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用“心”与学生交流

用“心”与学生交流

举报
开通vip

用“心”与学生交流做学生真正的朋友 编者按:几乎每个人都当过学生,但并非每个人都能体验先当学生又当教师的感受,而一名教师从教后能处处以学生的角度,在学习、生活、思想方面都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以朋友身份与学生相处,更非易事。老师的每一个言行,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这种思维也会长期留存在学生记忆中。苏州大学龚声蓉老师在多年的教学中,如是说也如是行,他做学生的朋友,用心与学生交流,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他的学生在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也从老师那里学到了严谨、热...

用“心”与学生交流
做学生真正的朋友 编者按:几乎每个人都当过学生,但并非每个人都能体验先当学生又当教师的感受,而一名教师从教后能处处以学生的角度,在学习、生活、思想方面都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以朋友身份与学生相处,更非易事。老师的每一个言行,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这种思维也会长期留存在学生记忆中。苏州大学龚声蓉老师在多年的教学中,如是说也如是行,他做学生的朋友,用心与学生交流,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他的学生在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也从老师那里学到了严谨、热情、积极的生活态度,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了为人做事的基础,在这里“良师益友”不再是抽象的词汇,而是龚老师和他的学生每日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
  
  龚声蓉,男,1966年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93年4月获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硕士学位,2001年6月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应用博士学位。现为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计算机工程系主任。
  近年来,共主持和参加国防科工委预研项目、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及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攻关项目10多项,获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市(厅)级科技进步奖5项。近年来,龚声蓉教授先后在《软件学报》、《中国图形图像学报》等国内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20多篇被EI收录。目前研究方向为多媒体技术、图像与视频处理、信息隐藏技术、模式识别、智能信息处理和虚拟现实技术等。是《中国图像图形学报》、《通信学报》等期刊特约审稿专家
  先后参与国家教学改革项目1项,江苏省“重中之重”教学改革项目1项以及其他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多项,主持江苏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品牌专业的建设。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出版教材3部,其中2部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目前是清华大学出版社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

摘要:本文分析总结了我们在多年实践中摸索出的方法,首先在课程理论教学中就要注重联系实践,然后通过基础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最后通过综合实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关键词
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数据库;实践教学;基础实验;综合实验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和教学理念的变化,更多的课程越来越强调实践教学环节。与其他课程相比,数据库课程则更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需要用基础实验理解基础知识和理论、用综合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继而培养学生使用数据库和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教学说起来容易,但是真正做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本文将针对数据库课程的特点,就数据库实践教学进行一些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2实践环境的选择与课程内容的相结合
  
  实践教学不是一个孤立的环节,需要结合到课堂教学和理论教学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了全面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原理、理解数据库的存储结构、理解数据库的事务概念、掌握数据库的安全管理、并发控制、备份和恢复、掌握数据库的开发技术等,必须选择一个主流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理论教学的背景和实践教学的平台,我们选择了Microsoft SQL Server。为了跟踪新的技术也需要不断更新版本,目前使用最新的SQL Server 2005,SQL Server 2005有免费的Express版本可以下载,无论是教师备课还是学生课外完成相关实验,都很容易建立起实验环境。
  在课程内容安排方面,可以和实际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密切结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和实践相互渗透,可以用理论为实践奠定基础,也可以从实践引出理论,使得理论知识更容易被理解,也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充分体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
  (1) 代码调试
  在讲授SQL语句时,如果只是在幻灯片上先显示出某条SQL命令,然后再列出执行结果,学生会将信将疑,并且学生没有思考的过程,肯定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能直接在SQL Server的查询编辑器中输入SQL命令,然后检查语法并执行语句,最后产生结果,那么学生就可以在教师的输入过程中主动思考,而且还可以看到真实的执行结果。另外教师在输入SQL命令时,还可以故意写错一些地方,让学生观察检查语法或执行命令后的错误提示,能够根据提示找出错误并修改,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调试能力,还可以加深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2) 理论——软件演示证明
  在讲授“数据完整性约束的作用”时,可以分别分析各种操作对数据的影响,得出数据库系统是否需要检查数据完整性约束和检查哪些数据完整性约束等,然后在SQL Server中实际操作一下,让学生直观感觉到违背各种完整性约束时系统为何拒绝相应的操作,真正理解数据完整性约束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大多数学生都会觉得理论知识变得容易理解,并且深刻感受到理论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从而提高对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3) 软件演示——理论——应用
  在讲授“数据库安全管理认证”时,可以先从实践开始,然后再上升到概念和理论。因此可以先给学生演示一组相关的操作,从中发现问题,最后再得到答案。例如先建立登录账户,然后试图访问相关的数据库,学生们就会发现问题“为什么登录系统的用户却不能访问数据库”,接着建立数据库用户,学生们又会发现问题“为什么数据库用户不能访问数据库中的表”,接着建立角色和进行授权等,结果学生就可以根据这个演示过程自己总结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管理策略,最后由教师全面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以使学习达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这种方式让学生通过观看演示先对新知识建立起一个感性认识,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再主动积极投入到理论知识的学习中。
  (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中采用SQL Server,同时也将ORACLE、DB2、Sybase等主流系统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地了解和学习课程之外的内容。学生通过数据库课程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并可以很快地掌握其他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管理和开发方法等。
  
