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_翻译述评_的撰写模式研究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_翻译述评_的撰写模式研究

举报
开通vip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_翻译述评_的撰写模式研究 中 国 翻 译 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 46 翻译教学 Shlesinger, M.. Norms, strategies and constraints: How do we tell [21] them apart? [A]. In A. Alvarez Lugris & A. Fernandez Ocampo (eds.) Anovar/Anosar estudios de traduccion e interpretacion. Vol. 1...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_翻译述评_的撰写模式研究
中 国 翻 译 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 46 翻译教学 Shlesinger, M.. Norms, strategies and constraints: How do we tell [21] them apart? [A]. In A. Alvarez Lugris & A. Fernandez Ocampo (eds.) Anovar/Anosar estudios de traduccion e interpretacion. Vol. 1. Vigo: Universidade de Vigo, 1999: 65–77. Tommola, J., & Lindholm, J..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22] interpreting: Which dependent variable? [A]. In J. Tommola (ed.). Topics in Interpreting Research [C]. Turku, F inland: University of Turku, 1995. Lederer, M.. Can theory help translator and interpreter [23] trainers and trainees? [J]. The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er, 2007 (1): 15-35. Mossop, B.. Translating what might have been written [A]. In M. [24] Baker, M. Olohan, M. Perez (eds.). Text and Context: Essays on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in Honour of Ian Mason [C]. Manchester: St. Jerome, 2010. Pio, S.. The relation between ST delivery rate and quality in [25]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J]. The Interpreters’ Newsletter, 2003: 69-100. Lee, T.. A comparison of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and [26] delayed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from English into Korean [J]. Meta, 2006(2): 202-241. [作者简介]张其帆,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助理教 授,博士,AIIC成员。研究方向:会议、法庭、社区口译, 口译教学,口译质量评估。 [作者电子信箱]ctandrew@inet.polyu.edu.hk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competence: where are we, and where do we need to go? [J]. Across Languages and Cultures, 2009(2): 169-191. Gumul, E.. Explication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a strategy [14] or a by-product of language mediation? [J]. Across Language and Cultures, 2006(2): 171-190. Donato, V.. Strategies adopted by student interpreters in SI: A [15] comparison between the English-Italian and the German-Italian language-pairs[J]. The Interpreters’ Newsletter, 2003 (12): 101–134. Ito-Bergerot, H.. Le processus cognitive de la compre-[16] hension en interpretation consecutive: acquisition des competences chez les étudiants de la section japonaise [Z].