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2申论热点及申论范文点评11

2012申论热点及申论范文点评11

举报
开通vip

2012申论热点及申论范文点评11 申论八股法 经过近一段时间来对几本申论模拟题的练习,结合当前热点问题,对申论第三题写作做如下总结。拿出来和奋斗在同一战线的各位分享。欢迎指正补充! 文章主题三段论方式:这样显得条例清楚 有层次感。实际写起来也比较有头绪 第一段:政策,提出主题关键词; 作用,意义(肯定目前的成果); 显示,引出现象 第二段:分析现象 第三段:解决方法 前景,回应主题,深化主旨,联系当前政策: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 下面就涉及到可参考的资料一一叙述: ★开头方法:开篇点题,陈述现象和相应的政策 ...

2012申论热点及申论范文点评11
申论八股法 经过近一段时间来对几本申论模拟题的练习,结合当前热点问题,对申论第三题写作做如下总结。拿出来和奋斗在同一战线的各位分享。欢迎指正补充! 文章主题三段论方式:这样显得条例清楚 有层次感。实际写起来也比较有头绪 第一段:政策,提出主题关键词; 作用,意义(肯定目前的成果); 显示,引出现象 第二段: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现象 第三段:解决方法 前景,回应主题,深化主旨,联系当前政策: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 下面就涉及到可参考的资料一一叙述: ★开头方法:开篇点题,陈述现象和相应的政策 1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但。。。的改革却明显落后,(后面引出材料反映问题) 2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问题日渐凸现出来,在社会经济和国家安全中的位置越来越突出。(政策) 3 近年来,我国。。。工作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引起了上到中央,下至地方的高度重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严重影响。。。(现象,政策) 4 近些年来, 。。。蓬勃发展,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但与此同时, 。。。(现象,政策) 5 目前产生的。。。问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引起强烈反响。(政策) 6 。。。正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政策) ★第一段主要现象从文中找出有代表性的实例加以叙述即可,在这里不再赘述 ★第二段主要叙述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般从材料给出的现象从中分析就能得出结论,下面就近期热点问题为例加以说明,不外乎根据材料从以下角度进行展开分析 一、医疗体制改革:  1. “医药不分”、“以药养医”的机制不合理。 2、医疗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到位; 3、医风医德有待提高; 4群众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 5、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欠发达,投入不够,条件差,设备少,水平低,缺少专业人才,缺少重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 对策: 1、医、药行业分开,降低药价; 2、院务公开,采取监督、举报措施,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3、医疗卫生服务队伍专业素质提高与思想道德建设并重; 4、加大政府投入,以农村为重点;建立一个覆盖全民,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 5、加大卫生常识宣传力度,动员全民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二、三农问题: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 一、农民工问题 (一)进城务工人员存在权益受侵害的现象 1.一些地方在农民工务工就业的职业、工种等方面,设置了许多不合理限制。 2.企业用工和劳动管理很不规范。 3.劳动岗位极不稳定,报酬难以有效保证。 4.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 5.社会基本保险普遍缺失。 (二)进城务工人员权益受侵害的主要原因 1.许多人观念上有错误,以农民来定位“进城务工人员”。 2.社会保障不完善。 (三)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对策 1.解决好雇佣者对进城务工人员随意克扣工钱和拖欠工资等问题 2.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健康保障。 3.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其技能和素质。 4.确立进城务工人员的工伤保险制度。 5.确立进城务工人员工资分配办法。 6.帮助建立一个具体的进城务工人员组织。 二、拖欠民工工资问题 (一)民工工资问题的原因 1.一些地方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及一些房地产项目资金来源不落实,是造成拖欠的重要原因。 2.部分开发商资金不足,盲目立项、开工。 3.施工企业垫资施工,导致总包单位无力垫资又要求分包单位垫资施工的恶性循环,进而造成民工工资的拖欠。 4.包工头为了自身利益多赚利润,故意拖欠。 5.包工头不与民工签订劳动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导致民工投诉时缺乏法律依据;另外,不按时发工资也是造成民工工资被拖欠的原因之一。 (二)解决民工工资拖欠的对策 1.充分认识解决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重要性。 第一,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对于维护人民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第三,是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制止“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要求。 2.要采取有力措施,完善相关制度。 第一,应该建立一个认定拖欠民工工资的制度。国家应该制定统一的《民工拖欠工资管理条例》,而不是各地自搞一套。 第二,要建立民工任职的资质人定,以此遏制我国由于民工进城没有管理造成的巨大浪费。 第三,要建立劳动合约的认定制度,通过第三者公证,在法院打官司的时候就具有法律效力。 3.要加强民工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教育,增强其维权意识。 三、农民增收问题 “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农民收入问题。目前我国农民的收入状况,总的来说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一)影响农民增收的相关因素 1. 农产品成本高、价格低、限制了农民增收 2.农业经营结构不合理阻碍了农民增收。 3.农民负担居高不下掣肘了农民增收。 4.非农岗位就业不足抑制了农民增收 (二)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分析 1. 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是关键。 2.农业结构调整是必要条件。 3.发展劳务经济,改革户籍管理是必要途径。 4.减轻农民负担是保正。 第五, 政府加大投入是基础。 四、农民就业问题 (一)大力推动农民就业创业工程,切实帮助农民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引导,培养良好的就业风气。 (二)建立完善的技能培训体系,抓好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农民的技能素质。积极推荐就业。 (三)落实就业补贴政策,鼓励企业使用本地群众。 (四)建成标准统一、制度完善、功能齐全的一站式就业服务平台,实现就业服务向农村延伸。 (五)适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废除城乡二元化结构,让农民能与城市人进行公平的就业竞争 五、发展现代农业对策 (一)整合农业资源,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发展都市农业、建设农业园区,打造建设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业生态园;发展循环农业,特色农业。 (二)实现农业产业化、专业化、协作化、用高科技武装农业的发展 (三)实现农村经济市场化,把农业、农村、农民融入整个市场体系,提高农产品商品率,使农民变成从事企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劳动的现代农业的经营者和生产者。 (四)发展农业工业化,走低成本低污染低消耗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业工业化道路。 五、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一)加大扶贫投入、发放扶贫贷款、减免办学经费、用地收费返还等措施、增加欠发达的【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 (二)帮助欠发达区发展集体经济,同时适当增加工业和商业用地指标,为落后镇村脱贫奔康提供一个发展平台 六、农村改革问题 (一)创新农村基层政权体制,认真解决机构和人员臃肿问题,切实加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二)建立土地流转市场,促进土地有效利用。 (三)建立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医疗保障、贫困生入学补贴、养老保险等 (四)完善农村信用社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发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农业保险。 (五)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合理提高补偿标准,通过增加非农就业等间接补偿和工业发展,等财力增加后建立反哺农业的长期补偿,以达到长远的保护农民利益。 (六)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七)引导农民抵制迷信、破除陋习,宣扬科学,倡导健康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八)加强农村法制建设,为农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九)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让农民群众享有相关法律法规机制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十)加强依法治村工作,严厉打击黄赌毒,妥善处理好社会各种矛盾。 (十一)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十二)将农村的教育、交通、能源、医疗、卫生、公共基础设施等建设和发展水平纳入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和干部考核指标中,使政府决策和政府行为真做到统筹农村发展当中。 (十三)转移农村劳动力,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收益率,发挥以城带乡、建设新农村的战略道路。 (十四)充分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自身生产力、文化等方面的素质 三、安全生产: 1、安全意识淡薄; 2、安全监管工作不到位、安全监督工作不彻底、执法检查工作走形式; 3、重效益轻安全; 4、生产技术含量不高; 5、生产设备落后; 6、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7、钱权交易;权利寻租 对策:1、制定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指标及控制体系;    2、加强行业管理,修订行业安全标准和规程;    3、增加安全投入,扶持重点煤矿治理瓦斯等重大隐患;    4、推动安全科技进步,落实项目、资金;    5、研究出台经济政策,建立、完善经济调控手段;    6、加强教育培训,规范煤矿招工和劳动管理;    7、加快立法工作;    8、建立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    9、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严格企业安全生产业绩考核;    10、严肃查处责任事故,防范惩治失职渎职、官商勾结等腐败现象;    11、倡导安全文化,加强社会监督; 12、完善监管体制,加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1] 四、房价调控: 1、随着人们收入增加,投资需求日益旺盛 2、因为货币政策相对宽松,市场流动性充足,也就是说市场流通中的钱过多 3、近年来,“土地财政”导致的地价上涨成为高房价的一大推力。所谓“土地财政”,就是一些地方政府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取得的收入。 4、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历史只有10多年,体制机制还不健全。 5、房价过高还与城镇化快速发展有关。 对策:   一是“明问责”,就是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 二是“抑投机”,就是坚决抑制投资投机性住房需求。 三是“增供给”,就是增加住房有效供给。 四是“促保障”,就是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五是“严监管”,就是加强市场监管。 五、民生问题 (一)、民生问题的四大基本问题 1. 教育是民生之基,是国民立足社会的基础; 2. 就业是民生之本; 3.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 4.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网。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需要始终将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放在首位,并且始终以民生问题为核心。 (二)、民生问题出现的社会问题 1. 收入分配不公带来的贫富差距的持续扩大; 2. 劳动关系失衡带来的劳动者的权益不断受损; 3. 传统户籍制度下的流动人口和城市固定户籍人口的利益分歧带来的对农民工的歧视现象; 4. 城乡差距的扩大化和泡泡糖地区差距的扩大化。 (三)、民生问题 产生的原因 1. 民生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经济问题; 2. 经济发展的地域不平衡性; 3. 劳动者个人劳动能力不高; 4. 体制不够健全。 对策:1.解决民生问题的长效机制在于通过改革建立起制度化、法制化的保障。 2.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深化改革。即推进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以发展民主政治为目标的政治体制改革,指出了解决民生问题和让人民幸福快乐的根本途径。 3.共享改革成果。(1)共享改革发展的物质成果,以适应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共享改革发展的精神成果,以适应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共享改革发展的社会成果,以适应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的需要;共享改革发展的政治成果,以适应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参与社会政治生活需要。(2)建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3) 重视和改善民生,就要提高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着重点是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4)必须用发展机会平等保障收入分配公正,使改革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而不是被权势阶层贪占。 4.改善民生要从国情出发,逐步进行。 5.建立能真正解决民众利益的诉求和表达机制。 6.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作为基本 职责 岗位职责下载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载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载建筑公司岗位职责下载社工督导职责.docx 、解决腐败问题 7.