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张元:从“唐太宗帅不帅?”谈学历史的“感觉”

张元:从“唐太宗帅不帅?”谈学历史的“感觉”

举报
开通vip

张元:从“唐太宗帅不帅?”谈学历史的“感觉” 从“唐太宗帅不帅?”谈学历史的“感觉” 张 元 (台湾清华大学 历史研究所,中国 台湾) [关键词]唐太宗,初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 6241(2011)19-0010-04 总第 632期 Sum No.632 2011年第 19期 No.19,2011 历史教学 History Teaching 2010年 3月 5日,在广州天河中学,我听了 一节由广州市中学历史教研会安排的课。广州 市第 44中邓韵梅老师带着一班初一学生,坐大 巴来到天河中学,...

张元:从“唐太宗帅不帅?”谈学历史的“感觉”
从“唐太宗帅不帅?”谈学历史的“感觉” 张 元 (台湾清华大学 历史研究所,中国 台湾) [关键词]唐太宗,初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 6241(2011)19-0010-04 总第 632期 Sum No.632 2011年第 19期 No.19,2011 历史教学 History Teaching 2010年 3月 5日,在广州天河中学,我听了 一节由广州市中学历史教研会安排的课。广州 市第 44中邓韵梅老师带着一班初一学生,坐大 巴来到天河中学,她讲的是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我很注意听课,邓老师讲得很好。一年多的 时间过去了,让我印象深刻,仍然留在脑际的, 有两个教学的安排。一是“角色扮演”,其中有一 场是由学生分别扮演唐太宗、长孙皇后和魏征; 内容是太宗生气,皇后问原因,原来是被魏征批 评了,皇后立即向皇帝致贺,因为朝中有批评皇 帝的直臣,表示皇帝的英明,还立刻要人准备礼 物,送给魏征。这是一个很有名的故事,也把三 人的关系作了很好的说明。二是“原始史料”的 处理,邓老师用大幅的白纸,写上了史书上的原 文,虽然文字不长,但都是文言文,贴在黑板上, 问同学:“你们看得懂吗?哪位同学说说这句话 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就有学生站起来,把大意 说了出来。就像“租庸调”的简要叙述,学生也能 说出大意。初一学生读古文的史料,尽管很简 要,是否适合,可以商议,但这班学生在解读古 文史料方面的表现,确实相当优秀。另外,可以 一提的是,课程进行很紧凑,非但学生聚精会 神,随着老师的各种要求,或上前表演,或回答 问题。我们观摩的人也都一直面带笑容,观看这 堂课的进行。课程即将结束,我向邻座的广州市 中学历史教研员何琼老师说,我要问一个问题, 可以吗?当然可以,她说。 “唐太宗帅不帅?” 学生愣了一下,都说:“帅!” “什么是帅?”我再问。 “帅就是长得好看。”学生回答。 “没错,帅的人大多长得好看,但长得好看 的人不一定帅。我看一些电影、电视男明星,长 得都好看,却说不上‘帅’。‘帅’指一种精神,一 种气势,帅的人,在那里一站,不用开口,就让人 敬畏三分。你们想想,这种精神和气势,是从哪 里来的?” 这个问题,显然超出学生的想象范围,还是 自问自答吧。 “一个人的精神和气势,固然来自他先天的 聪明,更来自他后天的努力。像唐太宗李世民, 才华很高之外,不论是读书或武艺,都很下工 夫;所以,唐太宗非但长得好看,非常聪明,反应 极其敏锐,还是一个学识渊博、武艺高强的人, 这样的人,我们才能用‘帅’字来形容。”接着,我 问了一个问题。 “唐太宗是这样一个很帅的皇帝,臣子们怕 不怕他?皇帝很聪明,反应又非常快,你还没报 告完,他就说,不要再讲了,我知道了,这件事该 如何如何去做,好,你可以下去了。你说臣子向 这样的皇帝讲话,他们怕不怕?” “会怕。”学生说。 “可是有一个人不怕,他想到应该说的话, 他就说,好像一点都不怕很帅的皇帝。他是谁?”【收稿日期】2011-09-05 一节初一的观摩课 教 学 研 究10 我问。 “魏征。”学生齐声答道。 “唐太宗很讨厌魏征,所以把魏征赶得远远 的,是吗?”我问。 “没有。”学生回答。 “这样说来,太宗是不是很了不起?他是不 是一个好皇帝?” “是的。” 结束。下课。 