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庆常见动物

重庆常见动物

举报
开通vip

重庆常见动物null重庆常见动物介绍重庆常见动物介绍09生物科学1班 200906034004 马庆红一、无脊椎动物一、无脊椎动物1、水螅 2、猪带绦虫 3、蛔虫 4、环毛蚓 5、水蛭 6、中国圆田螺7、同型巴蜗牛 8、无齿蚌 9、文蛤 10、中华稻蝗 11、白蚁 二、鱼类二、鱼类1鲫鱼 2青鱼 3草鱼 4黄颡 5鳝鱼 6泥鳅三、两栖类三、两栖类1中华蟾蜍 2大鲵 3棘腹蛙 4中国雨蛙 5中国林蛙 6树蛙四、爬行类四、爬行类1中华花龟 2石龙子 3乌梢蛇 4多疣壁虎 5竹叶青蛇 6鳖五、鸟类五、鸟类1鸬鹚 2鸿雁 3喜鹊 4山...

重庆常见动物
null重庆常见动物介绍重庆常见动物介绍09生物科学1班 200906034004 马庆红一、无脊椎动物一、无脊椎动物1、水螅 2、猪带绦虫 3、蛔虫 4、环毛蚓 5、水蛭 6、中国圆田螺7、同型巴蜗牛 8、无齿蚌 9、文蛤 10、中华稻蝗 11、白蚁 二、鱼类二、鱼类1鲫鱼 2青鱼 3草鱼 4黄颡 5鳝鱼 6泥鳅三、两栖类三、两栖类1中华蟾蜍 2大鲵 3棘腹蛙 4中国雨蛙 5中国林蛙 6树蛙四、爬行类四、爬行类1中华花龟 2石龙子 3乌梢蛇 4多疣壁虎 5竹叶青蛇 6鳖五、鸟类五、鸟类1鸬鹚 2鸿雁 3喜鹊 4山斑鸠 5麻雀 6鹌鹑六、哺乳类六、哺乳类1家兔 2西南马 3野猪 4水牛 5川东猎犬 6小家鼠水螅 水螅 一、名称 中文名:水螅 拉丁名:Hydra 门:腔肠动物门 纲:水螅纲 目:螅形目 科:水螅科 属:水螅属null二、形态特征 水螅的身体呈指状,长约1厘米。附着在物体上的一端称为基盘。另一端有口,口的周围有6-10条细长的触手,满布刺细胞,用以捕获食饵。身体可伸长达三四倍。基盘可以在附着物上滑定,以翻跟斗式或尺蠖式(行动时一屈一伸像个拱桥)的方式来行动。常附着于池沼水草枝叶和石块上。生殖季节体面上可生出乳头状突起,即卵巢和精巢。也营出芽生殖。 水螅的身体是辐射对称的。 null三、生活习性 水螅以各种小甲壳动物为食、小昆虫幼虫和小环节动物为食。以触手捕食,被捕的食物可以比水螅大很多倍。且腔肠动物的再生能力很强,如把水螅切成几段,每段都能长成一个小水螅,但是只有单独的触手不能再生成完整的动物。 四、分布情况 淡水水螅是生活在淡水中习见的腔肠动物,分布广泛。返回猪带绦虫 猪带绦虫 一、名称 中文名:猪带绦虫 拉丁名:Taenia solium 门:扁形动物门 纲:绦虫纲 亚纲:多节亚纲 目:圆叶目 科:带绦虫科null二、形态特征 全部内寄生,对寄生高度适应; 成虫为扁平带状,体分头节、颈部和节片,附着器官,如吸盘、小钩等; 体表纤毛消失,感觉器官完全退化,消化系统完全消失; 通过体表的渗透作用直接吸收寄主的营养物质;体表具有微毛,扩大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还可以通过孔道将营养物质直接输入实质中; 生殖器官高度发达,每一成熟节片内均由一套雌雄生殖器;繁殖力强,一般也有幼虫期,大多只有一个中间寄主。null三、生活习性(生活史) 虫体后端的孕卵节片、随寄主粪便排出或自动从寄主肛门爬出的节片有明显的活动力。节片内之虫卵随着节片之破坏,散落于粪便中。虫卵在外界可活数周之久。当孕卵节片或虫卵被中间寄主猪吞食后,在其小肠内受消化液的作用,胚膜溶解六钓蚴孵出,利用其小钩钻入肠壁,经血流或淋巴流带至全身各部,一般多在肌肉中约经60~70天发育为囊尾蚴。囊尾蚴为卵圆形、乳白色、半透明的囊泡,头节凹陷在泡内,可见有小钩及吸盘。此种具囊尾蚴的肉俗称为米粒肉或豆肉。这种猪肉被人吃了后,如果囊尾蚴未被杀死,在12指肠中其头节自囊内翻出,借小钩及吸盘附着于肠壁上,经2~3个月后发育成熟。成虫寿命较长,据称有的可活25年以上。 返回蛔虫 蛔虫 一、名称 中文名:蛔虫 拉丁名:Ascaris lumbricoides 门:线形动物门 纲:线虫纲 目:蛔目 科:蛔科 null二、主要形态特征 人蛔虫成体为细长圆柱形,两端渐细,体表光滑,生活时为淡的红肉色,雌虫长20——30 厘米,雄虫较短,长为15——30厘米,其后背向腹侧弯曲。虫体两侧从前到后各有一条明显的侧线,背腹线不明显,体前端有口,其周围有三个唇片,呈品字形排列。唇片上有司感觉的小乳突,距离口几毫米的腹线上有一排泄孔,很小不易见。肛门位于后端腹侧呈一横裂缝,雌性生殖孔位于前体端腹线1/3处,雄虫的肛门和生殖孔为一共同开口(泄殖孔),自泄殖空生出一对交合刺,能自由伸缩,辅助交配。null三、生活习性(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小肠, 多见于空肠, 以半消化食物为食。 雌、雄成虫交配后雌虫产卵, 卵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受精卵在荫蔽、潮湿、氧气充足和适宜温度(21~30℃)下,,经2周, 其内的卵细胞发育成第一期幼虫, 再经一周,在卵内第一次蜕皮后发育为感染期卵.。感染期卵被人吞入,在小肠内孵出幼虫。 幼虫能分泌透明质酸酶和蛋白酶,侵入小肠粘膜和粘膜下层, 钻入肠壁小静脉或淋巴管,,经静脉入肝,,再经右心到肺, 穿破毛细血管进入肺泡, 在此进行第2次和第3次蜕皮,,然后,再沿支气管、气管移行至咽,,被宿主吞咽,,经食管、胃到小肠, 在小肠内进行第4次蜕皮后经数周发育为成虫。 自感染期卵进入人体到雌虫开始产卵约需2个月, 成虫寿命约1年. 每条雌虫每日排卵约24万个。 宿主体内的成虫数目一般为一至数十条,,个别可达上千条。 返回环毛蚓环毛蚓一、名称 中文名:环毛蚓 拉丁名:Pheretima tschiliensis 别称:地龙、曲蟮 门:环节动物门 纲:寡毛纲 null二、主要形态特征 体长230-245毫米,体宽7-12毫米。背孔自第12节与第13节间开始。背面呈紫红色或紫灰色。环带占3节,位于第14-16节,无刚毛。体上具环生的刚毛。雄性生殖孔在皮褶之底中间突起上,该突起前后各有一较小的乳突,皮褶成马蹄形,形成一浅囊,刚毛圈前有一大乳头突。受精囊孔3对,位于第6-9节的各节间。受精囊系一盲管,内端1/3部分屈曲,下部2/3为管状。 null三、生活习性 穴居于潮湿多腐植质的泥土中,以菜园、耕地、沟渠边数量最多。体色因环境不同而异,具有保护色的功能,一般为棕、紫、红、绿等色。蚯蚓雌雄同体。每年8-10月间进行繁殖,互相交配以交换精子。受精卵在蚓茧内发育成小蚯蚓而出茧生活。蚯蚓的再生能力很强。 