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末民国时期湖南的米谷市场和商品流通

清末民国时期湖南的米谷市场和商品流通

举报
开通vip

清末民国时期湖南的米谷市场和商品流通 2006年2月 清史研究 Feb.2006 苤!期 墨!坠堕i!!i旦Qi望g丛i!!!盟 盟!:! 社会经济 清末民国时期湖南的米谷市场和商品流通 [韩国]田炯权 [摘要]湖南米谷向外省输出与省内的流通在清末民国时期持续发展,其水平要高于清朝全盛时期。杂粮也 日益成为重要的商品粮。与过去湖南是“地主市场”看法不同,本文认为此一时期的米谷市场是“农民市场”。 洋货包括洋米在内,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湖南农村并不占多少比重,.本文对中国农村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性质至少是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效果表示了...

清末民国时期湖南的米谷市场和商品流通
2006年2月 清史研究 Feb.2006 苤!期 墨!坠堕i!!i旦Qi望g丛i!!!盟 盟!:! 社会经济 清末民国时期湖南的米谷市场和商品流通 [韩国]田炯权 [摘要]湖南米谷向外省输出与省内的流通在清末民国时期持续发展,其水平要高于清朝全盛时期。杂粮也 日益成为重要的商品粮。与过去湖南是“地主市场”看法不同,本文认为此一时期的米谷市场是“农民市场”。 洋货包括洋米在内,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湖南农村并不占多少比重,.本文对中国农村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性质至少是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效果表示了怀疑。 [关键词]清末民国湖南 米谷市场 商品流通 [中图分类号]K2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587(2006)一01—0017—12 GrainMarketsandCommodityCirculationinHunaninLateQingandRepublicanChina TheexportofHunangrainstootherprovincesanditscirculationwithintheprovincewitnessedsustainedgrowththat exceededthehighQingperiod.Coarsecerealsbecameanimportantmarketablegrain.ContrarytotheviewpointthatHunan wasa“landlord—orientedmarket。’’thispaperarguesthatthegrainmarketwasa“peasant—orientedmarket’’duringthe lateQingandRepublic.Foreigngoods-includingforeignrice,didnotoccupyalargeproportionofthetrade.Thus,this papercastsdoubtsonthenotionthatruralChinawassemi—colonialandsemi—feudalI atleastintermsoftheeffectsofag- gressiveeconomicimperialism. 序 言 明代中期以来,对于江浙地区的米谷供应 地湖南,以谚语“湖广熟天下足”的理解作 为线索先后提出了许多论考。①吴金成先生也 曾就湖广米登场的实际背景指出过客民的移 人、垸堤的发达、土地开荒的增大等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② 另外,把清初湖南米市场规定为“地主市场” 的重田德,④关于雍正时期(1723~35)米谷 流通的论考㈤等文章也以这方面的研究为出发 点。 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史料之丰富,但 对于清代前期湖南米的流通问题却有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05—6—20 [作者简介]田炯权,男,韩国昌原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 相对集中的倾向。⑨相比之下对于清代后期到 民国时期湖南米流通的考察就算得上是比较疏 忽了。㈣笔者曾根据这一点阐明过清末民国时 期的湖南米流通在同一时期持续着的事实。但 对于这一点与清代前期比较起来其流通量到底 是增多还是减少的问题却未能达到充分的历史 意义的体系化。 清末民国时期是传统发展为现代的连接 期,同时也是中国因帝国主义侵略这一外在因 素而扮演复杂的历史角色的时期。中国学术界 认为这个时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一 时期因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 义等三大势力的压迫,农业生产力处于停滞、 萎缩的状态。④近刊论考也再次向我们证实这 17 万方数据 种基本视角。@在英美PhilipHuang的“过密型 商品化”理论即中国近现代社会是“没有发 展的成长”,农业经济被停滞的见解处于主导 地位。⑨这一时期对外贸易也对原始手工业进 行打击,造成不发达国家的非工业化(De— industrialization)的否定视角成为中国近代经 济史研究的公认理论。凹 一些英美学者如RomanMyers,Dwight Perkins,ThomasRawski等立足于出口领导成 长理论(ExportLeadGrowthTheory),以河 北、山东地区作为对象得出了对外贸易发展了 农村手工业,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的结论。