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披寻记-33

披寻记-33

举报
开通vip

披寻记-33瑜伽師地論科句披尋記卷第三十三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沙門玄奘奉詔譯                        韓清淨科記 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四瑜伽處之一 辛四、廣釋修相2 壬一、嗢柁南標2 癸一、世間道 復次,此嗢柁南曰:  七作意離欲 及諸定廣辯 二定五神通 生差別諸相 癸二、出世道  觀察於諸諦 如實而通達 廣分別於修 究竟為其後 壬二、長行釋2 癸一、總顯4 子一、標 已得作意諸瑜伽師,已入如是少分樂斷...

披寻记-33
瑜伽師地論科句披尋記卷第三十三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沙門玄奘奉詔譯                        韓清淨科記 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四瑜伽處之一 辛四、廣釋修相2 壬一、嗢柁南標2 癸一、世間道 復次,此嗢柁南曰:  七作意離欲 及諸定廣辯 二定五神通 生差別諸相 癸二、出世道  觀察於諸諦 如實而通達 廣分別於修 究竟為其後 壬二、長行釋2 癸一、總顯4 子一、標 已得作意諸瑜伽師,已入如是少分樂斷;從此已後,唯有二趣,更無所餘。 子二、徵 何等為二? 子三、列 一者、世間,二、出世間。 子四、釋2 丑一、修作意2 寅一、多修習 彼初修業諸瑜伽師,由此作意,或念我當往世間趣,或念我當往出世趣。復多修習如是作意。 寅二、極多修習 如如於此極多修習,如是如是所有輕安、心一境性,經歷彼彼日夜等位,轉復增廣。 丑二、起加行 若此作意堅固、相續、彊盛而轉,發起清淨所緣勝解,於奢摩他品及毗鉢舍那品,善取其相。彼於爾時,或樂往世間道發起加行,或樂往出世道發起加行。   發起清淨所緣勝解等者:由此所緣,令惑清淨,是名清淨所緣。謂觀下地麤性、上地靜性,此即世間道攝清淨所緣。若觀苦集滅道四種聖諦,此即出世間道清淨所緣。勝解為先,善取相已,隨其所應發起加行。 癸二、別辨2 子一、往世間道2 丑一、略問答2 寅一、問 問:此中幾種補特伽羅,即於現法樂往世間道發起加行,非出世道? 寅二、答2 卯一、補特伽羅2 辰一、四種4 巳一、標 答:略有四種補特伽羅。 巳二、徵 何等為四? 巳三、列 一、一切外道;二、於正法中根性羸劣,先修正 行;三、根性雖利,善根未熟;四、一切菩薩樂當來世證大菩提,非於現法。 巳四、結 如是四種補特伽羅,於現法中,樂往世間道發起加行。   略有四種補特伽羅等者:此中最初,一切外道唯樂世間。第二,為顯正法異生要以修世間道為前方便,以彼根性羸劣,未能速疾證入正法故。第三,為顯善根未已成熟,未能趣入正性離生,故現法中,樂往世間道發起加行。第四,為顯菩薩於現法中,不樂修涅槃道,樂住靜慮極寂靜樂,是故亦說樂往世間發起加行。 辰二、二種2 巳一、略標 此樂往世間道發起加行者,復有二種。 巳二、列釋 一者、具縛,謂諸異生;二、不具縛,謂諸有學。 卯二、世間加行2 辰一、徵 此復云何? 辰二、釋2 巳一、明離諸欲 謂先於欲界觀為麤性,於初靜慮若定、若生觀為靜性,發起加行,離欲界欲;如是乃至發起加行,離無所有處欲,當知亦爾。 巳二、出引發等 又依靜慮等,能引無想定等及發五神通等。又即依此若生、若相,皆當廣說。   又依靜慮等至皆當廣說者:謂依靜慮,能引無想定;依非想非非想處,能引滅盡定;名依靜慮等,能引無想定等。又依靜慮,能發五種神通及諸功德。五神通者,謂神境通、宿住通、天耳通、死生智通、心差別通。諸功德者,謂無諍、願智、四無礙解等諸聖功德。又依靜慮及四無色下中上品善修習故,隨其所應,當生彼彼諸天眾同分中;又依靜慮等,既離欲已,於現法中有離欲相;是名依此若生、若相。如是一切,下自文中皆當廣說。 丑二、廣分別6 寅一、七作意2 卯一、依六事辨2 辰一、舉初靜慮離欲界欲4 巳一、標 為離欲界欲,勤修觀行諸瑜伽師,由七作意方能 獲得離欲界欲。 巳二、徵 何等名為七種作意? 巳三、列 謂了相作意、勝解作意、遠離作意、攝樂作意、觀察作意、加行究竟作意、加行究竟果作意。 巳四、釋2 午一、別辨相7 未一、了相作意3 申一、徵 云何名為了相作意? 申二、釋2 酉一、總標 謂若作意,能正覺了欲界麤相,初靜慮靜相。 酉二、別辨2 戌一、覺了欲界麤相4 亥一、徵起 云何覺了欲界麤相? 亥二、標列 謂正尋思欲界六事。何等為六?一、義,二、事,三、相,四、品,五、時,六、理。 亥三、隨釋6 天一、義2 地一、徵 云何尋思諸欲麤義? 地二、釋 謂正尋思:如是諸欲有多過患、有多損惱、有多疫癘、有多災害。於諸欲中多過患義,廣說乃至多災害義,是名麤義。   如是諸欲有多過患等者:如下自說,習近諸欲有五過患,是名有多過患。愁歎憂苦種種熱惱所依處故,是名有多損惱。無量疾病所依處故,是名有多疫癘。老病死苦所依處故,是名有多災害。 天二、事2 地一、徵 云何尋思諸欲麤事? 地二、釋 謂正尋思:於諸欲中有內貪欲,於諸欲中有外貪欲。   於諸欲中有內貪欲等者:內自體貪,名內貪欲。外境界貪,名外貪欲。 天三、相2 地一、自相3 玄一、徵 云何尋思諸欲自相? 玄二、釋2 黃一、標二種 謂正尋思:此為煩惱欲,此為事欲。 