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探讨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探讨

举报
开通vip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探讨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探讨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探讨摘要:本文介绍了我院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对专业基础课所进行的科学合理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探讨教学设计,对专业基础课的内容和开设模式提出了新的观点。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探讨 关键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        1引言    国家近几年出台的有关大力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探讨发展软件产业的政策,决定了我国对软件人才的需求旺...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探讨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专业基础课教学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探讨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探讨摘要:本文介绍了我院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对专业基础课所进行的科学合理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探讨教学设计,对专业基础课的内容和开设模式提出了新的观点。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探讨 关键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
        1引言
  
  国家近几年出台的有关大力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探讨发展软件产业的政策,决定了我国对软件人才的需求旺盛。国家教育部门根据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探讨市场需求提出了进一步扩大软件人才培养规模,依托高等院校特别是高职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探讨院校,加快软件“蓝领”人才的培养。当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正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探讨在一个起步发展阶段,有很多急需我们解决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软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探讨件技术专业的教育模式问题,这是我们办学成败最为关键的环节。软件技术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探讨专业中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设计是许多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探讨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软件技术专业中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探讨行了设计,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专业基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探讨础课内容的选择
  
  传统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基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探讨础课包括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电路、程序设计语言、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探讨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网络等。这些课程都是重视理论,而且内容繁琐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探讨、重复,课时多。(见表1)
  但在高职专业中,要求是“理论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探讨够用,技能要强”的原则。根据软件技术专业的特点和我们的实际,学校制定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探讨了五门课程作为软件技术专业基础课。即计算机基础、软件技术基础、程序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探讨设计语言基础、网页编程基础和数据库基础等。五门课程主要体现“理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探讨论实用、够用”的原则,把与软件技术有关的内容挑选出来,把与之无关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探讨内容删除,这样既保证了知识的够用,也保证了学生以后的发展,见表2。<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探讨br>  
  通过这两个表格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在专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探讨业基础课的内容和学时方面均进行了改进。
  (1) 精选教学内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探讨容
  传统专业基础课中存在着知识重复现象。像“进制”问题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探讨,在几门课程中都出现。我们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对其进行了整合,相同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探讨知识只在一门课程中出现,这样既避免了知识的重复又减少了课时。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探讨另外,传统专业基础课中的一些理论知识,对于软件技术专业学生来说,内容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探讨复杂、繁琐,因此,我们对其进行了增删。除去一些与软件技术无关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探讨知识,像组成原理中的指令系统,数据结构中的广义表,操作系统中的各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探讨类型的操作系统介绍等。
  (2) 减少教学学时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探讨 内容改变,相应的学时也减少。原来的每门课基本上是72学时,现在我们缩减差不多一半。学时的减少并不意味着教学内容大幅度减少,除了部分与软件技术无关的知识我们进行了删除外,其他与专业相关的内容,我们进行了融合。同时,学时减少,使教师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备课、充电,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3专业基础课的课程开设模式
  
  针对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我们在教学、实践、课程设计和测验方面采取了集中教学、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和多种测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模式。
  (1) 集中教学与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相结合
  针对软件技术专业课的特点,我们对课程进行集中开设。例如计算机基础,这个课程是基础之基础,共30个学时,在三周内开设完毕,然后再开设其他课程。因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网页制作基础,两门课程没有很大联系,我们一块开设,课时不变,授课时间相应变长。
  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强的内容,加强实验过程的管理和考核。实验采取开放式教学的模式,即学生除了正常的上机课外,其他课外活动或自习时间,我们给他们提供机房,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去上机。有教师参与的实践课和开放式的实践课比例为1:1。在开放实践课时间,学生可自主进行学习。发现问题,可在有教师辅导的上机课上进行解答。这样,既可以减少教师的工作量,也可帮助学生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抓好课程设计,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课程设计是学完一门课后应用本门课程知识及以前的知识积累而进行的综合性、开放性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例如C语言程序设计,在开设完这一门课程后,我们要给学生一个综合性的题目要求,要求学生分小组完成一个较大的项目,这个项目能综合运用所学C语言基础知识,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创新能力。在课程设计教学中,我们结合实际及时更新课程设计题目,调整设计内容。另外,我们还强调设计的方法与过程,强调设计的完整性和实用性,强调动手、加强实践,强调设计说明书书写规范等。
  (3) 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检验教学效果
  针对软件技术专业课的特点,我们实行了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根据课程的不同特点,课程的考试成绩将试卷考试、实验考核、平时考核、课程设计的考核相结合。在课程考核过程中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平时与期末相结合,一改传统的终结性考试模式。试卷考试采用闭卷、开卷、一页开卷等方式。平时考核请学生上讲台,进行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堂的表现和课堂课下作业、小测验、实验等都记入平时成绩。课程设计的成绩评定将平时的学习态度、独立工作能力、协作能力、设计的正确性、合理性、完整性、说明书的规范性,是否有自己的发挥和创意等因素综合考虑。经过这样的考试改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避免了学生为盲目追求高分而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应付考试等情况,激励学生追求知识的真正掌握及运用能力。
  
