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史念海:历史地理学的形成因素

史念海:历史地理学的形成因素

举报
开通vip

史念海:历史地理学的形成因素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 历史地理学的形成因素 中 · 冶卜 嵌夕、 、公、 寸 戈 一 历史地理学的意义与作用 及其和沿革地理学的关系 、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的学科 。 它所研究的范围 , 涉及到历史时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各个方面 。 它研究历史 时期 自然地理的变迁及这些...

史念海:历史地理学的形成因素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 历史地理学的形成因素 中 · 冶卜 嵌夕、 、公、 寸 戈 一 历史地理学的意义与作用 及其和沿革地理学的关系 、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的学科 。 它所研究的范围 , 涉及到历史时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各个方面 。 它研究历史 时期 自然地理的变迁及这些变迁对于人的生产活动和其他社会活 动 、 设施的影响 , 以及人的生产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 、 设施对于 自然地理的影响 , 并因此影响而促成的变迁 。 这样互相的影响往 复不绝 , 时时都能有新的变迁 。 历史地理学研究这些本来的现象 及其变迁的过程 , 更重要的则是探求这些变迁的规律 。 ‘ 人能掌握 这样的规律 , 将会更好地利用 自然和改造 自然 。 这里所谓的历史时期 , 是肇始于人最初能从事生产活动之时 , 也就是在新石器时期 。 在此以前 , 人固然可 以从事采集食物 , 以 谋生活 , 但这只是利用 自然 , 还说不上是改造自然 , 到了新石器 时期 , 人才不仅能利用 自然 , 还可进而改造自然 。 这种生产劳动 固然是耍受到 自然的影响 , 可是也能影响 自然 , 使其有所变迁 。 · 虽然这样的影响在当时还是相 一 当微小的 , 甚至还是难于察觉的 , 不过它总是存在的 。 因而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就应该 由此发端 。 历 史时期的下限 , 乃是和现在的地理学相衔接 。 这样说来 , 历史地 理学应该是地理学的一 个组成部分 , 上承古地理学 , 而下接现代 的地理学。 由于它是研究历史时期的地理的 , 它不仅要大量使用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历史学方面的资料 , 就是历史学中的若干问题也有待于历史地理 学作出解释和说明 。 在地理学中它是一个组成部分 , 在历史学中 它也应该是一种辅助的学科 。 历史地理学在我 国是有悠久的渊源的 , 但成为一 门新型的学 科 , 却是挽近的事情 , 所以说它是一 门古老而又年青的学科 。 这 从历史地理学的名称的肇始使用 , 就可 以显示出来 。 历史地理学 这一 名称的使用 , 是在挽近的 年代 。 其时禹贡学会创刊《 禹贡 半月刊 》。 禹贡学会为专门从事研究历史地理学的学术团体 。 《 禹 贡半月刊 》主要刊载有关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成果 。 《 禹贡 》本是 · 《 尚书 》的篇名 , 其 中的记载反映出战 国时期的地理 , 是我国最 早的地理著作 。 因而这个学会和它所发刊的刊物都 以禹贡为名 , 也显示其渊源的所肇始 。 这个刊物的英文译名 , 不用 禹 贡 的 对 音 , 而是使用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名称 。 这是历史地理学在我国 得名的嗬矢 。 在历史地理学这样的名称使用 以前 , 这 门学科长时期是以沿 革地理学相称的 。 在那时沿革地理学和历史地理学几乎具有相同 的意义 , 所以沿革地理学也可以称为历史地理学 。 在现在 , 追溯 历史地理学的渊源 , 不能仅限于辘近 年代历史地理学这个名称 肇始使用之时 , 而应该追溯到更为遥远的古代 , 在这一点上 , 历史 地理学和沿革地理学是难于有所区分的 。 沿革地理学和历史地理学的关系诚然是相当密切的 , 可 以作 为历史地理学的同义语 , 核实而论 , 却还是有所区别 , 并非完全 相同的 。 现在说来 , 沿革地理学只是历史地理学的一 个 组 成 部 分 , 是研究历史时期的地理建置及其演变过程中对旧规的沿袭或 者变革的学科 , 包括地名及其所在地 以及相应的建置 、 区划和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沿袭和变革 。 沿革地理这个名称是相当具体的 , 它显示出这门 学科应有的内容。 这样说来 , 沿革地理学充其量只是在人与地的关系中研究人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为的作用 , 是与地有关的人的社会活动 , 而且只是人的社会活动 的一个部分 。 这些活动会受到自然的影响 , 但对于 自然的影响却 不是很大的 , 而且是相当微小的 , 甚至显不出有什么影响 。 