黃二、廣差別2 宇一、事欲攝 此復三種。謂順樂受處、順苦受處、順不苦不樂受處。   此復三種等者:此說事欲三種差別。謂彼事欲或順樂受、或順苦受、或順不苦不樂受。如是極惡諸受之所隨逐,故得處名。 宇二、煩惱欲攝 順樂受處是貪欲依處,是想、心倒依處;順苦受處是瞋恚依處,是忿、恨依處;順不苦不樂受處是愚癡依處,是覆、惱、誑、諂、無慚、無愧依處,是見倒依處。 玄三、結 即正尋思:如是諸欲,極惡諸受之所隨逐,極惡煩惱之所隨逐。是名尋思諸欲自相。 地二、共相3 玄一、徵 云何尋思諸欲共相? 玄二、釋2 黃一、苦 謂正尋思:此一切欲,生苦、老苦,廣說乃至求不得苦等所隨逐、等所隨縛。 黃二、無常 諸受欲者,於圓滿欲驅迫而轉,亦未解脫生等法故,雖彼諸欲勝妙圓滿,而暫時有。 玄三、結 是名尋思諸欲共相。 天四、品3 地一、徵 云何尋思諸欲麤品? 地二、釋2 玄一、標黑品 謂正尋思:如是諸欲,皆墮黑品。 玄二、釋差別5 黃一、舉譬喻 猶如枯骨 ,如凝血肉,如草炬火,如一分炭火,如大毒蛇,如夢所見,如假借得諸莊嚴具,如樹端果。   猶如枯骨等者:此中廣引一切世間共成譬喻,顯示諸欲八種過患。思所成地說:又彼諸欲如枯骨故,令無飽滿;如段肉故,眾多共有;猶如草炬,正起現前極燒惱故,非法因緣;如大火坑,生渴愛故,增長貪愛;如蟒毒故,賢聖遠離;如夢見故,速趣壞滅;猶如假借莊嚴具故,仗託眾緣;猶如樹端爛熟果故,危亡放逸所依之地。(陵本十七卷四頁1465)此中引喻,名少分別,然義無異。如是顯示諸欲過患深重應知。 黃二、攝諸苦 追求諸欲諸有情類,於諸欲中,受追求所作苦,受防護所作苦,受親愛失壞所作苦,受無厭足所作苦,受不自在所作苦,受惡行所作苦。如是一切如前應知。   如是一切如前應知者:如前於食知量中,說有追求種類過患。此中一一,如彼廣釋應知。(陵本二十三卷八頁1967) 黃三、顯過患2 宇一、五種過患2 宙一、標 如世尊說:習近諸欲有五過患。 宙二、釋5 洪一、少滋味等 謂彼諸欲,極少滋味,多諸苦惱、多諸過患。 洪二、無厭足等 又彼諸欲,於習近時,能令無厭、能令無足、能令無滿。 洪三、佛等呵責 又彼諸欲,常為諸佛及佛弟子,賢善正行、正至善士,以無量門呵責毀訾。 洪四、諸結增長 又彼諸欲,於習近時,能令諸結積集增長。 洪五、無惡不造 又彼諸欲,於習近時,我說無有惡不善業而不作者。 宇二、八種過患 如是諸欲,令無厭足,多所共有,是非法行、惡行之因,增長欲愛,智者所離,速趣銷滅,依託眾緣,是諸放逸危亡之地。   如是諸欲令無厭足等者:此中顯示諸欲八種過患。現法後法,如應當知。如其次第,喻如枯骨,乃至如樹端果,如前已說。言多所共有者,謂為多人共受用故。有尋有伺地說:受用正法者,與餘慧命者不共。(陵本五卷三頁325)翻此當知,受用欲塵,與餘共有,是故成別。此中共義,如是應知。言是非法行、惡行之因者,由非善義,名非法行;由墮惡趣,故名惡行。 黃四、明顛倒 無常虛偽妄事 之法,猶如幻化,誑惑愚夫。   無常虛偽等者:謂彼諸欲無常似常,虛偽不實,令生顛倒,由是說言妄事之法。為顯此義,說如幻化,誑惑愚夫。以諸愚夫於彼諸欲不如實知,於長夜中恆被欺誑,深生染著,為變壞苦之所逼觸故。義如攝異門分說。(陵本八十四卷一頁6352) 黃五、出魔障2 宇一、標 若現法欲、若後法欲、若天上欲、若人中欲,一切皆是魔之所行、魔之所住。於是處所能生無量依意所起惡不善法。 宇二、釋 所謂貪、瞋及憤諍等,於聖弟子正修學時,能為障礙。 地三、結 由如是等差別因緣,如是諸欲,多分墮在黑品所攝,是名尋思諸欲麤品。 天五、時3 地一、徵 云何尋思諸欲麤時? 地二、釋 謂正尋思:如是諸欲,去來今世,於常常時、於恆恆時,多諸過患、多諸損惱、多諸疫癘、多諸災害。 地三、結 是名尋思諸欲麤時。 天六、理3 地一、徵 云何尋思諸欲麤理? 地二、釋4 玄一、觀待道理2 黃一、舉所由 謂正尋思:如是諸欲,由大資糧、由大追求、由大劬勞,及由種種無量差別工巧業處,方能招集生起增長。 黃二、明所為 又彼諸欲,雖善生起、雖善增長,一切多為外攝受事。謂父母、妻子、奴婢、作使、親友、眷屬。 玄二、作用道理2 黃一、標 或為對治自內有色麤重四大,糜飯長養,常須覆蔽、沐浴、按摩;壞斷、離散、銷滅法身,隨所生起種種苦惱。 黃二、釋2 宇一、別列 食能對治諸饑渴苦;衣能對治諸寒熱苦,及能覆蔽可慚羞處;臥具能治諸勞睡苦,及能對治經行住苦;病緣醫藥能治病苦。   或為對治自內有色麤重等者:自內所依,略由三相應遍了知。一、由自性,二、由因緣,三、由過患。由自性者,謂由有色,顯餘一切身之共相;及由麤重,顯其各別身之自相。由因緣者,謂由四大,顯示一切身共相因緣;及由糜飯長養,顯示身既生已令住因緣。由過患者,復有二種,謂無常性及與苦性。若於寒時,為治寒苦,常須覆蔽;若於熱時,為治熱苦,常須沐浴;涉路、作業有劬勞者,為治勞苦,常須按摩;當知此類,名為苦性。手塊杖等之所觸對,破壞法故;刀所觸對,斷壞法故;若終沒已,埋於地故,或火燒故,或為種種傍生諸蟲所食噉故,或即於彼為諸風日所暴燥故,皆是散壞磨滅法性;當知此類,是無常性。昔會今乖,名為離散;散已變壞,最後都盡,名為磨滅。如是種種,皆是自內色身所有差別。義如決擇分說。(陵本六十七卷十二頁5349) 宇二、總顯2 宙一、料簡 是故諸欲,唯能對治隨所生起種種苦惱,不應染著而受用之。 宙二、喻成 唯應正念,譬如重病所逼切人,為除病故,服雜穢藥。 玄三、證成道理3 黃一、至教量 又彼諸欲,有至教量,證有麤相。 黃二、現證量 又彼諸欲,如是如是所有麤相,我亦於內現智見轉。 黃三、比度量 又彼諸欲,有比度量,知有麤相。 