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三章 中医养生

第三章 中医养生

举报
开通vip

第三章 中医养生null第三章:中医养生第三章:中医养生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养生(又称摄生、道生、保生等)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之意。养生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 null养生—即保养生命之义。养生的重要意义一、增强体质 二、预防疾病 三、延缓衰老 null养生学说——是指研究...

第三章  中医养生
null第三章:中医养生第三章:中医养生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养生(又称摄生、道生、保生等)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之意。养生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 null养生—即保养生命之义。养生的重要意义一、增强体质 二、预防疾病 三、延缓衰老 null养生学说——是指研究养生的理论、原则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从学术流派来看,又有道家养生、儒家养生、医家养生、释家养生和武术家养生之分,他们的养生之道在静神、动形、固精、调气、食养及药饵等方面各有侧重,各有所长。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养生理论和方法,丰富了养生学的内容。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 null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养生学吸取各学派之精华,提出了一系列养生原则。如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等,使养生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中医养生学涉及到现代科学中预防医学、心理医学、行为科学、医学保健、天文气象学、地理医学、社会医学等多学科领域,实际上它是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是当代生命科学中的实用学科。 null中医养生学的特点: 一、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养生理论都是以“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为出发点,去认识人体生命活动及其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协调,讲究体内气化升降,以及心理与生理的协调一致。并用阴阳五形学说、脏腑经络理论来阐述人体生老病死的规律。尤其把精、气、神作为人体之三宝,作为养生保健的核心,进而确定了指导养生实践的种种原则,提出养生之道即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使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的移易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 null 二、和谐适度的宗旨 养生保健必须整体协调,寓养生于日常生活之中,贯穿在衣、食、住、行、坐、卧之间,事事处处都有讲究。其中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和谐适度。使体内阴阳平衡,守其中正,保其冲和,则可健康长寿。 三、综合、辨证的调摄 人类健康长寿并非靠一朝一夕、一功一法的摄养就能实现的,而是要针对人体的各个方面,采取多种调养方法,持之以恒地进行审因施养,才能达到目的。 四、适应范围广泛 养生保健实可与每个人的一生相始终。 null养生的基本原则一、顺应自然 二、形神兼养 三、动静结合 四、调养脾胃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null养生的主要方法一、顺时摄养二、精神调养三、惜精养肾四、饮食调养五、运动保健六、药物养生七、推拿针灸养生第二节 中医养生之道第二节 中医养生之道 我们知道,人体是与天相应相通的,精气神三位一体的、以五脏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人体的生命活动,是以体内脏腑阴阳气血为依据的。脏腑阴阳气血平衡,人体才会健康无病,不易衰老,寿命才能得以延长。 所以,中医的养生观以“天人相应”和“形神合一”的整体观为出发点,以保持生命活动的动静互涵、平衡协调为基本准则。主张“正气为本”,提倡“预防为主”,强调辨证思想。 ★天人相应的整体养生观, ★调理阴阳的养生观, ★药食同源的养生观, ★全面膳食与审因用膳相结合的养生观。null具体的讲中医养生包括那些调养哪?中医养生应该是调养精神、调养饮食、调养形体、调养寒热、调养七情六欲。 中医养生保健应该包括:             1.动养:运动养生。              