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丝网印刷技术

丝网印刷技术

举报
开通vip

丝网印刷技术 丝 网 印 刷 技 术 目 录 一、印刷行业术语介绍………………………………………………………………4 二、丝网印刷所用硬质网框的选择技巧……………………………………………5 三、丝网印刷技术原理………………………………………………………………6 四、丝印专色油墨的调配……………………………………………………………7 五、金银油墨印刷难题与解决方法…………………………………………………13 六、丝网印刷知识汇总…………………………………...

丝网印刷技术
丝 网 印 刷 技 术 目 录 一、印刷行业术语介绍………………………………………………………………4 二、丝网印刷所用硬质网框的选择技巧……………………………………………5 三、丝网印刷技术原理………………………………………………………………6 四、丝印专色油墨的调配……………………………………………………………7 五、金银油墨印刷难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与解决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13 六、丝网印刷知识汇总………………………………………………………………13 七、丝印局部UV上光技术…………………………………………………………16 八、丝网印刷的灵魂…………………………………………………………………17 九、使用UV油墨丝印时丝网的选择………………………………………………18 十、丝网印刷中常见问题解答集合…………………………………………………19 十一、丝印技术之影响透墨量的因素………………………………………………26 十二、平面彩色丝网印刷工艺操作技术……………………………………………27 十三、丝网印刷UV油墨出现的问题及解决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28 十四、丝网印刷生产中除污问题……………………………………………………29 十五、对丝网前处理的方法…………………………………………………………30 十六、丝印高品质技术………………………………………………………………30 十七、网版制作针孔的产生…………………………………………………………33 十八、丝印网版制作基本知识………………………………………………………34 十九、丝网印刷中承印物种类繁多…………………………………………………37 二十、国内丝网新旧型号及国外丝网型号的表示方法……………………………37 二一、如何选用丝网…………………………………………………………………39 二二、丝网印刷用涤纶丝网的特点…………………………………………………39 二三、丝网印刷用不锈钢丝网的特点………………………………………………39 二四、常见网框材料的物理性能指标………………………………………………39 二五、丝网印刷用丝网材质的主要特性指标………………………………………40 二六、丝网印刷用尼龙丝网具有哪些特点…………………………………………40 二七、选用网框的条件是什么………………………………………………………41 二八、丝印网框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41 二九、刮斗的主要技术规格及要求…………………………………………………41 三十、刮斗用途和具体涂布方法……………………………………………………42 三一、刮板压力规的用途是什么……………………………………………………42 三二、印刷用密度计和她的用途……………………………………………………42 三三、常见印前输出问题解答………………………………………………………43 三四、CD印刷输出注意事项有哪些……………………………………………….45 三五、给印前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的一些意见………………………………………………………47 三六、印刷静电及其消除办法有哪些………………………………………………47 三七、常见印前问题问答……………………………………………………………49 三八、网版的制作工艺及流程(水菲林及感光剂的使用方法)……………………54 三九、硅橡胶按键网印工艺的技术特点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57 四十、印前工艺流程 ………………………………………………………………58 一、印刷行业术语介绍  P数:指16开纸张一面。 菲林片(Film) :是通过照排机转移印刷品电子文件的透明胶片,用于印刷晒版。   克数:衡量纸张厚度的重要指标。   打样(Proofing) :制作印刷样稿的过程。   出片: 用电子文件输出菲林片的过程。   胶版印刷(Offset) :平版印刷,所用印刷版材是平滑的。   胶版纸 :印刷纸质的一种,纸张表面没有涂布层,多用于信纸、信封等。   光铜(Art paper) :印刷纸质的一种,表面有涂布层,并且有光泽,多用于彩色宣传品印刷。   无光铜 :印刷纸质的一种,又称哑粉纸,表面涂布层经过亚光处理,多用于彩色宣传 品印刷。   令(Ream) :衡量纸张数量的单位(1令等于500张)。        对开 :指将全开纸从中裁一刀为对开。        MO :印刷前期用来存储电子文件的大容量可擦写介质。        色样(Color Swatch) :所要印刷颜色的标准。        撞网 :又称龟纹,指四色加网套印时出现两种或以上颜色的重叠。        叼口(Gripper) :印刷机上纸时的叼纸处。        出血(Bleed) :为裁切印刷品而保留的位置。        实地(Solid plate) :指满版印刷。        光边(Cropping) :指涂布层印刷成品的裁齐。        专色(Spot color) :指四色(黄、品红、青、黑)之外的特别色。 