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对策研究

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对策研究

举报
开通vip

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对策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对策研究 姓名:庄春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农业推广·种植业 指导教师:李鸥 20060601 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WTO的加入,我国农业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 业转变,农业发展已进入追求效益阶段,对我国的农业推广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农业推广工作 的基础与组织保障的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建国以来,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历程,为我国农业发展 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变化,我国传统计划经济时代建立起来的农...

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对策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对策研究 姓名:庄春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农业推广·种植业 指导教师:李鸥 20060601 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WTO的加入,我国农业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 业转变,农业发展已进入追求效益阶段,对我国的农业推广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农业推广工作 的基础与组织保障的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建国以来,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历程,为我国农业发展 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变化,我国传统计划经济时代建立起来的农业推广体系。 特别是基层农业推广体系状况令人担忧,呈“线断、同破、人散’’状态,基层农业推广正面临着前 所未有的匿境。 本论文通过调查发现,思想观念陈旧,推广理念落后,体系缺乏活力;管理体制不畅,导致 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力量遭受严重削弱;投资不足,推广经费短缺,导致推广网络涣散;机构 分散。阻碍网络资源优势发挥;推广职能转轨滞后,推广方式不适应新形势,严重影响推广工作 成效;基础设箍条件差、技术手段落后,严重制约基层推广体系功能发挥;推广人员知识单一老 化,致使推广体系功能弱化。而对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不重视,则严重的挫伤基层推广人员的积 极性:科研、教育、推广、生产严重脱节,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作者通过对这些障碍因素的深入剖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我国基层农业推广体系改 革的思路与对箫建议:将改革重心应转到稳定机构、完善体系、优化队伍、提高素质、加强管理、 优化运行机制思路上来。在解放思想,树立农民为农村发展主体地位的服务理念的前提下,进一 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法》,加强农业推广体系建设法制化;在坚持以国办推广机构作为主体的 基础上,发展多种推广模式:发展多样化的推广方式,不断拓宽推广服务领域;加强培训与能力 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稳定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刨新管理,调动推广人员积极性;建立多渠 道融瓷投入机制;加强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提高服务水平;通过实旖~人一村”工程,建立区域 中心站,实行垂直管理,创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对策,基层 Abstract Alongwiththeestablishmentanddevelopmentofthesocialismmarketeconomyandentering∥fD theagricultureinChinaisbeingtransformedfromthetraditionalagriculturetoamodernone,andthe agriculturaldevelopmenthasentereda stagetopursueprofitability,whichraisedamuchhigher requirementtotheagriculturalextensioninChina.Asthebasisandinstitutionalsupportofagriculture extension,theagriculturalextensionsystemsinChinahadbeendevelopedthroughalongandflexural processsincetheestablishmentofNewChina,andmadeagreatcontributiontothedevelopmentof agricultureinChina.However,alongwiththeeconomicdevelopmentandsocialchanges,thesituation oftheagriculturalextensionsystemsestablishedduringtheperiodoftheconventionalplanning economy,andesp.oftheonesatthegrassrootslevelinruralareas[xM7.anleworrying,beingoften describedas‘'thelinesandnetworksbrokenandtheextensionistsdisbanded".Thegrassrootslevel agriculturalextensionisfacingadifficultsituationneverhappenedbefore. ItWasfoundbythethesisthroughinvestigationthattheout-of-datethough乜.1aggardconceptsof extension,exanimatesystemandblockedmanagementmechanismhadweakenseriouslythehuman resourceoftheagriculturalextensionsystemsatthegrassrootslevel;lackofinvestmeⅡLandshortagein budgetforextensionledtotheparalysisofthesystems;thedispersiveinstitutionsdisturbedthe extensionnetworkplayingthefunctions;thelaggardtransformingofextensionfuoctionsandnot suitableextensionmethodstothenewsituationheavilyimpactedtheeffectivenessofextension;poor infrastructuresenddevicesseriouslyhamperedthefunctionsofthesystems;thesingledisciplineand out-of-dateknowledgeoftheextensionworkersweakenedtherolesofthesystems.Whiletheneglectof