2.静养:分为静养身体和静养心神。                     静养身体如:气功、瑜伽、儒家养生等。                    静养心神如:人体的七情六欲。              3.食养:饮食。              4.居养:自然环境和居住环境。              5.四季养生:null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 : 一、协调脏腑 脏腑的生理,以“藏”、“泻”有序为其特点。五脏是以化生和贮藏精、神、气、血、津液为主要生理功能;六腑是以受盛和传化水谷、排泄糟粕为其生理功能。藏、泻得宜,机体才有充足的营养来源,以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null 二、畅通经络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只有经络通畅,气血才能川流不息地营运于全身。只有经络通畅,才能使脏腑相通、阴阳交贯,内外相通,从而养助腑、生气血、布津液.传糟粕、御精神,以确保生命活动顺利进行,新陈代谢旺盛。 畅通经络在养生方法中主要作用形式有二:一是活动筋骨,以求气血通畅。二是开通任督二脉,营运大小周天。 null 三、清静养神 清静养神原则的运用归纳起来,大要不外有三。一是以清静为本,无忧无虑,静神而不用,即所谓“恬淡虚无”之态,其气即可绵绵而生;二是少思少虑,用神而有度,不过分劳耗心神,使神不过用,即《类修要诀》所谓:“少思虑以养其神”;三是常乐观,和喜怒,无邪念妄想,用神而不躁动,专一而不杂、可安神定气,即《内经》所谓:“以恬愉为务”。 null 四、节欲葆精 《类经》明确指出:“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 葆精的另一方面含义,还在于保养肾精,也即狭义的“精”。 养精的目的,必须抓住两个关键环节。其一为节欲。其二是保精,此指广义的精而言,精禀于先天,养于水谷而藏于五脏,若后天充盛,五脏安和,则精自然得养,故保精即是通过养五脏以不使其过伤,调情志以不使其过极,忌劳伤以不使其过耗,来达到养精保精的目的。 null五、调息养气 养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保养元气,一是调畅气机。元气充足,则生命有活力,气机通畅,则机体健康。 保养正气,首先是顺四时、慎起居,如果人体能顺应四时变化,则可使阳气得到保护,不致耗伤。 保养正气,多以培补后天,固护先天为基点,饮食营养以培补后天脾胃,使水谷精微充盛,以供养气。而节欲固精,避免劳伤,则是固护先天元气的方法措施。 至于调畅气机,则多以调息为主。呼吸吐纳,可调理气息,畅通气机,宗气宣发,营卫周流,可促使气血流通。经脉通畅。 null六、综合调养 综合调养的内容,不外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脏腑、经络、精神情志、气血等方面,具体说来,大致有:顺四时、慎起居、调饮食、戒色欲、调情志、动形体,以及针灸、推拿按摩、药物养生等诸方面内容。 具体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养宜适度 2、养勿过偏 3、审因施养 null 七、持之以恒 1、养生贯穿一生 2、练功贵在精专 3、养生重在生活化 精神养生 精神养生 精神养生,就是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济生活等方法,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达到形神高度统一、提高健康水平。 愤怒、悲伤、忧思、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压抑在心中而不能充分疏泄,便对健康有害,甚至会引起疾病。如果情志波动过于持久,过于剧烈,超越了常度,则将引起机体多种功能紊乱而导致疾病。因此情感对人体的损益效果,不单取决于情志本身,而同时取决于人们对感情的态度和使用感情的方式。 null影响情志变化的因素: 人的情志变化是由内外刺激引起的,即外源性因素、内源性因素。 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病理因素,都是导致情志变动的内外因素。 情志对健康的影响 七情之中,有六情属恶性刺激,唯有喜属于良性刺激。情志致病还与其刺激的程度强弱有关。根据情志刺激的程度,可分为暴发性和渐进性刺激两大类。七情之中,喜、怒、惊、恐以刺激量过大、过猛为暴发性致病条件。忧、思、悲的情志刺激以刺激时间长为致病条件,持续不良的心境,积久而成疾。 null情志变化的个体差异 人的体质有强弱之异,性格有刚柔之别,年龄有长幼之殊,性别有男女之分。因此,对同样的情志刺激,则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 调神之法概括起来可有:清静养神、立志养德、开朗乐观、调畅情志、心理平衡等方面。 清静养神 清静,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因神气清净而无杂念,可达真气内存,心神平安的目的。此处之“清静”是指思想清静,即心神之静。心神不用不动固然属静,但动而不妄动,用之不过,专而不乱,同样属于“静”。我们提倡的思想清静主要是思想专一,排除杂念,不见异思迁,想入非非,而是要思想安定,专心致志地从事各项工作、学习。 