  3以基础实验巩固理论知识
  
  教学过程中理论和技术需相互渗透,课堂教学和基础实验教学需同步进行。学生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真正理解所学,消化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这一点对数据库课程也尤为重要。
  为提高上机的质量,教师应首先做好理论课与实验课的衔接关系,这一点要求理论课与实验课同步进行,既不能提前,也不能滞后,否则效果就不太理想。受学时数的限制,为学生上机实验所提供的每一个实验题目都需要周密考虑、精心设计。力求在有限的课时中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编写了专门的实验指导书。其次,要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和任务,上机前先讲解实验指导书,实验结束要完成实验报告。学生上机时,教师应随时注意学生的实验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这样效果会更好。此外,实验顺序安排要合理,以课程教学顺序为主,但遇到某些特殊情况时也应进行适当的调整。
  结合课程内容可以安排如下基础实验:
  ●建立数据库,理解和掌握SQL Server数据库的存储结构;
  ●建立表、定义数据完整性约束,以及SQL数据操作、体验各种数据完整约束的作用;
  ●SQL数据查询,通过大量SQL查询练习真正掌握SQL的使用;
  ●视图的定义和操作,理解虚表和实表,加深对三层结构的理解;
  ●SQL基本编程,包括SQL的宿主使用方式、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等;
  ●数据库的安全管理,主要是用户管理和权限管理;
  ●事务和并发控制,理解事务的概念,掌握并发控制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理解日志的概念,掌握灾难恢复的基本方法;
  ●数据库建模,通过建模工具进行概念数据库设计和物理数据库设计。
  即便是基础实验,也存在好学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后进生“吃不了”等实质性问题,所以在指导实验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采取套餐式的方法,在基础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提供A、B两种套餐供学生选择。A餐是为绝大多数学生安排的,主要以掌握书本知识为主,通过与教学同步的实验达到深入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和学以致用的目的。B餐是针对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提出一些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自学和实验,并及时给与指导。
  在设计基础实验的题目时要充分考虑系统性,即通过合理编排每个实验题目,使得每个实验都可以单独完成,但最后又能汇成一个系统,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就相当于完成了一个小型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他们既能建立起完整的数据库应用的概念也会有成就感。
  
  4以综合实验培养学生能力
  
  数据库综合性实验以课程设计的方式体现,可以在数据库基础课程之后设置一门独立的实践课程,通过集中实践和训练可以完成一个相对独立、又有一定规模的数据库应用项目。
  课程设计从项目出发,一方面注重对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查资料,培养学生学会质疑、自学和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在校学生接触实际比较少,没有实际开发软件和工作经验的特点,应精选有代表性的案例,从问题的提出,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的设计与实施,到最终问题的解决,给学生全面了解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然后,由学生当主角,自己解决问题,锻炼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具体过程如下:

(1)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人员为4~5名,每组设组长,全面负责小组的学习讨论和任务安排。
  (2) 选题。选题是整个课程设计的前提和关键。题目的选择要符合教学要求,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题目应该和实践紧密联系。要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先选择容易开发的实用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对学生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有帮助。脱离实践的题目往往激发不出学生的学习热情,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结合教学实践可以选择如下题目:客房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学校工资管理系统、科研项目管理系统、高校设备管理系统、 档案管理 财务及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培训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范本 系统、图书资料管理系统、教学成绩管理系统、小区物业管理系统、出版社管理系统、职工人事管理系统、宿舍管理系统等。另外,指导老师应鼓励学生根据亲身实践和兴趣自拟课程设计题目,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方案设计和方案实施。学生在确定题目后,需要按照课程设计指导书的要求依次完成相应的需求分析、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逻辑数据库设计、物理数据库设计、使用编程工具进行开发等。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小组成员在组长的领导下,可以分头完成各自负责的任务,小组成员要分工负责和团结协作。教师在指导课程设计过程中,可以设置几个检查点,制定阶段性任务;教师还可以观察挖掘一些表现突出的学生,邀请他们参与到自己主持的科研项目中,进而培养学生参与科研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4) 课程设计的考核与评定。学生在课程设计结束后,不仅要提交软件系统,还要提交课程设计报告,阐述其设计思路、运用的知识及自己的体会。课程设计的成绩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考勤占l0分,平时抽查和提问题情况占l0分,课程设计报告占40分,应用程序占20分,演示与答辩占20分。课程设计报告主要看各个部分的完备性,分析的透彻性和独到的见解。在评分方式上采取自评和互评的方式,首先由各小组依据教师给出的评价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给本小组打分,然后由每组各选一名代表给大家介绍系统开发的情况并演示系统,同时回答学生和教师提出的问题。所有小组代表陈