agriculturalextensionworkatthegI'asSruOtslevelcontusedtheenthusiasmofthestaff,andthedisjoint amongtheresearch,education,extensionandproductioncausedtheshortageinthedeficiencyofthe effectivesupplyofresearchoutputs. Throughthein-depthanalysesofthoseconstraintsandcombinedwiththepreviousresearch∞sdtsof theothers,theauthorproposedthethoughtsandcountermeasurcsforthetransformofagricultural extensionsystemsatgrassrootslevelinChina:Thefocusofthereformshouldbeshiftedtothe stabilizationoftheinstitutions,improvementofthesystemandstaff,increaseofthequalification, strengtheningthemanagement,andoptimizetheoperationalmechanism.Underthepre-conditionsof openingthemindandestablishtheideasofservicespu4aingfarmersasthemaindriversofrural development,thelawofagriculturalextensionshouldbefurtherimprovedtostrengthenthelegitimacy ofagriculturalextensionsystem;onthebasishavingthestate-ownedagriculturalsystemasthemain forceofextension,theotherforcesofextensionshouldbepromoted;developthemultipletypesof extensionmethodologiesandapproaches,andenlargetheservicescopeofextension;strengthenthe humanresourcedevelopmentandestablishahighlyqualifiedandstableextensiontroop;innovatethe managementandmobilizetheenthusiasmoftheextensionists;establishamulti-channelmechanismfor investment;strengl【hentheconstructionofinforrmationservicenetworksandincreasetheservice II standard;throughtheimplementationof‘‘0nestaffservingorevillage'’andestablishmentofthe regionalcentralstation,toexecutetheverticaladministration,toinnovatetheinstitutionsofagricultural extensionatgmssrootslevel. Keywords:A鲥culturalTechnicalExtensionSystems,Reform.Countermeasures,Grassroots 12vel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国农业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 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 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胜张声各 帆枷年扣妒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国农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 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 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中国农业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 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 研究生签名: 导师签名: 时间:一2≯眵年f月J峒 时间:娜年,碉/扣 中国农业大学碗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前言 lIII—■■■■■■■—■霸曾曼■■■■■■皇—■皇—■■■■■—■皇—●—皇■—■■■—■■■■———■■—■—■■—■■■■——■■—■■■■—■一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前言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导力量,是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新时期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重要依靠力量。建立稳定的农业技术推 广体系尤其是基层体系,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组织基础,是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客观要求。 没有一个长期稳定健全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队伍,农业各项工作就失去了基本依托,就不可能 更好地将农业新技术传授给农民,就不可能更快地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就不可能有效地促 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我国是农业大国,80%人13在农村,人均农业资源有限.农民整体素质 偏低,决定了我国农业推广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也决定了建立和完善高效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 必要性与重要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我国农业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 业转变,WTO的加入,更使我国的农业面临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24J,这更对我国的农业推广工 作提出了严峻挑战。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在计划经济体制F,我国的农业推广体 系适应当时经济体制条件,在传播农业科学技术和帮助农民掌握农业科学技术方面发挥了主导作 用。农业推广系统是农业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主要传播者,有90%以上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是农业推 广系统通过试验示范、短期培训等形式的农业技术传播活动传授给农民的。《农业技术推广‘法》 的颁布实施以及《关于稳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意见》等~系列稳定和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 系政策的出台,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的轨道,并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基层农 业技术推广’机构“三定”工作,形成了从中央到省、地、县、乡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全国农业技 术推广网络,并发挥着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主渠道的作用。