null清静养神的方法 1、少私寡欲 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嗜欲。 2、养心敛思 养心,即保养心神;敛思,即专心致志,志向专一,排除杂念,驱逐烦恼。 立志养德 正确的精神调养,必须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只有对生活充满信心,有目标、有追求的人,才能很好地进行道德风貌的修养和精神调摄,更好地促进身心健康。 null从生理上来讲,道德高尚,光明磊落,性格豁达,心理宁静,有利于神志安定,气血调和,人体生理功能正常而有规律的进行,精神饱满,形体健壮。这说明养德可以养气,养神,使“形与神俱”,健康长寿。 开朗乐观 性格开朗,精神乐观是健身的要素、长寿的法宝 。 性格开朗,活泼乐观,精神健康者,不易患精神病、重病和慢性病,即使患了病也较易治愈,容易康复。 乐观的情绪是调养精神,舒畅情志,防衰抗老的最好的精神营养。精神乐观可使营卫流通,气血和畅,生机旺盛,从而身心健康。 null保持心理平衡 当代社会的特点之一是竞争。长期处在高节奏的竞争环境中,容易产生焦虑、心力疲劳、神经质等心理现象。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心理健康。 调摄情绪方法 :归纳起来可分为节制法、疏泄法、转移法和情志制约法。 节制法 遇事戒怒 ,宠辱不惊 疏泄法 直接发泄,疏导宣散 转移法又可称移情法。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改变人的思想焦点,或改变其周围环境,使其与不良刺激因素脱离接触,从而从情感纠葛中解放出来,或转移到另外事物上去。升华超脱 ,移情易性 ,运动移情null情志制约法又称以情胜情法。它是根据情志及五脏间存在的阴阳五行生克原理,用互相制约、互相克制的情志,来转移和干扰原来对机体有害的情志,藉以达到协调情志的目的。 五脏情志制约法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曾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阴阳情志制约法运用情志之间阴阳属性的对立制约关系,调节情志,协调阴阳,是为阴阳情志制约法。 环境与养生 环境与养生 养生环境,是指空气、水源、阳光、土地、植被、住宅、社会人文等因素综合起来,所形成的有利于人类生活、工作、学习的外部条件。 人类适宜的自然环境,大致应具备以下几点,即洁净而充足的水源,新鲜的空气,充沛的阳光,良好的植被以及幽静秀丽的景观等。这个适宜的自然环境,不仅应满足人类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还要适应人类特殊的心理需求,甚至要与不同的民族、风俗相协调。起居与养生 起居与养生 起居调摄所包含的内容很多,衣食住行、站立坐卧、苦乐劳逸等的养生措施都属起居调摄范畴。只介绍起居有常、劳逸适度、服装顺时适体和排便保健法四个方面。 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主要是指起卧作息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一定的规律并合乎自然界和人体的生理常度。 null合理作息的保健作用 起居作息有规律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能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避免发生疾病,达到延缓衰老、健康长寿的目的。 劳逸适度 劳逸适度的保健作用:调节气血运行 ,益智防衰 1、体力劳动要轻重相宜 2、脑力劳动要与体力活动相结合 3、家务劳动秩序化  4、休息保养多样化 服装顺时适体睡眠养生 睡眠养生 所谓睡眠养生就是根据宇宙与人体阴阳变化的规律,采用合理的睡眠方法和措施,以保证睡眠质量,恢复机体疲劳,养蓄精神,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目的。 睡眠对长寿的意义是任何其他方式难以取代的,它的作用可概括为五个方面: 1、消除疲劳  2、保护大脑 3、增强免疫 4、促进发育 5、利于美容   null一般认为,春夏宜晚睡早起(每天大约需睡5~7个小时),秋季宜早睡早起(每天大约需睡7~8个小时),冬季宜早睡晚起(每天大约需睡8~9个小时)。 我国古人把睡眠经验总结为“睡眠十忌”。一忌仰卧;二忌忧虑;三忌睡前恼怒,四忌睡前进食;五忌睡卧言语;六忌睡卧对灯光;七忌睡时张口;八忌夜卧覆首;九忌卧处当风;十忌睡卧对炉火。饮食养生 饮食养生 饮食养生,就是按照中医理论,调整饮食,注意饮食宜忌,合理地摄取食物,以增进健康,益寿延年的养生方法。 饮食养生的目的在于通过合理而适度地补充营养,以补益精气,并通过饮食调配,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颇,从而增进机体健康、抗衰延寿。 null《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 食物对人体的营养作用,还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在其对人体脏腑、经络、部位的选择性上,即通常所说的“归经”问题。