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型糖尿病强化冶疗的利与弊

2型糖尿病强化冶疗的利与弊

举报
开通vip

2型糖尿病强化冶疗的利与弊 11 ●专题笔谈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4卷第3期 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的利与弊 毕艳,孙婧,朱大龙(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内分泌科,南京 210008) 通讯作者:朱大龙 Email:zhudldr@gmail.com 1 引言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长期血糖 控制不佳可导致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其中,心血管并发症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 主要原因。与1950~1975年间相比,1976~2001 的25年间,糖尿病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 ...

2型糖尿病强化冶疗的利与弊
11 ●专题笔谈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4卷第3期 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的利与弊 毕艳,孙婧,朱大龙(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内分泌科,南京 210008) 通讯作者:朱大龙 Email:zhudldr@gmail.com 1 引言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长期血糖 控制不佳可导致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其中,心血管并发症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 主要原因。与1950~1975年间相比,1976~2001 的25年间,糖尿病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 亡率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无糖尿病者。流行病学 和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 险比无糖尿病病史者高2~4倍,高血糖是致死性 及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主要预测因素[1],而将 糖化血红蛋白(HbA1c)降至正常水平及强化控 制血糖是否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 以及全因死亡发生风险,仍然存有疑问。近年有 关于强化治疗的大型临床试验,尤其是英国前瞻 性糖尿病研究(the United Kingdom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UKPDS)、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行动研究(Action in Diabetes and Vascular Disease : Preterax and Diamicron MR Controlled Evaluation, A D VA N C E)、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干预 研究(Action to Control Cardiovascular Risk in Diabetes,ACCORD)等研究结果的揭晓为2型 糖尿病的强化治疗提供了诸多值得思考的重要信 息,本文结合近几年大型临床试验的结果对2型糖 尿病的强化治疗作一系统综述。 2 有关强化治疗的大型临床研究 2.1 UKPDS及UKPDS-post trial研究 UKPDS 研究是旨在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并 发症关系的大型前瞻性临床研究。在平均10年的 治疗期间,强化降糖组和常规治疗组的平均HbAlc 分别为7.0%和7.9%。结果显示,HbAlc每下降 1%,糖尿病相关终点事件的发生风险降低21%, 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强化治疗组微血管并发症显 著降低,大血管并发症(全因死亡、非致命性心 肌梗死及猝死)降低16%,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 (P=0.052),对脑卒中的发生风险未发现明显益 处。在UKPDS后续10年的随访研究中发现,磺脲 类/胰岛素组糖尿病相关终点事件的发生风险降低 9%,微血管事件降低24%,心肌梗死发生风险降 低15%,全因死亡降低13%。在二甲双胍组,糖尿 病相关终点事件降低21%,心肌梗死发生风险降低 33%,全因死亡降低27%。UKPDS系列研究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 强化治疗可降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事件、心血 管事件及死亡发生风险,并存在“持续效应”[2,3]。 2.2 ADVANCE研究 ADVANCE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评估强化治疗及血压控制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 管并发症的影响。该研究共纳入11 140例2型糖尿 病患者,随机分配至强化治疗组和标准治疗组, 将微血管事件(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发生或 进展)及大血管事件(心肌梗死、脑卒中及心血 管病死亡)的发生设为主要一级终点事件。在5 年的随访过程中,强化治疗组与标准治疗组平均 HbAlc分别为6.5%和7.3%(P<0.001),强化治 疗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风险降低(18.1%︰20.0%, P=0.01)。其中,微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明显降低 (9.4%︰10.9%,P=0.006),但大血管事件发生风 险、心血管死亡风险、全因死亡风险无明显变化, 而低血糖事件发生风险明显增加(2.7%︰1.5%,P< 0.001)[4]。 12 ●专题笔谈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4卷第3期 2.3 退伍军人糖尿病研究(Veterans Affairs Diabetes Trial,VADT) VADT研究共入选1791 例单药治疗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60 岁,平均病程11.5年,入选时HbAlc为9.4%,其中 75%的患者患有高血压,40%的患者有心血管病 病史。