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疗

理疗

举报
开通vip

理疗超短波疗法 定义:应用波长10~1 m的超高频交流电作用人体,以到达治疗目的的方法,称为超短波疗法。 适应证: 1.毛囊炎、疖、痈、蜂窝组织炎、丹毒、、甲沟炎、指头炎、手外伤后感染、乳腺炎、淋巴结炎、静脉炎、睑缘炎、外耳道炎、中耳炎、鼻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喉炎、根尖炎、冠周炎、颌面间隙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胃炎、肠炎、肾炎、肾周围脓肿、膀胱炎、前列腺炎、盆腔炎、前庭大腺炎、化脓性关节炎、化脓性骨髓炎、术后伤口感染等软组织、五官和内脏器官的急性、亚急性炎症、慢性炎症急性发作等。 2.适用于软组织扭挫伤...

理疗
超短波疗法 定义:应用波长10~1 m的超高频交流电作用人体,以到达治疗目的的方法,称为超短波疗法。 适应证: 1.毛囊炎、疖、痈、蜂窝组织炎、丹毒、、甲沟炎、指头炎、手外伤后感染、乳腺炎、淋巴结炎、静脉炎、睑缘炎、外耳道炎、中耳炎、鼻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喉炎、根尖炎、冠周炎、颌面间隙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胃炎、肠炎、肾炎、肾周围脓肿、膀胱炎、前列腺炎、盆腔炎、前庭大腺炎、化脓性关节炎、化脓性骨髓炎、术后伤口感染等软组织、五官和内脏器官的急性、亚急性炎症、慢性炎症急性发作等。 2.适用于软组织扭挫伤、肌纤维织炎、肌筋膜炎、肱骨外上髁炎、骨折愈合迟缓、伤口愈合迟缓、面神经炎、周围神经损伤、坐骨神经痛、支气管哮喘、胃十二指肠溃疡、颈椎病、腰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3.高热疗法与放疗、化疗综合治疗适用于恶性肿瘤,与短波高热疗法相同。 禁忌证:恶性肿瘤(高热治疗时除外)、出血倾向、局部金属异物、装有心脏起搏器、心肺功能不全、颅内压增高、青光眼、妊娠、活动性结核。 仪器设备 超短波治疗仪能输出波长7.7m、频率38.96MHz,波长7.37m、频率40.68MHz或波长6m、频率50MHz的超高频电场。 1.常规治疗仪:(1)小功率治疗仪:功率50~80W,附有不同大小的圆形电容电极。(2)大功率治疗仪:功率200~300W,附有不同大小的圆形或矩形电容电极,仪器均带有连接治疗仪与电极的电缆。 各治疗仪均附有毡垫、氖光灯管等,其他用品有棉垫、毛巾、沙袋等。 2.脉冲治疗仪:峰值功率1~10kW,平均功率100W,附有不同大小的圆形或矩形电容电极、毡垫、氖光灯管等,用于非热效应治疗。治疗仪常也能输出连续超短波。 3.高热治疗仪:功率1.5kW,附有不同直径的圆形电容电极,氖光灯管等。有的治疗仪附有冷却皮肤的水袋或循环水冷却系统、测温监控系统。 操作程序: 1.治疗前患者除去身上的金属物品,取舒适体位,治疗部位可不裸露。高热治疗时则需裸露治疗部位。 2.选用治疗需用的电极,采用电容场法治疗,电极放置的方法不同: (1)对置法:①两个电容电极相对放置,两电极间的距离不应<一个电极的直径。②电极应与治疗部位皮肤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面平行。如不平行,成为斜对置则两电极靠近处易于形成短路,影响作用的深度和均匀度。③电极与皮肤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隙。两电极下的皮肤间隙相等时,作用较均匀,否则间隙小的一侧作用较强。④两个对置的电极等大时作用较均匀,否则作用将集中于小电极一侧。⑤治疗部位表面凹凸不平时应稍加大电极下的皮肤间隙,以免集中作用于隆突处,易致烧伤。⑥两条肢体同时治疗时,应在两肢体骨突(如:膝、踝内侧)接近处垫以衬垫,以免该处烧伤。⑦高热治疗需要冷却皮肤时将冷却水袋置于治疗部位皮肤上,使电极紧贴水袋。有水循环系统时,应保持水循环流动,并且安放好测温元件。 (2)并置法:①两个电容电极并列放置,两电极间的距离不应超过电极直径以免使作用分散。但两电极间距<3cm时,易于形成短路,影响作用深度。②两电极下的皮肤间隙不宜过大,以免影响作用深度。 (3)单极法:治疗时只使用一个电极,一般只用于小功率治疗仪,而且另一个不使用的电极应远离而且相背而置,否则会使电力线大量散发至四周空间,易造成电磁污染。 3.检查治疗仪的各开关、旋钮是否在合适的位置,电流输出是否在零位,电极的电缆插头是否牢固插在输出孔内,接通电源,治疗仪预热1~3min。 4.将治疗仪接通“高压”,调节输出钮至“治疗”档,再调节“谐振”钮,使仪器工作达到谐振状态,此时电流表指针上升至最高点,氖光灯测试示亮度最大。高热治疗恶性肿瘤时应在治疗开始5min内达到治疗要求的温度。 5.治疗剂量的分级与短波疗法相同。 治疗剂量按患者治疗时局部的温热感觉分为4Ⅳ级: 无热量(Ⅰ级):无温热感,在温热感觉阈下,多用于疾病的急性期。 微热量(Ⅱ级):有刚能感觉的温热感,多用于疾病的亚急性期。 温热量(Ⅲ级):有明显而舒适的温热感,多用于疾病的慢性期、急性肾功能衰竭。 热量(Ⅳ级):有刚能耐受的强烈热感,多用于恶性肿瘤。 应按照治疗仪的输出功率、病灶部位的深度与患者温热感的程度,调整治疗电极与皮肤的间隙来达到治疗剂量的要求。微热量治疗时小功率治疗仪浅作用时电极、皮肤间隙为0.5~1cm,深作用时为2~3cm;大功率治疗仪浅作用时电极、皮肤间隙为3~4cm,深作用时为5~6cm。无热量或温热量治疗时应适当加大或减小电极皮肤间隙。不得仅按治疗仪的电表读数或氖光灯的亮度来划分、调节治疗剂量,不得用失谐法来调节治疗剂量。 6.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询问患者的感觉,高热治疗时注意温度监测记录,以便及时调节输出。如患者感觉过热、烫痛,应中止治疗,检查治疗部位有否烧伤,如有烧伤应及时处理。 7.一般每次治疗10~15min。