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印尼排华

印尼排华

举报
开通vip

印尼排华试浅析印度尼西亚排华原因 【摘要】印尼是东南亚排华情绪最严重的国家,自从1945年独立以来,印尼排华活动从未间断过。时至今日,华人在印尼的地位也不是十分稳固。排华运动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文化、历史、宗教、社会、民族等复杂因素。已有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剖析与研究,随着中国与印尼等战略伙伴关系的加强,探明其排华运动原因,采取恰当措施进行处理,是非常迫切和紧要的。 【关键词】印尼 排华 原因 印尼是一个有着排华传统的国家,时至今日,印尼国内仍存在着大大小小的排华游行示威活动,因此追溯排华原因是非常迫切而有必要...

印尼排华
试浅析印度尼西亚排华原因 【摘要】印尼是东南亚排华情绪最严重的国家,自从1945年独立以来,印尼排华活动从未间断过。时至今日,华人在印尼的地位也不是十分稳固。排华运动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文化、历史、宗教、社会、民族等复杂因素。已有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剖析与研究,随着中国与印尼等战略伙伴关系的加强,探明其排华运动原因,采取恰当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进行处理,是非常迫切和紧要的。 【关键词】印尼 排华 原因 印尼是一个有着排华传统的国家,时至今日,印尼国内仍存在着大大小小的排华游行示威活动,因此追溯排华原因是非常迫切而有必要的。印度尼西亚的历史学家穆罕默德(H.Mohammod)和J.Syahbon曾指出“骚乱是历史遗产”,梭罗历史学家阿里芬也提出“摩擦是历史遗产的危机”。印尼排华运动与19世纪后半期荷属东印度公司公司政治、经济和社会激烈变动的国际形势密不可分。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同时也是世界各国尤其是亚非拉殖民地民族主义觉醒时期。印度尼西亚的民族主义逐步发展和成长起来,至20世纪初期,印尼部分原住民开始进入市场经济,而华人此时扮演的角色是中介代理人,进行批发和零售,印尼原住民与华人之间的经济竞争和摩擦日趋激烈。在民族主义空前高涨发展的形势下,此类经济纠纷被赋予越来越多的政治意义,最终于1912——1920年在华人集中的爪哇岛爆发了旷日持久的排华骚乱。这也成为印尼华人与当地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从历史原因进行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荷印政府的殖民政策使印尼地区的原住民对华人抱有敌视情绪。荷印政府千方百计挑拨当地人与华人之间的不和,坐收渔翁之利。如在莱弗士的《爪哇史》第2卷中就曾提到过当时的殖民者蓄意挑拨中国人的种蔗做糖的劳动者与土著奴隶之间的矛盾,因此来转移各族奴隶对殖民者的仇恨,并企图以此来消除奴隶暴动。荷印政府还采取分而治之的经济管理,间接统治的方式给予华人和土著人差别悬殊的职业,限制华人和原住民的交流,实行的许多法规把宗教当成区分种族的重要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带有严重的种族隔离色彩。此外,华人资本积累扩张与印尼民族主义的发展在这段历史时期同样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世纪初期华人资本主义兴盛发展,华人不再满足于像奴隶般听从殖民者的役使,同时在民族主义的鼓励和引导下,当地人的反抗声也越来越强烈,为了同时镇压华人和当地人,以及转嫁印度尼西亚人民对受到的残酷剥削的不满,荷兰殖民者采取了阴险的挑拨政策,制造了“华人是损害印度尼西亚人幸福的主要原因”[1],“华人为印度尼西亚人的侵略者”[2]等一些言论,同时提出“要增进印度尼西亚人的福利,必须排华”[3]的主张,并策动伊斯兰教联盟以“防御华侨在经济方面的侵略”[4]为名,对华人进行迫害和打击。荷兰殖民者为巩固其垄断统治可谓是“煞费苦心”。 同时,我们不可忽视华人在商业资本积累过程中商业道德和行业剥削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土地信贷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和非法占有土地现象,就类似于我们今天商品中出现的红心鸭蛋,黑心棉和地沟油乃至房地产炒作等问题,不道德的商业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加剧了排华情绪。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从事贸易投机的人只占一小部分,不能代表广大华人群体。