二、丝网印刷所用硬质网框的选择技巧 典型的硬质网框是由单一的金属条焊接而成的,它以稳定而著称,固定丝网的方法是用胶粘在金属框上。在选择硬质网框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 网框和图像的大小;    2. 图像分辨率;    3. 目标丝网的拉力;    4. 离版间隙;    5. 丝网类型;    6. 丝网角度;    7. 网框重量。    网框大小是一个明显的因素,因为它不但要适合于印刷机械的尺寸,而且要适合于所要印刷的图像的尺寸。当然,为了有利于图像的的精确传递,可以选择适当大于图像尺寸的网框,也就是说在图像外有一部分丝网处于空白状态。空白丝网区域越大,在印刷中加在丝网上的压力就越小,有利于保持图像的精度。 图像分辨率决定所用的线数,线数的多少会影响拉力的大小。一个优质的网框应该能耐得住丝网的拉力,包括印刷时为了克服离版间隙高度所产生的额外拉力。还要能经得起用来补偿丝网松驰而进行的拉伸所产生的额外的拉力。在印刷时或拉伸时所产生的力主要与丝网材料的种类有关。    有时需要调整丝网相对网框的角度,但这种情况很少发生。然而,当必须进行调整时,要注意,若它对网框各边的拉力不一致,有可能造成网框变形。    从处理的角度来看,在车间内传送网版时,网框重量也很重要。而且,过重的网框重量在机器上,特别是辊筒印刷机上可能降低印刷速度、套准精度和增加机器零件的磨损。不同的硬质网框特性是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得到的,图4显示了一些网框特性。除固体金属CD印刷网框和电子工业使用的类似网框外,大都是由各种材料压成的中空的金属条制作的。铝是最常用的材料。钢也可以使用,它比铝便宜,但是很重,并且如果不是不锈钢,还易于腐蚀。        硬质网框特性描述 它有许多类型,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和梯形(设计梯形是为了易于清洗)。在订购硬质网框时,一定要保证金属条的厚度能满足丝网拉力的要求。还要注意如果在重复利用网框时去除了太多的金属条材料,网墙(用来粘丝网的地方)性能可能衰减。 优化硬质网框特性 不管新网框是如何的好,它都不可能总保持良好状态。从预算的角度来看,它们在印刷中应当属于消费品,然而人们常把它们视为重要设备,这就是为什么在网框寿命结束时,还试图继续使用的首要原因。而车间管理员限制在车间堆放报废的网框是因为他们视网框为重要的消费品。 我们应当采用避免问题发生的原则,而不是问题发生后再解决问题的原则。网框在超过可接受的平整性和稳定性范围之前就应当抛弃。但是在许多车间,印刷者使用弯曲变形的网框来进行粗糙的工作,留着好网框用作精细的工作。在某些条件下,定义“最好的”网框变得主观性很大,这使得网框存量难以管理。 解决此问题的一个方法是在每次使用网框时标记它的特征,记录印刷后它的弹性水平,看它是否仍具备必须的弹性。以记录值为基础,你可以确定出网框在“良好”状态下能进行大约多少次重复绷网。在重复绷网最大次数下设定一个极限,在此极限外,网框必须抛弃或更换。 当然,减少网框重复使用的次数(增加新网框使用的数量),将增加网版制作的成本,可是,这方面的牺牲将会带来其他方面更多的利润。 首次使用的网框的选择非常重要,因为网框在绷网前要相当平整。把丝网绷到一个不平的网框表面,会导致空隙或微小的绷的不紧的区域出现,通常印刷者使用涂布多层感光胶来补偿不平的表面,但这终究不是最好的办法,因为它花费了大量的网框准备时间。 新网框常常要进行表面预粗化处理来提高绷网时的粘结性。当使用重绷网的网框时,丝网被去除并且还要去除粘料的残余物,提供一个平整又粗糙的表面。然而,去除太多的金属可能会减弱网框的强度。  每次磨擦网框时,都减少了它的强度,甚至于去除一点点网框表面,那么多次重复绷网的积累将能够足以达到减小网框的抗张强度,造成弯曲变形和扭曲变形。  确定材料被去除多少的一个简单方法是在打磨前后称量网框的重量。例如,一个2.4x1.6in(60x40mm)的长方形、厚度为0.12in(3mm)宽为0.24in.(6mm)金属条,若磨擦后重量减少了10%,则金属条表面厚度减少了46%。 在网框准备阶段常常用到研磨者,但是他们有去除过多网框材料的可能性。并且除非是研磨时控制非常仔细,否则将得到一个锯齿网框表面,锯齿表面的网框在使用时可能划破丝网。进行重绷网磨擦的一种较好的工具是旋转带磨沙,它不会过多地磨去材料。 网框重复使用时,通常要用易挥发性溶剂进行清洗,这将去除一些颗粒和堆积物,否则它们可能在绷网时影响粘结。 另外,要正确地准备和保养网框。了解温度对网框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弹性网版不管是储存、运输、曝光、或是印刷,都有较大的温度变化,在此过程中,它可能会扩大、缩小和弯曲变形。比如,制版车间温度可以是68华氏温度(20摄氏温度),而真空网框的温度可能超过130华氏温度(54摄氏温度)。 据经验所知,24华氏温度(13摄氏温度)的变化将引起网框4N/cm的弹性变化,而要求变化范围是±1N/cm。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应当确保网框的准备和使用要在同一温度下。 三、丝网印刷技术原理 丝网印刷由五大要素构成,即丝网印版、刮印刮板、油墨、印刷台以及承印物。丝网印刷基本原理是:利用丝网印版图文部分网孔透油墨,非图文部分网孔不透墨的基本原理进行印刷。印刷时在丝网印版一端上倒入油墨,用刮印刮板在丝网印版上的油墨部位施加一定压力,同时朝丝网印版另一端移动。油墨在移动中被刮板从图文部分的网孔中挤压到承印物上。由于油墨的粘性作用而使印迹固着在一定范围之内,印刷过程中刮板始终与丝网印版和承印物呈线接触,接触线随刮板移动而移动,由于丝网印版与承印物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使得印刷时的丝网印版通过自身的张力而产生对刮板的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称为回弹力。由于回弹力的作用,使丝网印版与承印物只呈移动式线接触,而丝网印版其它部分与承印物为脱离状态。使油墨与丝网发生断裂运动,保证了印刷尺寸精度和避免蹭脏承印物。