如:茶入肝经,梨入肺经,粳米入脾、胃经,黑豆入肾经等等 饮食养生的作用 :强身、防病 、益寿、防衰 null饮食调养的原则 :一要“和五味”,即食不可偏,要合理配膳,全面营养;二要“有节制”,即不可过饱,亦不可过饥,食量适中,方能收到养生的效果;三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四要因时因人而宜,根据不同情况、不同体质,采取不同的配膳营养。 合理调配 以谷类为主食品,肉类为副食品,用蔬菜来充实,以水果为辅助。人们必须根据需要,兼而取之。 定量、定时 饮食有节,一是指进食的量,一是指进食的时间。所谓饮食有节,即进食要定量、定时。 “早饭宜好,午饭宜饱,晚饭宜少” null饮食卫生 饮食宜新鲜 ,宜以熟食为主 ,注意饮食禁忌 ,因时因人制宜 饮食调摄,还要根据不同的年龄、体质、个性、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分别予以安排,不可一概而论。 进食保健:进食宜缓 ,食宜专致 ,进食宜乐 食后养生 :食后摩腹 ,食后散步 ,食后漱口 浴身保健 浴身保健 浴身保健系指利用水、日光、空气、泥沙等有形的或无形的天然物理因素,来沐浴锻炼以防病健身的方法。通过沐浴,可分别起到发汗解表、祛风除湿、行气活血、舒筋活络、调和阴阳、振奋精神等作用。 浴身分为冷水浴、热水浴、蒸气浴、矿泉浴、药浴和其他浴身方法等六类。 冷水浴让健康锻炼者和某些疾病的患者,浸入水温低于25℃的水中,或施行擦浴、淋浴,使身体接受寒冷水温作用的方法,称为冷水浴。 null冷水浴的作用:能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防止动脉硬化。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加强呼吸器官的功能,提高抗寒能力 。增强消化器官功能 。使皮肤保持健美 。 浴身方法 冷水浴包括冷水浴面、擦身、浴足、浸浴、冲淋、冬泳等形式。 热水浴(包括冷热交替浴) 热水浴是温热水浴的统称。根据浴水温度的高低,可再细分为温水浴和热水浴。水温在36℃~38℃之间者称温水浴;38℃以上者叫热水浴。热水浴与冷水浴交替施行则称为冷热水交替浴。 null作用:清洁皮肤 ,活血通络 ,振奋精神,松弛紧张 蒸气浴 蒸气浴是指在一间具有特殊结构的房屋里将蒸气加热,人在弥漫的蒸气里沐浴。 干热蒸气浴,如芬兰浴、罗马浴、浴室内气温较高,达80℃~110℃,相对湿度较低,约为20%~40%. 湿热蒸气浴,浴室气温为40℃~50℃,相对湿度较高,甚至可达100%,俄罗斯浴、日本浴属此类型。 null矿泉浴 矿泉浴系指应用一定温度、压力和不同成分的矿泉水沐浴。矿泉水有冷热两种,冷泉常属饮用,热泉多入浴,由于沐浴的矿泉水多有一定的温度,故矿泉浴又称为温泉浴。 矿泉浴方法很多,较常用的方法有浸浴、直喷浴、运动浴三种。 药浴 药浴,是指在浴水中加入药物的煎汤或浸液,或直接用中药蒸气沐浴全身或熏洗患病部位的健身防病方法。 null药浴形式多种多样,常用有浸浴、熏蒸、烫敷三种。作养生保健用,以浸浴多见。 保健灸法 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以达到和气血、调经络、养脏腑、益寿延年的目的,这种养生方法称之为保健灸法。 灸法一般多用艾灸。艾为温辛、阳热之药。其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是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灸用以陈旧者为佳。点燃后,热持久而深入,温热感直透肌肉深层,一经停止施灸,便无遗留感觉,这是其他物质所不及的。因而,艾是灸法理想的原料。 null保健灸的主要作用是温通经脉、行气活血、培补先天、后天,和调阴阳,从而达到强身、防病、抗衰老的目的。 保健推拿按摩 运用手和手指的技巧,按摩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从而达到预防、保健目的的养生方法,叫做保健按摩。 保健按摩的作用 :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调和营卫,平衡阴阳 。 药物养生 药物养生 具有抗老防衰作用的药物,称为延年益寿药物。运用这类药物来达到延缓衰老,健身强身目的的方法,即是药物养生。 本着“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予以辨证施药。虚者,多以气血阴阳的不足为其主要表现。在方药养生中,即以药物进补,予以调理,气虚者补气,血虚者养血,阴虚者滋阴,阳虚着壮阳,补其不足而使其充盛,则虚者不虚,身体可强健而延年;null 实者,多以气血痰食的郁结、壅滞为主要表现。在方药养生方面,即以药物宣通予以调理,气郁者理气,血瘀者化瘀,湿痰者化湿,热盛者清热,寒盛者驱寒,此为泻实之法,以宣畅气血、疏通经络、化湿导滞、清热、驱寒为手段,以达到行气血、通经络、协调脏腑的目的,从而使人体健康长寿。 益寿延年方的组方原则 有补有泻,有塞有通,动静结合,相辅相成。 第三节 四季养生第三节 四季养生因时养生,就是按照时令节气的阴阳变化规律,运用相应的养生手段保证健康长寿的方法。这种“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是中国养生学的一大特色。 因时养生的原则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捂秋冻 。慎避虚邪 春季养生 春季养生在精神、饮食、起居诸方面,都必须顺应春天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 null一、精神养生 春属木,与肝相应。