虽然 如此 , 这种社会活动的人为作用 , 还是和地理有关的 , 对于若干 地理现象能够作出说明 。 它固然不能够对 自然有若何 明 显 的 改 造 , 却还是在利用 自然‘ 因而沿革地理学仍应该包括在历史地理 学之 内 , 成为其一个组成部分 , 而不能独 自摒立于历史地理学之 外 。 应该说 , ’ 这样的区别乃是历史地理学这一 名称在我国普遍使 用后 , 而且是历史地理学这门学科在我国具体成为现 代 科 学 以 后 , 才显现出来的 。 在这以前 , 这样的区别固然应该有所存在 , 实际上并未受到重视 。 因而就如前面所说的 , 沿革地理学可 以作 为历史地理学的同义语 。 探索历史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 也就是 在探索沿革地理李的形成和发展 , 追溯洲源 , 可 以上及于东汉时 的班固所撰的《 汉书 · 地 理志 》 , 甚至还可 以追溯 到班固以前 。 就是 由班固说起 , 迄至现在 , 已近乎两千年了 , 应该说相是当悠 久的了 。 二 形成历史地理学的诸因素 历史地理学 , 也就是沿革地理学的形成 , 虽肇始于东汉时班 固撰述 《 汉书 · 地理志 》 , 论其渊源所 自 , 却相当久远 , 而其因 素且不止一端 。 最为显著的则是地理学的发展已经有了斐然可观 的成 就 不仅有了文献的撰述 , 抑且有了舆图白价绘制 , 在这样的 基础上 , 自会促使历史地理学 , 也就是沿革地理学的形成 。 再则 世代渐次擅递 , 地理设施不断有所改易 , 追溯囊昔 , 论述当代 , 探究其间沿革演变 , 殊感必要 。 这种对于沿革地理知识的需求 , 也会促使这门学科 日臻于形成 。 兹请分别论述如下 。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一 社会上对于沿革地理知识的需求 人类自从事生产劳动时起 , 就巳能 慎审选择其居住的地区 。 地理的形势和人事的藏否 , 都是在首先考虑之列 。 盘庚迁殷 , 曾 反复告诫其臣下 , 要 “怀兹新 邑” , “安 定 厥 邦 ” 扩 。 公刘迁 幽 , 是为了 “ 既庶且繁 , 既顺乃宣 , 而无永叹 ” 督 。 就是周公经 营洛邑 , 更是 “我 卜河朔黎水 , 我 乃 卜涧 水 东 , 追水西 , 惟洛 食 , 我又 卜擅水东 , 亦惟洛食 ” ③。 经过这样的慎审选择 , 就可 以 “居易毋固 ” 。 不过自然的变迁和人为的改易 , 也不是都能长 居久安 , 而永不再迁徙的 。 远古的帝王率皆一再迁都 , 黄帝就曾 “ 未尝宁居 ” , “ 迁徙往来无常居 ” 翅 。 而商人更是 “ 自契至汤 八迁 , 汤始居毫 , 从先王居 “ ⑥。 这在当时 , 殆皆属于常事 , 不 足 引以为奇 。 其后时移世易 , 后人若论旧规 , 就不免多所追溯回 忆 , 探索其原来的故态 。 这样的事例 , 春秋时已屡见不鲜 。 这里不妨略举几宗 , 以资 证实 。 鲁昭公初年 , 晋平公有疾 , 郑国公孙侨为论晋 国以前的往 事 , 曾说到高辛氏二子 阔伯和实沈 。 阔伯封于商丘 , 商人是因 , 实沈封于大夏 , 唐人是 因。 大夏之地后为唐国 , 周初灭唐而封晋 国 。 还曾说到金天氏之子 台验曾在太原 , 宣汾 、 桃 , 障大泽 , 有 功于世 , 封于汾川 , 其裔有沈 、 拟 、 薄 、 黄四国 , 而四 国皆为晋 国所灭 。 晋国人不知这些往事 , 忽视其神 , 因使晋侯受灾 ⑥。 ‘ 在 ①《 尚书 · 盘庚篇 》。 ②《诗 · 大雅 · 生民之什 · 公刘 ‘ 》 ③《尚书 · 洛浩 》。 ④《史记 》卷一 《五帝本纪 》。 ⑤《 尚书 · 商书序 》。 ⑥《左传 》昭公元年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此以前大 卫国为狄人所侵 , 迁都于帝丘 。 卫成公梦其先祖康公见 示 , 说是夏后相夺去他的祀享 。 因为帝丘本来是夏后相的都城 。 卫公因之感到有必要祀夏后相 。 他的大巨反对 , 说是相的不祀 , 其后武祀 鄂两国都有责任 , 和卫国没有关系 ①。 鲁 昭 公 十 七 年 , 、 冬 , 彗星出现在辰星之西 , 光芒西及于天仅 。 鲁大夫申须断 定这是诸侯之 国行将发生火灾的预警 。 梓慎更断定火灾将发生在 宋 、 卫 、 陈 、 郑四 国。 并说 “宋 , 大辰之虚也 , 陈 , 大晦之虚 也 , 一 郑 , 祝融 一 之虚也 皆火房也 ” 。 、 因为辰为火星 , 这三国的分 野都与辰星有关 。 梓慎又说 “卫 , 撷项之虚也 , 故为帝丘 , 其 夏为大水, 。 因为这次彗星光艺及于天汉 , 而天汉主水 , 帝丘既 在水星的分野 , 、 水火相合 , 所以也难免其灾匈‘ 这里所详的大辰 乃指天文而言 , 而大晦 、 祝融 、 撷项却都是帝王的名号 。 卫三国分别是这几位古帝王都城的遗址所在 。 到了昭公 ,郑虚 、 之 ︸ 陈 十八年、 一 宋 、 卫 除 郑四 国果然都发生了火灾 , 梓慎还登上大 庭氏之库去了望灾情 ③。 这个大庭氏也是一位古代的帝王 , 井尽 国就在鲁国城内。 鲁国在那里建有库房 , 因而称为大庭氏之库 。 这里所 门 举的公孙侨 、 卫成公和 申须 、 梓慎的言辞 , 都含有迷信的 色彩 , 澳还有对天文现象的解释 , 但 皆和 当时某些人事或社会现 象有关 , 其中涉及到古帝王的都城 。 这些古都城除大庭氏之库以 外 , 大概都不易看到遗迹 。 公孙侨诸人正是由于知道这样甲些古 都城 , 所以他们能够据以说明有关的问题。 