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中日关系的前景

论中日关系的前景

举报
开通vip

论中日关系的前景 中旧;关;系 论 中 日 关 系 的 前 景 吉林大学 日本研究所 任文侠 以 , 广, 广, 厂~ r一r 一r ~丫一丫 , 尸, 广, 厂, 广, r ~ 广 , 尸 , 尸, r 一r 门r , F 书「 了 飞r 飞r 书「 了 1厂 门r . T 了 门r 门r ~ r 〕r 本文所谈的中日关系的前景 , 系指 90 年 代的最后 10 年乃 至 21 世纪 初期的中 日关 系 。 正确地预测这一时期的中 日关系 , 不仅 有助于了解世界格局的变化和亚太经济发展 的趋势 , 而且也为正确制定我国...

论中日关系的前景
中旧;关;系 论 中 日 关 系 的 前 景 吉林大学 日本研究所 任文侠 以 , 广, 广, 厂~ r一r 一r ~丫一丫 , 尸, 广, 厂, 广, r ~ 广 , 尸 , 尸, r 一r 门r , F 书「 了 飞r 飞r 书「 了 1厂 门r . T 了 门r 门r ~ r 〕r 本文所谈的中日关系的前景 , 系指 90 年 代的最后 10 年乃 至 21 世纪 初期的中 日关 系 。 正确地预测这一时期的中 日关系 , 不仅 有助于了解世界格局的变化和亚太经济发展 的趋势 , 而且也为正确制定我国对外发展战 略提供重要依据 。 中日两国同属亚洲和世界 大国 , 两国关系如何 , 对两国 自身以及亚洲 和世界都是至关重要的 。 本文拟从以下三个 方面 , 探讨中日关系的前景 。 一 、 影响中日关系的因素剖析 尺 影响中 日关系的主客观因素有很多 , 就 其主要的有以下几个 : (一 ) 世界格局 的变动 中日关系不是孤立的 , 是在一定世界格 局下的国际关系 。 世界格局的变动 , 对两国 关系会产生直接影响 。世界格局包括政治的 、 军事的和经济的诸多方面 , 每一方面的变动 , 都会影响两国的关系 。 在苏美争霸的旧格局 下 , 日本的外交政策是追随美国外交政策的 。 美国对中国实行封锁 , 日本对中国也实行封 锁 , 19 7 2 年美国同中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 , 日本同中国也恢复了邦交 ; 1 9 8 9 年 “ 6 · 4 事 件 ” 后 , 美国无理对中国实行经济制裁 , 日 本也参加了对中国实行经济制裁的行列 . 尽 管在对华政策上 日本与美国有某些区别 , 但 总的看 , 还是追随美国的 . 现在 , 世界旧的 格局 已被打破 , 美苏称霸的时代已宣告结束 , 世界正向多极化 、 区域化 、 集团化方向发展 。 在这种新的世界形势下 , 中日两国不仅都是 各执一级的世界大国 , 而且两国的关系也将 会有所加强 。 因为在世界多极化过程中 , 各 种势力必然互相牵制 、 互相争夺 , 中日两国 关系必将在这种互相依存 、互相竞争中发展 . 同时 , 日本在同欧美发达国家的竞争中 , 经 济摩擦愈演愈烈 , 当它受到欧美地区保护主 义抵抗之后 , 与东亚区域各国的经济合作 (包括与中国的合作 ) 必然会进一步增强 。 1 9 7 8 年以后 , 中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核心 , 推行改革开放政策 , 不断改善投资环境 , 经 济实力明显增强 , 这不仅为中国与世界各国 经济合作奠定了物质基础 , 也为中日两 国进 一步合作创造了条件 . 世界格局的变化 , 不仅有利于中日两国 的合作 , 而且还造成 了中日两国的互相竞争 。 中日两国在地理上相近 , 文化上相通 , 经济 上互补 , 两国在发展战略上如能充分利用这 些优势 , 就能得到共同繁荣和发展 , 如果看 不到这一点 , 甚至只为本民族利益 , 不希望 对方发展强大 , 虽在某种程度上会有碍于对 方的发展 , 但最终结果也不利于其 自身发展 。 (二) 国际政治关系的缓和 国际政治关系的缓和 , 会使中日关系前 景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 具体表现在 : 1 . 美苏争霸结束 , 为密切中 日关系创造 了有利条件 。 现在 , 美国正象历史上曾有过 的强国那样 , 由弱小走向强大 , 再由强大衰 退下来 , 美国现在虽然仍是一号强国 , 但它 的综合国力已经减弱 ; 而苏联正处于大动荡 之中 , 综合国力 已大大丧失 。 美苏两国由互 一 2 9 一 相争霸转为互相对话 , 两者主宰世界的局面 已不复存在 。 美苏争霸宣告结束 , 减少了美 苏对中国的干预和美国对 日本的控制 , 从而 使两国的外交政策更加独立自主 , 两国的关 系更加密切 。 