四、分布情况 地理分布 本种分布甚广,华北及长江流域各省皆有。 null五、药用价值 经试验证明有解热、镇静、平喘、降压、抗组织胺及抗惊厥作用。对多种动物的降压作用缓慢而持久。此外,能使离体蛙心的心跳增强,使离体动物小肠紧张降低。并有利尿、溶血及抗结核杆菌作用等。 返回水蛭 水蛭 名称 中文名:水蛭 拉丁名:Hirudo nipponica 别称:蚂蟥 门:环节动物门 纲:蛭纲 目:颚蛭目 科:水蛭科null二、主要形态特征 一般背腹平扁,前端较窄,体呈叶片状或蠕虫状。体上无刚毛。体形可随伸缩的程度或取食的多少而改变。体前端的腹侧有1前吸盘,围绕在口的周围;后端有1后吸盘,多呈杯状,朝向腹面。身体由34个体节组成,最后7节愈合成后吸盘,实际分27节。每个体节的表面又被横沟分成3、5或更多的体环。头部背面有眼,眼的数目、位置和形状是鉴别种类的标志之一。有的从口中伸出1根管状吻。体表有感觉乳突。环带区的腹面中央有雄性和雌性生殖孔各1个。雄孔在前,雌孔在后,2孔相隔2环、 5环或多至 11环;少数种类的雄孔和雌孔在1个突起上或合为1孔。后端有1肛门。 null三、生活习性 大多数蛭类,包括舌蛭科、鱼蛭科和医蛭科的大部分种类在内,都以吸血或吸体腔液为生。吸血的对象包括多种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如鱼蛭吸食鱼血,盾蛭取食两栖类和爬行类,鳃蛭寄生于爬行动物,晶蛭寄生于水鸟的鼻孔中。医蛭的食谱最广,一般吸人和耕畜的血液,但也常侵袭龟、蛇、蛙、鱼、蚯蚓,甚至其他蛭类。石蛭为肉食性种,鱼肉、蛙肉、蛙卵、贝类、甲壳动物、蠕虫、昆虫及其幼虫都可作为食物。吻蛭目的种依靠吻穿入宿主组织内取食。 null四、药用价值 水蛭是我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其干制品炮制后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近年新发现水蛭制剂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特效。 返回中国圆田螺 中国圆田螺 一、名称 中文名:中国圆田螺 拉丁名: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 Gray 别称:螺蛳、田螺、田嬴、香螺。 门:软体动物门 纲:腹足纲 目:栉鳃目 科:田螺科 属:圆田螺属 null二、主要形态特征  中型个体,壳高约44.4毫米,宽27.5毫米。贝壳近宽圆锥形、具6-7个螺层,每个螺层均向外膨胀。螺旋部的高度大于壳口高度,体螺层明显膨大。壳顶尖。缝合线较深。壳面无滑无肋,呈黄褐色。壳口近卵圆形,边缘完整,薄,具有黑色框边。辱为角质的薄片,小于壳口,具有同心圆的生长纹,厣核位于内唇中央。 null三、生活习性与分布情况 生活在淡水水草茂盛的湖泊、水库、沟渠、稻田、池塘内,以宽大 的腹足爬行,对干燥、寒冷、酷暑有极大的适应能力,遇干燥环境时将软体部缩入壳内,以厣将壳口封住或钻入泥中。冬季潜入泥中冬眠,次年春暖时再出土 活动。摄食水生植物的叶、低等藻类等。卵胎生,体内受精发育,雌螺怀卵数10-100个不等。发育成仔螺后,陆续排出体外,幼螺在水中行自由生活,幼螺生长至一年左右即达性成熟。多为右旋,左旋极为罕见。 null四、经济价值 肉供食用,味美,营养价值高。冻螺肉还供出口,此外尚可作禽畜的饲料。亦是青鱼、鲤的天然饵料,螺壳及肉可供药用。 性味   味甘、咸,性寒。同中国圆田螺等。 功用主治   清热利水、除湿解毒。用于热结小便不通、黄疸、脚气、水肿、消渴、痔疮、便血、目赤肿痛、疔疮肿毒。 返回同型巴蜗牛同型巴蜗牛一、名称 中文名: 同型巴蜗牛 拉丁名:Brddybaena similari 别称: 水牛 纲 : 腹足纲 目:柄眼目 科 :巴蜗牛科null二、主要形态特征  贝壳中等大小,壳质厚,坚实,呈扁球形。壳高12mm、宽16mm,有5—6个螺层,顶部几个螺层增长缓慢,略膨胀,螺旋部低矮,体螺层增长迅速、膨大。壳顶钝,缝合线深。壳面呈黄褐色或红褐色,有稠密而细致的生长线。体螺层周缘或缝合线处常有一条暗褐色带(有些个体无)。壳口呈马蹄形,口缘锋利,轴缘外折,遮盖部分脐孔。脐孔小而深,呈洞穴状。个体之间形态变异较大。卵圆球形,直径2mm,乳白色有光泽,渐变淡黄色,近孵化时为土黄色。null三、生活习性与分布情况  是我国常见的为害农作物的陆生软体动物之一,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常与灰巴蜗牛混杂发生。生活于潮湿的灌木丛、草丛中、田埂上、乱石堆里、枯枝落叶下、作物根际土块和土缝中以及温室、菜窖、畜圈附近的阴暗潮湿、多腐殖质的环境,适应性极广。一年繁殖1代,多在4—5月间产卵,大多产在根际疏松湿润的土中、缝隙中、枯叶或石块下。每个成体可产卵30—235粒。成螺大多蛰伏在作物秸秆堆下面或冬作物的土中越冬,幼体也可在冬作物根部土中越冬。 分布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华南各省。返回无齿蚌无齿蚌一、名称 中文名:无齿蚌 拉丁名:Anodonta 别称:河蚌 门:软体动物门 纲:双壳纲 目:真瓣鳃目 科:蚌科 属:无齿蚌属 null二、主要形态特征 无齿蚌具有两瓣卵圆形外壳,左右同形,壳项突出。壳前端较圆,后端略呈截形,腹线弧形,背线平直。绞合部无齿,其外侧有韧带,依靠其弹性,可使二壳张开。壳面生长线明显。 壳的内面有肌肉附着的肌痕。与壳腹缘并行的外套痕;壳前上方有3肌痕,最大的一个椭圆形,为前闭壳肌痕;其后上缘为一小的略呈三角形的前缩足肌痕;其后下线为伸足肌痕。壳后端近背缘处有二肌痕,大的为后闭壳肌痕,椭圆形,其前上缘一小的是后缩足肌痕。 紧贴二壳内面为两片薄的外套膜,包围蚌体,套膜间为外套腔。套膜内面上皮具纤毛,纤毛摆动有一定方向,引起水流。两片套膜于后端处稍突出,相合成出水管和入水管。入水管在腹侧,口呈长形,边缘褶皱,上有许多乳突状感觉器;出水管位背侧,口小,边缘光滑。 呈斧状,左右侧扁,富肌肉,位内脏团腹侧,向前下方伸出。为蚌的运动器官。 与壳内面肌痕相对应,可见前闭壳肌及后闭壳肌为粗大的柱状肌,连接左右壳,其收缩可使壳关闭。前缩足肌后缩足肌及伸足肌一端连于足,一端附着在壳内面,可使足缩人和伸出。 null三、生活习性与分布情况 无齿蚌生活在淡水、湖泊、池沼、河流等水底,半埋在泥沙中,体后端的出入水管外露,水可流入流出外套腔,借以完成摄食、呼吸及排出粪便、代谢产物等机能。河蚌滤食水中的微小生物及有机质颗粒等。 蚌的生殖季节一般在夏季,精卵在外瓣鳃的鳃腔内受精。