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一章 电子政务基础

第一章 电子政务基础

举报
开通vip

第一章 电子政务基础第一章 电子政务基础 教学内容 重 点 难 点 教学要求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法 所需学时 3学时 课后作业 及时复习所学内容,并整理课堂笔记。   教学内容 信息通信技术简介 电子政务的概念 电子政务的产生与发展 电子政务的价值分析 重 点 难 点 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区别 影响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电子政务的价值 教学要求 了解电子政务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理解电子政务的概念和定义、影响电子政务...

第一章 电子政务基础
第一章 电子政务基础 教学内容 重 点 难 点 教学要求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法 所需学时 3学时 课后作业 及时复习所学内容,并整理课堂笔记。   教学内容 信息通信技术简介 电子政务的概念 电子政务的产生与发展 电子政务的价值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重 点 难 点 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区别 影响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电子政务的价值 教学要求 了解电子政务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理解电子政务的概念和定义、影响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掌握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区别、电子政务的价值。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法 所需学时 3学时 第一节 信息通信技术简介 1、 信息通信技术的概念 (一)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IT”,即“Information Technology”。 从广义上讲,信息技术泛指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各种技术。 从信息活动的角度来认识,信息技术是关于信息的产生、发送、传输、接受、交换、识别、控制等应用技术的总称,以实现信息的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和分配等功能。信息技术的内容:(1)感测与识别技术。这类技术包括信息识别、信息提取、信息检测等技术,主要是用来扩展人感知信息的能力。比如计算机语音与图像识别就属于这类技术。(2)信息传递技术。这是指实现信息传递和分发等功能的各类技术,目的是实现信息的快速、可靠、安全和准确的传递。(3)信息处理和再生技术。这类技术主要实现对信息的编码、压缩、加密、再生等处理,使信息产品更能适应特定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它的实际价值。(4)信息控制和显示技术。这类技术主要实现对信息的有效控制和正确的显示等目的,是信息处理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 从信息产业的角度来理解,信息技术所覆盖的范围同样十分广泛,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机器人技术等。 (二)通信技术 【例子】假设有一条船在海上遇难,留下三位幸存者。这三个幸存者分别游到三个相隔很远的孤岛上。第一个人没有无线电,他只有高声呼救,但在他周围两里以内都没有人;第二个人有无线电,但已受潮,一架从他头上飞过的飞机虽能听到声音,却无法听清他的呼叫内容;第三个人有一架完好的无线电,他通过无线电向外报告自己受难的情况和目前所处的方位,救援飞机收到他发出的呼救信号后迅速前往救援。 在这个例子中,这三个人是信息发送者,呼救是信息的内容,无线电是信息的载体和传播媒介,救援飞机是信息的接受者。这些都是缺一不可的。第一个人缺少无线电这个信息载体,无法发出求救信息。第二个人虽然有无线电但却受潮。 所以,要实现通信过程,必须满足三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信息的发送者(称作信源),二是信息的载体和传播媒介(称作信道),三是信息的接受者(称作信宿)。无论缺少哪一个要素,通信过程便无法顺利实现。 (三)信息通信技术 “信息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总称,中文简称为“信通技术”。它的英文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简称为“ICT”。 ICT概念: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集成应用和融合发展,以实现更高水平的信息传递和通信交流的目的。 许多领域要借助ICT的推动才能取得重大发展。比如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农业、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安全、改善妇女就业机会、消除贫困等等。 从ICT的发展过程来看,已经经历了从模拟到数字、从低速到高速、从窄带到宽带、从语音到数据、从简单终端到多媒体终端等等变化,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以用户为主体,也就是以客户为本。在终端上应该能做到便携、多功能、高速运行,能适应多种不同应用的需要,易于连接,操作简便,价格合理。同时,ICT行业还要适应目前以及未来市场的发展需要,把建设具有高容量、高速率、高可靠性、高适应性、高覆盖率等特征的现代化网络作为基础,把各行各业的客户作为上帝,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利用现代化的管理产生效益,使自身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信息通信技术的使命 (一)ICT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的使命 (二)ICT在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中的使命 2004年5月17日是第36个“世界电信日”,其主题是:“信息通信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ITU(国际电信联盟)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是因为全世界已经认识到传统的大规模工业暴露出的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严重短缺等问题,需要依靠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向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集约型方向转变。 