@ 但对于湖南米谷市场却认为清代后期以来由于 人口的急速增长和耕地负荷量的增加导致米价 上涨米谷出口地区功能衰退,@主张军阀支配 下的湖南农村因粮食不足问题的深化而发生抢 米风潮的观点。∞ 本文所关心的第一个研究问题是了解湖南 米流通在持续到清末民国时期的时候,与前期 比较起来在流通量和性质上有什么样的变化。 另外还要弄清湖南米市场是否和过去所提出过 的一样,是大部分佃户被市场编人为消费者的 “地主市场”;过去作为湖南米流通交换商品 的淮盐、布等物品在清末民国时期被什么物品 所代替;帝国主义侵略影响下的洋货、洋米的 泛滥在湖南的局部地区市场实际占有多大比 重;是否是这种洋米的流通直接导致湖南米市 场的萎缩;湖南米的出售成果是否因洋货而抵 消?根据上述问题想要综合探讨一下米价与物 价的变化问题和米谷市场中米商的实际收入如 何变化的问题。 总之,追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湖南 农村以米谷市场作为媒介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是 本文的课题。 一、米谷市场 1.米谷移动 (1)省外流出 根据全汉升先生的估计,在18世纪川、 湘、鄂等省往长江下游地区搬运的米谷高达 800~1,300万石,而到20世纪30年代这一 地区的长距离米谷贸易数量仅为700万担,因 18 此有人指出与18世纪比较在这200多年内粮 食贸易的流量没有显著增长的事实。@全汉升 先生估计雍正十二年汉口至江浙的搬运米粮约 达1,000万石,加上雍正九年的川粮外运量约 为150万石,再假设湖北外运米为50万石, 这样一来可得知湘米外运量为800万石。@对 于18世纪长江流域粮食流量的所论也都以全 汉升先生的估计史料一雍正十二年湖广总督 迈柱的奏折中的当年上半年流量500万石作为 根据。∞虽有一些观点认为下半年的米谷流量 会比上半年多而预计当年米谷流量会达到 1,000万石以上,但这种观点都不够明确。@从 汉口搬运到江浙的1,000万石米谷中有可能夹 杂着四川米和一部分湖北米,因此,将上述估 计中的1,000万石减至800万石以下是较为妥 当的。 但在与米谷流通有关的记载中却没有明确 划分米和谷。事实上很有可能是米和谷的混合 物。雍正十二年湖广总督迈柱的奏折中写着 “采买米谷”等字句,因此所谓的米谷指谷的 可能性要比指米的可能性高。就算是米和谷的 混合物也可能以谷的比重居高,因为仅从衡 阳、湘乡、常德等地将米谷集中到长沙就需要 4~5天时间@,经长江流域到达广东还需要 20天左右,考虑到这些时间问题我们不难看 出想要保持米谷的新鲜度就需要以谷的状态把 粮食送到消费地区。凹20世纪30年代在无锡米 市外地流入以谷居多外地销售以米居多的事实 也能证明这一点。∞因此我们可以推测18世纪 湖南往长江下游地区输出的800万石米谷中绝 大部分是谷而非米。 虽然有些学者认为湖南米的流通在清代前 期以后继续持增长趋势,但在同治九年 (1870)刊行的祁阳县志等刊物上却仍指出道 光末年以后的出口钝化现象。考虑到人口、耕 地的变化情况我认为湖南米的外流并不是直线 增长而是在道光前后略有钝化到了清末以后再 继续增长的。 根据下述史料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清末民 国初时期的社会情况。 “长沙通信云⋯⋯湘省产谷总数除供本省 人民食用外,余剩之谷迈丰收之岁仅能输出五 百万石。此为清末叶杨文鼎抚湘时所调查而统 万方数据 计者。故历来每次弛禁其放出之额总只以三百 万石为率”(民国14年5月)。吵 从上述史料我们可以知道清末时期湖南米 的输出能力大概是500万石左右的谷,民国初 年也以300万石作为放出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虽然根据丰凶 部分采取过季节性、时间性的禁止输出措 施曾,但经汉口海关的米谷输出从1871年到 1927年呈持续增长趋势。固从1912年到1933 年根据海关统计湖南输出米谷量达13,888, 068关担,年均输出量达631,276关担,有些学 者认为湖南谷米出口以米为大宗,米的大部分 为轮运,因此海关统计可以代表实际输出 量。@但是了解到在30年代整个无锡米市的轮 船使用率仅达到5%,固而在同一时期上海用于 购买本国米的民船使用率则高达50~60%的 事实圆,我认为上述海关统计不过只是一部分 而已。 根据从1895年到1927年对于通商口岸附 近和铁路沿线的农产商品化趋势的调查报告纪 录,20世纪初长沙外运的稻谷每年达300~ 500万袋(每袋150斤),岳阳每年外运大米 达1—200万担(1920年最高达230万担)。固 这些稻谷如果用清代的一石130斤的标准计算 的话约有346万1538石一576万9230石,而 岳阳的200万担大米相当于130万石不到的数 量。这与上述的长沙通信所收的500万石谷相 比是相似或略高的数量。 在表1中提示的《通邮物产志》的内容 是对民国24年(1935)实际情况的反映。只 计算省外流出部分的话其大米数量约为2, 087,593石,谷约相当于9,622,955石。圆将上 述大米以一米二谷的原则计算并加在一起的话 相当于13,798,141石谷。在总数量中大米占 17.’83%,谷占82.17%,从这个数据中可知湖 南米的输出状态实际上以谷状为主。统计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湖南人口从乾隆五十六年(1791)的16,556, 000人快速增长到1933年的30,217,520人,尽 管如此20世纪30年代湖南米的外销比起18 世纪或民国初期仍有显著增长。固这一社会背 景使我们不得不想到湖南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另外,一些原来不是米谷生产中心地的外围地 区也向接境地区广东、江西、贵州等地输出部 分米谷。由此,出现了米谷生产中心地区扩大 的现象。 (2)省内移动 观察反映民国24年(1935)情况的表l, 宝庆府的武冈向邵阳输出4万5千担谷,从同 在宝庆的高沙将lo万石大米输出到邵阳。以 前作为缺粮地区从洞庭湖逆流得到供应的辰州 府激浦县在府内的龙潭得到5千石的大米后其 余的再输出到宝庆府的新化县。沅州府的芷江 县向黔阳县的洪江地区输出约4万石的谷。同 在沅州府的麻阳县输出2万担谷和1万担米到 本省,其接受地区很有可能是邻近地区辰溪 县。