当刮板刮过整个版面后抬起,同时丝网印版也抬起,并将油墨轻刮回初始位置。至此为一个印刷行程。 四、丝印专色油墨的调配 印刷通过三原色油墨(黄、洋红、青)加黑墨可印制出色彩丰富的印刷品,但有些产品色彩,通过普通网点的叠合成色难以达到色彩厚实鲜艳的效果,或从工艺、成本上的考虑没有必要进行分色或多色印刷,而单色就可印出原稿色样要求的特殊色彩效果,这就要进行专色油墨的印刷,比如特快专递封套大面积实地蓝的印刷,因为要求色彩鲜艳厚实,用四色选印难以达到原稿的色彩效果,就需要专色蓝印刷,另外,有的书刊封面、信封和函头纸微标等,因为质量要求高(实地厚实),生产数量少,时限短,成本低,只有不经分色采用专色油墨印刷,才能达到用户的要求。     而油墨制造厂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制造出各种色相的油墨,他们只生产几种常用的油墨(如四色墨、金红、大红、中蓝等),那么对印刷厂来讲,有时就需要根据用户提供原稿色样,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墨进行调配,以得到新色相的油墨,这个过程就是专色油墨的调配。     在生产中,目前尚无一种简单、操作性强的色彩分析和测试仪器设备,基本以调墨人员的经验为主,因调墨人员对专色油墨调配技术没把握好,常造成调好的墨明度不对或油墨上机印刷才发现色相不对又重新调配,造成质量事故、油墨浪费、工人劳动重覆、时限延误等不必要麻烦,这就要求我们对专色油墨调配技术要有充分了解和把握。    专色油墨调配原理及专色油墨的呈色原理     专色油墨的调配是根据原稿色样,按油墨三原色减色法原理进行调配而成。油墨的颜料呈现的物理效应叫做减色法,即当颜料显示出一定颜色时,意味着该颜料对白光光谱中各种颜色实现了选择性吸收(减去色光)的结果。     油墨三原色减色法颜色变化规律如下:     洋红+黄=红     洋红+青=紫     青+黄=绿     洋红+青+黄=黑     所以油墨颜料的混合是光绿的减弱,是一种减色的现象,混合的颜料越多,最后颜色就越晦暗而近黑色。 专色油墨的呈色原理就是油墨颜料通过减色原理而呈现效果。比如当黄、蓝油墨等量调配时,因为印刷油墨中颜料是油墨成色的主体,颗粒非常小,是直径0.01-0.5um的不溶性悬浮体,我们将该调配好的油墨印在纸上,并做部分放大,当白光照射时,可能出现三种情况,I:白光照射在黄墨颗粒上时,它吸收了蓝光,反射了红光、绿光;II:照射在蓝墨颗粒上时,它吸收了红光,反射了绿光、蓝光;III:照射在黄、蓝混合墨颗粒上时,它吸收红、蓝光,反射了绿光。     因黄、蓝墨等量调合,那么II、III的机会均等,反射光如下:     I:W-B-R=G     II:W-B=G+R     III:W-R=B+G     反射光组合效果为:     3W-(2B+2R)=3G+R+S=W+2G     所以这两种油墨调合后的色彩为绿色。如果黄墨和蓝墨不是等量调合,那么II、III情况不可能均等,黄墨多就使所配油墨偏黄,反之色彩就偏蓝。掌握三原色色彩变化规律后,可以举一反三,调配出各种原稿的色彩。   如何调配专色油墨     对专色油墨的调配,调墨人员要做三个准备:1.色相调配准确,符合原稿色样标准;2.调配油墨印刷适性准确;3.调配专色油墨的数量准确。    色相调配准确   1.调墨人员对油墨制造厂生产的各种油墨的色彩要有深刻印象,敏锐的感觉。调墨人员要对各种油墨的三属性(色相、明度、饱和度)有充分了解,配色才能以最快时间和最少的原墨种类调成符合原稿色样的专色油墨。因为色彩可以通过色相、明度、饱和度三个参数来研究它的性质并作为衡量两种颜色差别的依据,用它来表达描述颜色可获得统一的颜色语言,适合规范化、数据化的需要。   2.对原稿色样的分     a.确定主、辅色墨。专色油墨的调配,在我们掌握几种常用油墨色彩变化规律和特质之后,对原稿色样分析最为关键,它关系到整个油墨色相的准确程度,在分析原稿色相时,我们可以运用减色法原理加以考虑,就是以三原色理论来分析原稿色样在三原色中的含量,来确定主色和辅助色的配比,一般来说一种原色为主色,其他色就为辅色。     配制中国电信公司的标准色电信蓝时,通过观察它给我们印象是蓝为主色略带红味,整个油墨的色彩鲜艳厚实、纯正,即油墨的明度、饱和度大、色相纯正,所以我们采用天蓝为主,辅以色彩鲜艳、偏紫的桃红墨,虽然样张上有分色的配比,但它为电子分色或桌面系统上的色彩配比与实际的印刷油墨并不兼容对应。 配制中国移动公司的移动蓝,因为它的标准色经印刷机印刷后,就出现明显的色偏,灰度增加,给人以陈旧、带暗的感觉,所以我们不能拘泥于它与电信蓝相差无几的分色比例,而采用色相不纯正,明度偏暗的中蓝为主色,及大红、再略加黑墨以增加整个油墨的灰度。     b.得到主辅色墨的比例     当我们确定主辅色之后,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得到主辅色的调配比例:根据以往经验得到恰当的配比;根据调墨手册中相近色样的配比;用少量的原墨进行调小样以得出正确的配比。     c.配好专色墨的颜色与原稿色样进行比较     采用纸片(一般为铜版纸、胶版纸),蘸取少量的专色墨用"刮样法"或"拓样法"来取得墨样,与原稿的色样进行对照比较,以便有差别时调整配比。     配色时注意事项:     一调墨辨色的光源,最理想为均匀白光,朝北窗口的自然光,及与自然光相近的人造光源,如日光灯与白炽灯混合使用光源等;     -调配好墨色样要比原稿色样深,因为柯式油墨经润版液混合和油墨干燥后,油墨色相会相应变浅。还有色相正确,油墨深(饱和度大),可以减少下墨量,有益于柯式印刷的水墨平衡控制;     -要考虑承印物纸张的性质,如白度、吸收性、平滑度等,如纸张的性质与原稿的纸张性质相差甚远时,就要按具体情况分析,如同样是电信蓝,但有次用户要求用粉红色香卡纸印电信标志,若采用电信蓝原有配墨方式,印出的色彩效果就发暗、变灰,整个色相与原稿相差甚远,我们就可以直接采用天蓝墨印刷与纸张配合而呈现色彩的效果就与电信蓝相近。     -要考虑色样周围环境的影响,避免对色彩产生错觉,在辨色时应将周围色遮盖掉,单一观察,才不致于发生色偏。     -用拓样法和刮样法获取墨层时,掌握好专色墨的墨层厚薄要与原稿色样墨层厚度基本相近。   专色油墨的印刷适性要求恰当准确   一般专色油墨的印刷属性调配,主要考虑调配油墨的黏度、流动性和干燥性,但现在随着油墨行业的发展,各种油墨的适性较好,兼容性较好,一般我们不需或只需要添加适量油墨助剂,如特效油墨添加剂或调墨油等,来改变调配油墨的适性,就可以达到较好的印刷效果。     注意事项:油墨调配要混合均匀;纸张性质如为涂料纸即铜版纸,一般要用快干油墨调配,而胶版纸用树脂油墨调配即可。 调配专色油墨数量准确  调配油墨量准确,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印刷数量多少;纸张吸墨性的强调;印刷图文的面积多少;专色油墨的著色力强弱;专色油墨的厚薄(密度大小)等等。     如果油墨调配过多,剩余墨就造成浪费,如果太少不够用,就需要再度调配,如遇到复杂色彩,第二次和第一次调配的油墨很难完全一样,这对产品质量就有影响。所以在调配时应略微多余实际印刷用量,这也是为了避免墨斗中的存量低于一定值后引起印迹墨色的变化。    深色墨和浅色墨的调配   油墨的调配一般可分为深色油墨的调配和浅色油墨的调配。   深色墨的调配  只用原色墨调配,不加入任何冲淡剂,统称为深色墨的调配,调配时根据前述色样分析结果,主辅色的确定,再根据设计的配比,用辅色油墨逐量加入主色油墨调匀即可。根据减色法理论,调配油墨时应尽量少用原色墨的种类,否则会降低油墨的亮度和影响色彩的鲜艳。   浅色墨的调配  凡加入冲淡剂所调配成的油墨,统称为淡色墨的调配,因为浅色墨对人眼刺激量少,所以 一般要用放大镜对原稿色样进行分析,剔除冲淡剂,确定主色后,就要注意油墨的色偏,一般采用在冲淡剂中逐渐微量加入原色墨来调配。     浅色墨一般为冲淡剂或白墨中加原墨的调配而成,要注意以白墨为主的浅墨调配,它的色调发粉,墨色较鲜,具有很强遮盖能力。因为白墨颜料易堆版,堆橡皮布,耐光不好,适宜印实地的单色印刷,一般为粉蓝粉红色列专色墨。冲淡剂为主的浅色墨具有一定的透明度,不具有遮盖力,色彩不鲜,适合多色重迭印刷,一般为淡红、淡黄、浅灰等系列专色墨。     综上所述,专色墨的调配,因为涉及光色理论、油墨、纸张、工艺等方面,使专色油墨调配更显复难困难,而且目前基本以经验为主,所以对调墨人员的要求较高,首先即要掌握光色理论,其次又要求掌握常用油墨的属性等,对色彩要具有敏锐、准确的鉴别能力,并且不断通过实践有意识地锻练自己的应用能力,即看到某一色相时,就能迅速大致报出油墨的配比。只有这样能才又快又准确配好专色油墨,更好地为生产提供优质服务,提高产品质量。  水基柔性版油墨配方设计的要素   (1)、水基柔性版油墨概念  水性油墨由水性高分子树脂和乳液、有机颜料、溶剂(主要是水)和相关助剂经物理化学过程混合而成。水性油墨具有不含挥发性有机溶剂,不易燃,不会损害油墨制造者和印刷操作者的健康,对大气环境无污染等特性。水性油墨作为一种新型印刷油墨,没有溶剂性油墨中某些有毒、有害物质在印刷品中残留和对包装商品的污染,改善了总体环境质量。      水基柔性版油墨,是根据油墨按印版版型的分类方法并与油墨的干燥机制相结合命名而得。   (2)、水性柔性版油墨配方的技术依据  1.水性连结料的中和成盐机制  水性油墨采用水性连结料。水性连接料基本分为三类:胶态分散体、乳液聚合物、水稀释型聚合物。目前油墨行业主要采用的还是稀释型连接料。许多高分子(水溶性)原来并不溶于水或仅部分溶于水,只有添加一种酸或碱,才因电离作用而溶于水。典型的例子是聚丙烯酸和聚酰胺分别是阴离子和阳离子型电解质。这些物质水溶液的pH值与它的粘度、絮凝效果、稳定性、分散性等密切相关。故在水溶性聚合物的分子链上含有一定数量的强亲水性基团,如羧基、羟基、胺基等,但这些极性基团与水混合时多数只能形成乳浊液。而羧酸盐能溶于水,因此水溶性连结料的制造往往是使用高酸态的合成树脂,再以胺中和成盐。 2.挥发、渗透、固化反应或三者兼有的干燥成膜机制      一般来说, 印刷工艺以及相应的干燥方式决定所用的油墨配方体系。为满足柔性版印刷的工艺要求及水性油墨自身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印刷基材,水基柔性版油墨的干燥方式有挥发、渗透、固化反应或三者兼有。  (1)挥发干燥机制     对于承印物为非吸收性基材的柔性版印刷,其干燥方式主要以挥发干燥为主,即采用树脂/溶剂的油墨体系。因为:  ①柔印机速度很快,80m/min到 200m/min以上都有,一般来说第一色印完到第二色印刷,其间隔仅几秒到零点几秒。对于非吸收性基材,在所有的干燥类型中,仅挥发干燥可满足这一要求。   ②只有墨膜中的液体尽快脱出墨膜,例如利用沸点不高的溶剂有瞬间挥发的特性,才能使油墨迅速干燥。快干性也要求油墨为低粘度而且烯薄的液体。  ③对于胶印油墨、铅印油墨而言,可以通过墨辊之间的调和,使油墨均匀地涂布在印版上,而柔印油墨仅靠本身的流动性、粘附性填充在网纹辊网眼中并传墨到印版上,只有较低的粘度即较烯薄的液体才能赋予这样的性质。而且油墨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填满凹眼,如果粘度太大则难以填入凹眼中,同时刮刀也难以圆滑地刮去网墙部分的油墨。所以柔性版油墨一般为粘度较低的流体形式,大量的溶剂或水只有通过挥发或渗透的方式进行。当然粘度太低也不行,否则压印会造成网点中的油墨易变形,使图文再现性变差。       油墨的干燥速度首先取决于油墨中溶剂的挥发速度。油墨中溶剂的挥发,主要存在如下影响因素:  ①不同的树脂对溶剂挥发速度的减缓程度不同。溶解度越大的树脂,溶剂越难以脱出,挥发速度越低。  ②颜料在油墨中所占的比例越大,溶剂的挥发速度越低;颜料粒子的半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溶剂的挥发速度越低;不同种类的颜料对溶剂的脱出性不相同。  (2)渗透吸收干燥       对于吸收性基材的柔印,其干燥方式以渗透吸收干燥为主。吸收性基材如纸张对油墨具有吸收性。油墨中的连接料是液体成膜物质,同时能粘结色料粒子并使之粘着在纸张表面上。连结料转移到纸张后,就向纸张内部渗透,直到油墨中的色料粒子之间变得足够紧密,粒子间的间隙不断缩小所产生的颜料颗粒间毛细管拉力与纸张内吸收连结力相等时完成吸收渗透过程。