正如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内海善雄所说:“如果现实世界不遂人愿,就应该设法加以改变。所幸的是,现实世界中许多不遂人愿之事——贫困、无知、饥饿——均可通过更好的通信得以改变。” ICT在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能够极大地造福于民,而且在解决诸多重大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它应该成为世界各国一切发展战略的核心所在。 第二节 电子政务的概念与定义 一、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 (一)政府: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即国家行政机关。 (二)政务:关于政治方面的事务,泛指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管理工作。 政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广义的政务泛指各类行政管理活动,而狭义的政务则专指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活动。目前大家在探讨电子政务建设的时候,更多地是指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但实际上党委、人大、政协、军队等系统同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活动,也可以借助电子信息技术来进行。所以,电子信息技术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是在广义的范围内进行的。 (三)政府治理:原意是统治、控制和操纵,长期以来用在与国家的公共事务相关的管理活动中,泛指政府治理的一系列的行为和过程。 二、电子政务的定义 电子政务一词是由英文E-Government 翻译而来的,早几年这一概念也被翻译成“电子政府”。并且国际上一般习惯用“电子政府”这个词。但实际上,电子政务和电子政府两个词是有区别的。包括另一些容易与电子政务混淆的词语,比如办公自动化、政府上网等等,人们容易把它们与电子政务混为一谈,其实是有差别的。 电子政务的不同定义: 联合国对电子政务的定义:E-government is a government that applies ICT to transform its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lationships.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ICT to its operations, a government does not alter its functions or its obligation to remain useful, legitimate, transparent and accountable. If anything, this application raises society’s expectations about the performance of government, in all respects, to a much higher level. 世界银行对电子政务的定义: government-owned or operated systems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that transform relations with citizens, the private sector and/or other government agencies so as to promote citizen empowerment, improve service delivery, strengthen accountability, increase transparency, or improve government efficiency. OECD对电子政务的定义:The us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nd particularly the Internet, as a tool to achieve better government. 有关企业对电子政务的定义: 美国Gartner公司对电子政务的定义:Gartner defines eGovernment as “the transformation of public sector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lationships through Net-enabled operation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o optimize government service delivery, constituency participation and governance. 美国微软、甲骨文及国际政策太平洋理事会对电子政务的定义:Defined broadly, e-government is the use of ICT to promote more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government, facilitate more accessible government services, allow greater public access to information, and make government more accountable citizens. E-government might involve delivering services via the Internet, telephone, community centers (self-service or facilitated by others), wireless devices or other communications systems. 综上所述,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部门通过以互联网为主要标志的信息通信技术在政府事务中的应用,以改变政府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关系,使政府的效率和服务能力等各个方面的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创造出更加优秀的政府。 