受精卵由于母体的粘渡作用,不会被水流冲出,而留在鳃腔中发育。故外瓣鳃的鳃腔又称育儿囊。经完全不均等卵裂,发育成囊胚,以外包和内陷法形成原肠胚,发育成幼体,在鳃腔中越冬。来年春季,幼体孵出,发育成河蚌特有的钩介幼虫。幼虫具双壳。有发达的闭壳肌,壳的腹缘各生有一强大的约钩,且具齿。腹部中央生有一条有粘性的细丝,称足丝。壳侧缘生刚毛,有感觉作用。幼虫有口无肛门。幼虫可借双壳的开闭而游泳。返回文蛤 文蛤 一、名称 中文名:文蛤 拉丁名: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 别称:花蚬子,车螺,花蛤,黄蛤门:软体动物门 纲:瓣鳃纲 目:帘蛤目 科:帘蛤科 属:文蛤属 null二、主要形态特征 贝壳背缘略呈三角形,腹缘呈圆形,其长度略大于高度,壳质坚厚。两壳大小相等。壳顶突出,位于背面稍靠前方;两壳顶紧接,并向腹面微弯。小月面狭长,呈矛头状。盾面长卵圆形。韧带短粗,褐色,突出壳面。贝壳表面光滑,被有一层黄褐色光滑似漆的壳皮;轮脉清晰,由壳顶开始有锯齿状的褐色带,无放射肋。壳内面灰白色,后部边缘呈紫色。 null三、生活习性 喜生活在有淡水注入的内湾及河口附近的细沙质海滩。 四、经济价值 文蛤不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食疗药用价值。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说,它能治“疮、疖肿毒,消积块,解酒毒”等病。近代研究又表明:文蛤有清热利湿、化痰、散结的功效,对肝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哮喘、慢性气管炎、甲状腺肿大、淋结核等病也有明显疗效。食用文蛤,有润五脏、止消渴,健脾胃,治赤目,增乳液的功能,深受国内外食客欢迎。 返回中华稻蝗 中华稻蝗 一、名称 中文名:中华稻蝗 拉丁名:Oxya chinensis 别称:水稻中华稻蝗 门:节肢动物门 亚门:有颚亚门 纲:昆虫纲 亚纲:有翅亚纲 目:直翅目 亚目:短角亚目 科:蝗科 属:稻蝗属null二、主要形态特征 成虫雌体长36mm~44m。雄体30mm-33mm;全身绿色或黄绿色,左右各侧有暗褐色纵纹,从复眼向后,直到前胸背板的后缘。体分头、胸、腹三体部。 头部较小,颜面明显向后下方倾斜,而头顶向前突出,二者组成锐角。触角一对,呈丝状,短于身体而长于前足腿节,由20余小节构成。上生多数嗅毛和触毛。一对大颚位于口的左右两侧,略显三角形,不分节,完全几丁质化,十分坚硬。 胸部由3体节愈合而成,节间虽还存在界线,但各节已不能自由活动。中胸和后胸两侧各有一条横缝将中、后胸分别划分为前后2部分。胸部是中华稻蝗的运动中心,有足3对和翘2对。3个胸节各有一对足,分别称为前足、中足和后足。前翅狭长于后翅,革质比较坚硬,用来保护后翅称覆翅。后翅宽大,柔软膜质,飞翔时起主要作用,静息时则如折扇一样折叠于前翅之下。 腹部由11个体节组成,其附肢几乎全部退化。第一腹节较小,左右两侧各右一个鼓膜听器。第二至第八腹节都发达。末3个腹节退化。其形态因性别而异。产卵器呈瓣状,共2对,背侧的一对称为背辨,由第九腹节的一对附肢演变而成,腹侧的一对称为腹瓣,由第八腹部的一对附肢变成。 null三、生活习性及分布情况 第一代成 虫出现于6月上旬,第二代成虫出现于9月上、中旬。以卵在稻田田埂及其附近荒草地的土中越冬。越冬卵于翌年3月下旬至清明前孵化,1~2龄若虫多集中在田埂或路边杂草上;3龄开始趋向稻田,取食稻叶,食量渐增;4龄起食量大增,且能咬茎和谷粒,至成虫时食量最大。6月出现的第一代成虫,在稻田取食的多产卵于稻叶上,常把两片或数片叶胶粘在一起,于叶苞内结黄褐色卵囊,产卵于卵囊中;若产卵于土中时,常选择低湿、有草丛、向阳、土质较松的田间草地或田埂等处造卵囊产卵,卵囊入土深度为2~3厘米。第二代成虫于9月中旬为羽化盛期,10月中产卵越冬。 返回白蚁 白蚁 一、名称 中文名:白蚁 拉丁名:termite, white ant 别称:虫尉,大水蚁 门:节肢动物门 纲:昆虫纲 亚纲:有翅亚纲 目:等翅目null二、主要形态特征 个体扁且柔软。 颜色由白色、淡黄色、赤褐色到黑褐色皆有,因种而异,最多为白色(因长年居住于阴暗地方)工蚁、兵蚁常为棕、黑色。 眼睛早已退化,怕光。 口器为咀嚼式。 触角是念珠状。 翅膀则有长翅、短翅和无翅型。有翅类为两对狭长膜质翅,两对翅不论大小、形状、翅脉序均相似,并比身体长。短时间飞行后,会自动于其特有横缝脱落。 胸腹交接位不明显。 null三、生活习性 白蚁生活习性独特,营巢居的群体生活,群体内有不同的品级分化和复杂的组织分工,各品级分工明确又紧密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四、分布情况 我国白蚁分布的北界呈东北向西南方向倾斜,最北的分布是在辽宁的丹东和北京地区,至西藏墨脱一线为界,其东南部是我国白蚁的分布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 null白蚁和蚂蚁对比 返回鲫鱼 鲫鱼 一、名称 中文名:鲫鱼 拉丁名:Carassius auratus 。 别称:朝鱼、刀子鱼、鲫壳子 纲:鱼纲 目:鲤形目 科:鲤科 属:鲫属null二、主要形态特征 一般体长15~20厘米。呈流线型(也叫梭型),体侧扁而高,体较厚,腹部圆。头短小,吻钝。无须。鳃耙长,鳃丝细长。下咽齿一行,扁片形。鳞片大。侧线微弯。背鳍长,外缘较平直。背鳍、臀鳍第3根硬刺较强,后缘有锯齿。胸鳍末端可达腹鳍起点。尾鳍深叉形。一般体背面灰黑色,腹面银灰色,各鳍条灰白色。因生长水域不同,体色深浅有差异。腹部背部是白黑的,背部是黑的。 null三、生活习性 鲫鱼是杂食性鱼,但成鱼主要以植物性食料为主。因为植物性饲料在水体中蕴藏丰富,品种每繁多,供采食的面广。维管束水草的茎,叶,芽和果实是鲫鱼爱食之物,在生有菱和藕的高等水生植物的水域,鲫鱼最能获得各种丰富的营养物质。硅藻和一些状藻类也是鲫鱼的食物,小虾,蚯蚓,幼螺,昆虫等它们也很爱吃。 四、分布情况 鲫鱼分布很广,除西部高原地区外,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鲫鱼适应性非常强,不论是深水或浅水、流水或静水、高温水(32℃)或低温水(0℃)均能生存。 null五、食用价值 鲫鱼味甘、性平,入脾、胃、大肠经;具有健脾、开胃、益气、利水、通乳、除湿之功效。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B1、B2、B12和烟酸、钙、磷、铁等成分。 