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ESIT, Université de la Sorbonne Nouvelle – Paris 3. 2006. Kalina, S.. [17] Strategische Prozesse beim Dolmetschen: Theoretische Grundlagen, empirische Fallstudien, didaktische Konsequenzen [M]. Tübingen: Gunter Narr. Kurz, I.. The impact of non-native English on students’ [18] interpreting performance [A]. In G. Hansen, A. Chesterman, H. Gerzymisch-Arbogast (eds.). 2008: 179-192. Pym, A.. On omission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In Hansen, G. [19] Chesterman, A., Gerzymisch-Arbogast, H. (eds.). 2008:83-105. Seleskovitch, D. & Lederer, M.. [20]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Teaching Interpretation. The Registry of Interpreters for the Deaf., 1995. 导言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的培养单位已达 158 所院校。目前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建立学位论 文的具体写作模式、明确评审标准。《翻译硕士专 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提出了论文的三 种基本方式,但师生对具体写作方案和评审标准 并不清楚。MTI 的培养目标和方式决定了其学位 论文选题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涵盖翻译文本、项 目、实验、技术、管理、岗位、流程或心理等主题, 与这些选题对应的写作方案也有待加以区别。有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翻译述评”的撰写模式研究 陈琳 章艳 同济大学 摘 要:本文探讨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翻译述评”的写作模式,阐述了该模式的概念、常规性方式、方法和规则,并展 示了具体的写作案例。该模式建立在培养翻译能力的教学理念以及翻译能力的内涵和核心要素基础上,并借鉴、吸收了国内 外高层次翻译专业硕士学位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案。该模式属于应用性翻译研究。主体框架由翻译和对该翻译的反思组成。 关键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翻译能力;写作模式;翻译述评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 (2011) 06-0046-04 相当一部分论文还沿袭学术型学位论文的形式, 质量往往差强人意。这是因为上述这些选题是典 型的应用性研究,与学术性论文的基础性研究范 式存在性质上的差异。而且 MTI 的课程设置不是 研究性的而是实践性的,学生缺乏相应的学术理 论背景和训练;同时,字数要求的降低似乎也给了 学生一种错觉,认为 MTI 的研究论文的深度可以 低于 MA 的研究论文。 当然,学界已经对此展开了一定的研究和摸 索。早在申报学位设置时期,仲伟合(2006)认 为 MTI 毕业论文是“考核其综合运用所学理论解 2011年 第6期 No. 6 2011 4747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看其内容是否有新见解,或看 其应用价值(翻译项目、口译实验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这明确 了专业学位论文目的是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 解决实际翻译问题的能力,而非基础性理论研究。 近一年来,随着首届学生毕业论文的完成和第二 届学生进入写作阶段,学者们开展了进一步的深 入研究。穆雷(2011a)从翻译行业的运作特点出 发,分析了 MTI 学位论文现状,提议将《培养方案》 中的三种基本方式(旧三方式)调整为四种方式(新 四方式)即:重要岗位的 实习报告 酒店前台实习报告法院实习报告铁路实习报告链家实习报告寒假实习报告 ;翻译 实践报告 关于企业管理实践报告关于寒假实践报告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生实践报告3000字广外社会实践报告 ; 翻译实验报告;翻译调研报告。吴刚(2010)就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翻学院的培养情况,构建了以 “项目”为核心的写作模式。