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回族形成发展过程中的族际族内通婚

回族形成发展过程中的族际族内通婚

举报
开通vip

回族形成发展过程中的族际族内通婚 2001 年第 3 期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No. 3 , 2001 第 28 卷 Journal of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Vol. 28 (总第 136 期) (Humane and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 136 回族形成发展过程中的族际族内通婚 周建新 (兰州大学 历史系 , 甘肃 730000) 〔摘  要〕 回族的形成和发展壮大 , 族际通婚是其最初的原因之一。经过开放式族际通婚 阶段之后...

回族形成发展过程中的族际族内通婚
2001 年第 3 期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No. 3 , 2001 第 28 卷 Journal of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Vol. 28 (总第 136 期) (Humane and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 136 回族形成发展过程中的族际族内通婚 周建新 (兰州大学 历史系 , 甘肃 730000) 〔摘  要〕 回族的形成和发展壮大 , 族际通婚是其最初的原因之一。经过开放式族际通婚 阶段之后 , 由于阶级压迫、民族压迫等外部原因 , 也由于维护自身文化的发展等内部原因 , 回 族进入了族内通婚阶段。新中国成立后 , 婚姻自由使回族的族际族内通婚处于自然发展状态。 目前 , 我国东部及南部散居回族的族际婚姻也面临着更多的考验。 〔关键词〕 回族 ; 历史 ; 族际通婚 ; 族内通婚 〔中图分类号〕C95“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8575 (2001) 0320052205 〔收稿日期〕2000206223 〔作者简介〕周建新 (1962 - ) , 男 , 新疆北屯镇人 , 兰州大学历史系博士生。   目前 , 婚姻家庭问题的研究 , 既成为回族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 也是学者们比较关注的 一个问题。笔者写成这篇短文 , 仅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个人观点 , 供大家参考指正。 一、回族的形成和发展壮大 , 最初是通过族际通婚实现的 回族作为在中国本土上形成的民族 , 是一个较为年轻的民族。一般的学术观点认为 , 回 族的先民以东来的穆斯林为主 , 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吸收和融合了多种民族成分 (尤其是汉族 成分) 而逐渐形成了回族。东来的回族先民有唐宋时期的蕃客、元代的回回人以及明代时来 到中原的中亚等地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族人民。 由于交通阻隔或战时条件限制 , 东来的穆斯林绝大多数是无法携带家眷的 , 而元代东来 的军士又多为单身。当他们在中国各地定居下来以后 , 为了成家立业繁衍后代 , 势必要和当 地的各民族妇女通婚。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之后 , 回族作为一个新生的民族实 体在中国大地上诞生了。因此 , 我们说回族的形成 , 最初是通过族际通婚实现的。另外 , 我 们还必须看到 , 回族形成的基础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 一是东来的穆斯林各族 , 一是中国本土 民族 , 这两个基础缺一不可。如果过分强调前一个基础 , 而忽视后一个基础 , 这是值得商榷 的。我们之所以认为回族是中国的本土民族 , 是就其最终形成是在中国土地上而言的 , 但并 不否定其前一个基础。 回族作为一个民族实体的形成 , 既不是前一个基础 , 也不是后一个基础的简单延续 , 而 是通过两个基础的复合最终形成的。而实现这种复合的主要手段之一 , 就是族际通婚。那么 实现这种族际通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 25 由于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文化体系 , 在最初的接触中 , 显然是没有 文化相互涵化可言的。如果实现族际通婚 , 首先就面临着家庭文化的冲突或对抗。但历史证 明 , 这种开放的广泛的族际通婚不仅实现了 , 而且孕育和产生了一个民族。经过长期的研 究 , 许多学者对这一问题发表了看法 , 大概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原因 : 背景条件 : 东来穆斯林初入中国时 , 中国国运昌盛 , 对外开放 , 各民族人民交往密切 , 各种不同的文化在宽松的外部环境下 , 都能找到生存发展的空间。因此 , 东来穆斯林与中国 本土各民族通婚是不存在“政策”障碍的 , 这种大背景为东来穆斯林与中国本土各民族实现 族际通婚提供了基本的“政策”保障。 