解决民生问题需要多方形成合力 六、公共安全 含 义: 公共安全包含信息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公众出行规律安全、避难者行为安全,人员疏散的场地安全、建筑安全、城市生命线安全,恶意和非恶意的人身安全和人员疏散等。 原 因: 我国目前公共安全问题突出绝不是偶然的。它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深层社会矛盾及反映这些矛盾的社会问题的表征。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体制转型期内产生的社会震荡。我国正处于由原有的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经济体制向新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期,在此过程中,价值观的多元化,客观上增加了社会控制的困难。 其二,收入差距拉大产生的变态利益需求取向,使社会心理出现失衡,产生了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利益冲突的加剧必然使违法犯罪行为增多。 其三,大规模社会人口流动产生的附带性社会治安问题。当前,除了农村民工潮之外,某些城市人口也加入了人口流动大军,给人口管理和治安带来巨大困难。在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中,不可避免出现某些社会犯罪现象。 其四,政府职能转换期内产生的社会调控能力弱化。政府职能转换还没有完全到位,在某些方面造成社会调控能力弱化,从而影响社会治安的调控和整治。 其五,国际犯罪活动对国内产生的冲击。 对 策: 第一,健全体制,明确责任。各地区各部门要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各级政府要把加强应急管理摆在重要位置,把人力、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用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严格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落实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二,居安思危,预防为主。要健全公共安全管理机制,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加强专业救灾抢险队伍建设,健全救灾物资储备制度,搞好培训和预案演练,全面提高国家和全社会的抗风险能力。 第三,强化法治,要用法治来确保公共安全,即加快 规章制度 食品安全规章制度下载关于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关于行政管理规章制度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范本关于公司规章制度 建设,健全与完善关于维护公共安全的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办事。要加快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法制体系,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第四,依靠科技。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把科技产品运用到维护公共安全上面去。用高科技对安全高发区进行监控、警报等预防。 第五,协同应对,快速反应。建立公共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制定公共安全应急预案,搞好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安全防范和管理水平。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临时不乱。 第六,加强基层,全民参与。提高基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能力,提高群众应急能力和自救能力。 第七,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增加全民的危机意识、社会责任意识。 安全问题(具体) 一、食品安全问题(阜阳劣质奶粉事件) 食品安全对策: 1、加大源头污染治理力度2、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3、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经营秩序4、严查大要案与建立长效机制并重 (一)、.主要问题: 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影响恶劣,在全国大清查中发现劣质奶粉泛滥全国。 (二)、主要原因: 1、乳品厂商数量过多,恶性竞争,意相压价,产销勾结造假牟取暴利; 2、食品监管部门众多,存在职责不明,多头执法。以罚代刑等问题,造成劣质奶粉迟迟得不到有效处理,使缺乏监管的农村成为重灾区。 (三)、解决策略和措施 1、解决策略:鉴于劣质奶粉事件之成因主要是市场恶性竞争和监管不力,故而期望通过以下措施来强化政府监管,以刹住伪劣乳品泛滥的恶风,同时着眼于未来,积极培养行业自治能力,逐步转变政府的监管职责和方式。 2、具体措施如下: (1)明确乳品监管职责,把分散在多个部门的职责相对集中起来防止多头执法、互相牵制; (2)、严格乳品市场准入制度,以利于市场良性竞争为标准来控制企业数量,把信誉差的企业从市场中清除出去; (3)、积极引导乳品厂商建立行业自治组织,加强行业自责自律,提高产品质量,规范竞争行为; (4)、建立不合格乳品召回的法律制度,及时公布不合格奶粉的品牌和厂家,加大惩处力度; (5)、积极宣传母乳喂养的益处,减少婴幼儿对奶粉的依赖。 二、突发事件 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最根本的对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从源头上解决公共安全问题。具体来说: 1、领导重视,把公共安全作为大事,常抓不懈; 2、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介绍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常识,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3、建立全国性的预警机制; 3、各单位、各部门要相互协调,理顺关系,消除体制性障碍; 4、为减少和防止突发性事件的发生,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转型期不同利益群体间的关系、国家宏观调控与引进市场机制的关系。 5、 建立健全关于应对突发性事件的法律法规。对负有相关责任的领导干部,要严厉惩处。有的给予党纪、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要追究法律责任。 二、安全生产问题(矿难问题) (一)、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原因 1、从我国煤矿的自然条件来看,目前⒉6万多处煤矿中,50%左右是高瓦斯矿井,60%至7%0是在复杂的构造条件下进行开采。随着开采深度的加深和扩展,瓦斯、水还有火灾、矿压等,对于煤矿安全的威胁日趋严重。 2、从生产开采条件来看,全国50%的小型煤矿采用落后的开采方式。 3、从历史和政策的原因来看,煤矿安全投入欠账非常大。前些年由于煤矿市场形势不好,资金极度短缺,甚至连工资都不能正常发放,在这种情况下,安全方面的投入明显减少。仅国有煤矿在安全工程、装备和设施方面欠账就达500亿元左右。 4、煤矿从业人员的整体文化素质相对较低。 5、煤矿超能力生产也是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 (二)、措施 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须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入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2、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3、实施安全生产的三大对策体系:一是事前预防对策体系;二是事中应急救援体系;三市事后处理对策系统。 4、对渎职官员实行问责制。 七、环境保护专题 原 因: 一、相关部门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 二、企业技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以企业为主体的环境技术开发创新体系建设进展迟缓,科研、设计力量薄弱,尚未形成拥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著名品牌、市场占有率高、能够提供较多就业机会的优势环保骨干企业队伍。 