肝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故春季养生,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愉快,对于自然万物要“生而勿杀,于而勿夺,赏而不罚”。在春光明媚,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天,应该踏青问柳,登山赏花,临溪戏水,行歌舞风,陶冶性情,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春季的大自然相适应,充满勃勃生气,以利春阳生发之机。 null二、起居调养 春回大地,人体的阳气开始趋向于表,皮肤腠理逐渐舒展,肌表气血供应增多而肢体反觉困倦,故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之说,往往日高三丈,睡意未消。然而,睡懒觉不利于阳气生发。因此,在起居方面要求夜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在庭院或场地信步慢行,克服情志上倦懒思眠的状态,以助生阳之气升发。 null三、饮食调养 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而不宜食酸收之味。故《摄生消息论》说:“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 四、运动调养 入春后,应加强锻炼。到空气清新之处,如公园、广场、树林、河边、山坡等地,玩球、跑步、打拳、做操,形式不拘,取己所好,尽量多活动,使春气升发有序,阳气增长有路,符合“春夏养阳”的要求。 null五、防病保健 初春,由寒转暖,温热毒邪开始活动,致病的微生物细菌、病毒等,随之生长繁殖。因而风湿、春温、温毒、温疫等,包括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肺炎、麻疹、流血、猩红热等传染病多有发生、流行。预防措施,一是讲卫生,除害虫,消灭传染源。二是多开窗户,使室内空气流通。三是加强保健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null夏季养生 夏季烈日炎炎,雨水充沛,万物竞长,日新月异。阳极阴生,万物成实。夏季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养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一、精神调养 夏属火,与心相应,所以在赤日炎炎的夏季,要重视心神的调养。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宽阔,精神饱满,如同含苞待放的花朵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 null二、起居调养 夏季作息,宜晚些入睡,早些起床,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 “暑易伤气”,炎热可使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所以,安排劳动或体育锻炼时,要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并注意加强防护。午饭后,需安排午睡,一则避炎热之势,二则可恢复疲劳。 酷热盛夏,每天洗一次温水澡,是一项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 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null三、饮食调养 五行学说认为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 四、运动调养 夏天运动锻炼,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公园、河湖水边、庭院空气新鲜处,锻炼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广播操为好,有条件最好能到高山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夏天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 null五、防病保健 (一)预防暑热伤人 夏季酷热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易致疰夏、中暑等病。疰夏主要表现为胸闷、胃纳欠佳、四肢无力,精神萎靡、大便稀薄、微热嗜睡、出汗多、日渐消瘦。预防疰夏,在夏令之前,可取补肺健脾益气之品,并少吃油腻厚味,减轻脾胃负担,进入夏季,宜服芳香化浊,清解湿热之方,如每天用鲜藿香叶、佩兰叶各10g,飞滑石、炒麦芽各30g,甘草3g,水煎代茶饮。 null(二)“冬病夏治”保健 从小暑到立秋,人称“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对于一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痹证等阳虚证,是最佳的防治时机,称为“冬病夏治”。 