这都可以显示出了解 一些地理的沿革 , 有助于对当时人事关系和社会现象的了解和说 明 。 鲁定公四年 , 刘文公合诸侯于召陵 , 卫国也参加了 。 会前 ①《左传 》傅公三十一年 。 ②《左传 》昭公十七年 。 ⑧《左传 》昭公十八年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卫国听说要把蔡国安排在卫国前面 , 这对卫 国 来 说是很不体面 的 。 卫侯就使祝佗私下向晋 国的蔑弘讲道理 。 · 祝佗举出西周初年 ,鲁 、 卫 、 晋兰 国分封的往事 , 其中提到封鲁国伯禽于少啤之虚 , 封卫国康叔于殷虚 , 封晋 国唐叔于夏虚 ① 这显然是说卫国的地 位是和鲁 、 、 晋两国相当的 , 也是蔡国所难于比拟的 。 正是由于祝 佗了解有关古地理 , 能列举出卫国得封于殷商的古都是和鲁之得 封于大眸之虚和晋国得封于夏虚是有同等的地位 , 这是当时任何 人都不可能否认的事实 , 因而他在折冲于蹲沮之间时 , 取得了预 期的胜利 。 楚灵王同样也曾企图以古帝王的都城为自己作声势 。 他出兵 乾黔 今安徽毫县东南 威胁吴国时 , 还想威胁周王室和郑国。 他说 “昔我皇祖伯父 昆吾 , 旧许是宅 , 今郑人食赖其田 , 而不 我与 ” ②。 这是说 , 昆吾的都城在旧许国 今河南许昌市东 。 昆吾可能不是只 有一个都城 , 因为卫国也是昆吾之虚 。 卫 国在这 昆吾之虚上建立过一座昆吾之观 ③。 大概昆吾曾经在旧许住过一 个时期 , 所以楚灵王就根据这一点线索打算向郑国提出要挟 。 就是在王朝或诸侯的疆土有了变迁之后 , 也有人追溯往昔 , 回 顾当年的盛况 。 《左传 》 昭公九年 , 记载周人责让晋人之辞 , 就 是显明的例证 。 其时周甘人 与晋阎嘉争阎田 , 晋 国又派兵率阴戎 伐颖 。 阎田所在未知确地 , 甘人指周的大夫襄 , 甘襄封地就在今 洛阳市南洛水右岸 。 这时东周王纲巳坠 , 甘人如何敢至晋国与晋 大夫阎嘉争田 阎田所在显系距甘甚近 , 故甘人能与阎嘉相争 。 颖为周 邑 , 其故地亦不可考 , 其距成周当亦非过远 。 晋 国争地和 出兵当然会使周王难堪 。 周王为此使詹桓伯责让晋侯说 “我自夏 ①《左传 》定公四年 。 ②《左传 》昭公十二年 。 ③《左传 》哀公十七年 。 ·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以后程 , 魏 、骑 、苗 、 · 岐、毕 , 吾西土也 及武王克商 , 蒲姑 、 商 、 奄 , 吾东土也 , 巴、 淮 、 楚 、 邓 , ’ 吾南土也 , 肃慎 、 燕 、 毫 , 吾 北土也 , 吾何迩封之有” 用现在的地理来说 , 周 人 早 先 的疆 域 , 西起陕西径渭流域 , 在至山东海滨 , 南至汉水流域和长江中 流 , 北至渤海湾头 , 确实是相当广大的 , 连晋国都包括在内。 这 样诉说筒初疆域的轮廊 , 竞使晋人感到不安 , 放弃了阎田 , 送回 了颖俘 。 一 在此以前 , 周襄王蒋率狄人伐郑扩富辰谏净以为郑为亲 亲之国 , 不应以兵戈相见 。 富辰说 “昔周公吊乙叔之不咸 , 故 封建亲戚 , 以蕃屏周 , ‘ 管 、 蔡 、 一 哪 、 霍 、 鲁 、 卫 、 毛 、 耽 、 部 、 雍 、 曹 、 滕 、 毕 、 原 、 丰 、 旬队 文之昭也 于万、 晋 、 应 、 韩 , 武 之穆也 , 凡 、 蒋 、 ·邢 、 茅 、 昨 、 祭 , 周公之撤也 ” ①。 这一幅西 周初年封建诸侯分布图并没有打动周襄王 , 还是出兵讨伐郑国。 其实就在富辰谏净的时候 , 这些封建诸侯中有许多早已灭亡了 。 有的甚至还未能进入春秋时期 。 周襄王如果 以 ’ 亲 亲 之义询问富 辰 , 恐怕富辰也是难于回答的。 一 上面 曾经提到卫国祝佗说晋国事 。 卫国当时 是 被 封于殷虚 的口祝佗还说到卫国当时的国土 “ 封吵土略 , 自武父以南 , 及 圃田之北境 取于有闻之土 , 以供王职 , 取于相土之东都 , ‘ 以会 王之东莞 , ‘ ②。 到召陵会盟时 , ‘ 卫国的疆土巳经远不是这样的规 模 。 武父确地已难于稽考 , 就不必说了 , 圃田在今河南省郑州市 东 , 那里早已不复再是卫国的版图了 。 至于有阎之土 , 相土之东 都 , 益发都难于说起了 。 在这以前 , 齐桓公时 , 齐人也曾有过大致仿佛的说法 。 齐桓 公于召陵之会后 , 移兵伐楚 。 管仲对楚国的使人说 “昔召康公 命我先君大公曰 气五侯九伯 , 女实征之 , 以 夹 辅 周 窒 ” 。 赐 ①《左传 》嘻公二十四年 。 ②《左传 》定公四年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我先君履 东至于海 , 西至于河 , 南至于穆陵 , 北至于无棣 ” ①。 按管仲时的齐国来说 , 这四履所至似乎还未能完全达到 。 管仲这 样说法 , 大可以夸示楚国 。 周代诸侯封国最多。 具体数目说者不同 。 春秋以前已多有亡 失 。见 于 板春秋 》 及 《左传 》 者 , 据 《晋书 · 地理志 · 序 》 所载 , 共 有百七十国 。 其中百三十九国 , 知甚所居 , 三十一国尽亡其处 。 他书所载亦颇参差不一。 入春秋后 , 褒梁者继续兼并 , 未有底止 。 ‘春秋 》 及 《左传 》 间或有所记载 , 然随 年 注 记 , 即 令备载无 遗 , 亦难具悉全貌 。 好在当时有人偶作回顾 , 就可略见一斑 。 鲁 襄公时 , 晋侯使司马女叔侯来治祀田 。 叔侯仅把一部分 田还给祀 国 今山东安丘县东北 , 其余都给了鲁国 。 有人说 , 祀是小国户 不应该痔祀肥鲁 。 叔侯说 ‘虞 、 貌 、 焦 、 滑、 霍 、 扬 、韩 、魏 , 皆姬姓也 , 晋是以大 。 