用于脾胃虚弱,少食乏力,呕吐或腹泻;脾虚水肿,小便不利;气血虚弱,乳汁减少;便血,痔疮出血。 返回青鱼 青鱼 一、名称 中文名:青鱼 拉丁名:piceus 别称:鲭、乌鲭、青鲩、溜子 纲:辐鳍鱼纲 目:鲤形目 科:鲤科 属:青鱼属null二、主要形态特征 体长,略呈圆筒形,尾部侧扁,腹部圆,无腹棱。头部稍平扁,尾部侧扁。口端位,呈弧形。上颌稍长于下颌。无须。下咽齿1行,呈臼齿状,咀嚼面光滑,无槽纹。背鳍和臀鳍无硬刺,背鳍与腹鳍相对。体背及体侧上半部青黑色,腹部灰白色,各鳍均呈灰黑色。   体圆筒形。腹部平圆,无腹棱。尾部稍侧扁。吻钝,但较草鱼尖突。上颌骨后端伸达眼前缘下方。眼间隔约为眼径的3.5倍。鳃耙15~21个,短小,乳突状。咽齿一行,4(5)/5(4),左右一般不对称,齿面宽大,臼状。鳞大,圆形。侧线鳞39~45。体青黑色,背部更深;各鳍灰黑色,偶鳍尤深。背鳍软条7-9枚;臀鳍软条8-10枚,体长可达122厘米。 null三、生活习性与分布情况 青鱼栖息的水层很低,一般不游近水面。多集中在食物丰富的江河弯道和沿江湖泊中摄食肥育,在深水处越冬。行动有力,不易捕捉。耗氧状况与草鱼接近,水中溶氧量低于1.6毫克/升时呼吸受到抑制,低至0.6毫克/升时开始窒息死亡。在0.5~40℃水温范围内都能存活。繁殖与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2~28℃。喜微碱性清瘦水质。主要摄食螺、蚬、幼蚌等贝类,兼食少量水生昆虫和节肢动物。日摄食量通常为体重的40%左右,环境条件适宜时可达60~70%。仔鱼体长7~9毫米时进入混合性营养期,此时一面继续利用自身的卵黄,一面开始摄食轮虫和无节幼虫;10~12毫米时,摄食枝角类、桡足类和摇蚊幼虫;体长达30毫米左右时食性渐渐分化,开始摄食小螺类。 青鱼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长江以北较稀少;它是长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里的重要渔业资源和各湖泊、池塘中的主要养殖对象,为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null四、食用价值 1.青鱼中除含有丰富蛋白质、脂肪外,还含丰富的硒、碘等微量元素,故有抗衰老、抗癌作用 2.鱼肉中富含核酸,这是人体细胞所必须的物质,核酸食品可延缓衰老,辅助疾病的治疗。 3 .味甘,性平。能补益脾胃,利湿。用于脾虚少食,乏力;脚气或湿痹等。民间以本品同薤白煮食,治脚气,有理气利水之功。亦可配薏苡仁煎汤服。青鱼胆有毒,须注意。 返回草鱼 草鱼 一、名称 中文名:草鱼 拉丁名: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别称:鲩、油鲩、草鲩、白鲩、草鱼、草苞、草根、混子 纲:辐鳍鱼纲 目:鲤形目 科:鲤科 亚科:雅罗鱼亚科null二、主要形态特征 其体较长,略呈圆筒型,腹部无棱。 头部平扁,尾部侧扁。 口端位,呈弧形,无须。 下齿二行,侧扁,呈梳状,齿侧具横沟纹。 背鳍和臀鳍均无硬刺,背鳍和腹鳍相对。 体呈茶黄色,背部青灰略带草绿,偶鳍微黄色。null三、生活习性与分布情况 草鱼一般喜栖居于江河、湖泊等水域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具河湖洄游习性,性成熟个体在江河流水中产卵,产卵后的亲鱼和幼鱼进入支流及通江湖泊中,通常在被水淹没的浅滩草地和泛水区域以及干支流附属水体(湖泊、小河、港道等水草丛生地带)摄食育肥。冬季则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草鱼性情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性贪食,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其鱼苗阶段摄食浮游动物,幼鱼期兼食昆虫、蚯蚓、藻类和浮萍等,体长约达10厘米以上时,完全摄食水生高等植物,其中尤以禾本科植物为多。草鱼摄食的植物种类随着生活环境里食物基础的状况而有所变化。 null四、食疗作用   草鱼味甘、性温、无毒,入肝、胃经;   具有暖胃和中、平降肝阳、祛风、治痹、截疟、益肠明眼目之功效;   主治虚劳、风虚头痛、肝阳上亢、高血压、头痛、久疟。null五、营养价值   1.草鱼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血液循环有利,是心血管病人的良好食物;   2.草鱼含有丰富的硒元素,经常食用有抗衰老、养颜的功效,而且对肿瘤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3.对于身体瘦弱、食欲不振的人来说,草鱼肉嫩而不腻,可以开胃、滋补。 返回黄颡 黄颡 一、名称 中文名:黄颡鱼 拉丁名:Pelteobagrus fulvidraco 别称:黄腊丁 目:鲶形目 科:鲿科 属:黄颡鱼属。 null二、主要形态特征 体长,腹平,体后部稍侧扁。 头大且平扁,吻圆钝,口大,下位,上下颌均具绒毛状细齿,眼小。 须4对,大多数种上颌须特别长。无鳞。 背鳍和胸鳍均具发达的硬刺,刺活动时能发声。 脂鳍短小。 体青黄色,大多数种具不规则的褐色斑纹; 各鳍灰黑带黄色。 null三、生活习性 黄颡多在静水或江河缓流中活动,营底栖生活。白天栖息于湖水底层,夜间则游到水上层觅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因之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也能生活。幼鱼多在江湖的沿岸觅食。 四、分布情况 黄颡鱼分布广,除西部高原外,全国各水域均有分布。它个体虽较小,但产量大。 null五、药用价值 性味:甘、平,微毒。 功用:利小便,消水肿,祛风、醒酒。 宜食:适宜肝硬化腹水、肾炎水肿、脚气水肿以及营养不良性水肿者食用;适宜小儿痘疹初期食用。返回鳝鱼 鳝鱼 一、名称 中文名:鳝鱼 拉丁名:Monopterus albus 别称:黄鳝 目:合鳃鱼目 科:合鳃鱼科 属:黄鳝属null二、主要形态特征 体细长呈蛇形,体前圆后部侧扁,尾尖细。头长而圆。口大,端位,上颌稍突出,唇颇发达。上下颌及口盖骨上都有细齿。眼小,为一薄皮所覆盖。左右鳃孔于腹面合而为一,呈“V”字形。