2 . 中日长期和平共处 , 为两国关系德定 发展莫定了良好基础 。 19 7 2 年中日在 《联合 声明》中说 : “中日两国尽管社会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不同 , 应该而且可以建立和平友好关系” 。为巩固发 展这种和平友好关系 , 双方于 1 9 78 年签订了 《和平友好条约》, 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 国家互相承认永久地发展和平友好关系 , 这 在世界上创造了一个先例 。 自 1 9 7 2 年中日两 国实行邦交正常化之后 , 尽管出现过一些曲 折 , 但总的说来 , 两国关系是好的 。 现在两 国的综合国力都在增强 . 在美苏主宰世界的 旧秩序被打破后的条件下 , 没有中日两国和 平友好的合作关系 , 就没有亚洲的和平 、 稳 定和繁荣 。 3 . 中日两国反对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在 亚洲谋求幼权 。 中日两国在亚洲均不得谋求 霸权 . 如果中日任何一方在亚洲谋求霸权 , 均 会遭到对方和亚洲所有国家的反对 . 同时 , 中 日以外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也不能在亚洲谋 求霸权和特殊利益 ,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 , 也 必然遭到中日和其他国家的反对 。 (三 )经济互补是中日关系德定发展的物 质基拙 中国按人 口平均的 自然资源虽然不算 多 , 但中国仍不失为地大物博的国家 , 且许 多地区资源丰富 , 巫待开发 ; 中国不仅是劳 动力资源大国 , 而且劳动力素质还在不断提 高 ; 中国的科学技术 , 从总体上说较之发达 国家无疑是落后的 , 但就某些领域来说 , 中 国也不无达到世界先进领域的部门 , 中国市 场广阔 , 进出口潜力很大 , 经过 10 多年的改 革开放 , 中国政治经济稳定 , 并为外商来华 投资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 中国为加速繁荣和 发展 , 迫切需要 日本的资金 、 技术和经验 。 中 一 3 0 一 国的这些现实 , 对一方面国内市场狭小 、 劳 动力短缺和资源厦乏 , 一方面又拥有雄厚资 金和高度技术的日本来说 , 无疑具有很强的 互补性 。 中日恢复邦交 20 年来 , 两国关系能 够保持长期稳定的发展 , 其物质基础就在于 这种经济上的互补性 。 当然 , 中日两国在经 济上的互补 , 更多的是就可能方面说的 , 要 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 , 还取决于诸多因素 , 如 目前两国经济上的互补性远未发挥出来的原 因 , 主要是由于世界旧格局和两国政治关系 等因素的影响 。 今后 , 要充分利用两国在经 济上的互补性 , 中日双方还必须做大量的工 作 。 (四 )历史文化止的互相 关联是增强两国 凝聚力 的条件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 , 不能从单纯 技术观点出发 , 仅算经济数字 、 人均 G NP 的 水平 、 军备的数量和质量 , 仅看这些是不够 的 , 还应看到两国的历史 、 文化 、 心理 、 道 德等因素 。 作为东亚区域内的主要国家中国 和 日本 ,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 一方面 在历史 、 文化 、 种族 、 语言和 习俗等方面都 有自己的特点 ; 另一方面从总体上说 , 又都 属于以华夏文化为基础的东方文化 。 中日两 国友好交往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 在文化 、 语 言 、 宗教 、 习俗以及心理 、 感情等方面互相 影响较大 , 虽然两国之间在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前半期曾发生过民族间严重对立厂两国 自身在某个历史阶段上发生过战乱和分化 , 产生过民族之间和 民族内部的感情对立 , 但 这是暂时的 , 而长期的历史 , 则是互相友好 的 , 特别是在历史文化上的关联 , 至今仍是 一脉相通 。 以孔子 、 孙子等为代表的中国古 代哲学思想为例 , 中 日两国无不从中吸取营 养为各 自国家的现代化服务 。 