秋季养生 气候由热转寒,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转变为阴盛的关键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人体阴阳的代谢也开始阳消阴长过渡。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 null一、精神调养 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情结。 秋高气爽,秋天是宜人的季节,但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草枯叶落,花木凋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垂慕之感,产生忧郁、烦躁等情绪变化。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以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我国古代民间有重阳节(阴历九月九日)登高赏景的习俗,也是养收之一法,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一切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是调解精神的良剂。null二、起居调养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 ,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之太过。 三、饮食调养 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可能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一点酸味果蔬。秋燥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佳。如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 。 null四、运动调养 秋季,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可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 秋季吐纳健身法,对延年益寿有一定好处。具体做法:每日清晨洗漱后,于室内闭目静坐,先叩齿36次,再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里液满,漱炼几遍,分3次咽下,并意送至丹田,稍停片刻,缓缓做腹式深呼吸。吸气时,舌舔上腭,用鼻吸气,用意将气送至丹田。再将气慢慢从口呼出,呼气时要稍(音致,擦的意思)口,默念(口四)(音审),但不要出声。如此反复30次。 null五、防病保健 秋季是肠炎、痢疾、疟疾、“乙脑”等病的多发季节。预防工作显得尤其重要。要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蝇。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和被污染的食物。群体大剂量投放中药,如板蓝根、马齿苋等煎剂,对肠炎、痢疾的流行可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为防治“乙脑”则应按时接种乙脑疫苗。 预防秋燥除适当多服一些维生素外,还应服用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 null冬季养生 冬三月,从立冬至立春前,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是一年中气候最寒冷的季节。冬季养生之道,应眼于一个“藏”字。 一、精神调养 为了保证冬令阳气伏藏的正常生理不受干扰,首先要求精神安静。养精蓿锐,有利于来春的阳气萌生。 null二、起居调养 冬季起居作息,中医养生学的主张,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阳气潜藏,阴精积蓄,养藏保精 。至于防寒保暖,也必须根据“无扰乎阳”的养藏原则,做到恰如其分。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null三、饮食调养 冬季饮食对正常人来说,应当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的原则,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热,最宜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为避免维生素缺乏,应摄取新鲜蔬菜。 宜食谷类、羊肉、鳖、龟、木耳等食品,宜食热饮食,以保护阳气。由于冬季重于养“藏”,放在此时进补是最好的时机。 四、运动调养 “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句民谚,是以说明冬季锻炼的重要性 。但要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雪、雾露中锻炼。 