鳃膜连于鳃峡。体表一般有润滑液体,方便逃逸,无鳞。无胸鳍和腹鳍;背鳍和臀鳍退化仅留皮褶,无软刺,都与尾鳍相联合。生活时体呈大多是黄褐色、微黄或橙黄,有深灰色斑点,也有少许鳝鱼是白色,俗称"白鳝" null三、生活习性 黄鳝为热带及暖温带鱼类,营底栖生活的鱼类,适应能力强,在河道、湖泊、沟渠及稻田中都能生存。日间喜在多腐植质淤泥中钻洞或在堤岸有水的石隙中穴居。白天很少活动,夜间出穴觅食。鳃不发达,而借助口腔及喉腔的内壁表皮作为呼吸的辅助器官,能直接呼吸空气; 在水中含氧量十分贫乏时,也能生存。出水后,只要保持皮肤潮湿,数日内亦不会死亡。黄鳝是以各种小动物为食的杂食性鱼类,性贪,夏季摄食最为旺盛,寒冷季节可长期不食,而不至死亡。 四、分布情况 黄鳝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湖泊、河流、水库、池沼、沟渠等水体中。除西北高原地区外,各地区均有记录,特别是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更是盛产黄鳝的地区。 null五、药用价值 归经:肝;脾;肾经 功效: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 主治:虚劳;疳积;阳痿;腰痛;腰膝酸软;风寒温痹;产后淋沥;久痢脓血;痔瘘;臁疮 。 六、营养分析 1.鳝鱼富含DHA和卵磷脂它是构成人体各器官组织细膜的主要成分,而且是脑细胞不可缺少的营养。 2.鳝鱼特含降低血糖和调节血糖的“鳝鱼素”,且所含脂肪极少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3.鳝鱼含丰富维生素A,能增进视力,促进皮膜的新陈代谢。 返回泥鳅 泥鳅 一、名称 中文名:泥鳅 拉丁名: 别称:鱼鳅 目:鲤形目 科:鳅科 亚科:花鳅亚科 属:泥鳅属 null二、主要形态特征 体细长,前端稍圆,后端侧扁。吻突出,眼小;口小,下位,呈马蹄形。 唇软而发达,具有细皱纹和小突起。 头部无细鳞;体鳞极细小,体表粘液丰富。 背鳍无硬刺,起点在腹鳍起点上方稍前;尾鳍圆形,尾柄上、下方有窄扁的皮褶棱起。 体灰黑,并杂有许多黑色小斑点,体色常因生活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null三、生活习性 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当天气闷热或池底淤泥、腐植质等物质腐烂,引起严重缺氧时,泥鳅也能跃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气,而由肠壁辅助呼吸,当它转头缓缓下潜时,废气则由肛门排出。冬季寒冷,水体干涸,泥鳅便钻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肤不致干燥,并全靠肠呼吸维持生命。待翌年水涨,又出外活动。由于泥鳅忍耐低溶氧的能力远远高于一般鱼类,故离水后存活时间较长。泥鳅多在晚上出来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甲壳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类等,有时亦摄取水底腐植质或泥渣。泥鳅2冬龄即发育成熟,每年4月开始繁殖(水温18℃),产卵在水深不足30厘米的浅水草丛中,产出的卵粒粘附在水草或被水淹没的旱草上面。孵出的仔鱼,常分散生活,并不结成群体。 四、分布情况 除西部高原地区外,自南到北各处都有此鱼生长。 null五、药用价值 性味归经:甘,平。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利尿除湿。 六、营养价值 泥鳅所含脂肪成分较低,胆固醇更少,属高蛋白低脂肪食品,且含一种类似廿碳戊烯酸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人体抗血管衰老,故有益于老年人及心血管病人。返回中华蟾蜍 中华蟾蜍 一、名称 中文名: 中华蟾蜍 拉丁名: gargarizans 别称:癞肚子、癞疙疱、癞蛤蟆。 纲: 两栖纲 目: 无尾目 科: 蟾蜍科 属: 蟾蜍属 返回null二、主要形态特征 体长约100 mm左右。 头背光滑无疣粒,体背瘰粒多而密,腹面及体侧一般无土色斑纹。 雄体通常体背以黑绿色、灰绿色或黑褐色为主,雌体色浅; 体侧有深浅相同的花纹; 腹面为乳黄色与黑色或棕色形成的花斑。  null三、生活习性 中华蟾蜍是捕食田野害虫的能手,一般是夜间捕食。捕食害虫种类很多,有蝶类、蝗虫、蚱蜢、金龟子、蚊、蝇、白蚁……捕食量极大。稻田里的青蛙一天捕食 200多只害虫,而癞蛤蟆要高出青蛙2—3倍,所以它是对人类很有益的动物。  “春分”至“清明”前后,冬眠的蟾蜍都集中在池塘、人工湖,可看到个体较小的雄蟾蜍,用前肢紧紧抱住一只个体较大的雌蜡蜍,有时可持续几天而不分开(即使人为地使之分开也很费劲),这种现象称为抱对或抱合。抱对并不是它们进行交配,而是促使两个个体都在兴奋高潮中,同时产卵排精,进行体外受精。癞蛤蟆的卵呈带状。卵的外面有外胶质膜,起缓冲、保护、集热、聚光、增加浮力,以及防止干燥等作用。  四、分布情况 分布于台湾本岛以及中国大陆的河北、山西、黑龙江、辽宁、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等地,常见于阴湿的草丛中、土洞里以及砖石下等。其生存的海拔上限为 1500米。 null五、药用价值 蟾蜍有两大药用原材部位,一是蟾酥,二是蟾衣,都是极其珍贵的中药材。蟾酥就是蟾蜍耳后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蟾衣是蟾蜍的角质层表皮。前者可利用镊子等硬物从蟾蜍体上刮取,后者可由蟾蜍自然蜕壳获得。 返回大鲵 大鲵 一、名称 中文名:大鲵 拉丁名:Andrias davidianus 别称:娃娃鱼 纲:两栖纲 目:有尾目 亚目:隐鳃鲵亚目 科:隐鳃鲵科 属:大鲵属null二、主要形态特征 大鲵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扁,指、趾前四后五,具微蹼。尾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娃娃鱼的体色可随不同的环境而变化,但一般多呈灰褐色。体表光滑无鳞,但有各种斑纹,布满粘液。身体腹面颜色浅淡。 