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从青涩走向红熟的代价_解读王小帅电影_青红_

从青涩走向红熟的代价_解读王小帅电影_青红_

举报
开通vip

从青涩走向红熟的代价_解读王小帅电影_青红_ 一 电影《青红》是王小帅迄今为止最为成熟的作 品,获得了第58届嘎纳电影节评委会奖。《青红》 的英译名是“SHANGHAIDREAMS”(《上海梦》),讲 的是上世纪60年代中期随内迁工厂从上海到贵 阳支援三线建设的职工们在80年代初重返上海 的梦想。影片以父亲吴泽民与女儿吴青红各自不 同却紧密相连的命运为视角展开双线铺叙,一边 是父亲重返上海的不懈努力,一边却是女儿因为 情感牵挂而对回上海的坚决抵制。 影片中,从父亲吴泽民口中不时冒出的上海 话就可以看出他对上海有着强烈的身份认同感, 对他来说,年轻...

从青涩走向红熟的代价_解读王小帅电影_青红_
一 电影《青红》是王小帅迄今为止最为成熟的作 品,获得了第58届嘎纳电影节评委会奖。《青红》 的英译名是“SHANGHAIDREAMS”(《上海梦》),讲 的是上世纪60年代中期随内迁工厂从上海到贵 阳支援三线建设的职工们在80年代初重返上海 的梦想。影片以父亲吴泽民与女儿吴青红各自不 同却紧密相连的命运为视角展开双线铺叙,一边 是父亲重返上海的不懈努力,一边却是女儿因为 情感牵挂而对回上海的坚决抵制。 影片中,从父亲吴泽民口中不时冒出的上海 话就可以看出他对上海有着强烈的身份认同感, 对他来说,年轻时支援三线建设的满腔激情早已 远去,他也为此付出了十几年的青春代价。到了80 年代初,重回上海成了老吴最迫切的梦想,“我们 是从上海来的,我的孩子就要回上海去”,但是由 于当时的体制因素,老吴重返上海之路艰难重重。 吴青红自小在贵阳长大,这片土地孕育了她所有 的青春岁月,对青红来说,上海毕竟是个太过于遥 远的地方,那几乎是一个与己无关的地方,所以从 她的嘴里常会说出“谁稀罕回上海”这样的话。老 吴费尽心思让读技校的青红考大学以便回上海, 可青红却背着父亲和当地青年房洪根产生了恋 情。青红心中美好的初恋在老吴那里却成了回上 海的障碍,他不惜一切代价阻止这段恋情,父女的 冲突也因此变本加厉。为了阻拦青红和房洪根来 往,老吴将女儿完全看管起来,甚至上学放学路上 也像看押犯人一样跟随监视。青红对如影随形的 父亲极度反感,她以各种方式与父亲周旋对抗,直 至使用绝食这样的极端手段。老吴的“棒打鸳鸯” 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在他强令全家秘密回上 海的前夕,青红偷偷跑去和房洪根做最后的告别, 痛苦迷茫中的房洪根不顾一切地将青红强暴了, 青红最终自杀未遂,陷入疯迷状态,而小根也因强 奸罪在“严打”中被判死刑。 在影片《青红》里,父女两人的冲突背后是两 代人从青涩走向红熟过程中所付出的沉重青春代 价,导演王小帅巧妙地将两代人各自不同的青春 成长历程升华为整个民族的公共成长历程,从而 使得整部影片充满了巨大的叙事张力与丰富的象 征涵义。下文将运用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和韦 勒克的“四层面文本分析法”解读影片,以期能对 影片进行更深层面的阐释。 二 从青涩走向红熟的代价 ———解读王小帅电影《青红》 罗 艳 (广西民族大学 文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6) 摘 要:王小帅电影《青红》揭示了父女两代人从青涩走向红熟所付出的青春代价。影片中,王小帅将社 会个体的青春成长历程上升为整个民族的公共成长历程,使得整部影片充满了巨大的叙事张力与丰富的象 征涵义。 关键词:王小帅;《青红》;青涩;红熟;代价;符号矩阵;四层面文本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08-10-20 作者简介:罗艳(1983-),女,江西南昌人,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2006级硕士研究生。 