由国家建立支持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主力军。此外,作为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补充的多种类型的农业社会 化服务组织和民办专业技术协会等也正在蓬勃发展。不可否认建国以来经过曲折历程发展起来的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条件的快速变化,原先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起 来的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出现了许多问题,特别是与广大农户‘近距离接触的”、直接为农民服 务的农业基层推广体系,呈“线断、网破、人散’,状态,加之思想观念落后、管理体制不畅、机构 职能转轨滞后、推广人员素质不高、推广方式和手段落后、推广经费不足等等问题的普遍存在, 这使得现存的基层农业推厂。体系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如何改革现有的推广体系,特别是基 层农业推广体系,已经成为许多人所关注的焦点。 借鉴国内外农业推广体系建设的历史经验,在立足农民、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社 会种种现实条什的前提下,分析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讨基层农业技术推』“体 系改革的方向和措臆,以推动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发展,具有重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eel!l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笙一章塑言 1.2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国内研究动态 1.2.1.1我国现行推广体系现状、问题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 近年来农业推广理论界对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现状及问题的研究文章很多,可总结归纳有以下 几个方面:一是推广理念,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是通过试验、示范、指导及咨询等·把农业技 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活动,以普及技术为核心I“一41;二是管理体制。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 体系其具体管理是依附在各级行政机构,即所谓的“双重管理”,虽然从中央到基层乡镇都设置了 相应的机构,但并非垂直管理,上下级之间仅是业务指导关系,在内部管理方面尚未形成科学严 格的管理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ll。冽;三是机构设置,存在条块分割[40’13l;四是职能定位,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 体系除技术推广外,还兼有执法与技术质量监测、经营服务等职能,而对农民的直接服务却主要 局眼于产中技术指导;五是推广方法,以推广普及技术为重点,主要目标是提高农业的产量,基 本的推广方法是“技术示范+行政干预”,行政色彩浓厚p’7’11l;六是推广经费,长期以来,我国农 业推广经费是国家财政支出,投资渠道单一,总量不足;七是人员素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系统 从业人员的学历、专业结构不合理,知识更新速度慢,非专业技术人员比重大,人才断层闯豫突 出i八是法制建设,我国1993年颁布实施的‘农业技术推广法》是在计划经济和短缺经济的历 史时期出台的,在许多方面有严重的局限,如推广工作的宗旨、概念、职能、体制、经费、人员、 管理机制、工作方法、违法处罚等方面,已明显滞后于形势的发展。 L2.1.2在农业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 为了尽快使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近年来,各级农业推广 理论工作者,特别是农业推广机构的实践者,在总体和基层农业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创新等方面, 傲了大量有益的探讨。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针对我国以政府推J。体系为主,存在着推广机制不 灵、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科技推广与生产脱节等诸多问题,难以适应市场发展规律和WTO规 则对农业发展的要求,高翔唧(2002)、陈小华111等对‘'枣立大学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试点进行探 讨并提出有关建议。赵风歧H1l(2003)报导了浙江省新昌县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创新农业技术推 广体制,搞活科技推广体制。建立了以专业农技站为主体、农业科技示范场为载体、农民专业协 会为网络的“三位一体”的新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效益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并 取得良好效果。江苏省姜堰市关于乡镇推广体制“稳定队伍,创新体制,激活体制,提高效益”的 改革,被认定为“姜堰模式”,并在江苏全省推广。该模式提出~个稳定”,“三个不变”的原则。~ 个稳定”是指稳定好一支长期服务农村、农业、农民并做出巨大贡献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三 个不变”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国家编制内农业技术人员的事业性质不变;基层农业技术推 广机构和农业技术人员的事业经费数量不减、财政渠道不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国有(或集 体)资产所有不变(农业部文件)。湖北省潜江市在基层推广建设中提山了“稳定公益性、搞活经 营性,建设适应市场农业发展要求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改革总体思路,实行‘‘_站两制式”, 却乡镇农技站分设为农技站(公益性)汞I农业综合服务公司(经营性)两个功能各自独立的机构。 河北省士肥总站、湖南的宁乡县、湖北的公安县和辽宁的辽阳市则探索按区域经济和行业特点设 置区域站,都取锝了些经验(杨映辉””,2003)。胡跃高”41(2003)针对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现状, 2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前言 提出了重建与激活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建议,对于已经完全丧失功能的县乡级农业技术推广 单位.应恢复编制.予以重建;对于处于不正常运转状态的推广单位,则应注入资金,激活活力。 新的国家农业推广体系重建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恢复,而是原有系统的升华,通过规范其运作,更 有利于市场经济长期稳定和发展Il“。 1.2.2国外农业推广体系的发展与创新 1.2.2.1世界农业推广体系的类型 农业推广体系是农业推广工作的基础和组织保证i20J。由国家建立农业推广体系和推广工作的 正规化始于20世纪初,其发展壮大则是在40年代以后。