  4结束语
  
  软件技术专业基础课是软件技术专业学好后续课程的基础,只有这些课程掌握牢固,才能进一步学好其他后续专业课。经过这些教学设计,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做到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全面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独立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解决问题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出现厌学、逃课等现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不再是为考试而学习。经过我院2005、2006级学生的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2005级、2006新生参加山东省齐鲁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所完成的项目均取得了团体三等奖的好成绩。
  
  参考文献
  [1] 张杨. 从对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调查分析入手探求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思路[J]. 计算机教育,2006,(07).
  [2] 王秀平. 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6,(1).
  [3] 赵敬梅. 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J]. 教育与职业,2007,(14).
  [4] 向冬临. 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J]. 硅谷,2008,(07).

摘要:本文首先对当前嵌入式系统人才市场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剖析了相关岗位和能力需求,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在课程体系设置、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上的一些思路。
  关键词:就业;岗位能力;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师资队伍
  
  上世纪末,计算机技术在各应用领域飞速发展,计算机专业十分火爆,毕业生非常抢手,这大大地推动了我国计算机专业的教育事业。几乎所有的大中专、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计算机人才,为我国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压力相对较大,且就业率呈逐年下滑之势[1]。
  由麦可思(MyCOS)——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撰写《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09)》显示,尽管2008年全国对信息类人才需求的绝对量还是很大,但全国失业最多的8个专业中就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究其原因有二,一是部分高校为了吸引生源,社会上什么专业热就一窝蜂地开设什么专业,导致高校电子信息大类毕业生数量猛增。据统计,电子信息大类在校生已达110万人左右,总人数排在财经大类、文化教育大类之后,列第三位,热门专业很快就呈现出供过于求的态势。二是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不尽合拍,近几年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市场分工日益细化,对人才需要也趋于专业和精细,而各高校专业趋同导致高校无特点、人才无特色、培养出的毕业生无明显优势,走向社会后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间存在较大差距,致使许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强,根本无法运用本专业知识就业。
  1嵌入式系统人才市场需求分析
  在早期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中,偏硬件的课程一般有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计算接口技术和单片机等,但学生在学完这些课程后,只是留下一点理论的记忆,动起手来还是什么都不会。这一方面与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有关,另一方面近几年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国内8位单片机设计工程师已经是供过于求,但是32位ARM工程师却存在严重的缺口,而且ARM工程师和8位单片机工程师之间的待遇也在逐渐拉大。根据智联招聘网2009年统计,嵌入式软件人才职位一直稳居职业需求前10名。根据ARM公司统计,嵌入式人才需求在以每年38%的速度增长,在这个增长里面,8位,16位的人才需求有所回落,32位高端嵌入式人才的需求增长非常突出。
  尽管近几年一些高校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变化,适当调整了教学计划,增加类似于“嵌入式系统”等课程,但仅仅是几门课程的改变难以扭转学生知识结构和操作技能与市场需求脱节现象,因为市场需求的是专业化和技能化人才,而不是以前“什么都会一点,什么都不精”的人才,所以必须从根本上对专业进行彻底改革,改变以前的教学模式。
  通常认为掌握嵌入式技术“门槛” 较高,需要学生有着良好的基础和基本素质,但是高职院校可将嵌入式技术办成专业,通过对专业知识进行细分,重点突出操作技能,通过长达几年教学实践,完全可以做到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目前国内有些高职院校已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
  2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分析
  一个专业设置存在必要性首先是依据市场上有无相对应的职业岗位,而不能走为招揽生源而闭门造车的路子。目前中国号称“世界工厂”,制造业发达,电子产品制造、玩具等工业全世界赫赫有名,客观上能为学生就业提供广阔的舞台。
  设置“嵌入式系统”专业的职业主要是面向信息、电子电器类行业,如在计算机、通信、家电、汽车电子、玩具、医疗器械等行业从事嵌入式产品软硬件开发、系统调试、辅助设计等工作。同时可从事嵌入式产品应用软件升级工作;在电子产品厂家从事相关电子产品的生产、测试、辅助设计等工作;还可从事印制电路板(PCB)设计,微控制器应用开发、电子设备维护维修等工作。具体说就是[2]:
  (1) 产品研发。智能化产品研发中嵌入式计算机设计工作。
  (2) 与嵌入式产品相关的生产、制造部门从事生产管理、测试、检验工作。
  (3) 嵌入式产品的销售、产品升级、维护、售后服务等工作。
  (4) 可从事微控制器应用开发、电子设备维护维修、印制电路板(PCB)设计、通用计算机维修、计算机板卡维修等工作。
  职业能力与职业岗位是相辅相成的,一定的职业岗位需要相应的职业能力,而具有一定职业能力的人才能胜任相应的职业岗位。作为未来的职业人,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如嵌入式软件设计流程、PCB板制作、8位和32位系统基本原理等;还应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如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职业道德、抗压能力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等。这些需要通过制定详细周全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整个校园文化共同打造形成。
  3课程设置分析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在进行学科建设、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时,往往不是从市场需求出发,而是先有结果再来拼凑过程,或者直接沿用普通高等教育的以“学科系统化”为设计思想的课程体系。这种操作模式很难适应高职教育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需要,北大青鸟推荐的一种专业建设思路,很有借鉴作用,如图1所示。
  