基于WEB的《C语言》网络教学系统设计探讨

  关键词:C语言;网络系统;网络教学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要求,在高校基于Web的网络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新的教学改革模式。本文分析了现代计算机教学中网络教学系统的需求,探讨了设计《C语言》网络教学系统的基本功能及基本结构。

  近年来,高校掀起进行课程改革的热潮。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实现网络教学打下了基础,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网络教学交互性强、资源丰富,越来越成为高校教学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网络教学,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给学生创造新型学习环境,同时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合作精神,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C语言》是计算机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C语言的理论概念抽象、内容多,实践性强,传统教学模式下理论和理论脱节,不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很多学生反映理论不易理解,实验操作不能和教师实时沟通,教学效果不理想。怎样更好地讲授和学习C语言,采用哪种先进有效的教学模式,一直是高校教师研究的问题。本文作者及同事在C语言教学中尝试网络教学,探索构建基于WEB的网络教学系统。
  一、《C语言》网络教学系统体系结构
  (一)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C语言》网络教学系统应为教师、学生提供C语言网络教学的互动平台。根据教学活动中的要求与教学环节,本系统应具备如后功能:教师要将教学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授课内容、电子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实验设计的操作实例、作业布置及在线测试等作为教学资源发布在系统上;学生从系统中下载教学资源,完成作业及实验设计实例,上传给教师批改;以及师生在教学中的互动,例如教师对学生的在线辅导,实时或非实时的答疑,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等。
  (二)系统设计的功能模块
  根据以上所述的功能需求分析,我们在《C语言》网络教学系统中设计了如下功能模块。
  1.系统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的管理权限分明,主要分为系统管理、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三个子模块,他们各自拥有自己的级别权限。系统管理是属于技术层面的管理,具有网络教学系统的最高管理权限。系统管理员在服务器或客户端对整个网络系统进行安全维护等。教师管理是教师信息注册,学生注册管理,学生成绩管理等。学生管理包括系统中的个人注册及个人资料管理。
  2.教学管理模块。
  教学管理模块部分是系统的核心部分,分教师教学管理和学生学习管理两个子模块。教师教学管理子模块是教学资源的管理,可进行基于web的教学资源上传及编辑,作业及实验任务的发布,在线考试管理,实时或非实时答疑管理,学生分组讨论管理等。学生学习子模块是学习资源的下载管理,学习笔记的保存及作业上传管理等。
  3.辅导答疑模块。
  辅导答疑模块分为实时和非实时辅导答疑两个子模块。实时教学模式下的交互过程有文本型的交流、音频和视频的交互、电子白板的实时交互。学生和教师实时讨论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学习中的难点等,相互交流教学的心得体会。非实时教学模式下的交流工具有学习论坛或贴吧、电子邮件,学生针对某一主题,参与讨论或发表意见、留言。
  4.作业发布与提交模块。
  作业发布与提交模块提供教师教学作业发布,批改、点评作业,学生完成提交作业等功能。作业根据需要由教师按教学章节发布,作业分客观题和主观题。学生作业由教师批改、点评后可返回学生。
  5.在线考试模块。
  在线考试模块建立考试试题库,试题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可以生成并发布测试试卷,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卷,答卷上交后,考试系统自动阅卷评分。系统管理员或教师可以添加、删改试题库,因此本模块子系统具有随机动态测试能力,具有一定的智能性。
  二、《C语言》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思路
  我们利用现有的网络设备和校园网,使用web技术组建网络教学系统。本系统的设计,是在网上建立web教学站点,教学内容以web页面的形式呈现在站点中,用户通过访问站点的教学系统web页面来实现网上教学。因此,采用三层B/S结构,即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模式。
  第一层是教学内容表示层,即Web浏览器,是用户的输入/输出交互表示界面。用户使用Web浏览器访问Web服务器,提出访问申请,Web服务器将所申请的教学资源数据传输给客户端,在浏览器中以Web页面形式输出。
  第二层是教学信息应用层,即Web服务器。它介于Web浏览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之间,接受用户信息的输入,形成动态网页。Web服务器接收到访问申请后,激活对应的服务器端程序例如ASP等,服务器端程序将这个请求交给数据库,进行处理运算,然后将处理结果返回Web服务器,服务器端程序将结果转化为HTML,转发给客户端的浏览器。此层主要完成教学应用功能。
  第三层是教学信息资源访问层—数据库服务器。主要功能是完成教学资源信息的数据存储和组织,接受访问请求后响应请求并进行运算。我们采用access数据库来构建数据库服务器子系统。
  三、网络教学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
  (一)ASP设计动态网页实现交互功能
  ASP(Active Server Page)是微软公司的服务器端脚本编写环境。应用ASP可以创建并运行动态的交互式Web服务器应用程序。Web应用服务是以客户机/服务器模式运行。资料数据以WEB页的形式存储在Web服务器上,用户通过客户端的Web浏览器向Web服务器发出查询请求;Web服务器响应客户端的请求,并将存储在服务器上的对应web页面 内容发送到客户端;Web浏览器对收到的页面进行解释并将页面显示给用户。
  (二)使用Access2003创建数据库
  Access2003是Windows环境下的数据库应用开发系统,简单易学,功能强大。具体功能有:图形化查询功能和标准查询;建立和编辑数据窗体;报表的创建、设计和输出;数据分析和管理的功能;ODBC和ADO接口和标准SQL支持。Access2003中,对象有表、查询、窗体、报表、宏和模块等。
  (三)ASF
  ASF(Advanced Stream Format)是一种包含图像、音频、视频、控制命令及脚本等多媒体数据在内的数据格式。ASF避免了用户要等待整个文件完全从网络上下载结束才能观看的不点,通过将文件分成一个个的网络数据包在网络上传输。ASF是一种让音频、视频和其它多媒体信息在网络上以实时边下载边播放的技术。文件在客户机上播放时,余下的文件部分在后台从服务器继续下载经过数秒的延时即可观看。不仅使启动延时大为缩短,且不需较大的缓存。
  (四)IIS
  完成《C语言》网络教学系统,将其加载于微软的IIS5.0服务器上,并在Internet上进行发布。
  四、结束语
  一个性能优越的网络教学系统是实现网络教学的基础。基于WEB的《C语言》网络教学系统,具有开放性、交互性、灵活性、通用性等显著特点。在实践教学中达到动态、交互的学习效果,丰富了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要不断的学习先进技术,研究与应用先进技术来构建和维护网络教学系统。
  参考文献:
  [1]杨红颖,王向阳,赵红.基于多Agent的智能网络教学系统模型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5,15,6:55-59
  [2]刘璐.教育网络与教育创新[J].2008,3
  [3]邓来胜.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建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尝试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8,20

