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099S103_GE02L01

099S103_GE02L01

举报
开通vip

099S103_GE02L01null知識論知識論哲學中最大的挑戰*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第2單元知識論知識論1.笛卡兒的懷疑方法 2.兩種回應笛卡兒的可能 3.萊布尼茲與理性主義 4.休謨與經驗主義 5.康德的綜合回應 6.對主體的挑戰*flikr Ségozyme 壹、笛卡兒的懷疑方法壹、笛卡兒的懷疑方法一、笛卡兒生平與其方法的意義: 1.告別舊時代 2.迎接新科學 3.以方法去證實知識*null笛卡兒(1596-1650)被普遍認為是開啟現代哲學的第一位哲學家。他出生在法國...

099S103_GE02L01
null知識論知識論哲學中最大的挑戰*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第2單元知識論知識論1.笛卡兒的懷疑方法 2.兩種回應笛卡兒的可能 3.萊布尼茲與理性主義 4.休謨與經驗主義 5.康德的綜合回應 6.對主體的挑戰*flikr Ségozyme 壹、笛卡兒的懷疑方法壹、笛卡兒的懷疑方法一、笛卡兒生平與其方法的意義: 1.告別舊時代 2.迎接新科學 3.以方法去證實知識*null笛卡兒(1596-1650)被普遍認為是開啟現代哲學的第一位哲學家。他出生在法國境內的一個小鎮--Touraine。 笛卡兒早年接受耶穌會的教育,終其一 生都信奉天主教。狄卡爾主要的興趣在 於數學以及物理,許多歐陸以及英國思 想家也都在這兩個領域大放異彩。 笛卡兒約二十歲出頭時,堅信能以數學 做為基礎,發展出一個全新的科學系統,這 一個宏偉的計劃,或許只是受到他那戲劇性的,曾三度出現的夢境所影響。雖然他也未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但他對於數學(解析幾何)以及物理(機械論)的貢獻仍然讓他成為十七世紀科學界中的佼佼者。 笛卡兒一生中主要關心的議題有方法論、證成以及確定性。他的第一部著作即命名為心靈指導原則(Rules for the Direction of the mind),本書中他試圖建立一個能讓問題被嚴謹且無誤探究的 流程 快递问题件怎么处理流程河南自建厂房流程下载关于规范招聘需求审批流程制作流程表下载邮件下载流程设计 。*null在他最著名的著作--哲學的第一沉思(Meditation of First Philosophy)中,笛卡兒直接地點出一個關於當時所有哲學與科學都會遭逢的困難挑戰(如何獲得100%確定的知識)。這個問題不只在歐洲被廣泛的討論,他對於傳統知識的質疑,也引發了一連串反對的聲浪。笛卡兒也以回應的方式擴充他的論點。在這些一來一往的討論當中,我們也能發現更為激烈的辯論被展開來,參與的不乏一些知名的思想家如原子論者,例如霍布斯(Hobbes)以及伽桑狄(Gassendi) 。 雖然笛卡兒深受士林哲學的影響,但他所提出的見解、發現的問題,以及對於絕對主觀知識的確定性之訴求,也讓當時哲學傳統中的亞理斯多德式的哲學無立足之地。事實上,直到今天,聰明哲學家們,仍然在嘗試著回答這個出色的法國人所揭露的問題:知識如何確實無誤? *null1619年11月10日,當時23歲的笛卡兒,一夜間作了三個夢,改變了他的一生,也改變了哲學的發展。 他問,「夢裡」與「夢外」有沒有客觀的標準可以區分它們? 他認為,原有的思考是不足以成為標準的,因為它們缺乏基礎。 只有方法的正確運用,才能提供知識的基礎。*Flikr TheAlieness GiselaGiardino²³ 壹、笛卡兒的懷疑方法壹、笛卡兒的懷疑方法二、知識論中的問題: 1.如何獲得100%的肯定 2.拒絕既定的現象 3.拒絕確定的教條 4.拒絕過去的權威 5.個人只接受依個人理性驗證為實的真理*Flikr arimoore 壹、笛卡兒的懷疑方法壹、笛卡兒的懷疑方法三、笛氏的目的: 1.