一 若非侵小 , 将何所取 武献以下 , 兼国多 矣 , 谁得治之 ” ② 女叔侯时 , 这几 国都早灭亡 , 其土宇皆为晋 所兼并 。 晋 国所兼并的实际上比这还多 , 由此也可略战晋国扩张 版图的梗概 。 楚国于春秋时 , 于南国中最为强大 。 然其先世 , 实 “僻处荆 山 ” ③ , 赖累世 “华路蓝缕 , 以启山林 ” ④飞 、 始得渐次扩张 。 远 在周初时 , 曾于汉阳分封诸姬以理南服 。 当时获封者多少 , 已难 确知 , ‘ 准随国最大 , 得以见诸记载 ⑤。 然在城蹼之战前 , 汉阳诸 ①《左传 》嘻公四年。 ②《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 。 ③《左传 》昭公十二年 。 ④《左传 》宣公十二年 。 ⑥《左传 》桓公六年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姬 , 已皆为楚国所灾 ①。 到了春秋末叶 , 楚国子谷还说 “ 观丁 父 , 都俘也 , 武王 以为军率 , 是以克州 、 寥 , 服随 、 唐 , 大启群 蛮 。 彭仲爽 , 、 申俘也 , 文王 以为令尹 , · 实县申 、 息 , 朝陈、 蔡 , 封珍子 一 汝 ” ②。 这 ‘ 样简单的概述 , 其目的是说楚国能够善于使用 俘虏 , 而且获得成就 , 实际上是完全可 以说明楚国消灭其邻近的 诸侯 , 向外 、 扩张的阶段。 后来到战国时 , 黄歇说秦之辞中就更 显 得 明确。 楚顷襄王 时 , 楚国为秦所攻 , 失掉郡 、 郧 、 夷陵 , 东北保于陈城 , ‘ 秦国犹 未能少舍 , 强兵仍在压境 。 黄歇入秦游说 , 他指出 “秦楚之构 而不离 , 魏氏将出兵而攻留、 一 方与、 侄 、 胡陵 、 杨 、 · 萧 、 相 , 故 宋必尽 。 齐人南面攻楚 , ’ 洒北必举 , 此 皆 平 原 四 达 仃 腆之地 · 也 ” ③。 魏齐两图这时所可能攻的都是楚国的土地 , 也皆是楚国 从邻 国夺得的王地 。 留 、 ‘ 方与七 邑本是宋国的土地 , 也是楚国取 之于宋的全部土地 。 黄歇在这里特意提到 。故宋必尽 份 ’ , 自是显 示像这样重要地方不应委之于魏国。 当时有些地名 , 虽然已经有所改易 , 可是在一些社会活动和 人为作用币 , 追溯一下原来的地名 , 还是有其必要 的 。 鲁 成 一 公 时 , 晋人谋去故绛 , 另迁新都 。 一 诸大夫皆建议 , 一定要迁到邮瑕 民之地 。 那里土地沃饶 , 又邻近产盐地区 。 以那里为都 , 必将国 ①《左传 》宣公十二年“ ②《左传 》哀公十七年 。 ③《战国策 》卷六 《秦策四 》 ’ 。 又 《史记 》卷七八 《春申君列传 》。 “ 攻楚 ”二字 , 据 《史记 》增补。 留在今江苏沛县东南 , 方与在今山 东鱼台县西 , 侄在今安徽宿州市西南 。 胡陵在今 山东鱼台县东南 。 硕 在今安徽扬 山县南 。 萧在今江苏萧县西北 。相在今安 徽唯溪县西北 。 关于古代地名相当于今地的所在 , 取通角的说法 , 不 再一 一注明 出处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利君乐 , 是不可轻易放过的 ①。 据杜预的解释 , 邮瑕 , 古国名。 因为要选择新都 , 晋 国许 多大夫就都提到它 。 《春 秋 》昭 公 九 年 “许迁于夷 ” 。 《左传 》记此事 , 则说 “楚公子弃疾迁许 于夷 , 实城父 ” 。 杜预注释 “ 此时改城父为夷 , 故 《 传 》实 之 ” 。 《 春秋 》定公十年 “ 公会齐侯于夹谷 ” 。 《 左 传 》 记 此 事 , 则说 “ 公会齐侯于祝其 , 实夹谷 ” 。 杜预注释 “ 夹谷即 祝其也 ” 。晋人称邮瑕氏之地 , 当是郎瑕氏亡后 , 其地已为故虚 , 未建新城 , 因而也没有新 的名称 。 城父和夹谷 , 都是《春秋 》撰 述时的名称 , 故撰《 经 》即据以直书 , 这也是史家 的 通 例 。 到 《左传 》撰述时 , 城父 已改名为夷 , 夹谷也已改名为祝其 , 撰述 者也就不能不改用新名。 但新名更改伊始 , 又恐世人不能尽知 , 故仍书原名于下 。 《左传 》这样的记载还不仅城父和夹谷两处 , 这里就不一一备举 , 应该说 , 这就是沿革地理学的记载。 当然 , 仅有这样的记载还不能说这就是沿革地理学 。 这样的记载 , 在 《竹书纪年 》中更为 习见 。 《太平御览 》引 《 纪年 》 “ 盘庚旬自奄迁于北蒙 , 曰殷 ” ②。 《 水经 · 浊 漳 水 注 》引《 竹书纪年 》 “ 梁惠成王三十年 , 秦封卫鞍于邻 , 改名 日商 ” ③。 《 水经 · 洒水注 》引《 竹书纪年 》 “梁惠成王三十一 年 , 郑迁于 薛 , 改名徐州 ” 矛 。 《 水经 · 济水注 》又引《 竹书纪年 》 ’ ①《左传 》成公六年 。 ②《 太平御览 》卷八三 《皇王部 》引 。 又见 《水经 · 垣水注 》引 。 《史 记 ‘ 项 羽本纪 索隐 》及《史记 殷本纪 。 正义 》引《括地 志 》亦 皆引之 。 《史记 · 项羽本纪 。 正义 》引作 “ 盘庚 自奄迁于此汲 家 , 日股虚 。 南去邺三十里 ” 。 按 此汲家 ”当为 “ 北蒙 ” 之讹 。 ③按 《 后汉书 》卷一 《光武帝本纪 · 注 》引作 “ 卫鞍封于邹 ” 。 ④按 《史记 》卷三三 《鲁周公世家 · 索隐 》引作 “ 下那迁 于 薛 , 名徐州 ” 。 《史记 》卷 七 五 《孟尝君传 · 正义 》引作 “下那迁于薛 , 改名徐州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郑侯使韩辰归普阳及向。 