  课程体系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最重要、关键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学生培养质量,以及相关的师资队伍、实训室的建设等,根据目前市场上职业岗位和职业技能的需求,构建如下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4实训基地建设[3]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地位。技术、技能的培养需要环境,需要系列实践教学环节来保障。在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实验实训基地的设计与建设,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一直坚持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同步建设,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主的思想。校外实训基地主要结合公司具体产品综合训练,而校内实训基地侧重于各方面技能训练,具体说,建议设立如下校内实训基地。
  (1) 计算机组装与外设维修实训室。
  设立50个左右的工位,满足一个教学班(50人)的实训需要,设备配置:1/3采用市场销售的新型号计算机,用于学生识别最新的硬件系统和硬件安装演示、系统软件安装训练;1/3为市场在用的流行计算机,用于硬件系统的安装训练和软件系统安装与测试;1/3为市场接近淘汰的机型,用于拆装机训练和维修训练。
  (2) 电工电子实训室。
  用于进行电路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实训。
  (3) 单片机及PCB板制作实训室。
  用于辅助单片机课程和PCB课程学习,作为完成各种综合实训场所。在通用机房安装protel或其他电子设计软件,用于电路原理图绘制和PCB设计。该实训室配备电烙铁、万用板,以及“PCB雕刻机”、“PCB孔化设备”,既可完成手工制作PCB实训,又可了解设备制作PCB过程。
  (4)ARM嵌入式技术实训室。
  配置基于ARM9以上序列的嵌入式实验教学设备25台左右,满足一个教学班(50人)需要。主要是实训ARM基本应用。
  (5) 嵌入式操作系统软件实训室。
  该实训室可结合ARM嵌入式技术实训室共同组织实施,主要完成操作系统(Linux和Windows)裁剪、移植实训工作,以及应用软件开发实训工作。
  5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我院组建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骨干教师为依托,包括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等专业教师队伍。专业带头人要能够站在专业领域发展前沿,熟悉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和市场动态,把握专业技术改革方向;骨干教师能够精通本专业的相关技术,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年富力强。教师队伍应保持相应的稳定,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上保持恰到的比例,不要太集中于毕业于某一院校,避免产生近亲繁殖。

目前根据我们招聘教师的经验,从高校应届毕业生中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因为按照现在中国研究生培养学科方向,软硬件皆精通且动手能力较强的人才实在不多。因此,师资队伍建设应立足于从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为主,培养本校在职教师及聘用兼职教师为辅的方法。
  6结语
  近几年许多高校都面临了这样一个事实:报读计算机类的学生越来越少了。这一方面与学生就业难有直接关系,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整个社会在发生变化,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而高校对此缺乏足够的敏锐。笔者所在的学校正在进行大规模的专业调整,“以改革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计算机类专业也不例外,唯有不断改革适应市场需求、挖掘新的专业方向,才能保持专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琦.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设置与就业形势分析[J]. 职业教育研究,2008(4):41-42.
  [2] 中国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 中国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3] 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经验汇编(第一集)[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Construct Vocational Specialty System of Embedded System Oriented to Employment
  LIU Yi-jun1 , XIONG Jian-ling2
  (1. Guang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Guangzhou511442, China;
  2. Guangzhou Think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mited company, Guangzhou510630, China )
  Abstract: The author analyzed of the current talent market about embedded systems first, and further made an analysis of the related jobs and capacity demand. According to the above analysis, presented some of the ideas about the curriculum setting,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Key words: employment; posts capacity; curriculum setting; training base; teachers
  

