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四章 血液

第四章 血液

举报
开通vip

第四章 血液null第四章 血 液Blood 第四章 血 液Blood 第一节 概述第一节 概述一、体液和内环境体液 (体重的60-70%) 细胞内液 2/3 细胞外液 1/3 (内环境) 组织液 4/5血浆 1/5 null血液血浆: 水、血浆蛋白、 低分子物质等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 血小板二、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null血量: 机体中血液的总量。 血浆量和血细胞量的总和。体重的7-8%。 ...

第四章  血液
null第四章 血 液Blood 第四章 血 液Blood 第一节 概述第一节 概述一、体液和内环境体液 (体重的60-70%) 细胞内液 2/3 细胞外液 1/3 (内环境) 组织液 4/5血浆 1/5 null血液血浆: 水、血浆蛋白、 低分子物质等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 血小板二、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null血量: 机体中血液的总量。 血浆量和血细胞量的总和。体重的7-8%。 男性:5.0-6.0 L 女性:4.5-5.5 L 血量是相对稳定的。nullnullnullnullnullnull第二节 血液的化学成分及理化特性第二节 血液的化学成分及理化特性一、血浆的化学成分 血浆含水约90~92%,含溶质约8~10%。 1、血浆蛋白  白蛋白:分子量最小,而含量最多。 球蛋白:α1、α2、β、γ四种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分子量最大,而含量最少。  正常值:正常成人血浆蛋白总量约为60-80g/L  白蛋白(A):约40~50g/L  球蛋白(G):约20~30g/L  纤维蛋白原:约2~4g/L A/G比值:1.5~2.5/Lnull2、无机盐 0.9%,Na+、K+ 、Ca+ 、Mg+等, 阴离子有Cl-、HCO3、HPO4等。 3、非蛋白含氮化合物(NPN)   主要包括:尿素、尿酸、肌酐、肌酸、氨基酸、 氨和胆红素等。 4、其它  血浆中含有葡萄糖、脂类、乳酸,微量酶、维 生素、激素以及少量气体等。  血清:血凝块回缩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注: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血清中不含纤维蛋 白原和一些凝血因子。null二、血浆的理化特性 (一)比重 血浆比重为1.025~1.030,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 (二)酸碱度(pH值)  1.正常值: pH为7.35~7.45 2.维持相对稳定的因素: (1)血浆中的缓冲物质: 主:NaHCO3/H2CO3缓冲系(比值为20∶1); 次:Na2HPO4/NaH2PO4和血浆蛋白钠/血浆蛋白等 (2)通过肺和肾的调节: null(三)血浆渗透压 概念:指血浆溶液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 分类: 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 组成 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 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     (主要为NaCl) (主要为白蛋白) 压力 大(300mmol/L或770KPa) 小(1.3mmol/L或3.3KPa)  意义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    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 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 null说明: 渗透压的作用: 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的平衡  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水的平衡 渗透压与溶液的关系: 等渗溶液:由于0.85%NaCl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近称为等渗溶液。 第三节 血细胞生理第三节 血细胞生理 一、红细胞 (一)生理特性 1、红细胞的数量 男:500万/毫升(450-550万); 女:420万/毫升(380-460万) 2、红细胞的生理特征 膜的通透性 可塑变形性 null3.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通常用血沉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血沉:RBC在静置血试管中单位时间(1h)内的沉降速率(男0-15、女0-20mm/h)。 意义:①血沉快、慢,分别表示浮稳定性愈小或大。  ②测定血沉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也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  妇女在月经期或妊娠期,肺结核、风湿病等血沉一般较快。null 4.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概念:红细胞抵抗低渗溶液的能力。 正常值:0.45% 临床意义:如先天性溶血性黄疸患者其脆性特别大;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其脆性显著减小。nullnull (二)红细胞的生成 1.红细胞生成部位: 胚胎期为肝、脾和骨髓; 出生后主要在骨髓。 2、造血原料:蛋白质和铁是基本原料。 铁:Hb合成必须原料。 Fe3+需还原成Fe2+才能被利用。 蛋白质:DNA对于细胞分裂和Hb合成有密切关 系,而合成DNA需叶酸和VitB12的参与。null二、白细胞 (一)白细胞的总数和分类计数  总数:4.0~10.0×109/L(4000~10000/mm3) 分类:中性粒细胞占50~70% 淋巴细胞占20~30% 单核细胞占2~8% 嗜酸性粒细胞占0~7% 嗜碱性粒细胞占0~1% null50~70%20~30%2~8%0~7%0~1%null名称 百分比 主要功能中性粒细胞 50~70% 吞噬与消化 嗜酸性粒细胞 2~4% 参与过敏反应 嗜碱性粒细胞 0.5~1% 参与变态反应 淋巴细胞 20~40% T细胞  细胞免疫 B细胞  体液免疫 单核细胞 4~8% 吞噬、免疫白细胞分类及功能(二)白细胞的功能null三、血小板 (一)数值:正常成人为100~300×109/L(10~30万/mm3)。 (二)变异:可有6%~10%的变化: 通常午后较清晨高;冬季较春季高; 静脉血较毛细血管高; 剧烈运动及妊娠中、晚期高。 (三)功能特性: ☆粘附 ☆聚集 ☆释放 ☆收缩 第四节 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第四节 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一、血液凝固 血凝:血液由流动状态变成胶冻状血块的过程称为血凝。 null(一)凝血因子null    分 类 内源性凝血 外源性凝血  凝血过程 血管内膜暴露胶原纤维 血管外组织释放因子Ⅲ              凝血因子分布 全在血中 组织和血中 参与酶数量 多 少 凝血时间 慢、约数分钟 快、约十几秒钟激活因子Ⅻ 结合因子Ⅶ激活因子Ⅺ→← 凝血因子Ⅶ-Ⅲ复合物凝血酶原复合物形成凝血酶原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网络血细胞及血小板吸附凝血因子(形成凝血块)因子X(二)凝血过程nullnull 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1.加速凝血 (1)加钙  (2)增加血液接触粗糙面 (3)应用促凝剂 (4)局部适宜加温 2.延缓凝血 (1)除钙剂:柠檬酸钠、草酸铵或草酸钾 (2)降低血液温度。 (3)应用抗凝剂 (4)保证血液接触面光滑。null第五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概 述: 血型的发现:1901年Landsteiner 发现了第一个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的RBC的ABO血型系统。  血型的分类:目前已知人类的RBC除ABO血型外,还有Rh、Kell、MNSS、P等15个血型系统,还发现一些亚型。 也发现了其他细胞的血型系统,如人白细胞上的抗原系统(HAL)在体内分布广泛,与器官移植的免役排斥反应密切相关;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抗原在输血时可引起发热反应。null 一、ABO血型系统  (一)分型原则 以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定型。 凝集原 :指红细胞膜上的抗原物质 A抗原和B抗原两种。 凝集素 :与凝集原结合的特异抗体。 抗A(α)和抗B(β)抗体两种。nullnullnull(二)发生与分布 决定ABO血型系统A基因和B基因是显性基因,O基因是隐性基因。 根据显性的遗传规律,可推断子女的血型。但只能 基因型 表现型 OO O AA,AO A BB,BO B AB AB 作否定的参考依据,不能作出肯定的判断。 血型的抗原、抗体非同时产生。在胚胎上的RBC可检测到抗原A和抗原B,但抗体却在出生后2~8个月开始产生,8~10岁时达高峰。null(三)血型的鉴定null二、Rh血型系统 (一) Rh血型抗原:人类RBC膜上有C、D、E六种抗原,  以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  分型:Rh+:有D抗原为Rh阳性(汉族99%) Rh-:无D抗原为Rh阴性 (二) Rh血型抗体:主要是IgG,属免疫性抗体, 故可通过胎盘。 特点:血清中不存在“天然”抗体。 当Rh+的RBC进入Rh-的人体内,通过体液性免疫,产生抗Rh的抗体。null(三)临床意义: 1.输血:第一次输血不必考虑Rh血型  第二次输血需考虑Rh血型是否相同 2.妊娠:Rh-的母亲 ①若输过血,怀孕后其孕儿为Rh+者,孕妇的抗Rh+的抗体,可通过胎盘导致胎儿溶血。 ②第一次孕儿为Rh+,胎儿的RBC因某种原因进入母体,或分娩时进行胎盘剥离过程中血液挤入母体,孕妇体内产生抗Rh+的抗体。  第二次妊娠时,孕妇体内的抗Rh+的抗体,通过胎盘导致胎儿溶血。nullnull三、输血原则 直接配血(主侧) RBC + 血清 → - - + + 间接配血(次侧) 血清 + RBC → - + - + 输血原则 供血者 受血者 结 果可 慎少 不 不null结论:供血者RBC不被受血者血浆所凝集为原则。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一)非特异免疫和特异免疫 免疫:指机体识别和清除“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功能稳定的机能。 正常--保护机体 异常--破坏机体 免疫分为: 非特异性免疫(或天然免疫) 特异性免疫(或获得性免疫)null1、天然免疫 机体与生俱有的抵御微生物或者外来异物侵袭的能力。   屏障:物理:皮肤黏膜 化学:体表分泌物 正常菌群: 数量:1011/g细胞 :皮肤黏膜上皮细胞 吞噬细胞 NK细胞 可溶性分子 :补体、细胞因子、酶等null天然免疫细胞 肥大细胞 哨兵细胞 巨噬细胞 常驻边防细胞 中性粒细胞 野战细胞 NK细胞 机动兵细胞 树突细胞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兵细胞 2、获得性免疫2、获得性免疫 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外界物质接触后产生的,主要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起作用,具有特异性,因而属于特异性免疫。 包括: 细胞免疫(T细胞) 体液免疫(B细胞)(二)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二)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1、主动免疫 机体在抵御病原微生物过程中,自然获得的强有力的保护机体的能力。如注射疫苗等。 2、被动免疫 将机体免疫应答产生的活性产物,传输给非免疫的个体,以达到抵抗同一抗原的作用。如蛇毒、破伤风等抗血清。(三)免疫的功能(三)免疫的功能1、免疫防御 生理性作用: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 如:完整皮肤可以阻止任何细菌的入侵。 病理性作用:破坏机体细胞正常功能。 如:机体对花粉清除中引起的过敏反应。null2、免疫稳定 生理性作用:维持机体细胞数量及功能的稳定。 例:衰老的红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体外。 病理性作用:自身免疫性疾病。 例:由于自身白细胞发生变异,被吞噬细胞清除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 null 3、免疫监视 生理性作用:监视癌变细胞的繁殖、增生。 换句话讲:癌细胞常有而癌症不常有。 病理性作用:癌细胞大量繁殖。 例:机体免疫力下降时肿瘤即会出现。nullProgression of Smallpox天花病毒 Pox virusnullnullThe last known person in the world to have smallpox of any kind. Variola minor in 23-year-old Ali Maow Maalin, Merka, SomaliaThe last case of natural smallpox in U.K. occurred in the 1930s; the last in U.S.A. was in the 1940s. The last natural case in the world was in Somalia and occurred in October 1977.null患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儿童 (Child with polio sequelae WHO) 2003年在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null超敏反应nullnullHairy leukoplakia (黏膜白斑) of tongue in AIDS Oral thrush鹅口疮.Candida and herpes simplex in AIDS Severe angular cheilitis in AIDS 口角炎 Immunodeficiency 免疫缺陷null患者手指关节实质性损伤自身免疫病null复习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 1、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2、ABO血型系统的分型原理。 3、血液凝固的过程。
本文档为【第四章 血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62117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5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4-24
浏览量: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