荷印政府的垄断殖民政策,华人资本的积累扩张以绝对优势压倒印尼原住民的经济发展以及印度尼西亚人民民族主义的发展是早期印尼排华活动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印尼排华运动的根源。随着时代的发展,印尼排华运动由于种种原因在不同的时期被赋予不同的含义,每次都以新的形式出现,因而延续至今。 二战后的半个世纪,印尼仅大规模的排华事件(暴力运动)就发生了六次之多(第一次是1945年8月至1949年12月,第二次是1959年至1960年,第三次是1963年3月至5月,第四次是1965年10月至1967年,第五次是1980年11月中爪哇排华事件,第六次是1998年5月雅加达骚乱),华人遭受到排挤、迫害甚至是杀戮等非人待遇。而当今印尼几个大城市,如雅加达、棉兰、坤甸等出现,与华人惨淡经营是分不开的,在印度尼西亚的今日经济成就中,华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何这里却成为了迫害和镇压华侨最严重的地方,排华骚乱间歇发作,越演越烈,难道仅仅是因为历史殖民时期的遗留原因?首先不可否认,历史遗留因素的存在。但更重要的是新时期,政治、民族、社会、宗教、国际环境等问题在其中分化、重组形成一系列复杂问题,使印尼排华问题更加复杂化、多样化、严峻化,解决起来也更加困难” 每当印尼国内出现经济衰退、政治不稳、社会动荡等现象,华人都会成为众矢之的,遭受严重迫害打击,不论因何种原因导致排华暴力事件,其现象和过程极为相似,就像套用公式一样。因此,华人也成为了各方势力处理危机,引导印尼人民发泄不满情绪的出口,诱导民众理所当然的认为印尼社会的所有问题都是华人造成的,他们是罪魁祸首。战后历届印尼政府采取错误的华人政策加剧了印尼本土民族对华人华侨的歧视和压制。从苏加诺到苏哈托执政期间实行限制、排斥华人经济的政策,有意识夸大当地华人经济在整个国民中的比例,诱使印尼人民把对于本国腐败的政治制度和对外国垄断资本的不满情绪转嫁到华人身上。新闻舆论也在其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恶意散布、传播华人控制印尼经济的言论。华人控制印尼经济的错误观念在不断的传播中起到三人成虎的作用,印尼大部分民众信以为真,加上苏加诺和苏哈托的政治影响力和他们所采取的经济政策肯定了民众的想法。 20世纪中叶,在美苏“冷战”的大国际背景下,局部地区形势风云变幻,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者利用印尼人民对社会主义中国还不了解,进行挑拨离间。诽谤华侨要“颠覆、推翻当地政府”,诬蔑广大华侨“利用他们的双重国籍来进行颠覆活动”[5](1945——1950年间,苏加诺政府为减少外籍公民,执行鼓励华侨归化为印尼籍的政策。1950年后,印尼决策机构又恐华侨归化后成为原著民经济上的竞争对手,转而采取阻挠华侨加入印尼籍的政策,人为把印尼人划分为“原著民”和“非原著民”两部分,把华人划入“非原著民”)。 苏加诺错误的认为华人经济是“殖民主义的残余”,是“建立独立民主经济的障碍”,于是在1950年开始执行“堡垒输入商制度”,旨在赋予原住民经商优惠条件,促其经济发展,形成所谓战斗“堡垒”,以便夺回被华人占领的经济领域,“堡垒政策”的实施使1000余家华人输入商停业。“1953年4月,规定华侨华人经营的汽车商业只准拥有20部汽车,行车路程限在250公里以内,企业经营必须任用原著民。1954年7月,颁布《关于限制碾米企业条例》,迫使90%以上原由华侨华人经营的碾米厂停业。”[6]1953年——1960年,印尼政府出台一系列旨在限制、排斥以及消灭华人经济的政策、法令和条例。歧视性宪法、法律法规助长了排华势力的膨胀。 1965年“九·三零”事件后,掀起的排华运动主要是政治性排华,这种反华情绪主要是来自对华人的仇视心理。那时,印尼几乎是全体总动员群起反华,这与政治家们运用政治权力引导实施排华密切相关。当时,印尼政府一举封闭629所华人学校,受影响的学生达272782人。[7]苏哈托取代苏加诺上台执政后,为稳定社会局势,巩固其刚建立的军人政权,采取对外执行开放和重点发展经济建设的政策,改变苏加诺时期限制、排斥以至消灭华人经济的政策,1967年6月,签署了《关于解决华人问题的基本政策》第37号法令。法令确认了印尼华人资本属“在印尼本土积累起来的国内外侨资本”,积极发挥华人资本在印尼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促使华人经济获得飞速发展。虽然苏哈托政府在经济方面对华人放宽了限制,但是在文化领域却实行及其严格的限制。在苏哈托执政初期,为对华人实行加速“全面同化”,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和法令。如禁止华人讲华语、使用华文和宣传中国文化,禁止华人公开举行宗教和传统习俗节日活动,强迫华人改名换姓;禁止输入、销售、散布所有华文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刊和印刷品,包括商标;禁止进口和使用华语音像带、片等等,对华裔少数民族实行强迫民族同化。