[1] 摘要:数据库课程的知识点具有立体化特点。本文针对应用性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分析数据库课程的教学目标、能力要求,设计面向应用性教育的数据库课程体系,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实践训练建议。
  关键词:应用性教育;课程改革;数据库课程
  
  数据库类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业基础课程,涵盖从基本原理到应用实践的多方面内容。数据库技术具有理论基础强、实践应用性突出、学科间知识综合性明显、学科内多层面内容交融、前沿新技术发展迅速等特征。如何改革、设计数据库课程,使之适应应用性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1问题的提出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数据库系统已经成为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随着数据库技术的成熟发展和系统产品的研制应用,数据库学科不断丰富和发展,知识点形成了一个立体化的学科体系。课程体系可以按照应用开发人员、数据库管理员(DBA)、数据库设计师、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软件设计人员所需的知识、理论、素质、能力等多类型、多视角构建。目前国内计算机课程与技术专业数据库类课程的问题如下:
  (1) 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学生毕业后没有工程实践经验,对软件平台不熟悉,既无法很快从事应用开发及数据库管理工作,又不具备参与数据库设计工作的能力,对概念、术语、理论都知道一些,对DBMS也略有了解,但不能真正进入工作状态。
  (2) 按照理论体系构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模型抽象,实践教学多是针对SQL语言或某些技术环节进行的。学生完成课程学习之后,往往对抽象的理论有模糊印象,但没有建立起应用体系的概念,不具备数据库技术的应用能力。
  (3) 学习效果不好。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接触到的概念和理论抽象难懂、逻辑性强,他们很难建立起数据库系统的概念,某些知识点,如安全性、完整性、范式理论、数据库恢复、并发控制等内容缺少具有代表性的实例,学生只能体会到概念和某些局部功能,无法深刻体会各个知识点在整个数据库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导致学习效果不好。
  2数据库课程的定位与目标
  2.1课程定位
  “应用性教育”与“学术性教育”的重要区别是,应用性高等教育培养直接为生产、生活、工作服务的一线应用性人才[1],主要类型有技术应用、复合应用、服务应用和职业应用。这种为社会生产一线服务的人才,一方面要掌握某一领域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又应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培养目标的内涵来看,应用性高等教育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也不同于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类型。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二者都以学科为基础,但应用性本科教育更强调面向工作的应用能力培养,与高等职业教育相比,应用性本科教育强调学科知识平台对培养应用能力的支撑作用。应用性本科教育是学科与应用并重的一类高等教育。
  
  应用性本科教育的课程强调学科和应用两个方面,既强调学科基础,又重视应用能力。前者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打好学科基础,使学生具备运用理论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术性知识,后者提高毕业生可能从事工作的应用能力。落实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课程体系的设计、建设是关键的环节之一。
  设计应用性课程体系需要进行如下工作:第一,明确学生将要从事的工作所需的应用能力,包括通用能力和专门能力;第二,分析、确定与应用能力相关的学科性知识,包括经验性知识和工作过程性知识。
  根据调查,我国目前数据库应用人才主要有三类角色: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人员、数据库管理员(DBA)和数据库设计师。应用开发人员是在DBMS上开发信息系统的一组专门技术人员,能够利用DBMS提供的接口开发应用系统。DBA负责维护系统,对于大型数据库系统,则需要非常有经验的高水平DBA来管理、维护数据库,包括日常的性能检测、故障排除、数据备份、安全审计、性能调优、系统升级等。中、大型软件系统的开发往往需要专门的数据库设计师,他们要掌握数据库设计的方法、技术,熟悉DBMS及开发平台的特性,需要有实际经验。DBA和数据库设计师都需要不断的经验积累和较深厚的专业功底,经过本科教育的学生难以达到DBA和数据库设计师的要求,这部分教学主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概念,并通过简单的设计、数据库管理的实践,掌握知识、理论,初步积累对相关工作的认知和感受。学生参加工作后,一般以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或简单的数据库管理工作为起点,积累一定工作经验后才能够承担DBA和数据库设计师的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数据库知识理论体系中有一部分内容是对DBMS本身功能的设计与开发。DBMS是一个大型复杂的基础软件,对系统软件设计开发人员的要求非常高。现阶段,在服务北京市信息产业的定位之下,对这类人才的培养不是重点。
  