建立一個新的以及統一的理論,它將整個宇宙透過數學來解釋。 2.獲得知識的原則是方法。 3.獲得知識的方法有思考的規則: a.拒絕偏見以期能夠獲得清晰與明確的知識。 b.分析成細部來解決問題。 c.從簡而繁,由淺而深來建構解決問題的秩序。 d.全面的確定沒有遺漏任何應當檢視的對象。*壹、笛卡兒的懷疑方法壹、笛卡兒的懷疑方法方法論: 方法是什麼?        不是證明已知的事物,           亦非系統地安排知識。        是「正確地發掘事物。」*flikr ^riza^壹、笛卡兒的懷疑方法壹、笛卡兒的懷疑方法四、規則的目的: 1.運用理智,找出事物的方法:方法的目的在發掘事物,找出它們,並且確定所找出的為真。 例如,幾何學。先有公理,然後經過推理,證明出定理。 2.懷疑的方法:除非清晰地認知,否則不接受任何事物為真,甚至懷疑原有已經接受事物的真實性。 這導致「知識論的轉向」。*Flikr Crimson and Sky 壹、笛卡兒的懷疑方法壹、笛卡兒的懷疑方法1.調查的方法: 這是一個找出事物並加以確定為真的方法;這並非證明已知事物為真的方法;也不是以系統來發展知識的方法。 2.笛氏的目的:以一個什麼都不知道的人為出發點,然後以其個人之智力來發掘與確定知識。*壹、笛卡兒的懷疑方法壹、笛卡兒的懷疑方法2.懷疑的方法:追求100%的確定性!什麼是清晰地認定(clearly recognized)! 外在世界。 個人存在。 數學計算。 不能懷疑我正在思考,這是西方個人主義的起源。*Flikr Daniel Y. Go 壹、笛卡兒的懷疑方法壹、笛卡兒的懷疑方法2.懷疑 2.1外在世界的存在: 我怎麼知道「美國首都位於華盛頓州」? 聽的?讀的?看的? 哪一種可以為我們提供100%的確定性? *壹、笛卡兒的懷疑方法壹、笛卡兒的懷疑方法2.懷疑 2.2我個人的存在: 我怎麼知道,「我在這間教室中」是確定的? 因為我看得到其他人?因為我看到這間教室?因為我就是覺得我存在這個教室中? 你能確定你不是在作夢?*壹、笛卡兒的懷疑方法壹、笛卡兒的懷疑方法2.懷疑 2.3數學的存在。 就連數目都有可能不是「自明的」。 會不會有妖魔,用詭計迷惑我,讓我以為數字就是應該這麼計算的,其實有可能不是這樣的。 天啊!這會不會太超過了? 不會啊!如果你追求100%的確定性。 *小結論小結論十七世紀,法國偉大的數學家、哲學家、科學家笛卡兒,透過提出如下兩個問題的方式,改變了哲學的命運:第一個問題是發掘我們能知道什麼?第二個問題是我們如何確定知道這是什麼? 笛卡兒的懷疑方法將所有不能夠經由絕對確定性所展示的信念放置於懷疑之中。笛卡兒甚至於能夠顯示所有我們數學、科學、宗教以及日常信念真的都不能夠通過這種懷疑方法的檢驗。*壹、笛卡兒的懷疑方法壹、笛卡兒的懷疑方法2.懷疑的方法: 我無法確定外在世界。 我無法確定個人存在。 我無法確定數學計算。 但是,我不能懷疑這件事,有一個東西(我)我正在思考。這個「東西」的存在,是100%確定的。這個東西是誰創造的?是祂!祂只創造一件東西嗎?不!祂創造全世界。*Flikr Darwin Bell 壹、笛卡兒的懷疑方法壹、笛卡兒的懷疑方法3.知識論的轉向:改變的關鍵在於發問的方式: 存在是什麼?(形上學)亞里斯多德 我知道什麼?(知識論)笛卡兒 新哲學的誕生:知識論取代了形上學。 從問being轉為問knowing; 從問What is out there?轉為問How do you know there is anything at all?*壹、笛卡兒的懷疑方法壹、笛卡兒的懷疑方法直到我們能夠證明自然存在,我們無法對自然的內容做任何程度的調查。這是笛卡兒與亞里斯多德之間最大的不同。 知識論是: 1.我們能知道什麼的研究。 2.我們思考的規則。 3.我們知識的限制。 4.確定知識為真的標準=絕對的確定性。*小結論小結論笛卡兒的系統懷疑將如下這個哲學家長久以來討論的問題放入核心的地位:我們如何學習事物的本質?是透過我們的感官,還是透過我們的理性?哲學家當中,那些認為感官是知識來源的,被稱為經驗主義者。其他那些哲學家,認為知識的來源是理性的,被稱為理性主義者。