因此 , 中日两 国这种历史和文化上的相通 , 必然会增加两 国之间的凝聚力 , 成为两国长期合作的思想 基础 。 (五 ) 灵活政策 、 友好工作是加强中日 关 从 从 系的重要手段 政治关系的缓和 、 经济上的互补和文化 上的相通 , 虽是促进中日关系的重要因素 , 但 这些因素的作用不会是自动实现的 , 它还需 经过人们的主观努力 。 就是说 , 实现中日关 系稳定发展 , 还要靠两国政府的正确政策和 各阶层的友好工作 。 中日两 国自恢复邦交以来 , 处理两国关 系的外交政策都是建立在 《联合声明》基础 之上的 , 因而两国关系获得了稳定的发展 。当 然 , 在此期间两 国关系也曾出现过一些波折 , 甚至有的波折演变成某种程度的外交危机 , 但由于两国政府尚能通过协调和采取灵活对 策 , 使两国关系转危为安 。 为巩固和发展两国关系 , 中日两国的有 识之士 , 无论在恢复邦交前 , 还是在恢复邦 交后 , 为了中日友好 , 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 中 日友好的先驱者 , 对广大人民和青年进行长 期不懈的工作 , 教育两国人民和青年要世世 代代友好下去 。 这些工作都是巩固和发展两 国关系所不可缺少的 。 综合以上影响中日关系五个方面因素的 分析 , 不难看出 , 促进中日关系发展的因素 在不断增强 , 因而中日关系的前景是乐观的 。 在影响中日关系的诸多因素中 , 世界格局的 变动和两国政治关系的缓和是前提 , 经济上 的互补作用是物质基础 , 历史文化上的相通 和采取正确的对策以及长期坚持的中日友好 工作 , 都是不可缺少的主客观条件 , 中日两 国只有正确地认识和综合运用这些因素 , 才 能做到有效地巩固和发展两国关系 。 二 、 如何克服中日关系发展的障碍 尺 尽管中日关系的前景是乐观的 , 但中日关系的发展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 。 这些 障碍包括来自历史的 、 经济的 、 政治的和意 识形态的诸多方面 。 中 日两国如何正确对待 和解决这些障碍对巩固和发展两国关系是至 关重要的 。 (一 ) 正确对待历史上遗留的问题 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的失败 , 日本 归还了侵占我国的领土台湾 、 大连等地 , 历 史上遗留的问题并不多 。作为历史遗留问题 , 主要是钓鱼岛的领土归属问题 。 钓鱼岛本属 中国固有领土 , 现为日本所控制 , 并常因中 国渔民进入该海域捕鱼而引起纠纷 。 对钓鱼 岛的领 土归属 问题中日双方都坚持各 自意 见 . 中日两国为实现邦交正常化和签订 《和 平友好条约 》, 双方一致同意把这个同题作为 历史遗留问题搁置下来 , 待条件成熟后 , 再 予以解决 。 现在看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条件仍 不成熟 . 20 年来两国对此问题虽未出现严重 纠纷 , 但小的争执也曾多次出现 . 为实现两 国之间的和平友好 , 不把小的争执酿成大的 纠纷 , 两国政府应一如继往 , 对钓鱼岛间题 以及 因该岛而 引起的争端 , 在处理上应以 《联合声明》为基础 , 持谨慎态度 。 (二 ) 扫除障碍 , 充分发挥经济上的互补 作用 日本在过去的近百年中曾对中国进行过 殖民主义和军国主义的侵略 , 给中国带来深 重 的灾难 , 作为受害者的中国今天进行的 “四个现代化 ” 应该得到 日本的理解和支持 。 与人们的公正想法不同 , 日本有些人士虽在 表面上支持中国 “四个现代化” , 有时也作出 一定的姿态 , 但实际上心存疑虑 , 唯恐中国 经济实力上去会影响日本的利益 . 日本现 已 成为世界经济技术大国 , 中国在 “四个现代 化 ”过程中 , 迫切需要 日本的资金和技术 , 但 日本却从控制中国迅速发展出发 , 以种种借 口 , 迟迟不对中国进行较大规模的投资 , 并 对技术出口采取种种限制 , 特别是对软件的 出 口 , 条件更加苛刻 . 由于中日两国在经济 技术发展上存在着严重差别 , 日本没有做到 按照友好国家的要求 , 进行公平合理的合作 ; 恰 恰相反 , 日本却利用两 国在经济上的差 异 , 进行不平等的贸易和经济合作 , 致使两 国的经贸合作不能很好地展开 。 日本上述种 一 3 1 一 种想法和做法 , 如不及早进行调整 , 必然形 响中日关系的发展 。 当然 , 扫除中日经济合作的障碍 , 推进 平等互惠的原则 , 是双方共同努力的事情 。