印尼于1965年9月30日发生政变后,掌权的陆军于第二年召开第二届陆军讨论会,决定把对中国及华人的称呼一律改为“支那”,当时由苏哈托担任主席的内阁主席团也马上发出通知,改变对中国及华人的称呼,而且一直沿用至今。近些年,在印尼华人的强烈要求下,在印尼的法律和条文中很多歧视性语言才得以改正。正是由于此类政策的执行,才诱发印尼狭隘民族主义势力的抬头和排华浪潮的掀起,使得华人在社会骚乱中成为不法分子攻击的目标。 宗教信仰的差异也是影响华人与印尼原住民不能和谐相处的因素。华人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印尼原住民不一样,华人大部分是华南沿海一带地区移民的后裔,信仰的主要是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还有一部分的天主教和基督教信徒,属多神信仰,而印尼原住民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属一神信仰。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很容易导致分歧和摩擦。如伊斯兰教是禁食猪肉的,而华人却吃猪肉,这是印尼原住民所不能容忍的。加上荷印政府时期,殖民者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造成华人和印尼原住民之间交流的隔绝,误解与仇视也越来越大。殖民统治结束后,印尼原住民大部分居住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而华人大部分居住在城市,从事工商业,两者之间沟通仍是很困难,原住民对印尼华人更是不了解,所以很容易受别有用心人的引导,加剧仇视华人的情绪。 自印尼独立以后,国内始终存在着一股狭隘民族主义势力,即种族主义势力。他们主张排华,在他们骨子里就是要将印尼的华人赶出去或者消灭而不是融合或同化。在暴乱中他们喊得口号是“宁愿让印尼倒退20年,也要把华人赶出去”,[8]种族主义者们认为他们才是印尼的原住民,而华人这类外来民族是来掠夺他们的。他们认为华人的财富本应属于他们,只不过是华人从他们祖宗手上掠夺过去,他们要夺回“被华人掠夺的祖宗遗产”。为了煽动国民的排华情绪,他们还声称华侨空手赤足来到印尼,但现在坐在最新型汽车里的是华侨,住高楼大厦和最新式洋房的是华侨,上大酒楼大吃大喝的是华侨,华侨到印尼来进行剥削,过早奢侈享乐的生活,而印尼人民被剥削的饥饿穷困不堪,打击和逮捕华侨的活动不断升级。这种极端种族主义和宗教的排外性相结合后,民众变的非常狂热,往往会做出难以理喻的事情。一旦印尼国内政局混乱,这股势力马上会掀起排华骚乱,肆意掠夺和焚烧华人财物,尽情发泄他们对华人的不满,打杀和残害华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印尼社会经济利益分配不均,社会贫富分化日益加大,在苏哈托军人专权体制下,印尼社会结构成金字塔型。高级军政官员和大财团组成上层集团,中级军政官员、专业人员和地主、中小企业主等组成中间阶层,处于底层的是工人、农民、军人和失业者。在军人专制政权下,上层集团利用政治特权大发横财,中层集团虽也得到某些利益,但极不稳定,而且与上层比较则差距越来越大,下层基本被抛弃在经济发展之外,因此造成印尼社会贫富分化急剧加大,受益集团与非受益集团的阶层矛盾日益激化。由于历史造成华人多数经商的原因,受益者阶层被错误的人格化为华人,加上印尼社会上一些势力为了转移民众视线和注意力刻意宣传华人控制国家经济的言论,使华人在经济改革中被当作主要诉求对象。因此,印尼国内每次出现紧张局势,华人华侨总是首当其冲。 1998年5月13日至15日,印度尼西亚(主要是:棉兰、巨港、楠榜、雅加达、梭罗和泗水)穆斯林发动的一系列针对华人的暴动,亦称为“黑色五月暴动”。不法之徒洗劫华人华侨商店、攻击华人华侨妇女,其暴行残忍之至,令人发指。“据统计,共有5000多间华人华侨商店和住宅被抢劫或烧毁,1200多人在暴乱中丧生,数以10万计的华人和外国侨民逃离印尼”。[9]至今印尼华人还心有余悸,印尼98年5月的排华虐华暴行引起全球公愤。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残忍暴行的出现呢?经济原因是不可避免的。1997年爆发东南亚金融危机,印尼的经济形势每况愈下。印尼盾持续贬值超过80%,物价飞涨,失业人口和贫困人口剧增,苏哈托政府缓解经济危机不力,人民生活日益艰难,经济危机最终引发迫使苏哈托辞职的政治危机。在这场反对苏哈托独裁经济的“民主改革运动”中,印尼社会一直处于动荡和不安中,而98年黑色5月以华人妇女为主要袭击目标的的种族暴行则是印尼政治派系斗争的产物,是大规模有组织、有策划地将华人作为袭击目标的种族暴乱,数以千计的华人商店和住处被袭击、焚烧,更有甚者,大量华人妇女被有组织的强暴。这种通过激化社会最敏感的华人问题,刻意加剧社会动荡的做法,实际上是印尼政府内部某些派别势力为达到其政治目的而做出的卑劣行径。 印尼建国至98年五月黑色骚乱的四十多年来,所谓华人控制印尼工商贸易及经济的论调时冷时热,时起时伏,从未间断过。