性别结构失衡 : 东来的穆斯林各族 , 因为当时缺少或根本没有同族妇女可通婚 , 在“政 策”保障的前提下 , 与异族妇女通婚便成为一种无奈的选择。 夫权思想影响 : 当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观念 ———“男尊女卑”、“三从四德”观念 , 使东来穆斯林男性纷纷娶汉族女性为妻 , 从而使这部分人口数量剧增 , 人口规模不断扩 大。[1 ] 强迫同化 : 明太祖朱元璋曾在洪武五年 (1372) 下诏说 : “蒙古色目人现居中国 , 许与 中国人结婚姻 , 不许与本类自相嫁娶”。回回属色目人 , 这为回汉通婚增加了便利 , 有利于 回回人口的增长。[2 ] 除了以上归纳的几点外 , 笔者认为 , 能够顺利而广泛地实现族际通婚 , 其中有一个一直 被人们忽视的重要因素 , 那便是利益因素。这个利益因素主要是针对中国本土各民族而言 的 , 尤其是针对汉族而言的。它包括两个方面 , 一是经济利益 , 二是政治利益。 唐宋时期 , 来中国的穆斯林大多是商贾 , 这些人无疑在经济上较为富有 , 当然在政治上 也“处于受优待、受礼遇的地位”,[1 ]这对于爱慕荣华富贵的市民阶层应该是很有吸引力的 , 甚至对讲究门当户对的贵族阶层也可能有所触动。这种经济利益上的追求 , 很可能是最初顺 利实现族际通婚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 , 中国封建社会是允许一夫多妻的 , 而当时的伊斯兰 教也是允许一夫多妻的 , 因此 , 当时的商贾显贵一夫多妻应属平常。而一夫多妻的族际婚 姻 , 对于大家族的产生、人口数量迅速增长等 , 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到了元代 , 蒙古贵族成为统治民族 , 回回先民 (色目人等) 虽然处于二等公民位置 , 也还是相当可以的 ———甚至高于汉人、南人”。[1 ]这一时期的汉族从统治民族一下子变成了最 底层的被统治民族 , 其政治地位一落千丈 , 处于一种被压迫的社会地位和动荡不安的生活之 中。而这一时期的东来穆斯林 , 其政治地位相对较高 , 生活较为稳定。由于自身发展的需 要 , 他们还必须通过族际通婚来实现民族发展壮大的目的。因此 , 这一时期的汉族为了追求 政治上的安定 , 与东来穆斯林实现族际通婚以求自保亦合乎情理。在这里笔者也推测 , 这一 时期 , 那些与东来穆斯林实现族际通婚的妇女 , 不仅其个人而且她的一些亲属 , 都有可能信 仰了伊斯兰教 , 以求社会地位上的有所提高和政治上的安定。这种功利性的做法 , 在客观上 也扩大了回回先民的人口基数。 二、回族由族际通婚转向族内通婚 随着元朝的灭亡 , 明朝以后 , 回族的政治地位一落千丈 , 深受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之 苦。这一时期 , 回族由最初开放性的族际通婚逐渐转向了族内通婚。造成这种转变的原因是 多方面的 , 但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四条 : 35 首先是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造成回族民族意识的产生 , 回族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最终形成 为一个民族实体的。民族意识的产生 , 不仅使回族产生内聚性 , 以求共同对抗外部压迫。而 且这种内聚性更促使并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实现族内通婚。 其次 , 经过唐、宋、元几代的民族融合发展 , 回族已经形成为一个民族共同体 , 有了较 大的人口基数 , 基本上可以满足族内通婚的要求。 第三 ,“回族在人口数量已经保持相当规模的情况下 , 转而改行‘民族内婚姻’, 主要的 心态就是 : 回族与异民族的通婚越多 , 就发现民族内部的凝聚力越小”。[1 ]看来 , 这是为防止 民族被同化而不得已为之 。 第四 , 这一时期 , 回族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政治经济地位 , 有的甚至还处于社会的底 层 , 又由于民族压迫所造成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关系不睦 , 其他民族也在与回族实现族际通婚 上设置了障碍。“清中叶以后 , 由于各级官吏的挑拨离间 , 制造矛盾 , 致使回汉双方互相仇 视 , 通婚传统遭到破坏”。[3 ]清朝时期 , 甚至有禁止汉族与回族、维吾尔族通婚的限制。过去 的研究中 , 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 而这一点恰恰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外部因素。 回族转向封闭的族内通婚 ,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民国以来 , 特别是经过了各 民族共同抗击帝国主义侵略之后 , 各民族通婚不再有太大的限制性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各民族关系有了改 善 , 加之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 , 回族在族际通婚方面开始有所松动 , 但主要表现在回族男子 娶其他民族的女子 , 极少回族女子外嫁的。“1927 年 , 南宁回族名士刘秀凤之女刘慕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与壮 族人通婚 , 遭族人非议 , 及男方入教 , 议论始息”。