null三、生活习性 大鲵生性凶猛,肉食性,以水生昆虫、鱼、蟹、虾、蛙、蛇、鳖、鼠、鸟等为食。捕食方式为“守株待兔”。大鲵一般都匿居在山溪的石隙间,洞穴位于水面以下。夜间静守在滩口石堆中,一旦发现猎物经过时,便进行突然袭击,因它口中的牙齿又尖又密,猎物进入口内后很难逃掉。它的牙齿不能咀嚼,只是张口将食物囫囵吞下,然后在胃中慢慢消化。娃娃鱼有很强的耐饥本领,饲养在清凉的水中二、三年不进食也不会饿死。它同时也能暴食,饱餐一顿可增加体重的五分之一。食物缺乏时,还会出现同类相残的现象,甚至以卵充饥。 四、分布情况 主要分布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涧溪流中。 null五、经济价值 大鲵肉嫩味鲜 ,可补气血.治疗贫血,疟疾,产后虚弱。 六、现状 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返回棘腹蛙 棘腹蛙 一、名称 中文名:棘腹蛙 拉丁名:Rana boulengeri  别称:山蚂拐,石板蛙 。 纲: 两栖纲 目: 无尾目 科: 蛙科   属: 蛙属   种: 棘腹蛙null二、主要形态特征 体大而肥壮。体长97-110毫米,雄蛙稍大。皮肤较粗糙,背面有若干成行排列的窄长疣,趾间全蹼。雄性前肢特别粗壮,胸腹部满布大小黑刺疣。成体背面多为土棕色或浅酱色。上下颌有显著的深棕色或黑色纵纹。两眼间常有一黑横纹。背部有不规则的黑斑。四肢背面有黑色横纹。咽喉部棕色花斑较多。瞳孔菱形,深酱色。null三、生活习性 生活在水流平缓的山溪里或流溪旁的静水塘内。白天匿居溪底石块下或洞内,天黑时出穴活动。繁殖季节在5-8月卵产于小山溪瀑布下水坑内,粘附在石上或植物根上。卵大卵在胶膜内成串悬挂在水中。蝌蚪一般分散生活于小山溪水坑内。 四、分布情况 西南武陵山地区和贵州省、四川、广西、云南、陕西个别地区,武隆仙女山、白马山、贾角山、桐梓山等有着广泛分布。 null五、经济价值 棘腹蛙体形肥大(大者可达 500克),肌肉丰满,肉质洁白细嫩,味极鲜美,富含蛋白质、维生素、17种氨基酸,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高,是我国的大型食用蛙类,民间常捕为食用或药用。食用棘腹蛙可清热解毒、滋补强身,民间还将其用于治疗小儿虚瘦、病后及产后虚弱等症;据《本草纲目》记载:石蛙主治“小儿痨瘦、疳瘦最良”。 返回中国雨蛙 中国雨蛙 一、名称 中文名:中国雨蛙 拉丁名:Hyla chinensis 别称:绿猴、雨怪、小姑鲁门、雨鬼。 纲: 两栖纲 目: 无尾目 科: 蛙科   属:雨蛙属 null二、主要形态特征 中国的雨蛙体形较小。背面皮肤光滑,绿色 。 指、趾末端多膨大成吸盘,末两骨节间有 1间介软骨,适于树栖 。 肩带弧胸型,椎体为前凹型。 蝌蚪尾鳍高而薄,上尾鳍一般自体背中部开始;5月下旬有的即已完成变态;9~10月开始冬眠。 null三、生活习性 多生活在灌丛、芦苇、高秆作物上,或塘边、稻田及其附近的杂草上。白天匍匐在叶片上,黄昏或黎明频繁活动。以蝽象、金龟子、叶甲虫、象鼻虫、蚁类等为食。 四、分布情况 除山东、山西、宁夏、新疆、青海、西藏外,其他各省(区)均有分布。 返回中国林蛙 中国林蛙 一、名称 中文名:中国林蛙 拉丁名:Rana amurensis Boulenger 别称:黄哈蟆、油哈蟆 。 纲: 两栖纲 目: 无尾目 科: 蛙科   属:林蛙属 null二、主要形态特征 雌蛙体长71-90mm,雄蛙较小;头较扁平,头长宽相等或略宽;吻端钝圆,略突出于 下颌,吻棱较明显;鼻孔位于吻眼之间,鼻间距大于眼间距而与上眼睑宽;鼓膜显著,明显大于眼径之半,犁骨齿两短斜行,位于内鼻孔内侧,前肢较短壮,指端圆,指较细长,指长顺序3,1,4,2,第1,3指几等长;关节下瘤,指基下瘤及内外掌突均较显著。后肢长。胫跗关节前达眼或略超过,左右跟部明显重迭,胫长超过体长之半,足与胫等长或略长;趾端钝圆;趾细长,第3,5趾达第4趾的第2,3关节下瘤之中部,蹼发达,除第4趾外,其余各趾的蹼多少至趾端而蹼缘缺刻较大,外侧跖间具蹼而不发达;关节下瘤小而明显,内跖突窄长,外跖突小而圆。皮肤上细小痣粒颇多,口角后端颌腺十分明显,背侧褶在颞部不平直而成曲折状,在鼓膜上方侧褶略斜向外侧,随即又折向中线,再后后延伸达胯部;两侧褶间有少数分散的疣粒,在肩部有排成“人”形者;腹面皮肤光滑。跖褶2。两眼间深色横纹及鼓膜处三角斑清晰,背面与体侧有分散的黑斑点,一般都在疣粒上;四肢横斑清晰;腹面灰色斑点颇多,有的甚至自咽至腹后都有斑纹。雄蛙前肢较粗壮,第1指上灰色婚垫极发达;有1对咽侧下内声囊。   null三、生活习性 林蛙是典型的水陆两栖动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蝌蚪生活在水中;变态后的幼蛙和成蛙生活在森林中,进行肺栖生活;而成蛙在冬季休眠时又是在水中度过。林蛙每年的活动极有规律,整个生活周期通常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繁殖期、陆地生活期、冬眠期。 四、分布情况 分布于我国北方各省,东北三省为主要产区,尤以吉林为最。 null五、经济价值 林蛙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两栖动物,其雌蛙输卵管干燥物是非常名贵的中药材-哈士蟆油,也称田鸡油或蛤蟆油。林蛙又是一种著名的滋补保健食品,是食、药两用的珍贵蛙种,具有明显的润肺养阴、补肾益精、补脑益智等功能。蛙油中含有蛋白质56.3%、脂肪3.5%、矿物质4.7%、无氮有机物27.5%,并含有人体所必需的18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是男女皆宜的保健品。林蛙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蛙肉中含蛋白质79%,是宴席上的美味佳肴。返回树蛙 树蛙 一、名称 中文学名:树蛙 拉丁名:Rhacophorus 纲:两栖纲 目:无尾目 科:树蛙科null二、主要形态特征 树蛙栖息在潮湿的阔叶林区及其边缘地带。体背多为绿色或随环境而异。繁殖习性反映了树栖的生活方式,多数种类在伸向水塘上空的枝叶上产卵。例如峨眉树蛙,在4~5月雨后傍晚,雄雌拥抱着爬到树上,选择垂向水池的枝叶产卵,雌性产卵时先排出液体,借左右胫跗关节相互搅拌,形成泡沫状,卵即产于泡沫内;雄性排出精液,使卵受精。如此反复,历时2~3小时。产卵后,雄性随即离开,雌性以后肢将卵泡用叶片包卷起来之后才离去。卵泡乳白色。