(1)急性炎症早期、水肿严重时应用无热量5~8~10min,水肿减轻时改用微热量,每次8~l2min。(2)亚急性炎症一般用微热量,每次10~15min。(3)慢性炎症和其他疾病一般用微热量或温热量,每次15~20min。(4)急性肾功能衰竭用温热量,30~40~60min。(5)恶性肿瘤用热量,40~60min。 8.治疗完毕,将治疗仪输出调回零位,关闭高压与电源,停止冷却水循环,从患者身上取下冷却水袋、测温元件与电极。 9.一般治疗1次/1~2d,10~15~20次为一疗程。急性炎症1~2次/d,5~10次。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1~2次/d,5~10次为一疗程。肿瘤热疗每周1~2次,10~15次为一疗程,与放疗、化疗同步。 注意事项: 1.治疗室应铺绝缘地板,治疗仪应接地线。各种设施应符合电疗安全技术要求。 2.患者应在木床和木椅上治疗。如遇特殊情况需在金属床上治疗时,应避免治疗仪、电缆、电极与金属床相接触,电缆、电极下方垫以棉被或橡胶布。 3.治疗前检查治疗仪各部件能否正常工作,电缆电极是否完好无损,电极插头是否牢固,不得使用破损有故障的治疗仪与附件。 4.治疗过程中,患者不得任意挪动体位或触摸金属物。 5.治疗中避免治疗仪的两根输出电缆相搭或交叉、打圈,间距不宜小于治疗仪输出插孔的距离,以免形成短路、损坏电缆并减弱治疗剂量。电缆也不得直接搭在患者身上,以免引起烫伤。 6.头面、眼、睾丸部位,尤其在婴幼儿,不得进行温热量与热量治疗 7.感觉障碍与血液循环障碍的部位治疗时,不应依靠患者的主诉来调节剂量,谨防过热烧伤。 8.手表、手机、收录机、电视机、移动电话、精密电子仪器应远离高频电治疗仪,以免损坏仪器和发生干扰。 9. 脂肪层厚的部位进行电容场法Ⅳ级(热量)剂量治疗时,有的患者会出现因脂肪过热所引起的皮下痛性硬结,不必予特殊处理,停止治疗后可自行消失。 微波 (一)分米波疗法 定义:应用波长1 m~10 cm,频率300~3000MHz的特高频交流电作用人体,以到达治疗目的的方法,称为分米波疗法。 适应证: 1.丹毒、蜂窝组织炎等软组织化脓性炎症吸收期; 2.软组织扭挫伤恢复期、肌纤维织炎、肌筋膜炎、关节炎、骨性关节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 3.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性肺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盆腔炎等。 4.高热疗法与放疗、化疗综合治疗适用于皮肤癌、淋巴结转移癌、恶性淋巴瘤、甲状腺癌、食道癌、乳癌、结肠癌、直肠癌、膀胱癌、宫颈癌、前列腺癌、骨肿瘤等。 禁忌证: 1.不得在眼部、睾丸、小儿骨骺部位进行治疗。 2.其他禁忌证与短波疗法相同。 仪器设备 分米波治疗仪,能输出波长33cm、频率915MHz与波长69cm、频率434MHz分米波,以其辐射场作用于人体。 1.常规治疗仪:功率300W,附有圆形、长形、凹槽形辐射器。 2.高热治疗仪:功率300~700W,附有不同直径的圆形辐射器和阴道腔内辐射器与直肠腔内辐射器。有的仪器有冷却皮肤的水袋或循环水冷却系统、测温监控系统。其他用品有乳胶套、消毒液状石蜡等。 操作程序: 1.治疗前,患者除去身上的金属物品,取舒适体位,治疗部位可不裸露,穿单层薄棉织品衣服进行治疗。高热治疗时必须裸露治疗部位。 2选用治疗需要的辐射器,安装于治疗仪器的支臂上,移动支臂,使辐射器对准治疗部位并接上输出电缆。辐射器与皮肤之间的距离10~5~3cm,依辐射器要求而定,接触式辐射器可紧贴治疗部位的皮肤。阴道、直肠腔内治疗时,先在辐射器外套以清洁乳胶套,外涂少量消毒液状石蜡,接上输出电缆,然后将辐射器缓慢插入体腔内,达到治疗所要求的方向和深度。高热治疗需要冷却皮肤时将冷却水袋置于治疗部位皮肤上,使辐射器紧贴水袋。有水循环系统时应保持水循环流动,并且要放好测温元件。将辐射器的电缆牢固插入治疗仪的输出插口内。接通电源,使治疗仪预热3min。 3.将治疗仪接通高压,调节输出旋钮,达到治疗要求的剂量。 4.治疗剂量根据患者的温热感觉分级,与短波、超短波疗法相同。同时也参考电流表指示的瓦数。圆形、长方形、凹槽形辐射器无热量<50W,微热量50~100W,微热量100~150W,热量>150W;阴道、直肠辐射器微热量20~30W,热量30~40W。高热治疗恶性肿瘤时应在治疗开始5min内达到要求的温度。 5.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询问患者的感觉,注意温度监测记录,以便及时调节输出。如患者感觉过热、烫痛,应中止治疗检查治疗部位有否烧伤,如有烧伤应及时处理。 6.一般每次治疗10~15~20min,凹槽形辐射器治疗每次8~10min。肿瘤热疗每次40~60min。 7.治疗完毕,将治疗仪输出调回零位,关闭高压与电源,停止冷却水循环,移开辐射器,从患者身上取下冷却水袋与测温元件。 8.一般治疗1次/1~2d,10~15~20次为一疗程。肿瘤热疗每周1~2次,10~15次为一疗程,与放疗、化疗同步。 注意事项: 1.治疗前检查治疗仪各部件能否正常工作,支臂有否松动、辐射器馈线是否完好无损。 2.辐射器与输出电缆必须紧密接触,未接辐射器前不得开机。 3.辐射器有输出时不得空载,更不能朝向四周空间,尤其不能朝向金属物与人的眼部。有输出的辐射器只能朝向患者的治疗部位或盛有水的塑料盆。 4.治疗时治疗部位体表要保持干燥,伤口的湿敷料及油膏应予除去。 5.腹部治疗前患者必须先排空大小便,也不得在饱餐后治疗。 6.感觉障碍或血液循环障碍的部位治疗时,不应依靠患者的感觉来调节剂量,治疗剂量宜稍小。 7.手表、手机、收录机、电视机、移动电话、精密电子仪器必须远离治疗仪,以免发生干扰。 (二)厘米波疗法 定义:应用波长10cm~1cm,频率3000~30000MHz的特高频交流电作用人体,以到达治疗目的的方法,称为厘米波疗法。 适应证: 1.丹毒、蜂窝组织炎、乳腺炎等软组织化脓性炎症吸收期、软组织扭挫伤恢复期、肌纤维织炎、棘间韧带损伤、肩关节周围炎、肱骨外上髁炎、术后伤口愈合迟缓、慢性溃疡、压疮、烧伤、冻伤等。 