在十七、八世紀的哲學發展中,我們看到許多介於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者之間的辯論,在這些辯論中,物理學、數學、神學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壹、笛卡兒的懷疑方法壹、笛卡兒的懷疑方法知識論的懷疑論: 一種原則,認為沒有任何適當的證實可以賦予在我們對外在世界所抱持的信念(我有一個身體、太陽明天會昇起、火導致熱等信念)。懷疑論的目的並不在於勸阻我們相信,而在於將注意集中於我們的信念與證實之間的關係。*貳、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對笛卡兒懷疑論的兩種回應)貳、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對笛卡兒懷疑論的兩種回應)笛卡兒的問題: 1.獨我論:只知道自己存在 2.主體論:從事物本質轉向主體本身 結果是: 1.依靠感官來判定知識的確定性 “All things which I perceive very clearly and very distinctly are true.” 2.依靠理性來判斷知識的來源 “Its perception (the perception of a piece of wax) is neither an act of vision, nor of touch, nor of imagination, but only an intuition of the mind.”*貳、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貳、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笛卡兒的影響:理性主義VS.經驗主義 這是兩種對笛卡兒的回應 笛卡兒說:cogito ergo sum(我思故我在)每次我說出這一個命題的時候,我必然存在。 這種說法導致「獨我論」(Solipsism),因為這個世界,因為我正在思考,所以存在。 這是不是一種極端的個人主義呢?*Flikr mutbka貳、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貳、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獨我論: 字面上來講,我是宇宙中唯一的人。普遍言之,獨我論是一種極端形式的知識懷疑論,它除了我的心靈外,拒絕承認任何其他事物的存在。有些哲學家甚至說,只有現在我可以確定我的心靈,因為我的記憶都有可能出錯。*貳、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貳、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這種說法也導致另外一個結果:知識是心靈狀態在主體認知下所展現的結果,而非針對知識客體所作的調查結果。 我們簡稱這兩種情況為: 1.獨我論(Solipsism) 2.主體論(Subjectivism)*貳、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貳、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這兩種態度呈現知識的兩種可能性: 1.感官知覺體查知識 2.理性概念思考知識 前者可以稱為經驗論的源頭,後者可以稱為理性論的源頭 但是,依然有兩個與知識相關的問題: 1.知識的標準 2.知識的來源*貳、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貳、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1.知識的標準:清晰與明瞭(clearness and distinctness) 笛卡兒本人只說這兩個標準是適當的,但保證卻來自善心的上帝。