另外,蓝山也向临武嘉禾输出约3万石的 大米。除此之外郴州府汝城县向府内的资兴县 供应一些的米谷。∞根据咸丰七年(1857)左 宗棠的上奏,湘阴县的一半民用粮食也依靠宝 庆和益阳。@根据其上奏,文辰州、沅州、永 顺府靖州、永州、郴州、桂阳等地区勉强被划 为粮食自给地区。观察表1,湘阴县也向长 沙、汉口等地输出大米50万担和8000石。如 上所述沅州府芷江县、麻阳县,永州府零陵, 辰州府龙潭,桂阳州蓝山,宝庆府高沙和武冈 等地成为新的余粮地区。在地图上仔细观察, 我们能发现米谷生产中心地带从湘江和洞庭湖 扩散到周边的外围地区。固 表1 米谷流通情沉 地区 种类 单位 最低价(元) 最高价(元) 流量 目的地 时期 长沙靖港 米 担 4.O 6.O 1百万担 汉口上海 秋 湘潭株洲 谷 石 2.0 6.0 5万石 上海汉口 秋 湘阴 ·米 担 4.6 5.6 50万担 长沙申汉 秋 湘阴新市 米 石 4.2 4.4 8千多石 汉口长沙 秋 ·宁乡 米 石 4.O 4.8 30万石 长沙靖港益阳 全年 益阳 米 担 3.5 5.O 30万石 湘汉 全年 19 万方数据 续表 地区 种类 单位 最低价(元) 最高价(元) 流量 目的地 时期 湘乡 谷 担 2.6 2.8 5千担 长沙 秋 华容 谷 担 2.O 2.2 3百万担 长沙岳州汉口 全年 沣县津市 谷 石 1.8 2.1 34万石 长沙汉口 秋 安乡 谷 石 2.0 2.3 20万担 长沙 秋 武冈 谷 担 2.7 3.O 4万5千担 邵阳 秋 高沙 米 石 2.O 2.5 10万石 邵阳 全年 衡阳 谷 石 1.7 2.O 160万石 湘潭长沙汉口 秋 安仁 谷 担 1.8 2.O 1万5千担 湘潭 秋 蓝山 米 石 5.O 6.O 3万石 临武嘉禾 秋 ● 常德 谷 担 1.7 2.1 5千万石(5百万石?)长江沿岸 秋 桃源 米 石 3.O 5.O 20万石 长沙汉口 秋 汉寿 谷 担 2.2 2.5 40万担 长沙武汉 夏末秋初 激浦龙潭 米 石 5.6 5.8 5千石 新化激浦 .秋 芷江 谷 担 1.5 3.O 4万石 洪江 秋 麻阳 谷 担 2.66 2.77 2万担 本省 秋 麻阳 米 挑 2.1l 5.O 1万担 本省 秋 ● 零陵 米 石 5.0 7.O 1百万公斤(kg) 长江沿岸 秋 南县三仙湖 谷 石 2.O 2.5 30万石 汉口长沙 秋 南县三仙湖 米 石 4.7 5.2 30万石 汉口长沙 秋 资料来源:民国25年《通邮地方物产志》 2.杂粮、其他 清代后期为了对付人口增长和粮食不足等 现象在湖南地区扩大了杂粮的栽培,对于这一 点我们研究过一些。曰 观察长沙府浏阳县在光绪二十三年 (1897)制作的浏阳土产表,上面记载着“迩 年来人口极盛·...一户农家遂有全食杂粮而留谷 以换钱者,亦有半食杂粮以济谷之不足者⋯⋯ 番薯为杂粮大宗”的字句。@同治十年刊行的 《攸县志》也记载着类似的事实。固我认为重田 德在说明清初湖南米市场的佃户的饥饿销售事 实的时候引用非湖南案例的广西地区史料并非 偶然。∞上述岳州府、长沙府等地区虽然在嘉 庆以后扩大了甘薯的种植,但在有关地方志中 频率最高的是同治年间的刊物。光绪二十三年 (1897)的浏阳土产表也是关于对应近年来人 口增长问题的事实。因此同治以后到清末民国 时期在像长沙府这样的米谷生产中心地区杂粮 种植逐渐成为替代粮食的手段,相应的米谷输 出也确保了余力。 但观察表2中提示的《通邮物产志》的 20 内容,我们能发现新的事实。一直被看作是粮 食的替代用品的杂粮却成为流通到汉口、长江 沿岸以及广东的商品粮。 如表2中所提示的衡阳的15,000石杂粮 被运到汉口,米谷输出地区之一的长沙府湘乡 县也将2,000石小麦运到长沙、汉口。同在长 沙府的浏阳县也向长沙、汉口输送1万石高 梁,沣州安乡县也有1,000石黄豆被运到汉 口。桂东县将5,000担红豆输出到广东,零陵 县将5万公斤甘蔗外销到长江沿岸。在表2中 提示的41项中有16项约39%左右被输出到 包括汉口在内的长江沿岸地区。 像从19世纪初开始没有跨县贸易的沣县 有4,500石小麦,2,100石大麦,1,300石高 粱,3,500石黄豆销售N=5't-县。湘潭株洲也有 1万石红薯输出到湘潭、长沙等地,我认为这 也是补充湘潭、长沙地区米谷输出的一种手 段。米谷输出地区衡阳收购未阳、嘉禾等地的 麦、高粱,东安的豆等杂粮。衡阳把杂粮输出 到汉口等地,发挥着米谷和杂粮的集散地的作 用。邵阳桃花坪把2,000石大麦供应到邵阳, 万方数据 把3,000石青红豆输送到邵阳和新化县。湖南 省内部的流通也不是单纯的粮食自给,有很多 的农民出售米谷后买来杂粮解决吃的问题。嘉 禾在邻近的蓝山地区购买米谷后将300担小麦 有过输出杂粮后再购买米谷的现象。清末民国 时期特别是到了民国时期杂粮已成为省内外粮 食市场的商品粮。关于其他经济作物的扩大栽 培我已经研究过。⑤在表2所提示的内容中大 和100多担高梁输出到衡阳。也就是说当时也 豆的输出很明显而其他部分较为模糊。 表2杂粮其他流通 地区 种类 单位 最低价(元) 最高价(元) 流量 目的地 时期 湘潭株洲 红薯 石 O.4 1.6 1万石 湘潭长沙 冬 茶陵 红薯 斤 10文 20文 2200担 湘潭长沙 秋 衡阳 杂粮 担 3.0 6.0 15000石 湘潭长沙汉口 全年 邵阳桃花坪 大麦 石 4.O 2000石 邵阳 夏 耒阳 麦 担 4.0 5.0 8000多担 长沙衡阳 夏 东安 麦 每百斤 2.5 3.5 1200担 衡阳 夏 湘乡永丰杨家滩 小麦 斗 0.25 O.30 2000石 长沙汉口 夏 沣县 小麦 石 3.O 4.O 4500石 外县 夏 嘉禾 小麦 担 4.O 5.O 300担 衡阳 夏 激浦 小麦 担 4.2 4.3 4000多担 常德汉口 秋 沣县 大麦 石 1.8 2.0 2100石、 外县 夏 沣县 高粱 石 2.0 2.4 1300石 外县 夏 浏阳 高粱 石 1.7 1.9 1万石 长沙汉口 冬 , 嘉禾 高粱 担 5.O 6.0 100多担 衡阳 秋 东安 高粱 每百斤 2.0 2.3 8000多担 长沙 冬 。