连接料向纸张内部渗透的程度与纸张内毛细管拉力成正比,即纸张的吸墨性取决于其内部的疏松程度,也就是纸张的紧度和组织匀度。实际印刷时,还应考虑印刷压力、压印时间、油墨粘度的影响。Olsson公式基本上归纳了以上因素对油墨被压入纸张深度的关系: d = (p×r2×t/2η)1/2   d: 油墨压入纸张深度   p:印刷压力   r:纸张毛细管半径   η:油墨粘度   由于印刷压力远比毛细管引力大得多,故后者忽略不计。  油墨对吸收性基材的渗透吸收对油墨固化和干燥过程很重要。渗透量太少或太浅,油墨粘着不牢,也不易干燥。但是,渗透量太大或太深,就会造成透印问题,也会降低油墨光泽。另外,对于吸收性基材,还同时存在挥发干燥机制。故对吸收性承印物的柔印,干燥方式是挥发和渗透双重成膜机制。在某些特殊要求的油墨配制中,还引入一些反应基团进一步改进其成膜性能。  (3)、影响水基柔性版油墨配方设计的诸多因素  1.印刷适性的要求      油墨从墨槽到印版辗转到承印物的过程是油墨的传输和转移分离过程。首先要求在印刷过程中能够始终向印版稳定地传输油墨,其次希望版面上的油墨始终以一定的状态有效地转移到承印物上。传输和转移的质量与印刷机的性能和精度有关,又同时要求油墨具有相应的印刷适性。油墨本身的流变性成了支配油墨适性的重要因素。流变性包括粘度、屈服值、触变性、流动度、粘着性、墨丝长短等。  粘度油墨内聚力的大小,必须适合印刷全过程的要求。  1)印速越高,要求油墨的粘度就越小。快速印刷,要求转移快,干燥快,即油墨粘滞力小,易分离,且溶剂易从墨膜表面逸出。实践证明,油墨塑性粘度对油墨的转移率影响显著,在同一印刷机速度相同的条件下,粘度小的油墨层分裂状态比粘度大的对油墨的转移有利。如图1所示。 2)承印物要求:对于比较光滑的铜版纸,在供墨量充足时,转移率较高,所以要求油墨的粘度稍高;对于胶版纸等结构松软的纸张所用油墨粘度应稍低。      触变性 触变性即"剪切稀化"。油墨应具有一定的触变性,在印刷过程中油墨在墨辊上受到机械的转动作用后,油墨的流动性就产生了变化,粘度有所下降,流动性增强,其延展性也在增加,有利于油墨的顺利均匀转移。油墨转移到承印物后,失去外力作用,因其触变性很快由稀变稠而不向周围流溢,保证了印迹的准确性。特别是网点和文字线条版印刷,可以避免油墨在纸张上浸润和铺展所造成网点扩大,线条变粗。油墨的触变性与下列因素有关:   A颜料的性质 表面吸附性强的颜料制成的油墨触变性大。  B颜料颗粒的形状 颜料粒子呈针状时,比球状粒子制成的油墨触变性大。  C颜料的用量 一般地,油墨中颜料所占比例越大,粒子相互作用越强,油墨的触变性越大。  D颜料粒子与连接料的润湿能力润湿能力低,油墨触变性大。  E树脂的分子量 连接料中的树脂分子量越大,触变性越大。      印刷适性对触变性的要求:印刷作业要求油墨具有适当的触变性,但如果油墨的触变性过大,油墨在墨斗中会造成供墨不流畅,甚至会出现供墨中断的现象,影响连续印刷时供墨量的均匀和准确程度。不同类型的印刷对油墨的触变性会有差异。一般网线版、文字版和线条版的印刷要求油墨的触变性略大些;大面积的实地版则略小些为宜。      粘着性  在印刷过程中,使墨膜分裂并转移到相应的物面(墨辊表面、印版表面或承印物表面)上的力是附着力,也就是油墨与墨辊、印版、承印物表面间的连接力。油墨在附着力的作用下,先是分裂而后转移,这是油墨对附着力的动态响应。油墨本身在这一动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阻止墨膜分离的能力,称油墨的粘着性,实质上是油墨的内聚力(油墨分子间的连接力)在附着力的作用下的一种表现。油墨的粘着性对印刷适性的影响在于 :  1)油墨的粘着性较大时,油墨的分离困难,造成印刷机上油墨延展不均匀。油墨墨层在纸张或橡皮布间分离时,如果此阻力大大超过纸张的结合力,就会产生拉毛现象甚至剥皮现象。  2)多色印刷时,在前色的油墨未干的状态下迅速印刷后一色,一般要求第一色油墨的粘着性要大一些,后面各色油墨均要逐渐降低粘着性,否则,就有可能出现后面的印不上去,并把前面的墨层粘走。       油墨的附着与干燥  油墨附着在承印物上之后,便从液态的胶状物变为固态的皮膜,粘结在承印物上,这一变化的过程称为油墨的干燥。这一过程分两个阶段完成:油墨由液态变为半固态,不能再流动转移,是油墨的初期干燥阶段,用初干性表示。半固态油墨中的连结料的主体部分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完全干固成膜,是油墨的彻底干燥阶段,用彻干性表示。油墨的初干阶段和彻干阶段统称为油墨的固着干燥。油墨的干燥速度与油墨的干燥方式有关。油墨的干燥方式取决与油墨连结料的组分。不同的印刷方式、承印物以及印刷机械对油墨的干燥有不同的要求。油墨的固着干燥性能对印刷适性的影响有以下两点:   1)对于纸张类承印物,油墨可以流入其凹洼、空隙而被固定,这是利用机械的"投锚效果"而附着;对于表面光滑无吸收性的承印物,油墨的附着取决于油墨对承印物的润湿作用,即液体对固体表面的亲合作用,还取决油墨与承印物分子间的作用力。但高速印刷时由于纸张的堆积和密附会使分子间距离急剧减小,导致油墨和承印物分子间结合力明显增大,未干的油墨会映到后一印张的背面。所以,一般地,在不影响油墨与承印物附着的前提下,应适当降低油墨的附着能力,或加快油墨的固着干燥,以避免印品的"背面蹭脏"。  2)油墨的干燥速度影响油墨的粘着性。如图2所示,随着干燥时间的增加,油墨的粘着性逐渐增加到最大值,再下降到零。如果油墨很快干燥,墨膜表面很快光洁干滑而失去粘着性,第二色油墨就难以附着,油墨就产生"晶化现象"。理想的叠印应在油墨初干到彻干的时间内进行。      干燥过快,油墨会在印版表面结皮、糊版、使印品油墨堆积,光泽不良,出现"墨斑";干燥过慢,印品背面可能发生"蹭脏"现象。  2.包装物使用性能的要求  遮盖力 单位重量的原墨能够印刷的面积通常称为油墨的遮盖力,单位为m2/g。遮盖力取决于以下因素:  1)油墨的比重 比重大的油墨的印刷面积要少于同等重量的比重小的油墨。  2)油墨的转移量 转移量受墨斗辊和印版材料的硬度、网纹传墨辊着墨孔的载墨能力和磨损情况、刮墨刀的安装位置等影响。  