特别是在各党派、政治集团及其领导人的政治、经济利益的矛盾尖锐或冲突激烈时,这个问题更成为他们大做文章、竭力互相攻讦的热门话题。这既出于他们本身的利益和私利,也有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和民族偏见在作祟。华人与原住民之间的经济矛盾常常被加以夸大,成为攻讦排斥的借口,华人也因此成为各种党派和集团斗争的牺牲品和替罪羊。1998年5月骚乱,是印尼经济危机深化引发政治危机爆发的结果,最终导致苏哈托政府下台,结束了其32年的军人独裁统治,哈比比上台执政,宣告了印尼社会民主进程的开始。 印尼华人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组织起来争取基本人权和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性。安于做二等公民,经济上处于相对优势,政治上毫无权利只会是华人自己受到伤害,只有谋取到政治权利,找寻一条可以发出华人声音的道路,才会促进华人与原住民的交流,沟通,理解与尊重,安于一隅,只会从侧面加剧排斥和矛盾。华人应该改变自我封闭的状态,走进主流社会,在认识别人中,也让人们认识自己并且要团结起来建立自己的政党促进印尼政府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改变政府对华人华侨的压制和歧视。 虽然现在仍有一部分印尼原住民称华人为“支那人”,但已于以前改变很多,印尼的很多立法政策中开始用“中国”和“中华”取代“支那”,从中可以看出印尼国内民众逐渐趋向与理性。印尼民族建设基金会(NABIL)创办主席汪友山就强调华人融入印尼主流社会的必要性,并且要处处身体力行,深入了解原住民的信仰,风俗人情。如印尼原住民对华人“支那”的称呼可以从印尼人所信仰的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训谕中的一章节劝人们:“应该以人家喜欢的名称称呼人”,能够应用真主的指示,当然很有说服力。  华人在印尼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得到了惨痛的历史教训,让中华文化扎根多元化的印尼社会,以便更多友族民众了解与分享,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道路还很漫长,但当地华人已经觉醒,政治意识也以提高,为了自己的权益挺身而出,积极参与政治,关心政治,组建政党,我们相信在华人步履维艰的艰难探索与勇敢的坚持下,印尼华人用自己的血泪和努力必将会书写出和谐美好的未来篇章。  参考资料: 1. 胡晓尧:“印尼排华经济政治因素探析” 硕士论文 2.胡晓尧:“20世纪初期印尼排华骚乱的经济原因”,《理论观察》,2007年第1期 总第43期 3.宋泳:“战后印尼排华问题研究” 硕士论文 4.林德荣:“印尼排华根源及华人前景浅析”,《华人华侨历史研究》,1999年第3期 5.邹云保:“二战后印尼排华根源再探”,《八桂侨刊》,2000年 第4期 6.顾兴斌,罗小军:“1998年印尼排华风潮原因探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6卷 第3期 7.贺圣达,王文良,何平:《战后东南亚发展史》,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8.陈明鹏:《东南亚各国民族与文化》,北京: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 9.周南京,梁英明等:《印度尼西亚排华原因》,北京大学亚太研究中心,1998年版 [1][2][3] 胡晓尧:“20世纪初期印尼排华骚乱的经济原因”,《理论观察》,2007年 第1期 总第43期 P67 [4] 宋泳:“战后印尼排华问题研究”,硕士论文 P23 [5] [6] 林德荣:“印尼排华根源及华人前景浅析”,《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9年第3期 P74 [7] 邹云保:“二战后印尼排华根源再探”,《八桂侨刊》, 2000年 第4期 P30 [8] 邹云保:“二战后印尼排华根源再探”,《八桂侨刊》,2000年 第4期 P29 [9] 顾兴斌 罗小军:“1998年印尼排华风潮原因探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6卷 第3期 P73 PAGE 1
本文档为【印尼排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7357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1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4-14
浏览量: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