2.高热疗法与放疗、化疗综合治疗适用于皮肤癌、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癌、食道癌、乳癌、宫颈癌、直肠癌、前列腺癌等。 3.组织凝固治疗适用于皮肤良性与恶性赘生物、鼻息肉、食道癌、胃溃疡出血、胃癌、直肠息肉、直肠癌、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宫颈癌等。 禁忌证: 1.不得在眼部、睾丸、小儿骨骺部位进行治疗。 2.其他禁忌证与短波疗法相同。 仪器设备: 厘米波治疗仪,能输出波长12.24cm、频率2450MHz的厘米波,功率200W。附有圆形、长形、马鞍形的体表辐射器,以及用于外耳道、阴道、直肠、食道的体腔辐射器、聚焦辐射器。 有的厘米波治疗仪还附有用于组织凝固治疗的针状、铲状、叉状小天线和脚踏开关。有的治疗仪只用于组织凝固,称为微波组织凝固治疗仪。 有的治疗仪附有微波防护眼镜,高热治疗时冷却皮肤用的水袋或循环水冷却系统、测温监控系统。 操作程序: 1.常规治疗与高热治疗的操作程序与分米波疗法相同。 2.组织凝固治疗 (1)体表治疗:①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治疗部位。②选择合适的小天线,接上输出电缆。③检查治疗仪的各开关旋钮是否在应在位置,输出是否在零位,将小天线的输出电缆牢固插入治疗仪的输出插孔内。④接通电源,使治疗仪预热3min。⑤将小天线的末端紧贴或插入体表肿物或病变组织内。⑥接通高压,调节输出,由时控装置或脚踏开关控制通断,一般采用30~80~100W,5~10s,进行一点或多点治疗。 (2)体腔治疗:①患者取适于治疗操作的体位。②选择合适的小天线,接上输出电缆。③检查治疗仪的各开关旋钮是否在应在位置,输出是否在零位,将小天线的输出电缆牢固插入治疗仪的输出插孔内。④接通电源,使治疗仪预热3min。⑤将小天线与电缆经耳镜、鼻镜、胃镜、直肠镜、阴道镜等内镜伸入体腔内。⑥在内镜下看准病变部位,将小天线的末端紧贴或插入体表肿物或病变组织内。⑦接通高压,调节输出,由时控装置或脚踏开关控制通断,一般采用30~80W,5~10s,进行一点或多点治疗。 组织凝固治疗一般1次即可,较大肿物或病变需分2~4次治疗,每次治疗间隔1~2周。 注意事项: 1.组织凝固治疗时需操作者直视操作,故操作者应戴专用的微波防护眼镜。尤其在使用金属器械时要注意避免厘米波在金属面上反射至眼部造成损伤。在小天线插入肿物后接通输出。组织凝固完毕,关闭输出后才可观察治疗部位的创面。 2.其他注意事项与分米波疗法相同。 (三)毫米波疗法 定义:毫米波属于微波范围,应用波长10cm~1 mm,频率30000~300000MHz的特高频交流电作用人体,以到达治疗目的的方法,称为毫米波疗法。 适应证:胃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面神经炎、神经痛、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关节炎、骨折、扭挫伤、肌纤维织炎、伤口愈合迟缓、烧伤、毛囊炎、疖、痈、蜂窝组织炎、丹毒、手部感染、淋巴结炎、静脉炎、肾盂肾炎、前列腺炎、盆腔炎、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疼痛、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等。 禁忌证: 眼部、妊娠、金属异物局部、心脏起搏器局部及其邻近。 仪器设备: 毫米波治疗仪,能输出波长8mm、频率37.50GHz,波长7.1mm、频率42.25GHz,波长5.6mm、频率53.57GHz或波长4.9mm、频率61.22GHz的毫米波。有的治疗仪可输出方波调制的毫米波或噪声毫米波。输出功率密度<10mW/cm2,以辐射场作用于人体。 毫米波辐射器多为体表辐射器,也有用于阴道、直肠的辐射器。 有的治疗仪附有电场强度测定仪。其他用品有乳胶套、消毒液状石蜡。 操作程序: 1.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治疗部位,也可穿单层棉织品衣服。伤口上可覆盖一块4~8层干纱布。 2.选好需要治疗的病变部位、痛点、穴位或病变脏器的体表投影部位。 3.移动治疗仪支臂,将辐射器移至治疗部位,或由患者、操作者手持辐射器,贴在皮肤或上述单层衣服、干敷料上,或距皮肤1~2mm的空气间隙。 4.如果可能,使毫米波辐射电场方向与血管、神经或经络的走行方向一致。 5.体腔治疗时在辐射器外套以乳胶套,涂抹少量消毒液状石蜡,然后轻轻放入体腔内,达到治疗要求的方向和深度。 6.接通电源,打开输出开关即开始治疗。有的治疗仪需调节治疗处方或调节调制波参数。 7治疗时患者无任何感觉,不得任意挪动体位。 8.每次治疗20~30min,穴位治疗时每穴10~20min,每次治疗2~4个穴位。 9.治疗完毕,将辐射器从患者身上取下。 10.治疗1次/1~2d,10~15次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治疗前检查治疗仪各部件能否正常工作,支臂有否松动,辐射器馈线是否完好。 2.因辐射器输出时患者局部无任何感觉,故每次(或每天)治疗前必须以治疗仪所附测试仪测试辐射器有否输出。 3.辐射器是发生毫米波的主要部件,不得受撞击或掉落地上。 4.治疗部位皮肤及伤口敷料必须保持干燥。 5.辐射器截面积较小,其中心为毫米波辐射喇叭口,故治疗时必须使辐射器中心对准治疗部位。 紫外线疗法 定义:紫外线波长400~180nm,应用紫外线防治疾病的方法称紫外线疗法。 适应证: 1.局部照射适用于疖、痈、蜂窝组织炎、丹毒、乳腺炎、淋巴结炎、静脉炎、手部感染等软组织急性化脓性炎症、伤口感染、伤口愈合迟缓、皮下瘀血、急性关节炎、急性神经痛、肺炎、支气管哮喘等。 2.体腔照射适用于口、咽、鼻、外耳道、阴道、直肠、窦道等腔道急性感染、溃疡。 3.全身照射适用于佝偻病、骨软化症、骨质疏松症、过敏症、疖病、免疫功能低下、玫瑰糠疹、银屑病等。 4.