[4 ] 可见当时的族际通婚依然是十分困难 的 , 通婚数量也是较少的。针对内地散居回族族内通婚难的问题 , 以及其他与婚姻家庭相关 问题 ,《月华》杂志社曾在抗日战争期间就组织过有关的讨论 , 但未形成大的影响。 三、回族族际族内通婚自然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 , 平等、团结、友爱、互助成为民族关系的主流。国家还通过法律形式确 定了“婚姻自由”的 原则 组织架构调整原则组织架构设计原则组织架构设置原则财政预算编制原则问卷调查设计原则 。在这些前提的保障下 , 各民族族际通婚的外部环境都较为宽松。 如“1952 年以来 , 宗教界人士及回民群众通过学习党的宗教、民族政策和婚姻法 , 回族青 年男女 , 婚姻可自主 , 宗教不加以干涉。回族青年与外族通婚时 , 如对方自愿入教 , 受到欢 迎 , 如不愿入教也不干涉 , 但要求对方必须尊重回族风俗习惯”。[4 ]由于回族各界人士在观念 上对族际通婚改变了看法 , 回族与其他民族的族际通婚开始扩大 , 过去严格的族内通婚习惯 有所改变。在我国东部地区 ,“回族的情况则比较引人注目。回族在 90 年代普查结果反映出 来的如此高程度的与汉族通婚的情况 , 说明自 50 年代后回族在与汉族通婚的观念上发生了 重大变化 , 即在坚持通婚者要皈依伊斯兰教这一传统要求方面 , 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变。这 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部分回族群众自身的宗教观念有所减弱 , 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中 和江苏这样城市化水平高的省份尤为如此。在江苏 , 这一比例高达 3143 % , 少数民族人口 的 7913 %是回族 , 如果我们假定该省其他少数民族在与汉族通婚方面水平相似的话 , 江苏 平均每 11 个已婚回族人口中 , 就有 7 个与汉族联姻 , 只有 4 人属族内通婚。但是在宁夏和 甘肃的回族中 , 与汉族通婚的比例很低 , 这说明这两个地区的回族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坚持传 统的通婚观念 (如族内婚和对宗教信仰的要求)”。[5 ] 以上情况说明 , 在我国东部和东南部城 市化水平较高的省份和大中城市 , 散居的回族与其他民族通婚的比例较高 , 而且 , 在这些地 区的农村 , 散居的回族与其他民族通婚的比例也较高。尽管如此 , 由于长期形成的习俗、传 45 统观念、民族习惯法等因素 , 实际上在回族聚居地区 , 尤其是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 , 无论在 城市或乡村 , 回族与其他民族通婚的数量依然是不多的。当然 , 无论是东部的族际通婚比例 高 , 还是西部的族内通婚比例高 , 客观地看 , 都是在婚姻自由原则下自然发展的结果。这种 自然发展的状况一直持续到现在。 四、当前回族族际族内通婚的某些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 , 就国内族际通婚情况来看 , 俄罗斯族、满族、壮族、仡佬族、白族等大 量与汉族通婚 , 使得其民族人口基数大量增加 , 人口年增长率不断提高 ; 傣族、回族、苗族 等也逐渐由民族内婚转向允许民族外婚 ; 东乡族、彝族、瑶族、朝鲜族等与外族通婚的很 少 , 大多仍有民族内婚的习惯。[6 ]总的来看 , 国内各民族族际通婚的趋势在不断扩大。但各 民族又有各民族自己的具体情况。 回族在我国少数民族中 , 是一个人口较多的民族 , 按常理是不会存在族内通婚困难的。 但回族有两大特点 , 一是人口分布上的大分散小集中 , 二是伊斯兰文化是其民族文化的核心 内容。正是这两大特点的相互关联和作用 , 造成当前回族在族际族内通婚方面 , 遇到了一些 值得注意的情况。 1995 年 10 月 , 笔者在广西桂林市调查时 , 访问了一位回族老工人。当他谈到女儿未来 的婚姻问题时 , 说不愿把女儿嫁给桂林的回族。原因是当地回族人口少 , 民族内通婚范围 窄。他说近亲结婚是不符合优生优育科学规律的 , 再者法律也规定不允许近亲结婚。女儿若 能嫁给外地的回族那最好 , 但客观条件不允许 , 因此他鼓励女儿民族外婚。以上个案在我国 东部和南部回族散居地区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 它一方面真实地反映出回族散居或小聚居地 区族内通婚难的情况 ,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回族群众科学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 , 他们主动放弃 了小范围族内通婚的要求。 回族实现族际通婚也存在一些现实的困难。我国宪法规定 :“禁止破坏婚姻自由”。我国 56个民族也没有哪一个公开规定不准与外族通婚 ,《宁夏回族自治区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 姻法的补充规定》第 6 条规定 :“回族同其他民族的男女自愿结婚 , 任何人不得干涉 , 子女 的民族从属 , 未成年时由父母商定 , 成年后由子女自定”。由此可见 , 回族与其他民族通婚 并不存在法律和政策上的障碍。从习惯上说 , 回族先民从一开始就“不得不放弃教内通婚的 神圣戒律 , 娶异族妇女为妻”。[3 ]可以说族际通婚的历史是从来就有的。