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考研政治复习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考研政治复习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举报
开通vip

考研政治复习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考研网http://www.97yjs.com/ 考研网http://www.97yjs.com/为考生提供您所需要的考研复习备考资料 考研政治复习资料http://www.97yjs.com/zhengzhifuxizhidao0/ 第三节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有偶然的转瞬即逝的方面,也有其必然的稳定的方面。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

考研政治复习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考研网http://www.97yjs.com/ 考研网http://www.97yjs.com/为考生提供您所需要的考研复习备考资料 考研政治复习资料http://www.97yjs.com/zhengzhifuxizhidao0/ 第三节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有偶然的转瞬即逝的方面,也有其必然的稳定的方面。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相反,人的意识活动要受规律的支配。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承认不承认,它都客观存在着,并以一定的方式起作用。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但这决不是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是完全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人们在实践中,透过大量的外部现象,可以认识或发现客观规律,并利用这种认识指导实践,达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为社会谋福利的目的。   (二)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自然与社会都具有客观物质性,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按其作用范围的不同,可分为一般规律、特殊规律和个别规律。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之间有一定联系,也有区别。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人不能任意改变、创造或消灭自然规律。但是,人可以使用自己的躯体和物质工具作用于客观世界,引起自然界的某些变化,并能有目的地引发、调节和控制自然界中的实物、能量和信息过程,使各种客观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发生有利于人的变化或保持有利于人的稳定性。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在社会规律中既存在着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恩格斯说,意识是地球上“美丽的花朵”,这是对意识作用的生动描绘。   (一)意识的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   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根据上述原理,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已考试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C)(1997年)   2.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D)(2003年)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D)(2008年)   4.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D)(1998年)   5.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原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 (C)(1995年)   6.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A.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 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C)(1995年)   7.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   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13)(1999年)   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是通过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A)(1994年)   9.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A)(2009年)   10.“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D)(2001年)   11.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B) (2005年)   12.《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日风动,一僧日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   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D)(1996年)   13.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   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   A.客观性 B.有限性 C.相对性 D.一维性(C)(2008年)   14.“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B)(2007年)   15.“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   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   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 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 (B)(1993年)   16.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变是世界的本原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C)(2006年)   17.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   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C.人的实践活动 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 (C)(2003年)   18.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   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B.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C.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 D.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   (A)(2002年)   1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B) (2002年)   20.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A.矛盾一方促使另一方事物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   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D.矛盾双方的融合促使事物发展 (C)(1999年)   21.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论所蕴涵的哲理是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B)(2001年)   22.事物发展过程的“度”是指   A.事物质变的关节点 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C.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 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限度 (C)(.1993年)   23.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认识事物的量   C.确定事物的质 D.把握事物的度 (D)(1997年)   24.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A)(1995年)   25.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   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C)(1998年)   26.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A)(2000年)   27.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人本主义观点的是   A.存在先于本质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世界统一于存在 D.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A)(1993年)   28.唯物辩证法认为   A.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 B.必然性是可以预见的,偶然性是无法认识的   C.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以选择的 D.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   (D)(1994年)   29.“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   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   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   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   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D)(2005年)   30.“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中的这段话启示我们,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   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 B.对人是否有利   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 (C)(2007年)   3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固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C)(1996年)   32.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   A.是人类的主观意识 B.既非物质,也非意识   C.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 D.是意识的客观内容 (C)(2001年)   3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A)(1999年)   34.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 (B)(2000年)   35.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 B.论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A)(2000年)   36.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   A.决定性 B.预见性 C.能动性 D.主动性 (C)(2000年)   37.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 B.根本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降低了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 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   (D)(1996年)   (二)多项选择题   1.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我思故我在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万物皆备于我   E.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ABDE)(1997年)   2.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   A.多元论的思想 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   E.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 (BCDE)(2000年)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在于   A.把质上无限多样的物质世界归结为粒子在量上的不同   B.