光敏治疗适用于银屑病、白癜风等。 禁忌证:恶性肿瘤、心肺肝肾功能衰竭、出血倾向、活动性结核、急性湿疹、红斑狼疮、日光性皮炎、血卟啉病、色素沉着性干皮症、皮肤癌变、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光过敏症、应用光过敏药物(光敏治疗时除外)、放疗、化疗后一年内。仪器设备: 1.高压汞灯(高压水银石英灯),主要产生中长波紫外线,落地式灯500W,台式灯200~300W,用于局部与全身体表照射。水冷式灯用于体腔照射。 2.低压汞灯(冷光水银石英灯),主要产生短波紫外线,并有少量中波紫外线。落地式灯30W,手提式灯10~15W,用于体表、局部与全身体表照射。体腔式灯5~8W,用于体腔照射,配有适用于不同体腔的各种形状、直径的石英导子。此类设备目前应用较多。 此外还有荧光灯,20W,主要发生中波紫外线;黑光灯20~40W,主要产生长波紫外线。 其他用品有生物剂量测定器、保护眼镜、治疗巾、洞巾、米尺、秒表、95%乙醇或乙醚等。 操作程序: 1.最小红斑量(MED,即生物剂量)测定 (1)接通紫外线灯电源,拨启动开关,高压汞灯需5~10min后方能工作稳定,低压汞灯需3min后稳定。 (2)在被测者的下腹两侧、大腿内侧、上臂内侧选正常皮肤区作被测定区。 (3)患者平卧,暴露被测定区。操作者将生物剂量测定器覆盖其上,固定好,患者身体其他部位均予盖严。 (4)移动紫外线灯,使灯管中心垂直对准测定部位,高压汞灯灯距为50cm;低压汞灯几乎接近测定器,或距离1~2cm。 (5)抽动测定器盖板,每隔一定时间(高压汞灯管5s,旧灯管l0s或原来MED之半;低压汞灯ls)露出一个小孔,直至6个孔都照完,将灯移开。 (6)成人照射后6~8h观察测定结果,小儿照射后4~6h观察测定结果,以测定部位皮肤出现最弱红斑的照射时间为该成人(或小儿)对该灯在该测量距离的1个MED,若在照射后24h观察结果,则以最弱红斑的前一孔的照射时间为1个MED。 (7)如果照射后6个孔均未出现红斑或全部出现红斑,则应更换部位,重新测定,酌情增加或减少每一孔的照射时间。 (8)确定某一灯管的平均生物剂量时,应在1~2d内以同等条件,按以上操作程序对20名健康男女青壮年进行测定,求其平均数即可。灯管使用期间,应每隔3~6个月再重新测定一次该灯管的平均生物剂量。更换新灯管时需重新测定。 2紫外线剂量分级 紫外线照射后的剂量按受照射区皮肤的红斑反应进行分级,通常采用五级法: 0级红斑(亚红斑量):1个MED以下,皮肤无红斑反应。 Ⅰ级红斑(弱红斑量):1~3个MED,皮肤有微弱的红斑反应,界限可辨,约24h后消退。 Ⅱ级红斑(红斑量):4~7个MED,皮肤有鲜红色红斑,稍肿,轻度灼痛,2~3d后消退,伴轻度色素沉着。 Ⅲ级红斑(强红斑量):8~12个MED,皮肤有暗红色红斑、水肿、灼痛,4~5d后消退,伴色素沉着。 Ⅳ级红斑(超红斑量):10个MED以上,皮肤有暗红色红斑、水肿、出现水疱、剧烈灼痛,5~7d后消退,伴明显色素沉着。 机体对紫外线的敏感度受年龄、性别、生理状况、身体不同部位、既往接触阳光、疾病、药物、食物、其他物理因子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个体差异较大。在人体的各部位对紫外线的敏感度不同,背、胸、腹、大腿内侧、上臂内侧最敏感,颈、面次之,肢体更次之,其中屈侧比伸侧敏感,腕踝手背足背不敏感,手掌、足底最不敏感。因此,各部位出现同等程度红斑所需要的照射剂量也有很大差异。 3.局部照射法 (1)接通紫外线灯电源,启动,高压汞灯5~10min后稳定,低压汞灯3min后稳定。 (2)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治疗部位,用治疗巾或洞巾界定照射野范围,使之边界整齐,非照射部位用布巾盖严。 (3)照射伤口创面时,应先将伤口的坏死组织、脓性分泌物清除处理。照射范围应包括伤口周围1~2cm正常组织。 (4)使用高压汞灯时移动灯头,使灯管距离照射野皮肤50cm。使用低压汞灯时操作者手持灯头,使灯管接近照射野皮肤,距离1~2cm。 (5)按治疗所要求的红斑等级MED数计算照射时间,以秒表掌握照射时间。治疗仪附有定时器可预设治疗时间后,按动手动开关后开始治疗,自动倒计时。 (6)照射完毕,将灯移开,从患者身上取下治疗巾。 (7)每次治疗可照射几个野,红斑量照射时每天照射的总面积在成人不宜超过800cm2。照射部位多、总面积大时,可分次交替照射。亚红斑量照射不受面积限制。 (8)红斑量照射一般1次/2d,急重炎症、疼痛,也可1次/d。 (9)下一次照射时应按前一次照射范围进行照射,不得超过原照射野的边缘。 (10)一部位连续进行紫外线照射,剂量应予增加。红斑量照射时增加的剂量根据上一次照射后红斑的强度而定,以达到治疗要求的红斑强度为度。3~5次为一疗程。 (11)常规分区照射外,还有几种特殊照射法: ①中心重叠照射法:在严重的表浅炎症或坏死组织多的伤口可采用此法,在中心部位用强红斑量或超红斑量照射,病灶周围5~l0cm范围内用红斑量或弱红斑量照射。 ②多孔照射法:需要大面积红斑量照射时,可采用多孔照射法。在面积为80cm×50cm的大治疗巾上纵横各开10排孔,每孔直径l.5cm,孔距2.5cm。每次照射均用红斑量,同一剂量重复2~3次,但照射孔不重叠,每次照射均改变孔巾的位置,照射1次/1~2d,9~12次为一疗程。 ③节段照射法:照射与病患有关的躯体反射节段,如脊柱反射区、领区、乳腺区、上臂内侧区。 ④穴位照射法:照射与病患有关的穴位,每次2~6个穴,每穴照射范围直径1~1.5cm,用弱红斑量或红斑量,隔日交替,每穴3~5次。 4.体腔照射法 (1)采用低压汞灯,根据治疗需要选用相应的体腔石英导子,用生理盐水将导子上的消毒液冲洗干净。旋松灯手柄上的固定螺母,将石英导子轻轻插入光导孔内,以触到灯管为准,拧紧螺母。 (2)患者取合适治疗的体位。 (3)在治疗仪上预设治疗时间,将石英导子伸入患者体腔内,接触或几乎接触治疗部位,按启动键,开始治疗,记时器倒计时。 (4)治疗完毕,将导子自患者体腔取出。 (5)旋松灯头上的螺母,取下导子,冲洗干净,用乙醇棉球擦拭,再浸泡在75%乙醇中消毒。 (6)治疗1次/1~2~3d,5~8次为一疗程。 5.全身照射法 (1)疗程开始前,必须先测患者本人MED。 (2)采用高压汞灯,接通电源,启动高压,预热10~15min。 (3)患者全身裸露,但需要戴墨镜、穿三角裤,女患者乳头以棉花遮盖保护。 (4)成人分前后上下四区照射,灯管中心在前上区为胸骨剑突,前下区为膝关节,后上区为下胸椎,后下区为腘窝。小儿分前后两区照射,灯管中心在前面以脐为中心,后面以腰为中心。 (5)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与体质,全身照射的剂量不同。成人体质较差者从1/8MED开始,以后每次增加1/8MED,到第22次达到23/4MED;体质中等者从1/4MED开始,以后每次增加1/4MED,到第18次达到41/2MED;体质较好者从1/2MED开始,以后每次增加1/2MED,到第10~15次达到5MED。1岁~10岁小儿按不同年龄分别从1/6MED、1/4MED开始,以后每次增加1/6MED、1/4MED,直到第18次分别达到2MED、3MED、4MED。全身照射均1次/2d。 (6)治疗过程中,皮肤上均不应出现红斑。如出现红斑则不应继续增加剂量,并暂停照射。 (7)全身照射后出现食欲不振、发烧或其他疾病时应停止照射。 (8)中断1~2次照射后,再恢复治疗则应重复上次剂量。 6.光敏治疗 (1)采用由24~48支40W黑光灯组成的光浴箱治疗。 (2)患者口服8-甲氧基补骨脂素(8-MOP),体重50kg以下服20mg,体重50kg以上服30mg,服药2h后测本人光毒量(MPD),MPD的测定方法与MED相同。 (3)全身照射时,患者口服8-MOP后2h或外用0.1%8-MOP后1/2h,全身裸露(戴墨镜、穿三角裤,女患者乳头盖棉花)进入黑光灯浴箱。 (4)局部治疗时患区外用0.1%8-MOP后1/2h进行局部照射。 (5)照射剂量从1/2MPD开始,每次增加1/2MPD,每5~10次增加1/2MPD,最后达3MPD,照射1次/1~2d,15~20次为一疗程。皮损消退后可1次2~3d,以原剂量再照射15~20次。 (6)每次照射后避光4h,以防发生白内障。 注意事项: 1.紫外线治疗室应保持空气流通,室温应保持在24℃左右。 2.治疗前应检查治疗仪是否能正常工作,灯管有否破裂、污垢,灯光安装是否牢固,支臂是否稳妥。 3.使用高压汞灯给患者治疗时,操作者应戴护目镜、穿长袖工作服、戴手套。 4.任何人都不能直视已起辉的紫外线灯及石英导子输出端,以免发生电光性眼炎。 5.每个患者的疗程中均应采用同一个灯管。 6.患者的非照射区必须以布巾盖严,予以保护。 7.应告诉患者红斑量以上剂量照射后皮肤上会出现红斑,体表照射后不要擦洗局部或洗澡,也不要用冷热治疗或外用药物刺激。口腔内照射后不要立即喝热水、吃酸性食物。 8.紫外线照射与其它物理因子治疗相配合应用时,应注意安排先后顺序。如紫外线与超短波、红外线等能产生温热效应的治疗相配合时,一般应先行温热治疗,后照射紫外线。 9.紫外线照射疗程中不要用光敏药物、吃光敏食物。对使用光敏剂的患者应先测定用光敏剂后本人的生物剂量,再开始治疗,以防紫外线过量。 10.如发现紫外线照射过量,应立即用红外线等热疗局部处理。 11.经常用95%乙醇或乙醚擦拭灯管上的污垢,不要用手触摸灯管。 12.使用水冷式灯管时,点灯前应先使水充满于灯管外的夹层,水中不得有任何杂质和气泡。为了避免水垢沉积于灯管壁,必须保持水流循环不息。有条件时采用蒸馏水,并经常换水。 13.治疗巾、洞巾应经常清洗、消毒,有条件时固定专人专用。 磁热振疗法 定义:采用交变磁场为主要技术,与振动、温热两种物理因子相结合治疗疾病的方法称磁热振疗法。 适应证: 软组织扭挫伤、肌纤维织炎、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椎病、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炎、坐骨神经痛、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等。 禁忌证: 恶性肿瘤、高热、急性化脓性炎症、出血倾向、活动性结核、妊娠、金属异物局部、心脏起搏器局部及其邻近、心力衰竭。 仪器设备: 磁热振治疗仪,可产生磁场、振动,温度可调。附有传感治疗带,其他用品有固定带、沙袋等。 操作程序: 1.检查治疗仪能否正常工作,传感治疗带有否破损,各调节器是否在应在位置。 2.患者取下手表及金属物品,取舒适位,可穿薄层衣服,不必裸露治疗部位。 3.将传感治疗带置于病患部位,裹紧。 4.接通电源,调节输出,可先达到温度最热(一般为40℃)、振动最强,再调至合适为度。 5.每次治疗20~30min,治疗完毕,关断输出与电源,从患者身上取下传感治疗带。 6.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5~20次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治疗时注意防止过热引起烧伤,对感觉障碍者尤应密切注意观察。 调制中频电疗法 定义:中频电流被低频电流调制后幅度、频率随着低频电流的幅度、频率的变化而变化的电流,称为调制中频电流或脉冲调中频电流,应用这类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调制中频电疗法。 适应证: 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骨性关节病、肱骨外上髁炎、软组织扭挫伤、肌纤维织炎、腱鞘炎、瘢痕、粘连、血肿机化、注射后硬结、术后肠麻痹、尿潴留、坐骨神经痛、面神经炎、周围神经伤病、废用性肌萎缩、溃疡病、胃肠张力低下、尿路结石、慢性盆腔炎、弛缓性便秘等。 禁忌证: 恶性肿瘤、急性炎症、出血倾向、局部金属异物、心脏起搏器、心区、孕妇下腹部、对电流不能耐受者。 仪器设备: 1.调制中频电疗仪,或电脑中频电疗仪,应能输出调制中频电流,其低频调制波频率为1~150kHz,波形有正弦波、方波、三角波、梯形波、微分波等;中频载波频率为2~8kHz,有4种调制波型:连续调制波、间歇调制波、断续调制波、变频调制波;有0~100%的调幅度,一般为25%、50%、75%、100%4种。