笔者曾阅读该院的论 文,确实有鲜明的专业学位特色,可资借鉴。穆雷 将其归纳到新四方式中的第二种方式里。我们进 一步认为,这种“项目”模式也是对“旧三”中的 第一种方式的具体写作模式之一的诠释。 以上这些研究为厘清 MTI 论文写作规范起到 了指导作用。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其它选题相 适应的写作模式。即“可以根据每一类方式拟定 相应的写作模板,更加具体而且便于操作”(穆雷, 2011a)。本文针对选题以翻译文本为主题的论文, 即研究集中在翻译文本本身以及双语转换,拟提 出“翻译述评”的写作模式。它是一种“文本” 模式,与前面提到的“项目”模式并列归类到“旧 三”中的第一类方式下或“新四”中的“翻译实 践报告”方式中。 1.“翻译述评”论文模式的概念及分类 翻译述评,顾名思义,该模式的基本框架为 “翻译 + 述评”。前者是报告原文与译文文本;后 者则是对翻译问题、翻译过程和翻译策略的反思, 运用所掌握的科学的方法论和一定的翻译理论对 译文进行翻译质量评估,对翻译难点进行分类阐 述和分析,总结和归纳翻译经验等。 根据翻译取材的特点,“翻译述评”论文模式 的基本形态分为“文本翻译述评”和“术语翻译 述评”。术语的翻译原则、翻译策略和翻译问题的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有其独特性。因此其写作体例应有别于文本 翻译。该模式要求文本翻译的字数不少于10000字、 述评的字数不少于 5000 字(依据《培养方案》)。“术 语翻译述评”应该包括至少 15-20 个术语的翻译, 而且往往是一种类别或一个领域的术语。同时,需 要对文本、翻译动机、涉及的专业领域知识以及翻 译策略等在导言中进行描述。在述评中,运用所掌 握的相关翻译学理论和方法论知识对翻译问题展 开论述和评注。 “翻译述评”是应用性研究。它以翻译文本为 中心,聚焦于 “译”本身,是对语言文字转换结果 和过程的反思。其翻译取材既可以源自学生的自 选翻译,也可以来源于真实实习项目。但论文重心 放在讨论翻译本身即语言 / 文本本身,而不是翻译 实践的外部因素,例如,实习过程、翻译岗位、翻 译实验等,虽然这些也是翻译行为的重要组成部 分。当然,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并不是互相排斥的, 相反,它们往往是不可分割的。但是,在具体的翻 译行为中,存在主次、轻重之分。 该模式建立在学生的翻译能力的培养理念以 及翻译能力的内涵基础上,同时也借鉴了国内外 成熟的翻译专业硕士学位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案。 2.“翻译述评”写作模式的理据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是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 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翻译实际工作 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而设置的一 种学位。因此,“翻译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 的翻译能力”(穆雷,2006)。这种教学理念应该 贯彻到包括毕业论文在内的各个教学环节。“翻译 述评”正是本着通过展现学生的翻译成果以及对 翻译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来强化学生的翻译能力。 在毕业论文中,翻译能力是最重要的考核对象。这 种能力是在一定的方法论和相关理论知识的指导 下,成功进行语言转换并对这种转换进行分析、概 括的翻译认知能力。学位论文是翻译能力培训的 过程、是学生汇报其翻译能力的方式,也是考核其 翻译能力的形式。 因而,“翻译述评”论文模式是以培养和展 示翻译能力为中心的,并建立在翻译能力的内涵 及其构成要素基础上。近十余年来,国内外学者 对翻译能力的定义和构成要素展开了有意义的 探索。在国外的研究中,引用率比较高的学者包 括 G. Toury (1980),R. Roberts (1983),D. Kiraly (1990),R. Bell(1991),A. Pym (1992),D. Cao (1996),S. Campell (1997),A. Chesterman (1997),A. Beeby(2000),A. Neubert (2000),C. Schäffner (2000), B. Hatim (2001),PACTE(2003),S. Colina (2009) 等。 在国内研究中,最新的研究成果是文军(2010)综 合国内外关于翻译能力构成的论述,提出了构成 要素的框架:翻译能力包括实践能力和理论能力, 前者包括语言 / 文本能力、策略能力、自我评估能 力、IT 能力,工具书使用等;后者包括翻译学科 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和职业素养。 国内外学者对翻译能力要素的构成达成共识 的是:1)首要要素是语言能力和双语转换能力; 2)要素也包括各种知识:语言知识、翻译专业知 识(PACTE)或者翻译学科知识、文化知识、专业 领域知识、翻译工具知识;3)要素还包括运用语 言能力和知识处理各种翻译问题的能力。 中 国 翻 译 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 48 我们认为,文军对翻译能力的划分相对来说操 作性比较强,即翻译能力由实践能力和理论能力 构成。其中值得特别注意的两点是:首先,其“实 践能力”中包括了“自我评估能力”。