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次大逼迫與成為羅馬國教

十次大逼迫與成為羅馬國教

举报
开通vip

十次大逼迫與成為羅馬國教從教會歷史看差傳是主的心意(十之四)  早期教會歷史 十次大逼迫與成為羅馬國教 從 第1至第4世紀,即主後64~312年前後,教會曾面對10次大逼迫,簡述如下: 第一次逼迫 羅馬尼祿王(Nero)生性非常殘暴。16歲結婚,17歲作王,31歲就離開世界。14歲時他殺死了自己的生母,結婚後不久將他的妻子殺害,後來又將他的老師殺掉,過了不久又將他的第2任妻子殺掉。主後64年他寫了一首詩歌,描寫許多人被大火燒死、逃難,他覺得這是很好玩的事情,於是叫人真的放火燒毀羅馬城。經過 9 天的焚燒,大約燒毀了...

十次大逼迫與成為羅馬國教
從教會歷史看差傳是主的心意(十之四)  早期教會歷史 十次大逼迫與成為羅馬國教 從 第1至第4世紀,即主後64~312年前後,教會曾面對10次大逼迫,簡述如下: 第一次逼迫 羅馬尼祿王(Nero)生性非常殘暴。16歲結婚,17歲作王,31歲就離開世界。14歲時他殺死了自己的生母,結婚後不久將他的妻子殺害,後來又將他的老師殺掉,過了不久又將他的第2任妻子殺掉。主後64年他寫了一首詩歌,描寫許多人被大火燒死、逃難,他覺得這是很好玩的事情,於是叫人真的放火燒毀羅馬城。經過 9 天的焚燒,大約燒毀了羅馬城三分之二。他站在高處觀看,晏樂高歌,激怒了民眾,隨即把火燒羅馬城的罪歸在基督徒身上。主後65年,他把羅馬城所有基督徒捉拿到著名的鬥獸場,讓他們與獅子、老虎等野獸搏鬥。這些野獸把基督徒撕裂吞吃,晚上又將基督徒的身體燃燒當作燈火;把獸皮包裹在他們身上,在太陽下曝曬,更用野牛戳死基督徒,非常殘暴。公元65至68年,基督徒死傷無數。 第二次逼迫 多米田(Domitian)30歲作王,聽見基督徒說耶穌基督要作王,建立國度,他害怕自己的國家被搶奪,又因為主後95年猶太人反對納稅,就逼害猶太教徒,也逼害基督徒。多米田生性淫亂、凶暴,沒有親情,連已成為基督徒的女兒、女婿也殺掉。又把使徒約翰放逐到拔摩海島。根據教會歷史,他最後把使徒約翰提出來,丟進燒熱的油鍋,約翰因而殉難。多米田逼迫教會時,提摩太正在以弗所一個神廟,看見許多人在拜偶像,非常難過,就勸群眾悔改歸向真神,結果群眾受到管理廟宇的人煽動,用木棍將提摩太活活打死。 第三次逼迫 他亞奴(Trajan)原來是一位職業軍人,後被一位行政長官收為義子,主後98年登基作王。他的勢力擴張至整個東羅馬帝國,包括米索波大米、亞述等地。他到處開闢公路、辦學校,提高人民教育水準,基督教在這時因此大大發展。他對基督徒的態度比較好,但規定所有公民必須拜皇帝的像,向國家效忠。因著這個命令,很多基督徒殉難。主後117年的一次軍事行動,安提阿主教底格那丟亦因此而殉道。 第四次逼迫 奧熱流(Aurelius)執政時期在主後161至180年。他是希臘哲學家,道德要求很高。起先對基督徒並沒有甚麼惡意,後來聽了片面之詞,開始對基督徒反感,認為熱心的基督徒都是迷信的,為了堅信基督教而抗拒羅馬政權。當時有很多地震、洪水、瘟疫和邊界叛亂等,他就歸咎於基督徒的迷信,鼓勵人告密,可得到基督徒的產業。有些基督徒因此而妥協,改為敬拜偶像,堅持信仰的就被殺。當時被殺的教會領袖很多,例如羅馬的游斯丁、高盧的波提若、示每拿的波里加等。這些忠心的基督徒雖然殉難,卻留下很多美好的見證。 第五次逼迫 瑟維拉斯(Severus)執政時間在主後222至235年,登基不久就生病,經過基督徒為他禱告而痊癒。