null五、防病保健 冬季是进补强身的最佳时机。进补的方法有两类:一是食补,一是药补,两者相较,“药补不如食补”。 冬季是麻疹、白喉、流感、腮腺炎等疾病的好发季节,除了注意精神、饮食运动锻炼外,还可用中药预防,如大青叶、板蓝根对流感、麻疹、腮腺炎有预防作用;黄芩可以预防猩红热;兰花草、鱼腥草可预防百日咳;生牛膝能预防白喉。 null冬寒也常诱发痼疾,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病、脑血管病,以及痹证等,防寒护阳,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要注意颜面、四肢的保健,防止冻伤。 交节前后的自我调养 一些急病重症,往往在节气日前后发病,在节气日前后死亡。必须注意下列各点: 1、节气日前后两三天。要注意保存体力,不要熬夜,要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要过分劳累,尤其不可劳汗当风。 null2、节气日前后,要注意情绪的稳定和乐观。尽量避免情绪冲动。 3、注意饮食适度,不吃过寒、过热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4、要注意及时增减衣服,谨防外邪侵袭机体。 5、在四立、二至、二分八个大的节气日前后;尤其要十分慎重,年老体弱的人,可适当服些保健药物(如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等),一些救急药物,应随身携带,以防万一。 第四节 养生提示 第四节 养生提示 不良体质的养生 一、阴虚体质 (一)体质特点 形体消瘦,午后面色潮红、口咽少津,心中时烦,手足心热,少眠,便干,尿黄,不耐春夏,多喜冷饮,脉细数,舌红少苔。 (二)养生方法 1、精神调养 阴虚体质之人性情急躁、常常心烦易怒,这是阴虚火旺、火扰神明之故,允应遵循《内经》“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之养神大法。平素加强自我涵养,常读自我修养的书籍,自觉地养成冷静、沉着的习惯。在生活和工作中,对非原则性问题,少与人争,以减少激怒,要少参加争胜负的文娱活动。此外,节制性生活也很重要。 null2、环境调摄 阴虚者,故常手足心热,口咽干燥,常畏热喜凉,冬寒易过,夏热难受。夏季,应注意避暑,“秋冬养阴” 更为重要。 3、饮食调养 饮食调理的原则是保阴潜阳,宜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蔬菜、水果、豆腐、鱼类等清淡食物,并着意食用沙参粥、百合粥、枸杞粥、桑椹粥、山药粥。条件许可者,可食用燕窝、银耳、海参、淡菜、龟肉、蟹肉、冬虫夏草、老雄鸭等。对于葱、姜、蒜、韭、薤、椒等辛辣燥烈之品则应少吃。 null4、体育锻炼 不宜过激活动,着重调养肝肾功能,太极拳、八段锦、内养操等较为适合。气功宜固精功、保健功、长寿功等,着重咽津功法。 5、药物养生 可选用滋阴清热、滋养肝肾之品,加女贞子、山茱萸、五味子、旱莲草、麦门冬、天门冬、黄精、玉竹、玄参、枸杞子、桑椹、龟板诸药,均有滋阴清热之作用,可依证情选用。常用中药方剂有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 null由于阴虚体质,又有肾阴虚、肝阴虚、肺阴虚、心阴虚等不同,故应随其阴虚部位和程度而调补之,如肺阴虚,宜服百合固金汤;心阴虚,宜服天王补心丸;脾阴虚,宜服慎柔养真汤;肾阴虚,宜服六味丸;肝阴虚,宜服一贯煎。著名老中医秦伯未主张长期服用首乌延寿丹,认为本方有不蛮补,不滋腻、不寒凉、不刺激四大优点,服后有食欲增进、睡眠酣适,精神轻松愉快的效果,很值得采用。 null二、阳虚体质 (一)体质特点 形体白胖,或面色淡白,平素怕寒喜暖、手足欠温,小便清长,大便时稀,唇淡口和,常自汗出,脉沉乏力,舌淡胖。 (二)养生方法 1、精神调养 阳气不足的人常表现出情绪不佳,如肝阳虚者善恐、心阳虚者善悲。因此,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感情,消除或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 null2、环境调摄 此种人适应寒暑变化之能力差,稍微转凉,即觉冷不可受。因此,在严寒的冬季,要“避寒就温”,在春夏之季,要注意培补阳气。如果不注意夏季防寒,只图一时之快,更易造成或手足麻木不遂或面瘫等中医所谓的“风痹”病的发生。 “无厌于日”,有人指出,如果能在夏季进行二十至三十次日光浴,每次十五至二十分钟,可以大大提高适应冬季严寒气候的能力。 3、体育锻炼 因“动则生阳”,故阳虚体质之人,要加强体育锻炼,春夏秋冬,坚持不懈 。 null4、饮食调养 应多食有壮阳作用的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鸡肉。根据“春夏养阳”的法则,夏日三伏,每伏可食附子粥或羊肉附子汤一次,配合天地阳旺之时,以壮人体之阳,最为有效。 5、药物养生 可选用补阳祛寒、温养肝肾之品,常用药物有鹿茸、海狗肾、蛤蚧、冬虫夏草、巴戟天、淫羊藿、仙茅、肉苁蓉、补骨脂、胡桃、杜仲、续断、菟丝子等,成方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全鹿丸。若偏心阳虚者,桂枝甘草汤加肉桂常服,虚甚者可加人参;若偏脾阳虚者,选择理中丸或附子理中丸;脾肾两虚者可用济生肾气丸。 