 

摘要:本文通过对广东省部分大专院校和深圳的部分中学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的情况进行调研,对当前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指出了目前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教改;教学评价;计算机基础
      
  1问题的提出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教育也成为各高校关注的重点。但由于地区发展不均衡等因素导致大学生入学时的计算机水平不平衡,另外,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给大学的计算机课程设置带来很大困难。中小学开设的计算机课程对普及计算机教育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没有明确小学、初中、高中及大学计算机课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教学内容上造成一定的混乱,导致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出现重叠。为此,我们希望通过了解、分析计算机教学链中的各环节,探索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
  
  2调研情况汇总
  
  我们的调研分三个方面:小学、中学和大学,调研主要针对下列情况进行:
  ●院校基本概况。包括建校时间、师资情况、在校人数、专业设置、学制等。
  ●大专以上学生的生源素质和计算机基础水平等。
  ●专科院校、职业高中、普通高中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情况。
  ●所有院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设置情况:包括课程内容、教材、理论与实训比例,课程目标,考核方式,证书要求等。
  ●各院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式、手段和教改情况。
  ●大专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中学的升学情况。
  我们采用了走访、电话访问、对毕业生调查等方法,调查针对下面14所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学校包括: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大学科技贸易技术学院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深圳电子学校
  ●深圳宝安中专
  ●深圳博伦职校
  ●深圳华强职业技术学校
  ●深圳观澜中学
  ●深圳莲花中学
  ●深圳新安学院
  此外,我们还了解了深圳市的三所小学的信息技术课情况。
  