三、电子政务概念的内涵 (一)以信息通信技术作为技术基础  电子政务不同于电话、传真方式处理政府事务,必须通过以互联网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才能实现,其发展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软、硬件技术的发展。 (二)“电子”与“政务”的有机融合 电子政务是“电子”与“政务”的有机融合,但并非所有的电子信息技术与政务活动相结合,都能够称之为电子政务。例如,政府部门通过传真来传递信息,就不能算作是电子政务,因为电话在这里充其量只是一个传递信息的途径和手段,而不能对政务活动的内容和开展方式产生根本性的影响。电子政务真正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出现,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对成熟和普及之后。这是因为,只有在网络技术出现之后,大量政务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双向交流才在技术上成为可能,从而使传统的政务开展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观。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子政务的物质基础是计算机网络技术。 (三)必须与政府改革和 流程 快递问题件怎么处理流程河南自建厂房流程下载关于规范招聘需求审批流程制作流程表下载邮件下载流程设计 重组紧密结合 电子政务不能停留在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这一层次,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信息通信技术与电子政务发展相适应的政府机构改革和工作流程重组紧密结合起来,使电子政务发挥出真正的优势来,而不能让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去适应落后的政府组织结构和政务工作流程。 (四)“政务”是根本,“电子”是手段 在电子政务中,电子是手段、工具和载体,而改善政务才是根本目的,可以说是七分政务三分电子。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过分追求电子的先进性而反便忽视政务的根本需要,那会使电子政务误入歧途。因此,政府要积极引导示范,始终把政务需求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要结合政务公开和行政审批改革推动电子政务工作,切实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要充分发掘社会、公众、法人对电子政务的需求,并将这些需求转换为电子政务的需求,通过信息技术将它们具体固化到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中。 四、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区别 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最主要的区别就是,传统政务的处理方式是以政府机构和职能为中心的,而电子政务的处理方式是以公众的需求为中心的,它的出发点是以“向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政府管理与服务”,帮助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办理各种经济与社会事务,协调各种关系,共同推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关于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具体区别如表2所示: 表2: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比较 对比项目 传统政务 电子政务 政府机构存在形式 物理实体存在 网络虚拟化存在 政务办理方式 面对面 跨越地理限制 政务办理时间 严格时间限制 7×24方式 政府组织结构 金字塔型垂直结构 网络型扁平化结构 政府管理方式 集中管理 分权管理 政务生效标志 公章等 数字签名等 政务处理程序 前后串行作业 协同并行作业 政府工作重心 以管理、审批为中心 以服务、指导为中心 政府主要议事方式 会议等 网络讨论等 政府决策参与范围 主要集中在政府内部 政府内部与外部相统一 1、在政府机构存在形式上,传统政务以物理实体存在,而电子政务以网络虚拟化存在; 2、在政务办理方式上,传统政务是面对面地办理的,它依赖于纸质文件作为信息传递的介质,办公手段落后,效率低。公众到政府部门办事,要到各管辖部门的所在地。如果涉及到不同的部门,更是费时费力。而电子政务可以跨越地理限制办理; 3、在政务办理时间上,传统政务受到了严格的时间限制,而电子政务是以7×24的方式。7×24就是说每周7天,每天24小时,也就是说,随时随地地都能办理; 4、在政府组织结构上,传统政务是金字塔型的垂直结构,而电子政务是网络型扁平结构。传统政务的机构设置是管理层次多,决策与执行层之间信息沟通的速度较慢,费用较多,信息失真率较高,往往使行政意志在执行与贯彻的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偏离,从而影响了政府行政职能的有效发挥,也造成了机构臃肿膨胀、行政流程复杂、办事效能降低等不良后果。电子政务的发展使信息传递高效、快捷,使政府扭转机构膨胀的局面成为可能。政府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适度地减少管理层次,拓宽管理幅度,这不但能保证信息传递的高速度,也能降低成本,大大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率和利用率,政府还可以使行政流程尽量优化、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化,使大量常规性、例行性的事务电子化,这既可以减轻政府部门人员的管理劳动强度,又可以使政府内部的领导层与执行层之间、各职能部门之间直接对话,从而极大地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因此,电子政务的实施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政府的运作方式,使现代政府办公更加高效、快捷、方便; 5、关于政务生效标志,采用传统政务时,通常需要领导签字加盖橡皮图章,电子政务则是数字签名,数字签名也是一种安全保障手段,经核实的数字签名向接受者保证了两点:信息未经改动和信息的确来自签名人; 6、在政务处理程序上,传统政务采用前后串行作业,电子政务采用协同并行作业。前后串行作业即两活动先后发生,前一活动的输出是后一活动的输入。协同并行作业则可以两者同时进行,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7、在政府工作重心上,传统政务以管理、审批为中心,而电子政务以服务、指导为中心。 