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对全球113个国家 中200多个国家级农业推广机构的调查,1910年以前,全世界仅建立了14个国家级推广机构, 占当时国家数的7%,且主要有英、美和一些欧洲发达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全世界约建 国家推广机构48个,占现有数的20%左右,主要在一些中等发达程度的国家;二次大战以后, 一方面由于已建的推广组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另一方面也由于一些发达国家的援助,加上绝大 多数发展中国家均试图通过农业推广解决粮食的短缺问题,便纷纷开始建立推广组织。世界上约 150个国家级推广组织(约踟%)都建立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聂闯120l,2000)。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调查,目前全世界约有农业推广人员542万。其中:非洲约59万人, 亚太地区约15万人,拉西美洲约33万人,北美约15万人,远东地区约3万人。 综合理论界各级不同划分方法。现今世界各国的农业推广体系大致可分为四大类 (1)以政府农业部门为基础的农业推广体系。这类推广体系的特征是:推广体系隶属政府 农业部门的直接领导,农业部下属的推广局和推广站(中心)负责组织、管理和实旆全国的农业 推广工作。多数国家的推广体系属于此类。 (2)以大学为基础的农业推,“体系。这类推广体系的典型代表是美国,其特点是农业教育、 科研、推广三位一体;在联邦农业部和各州立大学的共同领导下,在各大学农学院建立农业推广 站(中心),大学的推广部门负责组织、管理和实施基层推广工作。 (3)企业附属性的农业推广体系。这类推广体系是指一些商晶生产组织开发机构所附属的 推广体系及私人企业为推销产品所组建的产品推销网络。如马来西亚的橡胶生产和咖啡生产组织 等都建有自己独立的推广体系。英国、法国等的一些农药、化肥、种子生产企业为推销产品而成 立的推销部。 (4)非政府性质的民间推广体系。这类推广体系是指一些农业协会、宗教组织及在欧洲一 些国家的青年组织和妇女组织,经常从事社会经济、家政、实用农业技术、健康、保健知识等方 面的推广工作。 在以上四类推广体系中,以农业部为基础的农业推广体系r旨全球推广体系总数的81%,以大 学为基础的农业推厂体系fli据1%,企业附属性的农业推广。体系占9%,非政府的民间推广体系约 【+i9纠2”。 1.2.2.2国外农业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实践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特别是近lO年来由于世界范围内农产品市场形势、补贴制度 及经济结构的变化,从而使不同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国家原有农业推广体系受到一定影响,以政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前言 府为主体建立农业推广体系的绝大部分国家,公共部门的农业推广服务由于效率和效益、推广方 式方法等方面的不适应,以及面临来自私人推广组织的竞争压力。各国纷纷做出不同反应【4J(高 启杰,2000),一是完善既有的公共部门的推广体系,使之重新获得活力;二是公共部门的推f“ 服务~分为二,不断提高商品化和私有化的比重。于是,在投资体制、权利结构安排及管理方式 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以大学为基础建立农业推广体系的美国,也在筹资渠道上越来越 向各种专业协会倾斜。以企业附属性为主的推广体系,则从服务方式、服务质量方面不断改革和 完善“o20l。 1.3研究内容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组织依托和制度保证,健全和规范的农业技术推广 体系。发挥推广队伍的积极性,是不断提高农技推广效率。促进我国农业技术进步极为关键的环 节,更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得以发展的前提保证。我国国家省市级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相对稳定与 完善,但县乡村基层推广体系在发展过程中不稳定,体系破坏严重、不完善,出现的问题也多。 该如何建设、设置、管理等等方面意见不统一。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我国国家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历史变迁、当前基层农业推广 体系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调查研究,结合分析社会、经济、制度框架等现 实状况与发展形势对其要求与发展影响,提出相关的基层农业推广体系的建设与创新对策。具体 内容如下: 1、分析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历史变迁,探讨其对当前推广体系创新的启示。 2、研究国外发达国家在农业推广方面的经验对我国农业推广的借鉴意义,为基层推广体系 创新提供决策指导。 3、当前我国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建设所处的外部环境状况。 4、当前我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5、我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思路、对策及建议。 1.4研究方法 l、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统计数据分析进行舞料整理,对推广体系有关问题进行研究。 把握建国以来推广体系发展历程,分析国外先进国家农业推广体系建设的经验。 2、比较分析法:通过对近代以来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发展历程、运作规律及现有推广体系 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探索其内在发展规律;通过与国外农业推广体系建设的横向比较,主 要包括美国、日本及世界农业推广现状的分析,准确定位我国农业推,“体系建设,为今后的发展 提供方向。 3、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调查等方法获得火量的一手资料,通过案例研究与理论分析 相结台的方法,分析、研究现行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存在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市场经济条 件下基层农业推广体系改革的对策。 调查的具体情况:利用农村集会、单位外出业务活动或者专门安排时间入户对江苏省淮安市、 宿迁市、连云港市和安徽省宿州四个市的16个主产粮食县(区)的64个乡镇、120个行政村380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前言 户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得到360有效问卷)。调查当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状况、 经济收入,采纳技术的途径。获取的方式、以及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对基层农业推广机构、及基 层农业推广人员的要求与评价。同时向上述的16个县(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就与当前 基层推广体系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发放16份回收15份。同时就有关问题与县(区)级农业 推广部门数十名县级推,。人员访谈,另外还并向其中的64乡镇级农业技术推广站、或乡农业综 合服务站负责人发放问卷调查(发放问卷“份回收有效问卷58份)及对部分乡镇进行实地调查。 并和基层乡镇农技术推广人员访谈,了解基层推广体系现状与存在问题,探讨改革对策、建议。