  3调研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调研,从总的情况看,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大学阶段得到了普遍重视,各个院校均将该课程作为必修课,绝大多数学校的教学内容多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Internet,一些院校还包括语言类课程和网络课程。在一些学分制的院校,该课程所占的学分均在3分以上。但是,由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基础课程并不像高等数学和英语一样成熟和有长期教学经验的积淀,加之该课程又是一门强调动手能力的课程,所以各个学校的教学安排情况、教学内容、教学设施、教学方式、教材使用等情况不太一致。为了寻求更合理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设置,现将调查中的发现归纳如下以供讨论。
  3.1生源的计算机基础严重不平衡
  大专院校中有面向全国或全省招生的院校和地方院校,面向全国/省招生的院校生源来自不同的地区,如发达地区(如珠江三角洲)和边缘地区(如粤西北),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生源应用计算机的水平有很大的差距。
  地方性院校生源即使来自同一地区,但有普通高中生源和职业高中生源之分,由于他们所在的中学实施计算机基础教育目的不同,教学的力度也不一样,其计算机基础相差悬殊。比如职高学生 (如深圳华强职校、深圳博伦职校、深圳电子学校、深圳宝安中专等) 有较好的计算机基础;而普高学生只注重高考,基本不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即使开设课程也不会重视,大部分学生基本不会操作计算机。
  高考没有计算机内容,致使高中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两极分化。以深圳为例,普通高中的目标是升入普通高校,所以对计算机课程不够重视。职高学校学生的目标是升入高职高专类院校或是就业,所以对计算机很重视。特别是从2003年起广东省对职高生高考学生实行“3+证书”的政策,其中“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就被列在其中,许多职高的学生升入大学时已经获得计算机的等级证书。这也是造成入大学时计算机水平不一致的原因之一。
  生源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严重不平衡,给大专院校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和实施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基础好的学生不愿学习计算机基础课,而基础差的学生又接受不了快速的、实训强度大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内容。现在许多大专院校都在积极探讨关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非零起点”问题。
  3.2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不够科学和规范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计算机技术教育的内容也不断更新换代,教学人员忙于跟进,却始终存在盲目混乱的弊病,尚未形成科学规范的课程设置体系,除了计算机专业知道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外,别的专业很难把握本专业学生关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计划。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问题上,不同院校差别较大:有的院校停留在简单的Office操作上,而有的院校开出的实训课程要求却较高。
  3.3教学目标不明确
  除计算机专业外,其他的专业不知道本专业学生计算机基础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如何为本专业服务。因此只是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或其它类似的考试作为教学目标。这无疑限制了计算机为专业服务的教学目标,也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更无法提高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后对计算机能力的要求与计算机专业学生不同,主要集中在日常办公需要中,如Office、Internet、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及简单的网络知识。业务方面主要需要一些专用软件的使用,极少有设计开发软件或写程序的机会。
  3.4教材不科学、不统一
  由于计算机教材相对应用领域有着明显的滞后,教育部没有权威的规划教材,各出版社教材种类较多,各个学校所使用的教材个不相同,基本上是根据各自的喜好决定使用什么教材。这也是导致课程体系不科学、不规范的原因之一。
  3.5教学设备与教学环境差别较大
  计算机课程离不开软硬件的支持,所有学校都配备了机房,但计算机的数量、型号、配置,网络教室、投影设备、教学课件等各校的差别很大。
  3.6教学手段不科学
  计算机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院校、不同水平的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有较大差异,有些还使用黑板+粉笔,许多教师还在强调一些学生无法记忆的、今后也不会再使用的理论知识,所带来的教学效果当然较差。
  在实训课教学中,没有规范的实训项目,没有好的实训教材,更缺乏具有计算机应用实际经验的教师。
  3.7学习评价体系不科学
  学习评价体系应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确定了教学导向,直接影响到教和学两个方面,所以,学习评价体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评价体系还需完善,主要表现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单一,通常做法是笔试+机试,摆脱不了题库考核的方式,应试教育的特点非常明显。通常注重的是学生记忆知识的能力,忽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3.8中学与大学的计算机教育缺乏衔接
  首先表现在小学与中学、高中与大学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设置上各自为政,较少沟通。
  各级学校相关课程的设置有一定的随意性,缺少一个系列统筹的规划,课程内容重叠。最普遍的就是中学、大学都有Windows和Office的内容,甚至在小学也开设类似的课程,严重浪费了教学资源和学生的精力。