各种调制波可以以全波、正半波或负半波出现。调制中频电疗仪的各种调制波可以分别调节。电脑中频电疗仪所输出的治疗处方中预置了由不同类型调制波组合的电流处方,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可以按处方号选用。 2.附件:电极为导电橡胶板,呈不同大小的矩形、圆形或特殊形状。导线两端可分别插入电极和治疗仪输出插口。导电橡胶电极可不使用衬垫,也可使用由2~3层绒布制成的薄衬垫。使用铅片电极时必须使用薄衬垫。其他物品有沙袋、固定带等。 操作程序: 1.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治疗部位。 2.选用治疗需要的电极,用水沾湿电极的治疗面,或使用用温水浸透的薄衬垫,将衬垫与电极置于治疗部位,以沙袋固定电极。 3.检查治疗仪的输出是否在零位,接通电源,将导线连接治疗电极与治疗仪。 4.选择治疗所需电流的各个参数或处方号。 5.缓慢旋转输出调节钮或按输出键,逐渐增大输出电流至患者耐受度,电极下应有轻刺麻颤感。数分钟后患者电极下感觉减弱时可再加大电流强度。电密强度的计算为0.1~0.3mA/cm2。 6.一般每次治疗15~20min,治疗完毕,将电流输出调至零位,关闭电源,从患者身上取下电极和衬垫。 7.治疗1次/1~2d,15~20次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电脑中频电疗仪不应与高频电疗仪同放一室。如在同一室则不能同时工作,以免高频电疗仪对中频电疗仪发生干扰,患者可能出现“电击”的不安全感。 2.治疗前应检查治疗仪的输出是否平稳,导线、电极、衬垫是否完整无损。导电橡胶电极有否老化、裂隙。 3.治疗前除去治疗部位及其附近的金属异物。 4.如治疗部位皮肤有破损应避开或贴小胶布保护之。 5.严防将衬垫放反而使电极与皮肤之间只间隔一层电极套的单布。 6.严防将电极或导线夹和导线裸露部分直接接触皮肤。使用硅胶电极时必须将导线插头完全插入导线插孔。 7.电极衬垫必须均匀紧贴皮肤,防止电流集中于某一局部或某一点。 8.电流密度不得过大,不应产生疼痛感。 9.治疗过程中患者不得任意挪动体位。治疗时电极下不应有痛灼感。如疗中出现疼痛,应中止治疗,检查是否电极滑脱接触皮肤或电极、衬垫不平,使电流集中于一点。如未出现烧伤,应予纠正。如已出现烧伤应中断治疗,处理烧伤。 10.连续采用两个治疗处方治疗或使用一个治疗处方而需更改电流处方前,应先将电流输出调回零位,不要在治疗中途更换电流处方。 干扰电疗法 定义: 将两组或三组不同频率的中频电流交叉地输入人体,在体内发生干扰后产生低频电流,这种电流称作干扰电流。应用干扰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干扰电疗法。干扰电流的镇痛作用比较明显。干扰电流作用后局部皮肤的痛阈有显著提高,治疗多种痛症有较明显和持久的镇痛效果。临床上常用90~100Hz或0~100Hz扫频及100Hz固频来治疗疼痛。 适应证: 软组织扭挫伤、挤压伤、慢性劳损、肌纤维织炎、腱鞘炎、 关节扭伤,肩周炎、退行性骨关节病、滑囊炎、骨膜钙化、神经炎、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带状疱疹、骨折后骨不连、假性关节病、骨折后骨萎缩等。 禁忌证: 出血倾向、恶性肿瘤、活动性结核、植入心脏起搏器者。 仪器设备: 1.干扰电疗仪,能同时输出频率4000Hz与4000±100Hz,差频为0~100 Hz的两路等幅中频电流。其中有两对(4)铅片电极或导电橡胶电极和2~3层绒布制成的薄衬垫或以海绵制成的衬垫。有的治疗仪带有负压装置,电极装在吸盘内,吸盘内可加负压,治疗时可使之吸附在皮肤上。 2. 动态干扰电疗仪,类似于干扰电疗仪,但其输出的两路电流的幅度被宽度为6s的三角波所调制,使两路电流的输出强度发生周期为6s的节律幅度变化。其余附件和用品与干扰电疗仪相同。 3.立体干扰电疗仪,应用同时输出三路5000 Hz的等幅正弦电流。其附件有两个星状电极,每个星状电极内有排成三角形的3个小电极。两个星状电极的左右两对小电极的方向相反,相应方向的3对小电极分为3组,每组的两个小电极连接至治疗仪的三路输出,共有三路电流。其余附件和用品与干扰电疗仪相同。 操作程序: 1.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治疗部位。 2. 选用电极,衬垫用温水浸透,套在电极外。 3.常用方法: (1).固定法 最常使用。治疗时电极的位置固定不动。干扰电疗法多使用普通电极,有铅板、铜片电极和硅胶电极。必须同时用4个电极。电极的放置分为并置法和对置法。对病灶表浅的部位,可用并置法,而对深部病灶,尽量用对置法。治疗小病变部位时,用四联电极,将电极的中心正对病灶。干扰电疗的两组电极必须交叉放置,并尽量使两路电流在病灶处交叉。 (2).运动法 必须使用特殊的手套电极。治疗时移动电极的位置,或改变电极与皮肤接触面的大小,或改变电极对局部的压力。运动法主要用两个手套电极治疗。治疗时,术者的双手分别插入两个手套电极的固定带下,双手下压,使整个电极与患者皮肤充分接触,并在治疗区内移动。术者可以通过改变双手压力的大小以及电极与患者皮肤的接触面积来调节电流的刺激强度。痛点治疗时,术者以手套电极的指尖部分分别放在痛点两侧,相距2~3cm。用差频50Hz,患者自己调节电流强度到引起疼痛为止,持续30~60s。如止痛效果不明显,可在几分钟后重复刺激1或2次。 (3).抽吸法 抽吸法治疗需能产生负压的仪器和吸盘式电极。使用抽吸式电极,通过负压将电极固定于身体上,因此兼有负压按摩的作用。将吸附电极置于治疗部位的皮肤上,使病灶处于4个电极的中心。先开负压,调节负压强度和抽吸频率,电极吸附在皮肤上。然后再开通干扰电流。 4.电流强度 干扰电疗的电流强度一般在0~50mA左右。可根据患者的感觉、有无肌肉收缩及病情需要来确定。 5.治疗时间和疗程 治疗中可选用1或2种或更多的差频,每种差频作用5~10min,总治疗时间20~30min。