如下三者:   天:宇宙秩序   地:社會秩序   人:心靈秩序*Zenon of Elea第三節、哲學家做什麼? (人與宇宙的研究)第三節、哲學家做什麼? (人與宇宙的研究)斯多噶學派中的重要人物包含羅馬帝國皇帝 Marcus Aurelius (121-180 AD)。 對於人作為一種理性的動物而言,行動者的依據皆依附於自然與理性。 To the rational animal the same act is according to nature and according to reason (p. 19). 這就是說:自然=理性=秩序;或 自然法則=理性法則=社會秩序*Marcus Aurelius 第三節、哲學家做什麼? (人與宇宙的研究)第三節、哲學家做什麼? (人與宇宙的研究)斯多噶之後2200年的哲學家(天人合一):  十七世紀產生於英國的經驗主義者與與歐陸的理性主義者,發現知識的「內在來源」,強調心靈的重要性。 英國經驗主義的傳統 所有的宇宙概念來自心靈。 心靈認知的過程才是真正的「天人合一」。 例如,休姆哲學中的三個重點:  1.人類心靈的認知能力為何?  2.概念的本質來自於內在思維,還是外在世界?  3.理性的本質是什麼?*小結論:小結論:蘇格拉底從未曾想像我們能夠透過自然研究來瞭解自然科學,他認為,找尋公義與快樂的人生比空想宇宙的因素與天體秩序起源的想法重要多了。 所以,哲學發展自古以來出現介於:  1.「倫理學」與「知識論」、  2.「道德」與「科學」、  3.「應然」與「實然」、  4.「規範」與「描述」  之間的爭論。*台灣大學 苑舉正第三節、哲學家做什麼? (人與宇宙的研究)第三節、哲學家做什麼? (人與宇宙的研究)哲學家的討論最後成為如何獲得真實知識的議題。 1.知識的真實性來自於感官嗎? 2.還是來自於理性思考呢? 3.獲釋,兩者都有,心物合一呢?*台灣大學 苑舉正第三節、哲學家做什麼? (人與宇宙的研究)懷疑論 (Skepticism) 我們能知道什麼嗎? Can we know anything at all? 我能夠確定地知道整個世界並不是我的夢嗎? Can I, myself, be sure that the whole world is not simply my dream? 我們能夠知道那些在我們出生以前,或是在其他地方就存在的事物嗎? Can we know things that happened before we were born, or elsewhere in space?*第三節、哲學家做什麼? (人與宇宙的研究)第三節、哲學家做什麼? (人與宇宙的研究)第三節、哲學家做什麼? (人與宇宙的研究)決定論 (Determinism) 我們能夠知道必須依照其所應當發生而發生的事物嗎?或者,我們可以這麼說:「事物就是這麼發生的,然後另一個事物也就是這麼發生的」嗎? Can we know things that must happen the way they do, or can we simply say, “ This happens, and then this…” and let it go at that?*null理性論 (Rationalism) 我們能夠知道那些我們無法看到,也無法感覺到,甚至也意識不到的事物嗎? Can we know about things we cannot see or feel, like atoms, or the unconscious, or even God? 如果能夠,那麼我們一定是依靠理性的功能。 *第三節、哲學家做什麼? (人與宇宙的研究)null經驗論 (Empiricism) 一個人可以確切的知道,另外一個人確實存在而不僅是一具看起來很像人的身體嗎? Can one person know for sure that there are other persons in the world, and not just bodies that look like persons? 視覺確實可以為我們提供知識嗎?*第三節、哲學家做什麼? (人與宇宙的研究)第三節、哲學家做什麼? (人與宇宙的研究)第三節、哲學家做什麼? (人與宇宙的研究)經驗主義/理性主義 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是過去的世紀中,最主要的兩種知識論理論。