  4我们的思考
  
  事实上,上述问题在全国也有一定的普遍性,要根本解决这些问题是非常困难的,它涉及到整个教育体系中方方面面的问题。但是,各类学校没有一个关于计算机课程的明确教学目标也是关键的问题之一。1996年工科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协助教育部高教司制订了《加强工科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的几点意见》,文中将计算机教育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计算机文化基础。这一层次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里更好地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
  第二层次为计算机技术基础。这一层次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利用软硬件技术与先进工具解决本专业与相关领域中一些问题的初步能力。
  第三层次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层次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生建构本专业及相关领域中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能力。
  由于社会的发展,我们很难确定中学的计算机教育属于哪一层次,大学的计算机教育又属于哪一层次。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 建立一个适用范围更广的标准,如小学、中学、大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各 应达到什么标准。目前全国 (或者地区) 没有一个统一的计算机能力标准,造成计算机教学的盲目性。建议教育有关部门统筹考虑,制定各阶段计算机教育的规划,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使各阶段教育有机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2) 建立计算机学习效果的科学评价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正确地引导教学和学习。
  3) 制定相对统一的各阶段计算机达标标准,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采用达标制。
  4) 建立对口学校的协会组织,以达到各学校间的横向和纵向沟通。
  
  5结束语
  
  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水平和计算机的应用程度可以从一个侧面衡量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计

基于CDIO模式的高职传感器技术课程改革

摘要:笔者借鉴CDIO工程教育模式及各种灵活实用的教学方法,对传感器技术课程内容进行了有机整合。教师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工程职业素质、团队协作精神和实际操作技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阐述了这一改革过程。
  关键词:CDIO;课程整合;传感器
  
  CDIOf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方式学习工程。本文根据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在高职教学中引进国际先进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在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采用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项目训练促进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效果较好。
  
  1 基于CDIO模式的课程改革
  
  (1)“传感器应用”教学内容的整合。
  传感器技术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但传统教学侧重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相关测量电路的分析,而具体应用的教学犹如“空中楼阁”,晦涩难懂,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
  整合后的教学实践转变教与学分离,理论与实践授课分离的教学模式,参照CDIO教学模式“系统的能力培养、全面的实施指导(包括培养计划、教学方法、师资、学生考核、学习环境)及实施过程和结果检验的12条标准”,构造虚拟的工程职业环境,对教学模式进行情境教学、教学做一体化和项目式教学的改革尝试。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任务为驱动,项目考核实行过程监控,理论实践一体化。通过项目的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等(CDIO)完整的过程,实现课程的做中学、做中教。根据传感器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本课程重点传授传感器的分类、主要性能指标、智能电子产品的设计等知识;按照测量非电量的难易程度,分别介绍环境量、力、液位、位移等非电量的检测技术与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传感器及相应的测量电路完成非电量的检测及调试工作。
  通过实践教学,教师教会学生怎样合理选择传感器和设计测量电路,怎样检测电路的功能并进行分析改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成本意识和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为提高职业能力打下基础。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装配、调试 与质量检验;电子设备安装、调试、操作、维护、运行管理:自动化仪器仪表检测;智能电子产品的软硬件开发、销售与售后技术服务等工作。
  
  教学内容分为自主实训项目、演示项目、训练项目和创新项目四类。自主实训项目由教师给出具体实验报告书,学生完成实训后认真填写;演示项目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演示讲解;训练项目和创新项目由教师给出项目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实施。其中,自主实训项目包括传感器认识实验、温度传感器实验、可燃气体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湿敏电阻传感器电路及其应用、压力传感器实验、超声波传感器实验、人体红外传感器实验、硅光电池实验、霍尔开关实验等;演示项目包括金属的热特性、检测气敏元件MQ、电容式传感器检测液位、霍尔计数、差动变压器测量钢板厚度;训练项目有制作半导体热敏电阻温度计、制作天然气报警器、制作简易育婴房报警器、制作简易电子秤、制作超声波测距测温控制器;创新项目包括数字温度计、自动循迹小车等。项目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将学和做结合在一起。
  教师在课堂上用具有实际工程应用背景的案例和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则鼓励学生通过实践验证和领会所学知识,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融合到课堂教学中,而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
  (2)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
  本课程基于CDIO设计理念,邀请行业专家对应用电子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并以此为依据确定课程的工作任务、课程内容和教学实施。
  根据应用电子专业涉及的传感器应用知识和检测非电量的难易程度,我们设计了四个学习情境,详见表1。情境化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类传感器选用、测量电路调试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
  教学活动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社会能力,有助于发挥学习团队的作用,形成学习型组织。
  (3)校内实训基地“生产性”与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化”建设。
  生产性实训是指实训过程实现生产化,即通过产品生产、社会服务、技术研发等生产性过程实现经济效益,补充实训基地正常运转所需,真正实现学生顶岗实习,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做学一体、训赛相通”的实训模式是学校开展生产性实训的典型案例,其内涵如下:
  一是课证融通。该专业课程体系以整体提升学生职业技术能力为目标,推进以传感器技术应用、家电维修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的双证、多证教育,实现课证融合。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参照国家职业技师标准,技能水平参照国家职业高级工标准。毕业生中级达标率100%,高级达标率超过50%,多证率达80%以上。二是训赛一体。该专业教学组织与技能大赛结合起来,以赛促学,以选促练。竞赛培训采用“四训三选”(培训→初选→培训→复选→培训→三选→培训→参赛)的方式,强化技能训练,培养技术高手。本课程以每年高职机器人大赛为契机,将技能大赛培训纳入核心课程教学,借助大赛考评活动扩展训练内容,按步骤组织训练活动。
  教学化校外实训主要体现在学生的顶岗实习上,要求学生能顶岗,企业实行准员工管理,学生在技能训练中得到一定的报酬,校企共同评价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等。我们主动了解企业技术及培训需求,拓宽实习岗位渠道,把顶岗实习与学生的专业学习密切结合,校企双方共同参与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
  我们同时创办了传感器测控应用技术中心,对内开展教学、培训,对外提供传感器应用开发技术和传感器标定软硬件支持,培训企业技术人员,研发非电量检测专用电子仪器设备,促进天津地区电子产品制造业的腾飞,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承揽产品开发及对外技术服务,让学生承担力所能及的任务。
  