把某种特殊的物质形态误认为物质的一般特征   C.不了解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D.没有以科学的材料作为依据,纯属自发的猜测   E.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ABCE) (1993年)   4.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是   A.世界统一于存在 B.世界是观念的集合   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E.物是感觉的复合 (CD)(1994年)   5.《传习录》记载:“先生(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日: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这一观点的错误是   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 B.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   C.认为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具有同一性 D.主张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E.肯定人对花的感觉的能动性 (AB)(1996年)   6.哲学上把未经人类改造的自然称为“第一自然”,把经过人类改造的自然称为“第二自然”。关于二者的   正确的哲学判断是   A.第一自然是物质的,第二自然部分是物质,部分是意识   B.第一自然是脱离人的物质世界,第二自然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C.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第二自然是人类实践创造的物质新形态   D.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因为它们都是由原子、分子在三维空间中排列而成的   E.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界,都是人类认识与改造的对象 (CE)(1999年)   7.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 B.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 D.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   E.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DE)(2002年)   8.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   A.意识根源于物质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D.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E.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ABE) (2002年)   9.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这段话应理解为   A.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 B-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   C.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的结果 D.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E.自在自然日益转化为人化自然 (CDE)(1997年)   10.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   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 (AC)(2005年)   11.每一复杂的生物个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细胞构成的系统,其中每个细胞中的DNA都包含了该生物个体所有性状的遗传信息。由此可见   A.整体等于各部分的总和 B.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特性   C.整体的所有属性存在于部分之中 D.整体和部分是相互渗透的 E.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生成和转化 (BDE)(2001年)   12.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   A.整体由部分所构成 B.整体是各部分之和   C.整体具有各部分所不具有的新的性质 D.脱离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它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E.整体和部分可以互相转化 (ACDE)(1995年)   13.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E.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ABDE)(1993年)   14. 2006年7月12日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以12秒88勇夺冠军,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纪录。科林·杰克逊在谈起自己已被打破的纪录时,没有一丝沮丧:“我一点也不失望,正相反,我感到非常兴奋。”他说:“纪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   A.创新是永无止境的 B.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C.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 D.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   (ABCD)(2007年)   15.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   A.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B.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D.矛盾的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统一   E.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 (ABCE)(2003年)   16.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   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C.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使自身获得发展 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E.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ABDE)(2001年)   17.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E.限制事物自身的发展 (ABD)(1998年)   18.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E.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ADE)(1998年)   19.形而上学否定观主张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外在力量对事物存在性的消灭   C.包含肯定的否定 D.主观、任意的否定   E.抽象的否定 (BDE)(1999年)   20.在下列命题中,属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是   A.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B.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在内容和形式上是同一的   C.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D.一切质变都优于量变   E.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ACE)(1996年)   21.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A.认为凡是现有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   C.认为事物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   D.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E.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ABD)(1997年)   22.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E.“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ABDE)(1998年)   23.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这表明   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B.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界演变过程一样都是自觉的   C.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D.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 (ACD)(2006年)   24.党的十六大指出,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三大规律”   A.是有层次的 B.都是人的活动的规律   C.是人们在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规律 D.存在着个别、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ABD)(2005年)   25.“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气力去为它安排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A.抹杀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 B.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   C.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 D.否定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   E.否认历史主体的能动作用 (ABE)(1994年)   26.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   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关系 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ABD) (2007年)   27.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   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   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AD)(2007年)   28.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A.头脑中主观自生的 B.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C.人脑对鬼神虚幻反映 D.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   E.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出来的 (BDE)(1998年)   29.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   A.反映形式的主观性 B.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别性   C.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近似性 D.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超前性   E.对事物反映的虚幻性 (ABCDE)(1995年)   30.近一年多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在危机面前,人们应该积极主动应对,化“危”为“机”。下列名言中,符合意识能动性原理的有   A.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B.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C.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同时产生的 D.事不避难,知难不难 (ABCD)(2009年)   31.IBM公司制造的“深蓝”计算机战胜了世界顶级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这一事实表明   A.电脑具有比人脑更高级的运动形式   B.电脑是人脑的延伸,是人类扩展自己智力的工具   C.人脑的运动与电脑一样,归根到底是电子等物质粒子的运动   D.电脑是物化了的人的意识,电脑战胜人脑,实质上是人类自己战胜自己   E.电脑和机器人也能进行某些实践活动 (BD)(1999年) 考研网为考生提供全面的考研政治复习资料http://www.97yjs.com/zhengzhifuxizhidao0/
本文档为【考研政治复习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5268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9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5-15
浏览量: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