玄四、法爾道理 又彼諸欲,從無始來本性麤穢,成就法性、難思法性,不應思議、不應分別。 地三、結 是名尋思諸欲麤理。 亥四、總結 如是名為由六種事,覺了欲界諸欲麤相。 戌二、了初靜慮靜相3 亥一、標 復能覺了初靜慮中所有靜相。 亥二、釋 謂欲界中一切麤性,於初靜慮皆無所有。由離欲界諸麤性故,初靜慮中說有靜性。 亥三、結 是名覺了初靜慮中所有靜 相。 申三、結2 酉一、顯名 即由如是定地作意,於欲界中了為麤相,於初靜慮了為靜相,是故名為了相作意。 酉二、辨相 即此作意,當言猶為聞思間雜。   即此作意當言猶為聞思間雜者:謂依教授教誡,或聽聞正法為所依止,令三摩呬多地作意現前,覺了欲界麤相及初靜慮靜相故。 未二、勝解作意2 申一、釋相 彼既如是如理尋思,了知諸欲是其麤相,知初靜慮是其靜相;從此已後,超過聞思,唯用修行,於所緣相發起勝解,修奢摩他、毗鉢舍那。   從此已後超過聞思等者:謂於爾時,於所知事,如現領受勝解而轉。彼所知事相似影像顯現,名所緣相。解深密說:修所成慧,亦依於文、亦不依文,亦如其說、亦不如說,能善意趣,所知事同分三摩地所行影像現前,極順解脫,已能領受成解脫義。(解深密經三卷十一頁16,700c)此說超過聞思,唯用修行,義應準釋。 申二、結名 既修習已,如所尋思麤相、靜相,數起勝解,如是名為勝解作意。 未三、遠離作意2 申一、出體 即此勝解善修、善習、善多修習為因緣故,最初生起斷煩惱道。即所生起斷煩惱道俱行作意,此中說名遠離作意。 申二、釋名 由能最初斷於欲界先所應斷諸煩惱故,及能除遣彼煩惱品麤重性故。   由能最初斷於欲界先所應斷諸煩惱故等者:謂欲、恚、害所有尋伺,是名欲界先所應斷煩惱。憂根現行,染汙相應,名煩惱品麤重。 未四、攝樂作意2 申一、釋 從是已後,愛樂於斷、愛樂遠離,於諸斷中見勝功德,觸證少分遠離喜樂。於時時間,欣樂作意,而深慶悅;於時時間,厭離作意,而深厭患。為欲除遣惛沈睡眠、掉舉等故。 申二、結 如是名為攝樂作意。   為欲除遣惛沈睡眠掉舉等故者:由欣樂作意,除遣惛沈睡眠。由厭離作意,除遣掉舉惡作。如是別配,其義應知。 未五、觀察作意2 申一、釋2 酉一、觀察2 戌一、思惟靜相 彼由如是樂斷、樂修,正修加行,善品 任持,欲界所繫諸煩惱纏若行、若住不復現行。   彼由如是樂斷樂修者:此中樂斷,謂於煩惱。樂修,謂於遠離。 便作是念:我今為有於諸欲中貪欲煩惱不覺知耶?為無有耶?為審觀察如是事故,隨於一種可愛淨相作意思惟。 戌二、起染汙心 由 未永 斷諸隨眠故,思惟如是淨妙相時,便復發起隨習近心、趣習近心、臨習近心,不能住捨,不能厭毀、制伏、違逆。   便復發起隨習近心等者:隨謂隨順,趣謂趣向,臨謂臨入。如是次第,習近諸欲,是故其心不能等住於捨。即由如是隨習近心、趣習近心、臨習近心,如次說言不能厭毀、不能制伏、不能違逆。 酉二、正知 彼作是念:我於諸欲猶未解脫,其心猶未正得解脫,我心仍為諸行制伏,如水被持,未為法性之所制伏。我今復應為欲永斷餘隨眠故,心勤 安住樂斷、樂修。 申二、結 如是名為觀察作意。 未六、加行究竟作意2 申一、辨相 從此倍更樂斷、樂修,修 奢摩他、毗鉢舍那,鄭重觀察,修習對治,時時觀察先所已斷。由是因緣,從欲界繫一切煩惱,心得離繫。此由暫時伏斷方便,非是畢竟永害種子。 申二、結名 當於爾時,初靜慮地前加行道已得究竟,一切煩惱對治作意已得生起,是名加行究竟作意。 未七、加行究竟果作意 從此無間,由是因緣,證入根本初靜慮定。即此根本初靜慮定俱行作意,名加行究竟果作意。 午二、總配屬3 未一、辨喜樂3 申一、微薄位 又於遠離、攝樂作意現在轉時,能適悅身離生喜樂,於時時間,微薄現前。 申二、增廣位 加行究竟作意轉時,即彼喜樂轉復增廣,於時時間,深重現前。 申三、遍滿位2 酉一、配作意 加行究竟果作意轉時,離生喜樂遍諸身分,無不充滿,無有間隙。 酉二、證離欲 彼於爾時,遠離諸欲,遠離一切惡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   遠離諸欲等者:顯揚論說:離欲者,謂或緣離欲界欲增上教法,或緣彼教授為境界已,斷欲界煩惱雜染。離惡不善法者,謂斷欲界業雜染法。能墮惡趣,故名為惡;能障於善,故名不善。尋者,謂能對治二種雜染出離尋、無恚尋、無害尋。伺者,謂能對治二種雜染出離伺、無恚伺、無害伺。離者,謂由修習對治,斷所治障所得轉依。生者,謂從此所生。喜者,謂已轉依者,依於轉識,心悅、心勇、心適、心調,安適受,受所攝。樂者,謂已轉依者,依阿賴耶識,能攝所依,令身怡悅,安適受,受所攝。初者,謂次第定中,此數最先故。靜慮者,謂已斷欲界雜染之法,尋、伺、喜、樂所依,依於轉依,心住一境性。具足者,謂修習圓滿。住者,謂於入、住、出,隨意自在。(顯揚論二卷五頁31,486c)又於下文一一自釋,皆應了知。言於初靜慮圓滿五支者,如前三摩呬多地說:於初靜慮具足五支。一、尋,二、伺,三、喜,四、樂,五、心一境性。(陵本十一卷八頁871) 於初靜慮圓滿五支具足安住,名住欲界對治修果,名隨證得離欲界欲。 未二、辨彼業7 申一、了相作意攝 又了相作意,於所應斷能正了知,於所應得能正了知。為斷應斷,為得應得,心生希願。 申二、勝解作意攝 勝解作意,為斷為得,正發加行。 申三、遠離作意攝 遠離作意,能捨所有上品煩惱。 申四、攝樂作意攝 攝樂作意,能捨所有中品煩惱。 申五、觀察作意攝 觀察作意,能於所得離增上慢,安住其心。 申六、加行究竟作意攝 加行究竟作意,能捨所有下品煩惱。 申七、加行究竟果作意攝 加行究竟果作意,能正領受彼諸作意善修習果。 