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文化上的差异给族际通婚所带来的实际困难。虽然具体的族际通婚是 当事人双方的事 , 但两个在不同的传统文化和家庭背景熏陶下长大的个人 , 一旦组成家庭 , 便可能因为价值观念、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原因而产生摩擦 , 这便给原本单纯的婚姻生活 , 额 外地增加了一份来自文化背景的负担。除此之外 , 还有来自外部的方方面面的干扰 , 如双方 家长、亲戚、朋友可能反对 , 回族一方可能要求另一方入教 , 回族社区担心族际通婚会使宗 教感情弱化、民族被同化等 , 因而也会在舆论上施以影响等等。目前 , 族际通婚中 , 如果是 回族男子娶了其他民族的女子 , 一般还容易被接受 , 如果是回族女子外嫁 , 面临的压力最 大。这种传统的民族感情直到今天还深藏在一部分回族人心里。[7 ] 笔者认为 , 以上因素都是 造成回族族际通婚困难的原因 , 但回族长期以来就有民族内婚的习俗 , 若出现族际通婚时 , 双方当事人务必要尊重对方的民族习惯 , 以免引起不利于民族团结的因素产生。 尽管回族与其他民族在实现族际通婚上存在着某些不利因素 , 但这种族际通婚形式毕竟 55 客观存在着。“从回族受伊斯兰教影响而族际婚率较低的情况来看 , 其通婚基本没有超越宗 教界限。可见 , 阻碍民族通婚最持久、最顽强的因素是宗教”。[8 ]依此判断推论 , 在共同宗教 文化背景下的族际通婚的可能性应该更大。但实际情况是 , 回族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实 现族际通婚的数字却远远少于与汉族通婚的情况。也许这与交流的范围和频繁度小 , 语言、 生活习俗的差异等因素有关 , 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结束语 综上所述 , 笔者认为 , 回族在实现族际族内通婚的过程中 , 经历了最初开放式的族际通 婚 , 经明清至建国前为相对封闭的族内通婚 , 建国后至今则提倡族内通婚不反对族际通婚这 样三个阶段。 〔参 考 文 献〕 〔1 〕马平. 回族心理素质与行为方式 [M] . 银川 : 宁夏人民出版社 , 1998. 〔2 〕马启成 , 丁宏. 中国伊斯兰文化类型与民族特色 [M] . 北京 :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1998. 〔3 〕马绍周 , 隋玉梅 . 回族传统道德概论 [M] . 银川 : 宁夏人民出版社 , 1998. 〔4 〕马明龙. 广西回族历史与文化 [M] . 南宁 : 广西民族出版社 , 1998. 〔5 〕马戎 , 周星. 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与发展 [M] .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1999. 〔6 〕陈庆侠. 关于民族间通婚问题的探索 [J ] . 民族研究 , 1993 , (4) : 22 - 24. 〔7 〕马寅 . 关于回汉通婚问题 [A] . 马寅民族工作文集 [ C] . 北京 : 民族出版社 , 1995. 〔8 〕王俊敏. 蒙、满、回、汉四族通婚研究 [J ] . 西北民族研究 , 1999 , (1) : 169. Ethnic Hui’s exogamy and endogamy in the process of its development ZHOU Jian2xin (Department of History , Lanzhou University , Gansu  730000) [ Abstract ]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Hui ethnic group was originally a result of exoga2 my. Afterwards , owing to class oppression and ethnic oppression and the Hui people safeguard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own culture , their marriage was carried out in a relatively closed system of endoga2 my. In New China , due to freedom of marriage , the Hui people’s marriage developed naturally. Now among the Hui people scattering in eastern and southern areas endogamy became difficult . [ Key words ] Hui ethnic group ; history ; endogamy ; exogamy 〔责任编辑  李   〕 65
本文档为【回族形成发展过程中的族际族内通婚】,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5630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98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4-15
浏览量: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