将心血管事件中的心肌梗死、脑卒中或心 血管死亡,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心脏与下 肢的外科血运重建手术,因血管病变截肢定义为 一级终点事件。经过6.5年的随访研究,强化治疗 组与标准治疗组的平均HbAlc分别为6.9%和8.4%。 两组间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的发生 风险无明显差异。强化治疗组低血糖事件明显高于 标准治疗组(8.5%︰3.1%,P<0.001)。亚组分析显 示,病程<12年的患者经强化治疗后的心血管受益 较大,而病程较长的患者接受强化治疗则增加了不 良事件的发生风险[5]。 2.4 ACCORD研究 ACCORD研究是由美国国立卫 生研究院发起的一项多中心研究,旨在研究强化 血糖控制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的影 响。该研究共入选了10 250例合并心血管疾病或具 有2项以上心脏疾病危险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 主要研究终点包括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及 心血管病死亡。降糖治疗1年后,两组HbAlc中位 数分别为6.4%和7.5%。随访过程中,强化治疗组 与标准治疗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风险无明显差异 (352例︰371例,P=0.16),但死亡率明显高于 标准治疗组(257例︰203例,P=0.04),同时强 化治疗组体重增加及低血糖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 标准组(P<0.001)。2008年,该项研究因强化治 疗组死亡率明显升高被提前终止[6]。 3 强化治疗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综合分析上述研究,ADVANCE、VADT和 ACCORD研究在入选患者HbAlc基线水平及控制目 标、胰岛素使用率及其与其他药物的联用等方面 存在明显差异。 与ACCORD、VADT研究相比,ADVANCE研 究中HbAlc降低的幅度低于前两者,且基线HbAlc 水平相对低,为7.5%,而ACCORD及VADT研究 中HbAlc基线水平分别为8.3%和9.4%。ACCORD研 究中,HbAlc平均水平与死亡率存在明显正相关: HbA1c每增加1%,死亡风险增加22%;在强化组 中,HbAlc每增加1%,死亡风险度则增加至66%。 ADVANCE研究中,HbA1c水平与微血管及大血管 事件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相对于HbA1c为6%的患 者,HbAlc为10%的患者发生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增加4倍,发生大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3倍,因此 HbA1c水平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存在明显相 关性。ADVANCE、ACCORD研究强化治疗组的 控制目标分别为HbA1c小于6.5%及6.0%,另外, ADVANCE研究受试者的平均年龄(66岁)略高于 ACCORD研究受试者(62岁),平均病程(8年) 短于ACCORD研究受试者(10年),有心血管病 史者分别为32%及35%。因此虽然两者强化治疗组 的最终HbA1c相同,但控制目标的不同及入选病例 的基线情况可能会导致治疗强度及效果的差异。 ACCORD、ADVANCE及VADT三项研究中, 强化治疗组心血管终点事件分别降低10%、6%及 13%,但均无统计学意义。ADVANCE研究中, 强化治疗组的上述两项指标分别低于对照组7%及 12%,但无统计学意义。VADT研究中强化治疗组 总死亡率及心血管死亡率高于对照组,亦无统计学 意义。但在ACCORD研究中,强化治疗组的全因死 亡及心血管死亡率分别明显提高22%及35%。关于 ACCORD研究中强化组死亡率明显升高,推测可能 与低血糖事件、体重增加及药物相互反应有关,但 目前具体机制仍不清楚。药物相互反应在ACCORD 研究中的影响虽未被阐明,但强化组中有62%的患 者使用胰岛素联合3~5种口服降糖药物,尤其是与噻 唑烷二酮类药物联用,导致体重增加,从而增加心血 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故目前不能排除没有被发现的药 物在大剂量使用时的相互间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低血糖是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不 良反应,但低血糖是否直接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死 亡风险增加,目前研究结果不尽相同。VADT研 究中,低血糖事件与心血管死亡明显相关[风险比 (HR):4.04,P=0.02)],ACCORD研究中发生 低血糖事件的患者死亡率明显升高,但ACCORD 研究并没有发现低血糖事件与病死率发生风险的 13 ●专题笔谈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4卷第3期 增加直接相关,而ADVANCE研究中未发现低血 糖事件与心血管死亡相关。针对危重症糖尿病患 者血糖控制的NICE-SUGAR研究显示,接受强化 治疗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27.5%︰ 24.9%,P=0.02),而强化治疗组的低血糖事件明 显高于常规治疗组(6.8%︰0.5%,P<0.001)[7]。 因此低血糖是强化控制血糖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分析上述三项研究发现,ADVANCE研究结束时, 胰岛素使用率为40%,而ACCORD、VADT研究中 胰岛素使用率分别为77%、88%,因此胰岛素的 使用可能与后两项研究中低血糖发生风险增加相 关。UKPDS研究中,与胰岛素组及磺脲组相比, 二甲双胍治疗组虽然HbA1c水平降低幅度小,但糖 尿病相关死亡率、全因死亡率、心肌梗死及大血 管事件的发生均明显降低,而且这种优越性持续 存在,表明二甲双胍可能存在降糖作用及增加胰 岛素敏感性作用之外的其他潜在作用[8,9]。另外, ACCORD研究发现,相对于初始血糖控制较好的 患者,基础HbA1c水平较高的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 险较高,同时,强化治疗组血糖控制不佳者发生 低血糖的风险也明显升高。 4 有关强化治疗的荟萃分析研究 针对U K P D S、P R O a c t i v e、A C C O R D、 ADVANCE及VADT的荟萃分析显示,强化治疗组 的平均HbA1c水平比标准治疗组低0.9%,强化控制 血糖可使冠心病发生风险明显降低15%,但是, 强化治疗对脑卒中及全因死亡发生风险无明显改 善。