就 中国方面说 , 为了更好地与日本展开经济合 作 , 必须进一步推行有利于改革开放的政策 , 完替有关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和技术的政策 法令 ,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 改善投资环境 , 使 日本厂家来中国投资比起去其他国家更有利 可图 . 就 日本方面说 , 必须解除疑虑 , 克服 民族利己主义 , 推行公平竞争的原则 , 树立 共同获荣的思想 , 放弃贸易保护主义 , 进一 步开放市场 , 减少中方贸易的逆差 , 扩大对 中国的投资 , 特别对骨干企业 、 高科技产业 和盆点地区的投资 , 放松对中国的技术出 口 限制等等 。 为此 , 日本各界需要在认识上打 破限制和控制中国发展的思想 . 中国经济技 术发展了 , 虽然增加了日本的竞争对手 , 但 日本如欲与日益强大的中国合作 , 会带来两 国的共同萦荣 。 (三 ) 充服政治摩擦 , 走和平友好的道路 中国与日本在历史上是和平友好的 国 家 , 中国对 日本既无控制企图 , 也无领土野 心 。中国对 日本的唯一意愿就是和平共处 , 共 同繁荣 . 中国政府及其领导人都是教育其人 民和青年要与邻邦日本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 日本的广大人民和各阶层的有识之士 , 特别 是长期从事中日友好的人士 , 他们对中国的 态度与中国人对 日本的态度也是一致的 。 只 是极少数 日本右冀势力 , 他们对以往日本发 动的侵略战争 , 毫无反省之意 , 甚至扬播招 魂 , 在国内不断制造反华事端 , 如修改教科 、书事件 、 光华寮事件 、 政府参拜靖国神社事 件以及涂抹周总理纪念碑事件 , 等等 , 有些 事件甚至得到政界中一部分人为其鼓噪 , 以 致影响经济合作和两国关系 。 这种政治上的 摩擦尽管是一时的局部的 , 但也不能掉以轻 心 , 听之任之 , 两国政府和各界有识之士 , 必 须密切配合 , 对违背和平友好大业的任何行 一 3 2 一 径 , 都应坚决反对 . 只有这样 , 才能从政治 上确保两国关系稳定的发展 . (四 ) 求同存异 , 不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 态差异所影响 中日两国是不同社会制度 、 不同意识形 态和不同价值观的国家 , 而双方又都是依据 自己的历史 、 文化 、 传统 、 国情和价值观致 力于本国建设的 。 在这种情况下 , 两国交往 经常出现这样和那样的分歧是正常的 。 当出 现分歧时 , 任何一方都不得把自己的制度观 和价值观强加于人 , 而应尊重对方按自己的 意愿行事 . 中国和 日本在不同社会制度 、 不 同意识形态和不同价值观下进行交往 , 已有 40 多年的历史 , 并积累了许多和平共处的经 验 。 在恢复两国邦交之前 , 为推行两国的经 济文化合作 , 曾采取过政治与经济分开 、 官 方与民间分开 、 中央与地方分开的原则 , 在 处理有争议的问题时 , 则采用求同存异的做 法 。 在两国恢复邦交后 , 上述原则和做法也 是处理两国交往 , 特别是处理两国有争议问 题的成功经验 . 总之 , 两国都是根据自己的 历史 、 传统 、 文化 、 国情和价值观致力于本 国建设的 , 并使这种建设具有本国的特色 . 正 是因为这样 , 两国都取得了成功 。 三 、 中日关系的前景构想 现在 , 世界旧的格局已被打破 , 新的格 局尚未形成 . 在世界新形势下 , 未来 10 年乃 至 4 0 年的中日关系会是什么样子 , 谁都难以 准确地说出。 但 , 根据以上对影响中日关系 各项因素的分析和如何扫清中日关系障碍的 说明 , 中日关系的前景 , 大体可以作如下几 种构想 。 (一 )中 日关系将沿着既合作又竟争的规 律发展 中日关系的前景是合作还是对立 , 是 以 合作为主还是以对立为主 , 这不仅要看合作 对中日双方有利 , 还是对立对中日双方有利 , 而且要看合作 、对立对世界 、 亚洲的影响 。 从 减 户 气全 讯 影响中 日关系的各种因素看 , 中日关系的前 景将以合作为主流 。 之所以如此 , 一是在世 界多极化形势下 , 出于增强区域竞争的实力 , 中日两国必然互相依存 , 联合对外 ; 二是为 实现两国自身利益 , 也必须密切合作 ; 三是 两国合作较之两国对立会给区域内国家带来 更大的利益 。 中日合作既然符合多方面的利 益和需要 , 因而它是客观存在的 , 不以人们 的意志为转移的 。 中日合作的内容包括诸多 方面 , 有经济方面的 、 科学技术方面的 、 文 化教育方面的和政治方面的 , 等等 , 但中日 两国的合作 , 大量的合作是经济方面的合作 。 合作是中日关系的主流 。 