3)油墨中着色剂的含量决定了油墨遮盖力的大小。  4)油墨在非涂层纸或其它吸收性承印材料上的遮盖力比在非吸收性承印物上的遮盖力差,因为油墨能渗入吸收性材料使颜色的明度降低。在印刷纸张时,水基油墨渗入纸体的速度比溶剂油墨慢,遮盖力比同样色强度的溶剂墨高。     耐性、耐化学性、耐刮擦性、耐热封性、耐油脂性、耐冷冻性、耐久性等。     以上论述了影响水基柔性版油墨性能的诸多因素。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确定其基础配方、连结料体系及其原材料的选定和准备工作,并且预定开发品种的一般性能要求和技术指标。 五、金银油墨印刷难题与解决方法 1、在金墨或银墨表面上印上其他颜色时应注意什么?   答:应注意油墨的粘度。由于一般金银墨的色相不高,因此,印刷技师会把放墨量提高,以提高其色泽。但这样做会提高油墨的粘度及干燥时间会较长,影响下一颜色的覆盖能力,因此,应选择一些色相较高的金银墨,以适当的墨量进行印刷,同时印刷速度不要太快。   2、怎样使黑色字印在金墨或银墨表面上时能印得足色(不变灰)?   答:应选用色相较高的黑色油墨,可以的话,最好分为两次印刷,使金银墨有时间干燥。   3、怎样防止印刷金银墨时的反映(过底)情况?   答:这与油墨量过多,以及纸张的质素有关。应以适当的墨量及质素较高的纸张来印刷。另外,很多公司都以一种金银墨印在不同的种类的纸张上,这是不正确的。由于不同种类的纸张有各自的印刷适性,所以应选用适当的油墨来配合,有关资料可咨询供应商。   4、很多时候为了赶货,印刷技师会加入“快干剂”于金银墨里以加速干燥,这样做可行吗?   答:混入不适当的添加剂反会影响其色泽表现及其干燥性。一般油墨制造商,在制造油墨的过程中,干燥剂是在颜料与液媒混合后才加入,而有的金银墨,是以氧化形式将颜料和液媒一起混合,因此,相容性较高,干燥性能也较好。   5、水斗水的酸碱度(PH)对印刷金银墨时会有什么影响?   答:如水斗水的PH过酸,即低于5,印件会难干燥,应在5-6之间为合适。   六、丝网印刷知识汇总 ▼1.什么叫丝网印刷?  丝网印刷属于孔版印刷,它与平印、凸印、凹印一起被称为四大印刷方法。孔版印刷包括誊写版、镂孔花版、喷花和丝网印刷等。孔版印刷的原理是:印版(纸膜版或其它版的版基上制作出可通过油墨的孔眼)在印刷时,通过一定的压力使油墨通过孔版的孔眼转移到承印物(纸张、陶瓷等)上,形成图象或文字。誊写版印刷为最简便的孔版印刷,始于19世纪末期。这种印刷是在特制的蜡纸上,通过打字机或铁笔制成蜡纸图文版,在蜡纸版上用油墨辊进行印刷,承印物上就可得到理想的印刷效果。在孔版印刷中,应用最广泛的是丝网印刷。  丝网印刷是将丝织物、合成纤维织物或金属丝网绷在网框上,采用手工刻漆膜或光化学制版的方法制作丝网印版。现代丝网印刷技术,则是利用感光材料通过照相制版的方法制作丝网印版(使丝网印版上图文部分的丝网孔为通孔,而非图文部分的丝网孔被堵住)。印刷时通过刮板的挤压,使油墨通过图文部分的网孔转移到承印物上,形成与原稿一样的图文。丝网印刷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印刷、制版简易且成本低廉,适应性强。丝网印刷应用范围广常见的印刷品有:彩色油画、招贴画、名片、装帧封面、商品标牌以及印染纺织品等。  ▼2.丝网印刷术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丝网印刷最早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早在我国古代的秦汉时期就出现了夹颉印花方法。到东汉时期夹颉蜡染方法已经普遍流行,而且印制产品的水平也有提高。至隋代大业年间,人们开始用绷有绢网的框子进行印花,使夹颉印花工艺发展为丝网印花。据史书记载,唐朝时宫廷里穿着的精美服饰就有用这种方法印制的。到了宋代丝网印刷又有了发展,并改进了原来使用的油性涂料,开始在染料里加入淀粉类的胶粉,使其成为浆料进行丝网印刷,使丝网印刷产品的色彩更加绚丽。  丝网印刷术是中国的一大发明。美国《丝网印刷》杂志对中国丝网印刷技术有过这样的评述:"有证据证明中国人在两千年以前就使用马鬃和模板。明朝初期的服装证明了他们的竞争精神和加工技术?quot;丝网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世界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丝网印刷技术不断发展完善,现已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丝网印刷的原理是什么?  丝网印刷由五大要素构成,即丝网印版、刮印刮板、油墨、印刷台以及承印物。丝网印刷基本原理是:利用丝网印版图文部分网孔透油墨,非图文部分网孔不透墨的基本原理进行印刷。印刷时在丝网印版一端上倒入油墨,用刮印刮板在丝网印版上的油墨部位施加一定压力,同时朝丝网印版另一端移动。油墨在移动中被刮板从图文部分的网孔中挤压到承印物上。由于油墨的粘性作用而使印迹固着在一定范围之内,印刷过程中刮板始终与丝网印版和承印物呈线接触,接触线随刮板移动而移动,由于丝网印版与承印物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使得印刷时的丝网印版通过自身的张力而产生对刮板的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称为回弹力。由于回弹力的作用,使丝网印版与承印物只呈移动式线接触,而丝网印版其它部分与承印物为脱离状态。使油墨与丝网发生断裂运动,保证了印刷尺寸精度和避免蹭脏承印物。当刮板刮过整个版面后抬起,同时丝网印版也抬起,并将油墨轻刮回初始位置。至此为一个印刷行程。  ▼4.丝网印刷与其它印刷方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丝网印刷与其它印刷方式相比主要区别有以下几个:    ①印刷适应性强平印、凸印、凹印三大印刷方法一般只能在平面的承印物上进行印刷。而丝网印刷不但可以在平面上印刷,也可以在曲面、球面及凹凸面的承印物上进行印刷。另一方面,丝网印刷不但可在硬物上印刷,还可以在软物上印刷,不受承印物的质地限制。