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国内外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第二章国内外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2.1发达国家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方面的主要经验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但目前在农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的关键阶段—推广领域却存在诸多障碍。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早己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 共识,发达国家从本国国情出发,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卓有成效的扶持本国农业发 展的政策。发达国家在农业推广上的一些经验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具有借鉴意义。 2.1.1以立法作保证。 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要比工业现代化艰难的多,发达国家农业经济的腾飞与政府将“农业技术 推广”立法作保证是分不开的。表现在推广领域,一是依法保护农业推广。如,日本在1948年7 月15日颁布了《农业改良助长法》,从法律上确定了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在资金、技术、政策等方 面协调统一,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农家生活指导活动,将此作为国家和地方的共同事业加以推进 实施。在美国,为推动和发展农业推广事业,美国国会先后通过了三个著名的法案,即《赠地学 院法案》、《农业试验站法案》、《合作农业推广法案》,为农业推广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法律 保障f2225’3”。 2.1.2资金上的鼎力支持。 发达国家对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技术推广普遍实行财政上的支持、扶持政策。加拿大在财政 预算上,联邦和省政府每年都安排有专项的农科研究、教育和新技术推广资金,支持的项目很广 泛。美国的农业科技推广经费其来源有三个方面(王莹”“,2003):--是联邦政府,占50%:二是州 政府,占25%:三是县政府占25%。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投资在联邦预算中仅次于卫生部和国防部, 每年约有600亿美元。法国农业科研投资的90%Eh农业部拨款”“。保护农技推广者的积极性。农 业推广人员工作在农村最基层,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为调动农业推广人员的积极性,日本实施 普及职员的岗位津贴制度,普及员的月津贴为工资的12%,专门技术员的津贴为工资的8%。同 时为保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严禁普及员从事与普及活动无关的行政性事务工作。加拿大农科机 构人员的工资和经营全由政府保障。各发达国家政府通过法律保证、资金扶助以及对农技推广人 员的关怀保证了农业技术的全力推Jl,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如,日本在战后工业化的过 程中,农业在国民经济的份额r降到3%以下,农用地减少.农业总规模缩小,但日本的农业并 未因此而萎缩不前,反而实现了稻米自给有余,农业稳步向前,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2.1.3完善的推广体系是其农业推广的基础,促进农业发展的保障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能否展开,黍l推广体系完善与否息息相关。日本具有完整的官民结合的推 ,1‘体系和制度【2”。官办的农业推r‘组织——协同农业普及事业与民办合作经济组织——农业协同 6 组合都从事农业推广活动,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该体系有效运转。在美国·推广服务局是农业 推广的管理和领导机构,不直接从事推广工作;州立大学和农学院的农业推广中心是中级管理机 构,其推广中心主任由大学的董事会或校务委员会推选,并经美国农业部的批准,领导农业推广 示范、4.H俱乐部及运销工作等:县推广站是美国推广体系的基础,是联邦农业局和州推广中心在 地方上的代理机构(胡瑞法,2004)。 科研、教育、生产密切配合(冉瑞平1221,2004;)。美、日等国特别重视农业科研、教育、推 广机构之间的协作,推广本身就是根据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确定的,所推广盼科研成果也是紧密 结合农业发展实际需要的,也就是在科研立项开始,就己考虑好该项目科研成果的推广运用前景, 从而避免人力、资金、财力的浪费psi。美国教育、科技与生产三者通过独特的科技推广网相互交 融,联为一体8”。美国的科技创新之所以能够始终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经久不衰的强大动力源, 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这种具有强大桥梁功能的中介环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2.1.4推广形式灵活多样、手段先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大众传播媒体的多样化.农业推广形式越来越多,既有研讨班、短训 班、现场示范、个别访河等面对面的讲授,也有通过出版物、广播电视、电话指导等非直接传播 渠道,但其拭同特点是推广人员仅提供无倾向性的实用知识.采用与否,由农场主自己做出决定。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推广手段也更加现代化口”,美国、 日本、荷兰等国家,农业推广机构已形成全国性的电脑信息网络,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户对农 业科学技术的要求。随着我国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广播、电视等大众推广媒介,已成为部分农 民获取技术信息的主要渠道,通过微机联网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已在一些农业大户中出现,这 就要求我国的农业推广部门,要不断地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加大设备、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投 入.提高推广效果11q。 2.2.5推广的内容丰富而实用。 (1)技术推广。农业生产技术推广是美国农业推广活动的主体和基础,其主旨是通过举办农 民讲座和短期培训班,进行农场示范和提供农业经济技术咨询等活动,向农场主提供最新科技成 果。现代意义的农业推广就是由农业生产技术推广逐步发展而来的。对农民进行无偿的技术推广 服务,这是美国农业科技得以快速推广的原因之一。日本普及员的主要职责是及时将农业新技术 传播到农民手中,并使之掌握它。德国官方推广的主要内容是农业经营及家庭经济咨询,如农民 如何生产优质产品,提高经济效益,如何合理的利用土地、劳力、资本等生产要素。为了实现“降 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标,加拿大农业推广机构把推广运用新的农业技术放在重要位置,从多 方面进行不懈努力,并人力进行组合推f“服务,取得良好效果。 (2)开展家政服务。日、美等国普遍通过地方志愿者深入农村住户家中,通过家庭示范和家 务咨询等,帮助农村妇女学习有关料理家务、饮食营养、服装农着、环境美化等方砸的知识,如 食品怎样搭配能满足人的口味需求和营养平衡,以改进农民家庭的生活条件并提高其生活水平。 德国政府宫方推广咨询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帮助农家进行决策.不断改善其收入和生活状况,根据 农家及企业的需要尽可能的提供组织、劳动经济及财政等方面咨询,协调各种关系,而且是面向 7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国内外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全体农民实行无偿服务I”】。 (3)维护生态环境、社区和农村地区开发、国际农业援助等【12】。这也是日、美、法、德等国 农业推广工作的内容。发达国家特别注意水、土、林、野生动物的合理规划、利用和保护,强调 资源要综合利用,防止污染。而且,随着各国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这部 分内容在整个农业推广推广活动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2.2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变迁及其对在农业发展的贡献 2.2.1推广体系形成与发展历程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它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了农业推广活 动的顺利开展,为大批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于生产起到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作用。对我国的社 会、经济的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社会、经济发展又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起着极大的 反作用,使得不同历史时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建国以来,我国的农业 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可以将它分为以下六个阶段口“圳: 1、体系的建立与形成发展阶段(1949-1956)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十分重视农业生产恢复问题,为了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逐步建立起 了农业发展领导和推广机构。1952年农业部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制定了‘农业推广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要求各级政府设立专业机构和配备干部负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建立以农场为中心,互助组为基 础,劳模、技术员为骨干的技术推广网络。根据这一精神,各省纷纷建立省、地、县农业技术指 导站。由于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和互助运动的开展,调动了全国亿万人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他 们迫切要求改进农业技术,提高作物产量。1955年,农业部制定了‘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条例》 (草案).要求县以下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站,并对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性质、任务、组织领导、工 作方法、工作制度、经费、设备等事项,都作了规定。全国各地按照农业部要求,建立农业技术 推广站。到1955年底,全国共建立农技推广站4549个,配备干部33740人。 2、农技推广体系发展阶段 1956年.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全国农业生产以水、土治理改造生 产基本条件为主,修水库、修水渠、打机井、修梯田等。这个时期,国家已培养了成批的农业科 研、推广人才,而且大都分配到农业生产第一线,深入农村,结合办夜校、社员扫盲,推广新型 农具,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全国除边远山区外,每个区都有了农技推广站, 县农业局设立农技推广站、植保站、畜牧兽医站等,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已初具规模。有的区、乡 也建立了相应的农、林、牧技术推广站。但是,1957年的“反右运动”,1958年的“大跃进”和1959 年的“反右倾”期间,党内出现了不按科学规律办事的“左”的错误的干扰和破坏,不少农业技术推 J“人员遭到打击、迫害。到1961年,这种“左”的错误很快受到抵制和纠止,』“火农业技术推广 人员积极推广新技术,为国家度过三年生活困难做出了贡献。 3、农技推广体系曲折阶段 1966年开始的持续增长10年的“文化大革命”,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受到了严重的干扰,使 广大农业技术推,1‘人员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是,当时在“以粮为纲”的战略思想指导r, 8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国内外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农业生产总的投入有了增加,如拖拉机、化肥、农药等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发展。同时,首 先在湖南搞起了县、社、村、队“四级农科潮”.后来这种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形式很快遍及全国. 村、小队有了一批不脱产的农民农业技术推广员,如兽医员、农业技术员、果树技术管理员等, 当时开始大面积推广杂交作物品种,使我国平均单产有了新的提高,但总的农业技术推广的指导 思想还是以粮为纲,农业推广形式、内容单一化,加之组织管理上的“大锅饭,'’农业技术推广工 作处在传统的、行政命令的状态下。 4、农技推广体系恢复发展阶段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 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决定。在这一正确战略思想指引下,包括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内的科技 工作得到了极大地推动。1980年中央一号文件决定办好县一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五六年时间 里,粮食总产由1978年的3亿吨上升至1984年的4亿吨。到80年代末期在全国已形成了以县 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中枢、乡级农技推广为纽带、村一级科技服务小组为基层的推广网络。农 业技术推广体系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 5、农技推广体系的立法保障阶段 到了90年代初,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农村基层推广体系又出现了一次挫折, 出现了“断奶断粮”、“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党中央及时总结经验,相继下发了一系列 文件,对农口“五站”进行了“三定”工作。1993年7月,国家颁布了《农业技术推广法》,使农业 技术推广有了法律依据。至此,我国己形成了国家、省、市、县、乡级完整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为我国农业的发展、保障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做出了重要贡献。 6、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酝酿阶段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受到了国际国内 两个市场的双重压力,尤其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面临着崩溃的危险,加强对我国农技推广体 系的组织建设、创新改革运行机制己势在必行。 