随着中日两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和两国差 距的缩小 , 两国之间的竞争将日益突出 。 竞 争使落后的追赶先进的 , 双方共同繁荣和发 展 , 竞争也使先进的控制落后的 , 双方扩大 摩擦 。 竞争是好事 , 不是坏事 , 问题在于要 进行公平合理的竞争 。 既合作 , 又竞争 , 是中日关系发展的客 观趋势 , 中日两 国必须适应在既合作又竞争 中发展 。 (二 ) 充分利用互补优势 , 求得共 同繁荣 发展 中日两国在 经济上存在 着多方面 的互 补 , 并且 , 这种互补作用又因两国在文化上 相通和地理上相近而有极大优势 。 中日两国 如能充分利用这种互补优势 , 不仅能收到互 通有无的好处 , 更重要的是 , 可以降低运费 、 降低成本 , 从而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遗 憾的是 , 过去两国对互补优势认识不足 , 不 能大规模地开展经济合作 , 甚至舍近求远 , 使 两国未能得到最佳效益 。 以中国最近发展汽 车业为例 , 如能与日本的丰田 、 日产等厂家 合作 , 既可得到世界先进技术 , 又因就地就 近 , 使支出费用减少 。 尽管中国对 日本汽车 技术和投资合作有迫切要求 , 但因 日本对中 国向高科技发展实行战略控制 , 致使中日两 国在发展汽车业方面的合作终未成功 , 中国 为了迅速发展汽车工业 , 不得不以较高的代 价与西德 、 法国和美国进行合作 。 由于中国 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战略 , 仅日本一个国 家对中国实行控制是不会成功的 。 到头来丢 了中国市场 , 也是一种损失 。 上述事实说明 , 中日两国如果能充分利 用互补优势 , 既可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 又可 收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 因此 , 中 日关系的前 景 , 将以充分利用互补优势为基础 , 使两国 关系稳步地发展下去 。 (三 ) 中日关系与国际分工的新休制 展望中日关系的前景与建立国际分工的 新体制联系起来是饶有意义的 。 第二次世界 大战前的中日关系 , 从政治方面看 , 第二次 大战前的中日关系 , 是 日本侵略中国与中国 被侵略的关系 . 从经济方面看 , 说什么 “工 业 日本 , 农业中国” , 也是体现侵略与被侵略 关系的旧的国际分工体制 。 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到现在为止 , 中日两国在政治关系上体现 着不同社会制度的和平共处 , 在经济关系上 , 由于两国经济技术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差别 , 仍然没有摆脱国际分工旧体制的影响 , 中日 两国进行的是不平等的贸易 。 日本作为发达 国家与中国进行贸易和经济合作 , 虽然给中 国带来某种程度的利益 , 但总的说来还是不 平等的 。 日本利用其在经济技术上的垄断地 位 , 不为中国提供较多的有利条件 , 推行不 平等贸易 , 进行资金和技术的控制 , 转移产 业的不公平 , 等等 , 这就是说 , 受国际分工 旧体制影响的中日经济关系是不合理的 。 这 种不合理的两国关系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 在 加强两国经济合作的共识下 , 有 必要调整两 国之间的分工体制 。 这就是说 , 中日经济关系的前景 , 应与 国际分工新体制相结合 。 这种新体制的原则 是 : 1 . 平等互惠 , 2 . 合作与竞争相结合 , 3. 生产力国际分布合理 , 4 . 共同繁荣和发展 。 未来的中 日经济关系 , 应以谋求共同繁 一 3 3 一 荣和发展为目标 , 任何一方都不得损害另外 一方 。 (四 ) 中日关系与东亚区域合作 中日两国都是世界大国 , 在东亚区域合 作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中日关系处理得当 , 不 仅会使两国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 , 而且会使 区域内各国共同繁荣和发展 。 因此 , 未来的 中日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 : 1 . 