起初對基督徒有好感,可是意志不堅定,聽信小人,認為基督徒輕看皇帝是病夫,不肯敬拜偶像和皇帝,因而開始逼迫基督徒,但範圍只限定於羅馬地區。 第六次逼迫 馬西尼流(Maximinus)執政時間在235至238年。他是一位軍官,殺死了當時的皇帝而篡位。他性情殘暴,痛恨當時的皇帝也痛恨基督徒。只要看見禮拜堂就放火燒掉,遇見基督徒就下令殺害。有些基督徒因而離開教會,待逼迫過後再回去,以致教會中產生應否再次接納這些人的兩派不同意見,產生分裂。然而,當時教會仍有不少忠心愛主的人研究神的話語。 第七次逼迫 德丟王(Decius)主後249至251年在位。主後248年羅馬城慶祝一千年紀念慶典,羅馬人追想過去他們的強盛和曾經受到歌德民族的侵略,認為是受到基督教強大的影響,因此決定消滅基督教,開始全國對基督徒的大逼迫。皇帝下令每個地區的基督徒要到地方長官那報到,如果違背命令,產業就被沒收,逃跑的就被捉拿及就地伏法。這次大逼迫,基督徒和教會領袖大遭災禍,四處流亡。凶殘的德丟王在主後251年死在戰場,屍體被空中的飛鳥啄食。 第八次逼迫 瓦勒良(Vamerian)在位時是主後253至260年。他原來是德丟王的好朋友,與德丟王同謀逼迫基督徒。他看見德丟死得悽慘,就開始友善地對待基督徒。可是國家仍然沒有復興跡象。於是,他聽從一位將軍的聳動,於主後257年開始逼迫基督徒,禁止基督徒聚會,沒收教會的產業,將擔任公職的基督徒斬首,產業沒收,也不准王室任何人信基督教。教會受到逼迫對基督徒來說是很大的考驗,其中兩位羅馬主教在山洞中擘餅聚會時被抓。迦太基的主教居普良說:「有很多人還沒有遇見仇敵就已經投降了,沒有受逼迫就向假神獻祭,有人甚至向政府官員賄賂以取得叛教證明書,這真是教會的羞辱。」 第九次逼迫 奧熱良(Aurelia)主後270至275年在位。他是一位很狂妄的人,一登基就無理地殺害基督徒。主後275年他被殺以後,教會好像進入一個安靜沒有逼迫的時期,此時卻發生基督徒爭奪產業的問題,為教會帶來很多罪惡。 第十次逼迫 戴克里先(Diocletian)於主後284年由一班軍官支持他做皇帝。一上任就迫害基督徒。認為主後303年皇宮兩次被火焚燒是基督徒放火,藉機沒收全國基督徒的財產,將禮拜堂夷為平地。燒毀聖經,侮辱基督徒,捉拿教會領袖,強迫他們拜偶像,或把基督徒丟在地牢中不見天日,折磨至死。這一次迫害,卻使戴克里先的妻子和女兒被基督徒的行為感動,歸信了耶穌。 上帝做的事很奇妙,我們實在不了解,為何教會受這10次大逼迫呢?我們雖然不明白,但是神有祂的美意,藉著苦難訓練祂的子民信心堅固,更勇敢為主作見證,教會也在逼迫中成長得更穩定。 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 基督教雖然經過了10次大逼迫,但感謝神的保守,祂與教會一同在苦難中,教會得以更加堅實。神自己掌管一切,基督是教會的主,祂管理人的心,我們只要向祂下拜,受到任何苦難時不要發怨言,就可以看見神的作為。 在大逼迫中,很多羅馬官員看見基督徒面對苦難的態度,深受感動而信了耶穌。康斯坦丁的母親就是一例,她看到基督徒受苦難仍能站立得住,滿有愛心,能為逼迫他們的仇敵禱告,所以決心相信耶穌。她的信心也影響了康斯坦丁,使他對教會的態度轉為良好,以贏取民心,聲望大大提高,並得到部下支持。康斯坦丁得到西歐和南歐,也就是英國、法國、西班牙的統治權,同時被部下封為「該撒」皇帝。到311年4月,他下命令只要基督徒不違反政府條例,應該受到良好待遇。