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台油气田鼻状构造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红台油气田鼻状构造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举报
开通vip

红台油气田鼻状构造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第17卷第4期 2010年8月 特种油气藏 SpecialOilandGasReservoirs VoL17No.4 Au晷2010 文章编号:1006—6535(2010)04—0043—04 引言 红台油气田鼻状构造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刘金华1,杨少春2,葛政俊1,姚富来1,毕建福1 (1.中石化江苏油田勘探局,江苏扬州225012;2.中国石油大学,山东东营257061) 摘要:对红台地区油气来源、分布特征、运移通道、油气藏类型及生储盖组合等进行了研究,通 过红台2与红台6的油气藏对比分析,...

红台油气田鼻状构造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第17卷第4期 2010年8月 特种油气藏 SpecialOilandGasReservoirs VoL17No.4 Au晷2010 文章编号:1006—6535(2010)04—0043—04 引言 红台油气田鼻状构造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刘金华1,杨少春2,葛政俊1,姚富来1,毕建福1 (1.中石化江苏油田勘探局,江苏扬州225012;2.中国石油大学,山东东营257061) 摘要:对红台地区油气来源、分布特征、运移通道、油气藏类型及生储盖组合等进行了研究,通 过红台2与红台6的油气藏对比分析,认为该区主要发育岩性一构造复合油气藏、岩性上倾尖 灭油气藏及岩性透镜体油气藏。红台6油气藏发育的鼻状构造脊线为低势区,是有利的油气 运移通道和油气运移的指向与汇聚地点。通过对鼻状构造油气富集规律和条件的研究,认为 鼻状构造油气富集的条件除构造因素外,还受生油条件、沉积相带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红台地区;鼻状构造;油气成藏;油气藏类型;吐哈盆地 中图分类号:TEl22.1文献标识码:A 油气运移、聚集通常是受地层温度、压力和水 的驱动作用,沿断层、不整合面和连通的砂体等运 移通道,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的过程¨≈]。分布 在凹陷边坡的鼻状构造,尤其是向凹陷中心延伸的 鼻状构造的脊线是一种低势区,是有利的油气运移 通道旧J。研究认为,油气可以由生油中心沿鼻状 构造轴向脊线向上径向运聚,或者从鼻状构造两翼 向鼻状构造轴部进行侧向运聚,在鼻状构造高部位 形成的圈闭中聚集成藏,距离油源中心近的鼻状构 造油气富集程度高,远离油源中心的鼻状构造油气 富集程度较低旧“J。济阳坳陷等多个地区鼻状构 造油气藏的发现也证实鼻状构造在油气运移过程 中具有重要作用”。7j,但尚未形成比较完整的鼻状 构造油气富集规律理论,为此,以吐哈盆地红台油 田为例,对鼻状构造油气富集规律进行分析,该研 究将对中国西部地区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借鉴和 指导意义。 1区域概况 红台地区位于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东部,为一背 斜构造单元,北东走向,西北宽缓、东南陡峭,长轴 约5.5~6.5km,短轴约2—3km,被平行背斜长轴 的红台2号断层切割,断层从背斜东南翼穿过,其 逆冲上升盘是构造主体,宽缓而开阔,向断层方向 有不同程度的回倾;断层下降盘地层陡峭隋]。 研究目的层为中侏罗统的三间房组和七克台 组。三间房组底部发育红色泥岩,主要为滨浅湖相 沉积;s。砂组至七克台组中下部主要发育辨状河三 角洲相,并以三角洲平原亚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为 主,前三角洲相发育较少旧一0|。 2油气来源与油气藏类型 2.1油气来源 大量研究成果显示,红台地区三间房组和七克 台组油气主要来源于下部侏罗系,三间房组以下主 要为水西沟群,其中的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为红台 地区三间房组和七克台组油气的主要来源;也有部 分油气来源于其本身,三间房组和七克台组炭质泥 岩、煤层均可以作为油气源岩,为油气的次要来源。 西山窑组上部以三角洲、河流相沉积为主,岩 性以灰白色、灰绿色砂岩、泥岩为主;下部以湿地 扇一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岩性以浅灰、浅 黄绿色砂岩夹绿色泥岩、煤层为主,平面上分布较 稳定。