8、传统政务的政府主要议事方式是会议等等,电子政务的政府主要议事方式是网络讨论等。 9、在政府决策参与范围上,传统政务主要集中在政府内部,而电子政务则是把政府内部与外部统一起来。  五、电子政务的基本特征 (一)政府业务流程的电子化 (二)政府服务提供的电子化 (三)政府内外关系的电子化   六、与电子政务相关的几个概念 要想明确一个概念,除了要说明它是什么之外,还要说明它不是什么。尤其是当几个十分相似的概念同时存在的时候,如果不进行认真的区分,必然会导致认识上的混乱和交流中的困难。所以,要想真正明确电子政务的概念,除了要尽可能地对它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之外,还应当把它与其它几个类似的概念加以对照和区分。 (一)办公自动化与电子政务 所谓办公自动化,主要是指利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来代替办公人员的手工作业,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办公效率。办公自动化设备早在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在我国得到普及应用,而电子政务系统的大规模应用基本上是九十年代中期以后的事情,所以我们不难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 具体地说,电子政务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在以下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1)其应用定位不同。电子政务侧重于政府部门内部以及跨部门、系统和地区的应用,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重点一般是在部门内部,并且集中于办公人员的个人层面。(2)二者的应用主体不同。办公自动化广泛地应用于几乎所有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而电子政务顾名思义,其应用主体主要是各级政府部门。(3)在系统用户方面,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系统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具体地说,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用户多为办公人员,而电子政务由于一般是互动式进行,所以其系统用户的范围要广得多,除了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之外,还包括与这些部门相关的企业和公众等。 虽然电子政务和办公自动化在应用定位、应用主体、功能、系统管理模式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它们之间仍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由于电子政务实现了打破部门界线的联网办公和互动式作业,所以我们可以把电子政务看作是办公自动化系统在范围和功能上的对外延伸,是面向全社会的政府办公自动化。 (二)政府上网与电子政务 “政府上网”这个词来源于1999年启动的“政府上网工程”。当年1月,中国电信联合40多家部委(办、局)的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了政府上网工程。这项工程的主旨是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开通自己的互联网站,并推出政务公开、领导人电子信箱、电子报税等服务,从而为政府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政府上网工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全国各级政府部门申请的gov.cn域名就达到2400余个,而且它们还开发出了大量成功的网上应用项目。正是由于“政府上网工程”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功,所以人们后来经常用“政府上网”来指代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 然而,严格地说,政府上网与电子政务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如果取"政府上网工程"的原意,那么"政府上网"的重点还是在于通过开通政府网站来推动政府部门与公众之间的电子政务活动。(在这一点上,政府上网与电子政府十分相象。)而完整意义上的电子政务则是一个更为宽泛的概念,还包括了政府部门内部以及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活动。所以,政府上网与电子政务之间不能简单地划等号。 (三)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 二者有密切联系,电子政务是实现政府信息化的具体途径。也就是说,通过在政务活动中不断扩大电子政务的范围,逐步推动政府信息化水平由低向高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信息化的过程就是不断推进具体政务电子化的过程。也可以说,政府信息化是目标,而电子政务则是实现该目标的手段。 (四)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 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具有很多相似性,比如电子政务的G to G、G to B、G to C和G to E这四种模式就可以借鉴电子商务的B2G、B2B、B2C这三种模式。二者都依靠信息技术;根本目的都是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与政府的一些往来,对企业而言就是电子商务,对政府而言则是电子政务。如企业向政府纳税、政府向企业采购,对政府来说属于电子政务,而对企业来说属于电子商务。 但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也有许多区别。第一个区别是实施的主体不同。电子商务的实施主体是企业,而电子政务的实施主体是政府。尽管两者都是以客户为中心的,但电子商务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为目标,而电子政务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要为目标。第二个区别是目的的不同。实施电子商务的主要目的是企业为了追求理想的经济效益,而发展电子政务则是政府为了更好地实现自身的职能。 (五)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 最易与电子政务在概念上产生混淆的,当属“电子政府”。