除此之外,丝网印刷除了直接印刷外,还可以根据需要采用间接印刷方法印刷,即先用丝网印刷在明胶或硅胶版上,再转印到承印物上。因此可以说丝网印刷适应性很强,应用范围广泛。    ②墨层厚实,立体感强,质感丰富 胶印和凸印的墨层厚度一般为5微米,凹印为12微米左右,柔性版(苯胺)印刷的墨层厚度为10微米,而丝网印刷的墨层厚度远远超过了上述墨层的厚度,一般可达30微米左右。专门印制电路板用的厚丝网印刷,墨层厚度可至1000微米。用发泡油墨印制盲文点宇,发泡后墨层厚度可达300微米。丝网印刷墨层厚,印刷品质感丰富,立体感强,这是其它印刷方法不能相比的。丝网印刷不仅可以单色印刷,还可以进行套色和加网彩色印刷。    ③耐光性强,色泽鲜艳由于丝网印刷具有漏印的特点,所以它可以使用各种油墨及涂料,不仅可以使用浆料、粘接剂及各种颜料,也可以使用颗粒较粗的颜料。除此之外,丝网印刷油墨调配方法简便,例如,可把耐光颜料直接放入油墨中调配,这是丝网印刷的又一大特点。丝网印刷产品有着耐光性强的极大优势。经实践表明,按使用黑墨在铜版纸上一次压印后测得的最大密度值范围进行比较,胶印为1.4、凸印为1.6、凹印为1.8,而丝网印刷的最大密度值范围可达2.0,因此丝网印刷产品的耐光性比其它种类的印刷产品的耐光性强,更适合于在室外作广告、标牌之用。  ▼5.彩色丝网印刷的色序是如何排列的?  彩色丝网印刷的色序排列一般为黄、青、品红和黑。考虑到工艺要求,也有将色序排列为青、品红、黄和黑的。国外也有按黑、黄、品红、青为印刷色序的,由于丝网印刷中承印物形状的不同(平面、曲面之分)以及承印物材料性质的不同,色序也有所不同,例如在透明物体上印刷时,色序排列应该是黑、黄、青、品红。色序的排列对反映原稿色彩有着重要制约关系,如何保证复印物色彩不失真,除要正确掌握油墨的使用外,还需要长期工作实践及经验积累,去不断摸索总结。确定丝网印刷色序要考虑两种因素,其中一种因素是承印物上的印墨的透明度如何,这是两因素中的主要因素。由于在丝网印刷中是通过各种颜色的油墨混合或叠合而产生新的色彩的油墨,如果承印物上印墨透明度差,在印刷第二色时就会将第一色墨迹盖住,而不能与第二色合二为一生成新色。第二个因素是人的眼睛对各种色彩感受的能力是不相同的。一般来说,人的眼睛对品红色最敏感,青色次之,对黄色敏感性最差。由于人们对颜色敏感性有差别,往往造成对黄色网点的扩大或缩小,丢失和墨量大小的变化分辨不清,从而影响印刷质量。  正确的丝网印刷工艺程序及要求是,第一色用青色版印,印好后,用梯尺、色标进行阶调再现的对比检查。第二色用黄色版印刷,这样两色叠合成绿色,然后利用人的眼睛对绿色调识别能力强的特点,对照梯尺、色标检查印刷质量。第三色用品红色版印刷,最后用黑色版。黑色版可加强轮廓和暗调层次。四色版印完后就得到与原稿相同的彩色复制品了。  ▼6.彩色丝网印刷应注意哪些问题?  彩色丝网印刷应注意几方面的问题,分述如下。    ①在彩色丝网印刷时要使用坚固、不变形的金属网框。这是因为如果使用了不坚固的网框或者是木框制版,在印刷中容易发生歪斜或变形,丝网印版质量就会降低,精度难于保证,变形严重时丝网印版就不能使用。从而影响印刷质量。所以必须要使用坚固的金属网框。一套彩色丝网印版的网框尺寸要相同。主要是为了印刷时用统一的定位规矩,及便于套色印刷。一套彩色丝网印版的丝网目数和丝网材质要一样,绷网张力和丝网版厚度要一致。主要是保证各色印版印刷后的墨层均匀、效果相同,完美地再现原稿色彩和图形。     ②使用刮板硬度一般为肖氏硬度70度。刮板刃口精度要高。由于硬度适中,利于满足印刷要求,便于提高印刷精度,保证印刷质量。    ③应尽量使用粘度较高的丝网印刷油墨。粘度较高的油墨不会发生因渗油扩散造成图文线条变粗变大的问题,利于提高图文线条的精细度和清晰度。    ④照相加网制版网屏线数(线/英寸),一般在55~120线之间。这样可以减少或避免出现龟纹现象。   一般加网线数和丝网目数比例关系是:丝网(目数):4.2X加网线数。   ▼7.为什么丝网印版与承印物之间要留有一定的间隙?  丝网印版与承印物之间要留有一定的间隙是由丝网印刷所具有的特点决定的。丝网印版是以丝网为版基的,丝网被绷在网框上,当丝网处在水平状态时会出现一定的垂度。特别是在刮印过程中,垂度值还会增大,为了使承印物在末刮印时不粘油墨从而保证印刷质量,丝网印版的最低部分必须离开承印物。在丝网印刷中,刮板与丝网印版是移动性线接触,丝网印版与刮板在刮印前和刮印后不能与承印物接触,特别是丝网印版随刮板移动而离开承印物,如果丝网印版在印刷前后始终不离开图文部分就会出现油墨继续渗透并扩散造成图文线条尺寸扩大,使得印刷尺寸精度下降,承印物失真。   丝网印版与承印物之间要有一定购间隙这还与承印物运动形式有着密切关系,承印物在印刷时,特别是在成形物曲面(如容器等)印刷时,承印物在印刷的同时还要作圆周运动。有一定间隙不会造成承印物图文的模糊或线条变形等现象。 ▼64.如何确定丝网印版与承印物的间隙?  上面已经谈到了丝网印版与承印物之间在印刷时为什么必须留有一定购间隙,但是间隙的大小也不能随心所欲。丝网印版与承印物之间的间隙如果太小,沿刮板运动方向容易产生渗透和粘版现象。如果间隙过大,丝网印版压印后不能复原,松驰而下垂,使得印刷后的画面尺寸小于丝网印版画面尺寸。严重时还会使丝网印版破损而不能印刷。如果是使用弹力小的不锈钢丝网还会出现版面接触不到承印物表面而无法实施印刷。  确定丝网印版与承印物之间的间隙量的主要根据是:   ①丝网印版尺寸的大小。   ②绷网张力的大小。   ③丝网印版的中心垂度。   ④承印物的形状。   ⑤承印物材料的性质。   ⑥承印物表面形态。   ⑦油墨粘度等。  丝网印版与承印物之间的间隙,由于印刷条件不同,而间隙值也各异。一般对油墨吸收力较低的陶瓷器、玻璃、金属面、硬质塑料等承印物表面较硬的物体对印刷间隙值要求比较高。而对油墨吸收力较大的布、纸和软质塑料类等承印物表面较软的物体对印刷间隙值的要求就不那么严格。通常精度要求较高的印刷品在印刷时要求间隙值在 l一3毫米之间。对普通印刷品其间隙可为2-6毫米。曲面印刷时间隙值要小一些,而平面印刷时间?? 七、丝印局部UV上光技术 局部UV上光是指在原有彩色印刷品上的某个图案丝印上UV光油。上完UV光油后,这个上光图案与周边印刷效果相比,上光图案就显得鲜艳、亮丽、立体感强。