E-mail:llxyr@163.com。 2008年第4期 总第78期 徐特立研究 ——— 学报 No.4 2008 Serial No.78 77 “符号矩阵”是法国结构主义符号学家格雷马 斯在分析语言结构关系时所创建的,它源于对亚 里士多德逻辑学中命题与反命题的诠释,又在此 基础上进一步扩充,提出了解释文学作品的矩阵 模式;[1]它是按照“二元对立”思想及其组织关系建 立起来的一套有效的文本阐释方式。杰姆逊认为 “格雷马斯叙事分析的关键就是要在有意义的现 象下找到构成意义的微观原子和分子并指出其作 用”,[2]P109而所谓“符号矩阵”,就是设立一项为X,它 的对立一方为反X,此外还有非X,与X矛盾但不 一定对立,又有与反X矛盾的非反X,即 X 反X 非反X 非X 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中四项的关系[2]P107 通过“符号矩阵”来对电影文本进行结构主义 分析是一件有意义的研究工作,它可以使人们更 加深入明晰地了解影片中各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的 内在机制。“符号矩阵”为《青红》的诠释提供了很 好的结构框架,通过分析文本我们可以得出如下 语义方阵: 在这语义方阵内,呈现出了多重关联: 1.管制与自由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面。这一关 联最能在看不见却又无处不在的“体制”身上体现 出来。一方面,“体制”会给予人们一定程度的自 由,也就是只要人们遵守它所规定的秩序不超越 那些条条框框,人们就可以行动自如;另一方面, 一旦人们试图超越“体制”所规定的秩序,那么为 了维持自身的正常运转,“体制”就会使用管制手 段将人们重新拉回到它的运行轨道上来。 2. 管制与失去自由这一关联最突出地表现在 父亲吴泽民的身上。一方面老吴管制女儿剥夺她 的自由,另一方面老吴又受到体制的约束失去回 上海的自由。为了回上海,老吴百般阻挠女儿青红 与小根谈恋爱。除了考大学之外,他不允许女儿有 其他任何的选择,甚至编造病假条来剥夺女儿出 去实习的机会,目的只是为了缩短女儿和外界接 触的时间,限制她的人身自由。然而一心要回上海 的老吴,不管是申请调动还是申请辞职都得不到 厂里的批准,拿不到户籍档案的他寸步难行,被体 制管制的他失去了回上海的自由。 3.在失去自由与反对管制这一关联中,青红的 境遇是最好的体现。因为受到体制约束不能回上 海,父亲唯有寄希望于青红通过考大学回上海。因 为要考大学,青红受到了父亲整天的监视,失去了 自由。当青红不堪忍受父亲封建家长式的管束不 顾一切地做出反抗时,她的反抗又是那么地不堪 一击,父亲一句“有本事就不要回这个家”让深夜 站在家门口的她显得是那么的无力无助。为了争 取自由,她最终只能以沉默绝食来反抗。 4. 自由与反对管制的关联可以从房洪根身上 看出来。房洪根是贵阳当地人,他没有老吴那样受 体制管束想回上海而不得的问题,他和青红是自 由恋爱关系。然而房洪根和青红的自由恋爱却受 到了身份等级(本地人与上海人)的束缚,为此他 试图通过霸占青红而迫使她留下来,最终却受到 法律的制裁丢了性命。 从以上的多重关联我们可以看到,在管制与 自由的“二元对立”中,所有人都在努力摆脱管制 寻求自由,他们在管制与自由的间隙里左冲右突, 最终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吴泽明将十多年的青 春岁月献给三线建设,在老之将至的时候却弄得 妻子离婚、女儿发疯;吴青红在青春大门刚刚开启 的美好年华却由于父亲及男友的原因最终陷于疯 迷状态;而房洪根更是在二十岁的年头里走完了 生命的历程。影片中每个人都在挣扎,但都无法操 纵自己的命运,都被无形中轰隆隆碾过的巨大齿 轮压得遍体鳞伤。 三 美国文论家韦勒克被西方学界公认为“批评 家中的批评家”,他和奥斯汀·沃伦合著的《文学理 论》一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在受到波兰现象学家英伽登的影响下, 从本体论出发建构出“透视主义”的理论框架,提 出了“四层面文本分析法”来研究文学作品的存在 78 方式,认为文本是由多个层面构成的符号和意义体 系,而每个层面都有不同的组合和变化。