其實,笛卡兒本人似乎都無法提供一個明確的答案,因為在懷疑的方法下,認為上帝是有善心的,只是像笛卡兒這種信徒的想法。 *Flikr jimmedia貳、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貳、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2.知識的來源:笛卡兒選擇的是理性,因為他要的是一個如同科學一般的普遍系統。它推衍自邏輯與數學的前提,並由嚴密的演繹所證明。這是為什麼他採用『思想實驗』,因為『思』並不作為證據,而作為發掘不同理念之間的邏輯與概念關連。 理性:客觀與普遍性下的結果*貳、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貳、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笛卡兒在西洋哲學中的影響: 1.發展出獨我論與主體論的可能。 2.知識可能性:感官知覺、理性概念 3.知識要求:知識的標準、知識的來源 4.學派的分類:歐陸的理性主義、英國的經驗主義 結果:哲學傳統的二分發展*貳、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貳、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蜜蠟的思想實驗: 設想一塊蜜蠟,它有甜味、花香,是硬的、冷的、容易拿著,用手指敲會發出聲響。 但接近火時,它的味道、氣味、顏色、形狀、大小都消失或改變了,它變成發熱的液體,難以抓住,敲它也沒聲響了。*我們卻必需承認,改變後仍存在著同樣的蜜蠟。感官帶來的性質都消失或改變了,但蜜蠟仍在。 It is my mind alone which perceives it. 因此,our knowledge comes from understanding or reason or the mind, rather than through the senses. 這是笛卡兒的「理性主義」答案! 參、萊布尼茲與理性論:參、萊布尼茲與理性論:笛卡兒留下的『清晰與明瞭』標準問題,被萊布尼茲以邏輯有效性取代。 邏輯的規則有三: 1.同一律 2.矛盾律 3.排中律*參、萊布尼茲與理性論:參、萊布尼茲與理性論:邏輯定律(principle of logical reasoning)只告訴我們推論的有效性(例如物理學中的推論),但是它們並不為我們檢定事實(例如關於歷史的事實)。事實的檢定需要的是充足理由(principle of sufficient reasons)的構成。 有兩種真理:理性的與事實的。理性真理是必須的,而絕對為真;事實真理是偶然的,而有可能出錯。 上帝是保證事實真理的唯一假設。 祂是一切的答案嗎?*肆、休謨與經驗主義肆、休謨與經驗主義英國經驗主義(論)主要代表人物有二,一是洛克;二是休謨 洛克:如果知識會有意義,那它必然與我們心靈中的概念(idea)相對應,否則我們只是在說一些東西,卻無法確定這些東西是什麼。*小結論小結論像德國人萊布尼茲一般,笛卡兒也是理性主義者,但是另外有一群同樣具有原創性的英國哲學家,他們是經驗主義者,其中包含洛克、柏克萊和休姆。這些經驗主義者,表面反對笛卡兒的論證,其實是把他的論證(懷疑論)向前推了一步,因為他們將上帝存在的證明、物理的基本命題,甚至於數學的推理都帶入懷疑之中。 *肆、休謨與經驗論肆、休謨與經驗論Tabula Rasa(白板): 字面意義即為白板。洛克用這個概念來解釋心靈初始是空無一物的,並由經驗如同在黏土或腊上雕刻一般,寫下各式內容。洛克主要的目的在於反對那種認為心靈在接收經驗之前已經具有理念(就好像電腦中的硬體連接部分)。*Flikr blmurch肆、休謨與經驗論肆、休謨與經驗論洛克: 1.反對笛卡兒,不贊成理性是知識唯一的來源。 2.知識反映了我們心靈中的概念,但心靈中的概念來自經驗的累積。 3.心靈在接收經驗的訊息之前,是空無一切的(白板)。 