亚组分析发现,对于合并大血管并发症者, 强化治疗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明显升高(HR 分别为1.00,0.84,P=0.04)[10],但强化组治疗所 带来的受益也伴随着低血糖的发生风险。研究在 对UKPDS、ADVANCE、ACCORD及VADT进行荟 萃分析后发现,强化治疗可在不影响全因死亡或 心血管事件发病风险上减少冠心病发病风险,但 是这些研究都强调,强化治疗对冠心病的受益同 时都伴随着低血糖发病风险的增加。因此强化治 疗如何能在安全、有效的情况下降低HbA1c水平仍 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10-12]。 5 血糖控制目标的个体化 NICE-suger研究发现,对于危重症2型糖尿病 患者,将血糖控制在140~180 mg/dl是较为理想的 水平,血糖控制不宜过于严格[7]。ADVANCE研究 证明,将HbA1c降至正常水平可降低微血管事件发 生风险。对于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并且不 伴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HbA1c控制目标可为7%,甚 至低于7%。而对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曾发生过严重 低血糖事件,并合并大血管或小血管及其他进展性并 发症的糖尿病患者,HbA1c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 6 强化治疗联合多因素干预治疗 丹麦的steno-2研究入选了160例存在微量白蛋 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多因素干预治疗。在 经过7.8年的治疗并随访5.5年后发现,强化治疗组 的心血管死亡及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明显低于常 规治疗组[13]。表明高危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进行血 糖、血压及血脂的多重干预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 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风险。 7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近年对于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理念已经发 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对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 者。中山大学翁建平教授与全国9家大学附属医院 合作完成的研究显示,与口服药相比,强化胰岛 素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在诱导长期血糖控 制及维持胰岛β细胞功能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且并 未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14]。同时,我们的研究还 发现,经短期强化降糖治疗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 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均得到恢复[15]。 8 结论 强化降糖虽然有增加低血糖的发生风险,但 可以在不影响大血管事件发生的基础上降低微血 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在2型 糖尿病患者人群中,与控制血脂、血压及抗血小 板治疗相比,强化降糖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根据UKPDS研究结果,针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 者,强化控制血糖可以减少大血管事件的发生风 险,同时可存在长期的持续效应。对于病程较长 的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降糖的效应则相对较低。 ADVANCE及VADT研究提示,如果选择了合适的 降糖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HbA1c目标可控制在6.5%~7.0%之间。 14 ●专题笔谈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4卷第3期 ACCORD研究则提示,对有心血管并发症高危因 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通过大剂量胰岛素与 口服药的联用将HbA1c降到6.5%以下。因此,对于 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HbA1c<7.0%仍应作为主 要的控制目标。对于尚未出现并发症的年轻或初 发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控制目标可相对严格, 从而延缓糖尿病进展,预防远期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Schernthaner G.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in type-2 diabetes mellitus[J].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1996, 31(Suppl):S3-S13. [2] UKPDS 33. Intensive blood-glucose control with sulphonylureas or insuli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risk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UKPDS 33). 