这个名称直译自英文单词Electronic Government (简称 E-Government),其原意是利用网络技术来构建一个虚拟政府,从而使公众能够随时随地地享受各类政府服务。1993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受克林顿委托,研究如何才能够重塑美国的政府系统,使它的运行变得更为合理和高效,同时使其能够为民众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为此,戈尔发起了一场名为“国家绩效考察”(National Performance Review)的运动,用以检视美国政府在管理和提供服务方面所存在的弊端,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在这个运动中,构建电子政府被作为一个重要的改革方向提了出来。在之后的几年中,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相继提出了构建电子政府的宏伟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 通过查阅国外的有关资料发现,西方的"电子政府"计划虽然也包括了整合政府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实现跨部门的联网办公等内容,但总的来说,这些计划的重心更多地是放在利用信息技术来改造政府服务的提供方式,即上文所说的政府部门与民众之间的电子政务之上。国内人士在探讨这一概念的时候,同样偏重于政府服务的电子化,而很少涉及几乎同等重要的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活动。这种倾向之所以出现,主要是因为“政府”这个词本身就有实体的含义,而且政府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经常是与社会相对而言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更多地是从公众接受服务的角度来探讨“电子政府”,也是很自然的结果。 但是,如果我们严格地进行区分,就会发现电子政府和电子政务其实并不是同一个概念。电子政府集中于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电子政务,而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的概念,则同时包含了政府部门内部、政府部门之间以及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电子政务,所以不但其范围更广,而且内容也丰富得多。 (六)电子化政府治理与电子政务 电子化政府治理是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来实现更好的政府治理。 它与电子政务的区别是,电子政务强调的是政府服务和信息通过电子化的方式传递,而电子化政府治理强调的是允许公众直接通过电子化的途径参与到政府的相关活动中去。电子化政府治理不仅仅表现在政府的网站或电子邮件,或者是通过互联网来传递政府服务等等,更重要的是它通过电子化技术的应用形成一种新的民主决策机制,或者说是建立在电子化技术基础上的一种新型的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所以电子化政府治理还可以看作了电子政务的目标和方向,是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 第三节 电子政务的产生与发展 一、电子政务的产生 美国是全球信息通信技术发展与应用最为发达的国家,也是电子政务的发源地。 1993年戈尔提出 “运用信息技术再造政府(Reengineering Through 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思想,并提出了“e-Government”这一概念。1994年,美国政府制定了《政府科技服务远景》,为电子政务的深入发展确立了新的目标。1999年12月,克林顿总统向各行政部门和机构签发了关于“电子政府”的备忘录。此后,美国第一政府网正式开始建设。 美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引导世界各国掀起了发展电子政务的热潮。 二、电子政务的发展动力 (一)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     信息通信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使用,不但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技术支持,而且提供了极其广阔的用户基础。两者的紧密结合使得电子政务既成为可能,也成为必要。 (二)政府自身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这也是由电子政务的内在动力也就是建设高效的政府所决定的。电子政务意味着高效、开放的政府凭借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在安全可靠的网络平台上全方位开展政务活动。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提高政府运行的透明度的呼声也日益强烈,电子政务恰恰成为最有利、最恰当的突破口。这是构建高效率的信息化政府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政府的勤政、廉政建设,杜绝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的有效途径。 (三)社会需求的牵引 1、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政府部门既是社会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也是社会信息化最强有力的指挥者和组织者,因为只有政府才有调配、调节、引导、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充分权威和管理职能。全社会都希望政府与信息化发展的潮流相适应。 2、公众对民主政治的需求:电子政务在实现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共享、决策参与度和透明度提高等方面具有极为明显的优势,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全社会对政府政治民主的发展需求。 三、影响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状况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和层次与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状况紧密相关。在政府内部,信息通信技术的基础设施、基本装备是开展电子政务的重要条件;在政府外部,公众使用信息通信技术来获得电子政务的各种服务,同样需要具备必要的条件。