江华 玉蜀黍 担 3.O 5.O 300担 永明道县 秋 湘阴永丰杨家滩 黄豆 斗 O.35 0.40 800石 长沙汉口 夏 华容 ’黄豆 担 3.8 4.0 1000担 长沙汉口 秋 、 沣县 黄豆 石 5.0 7.O 3500石 外县 秋 安乡 黄豆 石 4.5 5.O 1000石 汉口 秋 慈利 黄豆 石 4.5 5.O 1500担 津市 冬 激浦 黄豆 担 6.5 6.7 300担 常德汉口 秋 东安 黄豆 斗 O.65 O.80 800担 衡阳 夏 攸县 且 石 8.O lO.O 5000担 长沙汉口沙市潭口 秋 沣县 大豆 石 3.0 4.0 24500石 外县 夏 石门 大旦 担 4.5 5.O 23000担 汉口 秋 华容 黑豆 担 4.O 4.4 200担 长沙汉口 秋 华容 豌豆 担 3.0 / 3.5 2000担 长沙汉口 春 邵阳桃花坪 青红豆 石 5.O 3000石 邵阳新化 秋 桃源陬市 白豌豆 担 4.O 4.8 3000担 常德 春 东安 绿豆 斗 O.6 0.8 700担 衡阳 夏 桂东 红豆 斤 0.06 0.07 5000担 广东 冬 激浦 甘蔗 百斤 1.00 lO万多根 常德汉口 秋 零陵 甘蔗 斤 O.02 O.04 5万公斤 长江沿岸 冬 永明 香米 斤 O.20 0.25 2万公斤 长沙 冬 21 万方数据 续表 地区 种类 单位 最低价(元) 最高价(元) 流量 目的地 时期 城步 苡仁米 斤 O.11 O.13 800担 长沙 冬 桂东 苡仁米 斤 O.12 0.14 500担 湖南江西 冬 安乡 莲子 每石 35.0 40.0 500石 汉口 秋 安乡 豌豆 石 3.O 3.5 500石 长沙 春 安乡 棉花 石 28 32 2000石 长沙 冬 安乡 蛋 枚 0.15 0.17 60万枚 汉口 春冬 3.市场构造 (1)农民市场 自从日本学者重田德认为清代前期湖南米 市场是地主市场以来,众多论考都指出投入米 谷市场的农产品大部分来自地主的地租牧 入。圆重田德的看法是参考史料《湖南省例成 案》而产生的。史料中将“有米可粜之家”, “有谷之家”看作地主,地主可以成为有谷之 家的充分条件但不一定是必要条件,也就是说 保留剩余的米谷的也可能是富农、中农,有时 甚至可以是佃农。 让我们来看一下农民成为市场中米谷提供 主体的例子。在湖南岳阳县称“乡农食米者 少,多以甘薯蚕豆混入米内为食,谷米即义卖 与商人博取金钱”固,在新田县有“本处乡民 肩挑背负人城卖米以供朝夕”∞之说,在激浦 县也说“居民人市,率以粟易器,故户鲜盖 藏”@。黔阳县有乡民肩上扛着少量米谷到城 市去卖的描写。∞巴陵县和醴陵县也有类似的 事实。∞光绪二十三年(1897)浏阳县有农家 自己吃杂粮把米谷留下换钱的事实,这些事实 在史料中我们不难发现。@《攸县志》也记载 着“米谷流通倘不外散,则农有宿廪,财用 则不济”,文中还有提示佃户中出色的人还可 以成为富户的内容。综上所述食用杂粮将米谷 拿到市场去卖或把少量米谷“肩运”到市场 的乡民等都是说明“农民市场”的依据。 ’ 但最大的问题是在市场流通的米谷中农民 的放出米或地主的租谷各占多少比例的问题。 在这里让我们用邵阳县等地的例子推论米 谷市场的组成部分。光绪三十一年(1905) 邵阳县的人口为总人口1,188,000人,其中工 匠占5万,商人占12万,老弱妇女占60—70 万,无业闲人占10万,农夫占12万以及其 他。@与我们农业社会全部人口都是农民的想 22 法不同的是从事生产的农民只有12万左右, 而当时的城内人口也有42,414名。农民的阶 级组成是民国元年时期邵阳县的佃农人口的 65%左右。∞光绪三十一年(1905)当时邵阳 县所登记的田地约达9034顷93亩。固平均每 人的田地面积为0.76亩,但每个农夫的田地 面积是7.529亩。这接近邵阳县乡土志中记载 的每个农夫10亩的田地面积。∞ 根据20世纪30年代的调查,每亩产量以 4.5石为标准。∞根据抗日战争以后的调查,地 主占邵阳人口的5.5%。回利用上述标准我们可 以得出地主65,340人,佃户78,000人,自耕农 42,000人的数值。佃户的田地面积为7.529× 78,000=587,262亩,自耕农为7.529×42,000 =316,218亩。在587,262亩中地主的租额为 2.2×587,262=1,291,976.4石,佃户的所得 粮食为2.3×587,262=1,350,702.6石。删地主 为65,340人,把5口人的家庭食粮定为15石 的话就是980,100石。再除掉这个就是311, 876.4石。在这里本应除掉田赋20,043石,但 把这个看成是银纳化的话约有31万石左右是 地主的放出米。佃户78,000人去除总食粮15 ×78,000=1,170,000石剩下180,702.6石。 自耕农42,000人总收获为316,218亩×4.5 石=1,422,981石,在这里去掉食粮42,000× 15石=630,000石就剩792,981石。本应去掉 田赋后计算,但如果在市场中付现金的话可能 投入米谷市场的粮食为792,981石。将这些数 据进行整理的话得到如下结论: 自耕农部分792,981石(61.7%) 佃户部分180,702.6石(14.1%) 地主部分311,876.4石(24.2%) 看以上结论我们能够清楚地知道农民市场 的性质。 让我们用个别农家标准来计算。20世纪 万方数据 30~40年代湖南部分地区佃农的平均土地使 用面积是邵阳中乡17保为最大85.4亩,一般 18.2亩,最小7.7亩。如果假设是一般18.2 亩,佃户总收获是4.5石×18.2亩=81.9石, 其中去除佃租2.2石×18.2=40.04石佃户所 得粮食为2.3×18.2亩=41.86石,在所得粮 食中再去掉家庭食用粮食3×5=15石,剩下 26.86石是能投人到市场的粮食。需要作种子 的粮食本应是去除的,但如果其他生产生活费 用在市场中进行交易的话佃户能向市场供应的 米谷是总产量的约32.8%。观察邵阳县人口 职业结构的话佃户并不是米谷市场的消费者, 而绝大部分是供应者。利用上面的计算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对 米谷输出地区安乡县进行计算也可以得出米谷 市场的供应者比例为80:20左右,农民占优 势的结论。@同治年间刊行的《衡阳县志》也 说县412,004人口中农民约为20万户有3— 40,000户。固也就是说生产农夫3~40,000 人加上妇女、孩子等达到20万农民人口。这 种比例和上述的邵阳县大同小异。盲目地认为 农业社会的全部人口都是农民的这种想法是不 够慎重的。另外前面的计算是把实物地租和佃 户也以米为主食作为前提的,而事实上考虑到 清末以后货币地租的迅速发展和杂粮的食用化 等因素,农民市场的性质是非常明显的。 (2)市场联系 自从Skinner把中国市场划分为8个层次 以来@,学者们对此进行了不少讨论。@大体上 是以农村集市一中心镇集一地区性集散点一全 国的大米市来理解。固 从基础市场~墟市到中级市场一市镇,持 久性集散地,高级市场一大米市,市场一直在 联系着。且通过价格变化来观察有一些调查表 明在康熙年间江浙米价也与湖广地区米价有联 系固,在民国时期长沙靖港和上海米价也呈现 出相关系数超过0.9的高度的相互关系。够 在湖南内部输出地区米谷市场都呈现出府 与府之间的高度的市场结合性,输出地区外米 谷市场的结合程度极为不完全的认识是对于 18世纪湖南米谷市场的概述。固 让我们在《通邮物产志》的内容中调查 不同地区的米谷价格,考虑到单位换算中会出 现的误差,我们分不同的种类和单位来进行比 较。观察表明,1石谷价格,最接近中心地区 市场的湘潭株洲的价格最高,而价格最低的是 衡阳的1.7元和沣县津市的1.8元,这两个地 区离湘潭和长沙的距离最远。沣县津市的价格 比安乡低,这能说明粮食从津市经安乡搬运到 长沙、汉口。全汉升主张的沿着商路价格有所 上涨,到了大城市达到顶点的观点与事实相符 合。鲫观察1担谷的价格,可看到主要输出地 区一华容、常德、汉寿、安仁等地的价格近 似,而最接近长沙、湘潭的湘乡的价格最高。 与此相反周边市场一武冈、芷江的最高价最为 高。单从这一点我们可以推测资江水系武冈和 沅江水系芷江、麻阳位于湘江和洞庭湖周边以 外的别的流通道路上。但从湘乡的价格2.6~ 2.8元,武冈价格2.7~3.0元,麻阳价格 2.66—2.77元,芷江价格1.5~3.0元的情况 来看可以断定两个地区的价格水平很接近。我 们看到益阳和湘阴的价格比长沙、靖港低,从 而可推测流通方向。特别是临近洞庭湖的湘阴 似乎不是直接从洞庭湖进入到汉口而是按逆方 向云集到长沙后放出到外县的。湘阴新市、宁 乡、桃源、南县三仙湖等湘江流域和位于洞庭 湖周边以长沙作为球心点的地方市场呈现出价 格近似的接近性。与此相反局部地区市场一宝 庆府的高沙和激浦,龙潭等地方显示出全然不 同的价格水平,零陵的价格是5.0~7.0元, 放出到长江沿岸。以上述长沙靖港的1担米价 换算长沙的1石米价大约是6.2~9.3元水平, 由此可推测零陵沿着湘江水系经衡阳将粮食运 往长沙、汉口。 从资江水系宝庆府的高沙到邵阳的移动可 能是由于流通距离短的关系标出的价格最低。 虽然我认为激浦龙潭的价格比湘阴新市或宁乡 高是因为在与湘江流域不同的沅江水系运输的 关系,但对于其价格高于沅江下游地区的桃源 县又作何解释呢?如果是单纯进行比较的话, 我认为沅江下游地区的桃源县米谷也可以逆流 而运,但桃源的3.6~5.0元和激浦的5.0~ 5.8元之间的价格差却不是拿运输费和流通差 价就能说明的。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沅江下游 的常德府一带被长沙中心米谷市场合并,沅江 卜游和资江上游的沅州府、辰州府、宝庆府等 地的部分地区存在局部地区市场。 23 万方数据 但这些局部地区市场也和18世纪一样, 不是以与输出中心地区的价格相关性极低的方 式存在,而是呈现出偏差极少的高度的相关 性。米谷输出地区由从前的长沙、衡州、常 德、岳州、沣州等地扩大到永州府的零陵或郴 州府的汝城县,沅州府的芷江、黔阳等外围地 区。激浦虽不是米谷输出中心地区,但因向常 德和汉口输出杂粮类而与中心市场保持着联 系。永州府的永明也向长沙输出香米。属资江 水系的宝庆府邵阳县也通过支流侧水和旱路与 属湘江水系的湘乡县保持联系。就这样除了米 谷以外,通过各种商品的流通形成紧密地市场 联系之后,可能中心市场和周边市场就算在米 谷市场上没有直接联系时也维持着极为高的价 格连贯性。这些很有可能是清末民国时期相对 发达的交通、商业和货物流通量的增加所引起 的。 另外,我还发现主导着这些市场之间联系 的米谷商并非像以前认为的被淮商全权掌握。 太平天国时期淮盐市场的瓦解和粤川盐的流行 期自不用说,乾隆时期湘潭的商人会馆中五谷 殿是本地商人的。@不仅攸县商人与湘潭和洞 庭湖来往∞,醴陵商人也以米谷经营而致富,∞ 湘乡商人更是进入资江水系的武冈市场。螂如 汉口的湖南帮所确认湖南各地的米谷流通网和 到汉口的大动脉都在湖南商人的控制下。 二、商品流通 1.流通商品特性 我们看一下汝城县、邵阳县、安乡县的商 品流通情况。尽管汝城县是民国21年 (1932)的数字,但在进口的商品中洋货数量 仍是极少。在汝城县物价表中提示的38项中 被推定为帝国主义洋货的只有洋丝洋油而 已。国这一时期的流通盐不是淮盐而是引进了 粤盐。 我们再看光绪三十三年(1907)问的邵 阳县的商品流通情况。在这里洋布以从上海引 进和湖北织造局的产品为大宗。湖北织造局的 产品肯定是国产洋布。观察同一年《清国事 情报告》和湘潭县的洋货数量统计,从上海 进口的洋布也很有可能是上海制造的产品。鲫 24 在洋货中钟表写着外洋人制造,但眼镜、玻璃 等产品都是广州、苏州人制造的国产货。 观察安乡县商品流通有关的表格则这种事 情更为明显,这些数据出自民国23年 (1934)。安乡县作为洞庭湖周边的肥沃地带 是米谷输出地区。输出商品的70.4%是米谷, 棉花占18.8%是大宗。但进口商品的大宗是 以油(各种茶油、菜油等)43.6%、鸦片 21.3%、布12.2%、盐8.5%的顺序排列的。 盐不是淮盐而是咸丰三年以来以川盐作为主 调,鸦片不是进口商品而是宝庆产的国产 货。@安乡县的进口商品中被推定为洋货的煤 油、丝烟、卷烟、纸烟等商品的进口额只不过 占进口总额的8.7%而已。 关于米谷输出中心地长沙府的湘潭县在前 述的《清国事情报告》中记载说,1907年当 时土布的使用比洋布的使用更为广泛,洋布只 是作为土布的补充。民国24年(1935)湘潭 县有55个行业63个行号,湘潭株洲有9个行 业16个行号,其中除了电料、照相、西药以 外几乎没有什么洋货。留长沙有76个行业134 个行号,长沙靖港有13个行业18个行号,其 中的卷烟雪茄、电料、钟表、西药、照相、化 妆品等是洋货,但其中也有可能包含着一些国 产洋货。根据《通邮物产志》的记载,这一 时期在长沙生产香皂、玻璃、电池、火柴、鞋 袜、棉丝等商品,不仅供应给本省还把其他各 种制品输出到上海、汉口等地。麦粉和棉布输 出到汉口,刺绣制品输出到国内及国外。固 19世纪末20世纪初洋丝的大量引进并非 因土布生产的萎缩而是因为土布市场和贸易的 扩大,∞这一点通过湖南的个别地区也能证明。