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UKPDS) Group[J]. Lancet, 1998, 352(9131):837-853. [3] Holman RR, Paul SK, Bethel MA, et al. 10-year follow-up of intensive glucose control in type 2 diabetes[J]. N Engl J Med, 2008, 359(15):1577-1589. [4] Patel A, MacMahon S, Chalmers J, et al. Intensive blood glucose control and vascular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 N Engl J Med, 2008, 358(24):2560-2572. [5] Duckworth W, Abraira C, Moritz T, et al. Glucose control and 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veterans with type 2 diabetes[J]. N Engl J Med, 2009, 360(2):129-139. [6] Gerstein HC, Miller ME, Byington RP, et al. Effects of intensive glucose lowering in type 2 diabetes[J]. N Engl J Med, 2008, 358(24):2545-2559. [7] The NICE-SUGAR study investigators. Intensive versus conventional glucose control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 N Engl J Med, 2009, 360(13):1283-1297. [8] Zhou G, Myers R, Li Y, et al. Role of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in mechanism of metformin action[J]. J Clin Invest, 2001, 108(8):1167-1174. [9] Prager R, Schernthaner G. Insulin receptor binding to monocytes, insulin secretion, and glucose tolerance following metformin treatment.Results of a double-blind cross-over study in type Ⅱ diabetics[J]. Diabetes, 1983, 32(12):1083-1086.. [10] Ray KK, Seshasai SR, Wijesuriya S, et al. Effect of intensive control of glucose on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and death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J]. Lancet, 2009, 373(9677):1765-1772. [11] Kelly TN, Bazzano LA, Fonseca VA, et al. Systematic review: glucose control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ype 2 diabetes[J]. Ann Intern Med, 2009, 151(6):394-403. [12] Mannucci E, Monami M, Lamanna C, et al.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hrough glycemic control in type 2 diabetes: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J]. Nutr Metab Cardiovasc Dis, 2009, 19(9):604-612. [13] Gaede P, Parving HH, Pedersen O, et al. Effect of a multifactorial intervention on mortality in type 2 diabetes[J]. N Engl J Med, 2008, 358(6):580-591. [14] Weng JP, Li YB, Xu W, et al. Effect of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on β-cell function and glycaemic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parallel- group trial[J]. Lancet, 2008, 371(9626):1753-1760. [15] Hu Y, Li LL, Xu Y, et al. Short-term intensive therapy in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partially restores both insulin sensitivity and β-cell function in subjects with long-term remission[J]. Diabetes Care, 2011, 34(8):1848-1853. 收稿日期:2012-03-10 ·信息窗· 2012北京国际疼痛论坛暨第六届全国临床疼痛学术会议通知 2012年8月17日~20日 北京国际会议中心 世界疼痛医师协会一贯积极倡导多学科疼痛医师交流与合作,于2010年10月成功地举办了第十四届世 界临床疼痛大会,在国内外疼痛领域取得了强烈反响和广泛赞誉。2011年8月19~22日的2011北京国际疼 痛论坛暨第五届中国临床疼痛学术会议,有1176名医师参与交流,令人难忘。 2012年,卫生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中华 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世界神经调控协会中国分会、世界疼痛医师协会中国分会联合发起举办“2012北京国 际疼痛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临床疼痛学术会议”。国内外的多个疼痛相关学科的专家、医师和医药器械厂商将 再次聚会,共同展示疼痛诊疗的新技术、新设备、新药品和新进展,交流新知,畅叙友谊。 本次会议将于2012年8月17~20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届时,来自国内外疼痛领域的专 家、学者将欢聚一堂,共同推动国内外临床疼痛诊断、治疗、管理与学科建设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为了促进疼痛相关的诊疗仪器、镇痛药品和消耗材料研发机构和生产销售厂商与临床专家的合作, 加速疼痛诊疗用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学术推广,本次会议专门设立若干疼痛诊疗仪器、镇痛药品和消 耗材料的产学研论坛。 详情请登录官方网站:http://www.ccwspc.org
本文档为【2型糖尿病强化冶疗的利与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8782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743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4-09
浏览量: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