坐在教室后方,前来观摩的各校老师,相当 不少,超乎天河中学的预期,只有加了许多凳 子,供大家坐着听课。 课后的讨论,印象最深的问题,是一位女老 师提出的。她问我:“我看邓老师教的课,与您提 出问题、引导学生,觉得很不一样,可以说是两种 不同的教学设想,您能不能谈谈这两种教学?” 我当时就觉得这位老师问到了教学上的关 键,这确实是任何历史老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我回答说:“邓老师的课教得很好,内容交代很 清楚,过程紧凑,学生完全投入其中。我相信这 样的课程非但让学生对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的历 史,有了清楚的理解,就是应付将来的考试,也 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初中一年级来说,这样教课 已经够了,而且相当好了。我是在邓老师教课的 基础上,再添加一些,而且添加的方向不同。邓 老师从‘理性’方面发展学生的认知,我是从‘感 性’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唐太宗帅不帅?非但 课本上没有,就是一般现代人写的历史书上也 少有交代,但是古人写史,则很重视,颇多着墨。 如果老师想要对历史人物多一点感觉,或感性 上的认识,就应该读点古书。所以,让我在这里 做一点广告,欢迎大家参加我们广州市中学历 史教师的‘通鉴读书会’。” 我们都相信唐太宗很帅,有材料上的依据 吗?有的。我们就看《资治通鉴》好了,在唐太宗 李世民“登场”时,写道:“世民聪明勇决,识量过 人。”又藉刘文静之口说:“此非常人,豁达类汉 高,神武同魏祖,年虽少,命世之才也。”都是从 李世民其人的精神、气势方面着墨,描绘出一幅 极其杰出的青年英雄形象。我们可以再想一下, 史家用“聪明勇决,识量过人”这八个字时,心中 浮现怎样的图像?史家相信刘文静的话,将之采 入史书,汉高刘邦、魏祖曹操的巨大形象已映照 于这位年少的命世之才身上,可以知道,这位史 家希望读者读到的将是怎样的一位人物。我想, 应该是一位非常聪明有识见,而且是神采奕奕, 器宇轩昂的人物,尽管未曾言及外貌,但已是非 常的“帅”了。 李世民即位后,《通鉴》记有:“上神采英毅, 群臣进见者,皆失举措。”仔细玩味这句话,请用 你的想象力,拟想当时情景。特别是群臣见到这 位皇上时,何以会不知道手放在那里,脚如何站 立,话该如何说?请试着进入这些大臣的心里, 想象进见之时的内心活动。“神采英毅”四字,既 描述出唐太宗其人之精神、气势,也让我们想见 其人之容貌必也不俗,必也英俊倜傥。我在大学 教中国历史的通识课,材料中引用这几句话,特 别说“神采英毅”四个字,译成白话,就是“帅到 不行”,听课学生无不为之莞尔。 长孙后呢,美不美?我们未见直接记载,显 然不是以貌美著称。《新唐书》记她:“喜图书,视 古善恶以自鉴,矜尚礼法。”可知是一位很有内 涵与修养的女士。《通鉴》记载,贞观六年,太宗 的长乐公主出嫁,公主是长孙后所生,太宗特别 宠爱,陪嫁的东西很多,超过高祖的女儿永嘉公 主一倍。魏征举出汉明帝减少自己儿子的封地, 表示不敢与先帝儿子相比,作为例子,劝谏太 宗,太宗接纳。回到宫中,太宗向皇后谈及此事, 长孙后叹了一口气,说:“我常常听陛下您说到 魏征,而且相当敬重,我不知道原因何在。今天 看到魏征引用应该遵奉的道理,来抑制皇帝的 情欲,才知道魏征真是国家社会必须倚重的大 臣!我与陛下结为夫妇,承蒙陛下待我十分恩 宠,但是我每次对您说话,总是小心谨慎,趁着 教 学 研 究 史书中的唐太宗、长孙后与魏征 课后讨论 11 陛下您心情好的时候才说,不敢随意说话,怕惹 您生气。没想到魏征只是一个朝中大臣,论关系 与陛下十分疏远,却能对陛下直接说出这样的 话,真是不容易啊!陛下一定要听从他啊!(妾亟 闻陛下称重魏征,不知其故,今观其引礼义以抑 人主之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妾与陛下结发为 夫妇,曲承恩礼,每言必先候颜色,不敢轻犯威 严;况以人臣之疏远,乃能抗言如是,陛下不可 不从!)”这段长孙皇后的话中,可以看到即使她 与皇帝感情极好,但仍不敢随意开口,那么大臣 更是不必说了,我们再想一下,其故安在?唐太 宗与长孙后感情很深,《通鉴》记载,贞观十年, 长孙后过世,太宗思念不已,在苑囿中筑起高 楼,不时登临遥望其陵墓。有一次,太宗偕魏征 登楼,也要魏征遥观,魏征说,我的眼睛不好,我 看不到。