2.2-2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对我国农业发展的贡献 建国以来的半个多世纪里,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在不断改革中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动植物 新品种(常规与常交)、新机具、新农药、新化肥、新疫苗等物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测士施肥、 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地膜覆盖栽培、旱作节水、精播栽培、设施栽培等重大无形技术的推广应 用;节能灶具、农产品贮藏保鲜、网箱养殖、青贮饲料、胚胎移植、组织培养、高密度圈养等技 术的推广应用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41。从而保障了我国的食品供应和粮食安全.创造了用仅占世 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的奇迹Il⋯。 以我国小麦生产为例,建国时的1949年小麦单产仅43.0公斤/亩,总产仅为138.1亿公斤, 1951.1955年单产为52公斤/亩,总产为199.8亿公斤,1976.1980年单产为212.2公斤,亩,总产 为526.5亿公斤,在播种面积基本持平的情况F,至1996.2000年,小麦单产提高到256.08公斤/ 亩。总产达到了1114.2亿公斤,单产比建国初期提高了5.92倍,总产提高了5.58倍:在这种火 幅度增产中,虽然有品种、化肥、植保及政策的作用,但农业推,“的因素占有重要的作用。 再比如自1987年以来实施的“丰收计划”。每年安排推广全国农、牧、渔等业先进、适用、 成熟的科学技术lOO项左右p⋯。通过丰收计划项目的实施,将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组 9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国内外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矗■—_I II————■■■——_ 装配套,通过我国的农业推广系统,在全国大范围、大面积推广应用,促进了我国农牧渔业的全 面增产、增收、增效。“九五”期间,国家实施“丰收计划”,推广了以“农业部‘九五’重点推J‘十 大技术”为主体的适用农业技术近500项,由全国1500多个有关农业技术推广、科研、教学单位 牵头组织实施。据不完全统计。5年间,实施丰收计划项目实际完成粮、棉、油等农作物增产技 术推广996亿亩,科学饲养家畜157亿头、家禽2.2只。鱼、虾、蟹优质商产技术养殖0.18亿亩。 增产粮食380亿公斤,皮棉0.59亿公斤,油料24.8亿公斤,油料51.4亿公斤,蔬菜34.1亿公斤, 薯类121.4亿公斤。水果9.86亿公斤,茶叶2.98亿公斤,肉类16.93亿公斤,水产品6.15亿公斤。 新增农机具260.75万台(套)。仅2000年,中央专项资金投入1.08亿元。增方政府配套资金22.97 亿元,农民投入资金172.54亿元,新增总产值577.06亿元,新增纯收益181.64亿元,投资收益 率达91.12%I”。”。显示农业推广体系在‘‘科技兴农”方面的巨大威力。 农业科技的贡献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7%上升到“九五”期间的42%,农技推广作为农业科技成 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要桥梁功不可没。 政府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同时.还承担了农业执法和监督管理等行 政职能,包括动植物检疫、种子质量检痰、动物防疫及其监督、农资质量监督、农业机械监理、 农民负担监督、农业承包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管理等,有效地预防了动植物病虫害传播和假种子坑农害农等事件 的发生,保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和人们的身体健康”。”。”。 2.2.3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与发展对农业推广工作促进作用的启示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公益性职能,它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国 家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主要载体.是新阶段推动农业和农村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依靠力量。由政府建立一支履行公益职能的农技推广队伍,不但是我国历 史经验总结,也是绝大多数国家农业发展的共同经验,更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2.2.3.1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推广靠体系。 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根本手段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的关键是发展科学技术 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科学技术并不等于现实生产力。因为科学技术只 是潜在的、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只有经过推广这个环节,把科学技术普及到农民中,应用于生产 上,才能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进而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繁荣。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与逐步发展,保障了农业推广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加快了 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市场经济的确立与深入发展. 其作用越来越重要,不可不加强体系建设。 2.2.3.2保持一个健全、高效的农业推广体系是保证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发展的基础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业推广j【作的组织依托和制度保证,健全和规范的农业技术推广体 系,发挥推J“队伍的积极性,是不断提高农技推J“效率.促进我国农业技术进步极为关键的环节, 更是农业推广J:作得以发展的前提保证。从我国农业推J“事业的历史演变过程与农业生产发展的 关系可得到一个重要的启示:建立和保持一个高效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稳定一支农业推广队伍, 在我国农业发展现阶段乃至今后若干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lJ⋯。 2.2j,3国家政府支持在农业技术推广中起决定性的主导作用 政府对农业推广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对农业推广起决定性的主导作用,从我国农业推广体系 10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国内外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的形成发展历程来看,每当在政府对推广体系建设给予重视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得到了完善和 发展,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就成效显著,而在政府的政策出现偏差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就受到冲 击和削弱,农业推广工作也就受到阻碍。