二月 , 城 普 阳 、 向 , 更名 晋 阳 为河雍 , 向为高下 ’ ①。这几条记载不仅显示出地名的更改 , 而且 明确指出更改地名的时期 , 这较上面的征 引的《 春秋经传 》那几 条记载更为具体。 这样的更改地名 , 还仅限于‘ 些都邑 , 、 其实由于 更 改 都 邑 的名称进而更改国土的称号的 一 , 也并非少见 。 《史记 · 殷本纪 》 开篇就说 “ 殷契 ” ‘ 司马贞对此作了解释 “ 契始封商 , 其后裔 盘庚迁殷 , 殷在邺南 , 遂为天下号。 一 契是殷家始祖 , 故言殷契 ” 。 由于盘庚迁殷 , 遂改商 日殷 。 故《殷本纪 》于武丁时说 “ 殷 国 大治 ” 。 ‘ 如上所说 , 盘庚所迁 , 实是北蒙。 既迁之后 , · 改北蒙为 殷 , 自是遂 以殷为国号 。 帝辛以后 , 殷社不祀 。 周封 微 子 开 于 ‘ 宋 , 以奉殷祀 。 然宋人称其先世 , 却往往用其 旧号 。 鲁嘻公时 , 宋国会卫 、 许 、 滕诸国伐郑 , 一 楚国为了帮助郑国 , 直 接 进 攻 宋 国 , 宋公将战 , 公孙固谏净 , 请不要兴师动众 , 当 时 就 说 过 “。天之弃商久矣 , 勿 。 这里就不是引用殷的新称 , 而是沿用商的 旧号 。 《诗三百篇 、 》成 于周火之手 , 《 商颂 》五篇却 不 以殷为 名。 即如《那 》篇序所说 , “微子至于戴公 , 其间礼乐废坏 , 有 正考甫者 , 得 《商颂 》十二篇子周之大师 , 以《 那 》为首 ” 。 然 《玄鸟 》一 篇却是祀高宗的。 高宗为武丁 , 于盘庚为侄辈 , 其时 商已更名为殷 。 可是《玄乌 》仍列 于《 商颂 》之 中。 殷 、 商虽为 同义 , 商终究是旧号 , , 而非新称 。 战国时 , 魏韩两国 一 也是这样 。 魏国本都安邑。 惠王迁都于大 ①按 《史记 》卷五 《 秦本纪 · 集解 》引作 “ 改宜 晋 改向日 高平 ” 。 《史记 》卷 四三《赵世家 · 集解 》引作 河雍 , 向日 高平 ” 。 《史记协 卷七九《范唯传 》引作 阳曰河雍 , “ 改 阳 日 “ 郑 侯使辰 归晋阳 、 向 , 更名高平 ” ②《左传 《偿公二十二年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梁。 大梁为周梁伯的故居 ①。 惠王迁都之后 , 魏国就 改 称 为 梁 国 。 《孟子 》开篇记述其居于大梁的经过 , 即以《梁 惠 王 》 名 篇 。 韩国本都于平阳 , 韩哀侯灭郑 , 因徙都之 , 司马贞引《竹书 纪年 》 “ 魏武侯二十一年 , 韩灭郑 , 哀侯入于郑 。 二十二年 , 晋桓公邑哀侯 于郑 ” 。 并说 “ 是韩既徙都 , 因 改 号 日 郑 , 故 《战国策 》谓韩惠王 日郑惠王 , 犹魏徙大梁称梁王然也 ” ②。 ’ 有些地名国名都没有改称 , 居于其地的人却有了改易 , 记述 这些先后居于其地的人 , 也有助 于了解其地的 沿 革 。 《竹 书 纪 年 》 “太康居斟寻 , 界亦居之 , 粱又居之 ” ③。 春秋时 , 齐国 本都于临淄。 晏子为了谏净齐侯 , 因而追溯了临淄 的 往 事 。 他 说 “昔爽鸿氏始居此地 , 季茹因之 , 有逢伯陵因之 , 蒲姑氏因 之 , 而后太公因之 ” ④。 爽鸡氏为少睐氏的司寇 , 季 前 为 虞 夏 时的诸侯 , 取代爽鸿氏而有临淄 , 有逢伯陵为殷时诸侯 , 蒲姑氏 为殷周 间诸侯 , 取代有逢伯陵者 。 太康 、 男和莱都居于斟寻 。 界 为推翻太康之人 , 太康失国后 , 男即入居 于斟寻 。 莱上距弄时 , 已有数世 , 其间斟寻已久废不为都 。 由《竹书纪年 》这条记载 , 不仅可知历时虽久 , 斟寻并未有显著的变迁 , 故莱仍得而都之‘ 临溯一地 , 自爽鸿氏至于太公已历五代诸侯 , 也就是说自少啤氏 时 , 历 夏、 商诸代 , 而至于周初 , 又至于春秋之时 。 历时虽久 , 临淄这个地方 , 甚至连名称都没有改过 。 临淄的得名是由于临于 湘水 。 临淄没有变迁 , 也说明淄水的河道也没有显著的变迁 。 这里还应该提到春秋初年郑国的制邑 。 郑庄公有弟共叔段 , ①《水经 , 渠 注 》。 ②《史记 》卷 四五《韩世家 · 索隐 》。 ③《 汉书 》卷二八 《 地理志 · 注 》、 《 水经 · 巨洋水注 》、 《史记 》卷 二 《夏本纪 · 正义 》、 又卷三 《周本纪 · 正义 》皆引之 。 ④《左传 》昭公二十年 。 ·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为其母武姜所爱奋武姜请永庄公以制邑封共叔段 。 庄公回答说 “ 制 , 岩邑也 , 貌叔死焉 。 他邑唯命 ” 。 据杜预的解释 , 歌叔为 东毓之君 , 恃制岩险而不修德 , 为郑所灭 。 这虽然是郑庄公不想 以制为共叔段封邑的借 口 , 也说明了制本为东歇的都城 , 而东毓 早于庄公以前巳为郑国所灭 。 这里所举的只是“ 些具体事例 , 实际应该还有更多的 。 其实 这些都已经可 以显示出世代久远 , 地理设施不断有所更新 , 若不 稍追溯沿革变迁 , 是难于适应社会环境的要求的 。 不 过 这 一 时 期 , 即令有所追溯 , 也只是因时因事 , 间或涉及 。 迫时过境迁 , 即不复闻问 。 而若干孤独事例 , 一 亦初未闻有人多加联系 , 深入探 索其间的究竞 。 ’ 浸假到了汉世 , 推波助澜 , 益为广泛 , 而且也逐渐深入 。 司 马迁所撰的《 史记 》实为“ 时 巨孽 。 如上文所列举的 出 于 《 春 秋 》、 《左传 》、 《战国策 》、 《 竹书纪年 》诸 事 例 , 在《史 记 》之 中固亦屡见不鲜 。 