三、政策体系不够完善。引导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尚未健全,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管理措施、机制和手段不足。 对 策: 一、加强对环境执法的监督。形成群众、政府主管部门、企业内部以及新闻媒体等多渠道的、多层次的监管机制,使监督机制真正发挥作用。 二、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投入力度。创建多元化的产业投资环境。加大各级政府对环保产业的投资力度,拓宽投资渠道,建立完善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多元化环保产业投融资机制。 三、促进环境科技创新,提升环保技术水平。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支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 四、做好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建立“三废”处理设施,进一步完善管理措施。 五、做好环境宣传教育及培训工作,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鼓励公众参与环保活动和监督工作。 八、执政能力 原 因: 第一,体制原因。由于党委及政府部门机构设置不尽合理,多头管理和权力过分集中问题同时存在。权力配置的不合理,导致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一言堂”使大小事都由“一把手”来决定,从而使“分工负责”失去了意义。另外,权力配置的不合理导致了部门设置的不合理,党政班子领导职数较多,出现了多头管理,造成互相扯皮、推诿,领导与部门忙于协调,工作效率低下。 第二,工作机制原因。没有改革和完善原有的工作机制;没有理顺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也末研究建立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分工和职能边界清晰的良性工作机制,这就导致一些地方在工作中,面对同一件事情,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几家都要管,但谁也管不好的现象。 第三,能力与素质原因。 一是在科学判断形势方面,很少能从大处着眼和运用理论思维、战略思维对方向性、全局性、前瞻性等重大现实问题进行思考。 二是在驾驭市场经济方面,一方面是以党代政、包办其他组织的事务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党委处于各种矛盾的焦点;另一方面是用计划经济的手段来管理市场经济,对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规律知之不多,服务的意识、服务的本领不够强。 三是在应对复杂局面方面,往往是心存顾虑,在工作方式上按部就班,在领导方式上墨守成规,在风险决策上等待观望,缺乏创新的勇气和魄力,不能或不敢突破旧思想、旧观念。发展没有新思路,改革没有新突破,开放没有新局面。 四是在依法执政方面,不能很好地摆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以党代法,以权代法,自觉不自觉地干预了执法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和业务,损害了党的领导和党的形象。不善于把党委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为符合宪法、法律的决策。 五是在总揽全局方面,不能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中心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有时混淆了全局和局部利益,甚至损害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不去议大事、管全局、抓方向,而是拘泥于一些具体的事务及其实施过程。 第四,思想认识原因。一是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出现了政治意识淡薄、执政意识衰退的趋势,摆不正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二是一些领导干部不能很好地分析当前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变革趋势,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仍然保持党政职能不分,以党代政,党委的权力过分集中的老样子。三是一些领导干部法制意识淡薄、依法行政的观念不够强。 对 策: 一、提高、增强党员、干部的素质和本领。对党员、干部进行培训、考核制度。制定规范的管理党员干部的法律法规。 二、完善执政方略。完善的执政方略,首先要强化党员干部的执政意识。1.是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2.是执政的发展意识;3.是执政的法律意识;4.是执政的忧患意识。党员干部必须自觉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三、健全党的执政体制。健全执政体制,一方面应健全党的领导体制和机制。如,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建立健全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制度等。另一方面应正确处理党和政府、党和人大、党和政协、党和人民团体的关系以及党和企业的关系,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应集中精力抓大事,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通过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党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 四、加强科学执政方式。从科学的思想、科学的理论、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进行执政. 把党的执政能力建立在更加自觉地运用各种规律上来。 五、巩固执政基础。党的执政基础包括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须坚定不移地依靠工人阶级,巩固工人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同时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不断扩大和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一方面应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高度重视和维护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杜绝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同时妥善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反对腐败。拓宽和健全监督渠道,把权利运行置于有效约束和监督之下,各级党组织和干部都要自觉接受党员和人民群众监督。 八、科学发展观 (一)、我国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依据) 1、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2、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 3、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4、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 5、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和竞争力不强。 (二)、解决我国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的方略(贯彻科学发展观要处理好七个关系) 1、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要处理好城乡发展、地区发展的关系; 3、要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 4、要处理好经济增长同资源、环境的关系; 5、要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6、要处理好物质文明建设同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7、要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一)、我国经济建设存在的突出的问题是: 1、经济结构不合理; 2、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资源环境的代价太大。 (二)对策: 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关键是要抓好四个环节: 1、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2、农业和农村自身要加快发展,推进城镇化; 3、城市发展要和农村发展相协调,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 4、统筹推进城乡改革,消除体制性障碍。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 2、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统一,既要讲求经济效益,也要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4、坚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标本兼治,突出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环境治理和建设; 5、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环境保护和治理,推进资源开发与节约,依法严格保护环境与生态; 6、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实行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从体制和机制上促进可持续发展; 7、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经济建设中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8、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 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一)、我们要用全面的观点看待政绩。所谓“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就是: 1、既要看经济指标,有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 2、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 3、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 4、既要看经济总量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 5、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稳定; 6、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 7、既要看主观努力,又要看客观条件。 (二)、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几点要求: 1、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积极进取,又要量力而行,不追求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盲目攀比; 2、必须坚持办实事、求实效,珍惜民力,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3、必须深入实际,察实情,讲实话,不虚报浮夸,不作表面文章; 4、必须立足当前,放眼长远,不急功近利。 九、社会管理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关键在领导,基础在基层,根本在落实。因此,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责任,精心规划项目,突出实践特色,狠抓工作落实,务求取得实效。     第一,要在深化认识、加强领导上抓落实。加强社区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各级领导要增强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把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摆上党政领导班子的重要议事日程,摆到与抓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社会管理创新要纳入本地区、本部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做到与经济建设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党政一把手应担负起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第一责任,亲自抓,带头管,真抓实干,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要在制订规划、强化责任上抓落实。社会管理创新要紧密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出较为完善的社会管理创新的总体规划。同时,明确目标责任,把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人员,并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度和讲评考核制度,确保每项工作的职责任务落实到位,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第三,要在深入调研、创新招法上抓落实。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必须与时俱进。因此,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在创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健全管理机制、破解管理难题上下功夫、用气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加强对社会管理的调查研究,掌握社情民意,分析社会矛盾,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同时,要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的好经验好做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第四,要在政策支持、工作保障上抓落实。社会管理创新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上下左右齐抓共管。因此,各地区、各部门都应按照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工作实际状况,切实加大社会管理创新的政策支持和工作保障力度。政法综治部门作为社会管理的主力军,尤其对街乡镇和社区(村)综治信访服务中心(站)的建设,加强日常管理和指导。同时,要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办公条件以及经费保障上给予支持,以保证社会管理创新的深入推进。     第五,要在整体推进、夯实基础上抓落实。新时期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任务非常明确,当前,要下力量把思路变成规划、把规划变成项目、把项目变成成果。既要突出重点,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又要以典型引路,整体推进。在实施社会管理项目规划中,要统筹抓好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等各项工作,推动政法综治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开创政法综治各项工作新局面。同时,要着手研究建立长效机制,把社会建设纳入“十二五”规划。     第六,要在解决问题、见到成效上抓落实。衡量社会管理创新的成效,关键要看实践、看效果,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是否提高,看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是否增强。