為了堅固政權,就盼望基督徒所信仰的上帝可以幫助他,要基督徒為他禱告。311年5月有一天,他做了一個夢,看見十字架上寫著「靠此得勝」。他相信耶穌基督的十字架要幫助他,就依靠上帝攻打意大利。軍事行動非常順利,無往不勝,攻無不克。312年4月28日他在一座橋上得到決定性的勝利,東西羅馬都歸在他的統治下。他認為這次得勝是基督教的上帝幫助他,所以決心作基督徒,然而卻沒有受洗。 勝利以後,他下令讓全國基督徒在信仰上有絕對自由,並且用法律來保障教會一切活動,恢復蓋建禮拜堂,把產業還給基督徒和教會。313年,他決定以基督教為國教,期間與一位叛變將軍發生內戰達 9 年之久,使基督教成為國教的政策延遲了9年才實行,323年始正式宣布基督教為羅馬國教。為了討好國王,很多人成為了基督徒,教會因而有很大的發展。這其中卻帶來不少危機;教會的發展、教義的決定、教會的活動,不再由上帝直接管理,卻與政治掛上了,產生了很多問題。 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的主要關鍵當然是康斯坦丁王本身。他對教會有好感,感謝上帝祝福他軍事成功,又看見基督徒在苦難中有堅定不移的信心,這樣的精神可以幫助衰落的羅馬帝國得以恢復,又可以重振道德風氣。當然一個政治家要作一個好的基督徒很不容易,往往招人反對。最初的10年,康斯坦丁聘用了很多基督徒作政治顧問、法律顧問、決策顧問等;也從他開始,很多羅馬法律有基督教的信仰精神在其中。例如:314年他制定了法庭上減輕刑罰的法律,給被告有辯護的機會,及必須等到案件查清楚後才能判斷罪狀,施行罰則;又不可在囚犯或奴隸身上打火印留烙痕,因為人的臉孔是上帝榮美的形象,不可毀壞等。315年,他廢掉了十字架殘暴的刑罰,也採用很多基督教道德標準為國民生活標準。這許多改革都受到基督教教訓的影響。 此外,他又規定教會可以接受遺產,星期天為公共假期(我們現在以星期天為公共假日,就是康斯坦丁所規定的)。330年重建拜占庭(伊斯坦堡),以之為首都,並且大興土木建造很多紀念堂和禮拜堂,較著名的有使徒教會、和平堂和智慧堂等。他希望將伊斯坦堡取代耶路撒冷、安提阿等城市,漸漸成為基督教的中心。康斯坦丁的一生對教會有很大貢獻,最重要的是在325年舉行尼西亞會議,會中解決了關於基督論的爭辯,產生尼西亞信條作為解決教義爭論的標準。 根據教會歷史,主後350年左右,教會在羅馬帝國算是最有力、最完整、最有系統的一個組織。基督徒佔全國人口三分之一,羅馬公民成為基督徒都感到很光榮。當時在小亞細亞庇推尼和加博多加一帶,基督徒佔人口90%。在敘利亞,居民大部份為基督徒。在非洲北部,意大利基督徒也佔了人口50%。只有在西班牙基督徒比較少。基督教大大興旺有幾個重要原因: 1.希臘的多神主義無法真正滿足人的需要。 2.只有基督教能真正滿足拉丁文化現實的生活。 3.基督教能滿足東方民族,希望在宗教信仰上有嚴肅的儀式和象徵,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達人與神有親密的交通,可以脫離人間痛苦。 亞流主義與尼西亞會議 第2世紀末和第3世紀開始,教會一方面受到外面的逼迫,面也有教義上的爭辯,而最受爭論的一位名叫亞流(Arius)。他於主後256年生於非洲北部,336年離開世界。亞流本身是一位品德兼優的年輕人,嚴格對待自己,追求聖潔,曾在教會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他的神學理論很出色,但在思想耶穌基督「神人兩性」問題上就發生困難。他的基督論是歷代教會所辯論的主題。 