孵化前后泡沫液化。小蝌蚪通过运动或被雨水冲刷,到达树下水池,在此继续生长发育、完成变态。null三、生活习性 树妓大多栖心们息在山林里,属于夜行性动物,所认它们在白天的时候,多半是把身体平贴着叶片或地面,闭着眼睛,躲得好好的睡觉。由于它们的眼睛只对会动的东西有反应,因此凡是飞过或爬过它们眼前、长得火它们小的甲虫、蚯蚓、毛毛虫夸都是美味的食物;但不会动的东西,例如死蚯蚓,它们则毫不理会。 四、分布情况 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亚热带和热带湿润地区。中国有29种。斑腿树蛙分布最广,北达甘肃南部,南至西藏南部。 返回中华花龟 中华花龟 一、名称 中文名:中华花龟 拉丁名:Ocadia sinensis 别称:花龟、珍珠龟、长尾龟、台湾草龟。 纲:爬行纲 科:潮龟科 属:花龟属null二、主要形态特征 条颈龟是淡水龟类中体型较大的一种。其背甲长可20厘米、宽16厘米,头部较小,顶后部光滑无鳞,上喙有细齿,中央部有凹陷。背甲呈粟色且略拱,后缘不呈锯齿状。腹甲棕黄色,每一盾片具有一块大墨渍状斑块,腹甲后缘缺刻。甲桥明显,背甲腹甲间借骨缝相连。因其头部、颈、四肢均布满绿色条纹,故称“条颈龟”。雌雄鉴别雄性背甲较长,后部较窄,肛孔位于腹甲后缘较远,雌性背甲宽大,壳较拱,肛孔位于腹甲后缘较近。null三、生活习性 喜暖怕寒,生活于池塘、小河及陆地上。中华条颈龟性情和善、胆子小,经驯化易接近人。龟属亚热带地区的水栖龟类。喜暖怕寒,生活于池塘、小河及陆地上。 中华花龟性情温顺,不攻斗、不咬人,适应性广且生命力强,容易养殖。中华花龟喜栖息水中,受惊后即潜入水底,但也耐干旱,无水之地也能生存。中华花龟有群居的习性,一般是两只一起穴居,多时一穴有七八只。中华花龟是变温动物,其活动受温度影响,每年11月份至翌年3月份为冬眠期,4月份开始外出活动。高温季节,白天很少活动。 四、分布情况 分布于中国南部,台湾及越南北部,生活在低洼处水流缓慢的池塘,沼泽和溪流中。 返回石龙子 石龙子 一、名称 中文名:石龙子 拉丁名: Scincidae 别称:蜥蜴,山龙子,守宫,石蜴,泉龙,四脚蛇 。 纲:爬行纲 科:石龙子科 目:蜥蜴目 null二、主要形态特征 石龙子,全长约21厘米。周身被有覆瓦状排列的角质细鳞,鳞下分布骨片;鳞片质薄,光滑,鳞列24~26行。吻端圆凸,鼻孔1对,鼻后鳞缺如;眼分列于头部两侧,眼间距宽,有瞬膜;舌短,稍分叉。体背面粘土色,一般有3条纵走的淡灰色线;鳞片周缘淡灰色,因而呈现网状斑纹。四肢发达,前肢5指,后肢5趾,指、趾端均有钩爪。尾细长,末端尖锐,易断,断后能再生。 null三、生活习性与分布情况 广泛分布於各大洲的热带、亚热带到温带地区。其栖息环境包括沙漠、砾石区、草原、树林、热带雨林等等。主要以陆地生活为主,但也有些是树栖,或是半水栖,或是穴居的石龙子。大多数是完全只吃食昆虫或其幼虫,但体型较大的石龙子亦吃食小型的脊椎动物或兼食一些植物。 四、药用价值 性咸,寒,有毒 ,治小便不利,石淋,恶疮瘰疬,臁疮。返回乌梢蛇 乌梢蛇 一、名称 中文名:乌梢蛇 拉丁名:Zoacys dhumnades 别称:乌蛇、乌风蛇 纲:爬行纲 科:游蛇科 属:乌梢蛇属null二、主要形态特征 体全长可达2.5m以上。体背绿褐或棕黑色及棕褐色;背部正中有一条黄色的纵纹;体侧各有两条黑色纵纹,至少在前段明显至体后部消失(有的个体是通身墨绿色的,有的前半身看上去是黄色,后半身是黑色)。次成体通身纵纹明显。头颈区别显著;吻鳞自头背可见,宽大于高;鼻间鳞为前额鳞长的2/3;顶鳞后有两枚稍大的鳞片;上唇鳞8,第七枚最大;下唇鳞8~10;背鳞鳞行成偶数16-16-14,中央2~4行起强棱,腹鳞雄192~204,雌191~205;肛鳞二分;尾下鳞雄95~137对,雌98~131对。 三、生活习性 生活在我国东部中部东南部和西南的海拔1600m以下中低山地带平原、丘陵地带或低山地区。垂直分布范围:海拔50~1570 m。常在农田或沿着水田内侧的田埂下爬行、菜地、河沟附近,有时也在山道边上的草丛旁晒太阳、在村落中发现行动迅速,反应敏捷,善于逃跑。性温顺,不咬人以蛙类(主食)、蜥蜴、鱼类、鼠类等为食(狭食性蛇类)。7-8月间产卵,每产7-14枚。 null四、分布情况 分布河北、河南、陕西、甘肃、四川、贵州、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国外未见报道。 五、药用价值 性味:甘,咸,平。  归经:入肺经、脾经。  功能:祛风,通络,定惊。  主治:治风湿顽痹,肌肤不仁,骨、关节结核,半身不遂,风疹疥癣,麻风,惊痫,破伤风,小儿麻痹症。 返回多疣壁虎 多疣壁虎 一、名称 中文名: 多疣壁虎 拉丁名: japonicus 纲:爬行纲 目:有鳞目 亚目:蜥蜴亚目 科:壁虎科 属:壁虎属 null二、主要形态特征 原始的小型爬行动物,体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5部分。身体背腹扁平,长达10~12厘米,背面暗灰色,有黑色带状斑纹。 多疣壁虎的其他生理特征与蜥蜴类似,但是有一点不同,两耳之间什么也没有。我们可以从壁虎的一只耳眼看进去,直接通过另一只耳眼看到外面。壁虎的中枢神经系统位于脊髓中。null三、生活习性 多疣壁虎常栖息于树林、沙漠、草原及住宅区等,是昼伏夜出的动物。白天,它潜伏在壁缝、瓦檐下、橱拒背后等隐蔽的地方,夜间则出来活动、觅食各种昆虫。最适活动的温区为25~33℃,相对湿度为55%~70%。有冬眠习性,当气温降至15℃以下时便开始入蛰,进入冬眠;当气温回升至15~18℃时,多疣壁虎便开始陆续出蛰活动、觅食。 四、分布情况 中国东部,西至四川(东部),北达陕西(南部),甘肃 。 返回竹叶青蛇竹叶青蛇一、名称 中文名:竹叶青蛇 拉丁名:Trimeresurus medoensis 别称:竹叶青、青竹蛇、青竹标、刁竹青、焦尾巴 目:蛇目 科:蝰科 属:竹叶青蛇属null二、主要形态特征 头大,呈三角形,颈细,尾短。 头顶有细小鳞片。 体背草绿色,最外侧的背鳞中央白色,自颈部之后有白色侧线,有的在白侧线内又有一条红侧线,但也有无侧线者。 腹面淡黄绿色。 瞳孔椭圆形,红色。 尾巴焦红色。   null三、生活习性 生活于海拔150~2000米的山区溪边草丛中、灌木上、岩壁或石上、竹林中,路边枯枝上或田埂草丛中。竹叶青喜欢上树,常缠绕在溪边的灌木丛或小乔木上。多于阴雨天活动,在傍晚和夜间最为活跃。以蛙、蝌蚪、蜥蜴、鸟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卵胎生,8~9月间产仔蛇4~5条。 