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大量洋货 进入中国,起初这些洋货在通商港口的少数地 区和富裕的官僚及富豪等阶层普及,到了19 世纪末逐渐深入到中小城镇。至于洋货泛滥到 部分农村@,结果导致传统手工业和耕织造成 的小农经济的破坏的大陆学术界的说法,我认 为需要一些的修正。@ 那么,洋米的引进给湖南米流通带来什么 样的影响呢?一些报告中说洋米的引进在 1860以后的70年内替代了国内米粮贸易市 场o,还说福建的引进米谷中洋米在1910年 万方数据 以后占绝大多数比例。@对于广东也有20世纪 30年代洋米占引进米总额的80%以上的估 计。@虽然在这时期洋米的引进增多是事实, 但由于国产米的数量并没有通过海关统计出明 确的数据,所以以上说法也不一定是正确的。 而有些观点认为当时的消费者更偏爱国产 米,进口米只是当地对于不足的粮食的补充而 已。1867~1911年间洋米的引进量平均每年 达351万关担,这个数值只相当于清末年均食 米消费量的0.24%。@且从1912年到1933年 上海的洋米引进总量达27,358,288关担,+年均 引进量约为1,243,558关担。⑥把上述年均数 据用清石来计算的话不到100万石。在同一时 期宁波的引进量为417,913关担,汉口为 157,903关担,这些数据少到我们可以无视它。 上海的人口在开港时是20万人左右,到了 1895年增长至50万人,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又爆增到300万人,周边地区的城市化、工业化 也在迅速进行着,因此这里的缺粮现象比起清 代前期变得更为严重。@因此,如在前面所述清 末民国期湖南米谷市场的商品输出更为活跃。 但是洋米并不是西方列强的产品而是泰 国、越南、缅甸、印度等地的产品,也不是工 业制品,如果贸易主体不是西方商人那么帝国 主义的侵略性应该在哪里寻找呢?东南亚的米 粮引进始于18世纪初康熙帝时期的赈济措施, 作为免税或溅税的措施沿续下来并有产地商 人、华侨商人或中国商人加入到运米行列 中。@虽然鸦片战争以后洋米的引进有所扩大 是事实,但那不足以改变湖南米谷市场。 2.米价和物价 米价和物价是为研究在前面讨论过的湖南 米谷的外形流通实际上是何种性质的素材。有 人认为米价的长期上涨对地主有利却对佃农不 利固,因市场中的米谷大部分是地主的租谷, 所以米谷的市场价稍低于生产费,结果农产品 的商品化加重农村的贫困现象。@在近代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米价的波动只能导致 农民的贫困。∞而且米价的上涨虽在一些方面 能提高农民的收入,但由于米价的上涨速度比 其他物价的上涨速度缓慢,农民的负担只能越 来越有所加重。∞ 在前面已经论证过湖南米谷市场不同于一 般认识,其农民性质较为强烈的问题。那么米 价的上涨会增加加入到米谷市场的农民的所 得,相反的如果米价下跌会减少农民所得,这 种看法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在中间虽有一段下跌期,但我认为在清末 民国时期湖南的米价也处于基本上上涨的趋势 一价。问题是米价与一般物价之问的相关程度如 何,这一因素决定农民的实际收人。 让我们看一下关于米价和物价的对比调查 例子,参考民国21年(1932)提示的从同治 时期到民国21年(1932)的约70年内的物价 变动表。@ 我们能看到从同治时期到民国21年 (1932)湖南汝城县的米价呈现出持续上涨的 趋势。在这时期湖南各市场之间的价格水平有 着密切的联系并牵涉到上海市场,所以可以说 这能反映湖南米谷市场的一种趋势。在这一变 动表中米价从同光时期到光宣时期上涨 100%,从光宣时期到民国时期上涨133%。 但是作为购买物的土布价格从同光时期到光宣 时期约上涨66.7%,从光宣时期到民国时期 上涨约100%而低于米价的上涨率。农民主要 购买的盐的购买力也从同光时期到光宣时期的 时间内大幅度上涨。虽在民国时期多少有些下 降但比起同光时期还是有所上涨。洋丝的购买 力从光宣时期到民国时期保持着同样水平。引 起我们注意的是洋油价格的上升幅度特别大。 从整体上来看,主要购买品种和洋丝的购 买力维持原状或有所上升,因此米谷市场的农 民收入增加的可能性大于减少的可能性。 民国21年(1932)湖南汝城县每斤盐价 是0.11+。元,安乡县的盐价(民国23年: 1934)是每斤0.21元。∞《通邮物产志》上的 湘潭县株洲的谷价是1石6元。这些数据如果 以汝城县盐价计算的话1石谷的盐购买力是 54.54斤,以安乡县盐价计算的话是1石谷的 盐购买力是27.56斤。根据咸丰五年(1855) 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奏文当时卖1石谷不够买 10斤盐。∞根据这个事实我认为民国时期湖南 农民的对于米谷的购买物品的实际购买力是维 持原状或有所提高的。 万方数据 结 语 在前面的讨论中我们知道了湖南米的流通 不仅在清末民国时期一直持续着,而且其水平 比清代前期的鼎盛期更高的事实。20世纪30 年代是世界经济危机的余波仍存在的时期,也 是帝国主义侵略的高峰期。《通邮物产志》的 记载资料证实了输出到江浙地区的湖南米谷中 实际上米占总量的17.83%,谷占82.17%的 事实。我认为清代前期资料中的湖南米也大部 分是稻米,事实上米只是极少的一部分。20 世纪30年代中期湖南米以谷计算约有1,300 —1,400万石持续输出到外地。由于包括上海 在内的近代城市的成长、周边地区的工业化等 原因,江浙地区缺粮的因素更为深化,而这一 因素促进了湖南米谷市场的输出市场化。随着 下游地区的输出,局限于清代前期的湘江流域 洞庭湖周边的米谷生产地区扩大到周围,使这 些地区也将米谷输出到邻近外省或参与省内流 通。 另外,原来只是作为粮食补充手段的杂粮 等输出到包括汉口在内的长江沿岸地区,逐渐 融人到商品粮的行列,也是这一时期新的特点 之一。 关于市场的构造,通过查对原来将湖南米 谷市场当作“地主市场”的史料,我们知道 了这种说法的推测性质较强,缺乏严格的证 明。并且通过有关史料和论证刻画了清末民国 时期的湖南米谷市场基本上是“农民市场” 的可能性。虽然不能完全排除通过作为米谷市 场的副业的手工业获得货币的佃户用购买的方 式解决缺粮问题的可能,但我们已证实了多数 的消费者是可分为商人、专业手工业者和无业 闲人的不定期失业者等非农业人口的事实。