  2.2课程目标
  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及应用性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向,数据库系统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对数据库系统的认知、分析、设计、应用能力和学科素质。具体而言,就是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学科的发展前沿和发展趋势,学习、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据库系统的知识、技术和方法进行数据库应用系统 的设计和实施能力,在掌握相关课程、技术的基础上具备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较熟练地从事应用系统的开发;能够进行数据库的日常管理;能够参与数据库设计工作。在有一定的工作积累后,能够承担DBA和数据库设计师工作。
  3构建数据库课程体系
  目前,数据库教材及课程教学基本都是以知识体系为顺序组织、编排的:前半部分集中介绍数据库的基础理论;后半部分介绍一种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也有一批研究型院校使用的教材以理论为主。随着数据库技术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数据库学科的知识点形成了一个立体化的学科体系,研究领域涉及理论、方法、技术、应用多个方面。立体化的学科体系决定了我们的课程体系应该是多层次、多类型、多视角的。
  面向应用性教育的数据库课程不能是研究型本科教学内容的简单删减,也不是以某个DBMS软件为核心的软件使用培训,而是要按照数据库应用人才的能力需求,从教学内容、形式、组织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改革,重新构造课 程体系。
  表1是将数据库知识体系与相关能力重构后得到的课程体系,重构的依据是应用能力。
  
  数据库课程改革不是简单按照角色的知识、能力要求重新组合课程单元,而是按照培养目标进行优化、取舍、重组。例如,在数据库理论体系中,数据库的安全性、并发控制、备份与故障恢复等内容是面向DBMS设计的,面向应用的教育可以简化这部分内容,只介绍基础概念,不必详细分析原理。
  4课程教学设计
  4.1教学方法
  数据库技术的立体化对有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课程内容多,即有抽象概念,又有应用技术,学生在短期内接受并掌握课程的概念、理论、方法和技术,有很大困难。因此,不同类别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 一般到抽象。根据思维与能力训练的循序渐进性,在教学过程中,改变先讲关系数据库模型,后讲SQL语言的惯例,先介绍SQL语言的查询,并在给定的具有良好结构的样例数据库上进行操作,引导学生理解查询的含义,再学习关系代数形式化描述,然后学习查询优化的一般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样例数据库,为学习数据库设计打下基础。

(2) 案例教学+任务驱动+课堂讨论。讲授数据库设计时,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与设计实际案例,讲授数据库设计的理论、方法及技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接受任务,设计数据库,在完成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讨论,阐述设计思路和方案。教师适当点评并予以引导,帮助学生从应用的角度建构数据库设计的方法和技术体系,深化对相关内容的理解。
  4.2实践训练
  数据库课程的实践教学对于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十分必要。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验教学和综合实践教学两部分。
  课程实验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吸收和消化,主要是使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数据库的操作。综合实践教学是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重点是建立数据库应用系统,包括从数据库设计到应用系统开发的全过程。综合实践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数据库系统的整体概念,有利于发挥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应融为一体,相互补充、相互发展。
  4.3数据库课程教学方案设计
  
  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据库系统的知识、技术和方法进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实施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相关课程、技术的基础上,具备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能够进行数据库的日常管理;能够参与数据库设计的工作。在有一定的工作积累之后,能够承担DBA和数据库设计师的工作。
  
  基本要求
  基本素质:
  具有工程意识和素质
  具有团队合作的品质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品质
  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
  基本理论、概念、方法:
  数据模型、关系模型
  关系数据理论
  关系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故障恢复
  数据库规范化理论
  数据库设计方法
  应用能力:
  安装、配置、使用一种DBMS
  使用SQL语言管理、访问数据库
  通过接口访问数据库
  数据库管理:安全性、备份与恢复
  数据库设计
  课程内容
  ● 数据库、数据库系统、关系数据模型
  ● 数据库与SQL语言
  ● 数据库的完整性
  ● 数据库编程
  ● 关系数据理论
  ● 数据库设计
  ● 数据库管理(安全,备份与故障恢复)
  ●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浅谈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对交通安全设施的影响