在政宁合上 , 应坚持两国不同社会制度 的和平共处 , 任何一方都不得在区域内谋求 场权 。 2 . 在经济上 , (l ) 增强两国以至区域内 各国的凝聚作用 ; (2) 经贸合作的成果与周 边国家共享 , (3) 从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转 化 , “ ) 促进区域经济提高抗争能力 ; (5 ) 谋 求区域经济的稳定和繁荣 。 由此可见 , 中日关系不单是两个国家的 关系 , 而是影响东亚各国乃至世界的国际关 系 ; 中日关系如能发展顺利 , 不仅对两国有 利 , 而且对区域内各国都有利 。 因此 , 把中 日关系的前景与东亚区域合作结合起来是完 全必要的 。 以上从 3 个方面分析了中 日关系的前 景 。 不难看出 , 影响中日关系向有利方向发 展的因素在增加 , 扫清中日关系障碍的可能 性也在增加 , 因此 , 中日关系的前景是乐观 的 。 中日关系的前景不是抽象的 , 它揭示 出 中 日关系是沿着既合作又竞争的规律发展 的 。 在不同制度的和平共处下 , 中 日关系前 景的重要 目标之一 , 就是充分利用互补优势 , 谋求两国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 中旦关系的前 景 , 只有与建立国际分工新体制相结合 , 才 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 只有与东亚区域合作相 结合 , 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 责任编辑 何 平 气 一99 1 年 5 月 21 日 , 日本大藏大 臣桥本龙太郎向内 阁会议提交了 1 9 90 日本对外纯资产连续6年世界第一 款 比 上 年 增 加 3 倍 以上 , 达 5 80 . 1 5 亿 美元 。 相反 , 年末 “对外借贷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书” 。 该报告书公布 : 日本政 府 、 民间拥有的海外资产扣除负俊后 ,对外纯资产 余额比 一9 89 年末增加 1 2 . 9写 , 达 32 80 亿美元 , 第一次超越 3 000 亿美元大关 , 维持了自 19 85 年 以来连续 6 年世界第一的水平 . 199 0 年末的 日本对外资产总额 , 比 19 89 年 增加 8 68 亿美元 (月. 9% ) , 为 1 85 7 8 . 6 2 亿美元 , 创过去最高记录 。 增长最明显的是移向海外进行 现地生产的民间部门的直接投资 , 比上年增加 47 0 亿美元 (3 0 . 5 ) , 达 2 0 1 4 . 4 亿美元 . 约占对 外资产 3 成的证券投资比上年增加 5 . 6% , 海外 存欲等民间部门的金融帐 目也 比上年增加 么 7纬 。 另外 , 对外负债余额比 1 98 9 年增加 521 亿美 元 (3 . 5纬) 达 15 2 980 . 03 亿美元 , 也创历史最 离纪录 , 从欧洲市场筹措资金的民间部门等的借 对日证券投资 , 由于日本股票暴跌 、 外国人持有 股票的比价额大幅下跌 , 比上年减少 394 亿美元 (1 0 . 6写) 为 3 3 4 5 . 2 3 亿美元 。 日本的对外纯资产余额 , 自 19 82 年以来连续 9 年持续增加 , 从 1 98 5 年起超越上年的 700 亿美 元大关后 , 又超 1 2 00 亿美元大关跃居世界榜首 。 此后 , 到 1 9 88 年又创大幅增长 2 位数的记录 . 由 于 1 98 9 年对 日证券投资增长 , 纯资产增长 0. 5% , 仍居世界第一 , 1 9 90 年再次呈增长势头 。 其他先进国家 , 东西德国统一前的西德到 1 99 0 年 6 月末对外纯资产为 3 005 亿美元 , 与日 本并列为 “对外纯资产大国” . 但统一后的德国对 外纯资产减小 , 因而大藏省认为 : 日本将继续保持 世界第一 “富国 ” 的地位是毫无疑问的 。 陆远译自 〔日〕《新闻摘要》 19 91 年 7 月号 啊 忿月吧多补心月
本文档为【论中日关系的前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6945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70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6
分类:军事
上传时间:2012-04-17
浏览量: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