这里姑举沛 、 丰 两 地 作 为说明 。 按 《 汉书 · 地理志 》 、 沛郡属县中有沛县又有 丰 县 。 《 史 记 · 高祖 纪 》开篇即说 · ‘ 高祖 , 沛丰邑中阳里人 ” 。 这显然可见 , 丰邑 只是沛县所属的乡 , 不能和沛县并列 , 同 为 县 治 。 《 萧垂相世 家 》亦言 。何者 , 沛丰人也 ” 。 因为是沛县丰人 , 所以能 “ 以 文无害‘为沛主吏椽 ” 。 但曹参 ①、 王陵 ②、 周勃 ③、 樊哈 ④、 周昌 ⑥、 一 任敖 ⑥皆为沛人 , 而卢结却又为丰人 ⑦ , 这些人时代先 ①《史记⋯》卷五四 《曹承相世家 》。 ②《史记 》卷五六 《 陈云相世家 》。 ③ · 《史记 》卷五七 《绛侯周勃世家 》 ④《史记 》卷九五 《樊啥传 》。 ⑤《史记 》卷九六《张垂相传 》。 ⑥同上 。 ②《史记 》卷九三 《卢给传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后相同 , 而所记载却参差如此 , 这又是何说 史家记籍贯 , 多按 当时所在县邑 。 汉高祖为创业之主 , 萧何又是一代贤相 , 故史公 备载其原籍的县邑乡里 。 丰邑究竟是当时帝王将相的乡里 , 故不 久即应升为县 , 与沛国等 。 这一点 , 史公虽未明白道及 , 却是交 代清楚的。 《史记 · 高祖纪 》 说 “ 高祖还归 , 过沛 , 留 。 · ⋯ 沛父老皆顿首日 ‘沛幸得复 , 丰未复 唯陛 一 下 哀 怜 之 , 。 高 祖日 ‘丰吾所生长 , 极不忘耳 , 吾特为其 以雍齿 故 , 反 我 为 魏 , 。 沛父兄固请 , 乃并复丰 , 比沛 ” , 这虽未明丰 于 是 时 置 县 , 实际上是就在这时置县的。 史公于 《高祖纪 》 记沛丰邑 , 于 “萧垂相世家 》 记沛丰人 , 正好说明了丰邑变成丰县的经过 。 司马迁对沿革地理学的建树还不仅如此 而 已 。 一 篇 《何 渠 书 》 实为一代的绝作 。 这是一篇记载水道沿革的专著 , 而特着重 于黄河的变迁 。 《尚书 · 禹贡篇 》 记载全国的水道 , 只是记载当 时水道的现状 , 并未能进而探究其间的变迁 。 在各种 自 然 现 象 中 , 水道的变迁是比较频繁的 , 因为不仅有自然的变迁 , 还有人为 的变迁 。 司马迁所记载的 , 并未涉及全国所有的水道 , 却记载了 许多人为修兴的水利成就 , 自鸿沟诸渠以至 于郑 国渠、 龙首渠 、 遭渠以及其他诸小渠皆在记载之 中。 这些人为的作用使自然水道 有了很多的变迁 , 显示出人的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伟绩。 然而最 关重要的论述 , 却是黄河的溃决和改道 。 这应该是前无古人的记 载 , 《河渠书 》 后 , 司马迁自述说 ‘ “余南登庐山 , 观禹疏九江 , 遂至于会稽太徨 , 上姑苏 , 望五湖 , 东窥洛呐 、 大坯 、 迎河 , 行 淮 、 洒 、 济 、 漂 、 洛渠 , 西瞻蜀之氓山及离雄 , 北自龙门室于朔 方 。 曰 甚哉 , 水之为利害也 余从负薪塞宣房 , 悲 《抓子 》 之 诗而作 《河渠书 》 ” 。 正是由于他在全国各处 , 特别是在黄河下 游瓤子溃决处 , 了解到 自然和人为作用所肇致的水道的变迁 , 才 使他能够撰成有关水道沿革的绝作 。 《河渠书 》 诚然记载了水道的变迁 , 水道变迁只是许多地理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现象的一个部分 。 这是沿革地理的记载。 就是沿革地理也需要从 部分到全面的发展 。 · 由春秋到战国 , 再到 《河渠书 》 的撰成 , 都 显示出沿革地理在社会环境的活动 中已是不可少的 , 而这悠久时 期 中有关著述对于沿革地理 记载 , 不仅满足了当时的要求 , 也 勾划出形成 沿革地理学的重要因素 。 · 、 一 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人是不能离开地的 , 人也是能够利用 自然 , 并能够改造自然 的 。 这在新石舞时期人最初从事生产劳动时就是如此 。 当时的人 如何选择居住地区就是明显的利用 自然过程 。 人是不可能离开水 的 , · 而那时的人还不知道凿井 , 只能就居于河流的近旁。 河水时 有涨落 , 过于靠近河流 , 就不兔受到河水的冲失或淹没。 这样既 不能远离河流一 又不能靠近柯流 , 遂成为当时人选择居住地区的 规律 。 黄土地区河流下切显著 , 河滨形成台地 , 有的多达数层 , 当时人选择居住地区就多喜欢在这样的台地之上 。 一 般都不在最 下一 层 , 也不在较高的层次 。 最下州层容易为河水淹没 , 而较高 的层次又不便于取水‘ 这样的选择居住地区 , 显示出当时的人利 用 自然的最高水平 。 当时的人既已能够从事生产并已知道种植农 作物 , 这当然是一 种显著的成就 。 不过当时的人尚不 知 、 使 用肥 料 。 既不知使用肥料 , 在没有肥料补偿时 土地报酬渐减又是不 可避免的自然娜建。 在较长时期居住之后 , 就不能 不 向 他处迁 居 。 由于原来居住地区其他自然条件较为优越 , 经过一段时间之 后 , 地力逐渐恢复 , 原来居住的人或另外其他的人 , 又复迁到这 里 。 虽然是等待地力的恢复 , 却 也含有改造自然的作用 。 已经发 掘出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 , 其 中不少显出若干层的堆积 , 这就 是经过不同时期的人居住过的证据 。 