  关键词:路线设计;交通安全;安全意识

 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经济和公路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交通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公路勘察设计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安全至上”的设计理念,通过完善的道路设计,来有效地控制交通安全,减少交通事故,减少经济损失。

  
  交通工程是公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项有多种工程相互配合、密切联系、共同发挥作用的系统工程,对充分展现公路快速、舒适、安全的特点,减少交通事故,最大限度地发挥公路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交通工程的设置以沿线地形、地物为基础,以路线几何设计为依据,综合考虑交通工程的设置位置,以提高道路使用功能为目标。
  公路路线线形的优劣,其直接影响驾驶员行车的安全性、快速性及舒适性的程度。在公路设计中,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虽然是多方面的,而公路路线设计对公路的安全性则起到先决作用,一旦通过选线确定公路走向并由此确定路线线形,则其他项目几乎都已经随选定的路线线形得以确定,其它如桥涵构造物的位置等就是如何使之更趋于合理的问题了。
  在公路勘察设计工作中,一定要综合考虑公路功能、行车安全、自然环境等因素,既要坚持地形选线、地质选线,更要做到安全选线;既要充分考虑公路设施的自身安全和运营安全,又要消除公路事故多发点和安全隐患;要尽量采用改善平纵线形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行车安全问题,尤其是对长陡纵坡行车安全问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比如设置紧急避车带。因此,公路设计工作必须做好公路立体线形的设计,确保道路安全、舒适、和谐。要将安全放在首位,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为公路使用者提供安全保障和人性化的服务,切实提高公路交通的安全水平和服务水准。
  由于道路沿线地形、地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改变的,因此,交通工程的设计就必须和公路路线设计结合起来,公路路线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交通工程的设置,影响道路营运期的安全。公路路线设计主要包含:平面线形设计、纵面线形设计、横断面设计、线形组合设计以、线形与桥隧的配合设计、线形与沿线设施的配合设计等。
  
  一、平面线形设计
  
  我国公路平面线形的使用主要是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对各种线形的选择,应结合各种因素进行考虑。
  直线是公路设计中运用最广泛的线形,直线在勘察设计过程中有勘测设计简单、距离短的优点,但直线单调,驾驶人员容易产生乏味感,降低集中力,加之驾驶者在直线路段一般都会加速行驶,故过长直线的运用不利于行车安全。在选用直线线形时,一定要十分慎重,要对该路段的圆曲线半径、超高、视距等采用运行速度进行检验。我国规定一般直线最大长度为20(V+ΔV),其中V为设计行车速度,ΔV为通常在直线段的实际行驶速度与设计行车速度的差值,一般取ΔV=15~20km/h。圆曲线线形要适合地形的变化,并能圆滑的将前后线形连接以保持线形的连续性。圆曲线半径的选用与设计速度、地形、相邻曲线的协调、曲线长度、曲线间直线长度、纵面线形的配合、公路横断面等有关。选用过大的圆曲线半径,会使得圆曲线过长,这与长直线一样容易使驾驶人员产生疲劳感,容易诱发交通安全事故。因此,在选用较大的圆曲线半径时,也应该持谨慎态度。在选用较小的圆曲线半径时,应对相邻路段进行车速极差检验,对视距进行验算,给交通工程的设置提供理论依据,以确保行车安全。
  
  二、纵面线形设计
  
  纵面线形应注意纵向坡度和变坡点处的竖曲线设计,对于驾驶人员而言,与平面线形相比,在视觉上往往是影响线形质量好会的主要因素。要尽量避免过多的插入竖曲线或小半径竖曲线,这样容易产生驼峰、暗凹、跳跃和断背形象,造成驾驶人员的视觉中断,诱发安全事故。
  纵面线形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竖曲线半径的大小,竖曲线半径大小的选择应满足视距要求,且竖曲线长度不宜过短。一般,凸形曲线段事故率要比水平段高,小半径凸形曲线往往成为事故的诱因。竖曲线频繁变换会影响行车视距,严重降低公路安全性。
  
  三、横断面设计
  
  公路横断面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不如平面、纵面设计那么大,但是也是设计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横断面的布置应根据道路使用功能、交通量大小、交通流的组成以及安全行车要求进行合理设计,做到连续性和一致性。在桥梁、隧道与路基衔接路段,其宽度如果与路基宽度不一致时,或人行道与护拦引起路面、路肩宽度发生变化时,或者跨线桥下车行道侧面的桥墩、桥台过近,侧向余宽不够时,都会引起交通安全事故,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也应该加以重视。
  