未三、辨相攝2 申一、別配 又若了相作意、若勝解作意,總名隨順作意;厭壞對治俱行。若遠離作意、若加行究竟作意,總名對治作意;斷對治俱行。若攝樂作意,名對治作意及順清淨作意。若觀察作意,名順觀察作意。 申二、結攝 如是其餘四種作意,當知攝入六作意中。謂隨順作意、對治作意、順清淨作意、順觀察作意。   如是其餘四種作意等者:三摩呬多地說:作意差別者,謂七種根本作意及餘四十作意。(陵本十一卷十五頁910)此隨順等四種作意四十作意所攝,故名為餘。言隨順作意者,謂由此故,厭壞所緣,順斷煩惱;由是前說厭壞對治俱行。言對治作意者,謂由此故,正捨諸惑,住持於斷,令諸煩惱遠離相續;由是前說斷對治俱行。言順清淨作意者,謂由此故,修六隨念,或復思惟隨一妙事。言順觀察作意者,謂由此故,觀諸煩惱斷與未斷;或復觀察自己所證,及先所觀諸法道理。義如三摩呬多地說。(陵本十一卷十七頁921) 辰二、例上諸定離下地欲2 巳一、總例 如初靜慮定有七種作意,如是第二、第三、第四靜慮定,及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定,當知各有七種作意。 巳二、別顯2 午一、舉第二靜慮2 未一、辨初作意2 申一、總標 若於有尋有伺初靜慮地覺了麤相,於無尋無伺第二靜慮地覺了靜相,為欲證入第二靜慮,應知是名了相作意。 申二、別辨2 酉一、覺了麤相3 戌一、標 謂已證入初靜慮定,已得初靜慮者,於諸尋伺觀為麤性。 戌二、釋6 亥一、義攝 2 天一、尋 能正了知:若在定地,於緣最初率爾而起怱務行境,麤意言性,是名為尋。 天二、伺 即於彼緣隨彼而起、隨彼而行徐歷行境,細意言性,是名為伺。   能正了知若在定地至是名為伺者:此即尋思六事中,尋思義攝。能正了知:如是如是義,名尋伺故。 亥二、事攝2 天一、唯內 又正了知:如是尋伺是心法性,心生時生,共有、相應、同一緣轉。 天二、由外 又正了知:如是尋伺依內而生,外處所攝。   又正了知至外處所攝者:此即尋思事攝。能正了知:尋伺體性,或名為內,或名內外故。 亥三、時攝 又正了知:如是一切過去、未來、現在所攝。   又正了知如是一切過去未來現在所攝者:此即尋思時攝。 亥四、相攝 從因而生,從緣而生。或增或減,不久安住,暫時而有,率爾現前,令心躁擾、令心散動,不靜行轉。   從因而生至不靜行轉者:此即尋思相攝。能正了知:尋伺行相,令心躁擾、令心散動,不寂靜故。 亥五、品攝 求上地時,苦 住隨逐,是故皆是黑品所攝。隨逐諸欲,離生喜樂,少分勝利。   求上地時至少分勝利者:此即尋思品攝。能正了知:尋伺二法隨逐諸欲,離生喜樂,雖有少分勝利,然求上地時,苦住隨逐,是故皆是黑品所攝。 亥六、理攝 隨所在地,自性能令有如是相。於常常時、於恆恆時,有尋有伺心行所緣躁擾而轉,不得寂靜。   隨所在地至不得寂靜者:此即尋思理攝。能正了知:尋伺法性,躁擾而轉為其相故。 戌三、結 以如是等種種行相,於諸尋伺覺了麤相。 酉二、覺了靜相 又正了知:第 二靜慮無尋無伺,如是一切所說麤相皆無所有。是故宣說第二靜慮有其靜相,彼諸麤相皆遠離故。 未二、例餘作意 為欲證入第二靜慮,隨其所應,其餘作意,如前應知。   隨其所應其餘作意如前應知者:前說覺了尋伺麤相,及與第二靜慮靜相,唯是了相作意所攝。勝解作意乃至加行究竟果作意,說名為餘。於此定地一一皆有,隨其所應,如前應知。 午二、例上諸定 如是乃至為欲證入非想非非想處定,於地地中,隨其所應,當知皆有七種作意。 卯二、依二相辨2 辰一、二麤相3 巳一、明邊際 又彼麤相,遍在一切下地皆有。下從欲界,展轉上至無所有處。 巳二、出種類 當知麤相略有二種,謂諸下地苦住增上,望上所住不寂靜故;及諸壽量時分短促,望上壽量轉減少故。 巳三、例尋思 此二麤相,由前六事,如其所應,當正尋思。 辰二、二靜相 隨彼彼地樂離欲時,如其所應,於次上地尋思靜相,漸次乃至證得加行究竟果作意。 寅二、廣辨離欲及諸等至2 卯一、釋經說2 辰一、四靜慮4 巳一、初靜慮5 午一、釋離欲 復次,此中離欲者,欲有二種,一者、煩惱欲,二者、事欲。離有二種,一者、相應離,二者、境界離。 午二、釋離惡不善法 離惡不善法者,煩惱欲因 所生種種惡不善法。即身惡行、語惡行等,持杖、持刀、鬥訟、諍競、諂誑、詐偽、起妄語等。由斷彼故,說名為離惡不善法。 午三、釋有尋有伺 有尋有伺者,由於尋伺未見過失,自地猶有對治欲界諸善尋伺,是故說名有尋有伺。 午四、釋離生喜樂3 未一、離 所言離者,謂已獲 得加行究竟作意故。 未二、生 所言生者,由此為因、由此為緣,無間所生,故名離生。 未三、喜樂 言喜樂者,謂已獲得所希求義,及於喜中未見過失,有欣有喜 ;一切麤重已除遣故,及已獲得廣大輕安,身心調暢,有堪能故,說名喜樂。 午五、釋初靜慮具足安住4 未一、初 所言初者,謂從欲界最初上進,創首獲得,依順次數,說名為初。 未二、靜慮 言靜慮者,於一所緣繫念寂靜,正審思慮,故名靜慮。 未三、具足 言具足者,謂已獲得加行究竟果作意故。 未四、安住 言安住者,謂於後時,由所修習多成辦故,得隨所樂、得無艱難、得無梗澀,於靜慮定,其心晝夜能正隨順、趣向、臨入,隨所欲樂,乃至七日七夜能正安住,故名安住。 巳二、第二靜慮5 午一、釋尋伺寂靜及內等淨 復次,於有尋有伺三摩地相,心能棄捨。於無尋無伺三摩地相,繫念安住。   於有尋有伺三摩地相等者:此釋經說尋伺寂靜。謂初靜慮地尋伺不復現行,名寂靜故。 於諸怱務所行境界能正遠離,於不怱務所行境界安住其心,一味寂靜、極寂靜轉 ,是故說言:尋伺寂靜故、內等淨故。   於諸怱務所行境界等者:此釋經說名內等淨。