太宗就指给他看,魏征说,我以为陛下 要我遥观高祖的陵墓,我看不到,若是长孙后的 陵墓,当然看到了。太宗听了,不觉流下眼泪,当 然也听懂了魏征话中的微言大义,叫人把观看 的楼拆了。太宗为什么要流泪?或者史书上为什 么要写太宗流下眼泪?我们都可以想一想,提出 解说。我觉得其中有一个要点,就是用以描述太 宗对长孙后那十分深挚的感情。 魏征呢,魏征帅不帅?我们可以说,魏征学 问渊博、胆识过人,能力之强、意境之高,远非房 玄龄诸人所能比拟,当然很“帅”。只是他的外貌 非但不够漂亮,甚至很不好看,《通鉴》说魏征 “状貌不愈中人”,应该是很“客气”的说法,足以 让我们想象魏征的尊容。魏征与唐太宗,一位是 勇于进谏的贤臣,一位是乐于纳谏的明君;魏征 死,太宗思念不已,说了一段非常有名的话:“人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真是中国史上留传 千古的美谈。读历史的中学生,有这样的认识, 够了;但教历史的老师只有这样的认识,显然是 不够的。为什么?因为人世间的事情,不是这么 简单,更不会如此美好。大约在贞观六、七年之 后,太宗对于群臣的劝谏越来越失去耐心,后来 连魏征的劝谏也多敷衍,君臣之间的关系自然 愈趋紧张。魏征死后,一些小人见到机会来了, 从中挑拨,激怒太宗,致使太宗把答应嫁到魏家 的公主召回,并把为魏征立的碑打掉,即所谓 “停婚仆碑”之事。陈寅恪在《论隋末唐初所谓山 东豪杰》一文中,对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作了结 构性的分析,非常深刻,老师们应该一读。传统 典籍《新唐书·魏征传》的“论赞”中,也说道:“君 臣之际,顾不难哉!以征之忠,而太宗之睿,身殁 未几,猜谮遽行。”史家此言,感慨至深,老师也 应该参考。这些都属于老师的“专业知识”,老师 的专业知识愈丰富,教学愈能得心应手,虽然如 此,课堂教学仍须以学生为对象,绝非老师炫耀 博学的场合。所以,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要讲 到什么程度,需看学生的认知能力而定。 历史科的专业知识,数量极多,宛如恒河沙 数,老师必须有所选择,尽力阅读即可。中学生 课业繁重,老师讲历史只能择其要点,讲得太 多,一来时间不够,再说也无此需要,此话不无 道理,但作为教师,多知道一点总是好事。在我 看来,唐太宗与魏征的后期关系,中学课程可以 不讲;但唐太宗很帅,与长孙后感情很好,魏征 很有胆识,群臣不如,则应该讲讲,尤其是高中 的历史课。 学生在历史课中取得知识的途径,粗浅地 分,约有两种:一是理解,包括记忆、分析、推证 等;二是感觉,包括领悟、体会、喜欢等。如果前 者是理性的,那么后者就是感性的。我们的历史 课,早已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不论是口头讲 述、问题讨论、材料阅读,或者 PPT的使用,基本 上都是属于理性的范围,教师很少把自己的感 情流露出来,更少把学生的感情带领出来。这样 的历史课,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方面,都可 以达到教学的目标,但总觉得少了一点什么,少 了些什么呢?我想或许是那些让人动容的画面 吧。历史课中,阅读材料、讨论证据、分析因果, 师生都在进行脑力激荡,很好,也很重要,但总 觉得有些干涩。如果,我们打开想象力的眼睛, 看到许多精彩的画面,更看到人们心中的忧虑、 教 学 研 究 理解与感觉 12 哀愁、悲愤、痛苦,或者是愉悦、敬佩、欢快、兴奋 等等,历史的知识就会丰润得多。 学生历史知识的概念图里,唐太宗李世民, 固然可以联机到贞观之治、租庸调、天可汗等事 情,也可以联机到他很帅,臣下很怕他,只有魏 征不怕,仍不时进谏,并得到长孙皇后的支持, 而长孙后又是他深爱的女人。兼具二者的历史 知识,图像是否更为立体?色彩是否更为鲜明? 而且更为有趣呢? 我觉得,有趣很重要,这是学生喜欢这门课 程的一大诱因,我们不可轻忽。而“有趣”的内 容,应该具有动人的力量,学生非但受到吸引, 领悟之后,感到撼动,以至对自己的人生态度有 所调整与转化。这就是一条从“感觉”进入的学 习道路,在老师的引导下,行进的方向与期望的 目标。 