那么,这一 点正是可以通过学位论文对自己的译作进行自省 式反思而实现,且这一分析应是在一定的方法和 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而不是盲目性和任意性的。 其次,他所定义的理论能力包括的三个内容实际 上是翻译理论的应用能力:运用翻译学科知识、相 关学科知识和职业素养,认识、分析和处理翻译问 题的认知能力。它注重的是理论的运用而非理论 创新。即运用理论来分析、解决翻译问题,科学地 反思翻译问题和翻译过程的认知能力。因此,是一 种应用性理论能力。这两点都说明了“述评”可 以成为翻译能力的表现形式。 实践能力和应用性理论能力是翻译能力的内 涵和两大要素,这两大要素构成了“翻译述评”写 作模式的两大核心内容:译文和翻译评注。实践 能力的最终表现形式为译文,是译者发挥其语言 能力、策略能力、IT 能力、工具书使用的能力的结 果。因此,译文应该在学位论文架构中占据重要的 位置。为了便于与原文比较对照,译文和原文一起 放在论文的正文开始的章节位置。 应用性理论能力则通过对该翻译进行反思式 的评注来表现。这一述评引导译者科学、清晰地 认识和分析其翻译行为,对翻译过程、翻译问题进 行反思,对译文质量自我评估,分析和解决翻译问 题。这种理性的反思和分析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 生的专业思维和专业素养。因此,述评是论文的第 二个核心内容。 同时,该论文模式也借鉴、吸收了国外和香港 成熟的翻译人才培养单位的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模 式。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笔译与口译学院的论文模式 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自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渥 太华大学笔译与口译学院就培养专门的口笔译实践 人员和翻译理论研究人员,授予翻译专业学士、硕 士和博士学位,也是北美第一个授予翻译博士学位 的单位。这所学院培养研究型学位人才与应用型专 业学位人才并重。硕士毕业论文有两种写作方式供 学生选择:基础研究论文和应用性研究论文,后者 包括“评注翻译”(commented translation)和“评 注术语 / 评注词汇表”两种形式。基础研究论文大 致与我们的翻译学或翻译方向的学位论文相当;应 用性研究论文的常规性方法和规范是:学生按照一 定的要求独立完成一篇译文并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 法对该翻译进行反思。文学翻译、非文学翻译、术 语翻译均可成为论文主题。其特点是强调报告翻 译实践的文本结果和对翻译问题的分析、总结与归 纳。学生的选择取决于其所修的课程和其职业发展 规划。如果所修课程偏重研究性,且毕业后是继续 深造攻读博士学位,往往选择做基础研究论文;如 果学生毕业意向是去做译员,则做应用性研究论 文。选择后者的人数远远超过前者的人数。应用性 研究论文学生的培养目标与我们的翻译硕士专业学 位的培养目标基本吻合。 谭载喜(2010)曾以香港浸会大学的翻译专业 学位论文为例,简要介绍了其写作和批改规范。“要 求学生完成一篇长篇翻译,并写一篇反思翻译的文 字加于译文前。毕业论文在导师的严格指导下进 行,采用“1/3+1/3+1/3”的批改和双评审模式。即 翻译部分的第一个三分之一由导师逐句批改,第二 个三分之一由导师审读并提出修改意见,再由学生 根据导师意见进行修改,递交第二稿、第三稿;第 三个三分之一则由学生自己定稿,学生如果有对原 文理解方面的问题,可主动问老师,但导师不主动 提修改意见。这样做的目的是让第二评审老师有 机会在未经导师批改与经过导师批改的两部分译 文之间进行对比,就学生的译文质量和论文撰写能 力评分。第一评审老师为论文指导老师,负责对学 生在翻译及撰写阶段的总体表现和论文质量进行 评分。”其批改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 提高翻译能力,同时也能看到学生的真实翻译能 力,它也与国际上翻译院校的论文指导方式接轨。 这两所院校的论文选题大多为翻译本体研究, 论文的主体内容由翻译和对该翻译的反思和评注 构成。突显了翻译学位论文的实践性、应用性,以 及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翻译的独立有机结合,并以 务实的方式将翻译能力的培养贯彻其中。这对我 们构建翻译专业学位论文模式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3.“翻译述评”写作模式的案例 以下是根据翻译取材的内容不同,针对性地展 示文学翻译、非文学翻译、术语翻译的写作案例, 以说明这种模式的常规性方式、方法和规则。模式 中的具体细节只是为了说明的方便而进行的个案 示例,仅供参考。 I: 文学翻译述评: 0. 导言:文学翻译特点、翻译文本来源、翻译 动机与目的、翻译策略、研究目的、论文结构等 1. 作者及文本 1.1 生平、文学成就、写作风格 (翻译难点)等 1.2 原文文本分析:主题、主要内容、文学手法、 文学与文化背景、原文目的、读者对象、其他作者 在相关主题上的成就比较等 1.3 节译部分的文本分析:文本内容概要、文 学特点、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读者对象、译文 目的等 2. 原文与译文 3. 翻译分析:(展示学生所掌握的相关的理论 与方法论知识) 2011年 第6期 No. 6 2011 4949 3. 1 应用性的理论探讨 3. 2 翻译问题及其解决过程和结果 3.2.1 问题概述 3.2.1 子问题 1 3.2.2 子问题 2 3.2.3 子问题 3 …… 结语 II. 