謂為對治尋伺,攝念正知,於自內體其心捨住,遠離尋伺塵濁法故。如顯揚說。(顯揚論二卷六頁31,487a)由內體遍淨,得內等淨名。 午二、釋心一趣 又彼即於無尋無伺三摩地中 串修習故,超過尋伺有間闕位,能正獲得無間闕位,是故說言:心一趣故。 午三、釋無尋無伺 無尋無伺者,一切尋伺悉皆斷故。   一切尋伺悉皆斷故者:離尋伺欲,說名為斷。有尋有伺等地說:由離尋伺欲道理故,說名無尋無伺地,不由不現行故。(陵本四卷二頁265) 午四、釋定生喜樂3 未一、定 所言定者,謂已獲得加行究竟作意故。 未二、生 所言生者,由此為因、由此為緣,無間所生,故名定生。 未三、喜樂 言喜樂者,謂已獲得所希求義,又於喜中未見過失,有欣有喜;一切尋伺初靜慮地諸煩惱品所有麤重皆遠離故,能對治彼廣大輕安身心調柔有堪能樂所隨逐故,名有喜樂。 午五、釋第二靜慮具足安住2 未一、釋第二 依順次數,此為第二。 未二、指其餘 如是一切,如前應知。 巳三、第三靜慮4 午一、釋離喜 復次,彼於喜相深見過失,是故說言:於喜離欲。 午二、釋住捨念正知2 未一、住捨2 申一、辨相 又於爾時,遠離二種亂心災患,能於離喜第三靜慮攝持其心。第二靜慮已離尋伺,今於此中復離於喜,是故說言:安住於捨。   遠離二種亂心災患者:尋伺及喜能擾亂心,障無間捨,是名二種亂心災患。如下自釋應知。 申二、料簡 如是二法能擾亂心,障無間捨。初靜慮中有尋伺故,令無間捨不自在轉;第二靜慮由有喜故,令無間捨不自在轉。是故此捨,初二靜慮說名無有。由是因緣,修靜慮者,第三靜慮方名有捨。 未二、住正念正知 由有捨故,如如安住所有正念,如是如是彼喜俱行想及作意不復現行。   第三靜慮方名有捨者:顯揚論說:問:念、正知、捨,一切處有,何故於初靜慮等不說耶?答:初靜慮中,由尋伺門所引發故,雖有不說。第二靜慮中,有踊躍自體之所作業,及心所有少分煩惱所纏覆故,總以內等淨名顯之。第三靜慮中,彼心所有少分煩惱皆遠離故,顯彼自相,故經中說遠離喜貪。(顯揚論十九卷十二頁31,576a)由是當知,第三靜慮名有捨義,及彼初二靜慮名無捨義。又顯揚說:謂於已生喜想及作意不忍可故、有厭離故,不染汙住心、平等心、正直心,無轉動而安住性,名住於捨。(顯揚論二卷六頁31,487a)其義應知。 若復於此第三靜慮不善修故,或時失念,彼喜俱行想及作意時復現行,尋即速疾以慧通達,能正了知,隨所生起能不忍受,方便棄捨、除遣 、變吐,心住上捨,是故說有正念、正知。 午三、釋有身受樂 彼於爾時,住如是捨、正念、正知,親近、修習、多修習故,令心踊躍俱行喜受便得除滅。離喜寂靜、最極寂靜,與喜相違心受生起。彼於爾時,色身、意身領納受樂及輕安樂,是故說言:有身受樂。   離喜寂靜至有身受樂者:此顯樂受最勝微妙,遍身心轉。初二靜慮由有喜故,心無樂受。今此不爾,是故說言:離喜寂靜、最極寂靜,與喜相違心受生起。如是樂受,由依阿賴耶識及彼轉識相應俱轉,是故說言:色身、意身領納受樂及輕安樂。當知此中,色身、意身總集名身,是故經說有身受樂。 午四、釋聖宣說具足捨等2 未一、辨不共相 第三靜慮已下諸地,無如是樂及無間捨;第三靜慮已上諸地,此無間捨雖復可得,而無有樂。下地樂捨俱無有故,上地有捨而無樂故,是故說言:於是處所,謂第三靜慮,諸聖宣說。謂依於此已得安住補特伽羅,具足捨、念及以正知,住身受樂,第三靜慮具足安住。 未二、釋諸聖名 言諸聖者,謂佛世尊及佛弟子。   是故說言於是處所等者:謂唯第三靜慮有捨及樂,為佛世尊及佛弟子所宣說故。 巳四、第四靜慮4 午一、釋樂斷苦斷先喜憂沒2 未一、顯斷差別3 申一、樂斷2 酉一、標 復次,此中對治種類勢相似故,略不宣說樂斷對治,但說對治所作樂斷。 酉二、釋 何等名為此中對治?所謂捨、念及以正知。由即於此數修習故,便能棄捨令不出離第三靜慮第三靜慮地中勝樂,是故說言:由樂斷故。   復次此中對治種類勢相似故等者:謂於第四靜慮地中,非不具足捨、念及與正知,然是第三靜慮種類勢用相似,是故經中略不宣說,但說彼所對治樂斷。 申二、苦斷 修靜慮者,即於爾時,所有苦樂皆得超越。 申三、先喜憂沒 由是因緣,若先所斷、若今所斷,總集說言:樂斷、苦斷,先喜憂沒。 未二、配屬分位 謂入第四靜慮定時,樂受斷故;入第二靜慮定時,苦受斷故;入第三靜慮定時,喜受沒故;入初靜慮定時,憂受沒故。 午二、釋不苦不樂 今於此中,且約苦、樂二受斷故,說有所餘非苦樂受,是故說言:彼於爾時不苦不樂。   總集說言樂斷苦斷先喜憂沒等者:第四靜慮於色界定最為後邊,唯除捨根,所餘受根皆已出離,是故於此總集宣說,然彼非無先後差別。三摩呬多地說:於初靜慮出離憂根,第二靜慮出離苦根,第三靜慮出離喜根,第四靜慮出離樂根,乃至廣說。其義應知。(陵本十一卷十頁880) 午三、釋捨念清淨2 未一、釋前因 從初靜慮一切下地災患已斷。謂尋、伺、喜、樂、入息、出息。由彼斷故,此中捨念清淨鮮白。   從初靜慮一切下地災患已斷者:初三靜慮,由有尋、伺、喜、樂、入息、出息,故於壞劫有三種災,謂水、火、風。第四靜慮彼已斷故,無災能壞,更無能壞因緣法故。 未二、正辨相 由是因緣,正入第四靜慮定時,心住無動,一切動亂皆悉遠離,是故說言:捨念清淨。   一切動亂皆悉遠離者:攝事分說:尋、伺、喜、樂色界地中諸動斷故,立第四靜慮為無動處。(陵本九十七卷十八頁7303)由是當知此所說義。 午四、指釋第四靜慮具足安住 第四等言,如前所說初靜慮等,應知其相。 辰二、四無色4 巳一、空無邊處2 午一、釋眾義5 未一、色想出過 復次,以於虛空起勝解故,所有青、黃、赤、白等相應顯色想,由不顯現故,及厭離欲故,皆能超越,是故說言:色想出過故。   