要紧紧抓住工作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从关键节点上突破,因地制宜,脚踏实地,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管得到、管得住、管得好”,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总之,大力加强社会建设,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新形势下带有方向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认识新时期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特点,紧紧围绕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开创进取,创新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社会管理工作的新路子,为新时期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十、政府要用科学发展的观点招商引资   第一部分:政府在招商引资中存在的成绩和问题   1、成绩(简要说明)   2、问题   (1)招商引资的盲目性;   (2)法制观念不强;   (3)未转变政府职能;   (4)监管力度不够   第二部分:产生问题的原因   总的原因是没有贯彻科学发展的观点,具体来说有三方面:   1、未坚持“以人为本”(忽视农民利益,造成土地流失);   2、为处理好人与自然环境、资源的关系(土地);   3、为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农民与投资商、政府与投资商、基层组织与投资商等)   第三部分:对策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协调好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不同利益群体间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有效地招商引资。   1、转变政府职能;   2、坚持政府诚信;   3、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   4、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 十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原因分析   在发展中国家行列,中国经济保持了20多年的快速增长,堪称奇迹。但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也为高速的经济增长付出了沉重代价。   一是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增长以牺牲生态环境质量为代价。   二是经济增长效益低。中国目前GDP总量大约占世界总量的4%,但创造单位GDP所消耗的资源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很多。 对策措施   第一,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   一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用好技改专项资金,引导企业开发新产品和节能降耗。   二是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推动优势企业兼并困难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三是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引导企业以品牌、标准、服务和效益为重点,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社会责任。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努力把我国产品质量提高到新水平。   第二,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必须抓住机遇,明确重点,有所作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第三,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一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抓紧修订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服务网络和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减少、简化行政审批,坚决清理和取消不合理收费。   二是继续落实财政对中小企业支持政策。中央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安排106亿元。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行所得税优惠政策。中央财政预算内技术改造专项投资要覆盖中小企业,地方政府也要加大投入。   三是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小企业信贷考核体系。鼓励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中小企业贷款税前全额拨备损失准备金。发展多层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落实好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准备金提取和代偿损失在税前扣除的政策。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十二、发展低碳经济 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构建低碳发展产业。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进一步强化抑制高耗能和高排放产品的出口政策,努力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实现整个产业结构的低碳化。   二是以节能降耗为抓手,推进低碳消费。继续制定全国及地区节能降耗约束性指标,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着力构建低碳型社会。大力推广节能省地绿色型建筑,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能耗限额标准监督管理,建立并完善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监管体系等,着力推进低碳建筑。加快城市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建设,严格执行并适时提高乘用车、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推进替代能源汽车产业化,着力推进低碳交通。大力宣传低碳消费理念和低碳行为好的做法,引导城乡居民转变消费观念。   三是发展清洁能源,构建低碳能源供应体系。进一步落实可再生能源法及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大力开发风能,加快开发生物质能,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着力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提升新能源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地位,做好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新能源的技术研发,增加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促进新能源的加快发展。加强低碳能源工程建设,着力推进大型核电、大型水电、西气东输、大型风电基地和清洁煤电基地等项目,着力提高天然气、核电等优质能源在国家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引导和鼓励农村居民发展户用沼气,生产生物质原料,为大中型生物质发电工程提供稳定可靠的燃料保障。   四是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把可再生能源、先进核能、碳捕集和封存等先进低碳技术作为提升国家技术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列入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规划。