亞流開始研究神論時,接受了獨一真神的信仰,相信上帝只有一位,不能接受再有一位可以與上帝同等。他認為,如果基督也是神,那不就是有兩位神嗎?他認為特土良的「三一論」不大妥當,與整本聖經真理不對稱,也不合邏輯。他認為耶穌基督是上帝的兒子,不能與神同永恆。這樣的思想引起教會內很大的爭論,從此基督論成為神學上長期辯論的課題。 亞流的基督論 亞流在亞歷山大城是一位出名的主教,曾受過高等教育,很有學問和辯論口才。他的基督論也受到一般高等教育人士接受和歡迎。主後318年,舉行主教會議,多數人接受特土良「三位一體」的真理,而無法接受亞流的說法,基督是次等神的主張,因此就被定為異端。此後他到東部的安提阿,得到優西比烏主教的支持和幫助,從而得以發揮他的理論,並訓練許多接受其理論的學生,尤其在東方的教會。後來的景教和阿拉伯地區的教會都接受他的理論。亞流的獨一真神理論和耶穌與神不同等的看法,後來亦為回教所接受,現在的回教絕對拒絕三位一體論,也拒絕耶穌的神性。 在西方的康斯坦丁王不喜歡亞流所引起的紛爭,引起社會動盪不安,影響他的統治。就像很多政治家所考慮的,教會是否能帶給國家安定最為重要,而不在乎信仰的對或錯。主後325年5月,再次在尼西亞召開大公會議,所有費用由政府負擔,邀請東西方主教和教會代表300多人出席。會議中有3派人士: 1.東方教會以優西比烏主教作代表。他支持亞流的主義,但是因為人數不多,在大會的表決上不能佔優勢。 2.亞歷山大派的主教。這一派極端反對亞流主義,認為是違背三位一體真理的異端。 3.佔大多數的是模稜兩可派。他們沒有甚麼神學研究,態度模糊。 這次會議也沒有甚麼結論,於是採用了該撒利亞的信經為主要參考。該撒利亞信經談到:耶穌基督是受生而非受造,與父同體,耶穌基督無始也無終。尼西亞會議之後,教會接受拉丁文「三位一體」的字為正統神論,並且接受耶穌基督是神,另外也決定了復活節的日期,決定以每年3月21日後第1次月圓的前一個晚上,也就是猶太的逾越節之後的第2個禮拜天為復活節。 尼西亞會議的重要性: 1.基督教的真理開始與希臘的哲學發生密切關係。西方教會為了要對付亞流主義,借用希臘哲學的名詞來表達基督教的思想。會議之前,基督教只注重靈命和信徒生活見證,不注重辭句和名詞的爭論,對於信經和信條也沒有嚴格的規定。會議後,警覺到必需要有嚴謹的信條,作為教會共同信仰的憑據,卻帶來往後流於神學系統、名詞的爭論。 2.尼西亞會議可以說是耶路撒冷會議後,在教會歷史上東西雙方教會一個最主要的普世教會會議。雖然這次會議沒有產生重要的神學教義,但顯然是多數勝少數而決定了事情。 3.尼西亞會議產生了政府的權力控制教會信仰和思想的情況。康斯坦丁王以國家元首的姿態影響許多人對信仰的決定,而他本身對於聖經也沒有清楚了解。他在乎的是達到政治的穩定和統一。 4.信條和信經並不能真正保證信仰純正。直到如今,基要派都接受尼西亞信經,其他基督教的真理卻忽略了。 作者是澳洲中信顧問。印尼聖道神學院榮譽院長,是資深的神學教育家。
本文档为【十次大逼迫與成為羅馬國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0688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0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5-25
浏览量: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