四、分布情况 广泛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null五、毒性 竹叶青产生的毒素是血循毒。血循毒的种类多,成份复杂。 以心血管和血液系统为主,产生多方面的毒性作用。其临床表现相当于中医的火热毒症状,故称“火毒”。 竹叶青咬人时的排毒量小,其毒性以出血性改变为主,中毒者很少死亡。伤口牙痕2个,间距0.3-0.8厘米。伤口有少量渗血,疼痛剧烈,呈烧灼样,局部红肿,可溃破,发展迅速。全身症状有恶心、呕吐、头昏、腹胀痛。部分患者有粘膜出血,吐血、便血,严重的有中毒性休克。 返回鳖 鳖 一、名称 中文名:鳖 拉丁学名:Trionyx sinensis 别称:甲鱼,水鱼,团鱼,王八 纲:爬行纲 亚纲:无孔亚纲 目:龟鳖目 亚目:曲颈龟亚目 科:鳖科 属:鳖属null二、主要形态特征 鳖的外形呈椭圆形,比龟更扁平,从外形颜色观察,鳖通常背际和四肢呈暗绿色,有的 背面浅褐色,腹面白里透红。其头象龟。它的背腹甲上着生柔软的外膜,没有乌龟般的条纹,也较乌龟为软。周围是柔软细腻的裙边。肢各生五爪。头颈和四肢可以伸缩。 鳖与其它海龟的壳不同之处在于:骨质壳没有周边骨板,高纹理表层,没有角状外骨板以及松散连接的腹(腹甲)。躯干略呈卵圆形,吻长,鼻孔开口于吻端,背部隆起有骨质甲。四肢粗短稍扁平,为五趾型,趾间有蹼膜,雌体尾一般不达裙边外缘,雄体大都伸出裙边外。有的巨鳖可达一米以上。 null三、生活习性 鳖的生活习性可归纳为“三喜三怕”,即喜静怕惊,喜阳怕风,喜洁怕脏。鳖对周围环境的声响反应灵敏,只要周围稍有动静,鳖即可迅速潜入水底淤泥中。在自然环境中,甲鱼喜欢栖息于水质清洁的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水域,风平浪静的白天常趴在向阳的岸边晒太阳(俗称晒背),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体表的致病菌,促进受伤体表的愈合,通过晒背提高体温,促进食物消化。 null四、分布情况 广泛分布于全国。 五、经济价值 甲鱼味道鲜美、高蛋白、低脂肪,而且是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滋补珍品,能够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及调节人体的内分泌功能,也是提高母乳质量、增强婴儿的免疫力及智力的滋补佳品。 甲鱼肉性平、味甘;归肝经。 具有滋阴凉血、补益调中、补肾健骨、散结消痞等作用 可防治身虚体弱、肝脾肿大、肺结核等症。 鸬鹚 鸬鹚 一、名称 中文名:鸬鹚 拉丁名:capillatus 别称:鱼鹰﹑水老鸦 纲:鸟纲 目:鹈形目 科:鸬鹚科鸟类null二、主要形态特征 该鸟体羽黑色,并带紫色金属光泽。肩羽和大覆羽暗棕色,羽边黑色,而呈鳞片状,体长最大可达100厘米。嘴强而长,锥状,先端具锐钩,适于啄鱼;下喉有小囊;喉部具大 白点。生殖期中,胁下有大形白斑,头及颈密生白丝状羽。后头部有一不很明显的羽冠。幼鸟的下体黑色,杂以白羽。眼绿色,嘴端褐色,下嘴基部灰白色,而裸区及喉暗红色,脚黑色。脚后位,趾扁,后趾较长,具全蹼。 null三、生活习性 鸬鹚善于潜水,能在水中以长而钩的嘴捕鱼。野生鸬鹚平时栖息于河川和湖沼中,也常低飞,掠过水面。飞时颈和脚均伸直。夏季在近水的岩崖或高树上,或沼泽低地的矮树上营巢。 性不甚畏人。常在海边、湖滨、淡水中间活动。栖止时,在石头或树桩上久立不动。飞行力很强。除迁徙时期外,一般不离开水域。主要食鱼类和甲壳类动物为食。鸬鹚在捕猎的时候,脑袋扎在水里追踪猎物。鸬鹚的翅膀已经进化到可以帮助划水。因此,鸬鹚在海草丛生的水域主要用脚蹼游水,在清澈的水域或是沙底的的水域,鸬鹚就脚蹼和翅膀并用。在能见度低的水里,鸬鹚往往采用偷偷靠近猎物的方式到达猎物身边时,突然伸长脖子用嘴发出致命一击。这样,无论多么灵活的猎物也绝难逃脱。 四、分布情况 野生鸬鹚分布于全国各地,繁殖于东北、内蒙古、青海湖及新疆西部等地。null五、药用价值 【性味】《纲目》:"酸咸,冷,微毒。" 【宜忌《品汇精要》:"怀妊不宜食。" 【名家论述】《纲目》:"鸬鹚,《别录》不见功用,惟雷氏《炮炙论》序云:"体寒腹大,全赖鸬鹚。"窃谓诸腹鼓大,皆属于热,卫气并行于血脉则体寒。此乃水鸟,其气寒冷,而利水。寒能胜热,利水能去湿故也。" 【功能主治】利尿。主治水肿。鸟类鸿雁 鸿雁 一、名称 中文名称:鸿雁 拉丁名:Anser cygnoides 纲:鸟纲 目:雁形目 科:鸭科 属:雁属 null二、主要形态特征 鸿雁身长81 - 94 cm,雌雁体重3000g,雄雁体重3500g。雌雄相似。但雌鸟略较雄鸟为小,两翅较短,嘴基疣状突亦不明显。成鸟从额基、头顶到后颈正中央暗棕褐色,额基与嘴之间有一条棕白色细纹,将嘴和额截然分开。 头侧、颏和喉淡棕褐色,嘴裂基部有两条棕褐色颚纹。背、肩、腰、翅上覆羽和三级飞羽暗灰褐色,羽缘较淡或较白,形成明显的白色斑纹或横纹。尾上覆羽暗灰褐色,但最长的尾上覆羽纯白色,尾羽灰褐色。前颈和颈侧白色,前颈下部和胸肉桂色,向后逐渐变淡,到下腹则全为白色。尾下覆羽亦为白色,两胁暗褐色,具棕白色羽端;翼下覆羽及腋羽暗灰色。嘴黑色,虹膜红褐色或金黄色,跗蹠橙黄色或肉红色。雄鸟上嘴基部有一疣状突。雏鸟体被绒羽,上体黄灰褐色,下体淡黄色,额和两颊淡黄色,眼周及眼先灰褐色,额基无白纹。嘴黑色,嘴尖淡黄色,虹膜淡黄色。幼鸟上体灰褐色,上嘴基部无白纹。 nullnull三、生活习性 性喜结群,常成群活动,特别是迁徙季节,常集成数十、数百、甚至上千只的大群,即使在繁殖季节,亦常见4-5只或6-7只一起休息和觅食。善游泳,飞行力亦强,但飞行时显得有些笨重。警惕性强,行动极为谨慎小心,休息时群中常有几只‘哨鸟’站在较高的地方引颈观望,如有人走近,则一声高叫,随即而飞,其他鸟也立刻起飞。飞行时颈向前伸直,脚贴在腹下,一个接着一个,排列极整齐,成‘一’字或‘人’字形,速度缓慢,徐徐向前。边飞边叫,声音洪
本文档为【重庆常见动物】,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45487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8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12-05-07
浏览量: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