三间房组自下而上可分为3个岩性段:下段 主要为棕红色、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部分地区夹 灰绿色泥岩;中段为浅灰色砂岩夹紫红色、灰绿色 泥岩;上段以暗紫色、灰绿色泥岩与灰白色块状砂 收稿日期:20100305:改回日期:20100312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风险创新基金项目(06051l一1—8)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B2008—3)联合资助 作者简介:刘金华(t981一),男,助理上程师,博士,2009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主要从事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研究工作。 万方数据 44 特种油气藏 第17卷 岩、粉砂岩不等厚互层为主,可生成一定量天然气。 七克台组以半深湖相沉积为主,岩性主要为1套湖 泊相灰绿色、深灰色泥岩,砂层上、下常发育厚度1 —2m的煤层或煤线,成熟度总体较低,生烃潜力 大、母质类型相对较好,以生油为主,生气相对较 少,是重要的油源岩¨1。12J。 2.2油气运移通道 红台地区三间房组和七克台组的油气来源包 括下部地层和自身,因此,油气运移通道也分为断 层和储层砂体2种。 红台2区块断层密集,与红台2背斜构造相匹 2.3油气藏类型 配,成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下部地层生成的油气 沿断层向上运移,在逆冲断层形成的反转背斜中形 成油气藏;另一方面,红台地区主要为辫状河三角 洲平原一前缘哑相沉积,油气难以通过水下分流河 道砂体或者不整合面由西部小草湖凹陷运移至红 台2区块,因此,认为红台2井区油气运移通道为 断层。 三间房组和七克台组自身生成的油气主要沿 储层砂体向高部位运移,可以形成背斜油气藏、上 倾尖灭岩性油气藏、岩性透镜体油气藏等。红台地 区西部和中部形成的油气藏多为此成藏模式,如红 台6油气藏(图1)。 图1红台地区北西一南东向油藏剖面 2.3.1岩性一构造复合油气藏 岩性一构造复合油气藏以构造圈闭为主,岩性 使圈闭复杂化,往往造成油水或油气边界不在同一 等高线上。该类油藏模式主要发育在单斜构造背 景上的尖灭砂体中,生油岩中生成的油气进入储集 岩体中,向上倾方向运移,油气到达储层高部位后, 受断层遮挡成藏,属于受断层控制的岩性油气藏。 研究区多数薄层砂体形成的油气藏属于该类油气 藏,如红台2井区油藏(图1)。 2.3.2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藏 岩性匕倾尖灭油气藏是由于储集层沿上倾方向 尖灭而形成圈闭条件,油气聚集其中成藏。该类油气 藏的形成主要受岩性控制,研究区红台6井区七克台 组形成较为典型的岩性E倾尖灭油气藏(图1)。 2.3.3岩性透镜体油气藏 岩性透镜体油气藏是由透镜状或其他不 规则 编码规则下载淘宝规则下载天猫规则下载麻将竞赛规则pdf麻将竞赛规则pdf 状储集层被不渗透性地层围限,形成圈闭条件并聚 集油气成藏集。沉积盆地内部各种成因的透镜体 砂岩体被生油泥岩包裹,泥岩生成的油气进入砂岩 体内即可形成油气藏。研究区内红台2—13井区 多层地层中发育岩性透镜体油气藏(图1)。 3鼻状构造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 红台地区已发现红台2和红台6两个油气藏 (图2)。 红台2油气藏是在以红台2井为中心发育的 1个背斜油气藏。红台2油气藏发育于红台背斜 构造带高部位,主要受构造控制,断层十分发育,油 气藏部分受岩性尖灭控制,形成典型的岩性一构造 复合油气藏。红台2油气藏由多层油气层组成,主 万方数据 第4期 刘金华等:红台油气田鼻状构造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45 要分布于七克台组底部和三间房组中、上部。 红台6井区发育一被断层复杂化的鼻状构造, 为东西走向,东接红台2背斜构造,向西插入小草湖 凹陷,沉积特征与相邻地区无明显变化,由此认为该 构造为后期构造运动产物。油藏平面分析认为,红 台6井区是独立于背斜油气藏的岩性上倾尖灭油气 藏,井区南北方向均被断层封堵,所以形成的油(气) 水界面较红台2井区油气藏油水界面低约120m。 图2吐哈盆地红台地区三间房组1砂层组油藏平面分布 红台地区发育多期的辫状河河道沉积,河道砂 面和砂岩储层来自其自身,油气来源非常充足。 体顶、底和侧向均有泥岩隔层,河道砂体可作为良 (3)优越的沉积相带。沉积相带不仅控制沉 好的储层,泥岩隔层则是储层的良好盖层,有利于 积岩性和储层成因,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储 岩性油气藏的形成。鼻状构造上的河道砂体在断 层物性。通常,砂岩粒径越粗、分选越好,泥质杂基 层和差异压实作用下,可形成断鼻圈闭、地层圈闭 含量越低,储层物性越好;反之,储层物性变差。储 和岩性圈闭等,因此,鼻状构造为油气提供了一个 层物性好,孔隙发育,不仅可以富集油气,还可以实 良好的储集空间。 