这样的文化遗 址 是 相当多 的 , 用不着再列举若干例证 。 由于岁月的迈进 , 文化遗址层次的增多 , 后来的居住者对于 , 导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以前曾经有人居住过的遗址 , 当有一种辨认的能力。 凭借着前人 生活的积累 , 更易于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 这种辨认前人居住过 遗址的知识和经 验 , ’ 因为尚未有文字的记载 , 是难 于 具 体明了 的。 但不能就谓其并不具备 。 不然这样许多遗址 中每个都有若干 层次的现象 , 将不易得到恰 当的解释和说明 。 如果说 , 在那样原 始的时期 , 人巳经朦胧地有了极为原始的有关的简单地 理 的 概 念 , 谅不至于被视为过分 。 就在那样原始的时期 , 人与地接触 , 对于地的认识 , 自然都 是极为简单的 。 随着时间的发展 , 这样的认识必然由简单而进于 繁多。 由单纯的印象渐臻于复杂的概念。 有的仍局限于其所能达 到的地区 , 有的就不免超 于其所能达到的地区之外 , 甚至于远至 于天下和宇宙之间 。 当时所谓的天下和宇宙是相当的狭小 , 是和 后世所说的天下和宇宙难成比例的。 这样认识自然的时期 , 也许 更为悠久 。直到有文字记载之后 , 才以文字记载的形式表达出来 。 最初用文字表达这样一些地理概念 , 都往往是一些较为笼统 的说法 。 如说当时的天下或土宇 , 就称为 “ 禹迹 ” ①或 “神州 ” ③ , 说得较为详细些 , 就称为 “九州 ” ③、 “ 九有 ④ ” 、 “九 围 ” 妙 、 “九隅 ” 砂 。 这还都是概括的说法 , 难于说得具体。 战 国时策士游说 , 由于利害关系 , 就不能含混了事 。 说到地理形势 , 就一定要具体明确 , 才能够说服有关的君王 , 取得信任 。 苏秦说齐 宣王时说 “齐南有泰山 , 东有琅邪 , 西有清河 , 北有渤海 , 此所 ①《诗 · 大稚 · 文王有声 》。 ②《史记 》卷七 四 《 孟柯荀卿列传 》。 赤县神州的简称 。 ③《齐侯钟铭 》。 ④《诗 · 商烦 · 玄鸟 》。 ⑤《诗 · 商颂 · 长发 》。 ⑥《 逸周书 · 尝麦解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谓四塞之国也 ” ①。 泰山在齐国之南 , 其南为 鲁 国 。 琅邪 , 山 名 , 在今山东省胶南县南 。 清河 , 在齐赵两 国之间 , 据后来的记 ‘ 载 , 流经今河北省威县 、 清河 、 故城 、景县 、东光诸县 ⑦。 渤海即 今渤海 。 、 这四塞之国的说法 , 正是具体指出齐国的形势。 苏秦说 赵王 , 也说 赵国 。西有常山 , 南有河漳 , 东 有 清 河 , 北有燕 国 ” 、 ⑧。 常山即恒山 , 在今太行山北 , 一 河北 、 山西两省间 。 河为 黄河 , 漳为漳水 , 皆流经赵国的南部。 清河 , 即赵和齐国之间的 界河 。 常山和河 、 漳 、 ‘ 清河 , ’ ‘ 都可据 以防守石苏秦于赵国北境没 有举出险要形胜的所在 , 但却提到 了燕国 , 并且指出 , 燕国是不 足畏的弱 国 , 可见赵国四境是可 资安全防守的。 张仪与司马错于 秦惠王前 , 争论伐韩之利 , 张仪说 “亲魏善楚 , 下兵三川 , 塞 辑辕维氏之口 , 当屯留之道 , 魏绝南阳 , 楚临南郑 , 秦攻新城、 宜阳 , 以临二周之郊 , 诛周主之罪 , 侵楚魏之地 , 周自知不救 , 九鼎室货必出 , 据九鼎 , 按图籍 , 挟天子 以令天下 , 天下莫敢不 听 , 此王业也 ” 护 。 当时尽流经洛阳附近的黄河和伊洛两水合称 三川 , 维氏在今河南堰师县东南 , 辑辕山更在猴氏的东南 , 山路 盘旋 , 形势险阻 , 为尸方要塞 。 屯留在今山西东南 , 为越过太行 山的道路经过的地方 。 南阳在太行山南 , 今河南省济源 , 沁阳等 县地 。南郑即春秋及战国初期郑国都城的所在地 万 , 亦即今河南新 郑县 。 新城在今河南伊川县西南 , 宜阳在今河南宜阳县西 。 这是 说 , 秦国在伐韩之时 , 和魏楚两国和好 , 取得它们的助力 , 至少 不受它们的掣肘 。这样秦国可以出兵达到三川 , 东南 者塞住维氏 、 ①《 战国策 》卷八 《齐策一 》。 ②《水经 · 清水注 》。 ‘ ③《战国策 》卷一九《赵策止 》‘ ④《战国策 》卷三 《秦策一 》。 ⑥《战国策 》卷三《秦策一 · 高诱往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辑辕的要塞 , 北面控制屯留附近太行山上的道路 , ‘ 魏 国 阻 遏 南 阳 , 使韩国和上党不能联络 , 楚国出兵南郑 使韩国都城受到威 胁 。 秦国另一支兵力 , 由宜阳攻到新城 , 就可到达当时东西两 周 的郊野 , 取得绝对的胜利 。 当时秦惠王没有采纳张仪这个伐韩策 略 , 是因为司马错所陈的伐蜀策略更容易取得效果 。 如果仅就伐 韩而论 , 张仪的策略是可以有制胜之道的 , 因为他所说的攻取形 势是和韩国的地理相符合的 。 ‘ 后来秦军的伐韩 , 就是一方面攻取 上党 , 以截断韩国内部的联络 , 一方面攻取宜阳 , 、 以便东下直捣 韩国的都城 。 战国策士这样一些言辞 , 显示出当时对于地理的重 视 , 也显示出因重视地理而取得的成就 。 由于地理受到重视 , 地理学也就相应地取 得 一 定的成就 。 《 尚书 》 的 《 禹贡 》 , 《周 礼 》 的 《职 方 》 和 《尔 一 雅 》 的 ‘ 《释 地 》 、 《 吕氏春秋 》 的 《有始览 》 , 都 是 具 体 的 例 证 。 