  2 课程改革的实践效果
  
  通过实施基于CDIO模式的传感器应用课程改革,我们取得以下成果:
  (1)在教学模式上有大的创新,使教学手段、方法都更加规范化、现代化、多元化。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加速实现教学培养目标,使教学模式更适合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我们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基础上有意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及社会能力,使教学更适合当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2)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教学中多次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学习、座谈,强调实践环节的操作训练,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取得了较好成绩。高职院校学生求职时,很多用人单位直接将实际的单据给学生,要求讲解或操作,而我们的毕业生几乎都能顺利通过,获得称心的工作,并马上上手。
  (3)形成富有特色的高职教材。教材编写打破常规教材的写法,强调学生技能水平的训练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书中有大量工程案例、项目训练,真正体现了高职教材“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以案例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以技能训练为中心”的教学思路,获得师生好评。
  
  3 结语
  
  基于CDIO模式的课程体系优点明显,建立起以往职业教育中缺乏的工程价值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该模式对工科学生的人才培养具有普适性,在高职传感器技术课程中的成功经验可以给其他课程的改革一点启示。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现代教学的需要。在多年该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对该课程进行了深入的教学改革,提出了三个1/3的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系统结构课程 教学改革 双主模式 研究性学习 动画解析教学法
      
  1引言
  
  计算机系统结构是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从系统和总体结构的层次来理解和研究计算机系统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整机系统的概念;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性能分析方法,并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现状有所了解。该课程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自顶向下思维方式以及自主创新的能力。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全国重点院校的计算机学院(系)几乎都开设了这门课程,很多普通高校也逐渐开设了该课程,或者在“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中包含系统结构的教学内容。
  在以往系统结课程的教学中,经常存在以下问题:
  (1) 学生觉得内容抽象、难懂,课程难学;
  (2) 概念、原理讲解多,课堂上经常是论述了又论述。学生容易听烦,老师自己有时也觉得讲得烦;
  (3) 缺乏实践教学环节,想开实验,却又苦于没有硬件条件。
  在20多年该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提出并采用了一系列新举措,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我们在同济大学建设的系统结构课程已被评为2010年度上海市精品课程。该课程的网址是www.GotoSchool.net。
  