现较高产能HJ。研究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的 以红台油田为例分析,鼻状构造油气富集除了 分流河道微相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 构造因素外,还受到生油条件、沉积相带、成岩作用 流河道微相均为有利的沉积相带。三间房组s。一 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认为,构造背景、油气来源及沉 s。砂层组中该类成因砂体广泛分布,在整个红台地 积相带是鼻状构造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 区均有厚度较大的砂体发育。三间房组底部发育 (1)有利的构造背景。从研究区七克台组顶 的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的分流河道微相沉积储 面构造形态看,红台6井、红台6—2井、红台6—3层厚度不大,但是分布广泛。红台地区目的砂体岩 井均位于构造鼻位置,岩性与断层等封堵为油气富 性横向变化快,与三角洲平原亚相或前缘亚相发育 集提供了有利的圈闭条件。研究区西部的红台7 的泥岩呈交互沉积,利于形成砂岩岩性圈闭。 井、红台701井虽然沉积相带和储层物性条件均有 利,但地势平坦,难以形成有利的圈闭条件,因此, 只有在油气源极其充足的条件下,油气才有可能沿 鼻状构造高部位向上运移成藏。 (2)充足的油气来源。研究区西北部和东南 部各有1个洼陷,油源条件优越。油气主要来源为 下部侏罗系,也有部分油气来源于三间房组和七克 台组炭质泥岩和煤层。三间房组和七克台组油气 既可以通过断裂来自下部地层,也可以通过不整合 4结论 (1)红台地区油气有下侏罗统和中侏罗统本 身2个来源,油气运移通道分别为断层和储层砂 体,发育油藏类型包括岩性一构造复合油气藏、岩 性上倾尖灭油气藏、岩性透镜体油气藏,并以岩性 一构造复合油气藏为最主要类型。 (2)分布在红台6油气藏的鼻状构造,尤其是 鼻状构造脊线,是一种低势区,是油气有利的运移 万方数据 46 特种油气藏 第17卷 通道,同时也是油气运移指向和汇聚有利地点,鼻 状构造油气富集除了构造因素外,还受到生油条 件、沉积相带、成岩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3)鼻状构造具有油气富集得天独厚的构造 条件,与有利的油气来源、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一 定的封堵条件组合便极易聚集油气成藏,建议将中 国西部地区凹陷中斜坡带发育的鼻状构造作为下 步油气勘探的重点。 参考文献: [1]王来斌,徐怀民,张本琪.车镇凹陷鼻状构造与油气富 集的关系[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18(6):1-4. [2]王国鹏,郑浚茂,樊中海,等.泌阳凹陷安棚鼻状构造 的沉积成因及裂缝分布[J].石油学报,2005,26(2): 38—41. [3]钟俊义,郭广立,徐相涛.泌阳凹陷鼻状构造与油气成 藏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6,13(6):20—28. [4]郭毅,白海琴,王峰,等.泌阳凹陷北部斜坡不整合与 油气成藏[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25(4):433— 436. [5]王明培,吴有才.八面河地区沙河街组油气成藏条件 及油气富集规律[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25(4): 583—584. [6]覃克,赵密福.惠民凹陷临南斜坡带油气成藏模式 [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6(6):21— 24. [7]刘家铎,田景春,李琦.沾化凹陷罗家鼻状构造油气运 移富集规律研究[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0,27 (2):111—115. [8]袁明生,牛仁杰,焦立新,等.吐哈盆地前陆冲断带地 质特征及勘探成果[J].新疆石油地质,2002,23(5): 376—379. [9]周丽清,吴胜和,熊琦华,等.吐哈盆地WM油田辫状 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分析[J].沉积学报,2000,18(2): 248—252. [10]李勇,邵磊.吐哈盆地侏罗系沉积特点及油气资源 [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6):698— 702. [11]邵磊,李文厚,袁明生,等.吐鲁番一哈密盆地陆源碎 屑沉积环境及物源分析[J].沉积学报,1999。17(3): 435—441. [12]刘敬,刘宝鸿,钱宝娟,等.西部凹陷基底结构及油气 成藏特征[J].特种油气藏,2009,16(1):45—48. 