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一般6~12次为一疗程,慢性病可多至20次。 注意事项: 1.正确放置电极,以保证交叉电流能通过病变部位。 2.治疗仪有电流输出时,通路电极不得相互接触。两组电极必须交叉放置。 3.其他注意事项与调制中频电前九同。 YS-3002C型 脑功能(障碍)治疗仪 定义:YS系列脑功能(障碍)治疗仪是具有交变电磁场治疗帽、慢性小脑顶核仿生电刺激和肌肉仿生电刺激三种治疗功能的医疗设备。YS300只具有前两种治疗功能。 适应证:中枢性瘫痪如: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术后、多发性硬化、小儿脑瘫 等引起的瘫痪。 睡眠障碍如:焦虑症、郁抑症神经衰弱等各种神经症引起的睡眠障碍。 脑供血不足如:脑动脉硬化症、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认知障碍、痴呆 等。 偏头痛 禁忌证:全身及颅内出血性疾病的急性期患者 颅内感染、颅内肿瘤患者(术前) 孕妇 重症心脏病及使用心脏起搏器者 仪器设备:脑功能(障碍)治疗仪、两个治疗帽(一治疗帽五个治疗体)、两组红色电极线(一组电极线接两个心电电极)。 交变电磁场治疗帽 (一)原理及治疗作用 突破传统物理治疗难以透过颅骨屏障的难关,依据生物组织磁导率基本均匀的原理,通过特制的非侵入性电磁刺激线圈(治疗头)输出特定规律的、频率可达50HZ的交变电磁场,直接透过颅骨达到脑内较深层组织,产生感应电流可直接作用于患者脑部病灶区的脑生物组织(脑细胞和脑血管等),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以起到促进脑功能恢复的效果。 (1) 增加脑血管弹性 (2) 改善病灶区的血液循环 (3) 改善脑细胞的代谢环境 (4) 引导患者脑磁功能趋向正常化、秩序化 (二)操作程序: 1. 佩戴治疗帽:治疗帽顶部有高度调节螺钉(轴向调节) 两个后治疗体之间有固定带调节扣(径向调节) 连接两个后治疗体的输出动力线较长 前治疗体在眉间略上方(前额正中) 两侧治疗体在两耳前上方(两侧颞部) 两后侧治疗体在两耳后略下方(双侧枕部) 2. 治疗时间与疗程:患者坐位或半卧位,安静闭目状态下治疗。,每日一次或上、 下午各一次,每次30分钟,治疗1—2个疗程(每个疗程 12天),两个疗程之间间隔3天,或遵医嘱。 3.治疗强度选择:治疗强度分为2档,需要较长期治疗的和老年、体弱的患者 可用低档适应3—6天后再用高档。也可通过治疗时间的长短 调节所接受的治疗剂量。 4.振动幅度和振动频率选择:振动幅度和振动频率各分为4档,治疗时以患者 的舒适度为原则进行调节。振频、振幅任一为零时,治疗帽 的微振功能即关闭。特别提示:当患者感到对微振功能有所 不适时,可将微振功能关闭。微振功能关闭后,治疗剂量将 会有所减弱,但不会影响正常的治疗效果。 5.对于有些患者治疗时可能出现以下症状:头痛、头晕、乏力 心悸、气短 出现症状后无需特殊处理,停止治疗后症状将自然消失。 (三)注意事项: 1.治疗时机械手表等物品应远离治疗区 2.治疗帽应细心使用,防止摔撞,外壳或导线断裂应禁止使用 3.治疗帽禁止液体浸泡消毒及高压蒸熏灭菌。戴治疗帽前可戴上一次性医用手术帽,以保证治疗帽的清洁。 慢性小脑顶核仿生电刺激 (一) 原理及治疗作用 仿真生物电(无序波)通过乳突穴颅外刺激小脑顶核、脑细胞和脑血管,通过以下三方面作用,以起到促进脑功能恢复的效果。 (1) 舒张脑血管、改善血管弹性,增加大脑局部血流量(rCBF),改善脑血液微循环 (2) 启动脑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保护神经细胞,改善脑细胞的代谢环境,使受损脑细胞代谢加快 (3) 稳定脑神经细胞膜电位,抑制去极化波,引导非正常脑电趋向正常 (二) 操作程序 1.治疗输出线的使用:治疗输出线为2根红色电极线或标有“主电极”字样的电 极线,将治疗输出线的两只固定器分别连接在两个心电电 极纽扣上,在患者两耳后侧乳突穴表皮用棉球蘸无刺激 的水做皮肤清洁后,贴上心电电极,用医用胶带将电极 辅助固定 2.治疗时间与疗程: 根据不同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等情况,每日一次或上、 下午各一次,每次30分钟,治疗1—2个疗程(每个疗程 12天),两个疗程之间间隔3天。一般情况下,每日治疗 次数越多,则治疗效果越明显,疗效巩固也越持久。或遵 医嘱 3.强度设置:强度设置是调节治疗电极输出电流的强度。分1—9档,显示值越 大,患者的刺激感越强。一般设置为5即可,具体强度的设置以 患者的自我感受为参考,在患者能承受的前提下,刺激感越强疗 效越好 4.频率设置:频率设置是调节治疗电极输出电流的频率。分1—9档,显示值越 大,患者的刺激感越强。一般设置为5即可,具体频率的设置以 患者的自我感受为参考,在患者能承受的前提下,刺激感越强疗 效越好 (三) 注意事项 1. 为取得良好的效果,让粘贴的电极的皮肤保持清洁干燥至关重要。推荐使用无刺激的水(如生理盐水等)做皮肤清洁,以去除非传导类的残留角质层,禁用酒精清洁皮肤,酒精清洁后会给皮肤造成很大的阻抗,影响治疗效果 2. 当电极片上的导电胶粘性不够时,请更换电极片,否则会影响治疗 3. 严禁拉扯治疗输出线,人为拉扯是造成治疗线连接失效,导致治疗信号传输失灵的主要原因之一必须重视。 治疗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分立疗法 选择一种治疗功能对患者进行治疗 组合疗法 选择二种治疗功能同时对同一患者进行治疗 磁疗与电疗同时使用同一患者时应注意监护患者的反应 温热式低周波疗法—神经肌肉促通仪 定义:属于温热低频电疗法。 适应证: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病等:臂丛神经炎、坐骨神经痛等周围神经损伤或周围神经疾病:扭伤、挫伤、劳损等软组织损伤。 