所有青黃赤白等相應顯色想者:此中等言,等取光、影、明、闇、雲、煙、塵、霧,及空一顯色。如是一切,皆名顯色,如五識身相應地說應知。(陵本一卷六頁12) 未二、有對想滅沒 由不顯現、超越彼想以為因故,所有種種眾多品類,因諸顯色和合積集有障礙想皆得除遣,是故說言:有對想滅沒故。 未三、種種想不作意 由遠離彼想以為因故,所有於彼種種聚中差別想轉。謂飲、食、瓶、衣、乘、莊嚴具、城、舍、軍、園、山、林等想。於是一切不作意轉,是故說言:種種想不作意故。 未四、入無邊空 除遣如是有色、有對、種種想已,起無邊想 虛空勝解,是故說言:入無邊空。 未五、空無邊處具足安住 由已超過近分加行究竟作意,入上根本加行究竟果作意定,是故說言:空無邊處具足安住。 午二、辨所緣 當知此中,依於近分,乃至未 入上根本定,唯緣虛空。若已得入上根本定,亦緣虛空,亦緣自地 所有諸蘊。又近分中,亦緣下地所有諸蘊。 巳二、識無邊處2 午一、超過一切空無邊處入無邊識 復次,若由此識,於無邊空發起勝解,當知此識無邊空相勝解相應。若有欲入識無邊處,先捨虛空無邊處想,即於彼識,次起無邊行相勝解。爾時超過近分、根本空無邊處,是故說言:超過一切空無邊處,入無邊識。 午二、識無邊處具足安住 由彼超過識無邊處所有近分,乃至加行究竟作意,入上根本加行究竟果作意定,是故說言:識無邊處具足安住。 巳三、無所有處2 午一、顯彼勝解 復次,從識無邊處求上進時,離其識外更求餘境,都無所得。謂諸所有或色、非色相應境性。彼求境界無所得時,超過近分及以根本識無邊處,發起都無餘境勝解,此則名為於無所有假想勝解。 午二、釋具足住 即於如是假想勝解多修習故,便能超過無所有處一切近分,乃至加行究竟作意,入彼根本加行究竟果作意定,是故說言:超過一切識無邊處,無少所有無所有處具足安住。 巳四、非想非非想處3 午一、釋非有想非無想 復次,從無所有處求上進時,由於無所有處想起麤想故,便能棄捨無所有處想。   由於無所有處想起麤想故者:謂由了相作意,於無所有處想了為麤相故。 由是因緣,先入無所有處定時,超過一切有所有想,今復超過無所有想。是故說言:非有想,謂或有所有想,或無所有想;非無想,謂非如無想及滅盡定,一切諸想皆悉滅盡。 午二、釋非想非非想 唯有微細想,緣無相境轉,是故說言:非想非非想。 午三、釋具足住 即於此處起勝解時,超過一切近分、根本無所有處,及非想非非想處近分,乃至加行究竟作意,入彼根本加行究竟果作意定,是故說言:超過一切無所有處,於非想非非想處具足安住。 卯二、辨定相2 辰一、標差別 復次,此中入靜慮定時,其身相狀如處室 中;入無色定時,其身相狀如處虛空。 辰二、隨難釋 當知此中,由奢摩他相,安住上捨,勤修加行。   由奢摩他相安住上捨等者:此釋前說入無色定,是故唯說由奢摩他及住上捨。離諸苦樂,最極寂靜,名上捨故。 寅三、二無心定3 卯一、標 復次,依靜慮等,當知能入二無心定。 卯二、列 一者、無想定,二者、滅盡定。 卯三、釋2 辰一、略說2 巳一、能入補特伽羅2 午一、無想定 無想定者,唯諸異生,由棄背想作意方便能入。 午二、滅盡定 滅盡定者,唯諸聖者,由止息想受作意方便能入。 巳二、能入方便2 午一、標 如是二定,由二作意方便能入。 午二、釋2 未一、無想定 謂無想定,由棄背想作意以為上首,勤修加行,漸次能入。 未二、滅盡定 若滅盡定,由從非想非非想處,欲求上進,暫時止息所緣作意以為上首,勤修加行,漸次能入。 辰二、廣顯2 巳一、無想定2 午一、辨加行 若諸異生作如是念:諸想如病、諸想如癰、諸想如箭,唯有無想寂靜微妙。攝受如是背想作意,於所生起一切想中,精勤修習不念作意。由此修習為因緣故,加行道中是有心位 ,入定無間,心不復轉。 午二、結證得 如是出離想作意為先,已離遍淨貪,未離廣果貪,諸心心法滅,是名無想定。由是方便證得此定。 巳二、滅盡定2 午一、辨加行 若諸聖者,已得非想非非想處,復欲暫時住寂靜住,從非有想非無想處心求上進;心上進時,求上所緣竟無所得;無所得故,滅而不轉。 午二、結證得 如是有學已離無所有處貪,或阿羅漢求暫住想作意為先,諸心心法滅,是名滅盡定。由是方便證得此定。   復欲暫時住寂靜住等者:三摩呬多地說:依非想非非想處相而入定者,謂於此二心深生厭捨,非想非非想處進趣所緣皆滅盡故,心便寂滅。(陵本十二卷二十頁1056)其義正同。此中二心,謂受及想。由欲暫時住解脫樂,故於此二深生厭捨;此二滅故,名滅盡定,亦名想受滅定。 寅四、五神通2 卯一、徵 復次,依止靜慮發五通等。云何能發? 卯二、釋2 辰一、略2 巳一、加行2 午一、依定思惟2 未一、標 謂靜慮者,已得根本清淨靜慮,即以如是清淨靜慮為所依止,於五通增上正法,聽聞受持,令善究竟。 未二、釋 謂於神境通、宿住通、天耳通、死生智通、心差別通等,作意思惟。 午二、修治作意 復由定地所起作意,了知於義、了知於法。由了知義、了知法故,如是如是修治其心。 巳二、修果 由此修習、多修習故,有時、有分發生修果五神通等。   復由定地所起作意了知於義等者:解深密說:修所成慧了知其義,與聞思別。此應準知。 辰二、廣5 巳一、標 又即如是了知於義、了知於法,為欲引發諸神通等,修十二想。 巳二、徵 何等十二? 巳三、列 一、輕舉想,二、柔軟想,三、空界想,四、身心符順想,五、勝解想,六、先所受行次第隨念想,七、種種品類集會音聲想,八、光明色相想,九、煩惱所作色變異想,十、解脫想,十一、勝處想,十二、遍處想。 巳四、釋2 午一、別辨五相2 未一、引五神通5 申一、神境通攝2 酉一、修習5 戌一、輕舉想2 亥一、發輕勝解 輕舉想者,謂由此想,於身發起輕舉勝解,如妒羅綿、或如疊絮、或似風輪。 