  2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2.1三个1/3的教学模式
  以往该课程的教学一般都是完全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接近100%的课堂讲授,最多是拿出几个学时来做实验。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也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另外,该课程是对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他们已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单一的课堂讲授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与低年级学生相比,他们有更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对探索性学习和专题学习等有浓厚的兴趣。
  在系统结构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模式”,这种模式把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和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相结合,既突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我们提出了三个1/3的新模式:
  ●启发式课堂讲授:1/3(占总时间的1/3)
  ●自主学习:1/3
  ●专题研究学习:1/3
  把自主学习和专题研究学习放在了与课堂讲授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三者并举。
  该课程为3学分,课内学时48,课外学时24。其中课堂讲授24学时,实践教学和自主学习24学时(学生还需另外配套更多的自学时间,因人而异),研究性学习24学时。该课程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采用课内课外有机结合的方式,课堂上只讲授重点、难点、总体概括和进行答疑解惑,学生课外自主完成具体知识的学习、交互模拟、实验及专题研究学习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专题研究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进行项目研究的初步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使他们对相关专题的研究前沿有所了解。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指定可选的专题分类,学生自由组合成研究学习小组(2~3人为一组),自主选题。利用各种参考资料和网上资源对所选专题开展自主学习和研究,并撰写论文。学习快结束时,先进行大组(若干个小组构成)内的报告,充分交流和讨论,同时选出各大组的若干优秀课题。最后在全班范围做演讲和进行答辩。答辩小组根据论文的质量及演讲答辩中的表现评定成绩。
  2.2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我们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
  (1) 重点讲述现代大多数计算机都采用的比较成熟的结构、方法和技术等,重点介绍和分析经典的结构和设计思想,避免出现面面俱到而又深入不够的情况。
  (2) 强调采用量化方法来学习和研究计算机系统结构,强调性能分析。这是我们的课程内容的特色之一。这不仅与国际上流行的研究系统结构的方法相一致,而且也使得学习内容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这种方法与传统的学习和认识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方法不同,是通过量化方法去研究实际的例子和评估实际的机器,而不是只长篇大论地去讨论大量的概念、策略和方法等。这种方法使学生能更具体、更实际地分析和设计计算机系统结构。
  (3) 强调以并行性开发为主线,讲述从系统结构和组成的不同层次来开发并行性的概念、结构、方法和技术。
  该课程所用的教材是我们自己编写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是“十五”和“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教材于2002年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该教材已被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至少40所大学采用,得到了广大师生和有关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
  该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其中理论教学内容分为8个知识模块。学时安排如下。
  
  2.3考试方式改革
  为了与新的教学模式相适应,我们对考试方式进行了改革,采用综合根据试卷考试成绩、测验、作业、实验、研究性学习等方面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给予综合评定,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认为,理想情况下,研究性学习应占总成绩的40%~50%。目前我们采用的构成如下:考试及测验成绩50%,作业10%,实验15%,研究性学习25%。
  2.4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新的教学模式给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下,教师好当,只管按现成的教案讲解便可完成任务;学生也好当,只管跟着老师“走”,能应付考试就可以了。而采用新的模式后,教师不仅要从更高的角度来概括核心思想、对教学内容要有非常透彻的理解,而且还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提供指导。工作量会增加许多,难度也增加了。对于学生来说,则要求他们有更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更强的自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来吸引他们,另一方面则要增加一些监测点——小测验。例如,可以每章测验一次。形式可以是笔试,也可以是演讲,或者两者的结合。不过,当学生人数比较多时,操作的难度比较大。对于不是因该课程的原因造成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如何提高他们的主动性,还是一个比较令人头疼的问题。
  
  3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只有压缩课堂讲授学时,才能为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腾出时间。但压缩课堂学时又不能以牺牲知识传授的质和量为代价。除了教师要提高讲课水平外,还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提高传授知识的效率和效果。该课程有些内容比较抽象、难理解,例如指令级并行、多Cache一致性等,而且有些机制和算法(例如:Tomasulo算法)用静态描述很费力。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形象化教学,用形象、直观和动态的方法解析这些内容。所采用的方法包括:动画解析、关联类比、交互实验等。我们精心设计和制作了充分体现优秀教师教学思想的动画、课件、网络课程和大量资源,并充分利用他们以及多媒体教室和网络开展教学。我们开发的动画课件已被全国几十所高校采用,获得好评。

另一方面,该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此,我们有意识地采用了抽象教学,包括自顶向下逐层展开&黑匣子方法,Learning by Abstracting等。
  3.1动画解析
  这是我们提出的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之上的教学方法。它是用大量的动画来系统、细致地解析教学内容,包括抽象的概念、结构、原理、流程、算法等,把以往抽象、枯燥的说教变为形象生动的动态展示和讲解。这些动画不是简单的示意性动画,而是在教师对讲授内容充分提炼、对要传递的信息精心设计和安排的基础上制作的,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意图和思路,把动态的讲解过程展现在学习者的眼前。在动画中,力图用最简练的语言、最有用的表现和动作进行直观的讲解,而且突出核心思想和关键知识点。
  实践表明,该方法达到了以下目的:(1) 使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易懂和很容易掌握。有些难点,例如Tomasulo算法、多处理机的Cache一致性等,采用这种教学法,是再合适不过了;(2) 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常可以在2-3分钟内就能讲透以往需要7-8分钟甚至更多时间才能讲清楚的内容;(3) 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本文档为【用“心”与学生交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5285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69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经济学
上传时间:2012-04-18
浏览量: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