又因为丝印墨层厚,固化后会凸起来,看起来象压痕一样。丝印UV上光从高度、流平度及厚度都比胶印UV强,所以一直很受国外客商青睬。       目前,丝印局部UV上光已解决了在彩色印刷后再膜BOP或PET、PP、OPP上的附着力问题,还可击凸。且耐刮,耐折,低气味。这制造了很大的市场空间,可以应用在包装、商标、书本、宣传等印刷领域,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丝印局部UV上光所用设备成本很低,少量生产也不会造成浪费(每个版的外发制作费在50--150元之间,并可反复再生使用)。它所需设备为:晒版、印刷、紫外线固化。整套设备投资只要几万元就可以完成,如晒版外发制作则可减少晒版设备投资。用电量约9kw,几个工作人员即可,且简单易懂,稍有指点即可,场地占用三十平方米面积。拥有以上硬件,就可以轻松拥有局部UV上光,UV上光面积可达6OcmXgOcm宽的纸张,厚度可达5cm。       如你已拥有硬件,则发展更易,你只要注意根据底材选择UV光油,根据UV光油稀浓度及印刷之回墨情况选择网纱参数。根据客户要求厚度而选择晒版过程中感光胶厚度及网纱疏与密,一般在350目--420目之间。 八、丝网印刷的灵魂 在丝网印刷中,发挥根本作用的有两个部分,没有它们就没有丝网印刷。一个是丝网,它的作用是承载网版图像并调节油墨流和油墨附着。另一个就是胶刮,没有它就不能进行印刷。胶刮可以看成是丝网印刷的灵魂,它的性能、保养、维护对于取得最佳的印刷效果至关重要。本文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胶刮的基本性能,同时对胶刮的选择、在印刷机上的正确应用以及印刷前后的适当保养提出一些建议。  选择适用的胶刮  代表胶刮特点的有两个参数,即断面形状和硬度。  1.胶刮的断面形状  大多数生产厂家提供的胶刮的断面形状有矩形、V形(双斜面)、单斜面和圆形。  矩形:这种形状的胶刮可应用于所有的图形印刷。  V形(双斜面):V形(双斜面)胶刮有一个柔软的印刷边缘,多用于不规则形状的物品印刷,如瓶子和其他形状的容器。但也有一小部分此类印刷厂使用矩形断面的胶刮。 单斜面:这种形状的胶刮具有与双斜面胶刮相同的特点,它们多被用于固态含量较高的油墨或者色浆。 圆形断面:圆形断面的胶刮常用来印刷较厚的油墨层,为一些织物印刷厂或者要求墨层较厚的专门工业应用所采用。 胶刮的断面形状对油墨附着和最终的印刷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使用圆形断面的胶刮很难控制印刷品的清晰度。在印刷分辨力要求很高的情况下,或者在吸收性很强的承印材料上印刷时,都应该选择使用矩形断面的胶刮。  2.胶刮的硬度 胶刮一般由特殊的聚氨酯制成,胶刮的硬度指的也是聚氨酯的硬度,它决定着胶刮的抗溶剂性能和抗磨损性能,此外,还决定着胶刮在印刷中的抗弯曲性能。 胶刮的硬度一般使用肖氏硬度计来测定。测定时放在胶刮的表面上,仪器底座上凸出的针状探测头插入胶刮的表面,测出的读数显示在仪器的面板上。  胶刮的硬度越高,耐化学性能、耐磨损性能就越强。  使用硬度低、边缘较钝的胶刮,附着的印刷墨层较厚;相反,硬度高、边缘较锋锐的胶刮,印刷时附着的印刷墨层较薄。在选择胶刮类型时,印刷质量和清晰度通常是要优先考虑的,选择不同硬度的胶刮,使之适合于承印材料。一般地,如果承印材料粗糙,表面不太平滑、不均匀,使用硬度高的胶刮,不能把所需要的油墨良好地转移到承印材料上,而较软的胶刮则能很好地适应这种承印材料的表面和结构,产生理想的印刷效果。综合考虑的结果是,要选择既与承印材料相匹配、硬度又尽可能高的胶刮。 胶刮被磨损后将变短,即使其硬度没有改变,其尺寸的变化也足以影响它的弯曲特性。 随着胶刮制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厂家生产出了复合的和"双重硬度"的胶刮,使印刷者能够使用较低硬度又不挠曲的胶刮。Saati公司的双重硬度胶刮,在较低硬度(肖氏50~70度)的印刷边缘上面有一个肖氏90~95度的加强带。复合型胶刮有一个玻璃纤维加强带,在  模铸过程中插在聚氨酯中央。这个加强带能防止胶刮弯曲,有助于保持印刷参数稳定不变。复合型胶刮能够采用较软的硬度,而在整个印刷过程中保持攻角不变,印刷压力稳定一致。玻璃纤维带还有助于保持胶刮的刚性,使之很容易地装到刮墨刀架内。 胶刮的硬度直接影响到印刷品的质量。如果硬度低,在刮墨的压力下,胶刮会产生弯曲,这样会减小胶刮的有效刮墨角度。基于这一点,较高的硬度能保持攻角与胶刮角度之间的较大的稳定性,胶刮的有效刮墨角度可控制印刷清晰度和微调油墨的附着量。例如,一个很高硬度的胶刮,若略微减小刮墨角度,则有助于更多的油墨被推进并通过网版。 油墨的沉积量是由胶刮的硬度和有效刮墨角度控制的,而不是由压力所控制。过大的压力通常会导致较差的印刷效果,可能会损坏或减少胶刮的使用寿命,也影响到丝网和网版的耐印力。 九、使用UV油墨丝印时丝网的选择 为保证装饰性UV网印油墨的印刷质量,在印刷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工艺因素。  1.丝网目数  不同用途的UV油墨,由于印刷要求不同,印刷时所选用的丝网目数也不同。一般地,印刷品精细程度越高,要求选用的丝网目数也越高。印刷网目调产品时,一般要求选用的丝网目数与加网线数之比大于42。      装饰性UV油墨的印刷,应根据具体油墨的要求来选择丝网目数。如采用UV网印仿金属蚀刻油墨印刷时,选择丝网目数应与油墨砂型的粗细程度相匹配,如果砂型较粗,颗粒度大,应选择较低目数的丝网,其丝网的孔径较大,可使油墨通过丝网漏印至承印物上,否则,会使部分残留在网版上,造成印刷品上的砂粒较稀。并且
本文档为【丝网印刷技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0584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78KB
软件:Word
页数:54
分类:建筑/施工
上传时间:2012-05-31
浏览量: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