目前由政府各部委组织实施的科技推广计划,如丰收计 划、国家重点技术成果推广计划;农业技术市场或大型科技企业,通过技术交易或新产品推销, 实现技术成果转化。从实施规模及效果、组织力度及社会影响来看,国家计划都占主导地位。如 丰收计划不仅推广范围大、直接效果显著,也同时带动了地方各级政府设立了不同类型、不同层 次的地方丰收计划。据不完全统计。1987-2000年中央累计安排了丰收计划专项资金67亿元,而 地方配套和农民集资近粕亿元,其引导与聚合效应之大可见一斑【l”。充分说明了政府的农业政 策财政支出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主导作用。 2.3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特点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制过去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其组织结构、运行方式皆是按计 划经济的要求运行的,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l、以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多部门协作的农业技术推广。在我国,乡以上农技推广机构 属国家推广。机构,机构比较健全,推厂‘人员多,技术力量雄厚,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力军。此外. 科研、教学、科委、科协、生产资料和~些为农服务的群众性组织也从事有关的农技推广工作。 2、政府直接领导下的农业技术推广。政府除了制定有关农业推广发展政策外,还直接负责制 定农业推广项目计划,并组织实施,对国家农业推广机构的人、财、物进行管理,国家财政是农 技推广经费的主要来源和依靠。 3、农业技术推广的局限性。我国的农技推广一般只注重实用技术的应用推广,通过试验、 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 动,而忽视了对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4、组织管理上具有双重性。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既受农业行政部门的直接领导,又受上 级推广机构的业务指导,而且由于行政部门的直接领导权大于推广机构上级的业务指导权,使得 农技推广机构的组织领导功能较弱。农技推广部门的工作较多的是围绕农业行政部门的工作来开 展,为行政领导部门负责。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影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外部环境因素 ■———■■—■■■■—■■■■■———■■圈——■—■■■■■■皇■——簟■■■—■■■■■■■■■———■—■■■■——■■■■一I■- 第三章影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外部环境因素 3.1法律环境 纵观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过程,不少国家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农业技术推j“的法 律和法规,通过农业技术推广法,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农业推广事业 的发展。如:美国有关于合作农业推广工作的《史密斯一利弗法》,日本有《农业改良助长法》,德 国巴登一符腾堡州有‘农业与农业技术法》,丹麦有农业咨询服务方面的法律。 新中国成立后,自1949年起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农业技术推广是依靠政策进行的,没有制 定国家的推广法规。由于政策不稳定,导致推广机构和人员变动频繁,推广工作大起大落。改革 开放后,人们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开始重视推广立法。1983年农业部制定了‘农业技术推广条 例(试行)》。我国农业推广工作真正走向法制化,以1993年7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正式颁布实旆为一里程碑。 3.1.1‘农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于1993年7月2日颁布实施,2003年3月开始实施重新修改 后的《农业法》,新的《农业法》共分13章99条,对农业的生产经营体制,农业生产,农产品 流通,农业投入,农业科技与农业教育,农业技术推广,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保护,法律责任等 做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其目的是要保障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 生产力,开发、利用农村生产力、土地和各种资源,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应,满足人民生活和社 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增加农业劳动者的收入,提高其生活水平,建设共同富裕 的文明的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法》的颁布实旆为我国农技推广工作的发展创造 了非常好的宏观环境。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新的《农业法》规定: 国家扶持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建立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有偿与无偿服务相结合的国 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技术推广体系,促使先进的农业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 国家设立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以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基地为依托,承担公共所需的关键性 技术的推广和示范工作,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公益性农业技术服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农业生产发展需要,稳定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保障农业技 术推广机构的T作经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按照国家规定保障和改善从事农业技术推 广二[作的专业人员的工作条件、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鼓励他们为农业服务。 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以及科技人员。根据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 的需要,可以提供无偿服务,也可以通过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入股等形式,提 供有偿服务,取得合法收益。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农业技术推J“机构及科技人员应当提高 服
本文档为【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对策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9438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9
分类:农业
上传时间:2012-05-21
浏览量: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