非文学翻译述评: 0. 导言:此文类的翻译特点、翻译文本来源、 翻译动机与目的、翻译策略、研究目的、论文结 构等 1. 作者或机构及文本 1.1 作者或机构介绍、文类特点 (翻译难点)等 1.2 原文文本分析:主题、内容梗概、语境与 背景、原文目的、读者对象等 1.3 节译部分的文本介绍:文本内容概要、文 本特点、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读者对象、译文 功能等 2. 翻译任务操作流程 3. 原文与译文 4. 翻译分析:(展示学生所掌握的相关的理论 与方法论知识) 4. 1 应用性的理论探讨 4. 2 翻译文本问题及其解决过程和结果 5. 翻译中非文本问题及其解决 结语 III. 术语翻译述评 0. 导言:术语翻译特点、翻译任务描述(翻译 术语的功能、术语选择的介绍、读者对象、接受时 间与地点、原术语目的、翻译动机与目的等要素)、 概念或术语涉及的专业、翻译策略、研究目的、论 文结构等 1. 原术语的概念 2. 译文与原文对照表 3. 翻译分析 结语 以上三个翻译述评的写作模式论文基本框架 一致,不同之处体现在:文学文本涉及的文本因 素和原文作者因素复杂,而非文学翻译述评涉及 的非文本因素复杂和现实。因此,非文本因素单 列了“翻译任务操作流程”和“翻译中非文本问 题及其解决”等章节。而且,由于文学翻译与非 文学翻译在考虑的要素上的差异,因此所要阐述 的要点也有差异。术语翻译的写作模式还没有付 诸实践,囿于认识的局限,具体的框架还有待进一 步充实。 需要强调的是,在具体的述评内容和方法上 每篇论文会存在个体差异。每篇论文在方法论、 翻译内容和翻译问题、研究重点等方面存在差 异,结构也因此需要做相应的调整,可能远比上 述的基本框架复杂。例如,根据需要,导言部分 的翻译项目简介可以采用德国功能主义建议的 “翻译任务简介”(translation brief)的形式,它包 含译文功能、文本生成者和接受者、文本接受的 时间和地点、文本介质、原文目的以及翻译目的 等五个要素。“文本分析”既可以借鉴功能主义 学派的方法和具体的步骤,也可以采用功能语法 的方法、形式语法的方法等。“翻译分析”部分, 可以分解为翻译问题、翻译理论、翻译评注等。 甚至“翻译评注”也可以进一步细化成几章,例 如:文体翻译、修辞翻译、文化词翻译等。因此, 上述的三个模式只是基本的、常规性的框架。在 每一篇论文的实际写作过程中,还需要根据翻译 材料的具体特点以及翻译问题的个案性,对具体 的写作模式进行针对性地细化。 4. 结语 本文论述了“翻译述评”写作模式的理据、基 本框架、方法和规则。“翻译述评”是应用性研究。 它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要译这个文本?译得怎 样?怎么译的?为什么这样译?它是汇报翻译实 践成果以及运用所学的翻译理论和方法论解释、 反思翻译过程,是一种培养实际翻译能力和应用 性理论能力的过程。本文希望能激发更多的摸索 和讨论,以进一步明确其写作目的以及与之相适 应的、具体的写作规范,藉此深刻把握专业学位的 内涵,也利于师生参照借鉴。 *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BYY012)、同 济大学“985”三期“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 设项目——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内涵建设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 考 文 献 穆雷 . 翻译能力与翻译测试——英汉 - 汉英翻译测试研究[1] 系列 [J]. 上海翻译,2006(2):43-47. 穆雷 .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模式探讨 [J]. 外语教学理论[2] 与实践,2011a(1):77-82. 穆雷、王巍巍 .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色培养模式[3] [J]. 中国翻译,2011b(2):29-33. 谭载喜 . 香港的翻译学位教育:理念与实践 [J]. 东方翻译,[4] 2010(6):9-16. 文军、李红霞 . 以翻译能力为中心的翻译专业本科课程设[5] 置研究 [J]. 外语界,2010(2):2-7. 文军 . 论以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的课程模式 [J]. 外语与外[6] 语教学,2004(8):49-52. 吴刚 . MTI 毕业论文写作方案的制定及目前出现的一些[7] 问题 [J]. 东方翻译,2010(2):14-16. 仲伟合 . 翻译专业硕士(MIT)的设置——翻译学学科发[8] 展的新方向 [J]. 中国翻译,2006(1):32-35 . [作者简介]陈琳,博士,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 方向:翻译学。 章艳,博士,同济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 究方向:翻译学 [作者电子信箱]chenlinxt7@126.com
本文档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_翻译述评_的撰写模式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12470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5-02
浏览量: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