因此,电子政务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相互作用、共同推进的。 (二)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和利用程度 传统政务除了形成数不胜数的信息孤岛外,政府信息资源的价值没有得到真正体现。 如何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起科学、高效的信息资源采集、处理、交换、共享、运营和服务机制,使政府、公民和社会各界能够充分共享,反映出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 (三)政府人力资源状况 电子政务的实施既要有一批懂技术又熟悉政府业务的开发型技术人才,还要让现有的政府公务人员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电子政务业务的技能。 不少公务人员由于认识不到位,或担心自身利益受损,持消极抵触态度。 既要加快对专门人才的培养,又要通过 培训 焊锡培训资料ppt免费下载焊接培训教程 ppt 下载特设培训下载班长管理培训下载培训时间表下载 、宣传、考核等多种方式来提升政府人力资源的能力和水平。 (四)电子政务相关法律 电子政务迅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比较复杂的法律问题,比如政府信息资源的公开、政府电子文档的管理、公民隐私的保护、政府信息的安全等许多方面。因此,世界各国把推进电子政务法律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予以建设和完善。 美国政府于2002年12月17日颁布的《2002年电子政务法案》是自1996年《信息技术管理改革法》以来最重要的法规之一。它几乎涉及到了信息技术管理和规划的每一个方面,从危机管理到电子档案及查询索引都一一做了规定。 从世界范围来看,具有完备的电子政务立法的国家还不多,局部的相关立法已比较多见,如电子签名法、个人隐私保护法等。 (五)电子政务组织与管理 电子政务涉及到发展规划的制定,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的保障,系统的管理与维护以及具体的应用与服务等很多环节和程序,组织与管理的好坏会影响其效果。 联合国根据电子政务的实施效果把电子政务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浪费型电子政务,是指那些投入了很多资源,但它的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不得法,政府的政务处理能力并没有得到优化的电子政务项目。第二类是无目标型电子政务,这类项目往往只追求技术而忽略公众需要,而公众的需要才是电子政务的真正目的。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政府业务流程,但是对于社会发展要求,却还是存在着很大差距。第三类是有目的型电子政务,既优化政府业务流程,又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可以为政府自身以及政府的服务对象创造最大限度的价值。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从本质上来看还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管理才是电子政务的核心所在。 第四节 电子政务的价值分析 一、提升政务处理效率 (一)一站式服务提升效率 (二)7×24服务提升效率 (三)信息资源共享提升效率 (四)数字化的信息传输提升效率 (五)机构精简提升效率 二、促进政府服务。 (一)提高政府服务的满意度 根据公众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化服务。 (二)降低政府服务的成本 第一,可以直接通过网络办理政务; 第二,与政府打交道的岗位和人员数量大大减少; 第三,降低了获取信息服务的成本; 第四,政府服务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 三、改善政府管理。 (一)提高政府决策水平 国内外政府机构普遍追求的目标:发扬社会民主,扩大公众对政府决策的参与面,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第一,政府通过网络了解社情民意,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第二,有助于政府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减少决策盲目性; 第三,缩短决策所需时间,提高决策时效性; 第四,有助于公众了解和监督政府决策的执行过程 (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加快政府由传统的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第一,为公众提供网上在线业务; 第二,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 第三,为经济活动和社会就业提供指导性服务。 (三)促进政府廉政建设 第一,有效地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政务公开; 第二,将容易滋生腐败的环节变成“阳光下的交易”; 第三,网上举报、网上追逃等有助于查处和遏制腐败行为。 四、创造社会价值 (一)增进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传统条件下,政府与公众之间缺乏合适的沟通渠道和机制,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较低。 电子政务为促进双方之间的沟通创造了理想的条件,为增进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增长社会知识和技能 电子政务加快了知识和信息的传播与扩散速度,使得知识和信息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更好的利用,对进一步丰富社会知识资源,提高公众学习能力,增强各方面技能有明显的作用。 (三)增加新的商业和工作机会 第一,简化商业活动的程序,提高为商业活动服务的效率,以吸引外商投资; 第二,为企业更加公平、高效地参与政府采购等商业活动带来了更多机会; 第三,通过加强对适龄就业人口的培训与管理,创造出更过、更有价值的工作机会。 课后作业 及时复习所学内容,并整理课堂笔记。 PAGE 10
本文档为【第一章 电子政务基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7116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15KB
软件:Word
页数:10
分类:管理学
上传时间:2012-05-12
浏览量: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