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科学、战略与政策的研究。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抓手,也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统一认识、健全法规,完善规划、夯实基础,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全面推进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事业发展与改革各项工作。 十三、防治腐败    一、原因分析   1. 封建思想文化的影响。封建社会在我国延续两千年,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的君贵民贱、崇拜金钱,向往荣华富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1)官本位意识孕育腐败行为。(2)升官发财思想滋长腐败现象。(3)封建宗法思想滋生腐败关系。 2. 受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1)资本主义的拜金主义繁殖腐败。(2)资本主义的享乐主义助长腐败。(3)资本主义的极端个人主义导致腐败。   3. 利益的驱动是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动力。   4. 部分领导反腐败斗争认识不足或认识不端正.   5. 人事决定的集权化、任意化以及交易化势必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6. 权力运行的封闭性和隐蔽性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首要条件。 7. 监督机制滞后.   8. 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薄弱环节。   9. 各种政策、法律、法规所存在的空隙的大小是腐败现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   二、对策与措施 1. 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众所周知,腐败现象之所以能产生并迅速发展,与我们的政策、法律、法规存在漏洞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在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中,扎扎实实地加强勤政廉政制度建设, 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消除产生腐败现象的根源。   2. 加强教育与自我教育。   3. 完善监督机制。遏制腐败现象,保持政府部门的清正廉洁,必须建立健全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4. 严格执法,加大腐败案件的查处力度。   5. 严把用人关,搞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6. 着重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7. 加快改革,从体制上根除产生腐败现象的土壤和条件。   8. 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家庭收支核查制度。   9. 适当提高廉洁退休官员的退休金。 十四、政府诚信 原 因:     一、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这种体制下,人与人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是命令和服从的关系,几乎不存在平等的信誉和尊重关系。在命令和服从关系的结构中,命令一方言出即法,无需信守承诺。但服从一方要对命令一方绝对和由衷服从的前提是,这一命令正好符合其自身利益的需要,而一旦命令与服从者自身利益相冲突时,如直接对抗命令显然会对服从者造成更大的利益损害,因而为维护和实现自身利益,服从者只得以阳奉阴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手段“曲线救国”了。     二、法制的不健全。虽然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但有关政权机构彼此之间的关系以及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还有许多法律的空缺。诚信还不能成为得到法律认可和保障的道德规则。当诚信者注定要吃亏时,便不会有人愿意诚信了。     三、政府道德建设薄弱。各级政府组成人员以及广大公务员队伍,在履行国家职能的过程中,存在一个政治道德的问题,但在政府自身建设中,这一问题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和解决。      四、我国的公务员体制还有待完善。现行的公务员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实现从身份制到职能制的根本转变,政治体制中的人身依附关系还相当严重,家长制作风还远未克服。这些情况使得公务员队伍中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变得复杂诡秘,阻碍了公务员队伍内部诚信和对公众的诚信的实现。 对 策:     一、强化从政道德教育 。     1、制定符合实际又切实可行的工作人员道德规范,教育他们要诚实守信。     2、引导机关干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正确认识和对待权利、地位、自身利益。     3、要注意抓先进,树典型。及时宣传和推广新时期的“人民公仆”的典型 ,为机关干部提供现实具体的学习榜样 ,以此教育他们在实际工作中 ,要时刻遵照诚信的要求 ,对人对己要做到心怀诚意 ,实事求是。      二、加强法制建设。 政府诚信建设必须有强有力的法律制度作保证。目前我国尚无一部专门制约权力的法律 ,现有的法律法规还远不完善。因此 ,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制度 ,如 :《新闻监督法》、《举报法》、《监督法》等 ,从源头上治理和预防各种不良作风 ,以确保诚信意识在领导干部的思想中生根发芽。      三、大力推进政务公开。 1、尽快颁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真正落实政务公开 ,杜绝“暗箱操作”现象的发生。 2、加快推行电子政务 ,实现办公信息化。实行网上办公有利于群众迅速、准确、真实地了解政府实际工作情况及其对群众的服务绩效。也为评估政府信用度提供质和量的依据。      四、加强政府工作人员的作风考察 。通过参与机关活动直接了解和考察或通过信访、媒体、纪检监察相结合 ,以提高对政府工作人员作风考察的准确度。     五、加大媒体宣传力度 ,营造诚信的社会氛围 。充分发挥媒体的广泛社会影响力 ,多宣传健康的 ,积极向上的诚信思想 ,深入挖掘培养典型的诚信案例及诚信人物。使诚信思想上升为社会的主流思想并巩固下来 。 十五、社会保障制度 原    因:     (1)覆盖面小,实施范围窄。我国现行的各项保险制度实施的对象主要是国有企业和区县以上大集体企业的职工,区县以下小集体企业、乡镇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中方职工的社会保险制度很不健全,私营企业、城镇个体劳动者和广大农民基本上还没有建立社会保险制度。     (2)社会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差。社会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差 目前农村以养老、医疗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工作仅在小范围内实行,没有在全国大范围内大面积推广,社会保障基金调剂范围较小。     (3)社会保障在缺乏法律保证。社会保障受地区财政能力的影响,抚恤救济标准提高缓慢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缺乏法律保障,难以保证保值增值 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尚未确立,社会保障尚未立法,更没形成法律体系,使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无法可依,无章可循,致使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缺乏约束,资金使用存在风险大,无法解决保值增值的问题。有的将社会保障基金借给企业周转使用,有的用来搞投资,炒股票,更有甚者利用职权贪污盗窃,致使基金大量流失,严重影响基金正常运转。投资风险和增值的高要求,使社会保障基金变为烫手的钱。     (4)管理体制分散、政出多门。