經驗主義認為,人類所有的知識來自五官所提供的證據,因此我們在感官所允許的範圍之外,既不能認識,也無法更確定。理性主義則秉持至少有一部分人類知識來自理性,不受感官支援。因此我們可以在感官允許的範圍之外,知道更多,也更為確定。*第四節、 理性、普遍性與客觀性第四節、 理性、普遍性與客觀性理性: 指心靈展現由理由,證據與論證來支持信念。一般指由前提推衍出結論的能力,及我們排除偏見、熱情與自利的意願,再加上用來瞭解世界與我們自己的智慧。 一個理性的人是一個透過思考而回應的人。他認知而且接受那即使令人不悅的真理。他在信念之中建立邏輯關連性,並以事實來檢驗他的信念。理性,就哲學家的理解而言,相較於非理性、情緒主義、熱情、偏見,無思考式習慣性反應。*第四節、 理性、普遍性與客觀性第四節、 理性、普遍性與客觀性普遍性: 指應用於所有地方的認知,它跨越族群、性別與階級。一個陳述,如果為真,則對所有人皆為真。這是為什麼哲學家要閱讀古代哲學,因為他們的哲學應該不但在當代為真,在今天亦有必要為真。普遍性相較於特殊性、區域論,單獨性,這說明為什麼哲學家自視為世界公民,而非特定國家的公民。*第四節、 理性、普遍性與客觀性第四節、 理性、普遍性與客觀性客觀性: 指真理為真的依據在於世界所呈現的真相,而非個人主觀的信念。客觀性這個字與客體之間有必然的關係。當我正確地描述一個客體時,我獨立於我個人記述下這個客體的內容,就像一個觀察者般。因而我所描寫的,就是客體之中為真的部分,而非其之表面。*第四節、 理性、普遍性與客觀性第四節、 理性、普遍性與客觀性本書之中的三個重點: 1. 科學之中各種科別應當統一於人性與心靈研究之中。 2. 人所作之判斷均來自於理念(ideas),因此,只要 研究『所有我們使用的理念』就等同於研究人類知識在各個學門之中所呈現的判斷。 3.我們還要研究『如何使用這些理念』的理性思路。* 經驗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休謨(D. Hume (1711-1776)),  他的名著為《人性論》(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David Hume 小結論:小結論:在十七世紀與十八世紀中,西方哲學家結合了兩種哲學傳統,即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目的是為了要發現我們對於自然所擁有知識當中的限制。 這種新的技巧從笛卡兒提出的懷疑方法開始,然後到康德時期進入了它的高峰,提出整合這兩種傳統的哲學。*讓我們想一想,回答這些問題:讓我們想一想,回答這些問題:今天,我們都知道天文學家研究天上的星球;物理學家研究比原子還小的粒子;精神學家研究健康人格的本質;神經生理學家研究神經學與生理學之間有關人格的討論;那哲學家要研究什麼呢?哲學是不是一個歷經幾千年發展後的活動,而使自己反而成為一個無足輕重的行業呢? 第一個偉大的哲學家能夠自食其力成為哲學家就是十八世紀的康德。在那段歲月中,任何一個哲學家好像都需要擔任大學教授才能夠養活自己。如果一個哲學家只能透過教哲學賺取生活費用,這件事情是否會讓你覺得很奇怪呢?如果蘇格拉底是正確的,也就是說,沒有人可以教導其他人智慧,那麼哲學家應該教別人什麼呢?*讓我們想一想,回答這些問題:讓我們想一想,回答這些問題:十七、八世紀的哲學家都認為,透過人性的研究能夠發現有關自然知識的限制與基礎。果真如此的話,那他們將如何針對於外太空不具有人的形狀,也沒有人性,但擁有知識的理性生物如何回應呢? 當你上法文課、物理課或企業管理課的時候,你很清楚知道你企圖得到什麼,那上哲學課的時候你企圖得到什麼呢?你又怎麼能夠說你在修完哲學課之後,得到了你原先希望得到的東西呢?你在哲學課修習完後所得到的成績,是一個你得到什麼東西的指標嗎?如果是,為什麼?如果不是,為什麼? *null*版權聲明null*版權聲明null*版權聲明null*版權聲明
本文档为【099S103_GE01L0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61448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21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6-05
浏览量: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