亥二、能飄轉身2 天一、標 發起如是輕勝解已,由勝解作意,於彼彼處飄轉其身。 天二、釋 謂從床上飄置几上,復從几上飄置床上;如是從床飄置草座,復從草座飄置於床。 戌二、柔軟想2 亥一、辨相 柔軟想者,謂由此想,於身發起柔軟勝解,或如綿囊、或如毛毳、或如熟練。 亥二、顯業 此柔軟想,長養攝受前輕舉想。於攝受時,令輕舉想增長廣大。 戌三、空界想 空界想者,謂由此想,先於自身發起輕舉、柔軟二勝解已,隨所欲往,若於中間有諸色聚能為障礙,爾時便起勝解作意,於彼色中作空勝解,能無礙往。 戌四、身心符順想 身心符順想者,謂由此想,或以其心符順於身,或以其身符順於心。由此令身轉轉輕舉、轉轉柔軟、轉轉堪任、轉轉光潔,隨順於心、繫屬於心,依心而轉。 戌五、勝解想 勝解想者,謂由此想,遠作近解,近作遠解,麤作細解,細作麤解,地作水解,水作地解,如是一一差別大種展轉相作,廣如變化所作勝解,或色變化、或聲變化。   謂由此想至或聲變化者:菩薩地說:神境智通有多差別。此中遠作近解,近作遠解,謂於往來。麤作細解,細作麤解,謂於卷舒。地作水解,水作地解,乃至展轉相作,謂於轉變。或色變化,或聲變化,謂化為身及化為境,或化為語。如是略說種種差別應知。 酉二、領受2 戌一、顯種種3 亥一、標 由此五想修習成滿,領受種種妙神境通。 亥二、列 或從一身示現多身,謂由現化勝解想故;或從多身示現一身,謂由隱化勝解想故;或以其身,於諸牆壁、垣城等類厚障隔事直過無礙;或於其地出沒如水;或於其水斷流往返,履上如地;或如飛鳥,結加趺坐,騰颺虛空;或於廣大威德勢力日月光輪,以手捫摸;或以其身,乃至梵世自在迴轉。 亥三、結 當知如是種種神變,皆由輕舉、柔軟、空界、身心符順想所攝受勝解想故,隨其所應,一切能作。 戌二、釋迴轉2 亥一、標 此中以身於其梵世,略有二種自在迴轉。 亥二、列 一者、往來自在迴轉;二、於梵世諸四大種一分造色,如其所樂,隨勝解力,自在迴轉。 申二、宿住通攝2 酉一、加行 先所受行次第隨念想者,謂由此想,從童子位迄至於今,隨憶念轉,自在無礙。隨彼彼位,若行、若住、若坐、若臥,廣說一切先所受行,隨其麤略,次第無越,憶念了知。 酉二、得果 於此修習、多修習故,證得修果,於無量種宿世所住,廣說乃至所有行相、所有宣說,皆能隨念。 申三、天耳通攝2 酉一、修習 種種品類集會音聲想者,謂由此想,遍於彼彼村邑、聚落,或長者眾、或邑義眾、或餘大眾、或廣長處、或家、或室,種種品類諸眾集會所出種種雜類音聲、名諠噪聲,或於大河眾流激湍波浪音聲,善取其相,以修所成定地作意,於諸天人,若遠、若近,聖、非聖聲,力勵聽採。 酉二、得果 於此修習、多修習故,證得修果清淨天耳,由是能聞人間、天上,若遠、若近,一切音聲。   於諸天人若遠若近聖非聖聲者:謂諸天聲、人聲、遠聲、近聲、聖聲、非聖聲有多差別。菩薩地中有釋。(陵本三十七卷十頁3044)隨應準知。 申四、死生智通攝2 酉一、修習 光明色相想者,謂於如前所說種種諸光明相,極善取已,即於彼相作意思惟。又於種種諸有情類善不善等業用差別,善取其相,即於彼相作意思惟,是名光明色相想。   善不善等業用差別者:此說身之所作善、惡、無記諸差別業,由彼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色可取相故。 酉二、得果 於此修習、多修習故,證得修果死生智通,由是清淨天眼通故,見諸有情,廣說乃至身壞已後,往生善趣天世間中。 申五、心差別通攝2 酉一、修習2 戌一、標 煩惱所作色變異想者,謂由此想,於貪、恚、癡、忿、恨、覆、惱、誑、諂、慳、嫉,及以憍、害、無慚、無愧諸餘煩惱及隨煩惱纏繞其心諸有情類,種種色位色相變異,解了分別。 戌二、釋2 亥一、辨貪等3 天一、有貪 如是色類有貪欲者,有色分位、色相變異,謂諸根 躁擾、諸根掉舉,言常含笑。 天二、有瞋 如是色類有瞋恚者,有色分位、色相變異,謂面恆顰蹙,語音謇澀,言常變色。 天三、有癡 如是色類有愚癡者,有色分位、色相變異,謂多分瘖瘂,事義闇昧,言不辯了,語多下俚 。 亥二、例餘煩惱 由如是等行相流類,廣說乃至無慚愧等所纏繞者,有色分位、色相變異,善取其相,復於彼相作意思惟。 酉二、得果 於此修習、多修習故,發生修果心差別智,由此智故,於他有情補特伽羅隨所尋思、隨所伺察心、意、識等,皆如實知。 未二、引聖功德2 申一、指修相 解脫、勝處、遍處想者,如前三摩呬多地,應知修相。   如前三摩呬多地應知修相者:如前三摩呬多地 說:修觀行者,先於所緣思惟勝解;次能制伏;既於制伏得自在已,後即於此遍一切處,如其所欲而作勝解;是故此三如是次第。(陵本十二卷八頁995)是即修相應知。 申二、顯得果2 酉一、最勝神通 由於此想親近修習多修習故,能引最勝諸聖神通 ,若變事通、若化事通、若勝解通。 酉二、種種功德 及能引發無諍、願智、四無礙解。謂法無礙解、義無礙解、辭無礙解、辯無礙解等種種功德。   若變事通等者:如能變作金銀等物,堪有所用,名變事通。如其勝解,隨所轉變,皆能成就,名勝解通。當知此二,由八色遍處善清淨引。隨其所欲,轉色成空,名化事通。當知此由空遍處善清淨引。無諍、願智、無礙解等諸勝功德,當知此由識遍處善清淨引。義如三摩呬多地說。(陵本十二卷八頁996) 午二、顯神通別2 未一、聖神通 又聖、非聖二神境通有差別者,謂聖神通,隨所變事、隨所化事、隨所勝解,一切皆能如實成辦,無有改異,堪任有用。 未二、非聖神通 非聖神通不能如是,猶如幻化,唯可觀見,不堪受用。 