禁忌证:恶性肿瘤,高热,严重心脏病,孕妇,癫痫,急性疼痛,醉酒,服用大量安眠药者,治疗部位皮肤过敏、破损、皮疹、感觉异常等以及体内装有心脏起搏器和植入体内的金属物的患者。 操作程序 1. 按下电源开关,将电极插入中央“+”的孔内,两个小的电极插入“+”极两旁的孔内(即负极)。 2. 用温水浸透电极的布面(布面变软),逐个将正、负电极的布面对合,按下电极水分测定钮测定电极水分。 3. 将正极放在治疗部位中央,两个负极置于正极两侧(上两侧或下两侧均可),固定好。 4. 调整频率和温度。 5. 从“0”位开始调整“治疗输出”旋钮。 6. 左右移动“平衡调节”钮,至两个负极强度一致。 7. 调整治疗时间。 8. 治疗结束时,将治疗输出旋钮回至“起点”。当蜂鸣声停止,取下电极,切断电源。 颈椎牵引疗法 概述:是治疗颈椎病的主要缓解症状手段。因为有效的牵引能解除神经、血管、脊髓的压迫,并快速缓解颈椎病症状。 具体的讲,颈椎牵引主要是解除颈部肌肉痉挛,缓解疼痛症状,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有利于已外突的髓核及纤维环组织复位,缓解和解除神经根受压与刺激,促进神经根水肿吸收,解除对椎动脉的压迫,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局部淤血肿胀及增生消退,松懈粘连的关节囊,改善和恢复钩椎关节,调整小关节错位和椎体滑脱,调整和恢复已被破坏的颈椎内外平衡,恢复颈椎的正常功能。 适应症:颈部肌肉疼痛导致的痉挛、颈椎退行性疾病、颈椎椎间盘突(膨)出、颈脊神经根受刺激或压迫、椎间关节囊炎、颈椎失稳症和环枢椎半脱位等。 禁忌症:颈椎及邻近组织的肿瘤、结核或血管损害性疾病、骨髓炎或椎间盘炎、颈段风湿性关节炎、严重的颈椎失稳或椎体骨折、脊髓压迫症、突出的椎间盘破碎、急性损伤或炎症在首次治疗后症状加重、严重的骨质疏松、颈椎病术后、未控制的高血压、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仪器设备:电动牵引装置或机械牵引装置。 操作程序: 1.处方 (1)牵引体位: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需要选择坐位或仰卧位。 (2)颈椎的角度:通常在中立位到30°颈屈位范围内,上颈段病变牵引角度可小些,下颈段病变牵引角度可大些。 (3)应用模式:可选择持续牵引或间歇牵引。通常间歇牵引可使患者更为舒适些。 (4)牵引力量:牵引力量的范围应是患者可以适应接受的范围。通常以患者体重的7%为牵引首次力量,适应后逐渐增加。常用的牵引力量范围在6~15kg。 (5)治疗时间:大多数为10~30min。 (6)频度和疗程:频度为1次/d或3~5次/周,疗程为3~6周。 (7)其它的理疗:若在牵引治疗前或治疗中应用浅表热等物理因子,则应在牵引处方中予以注明。 2.治疗操作 (1)治疗前 ①明确牵引首次重量。 ②根据处方选择患者舒适、放松体位,如坐位、仰卧位等。 ③根据处方确定患者颈部屈曲角度。 ④牵引带加衬,使患者更为舒适,且使牵引力量作用于患者后枕部而非下颌部。 ⑤将牵引带挂于牵引弓上。 (2)治疗中 ①设定控制参数:包括牵引力量、牵引时间、牵引方式、间歇牵引时的牵引、间歇时间及其比例。 ②治疗调整:每次牵引后,可根据患者牵引后的症状、体征的改变,相应调整牵引体位、角度、力量和时间。 (3)治疗后 ①牵引绳完全放松、所有参数回零后关机;卸下牵引带。 ②询问患者牵引效果及可能的不适,记录本次牵引参数,以作为下次治疗的依据。 注意事项: (1)牵引前应取下耳机、助听器、眼镜等影响治疗的物品。 (2)牵引中应尽可能使颈部及全身放松。 (3)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 2.工作人员须知 (1)熟悉牵引装置的性能。 (2)治疗时对患者状况作密切观察,预防不良反应。如有假牙的患者可将纱布卷放于上、下后牙之间;使用改良牵引带减少颞颌关节疼痛;合并腰椎病变者,牵引力量宜小,以避免产生腰椎疼痛。 (3)对肌肉疼痛导致痉挛者,宜采用小剂量持续牵引,避免采用间歇牵引方式。 腰椎牵引疗法 概述:牵引疗法是应用外力对身体某一部位或关节施加牵拉力,使其发生一定的分离,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的牵伸,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脊椎牵引疗法通常是指使用外力牵拉腰椎-骨盆以达到治疗目的,从而称为腰椎牵引。 适应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尤为造成脊神经损害者;腰椎退行性疾患;腰椎小关节功能障碍、腰椎肌肉疼痛导致的痉挛或紧张等。 禁忌症:下胸腰段脊髓受压、马尾神经综合征、腰椎感染、恶性肿瘤、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拉伤扭伤、腹疝、裂孔疝、动脉瘤、严重痔疮、严重骨质疏松、急性消化性溃疡或胃食道返流、心血管疾病(尤其是未控制的高血压病)、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心肺功能障碍、孕妇。 仪器设备:电动牵引装置或机械牵引装置。 操作程序:1.处方 (1)牵引体位: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要,选择仰卧位和俯卧位等体位。 (2)腰椎的角度:通常以髋/膝的位置改变腰椎的角度,髋/膝的位置可在全伸展位到90°屈曲
本文档为【理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7778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17KB
软件:Word
页数:20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5-18
浏览量: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