[3]这多个不 同层面主要包括声音层面、意义单元、意象、隐喻、 象征、神话、叙述小说的性质和模式、文学的类型、 作品的评价以及文学史的问题等,[4]对文字结构、 符号、价值予以整合,多层次、多维度地研究文本 的性质、特点和意义构造。韦勒克的“四层面文本 分析法”可以让我们从表层到内核逐层拨开《青 红》纷扰复杂的价值指向与象征意蕴。通过解读, 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四个层面信息: 1.声画层面:这是影像最表层的东西。在《青 红》里,王小帅走的是纪实路线,长镜头、定点拍 摄、实景拍摄、自然光效、混录音效等电影语言的 应用,写实性代替舞台性、日常琐事代替戏剧表演 所获得的朴实自然的形态与节奏都真实地再现了 20世纪80年代初的生活画面。影片从头到尾都充 满了那个年代具有符号象征性的日常生活场景, 如第六套广播体操、花格喇叭裤、大蛤蟆镜、烫发 高跟鞋以及现在看起来已经怪模怪样的迪斯科舞 步……这些场景一下子就把观众拉回到那个并不 遥远的年代,同时也让观众在心理上对影片产生 一种认同感,毕竟银幕上的人物并不是高高在上 的英雄人物,而是和自己一样,也是锅碗瓢盆家长 里短地过着烦琐的每一天。 2.意义层面: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20世 纪80年代初期的故事,以女孩吴青红的第一次情 感经历为主线索,以青红父亲回上海的曲折过程 为副线索。青红的父母在青春岁月时由上海随内 迁的工厂来到贵阳支援建设,十多年过去了,随着 改革开放的到来,许多家庭开始想办法重返上海, 毕竟那里是他们的根,有他们熟悉向往的生活环 境,更能够给他们的子女一个好的前途。可是时代 的发展并没有因为他们的贡献给予回报,他们生 活在大山里,除了保持“上海人”这一个优越的身 份,和当地人划清界限外,剩下的就是岁月消磨的 皱纹和无穷无尽的等待。他们认清了自己的命运, 坚决地认定绝不能让自己的悲剧在子女身上重 演,因此也就出现了父女之间的冲突和矛盾。父亲 困兽般地咆哮:“我就是要我的孩子不能再跟我们 一样有一个同样的十几年,所以我才象狗一样,天 天跟在领导后面,求这个,求那个。我就是让他们 回家,体体面面的离开这个地方,我们是从上海来 的,我们的孩子就要回上海去。”这是最好的体现。 然而青红对上海并没有认同感,贵阳才是她内心 真正的故土,这里有她成长岁月中的点点滴滴,最 重要的是有她难以割舍的初恋。老吴不惜代价重 返上海的努力最终引发了一场“棒打鸳鸯”的爱情 悲剧———吴青红遭强奸,房洪根被枪毙。 3.隐喻层面:体制的束缚,以及在这种束缚之 下每个人竭力完成的自我身份认同。影片的第一 个镜头就确定了这样的主题,摄影机在阴暗狭窄 的教学楼楼道里缓缓推进,前方是一个悬挂着高 音喇叭的窗口,节奏强烈步调一致的广播操配乐 比画面出现得更早。在这里,所有电影元素的集合 都紧紧围绕着这样的关键词:秩序与道路。如何在 一个坚固封闭的体制秩序中寻找个人命运的道路 以便完成自我身份的认同,成为楼道、窗口和广播 操的意义所指。吴泽明的自我身份确认就是“上海 人”,所以他是认死理要回上海。可是青红与父亲 不同,她“这一代人是成长在三线的‘上海人’,如 果说父辈还有明确的身份、位置可以找寻,还有可 以倚重的地域空间和文化空间,那么‘青红们’的 文化身份是缺失的、模糊的、可疑的”,[5]青红自我 身份确认更倾向于是贵阳而非上海。想当上海人 的父亲与宁愿当贵阳人的女儿便在这种自我身份 认同上产生了冲突,而这种冲突在更深层的隐喻 层面上则体现为管制与自由的冲突。 4.象征层面:影片在更深的层面上象征着人生 的悖论,充满着悲剧色彩。人们越是努力追寻的东 西越是得不到,一切都和内心的愿望产生背离。老 吴最大的目标是回上海,当他好不容易踏上了归 途时却已经妻离子散了。房洪根竭尽全力追求青 红,最后却搭上了性命。青红追求自由恋爱却不可 得,最后失了贞操,恋人被枪毙,大学也离她远去, 陷入疯迷状态。一切的发展都不遂人愿。