社会保障管理分散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是城乡分割、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各自为政。 对   策:     (1)加快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主要任务是:1、扩大覆盖面,实行城镇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2、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3、实行国家、单位、个人共同负担养老保险费用。4、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建立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随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指数定期调整的制度。     (2)加快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主要应考虑和落实以下改革:1、扩大实施范围。一方面,抓紧完善国有企业中所有非自愿失业职工都能获得失业救济和再就业帮助;另一方面,要使失业保险的实施范围覆盖城镇农村及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职工和机关、团体、事业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的职工。2、提高基金的社会化统筹程度。失业保险基金应按照以支定收、留有适当储备的原则,进行全社会统筹。3、合理确定基金使用的目标。以失业救济和保障基本生活为主,紧密结合再就业,实行有效管理。4、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3)逐步完善整个社会保障体系。1、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我国在城乡各地实施的社会救助制度,已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包括农村贫民救助、“五保户”救助、灾民救助、城镇生活困难职工救助等救助形式。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应遵循反贫穷、积极救助等原则,科学地确定实施范围和生活待遇标准。2、进一步完善社会优抚制度。改革的重点是,科学地制定社会优抚拨款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建立优抚事业自我发展的机制,建立专项基金和创办经济实体;通过立法,使退役官兵安置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3、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是增进城乡居民生活福利的重要措施。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改革无偿分配住房的制度,提高现时过低的房租,公平出售新旧住房,发展住宅产业,将住房分配逐步纳入市场化轨道。第二,改财政补贴“暗补”为“明补”。 系统思考形成套路 申论考试越来越难,给定的材料从原来的3千字增加到8千字,阅读量也明显地增大,很多考生有点措手不及 应对申论考试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系统思考。有一句话说,人类要解决问题要进行系统思考,我们把这种方法、精神、理念应用到公务员考试上,也要进行系统思考。我们对公务员考试的这些题目,脑袋里应该有一个很清晰的框架,不管你怎么考,不管考什么,我都用这套方法来应对它,这样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可以轻松应考。 具体来说,怎么样才能系统思考呢?比如提出问题,我们应该怎么提出问题呢?有很多考生把提出问题当成摘抄材料,把给定的材料中自认为很重要的话摘抄一些,摘抄下来以后,认为自己就完成了概括。还有的同学,根据自己的主题,发表一些议论,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出自己的分析评论,要知道这些不是在第一题考察,而是在第二题或者第三题考察。第一题要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谈到系统思考,我们应该怎么样系统思考?概括主要内容我们应该怎么系统思考,概括主要问题应该怎么系统思考,再有概括影响、观点、思路等等,又应该怎么样系统思考?这都是有套路的。 第一概括主要内容,可能要用四段论来概括。概括主要问题可能要用三段论。概括影响、观点、趋势、思路等等,可能要用总—分—总的思路。 第二怎么样解决问题。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怎么解决问题?这是广大考生感到很难的一个问题。从政府的角度来思考怎么样解决问题,一般说,可以有七个方面。也就是说在看到任何一个问题时,可以从这七个方面来思考如何解决: 一)教育手段 · 加强对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计算机网络,加强宣传教育,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 树立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 · 继续实施普法教育,树立全民“法治”意识,学法、知法、懂 法、守法 · 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科学的人才观、正确的群众观 二)行政手段 · 改革行政审批运行机制,切实转变职能 · 推进行政民主化进程,实行透明管理 · 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 · 加强督办、查办,强调落实,提高执行力 · 重视可行性研究,重大决策出台前举行听证会 · 各级领导要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切实做到“情为民系、权为民用,心为民想,事为民办,利为民谋” · 切实加强民主集中制,遏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正之风 · 遏止行政腐败,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 建立预警机制,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 实行政务公开,推进民主化进程 · 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服务政府,阳光政府,节约政府 · 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三)经济手段 · 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环境、资源、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 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深化改革开放 · 运用财政、税收、金融、价格等经济杠杆,加强宏观经济调控 · 熟悉WTO规则及有关经济法规,妥善应对经济纠纷 · 调整产业结构 · 加强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 加强工商管理,反不正当竞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 采取有力措施,缩小城乡差距、东西部地区差距 · 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 · 厉行解决,建设节约型社会 四)管理手段 · 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激励)、控制 · 掌握管理规律,实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 探索先进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 · 建立管理规章,做到照章办事 · 明确职责、权利,切实加强对有关工作的管理 · 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搞好有关工作 · 树立“人本”意识,加强人性管理、柔性
本文档为【2012申论热点及申论范文点评1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0438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85KB
软件:Word
页数:63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5-09
浏览量: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