编辑董志刚 喜 讯 2010年初,本刊先后被英国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技术学会(IET)和美国石油文摘(PA)全文收录。 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系英国电气工程师学会(IEE)和英国企业工程师学会(IIE)于2006年初合 并组建而成,现拥有15万多会员,遍布全球128个国家。IET涉及科技领域广泛,覆盖60个专业和多个 新型交叉学科,是规模欧洲之最、全球第二的综合性专业科技学会。IET总部设在伦敦,并分别在新泽西、 北京、香港、班哥路设有办事处。 PetroleumAbstracts数据库是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塔尔萨大学情报服务(InformationServicesDepartment, theUniversityofTulsa)编辑出版的一个石油专业的数据库。该数据库创立于1961年。专业收录全球范围 内关于石油、天然气方面的信息,是石油专业的重要检索工具。 被越来越多的国外数据库关注和收录,标志着《特种油气藏》期刊的国外影响力正在逐渐扩大。成绩 的取得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支持、各位编委、审稿专家以及各位编辑的辛勤工作和奉献,当然,更离不开广大 作者的辛勤劳动和广大读者的厚爱。我们诚挚地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特种油气藏》,使其百 尺竿头,更进一步。 《特种油气藏》编辑部 万方数据 红台油气田鼻状构造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作者: 刘金华, 杨少春, 葛政俊, 姚富来, 毕建福, LIU Jin-hua, YANG Shao-chun, GE Zheng-jun, YAO Fu-lai, BI Jian-fu 作者单位: 刘金华,葛政俊,姚富来,毕建福,LIU Jin-hua,GE Zheng-jun,YAO Fu-lai,BI Jian-fu(中石 化江苏油田勘探局,江苏,扬州,225012), 杨少春,YANG Shao-chun(中国石油大学,山东,东 营,257061) 刊名: 特种油气藏 英文刊名: SPECIAL OIL & GAS RESERVOIRS 年,卷(期): 2010,17(4) 参考文献(12条) 1.钟俊义;郭广立;徐相涛 泌阳凹陷鼻状构造与油气成藏研究 2006(06) 2.王国鹏;郑浚茂;樊中海 泌阳凹陷安棚鼻状构造的沉积成因及裂缝分布[期刊论文]-石油学报 2005(02) 3.王来斌;徐怀民;张本琪 车镇凹陷鼻状构造与油气富集的关系[期刊论文]-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6) 4.刘敬;刘宝鸿;钱宝娟 西部凹陷基底结构及油气成藏特征[期刊论文]-特种油气藏 2009(01) 5.邵磊;李文厚;袁明生 吐鲁番-哈密盆地陆源碎屑沉积环境及物源分析 1999(03) 6.李勇;邵磊 吐哈盆地侏罗系沉积特点及油气资源[期刊论文]-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6) 7.周丽清;吴胜和;熊琦华 吐哈盆地WM油田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分析[期刊论文]-沉积学报 2000(02) 8.袁明生;牛仁杰;焦立新 吐哈盆地前陆冲断带地质特征及勘探成果[期刊论文]-新疆石油地质 2002(05) 9.刘家铎;田景春;李琦 沾化凹陷罗家鼻状构造油气运移富集规律研究[期刊论文]-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000(02) 10.覃克;赵密福 惠民凹陷临南斜坡带油气成藏模式[期刊论文]-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6) 11.王明培;吴有才 八面河地区沙河街组油气成藏条件及油气富集规律 2005(04) 12.郭毅;白海琴;王峰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不整合与油气成藏 2004(04)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tzyqc201004012.aspx
本文档为【红台油气田鼻状构造油气富集规律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62008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95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4-07
浏览量: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