就比如吴 泽明知道女儿被房洪根强奸后,就立马跑到厂里 去找房洪根算账,恨不得将他千刀万剐,可是等房 洪根被抓走后,老吴又四处托人打听讲情,希望法 院不要判房洪根死刑,然而时值“严打”,房洪根还 是被枪毙了。影片让我们看到了人生太多的悖论, 人们所殚精竭虑追求的最终总是获得相反的结 果,这种无所适从的人生悖论或许就是影片所揭 示出的最深层次的悲剧。 在影片《青红》里,每个人都在努力挣脱束缚 79 The Price From Young-adult Years to Mature Years ———InterpretationofWANGXiao-shuai'sfilm"ShanghaiDreams" LUO Yan (LiteratureCollege,Guangxi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Nanning530006,China) Abstrac t: WANG Xiao-shuai's movie"ShanghaiDreams"reveals the price paid by the two generations between father and daughter. In the film, WANG Xiao-shuai lifts the social individuality's youth development memory to the whole nation's common growing-up experience. Through this, the film is full of the great narrative tensionandplentifulsymbolicimplication. Key words:ShanghaiDreams;"SemioticRectangle";Quadri-leveltextanalysis 追求自由,可是到头来谁都没能称心如意,每个人 都被强大的历史洪流裹挟着往前蹒跚而行。不管 是父辈,还是子辈,他们在人生从青涩走向红熟的 过程中都付出了惨痛的成长代价,谁都未能摆脱 得了那双操纵自己命运的无形之手,空留下一场 无法言说的悲剧。 四 在影片《青红》中,青春的颜色总是过于沉重, 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永远是灰蒙蒙的天、湿漉漉的 地以及那些来来往往衣着单调的人,唯一的亮色 是青红身上的那件红色羊毛衫和那双被父亲一手 扔出家门的红皮鞋。父辈们的青春远逝了,他们从 青涩走向红熟花了十几年的代价,子辈们刚刚开 始的青春却已面目全非,一代人的成长与成熟触 及的是两代人的创伤与泪水,青春涌动的背后是 默默无言的沉痛代价。 参考文献: [1]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53. [2](美)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北 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马新国.西方文论史(修订版)[M].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2002:426. [4](美)雷·韦勒克,奥·沃伦.文学理论[M].刘 象愚,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174. [5]刘丹凌.读《青红》的故事[J].中外文化交流. 2005(9):48. 80
本文档为【从青涩走向红熟的代价_解读王小帅电影_青红_】,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23385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72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2-06-04
浏览量: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