【作者简介】张元,男,1941 年生,河北广宁人, 中国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 宋史及历史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吴丹】 【收稿日期】2011-09-10 [关键词]华夷观念,历史拐点,士大夫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 6241(2011)19-0013-05 高中课程“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分析 曹 华 清 (西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重庆 400715) 总第 632期 Sum No.632 2011年第 19期 No.19,2011 历史教学 History Teaching 在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中,第二次鸦片战争似 乎显得不太重要。从教科书的编排上看,人民版 在“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一课中,仅用辅助表格 “1840—1900年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简表”,列 举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基本信息,正文基本未涉 及;人教版在“鸦片战争”一课以“战火再燃”为标 题,只用约 400字概述了这场战争;岳麓版将两 次鸦片战争合编为“鸦片战争”一课,对第二次鸦 片战争的描述稍长一些。因此,许多教师遵循教 科书的思路,略讲第二次鸦片战争。 过去高中课程贯穿着革命史观,对第二次 鸦片战争的影响,强调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 加深。这是后人的认识。强调这一影响意在突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两大矛盾,而解决这 两大矛盾只有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但这并不 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对历史发展进程的直接影 响;当时人对战争过程和结果的反应被忽略了, 空洞的结论取代了历史的魅力,结果导致教学 的僵化和学生的死记硬背。 其实,第二次鸦片战争在教科书中所占篇 幅多大不是关键因素。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教师 做课程的开发者,怎样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 历史地位和教育价值,如何依据这种认识对课 程进行再创造,是教师的职责。 课程标准是高中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但现 行课标与过去的大纲明显的区别是,对课程内 容只做原则性的规定,没有具体要求。如果说课 标没有提供有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教学依据, 那么,高考试题则给出了明确无疑的指挥信号。 今年高考海南卷历史第 29题考的是选修课。 29.(8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查各国事件向由外省督抚奏报, 汇总于军机处。近年各路军报络绎,外国事务, 教 学 研 究 一、从高考题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 教学地位 13
本文档为【张元:从“唐太宗帅不帅?”谈学历史的“感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19451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57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5-01
浏览量: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