巳五、結 當知如是十二種想,親近、修習、多修習故,隨其所應,便能引發五種神通,及能引發不共異生如其所應諸聖功德。 寅五、生差別3 卯一、四靜慮4 辰一、初靜慮攝 復次,此中於初靜慮下中上品善修習已,隨其所應,當生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眾同分中。 辰二、第二靜慮攝 於第二靜慮下中上品善修習已,隨其所應,當生少光天、無量光天、光 淨天眾同分中。 辰三、第三靜慮攝 於第三靜慮下中上品善修習已,隨其所應,當生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眾同分中。 辰四、第四靜慮攝2 巳一、三天處 於第四靜慮下中上品善修習已,隨其所應,當生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眾同分中。 巳二、五淨居 若不還者,以無漏第四靜慮間雜熏修有漏第四靜慮;即於此中,下品、中品、上品、上勝品、上極品善修習已,隨其所應,當生五淨居天眾同分中。謂無煩、無熱、善現、善見、色究竟天。   間雜熏修有漏第四靜慮等者:三摩呬多地說:長時相續入諸靜慮,有漏、無漏更相間雜。乃至有漏無間無漏現前,無漏無間還入有漏,當知齊此熏修成就,乃至廣說。若有餘取而命終者,由此因緣,便入淨居。(陵本十二卷四頁978)此中唯說第四靜慮是其差別,餘應準知。 卯二、四無色2 辰一、標生處 若於空處、識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下中上品善修習已,當生空處、識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隨行天眾同分中。 辰二、明住別 由彼諸天無有形色,是故亦無處所差別。   隨行天眾同分中者:有色有情中有趣生有形色別,往至生處便被拘礙。無色不爾,無有形色,亦無生處,名隨行天,唯隨業行為生因故。 然住所作有其差別。   然住所作有其差別者:於彼彼定具足安住,是名為住。於其住中,緣自他蘊多有所作,名住所作。由是為因,生有差別。 卯三、無想天 於無想定善修習已,當生無想有情天眾同分中。 寅六、離欲者相3 卯一、徵 復次,此中云何應知離欲者相? 卯二、釋3 辰一、身業攝 謂離欲者,身業安住,諸根無動,威儀進止無有躁擾,於一威儀能經時久,不多驚懼,終不數數易脫威儀。 辰二、語業攝 言詞柔軟、言詞寂靜,不樂諠雜、不樂眾集,言語安詳。 辰三、意業攝2 巳一、五識相應相 眼見色已,唯覺了色,不因覺了而起色貪;如是耳聞聲已、鼻齅香已、舌嘗味已、身覺觸已,唯覺了聲乃至其觸,不因覺了而起聲貪乃至觸貪。   於一威儀能經時久等者:此顯結加趺坐能經久時,不速疲倦,故不數數易脫威儀。又閑居時,或於塵霧,或昏夜分,見大雲氣,聞震雷音;或逢雹雨獅子虎豹;或遭凶猾竊劫抄虜;或遇非人來相嬈逼;便生驚怖,身毛為豎。如思所成地說。(陵本十八卷八頁1557)如是驚怖,當知未斷妄分別貪為因緣生。若已離欲,無如是事,是故說言不多驚懼。 巳二、意識相應相 能無所畏,覺慧幽深,輕安廣大,身心隱密,無有貪婪、無有憤發,能有堪忍,不為種種欲尋思等諸惡尋思擾亂其心。 卯三、結 如是等類,當知名為離欲者相。   能無所畏等者:菩薩地說有五怖畏,謂不活畏、惡名畏、死畏、惡趣畏、處眾怯畏。今說離欲能無所畏,隨應當知。然非除斷,由依世間道而離欲故。三摩呬多地說:證得清淨第四靜慮者,凡有所為審諦圓滿,無諸放逸,於一切義無不了知,其性捷利。又說:八經九經以為喻者,由堅緻故,顯蚊蝱等不能侵損。首足皆覆者,若有二失,容可侵損。謂衣薄故,有露處故。今此顯示二失俱無。此定亦爾,其心清淨鮮白周遍,一切散動所不能侵;堪忍寒暑乃至他所呵叱惡言,及內身中種種苦受。(陵本十二卷十七頁1039)此說覺慧幽深,身心隱密,義應準釋。 瑜伽師地論科句披尋記卷第三十三 � 「正」,大正作「止」。 � 「能」,磧砂作「使」。 � 「枯骨」,磧砂、大正、陵本作「骨鎖」。 � 「事」,磧砂、大正、陵本作「失」。 � 「靜」,磧砂作「淨」。 � 「品」,磧砂作「見」。 � 「由」,磧砂、大正、陵本作「猶」。 � 「永」,磧砂作「求」。 � 「心勤」,大正作「正勒」。 � 磧砂無「修」字。 � 「攝」,披尋記原作「釋」。 � 「苦」,大正作「若」。 � 「第」,大正作「弟」。 � 「因」,磧砂作「困」。 � 「獲」,大正作「獄」。 � 磧砂、大正、陵本無「有欣有喜」一句。 � 「轉」,磧砂作「故」。 � 磧砂無「中」字。 � 「遣」,磧砂作「遺」。 � 「想」,大正作「相」。 � 「未」,磧砂作「天」。 � 「地」,磧砂作「他」。 � 「室」,磧砂作「空」。 � 「位」,磧砂作「住」。 � 「根」,磧砂作「相」。 � 「俚」,磧砂、大正作「里」。 � 「三摩呬多地」,披尋記原作「三摩地」。 � 「通」,磧砂作「遇」。 � 「光」,大正作「極光」。
本文档为【披寻记-33】,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1507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17KB
软件:Word
页数:36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4-07
浏览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