《 禹 贡 》 和 《尚书 》 其他各篇不同 。 这是战国时人托名大禹的著述 , 掺杂到 《尚书 》 之 中 , 成为 《 夏书 》 的一篇 , 那是传统的错误 , 这在现在已经论证清楚 , 谅无异议 ①。 这是我 国最早的一篇地理 名著。 它的内容极为丰富 , 举凡疆域轮廊 , 政治区划 、 山脉 、 河 流 、 土壤 、 田地 、 物产 、 道路以及各地居民部 落 , 无 不兼收并 蓄 , 详加论列 。 《周礼 》 所载的职方氏 “掌天下之图 , 以掌天 下之地 , 辨其邦 国、 都鄙 、 四夷 、 八蛮 、 七闽 、 九貉 、 五戎 、 六 狄之人民 , 与其财用九谷 、六畜之数要 , 周知其利害 ” 。除此之外 , 它还记载九州的镇山 、 泽蔽 、川 、浸 、利 即物产 。可知当时的地理 学所包含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 , 它有自然地理 , 也有人文地理 。 这些地理学的著作所记载的内容不可能都是相同的。 但有一 点却是一样 , 就是各书中都是分州记载。 州名不尽一致 , 州数却 是九 , 也就是说 , 各书皆言九州 。 这分明 是 受 了 更 古 的 “九 ①拙著《河 山集二集 · 论 禹贡 的著作年代 》。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州 ” 、 “九有” 、 “九围 ” 、 “ 九隅 ” 说法的影响 。 不过这样一 些说法都属于概念性质 , 和实际的地理现象并没有若何的联系 。 古人所用以表示数值的九字 , 并不一定确有九个实物 , 而只是表 示多的意思 ①。 这些地理学著作所说的九州 则 确 实 者隆九个 州 , 并不是笼统的概念 。 这虽说不是笼统的概念 , 却也不是当时 实有的政治区划 , 只是这些著作的撰述人的设想 , 或者作为将来 能够见诸实际设施的一种计划 。 因为当时并没有这样或那样的九 州的具体区划 。 ‘ 各种地理著作所记载的九州不尽相同 。 ‘ “尚书 · 禹贡 》 篇所 记载的九州及各州的轮廊如下 冀州回 , 济河帷 充州 ③ , 海岱 准青州 ④ , 海岱及淮 ·准徐州 ⑤ , 淮海 ·准气州 , 荆及衡 阳惟 并, 州 ⑥ 荆河帷像州 ①汪中《述学内篇 》卷一 《释三九 》。 ②《史记 》卷二 《夏本记 · 集解 》引郑玄说 “ 两 河 间 冀 州 ” 。 又 《 正义 》 “东河之西 , 西河之东 , 南河之北 , 皆冀州也 ” 。 ③济水出自今河南省济源县北王屋 山 , 东甫流经今郑州 、 开 封 、 济南 等市 , 而东北入海 。 河即黄河 , 当时称黄河为河水 。 ④《史记 · 夏本纪 , 集解 》引郑玄说 “ 东 自海 , 西 至 岱 。 东岳曰 岱 山 ” 。 按 即今泰山。 一 ‘ 飞 ⑤认 尚书 · 伪孔传 》 , “ 东至海 , 北至岱 , 南及淮 ” 。 ⑥《尚书 · 伪孔传 》 一 “ 荆州 , 北据荆 山 , 南及衡 山之 叼 ” 。 荆 山在今 湖北省西部 , 汉水之西 , 其西北为武当 山 。衡 山在今湖南省衡 山县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华阳 里水帷梁州 ① 黑水西 河惟 雍州 ②。 《 周礼 · 职方 》所说的九州 , 与《 禹贡 》略有不同 。 它说 东南曰 扬州 , 正 南曰 荆州 河 南曰 像州 , 正 东曰 青州 河 东曰 充州 正西 曰 雍州 东北 曰 幽 州 河 内曰 冀州 正 湘 曰 并州 。 《 尔雅 · 释地 》则说 两 河间 曰 冀州 河 南 曰 像州 河 西 曰 雍州 汉南曰 荆州 , ①《伪孔传 》 “ 梁州 , 东据华 山之南 , 两距黑水 ” 。 黑水所在 自 来 说者很多 。 然众说纷纭 , 莫衷一是 。 《史记 》卷一《 ’ 夏本纪 · 正义 》 引 《括地志 》 “ 黑水源 出梁州城固县西北太山 ” 。 ②《伪孔传 》 “ 西距黑水 , 东据河 , 龙 门之河在冀州西 ” 。 《史记 · 夏本纪 · 索隐 》 “ 《地理志 》 , 益州滇池有黑水 祠 。 郑 玄 引《地 说 》去 “ 三危山 , 黑水出其南 ” 。 《 山海经 》 “ 黑水出昆 仑 墟 西北隅也 ”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江南曰扬 州 · 济河 间 曰 充州 济东曰 徐州 一 燕 曰幽 州 一 齐 曰 营州 。 《 吕氏春秋 · 有始览 》却又有一种九州的说法 。 它说 河 汉之间为像州 , 周 也 两 河之间为冀 、 州 , 晋也 河 济之间为充 州 , 、 卫也 , 东方 为青州 , 齐也 酒上 为徐州 , 熹也 东南为扬 州 , 越也 , 南方 为荆州 , 楚也 · 西 方 为雍州沂秦也 , 池 方 为幽 州 , 一 燕也 。 这四种著述的记载 , 州名不尽相同 , 这是需要另作说明的 。 除过这一点以外 , 倒有两种相似之处 。 其一 是以自然山川为界 , 再一是以方位为区别的标志 。 一 这都显示出地理学的水平向较高位
本文档为【史念海:历史地理学的形成因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13772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0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5-10
浏览量: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