問題:上帝存在嗎?祂也是經驗的嗎?*null休謨:承襲洛克,以感官為主要知識來源* 簡單理念來自簡單印象; 簡單印象對應簡單理念; 簡單理念表徵簡單印象。肆、休謨與經驗論肆、休謨與經驗論1.白紙理論:如同洛克一般,認為心靈在察覺外在世界以前,是空無一物的。 2.理念的拷貝理論:感覺印象可以在心靈之中『拷貝』成為理念。 3.心靈的原子理論: 凡在心靈中的理念,只要存在內容不同者,必然是可以區分的。凡是可以區分者,在思想中就可以歸屬於分離的理念。*肆、休謨與經驗論肆、休謨與經驗論心靈的分割能力(把馬跟人分割再組合成人頭馬)。 這原子論造成休謨最為激烈的懷疑論: 所有在心靈中所塑造出來的理念,都是透過心靈的「拷貝」與「分離」原則而創造出來的。 例如,力量、因果、自由、上帝等等 這句話,”Whatever begins to exist, must have a cause of existence.”,都是可以懷疑的,因為存在的來源是心靈的能力,而不是任何外在的理由。*肆、休謨與經驗論肆、休謨與經驗論雖然休謨無法為我們平日的信念找到任何令人滿意的證實,但他也相信,我們自然構造之中就包含了這種信念。 休謨說:「因為理性無法卻除掉這些思想上的烏雲,所以自然就足夠做到這個目標,並透過放鬆心靈的力量,或是輕鬆對待這個事實,讓我們的感官知覺,忘卻這些思想怪獸的方式,使我們從這個哲學憂鬱與幻覺中治癒。」 這是一個無奈的答案! *小結論小結論最激進的經驗主義者是休謨,他1739~1740年所出版的《人性論》甚至於將自我的統一性均放在被懷疑的對象當中。 在十八世紀的中葉,經驗主義者與理性主義者在哲學的討論上打成平手。在這個關鍵點上,自從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得以來最重要的哲學家康德出現了。他嘗試去解決他們之間的衝突,而且要讓哲學家從這個一籌莫展的狀況中脫困。康德在1781年所出版的《純粹理性的批判》透過我們對於知識、意識、自我以及我們認知能力與事物本質之間的關係的理解,改變了哲學的發展方向。 *伍、康德的綜合伍、康德的綜合康德:如何迴拒懷疑論與唯我論(從思考轉到意識,回到”I think”) 康德認為: 1.作為知識主體的心靈是意識的,但是意識中知識對象並不是意識的。如何將意識中的內容與外在事物的內容作成因果相連的內容,那就可以迴拒懷疑論了。 這樣,我們就可以說,心靈中的事物與外在世界之間有因果關係,而不是純粹胡思亂想的結果。*伍、康德對於理性論與經驗論的綜合伍、康德對於理性論與經驗論的綜合2.將『我思考』的內容直接還原為『我意識』的內容。(意識中所呈現的內容,與思考的對象不同;思考的對象會有所改變,但意識之中所呈現的內容是一整體性的) 3.意識的整體性:康德發明的字眼,用來形容心靈中所有的思想與感覺均糾纏在一個被稱之為意識的整體之中。康德宣稱,這個事實等於個人意識整體,等於只能被一個假設的聚合心靈的能力或綜合思想與感覺的能力來解釋。*伍、康德對於理性論與經驗論的綜合伍、康德對於理性論與經驗論的綜合4.思想與感覺不能成為我經驗中的既定事實。個人思想與印象可能只是意識之中的粗糙事實,但是它們的整體性則必須依靠心靈之中的整合能力。這整合能力被稱為『範疇』(形上學、數學、物理學中的關鍵概念),而它們就是將思想與印象綜合在一起的規則。 5.範疇規則是天生的,是不容改變的。這是對懷疑論者的迴拒嗎?範疇中包含:實體、因果、整體、多元、可能性、必須性、實在 *伍、康德對於理性論與經驗論的綜合伍、康德對於理性論與經驗論的綜合結論一:我並非全然主觀地擁有意識,我也綜合思想與感覺,而這個綜合使得客觀判斷成為可能。 結論二:我的知識必然僅是這個世界中『對我』所呈現出來的表徵知識。(主體的限制)*台灣大學 苑舉正小結論小結論使用柏拉圖對於實在與表象之間的區分,康德論證說,事實上我們對於實在並不具有任何知識,而我們所知道的只是事物對我們所呈現出來的表象。心靈為了我們提供認識表象所需要的形式,因為康德說了他一生中可能最有名的一段話:「心靈本身就是對於自然的立法人」。 *Flikr doctor paradox 陸、主體的挑戰:理性、普遍、客觀陸、主體的挑戰:理性、普遍、客觀如果誠如康德所說的那樣,知識只是這個世界『對我』所呈現出來的表徵,如此一來: 1.理性作為共同思考的來源,它是純粹的嗎?還是有特定背景的人呢? 2.普遍性的荒謬意義。 3.客觀性都是假的。*陸、主體的挑戰陸、主體的挑戰三大挑戰: 1.所有的人都是具體的人。 2.我的經驗與成長背景決定了我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3.我的所有一切(無論是理性或非理性的)決定了我之外,也超越了所有對於理性與客觀性的可能論述。*陸、主體的挑戰陸、主體的挑戰心靈與身體的問題:心身問題是為解釋身體與心靈之間關係的議題。它包含了三方面的議題: 1.身心之間如何互動? 2.心靈如何取得有關身體的知識,或心靈自己只能取得有關心靈的知識? 3.就我的心靈與我的身體而言,它們之間的關係為何?*陸、主體的挑戰陸、主體的挑戰另外在二十世紀的發展之中,出現了另外一種問題:即有關其他人心靈的問題:我如何能夠知道其他人心靈存在與內容?那麼有其他人嗎?我的心靈在這個僅有身體的世界中,是存在的嗎? 笛卡兒的身心二元論: 1.物質與數學化的關係(大小、體積、濃度、速度)。 2.物體與心靈屬於兩種不同物質。 3.物體可以被理解,但心靈屬於不可接觸的內容。*陸、主體的挑戰陸、主體的挑戰知識論的新方向: 1.基礎論轉向融貫論: 融貫論可以細分為: 整體論(holism)。 可錯論(fallibilism)。 相互一致與互相依賴 (mutually consistent or interdependent)。*陸、主體的挑戰陸、主體的挑戰2.講求實際工作的美國實用主義: action-guiding instrumental satisfactory acceptance 認知科學(綜合人工智慧、心理學、哲學、語言學)的問題: 思考=資訊處理嗎? 我們可以完全模擬思考嗎? 我們可以讓機器去理解、推理嗎?*小結論小結論晚近知識論的發展,質疑我們如同經驗主義者和理性主義者那般追求知識的基礎,融貫論者採取了一個不同的途徑。哲學家也開始轉向新的研究領域,例如認知科學,以求能夠在理解心靈運作的過程中獲得一些洞見。 *讓我們想一想,回答這些問題:讓我們想一想,回答這些問題:今天,我們都知道天文學家研究天上的星球;物理學家研究比原子還小的粒子;心理學家研究健康人格的本質;神經生理學家研究神經學與生理學之間有關人格的討論;那哲學家要研究什麼呢?哲學是不是一個歷經幾千年發展後的活動,而使自己反而成為一個無足輕重的行業呢? 第一個偉大的哲學家能夠自食其力成為哲學家就是十八世紀的康德。在那段歲月中,任何一個哲學家好像都需要擔任大學教授才能夠養活自己。如果一個哲學家只能透過教哲學賺取生活費用,這件事情是否會讓你覺得很奇怪呢?如果蘇格拉底是正確的,也就是說,沒有人可以教導其他人智慧,那麼哲學家應該教別人什麼呢?*讓我們想一想,回答這些問題:讓我們想一想,回答這些問題:十七、八世紀的哲學家都認為,透過人性的研究能夠發現有關自然知識的限制與基礎。果真如此的話,那他們將如何針對於外太空不具有人的形狀,也沒有人性,但擁有知識的理性生物如何回應呢? 當你上法文課、物理課或企業管理課的時候,你很清楚知道你企圖得到什麼,那上哲學課的時候你企圖得到什麼呢?你又怎麼能夠說你在修完哲學課之後,得到了你原先希望得到的東西呢?你在哲學課修習完後所得到的成績,是一個你得到什麼東西的指標嗎?如果是,為什麼?如果不是,為什麼? *null*版權聲明null*null*null*
本文档为【099S103_GE02L0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61448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5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6-05
浏览量: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