而 且在将现货稻谷投入到市场将其商品化的过程 ①岩见宏:《湖广熟天下足》,《东洋史研究》20—4, 1965;安野省三:《湖广熟亨札f支天下足为考》,《木 村正雄先生退官纪念东洋史论集》,东京,汲古书院, 1976;寺田隆信:《湖广熟天下足》,《文化》43— 102,1980。 ②吴金成:《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研究》,汉城,一潮 26 中为了成为地主实物地租应完全作为前提。但 在清末民国时期货币地租逐渐强化,而且就算 是实物地租也只是名义上的,折价征收的趋势 越来越有所增加。湖南米谷市场是“农民市 场”,所以米价的上涨和下跌直接关系到加入 米谷市场的农民的收入。 湖南米谷市场与上海的米谷市场保持着 0.9以上的相关系数的高度相关关系。以湘 潭、长沙为中心的米谷输出主导地区间的价格 上的联系大体上呈现出体制性。不仅如此,非 输出主导地区的米价也与中心地区的米价有着 一定的相关关系0就算相互之间没有米谷交 易,通过出售杂粮或其他商品的商业网,米价 也能维持标准。 另外与湖南米谷市场掌握在拥有淮盐贩卖 特权的淮商手中的公认理论不同的是,刻画了 从乾隆期开始湘潭米谷市场由土著商人把持, 到了太平天国以后随着淮盐市场的瓦解和川粤 盐竞争市场化,湖南米谷市场成为湖南商人的 活动领域的事实。 作为贩卖米谷对应商品的洋货,洋米在销 售上直到19世纪30年代前半时期在湖南农村 的局部地区的市场上没有占多大比重。洋米不 足以妨碍湖南米的流通,而且在洋货中还有国 产洋货登场并扩大了其范围。 米价在清末民国时期基本维持了上涨趋 势,虽也有过部分波动,但我却认为这种波动 为农民收入的增加做出了一些贡献。我们还通 过比较米价和盐价、米价和洋丝、洋油的价格 弄清了实际购买力上升或维持原状的事实。 ’综上所述,清末民国时期特别是1936年 以前的湖南农村和米谷市场为媒介的中国农村 不符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规定性,至少我 怀疑对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效果是不是过于强调 了其片面部分。 阁,第2篇,2章,3章。 ③重田德:《清初C二扫C于弓湖南米市场④一考察》, 《清代社会经济史研究》,东京,1975。 ④安部健夫:《米谷需给④研究一r雍正史J刃一章 匕L允办允一》,《雍正时代④研究》,京都,同朋舍, 1986。 万方数据 ⑤邓亦兵:《清代前期内陆粮食运输量及变化趋势》,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年3期;吴琦:《清代湖广 粮食流向及其社会功用》,《华中师大学报》,1992; 郭松义:《清代粮食市场和商品数量的估测》,《中国 史研究》,1994年4期;钟永宁:《18世纪湖南粮食 输出与省内供求效应》,《求索》,1991年2期;钟永 宁:《十八世纪的湘米输出与清政府的粮食调控政 策》,《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3年4期;钟永 宁:《十八世纪湘米输出的可行性问题》,《中国社会 经济史研究》,1990年3期;蒋建平:《乾隆末至道 光朝米谷贸易议论沉寂问题浅探》, 《经济科学》, 1994年3期;郑哲雄:《清初扬子江三省地域的米谷 流通和价格构造》,《历史学报》,143,1994。 ⑥田炯权:《清末民国期湖广地区的农业生产力和生 产关系》,《庆南史学》12,1995;侯杨方:《长江中 下流地区米谷长途贸易(1912—1937)》,《中国经济 史研究》,1996年2期。 ⑦林有能:《中国近代社会性质讨论》,中国人民大学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1989年6期;郑庆 平:《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概论》,北京,1987。 ⑧徐勇、徐增阳:《中国近代农村和农民问题研究的 百年回顾》,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 2000年2期。 ⑨⑩慈鸿飞:《二十世纪前期华北地区的农村商品市 场与资本市场》,《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1期。 ⑩王良行: 《清末对外贸易的关联效果(1860— 1911)》,《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论集》,1997。 ⑩龚胜生:《清代两湖农业地理》,武汉,华中师大出 版社.1996。 ⑩金胜一:《军阀统治时期(1914—1926)④湖南农 民社会经济④地域史的一考察》,《九州大学东洋史论 集》17,1989。 ⑩吕绍理:(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粮食运销组织》, 《政治大学历史学报》,1997年14期。 ⑩邓亦兵,上述论文。 ⑩张建民:《湖广熟天下足述论兼及明清时期长江沿 岸的米粮流通》,《中国农史》,1987年4期;邓亦 兵,上述论文;吴琦:《清代湖广粮食流向及其社会 功用》,《华中师大学报》,1992;郭松义:《清代粮食 市场和商品数量的估测》,《中国史研究》,1994年4 期;钟永宁: 《18世纪湖南粮食输出与省内供求效 应》,《求索》,1991年2期。 ⑩郭松义,上述论文。 ⑩徐正元: 《上海近代稻米市场价格变动之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 《中国经济史》,1996年。 ⑩吕绍理:《近代广东与南亚的米粮贸易》,《政治大 学历史学报》,1995年。 ①顾希佳:《近代江南米市的经营格局》,中国人民大 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1995年4期。 ③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2辑,第632页。 ④上同,第278~279页。 ◎上同,第237页。 ①③⑦⑤侯杨方,上述论文。 @顾希佳,上述论文。 ⑤刘克祥:《1895—1927年通商口岸附近和铁路沿线 地区所农产商品化》,《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的集刊》 11,1988年。 ④交通部邮政总局编《中国通邮地方物产志》,华世 出版社,1988年,第5~9期。 ◎田炯权,1995。《湖南省地理志》,第235~239页。 ④田炯权:《清末民国期湖南汝城县的商品流通和物 价变动》,《清史研究》1,2004年。 ⑨《左宗棠全集》书牍,卷1。 ②安部健夫:《米谷需给④研究一r雍正史j④一章 匕L允海允一》,《雍正时代刃研究》,京都,同朋舍, 1986,第212页。 ③⑤田炯权,1995。 ③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集,第916 页。 ⑤同治10年刊,《攸县志》,卷5,物产。 ①重田德:《清代社会经济史研究》,东京,岩波书 店,1975,第34页,第61页。 ⑦徐正元:《中国近代农产商品化的发展与米市的形 成》, 《经济史》,1997年3期;DavidFaure,The PlightoftheFarmers,MordenChinaVol11,NumberI, 1985;徐竞吴:《明清江南商品市场结构与市场机制 探析》,《明清史》,1996年6期。 ③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2辑,第425页。 ⑩⑧邓亦兵:《清代前期的粮食运销和市场》,《历史 研究》,1995年4期。 ②李华:《清代湖南城乡商业的发达及其原因》,《中 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年3期。 ◎巴陵县情况见上述论文;醴陵县情况见民国15年 刊《醴陵县乡土志》2,乡镇。 ⑩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集,第916 页。 ⑧光绪33年刊《邵阳县乡土志》卷2,实业。 ⑧白石博男:《清末湖南④农村社会》,《中国近代化 ④社会构造》,东京,1973。 ◎⑧光绪33年刊《邵阳县乡土志》卷2,实业。 ◎乌廷玉:《中国租佃关系通史》,长春,吉林文史出 版社,1992年,第284页。 ⑦同上,第262页。 ⑨同上,第284页。 27 万方数据 ②民国23年刊《安乡县志》卷11,食货。 ⑦同治11年刊《衡阳县志》卷3,赋役。 ⑩吕绍理:(1930年代中国的粮食运销组织》,《政治 大学历史学报》第14期,1997。 ⑦岸本美绪:《清代前期④物价匕经济变动》,东京, 研文出版,1997,第36页;孙竞昊:《明清江南商品 市场结构与市场机制探析》, 《明清史》,1996年6 期;杜海斌:《略论晚清时期关中市场的发展状况》,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2000年2 期。 ’ ⑦方行等主编《中国经济通史》(清代经济)上,北 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第392页。 ⑦曾学优:《康熙朱批奏折看南方米价》,中国人民大 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1994年6期。 ◎Wong&P.CPerdue,《GrainMarketsandFoodSup— pliesinEighteenthCenturyHunan,T.GRawski,Chi— neseHistoryinEconomicPerspeeiive)),CaliforniaUniv. Press,1992。 ⑩马立博:《清代前期两广的市场整合》,《清代区域 社会经济史研究》下,北京,1992年。 ⑨李华:《清代湖南城乡商业的发达及其原因》,《中 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年3期。 ◎同治10年刊《攸县志》卷18,风俗。 ◎民国15年刊《醴陵县乡土志》,实业,商业。 ◎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集,第539 页。 @田炯权,2004。 ⑦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集,第492 页。 ◎民国23年刊《安乡县志》卷11,食货。 @◎同注③,第21—40页。 ⑦沈祖炜:《中国近代商业市场的三种结构》,《中国 经济史研究》,1994年增刊。 ⑨朱英:《近代中国商业发展与消费习俗变迁》,《经 济史》,2000年3期。 ⑥王良行: 《清末对外贸易的关联效果(1860— 1911)》,《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论集》,1997。 ③吕绍理:《近代广东与东南亚的米粮贸易(1866~ 1931)》,《政治大学历史学报》12,1995。 ③徐正元:《中国近代农产商品化的发展与米市的形 成》,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1997 年3期。 ⑦连浩滏:《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广东米荒问题的研 究》,《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年4期。 ③王良行: 《清末对外贸易的关联效果(1860— 1911)》,《中国近代对外
本文档为【清末民国时期湖南的米谷市场和商品流通】,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2442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806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2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5-14
浏览量: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