  四、线形与桥梁的配合设计
  
  对于行驶速度要求较高的公路,除特殊结构的大桥外,均应符合路线总体布设的要求,使桥头引道与路线的线形连续、均衡,避免线形的突变而引发交通安全事故,桥头引道的纵坡不宜过大,过大容易引起桥梁结构的安全。
  
  结语:
  公路交通安全是一个涉及多因素的动态设计工程,良好的道路路线线形,平整坚固的路面结构,清晰易懂的交通标志,合理有效的防护措施等都能为驾驶员提供安全可靠的行车条件。科学完善的交通安全设计特别是加强路线设计等内容是减少交通事故、减轻旅客生命财产损失有效的手段。
  
  参考文献:
  [1]交通部公路司.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3]JTG/T D80-2006,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

摘要:本文从专转本入学考试的试卷分析出发,探讨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重点,提出了改革方案,并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
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计算机基础;专转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Discussion on Reform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 from the aspect of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Entering Universities
  Zhou Fe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225009, Jiangsu )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test papers of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entering universities, discusses the key points in teaching computer basic courses, and puts forward the reform plan from five aspects.
  Key words: computer basic courses;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entering universities;theoretical teaching;practical teaching
  
  1引言
  
  江苏省从1999年开始选拔优秀专科生升入本科学习 (以下简称专转本),从2005年开始,专转本入学考试只考三门公共课,每位考生都必须参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试。这门课程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而从近三年来的考试成绩看,却不尽如人意。因此,分析其中存在的原因,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2试卷分析
  
  作者对2006年专转本入学考试“计算机基础”试卷作了结构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专转本“计算机基础”考试目前只采用笔试形式,上机操作的测试内容也以笔试的方式进行,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因为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没有必要去记忆所有的方法和命令。考试中的一些命令在上机时完全可以通过鼠标操作完成,而这正是Windows“图形用户界面”的精髓所在;另外,有些同学在中学阶段已经学习了一些Windows操作和基本软件的使用,但计算机理论知识却很缺乏。
  
  3教学改革
  
  专转本考试的升学率,是各高职高专院校招生宣传的重点,也是吸引考生和家长的一个亮点。而提高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水平,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以提高广大高职高专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在专转本入学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3.1教材的选取
  江苏省专转本入学考试的各门课程都没有大纲,没有指定教材。在2010年的选拔方案中第一次提出了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水准。目前一般高职高专院校采用的是自编教材,或者采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教材。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教材为例,其涵盖的内容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此教材的基础理论部分只占了28%,而操作部分占了72%;其次,在基础理论部分没有涉及到多媒体和数据库部分;操作部分缺少PowerPoint和FrontPage的内容。而一些高职高专院校采用的自编教材基本上都与这个教材的体系类似。此类教材的所缺部分,正是2010年专转本考试中需要掌握的内容,同时也是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必须掌握的技能。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可以采取两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在原有自编教材的基础上,充实多媒体和数据库等部分的内容;二是直接采用能够包括以上内容的教材。这样既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避免学生在复习应试过程中到处购买涵盖不同内容的教材。
  3.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分配
  本课程一般安排在大一的上学期或下学期开设,各个学校开设的课时数不尽相同。
  有些高职院校地处苏北地区,生源大部分来自苏北农村,这类生源在中小学阶段基本没能涉及到电脑知识。对于这样的生源,高职院校通常开设的课时数较多,而且理论课时较少,实验课时较多,一般比例为1:2。
  而对于苏南的高职高专院校而言,学生一般在中学阶段学习了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但由于高考的压力和教学设施的不完善,学校对计算机基础教育重视不够,使学生无法系统地学习计算机知识。此类高职院校开设的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的比例一般为1:1。
  从“计算机基础”课程所涵盖的内容来看,基础理论部分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其中大部分内容学生都没接触过,所以需要较多的时间来讲解。而实践部分的内容是微软的Office办公套件,各个软件之间的相通性很强。同时,这类软件的在线帮助功能很强大。基于以上考虑,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总学时数可以定为72课时。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时分配上,以2:1分配为宜。另外,在课余时间开放计算机实验室,引导学生以“一本书一台电脑”方式自学计算机软件的使用。
  3.3理论教学的重点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公共课,教学对象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不区分文理科。所以,在教学内容上提出了“广度优先”的原则,即教学内容覆盖的范围较广,包括现阶段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和热点知识。所以,目前理论教学的重点主要有三:
  一是进制的表示与转换。从小学到高中,同学们都习惯了十进制,而在计算机基础的课程里,却要学习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同时,在十六进制里还用字母表示数值,这两点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内容。在各项考试中,进制的转换几乎是必考的内容。例如,在2006年的专转本考试试卷中有一填空题:
  已知某进制的运算765+1231=2216,则此进制为________进制。
  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不同进制的理解。
  二是计算机硬件部分。因为这部分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有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和原理,常用外部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等等。而且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一些新的外部设备在有些教材中都没有提及。因此,教师要重点讲解计算机的组成原理及外部设备的性能指标,结合计算机的最新发展技术,介绍一些新的技术、方法及设备。在2006年的试卷中,计算机硬件部分的分值为11分,这部分也是教学的重点。
  三是计算机网络。近年来,计算机网络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因特网,正在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计算机网络的知识涉及到了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以及网络信息安全技术。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一份调查显示,约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接触过计算机网络,主要形式是浏览网络新闻、计算机游戏及网络聊天,而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原理以及网络上数据传送的方法和过程,几乎没有了解。另外,计算机网络的实用性也很强。很多学生在机房上网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某台计算机不能上网,一般是换一台能上网的计算机继续使用,而不会去考虑这台计算机为什么不能上网,更不会去主动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计算机网络知识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讲解网络的数据传输方式和过程,以及因特网的相关知识。例如,在2010年的专转本考试试卷中有一选择题:

下列IP地址中,非法的IP地址组是______。
  A. 202.197.184.144与259.197.184.2
  B. 127.0.0.1与192.168.0.21
  C. 202.196.64.1与202.197.176.16
  D. 172.24.35.68与10.10.3.1
  此题就是考察学生对IP地址表示范围的了解程度。
  3.4实践教学的方法
  在高职高专院校中,计算机的实践教学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任何专业的技能型高级人才,都必须是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又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的人才。同时,专转本考试试卷中,操作部分也占了50%的分值。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等。
  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1) 理论课讲授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教师可以利用一部分理论课时,重点讲解Office套件中Word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操作要点及操作技巧,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常用功能的菜单位置以及快捷键的组合,比如复制、粘贴等常用功能的组合键。对于套件中的其他软件,只要讲解特有的功能,而一般功能留给学生上机的时候自己去摸索。
  (2) 任务驱动式的案例教学。在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中,既要安排学生去学习Office套件中各个软件的使用方法,又要以任务来驱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以“人文奥运”为题设计一份简报,要求有文字和图片,还要有图表及版面修饰。学生要完成这样一个题目,需要到因特网上查找有关“人文奥运”的资料,同时要掌握Word的版面设计技巧,还要用Excel将查到的数据做成图表,这样就能够让学生主动掌握这些软件的使用方法,提高学习的乐趣。
  (3) 开放式的自主学习。现在,很多高校都设有 英语 关于好奇心的名言警句英语高中英语词汇下载高中英语词汇 下载英语衡水体下载小学英语关于形容词和副词的题 自主学习室,一些专业实验室也有开放式实验室。为提高计算机的上机操作能力,可以设立计算机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在业余时间里能够更好地去学习计算机软件的操作技能,在各类复习迎考的过程中,通过计算机来验证一些习题的解答过程。
  3.5师资队伍的建设
  很多高职高专院校都设有计算机专业,也形成了一支专门从事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师资队伍,但与教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师是分开的,甚至隶属于两个不同的部门。这样,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师与计算机专业的结合不是太紧密,也就不能更好地了解计算机专业中的一些新的技术和新的应用。
  这种状况不利于计算机专业老师在全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发挥主动作用,也不利于计算机专业教学资源在全校计算机教学中发挥效益。有计算机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将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师分配到计算机专业的各个教研室中。他们的任务首先是承担全校的计算机基础公共课,同时也参与教研室的科研活动,以提高公共课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而提高全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没有计算机专业的院校可以定期将教师送到高校计算机系进修,让他们能够接触到计算机专业的最新技术。
  
  4结束语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

网络交易从实名制开始

网店实名:铺就网购诚信路?
  日前,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研究起草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布并公开征求意见。根据该意见稿,通过网络从事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的自然人,应当向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的经营者提出申请,提交其姓名和地址等真实身份信息。具备登记注册条件的,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注册。
  该规定的出台会不会影响网店的
本文档为【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探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5012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12KB
软件:Word
页数:21
分类:经济学
上传时间:2012-04-18
浏览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