null三、气虚体质 (一)体质特点 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白光)白,语声低怯,常自汗出,动则尤甚,体倦健忘,舌淡苔白,脉虚弱。 (二)养生方法 1、气功锻炼 肾为元气之根,故气虚宜作养肾功,其功法如下: (1)屈肘上举:端坐,两腿自然分开,双手屈肘时侧举,以两胁部感觉有所牵动为度,随即复原,可连做十次。 (2)抛空:端坐,左臂自然屈肘,置于腿上,右臂屈肘,手掌向上,做抛物动作3~5次,然后,右臂放于腿上,左手做抛空动作,与右手动作相同,每日可做五遍。 null(3)荡腿:端坐,两脚自然下垂,先慢慢左右转动身体3次,然后,两脚悬空,前后摆动十余次。本动作可以活动腰、膝,具有益肾强腰的功效。 (4)摩腰:端坐,宽衣,将腰带松开,双手相搓,以略觉发热为度;再将双手置于腰间,上下搓摩腰部,直至腰部感觉发热为止。 (5)“吹”字功:直立,双脚并拢,两手交叉上举过头,然后,弯腰,双手触地、继而下蹲,双手抱膝,心中默念“吹”字音,可连续做十余次, null2、饮食调养 可常食粳米、糯米、小米、黄米、大麦、山药、籼米、莸麦、马铃薯、大枣、胡萝卜、香菇、豆腐、鸡肉、鹅肉、兔肉、鹌鹑、牛肉、狗肉、青鱼、鲢鱼。若气虚甚,当选用“人参莲肉汤”补养。 3、药物养生 平素气虚之人宜常服金匮薯蓣丸。脾气虚,宜选四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肺气虚,宜选补肺汤;肾气虚,多服肾气丸。 null四、血虚体质 (一)体质特点 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不耐劳作,易失眠,舌质淡,脉细无力。 (二)养生方法 1、起居调摄 要谨防“久视伤血”,不可劳心过度。 2、饮食问券 可设亩桑植、荔枝、松于、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鱼、海参、平鱼等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均有补血养血的作用。 3、药物养生 可常服当归补血汤、四物汤、或归脾汤。若气血两虚,则须气血双补,选八珍汤、十全大补汤、或人参养荣汤、亦可改汤为丸长久服用。 4、精神调养 血虚的人,时常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故应振奋精神。当烦闷不安,情绪不佳时,可以听一听音乐,欣赏一下戏剧,观赏一场幽默的相声或哑剧,能使精神振奋。null五、阳盛体质 (一)体质特点 形体壮实,面赤,声高气粗、喜凉怕热,喜冷饮,小便热赤,大便熏臭为其特点。 (二)养生方法 1、精神调养 阳盛之人好动易发怒,故平日要加强道德修养和意志锻炼,培养良好的性格,有意识控制自己,遇到可怒之事,用理性克服情感上的冲动。 2、体育锻炼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让多余阳气散发出来。游泳锻炼是首选项目。此外,跑步、武术、球类等,也可根据爱好选择进行。null3、饮食调理 忌辛辣燥烈食物,如辣椒、姜、葱等,对于牛肉、狗肉、鸡肉、鹿肉等温阳食物宜少食用。可多食水果、蔬菜、象香蕉、西瓜、柿子、苦瓜、番茄、莲藕、可常食之。酒性辛热上行,阳盛之人切戒酗酒。 4、药物调养 可以常用菊花、苦丁茶沸水泡服。大便干燥者,用麻子仁丸,或润肠丸;口干舌燥者,用麦门冬汤;心烦易怒者,宜服丹栀逍遥散。 六、血瘀体质 (一)体质特点 面色晦滞,口唇色暗,眼眶暗黑,肌肤干燥,舌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 null(二)养生方法 1、体育锻炼 多做有益于心脏血脉的活动,如各种舞蹈、太极拳、八段锦、动桩功、长寿功、内养操、保健按摩术,均可实施,总以全身各部都能活动,以助气血运行为原则。 2、饮食调理 可常食桃仁、油菜、慈菇、黑大豆等具有活血祛瘀作用的食物,酒可少量常饮,醋可多吃,山楂粥、花生粥亦颇相宜。 3、药物养生 可选用活血养血之品,如地黄、丹参、川芎、当归、五加皮、地榆、续断、茺蔚子等。 4、精神调养 血瘀体质在精神调养上,要培养乐观的情绪。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营卫流通,有利血瘀体质的改善。反之,苦闷、忧郁则可加重血瘀倾向。 null七、痰湿体质 (一)体质特点 形体肥胖,肌肉松弛,嗜食肥甘,神倦身重,懒动,嗜睡,口中粘腻,或便溏,脉濡而滑,舌体胖,苔滑腻。 (二)养生方法 1、环境调摄 不宜居住在潮湿的环境里;在阴雨季节,要注意湿邪的侵袭。 2、饮食调理 少食肥甘厚味、酒类也不宜多饮,且勿过饱。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化痰祛湿的食物,更应多食之,如白萝卜、荸荠、紫菜、海蜇、洋葱、枇杷、白果、大枣、扁豆、薏苡仁、红小豆、蚕豆、包菜等。 null3、体育锻炼 痰湿之体质,多形体肥胖,身重易倦,故应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散步、慢跑、球类、武术、八段锦、五禽戏,以及各种舞蹈,均可选择。活动量应逐渐增强,让疏松的皮肉逐渐转变成结实、致密之肌肉。气功方面,以站桩功、保健功、长寿功为宜,加强运气功法。 4、药物养生 痰湿之生与肺脾肾三胜关系最为密切,故重点在于调补肺脾肾三脏。若因肺失宣降,津失输布,液聚生痰者,当宣肺化痰,方选二陈汤;若因脾不健运,湿聚成痰者,当健脾化痰,方选六君子汤,或香砂六君子汤;若肾虚不能制水,水泛为痰者,当温阳化痰,方选金匮肾气丸。 null八、气郁体质 (一)体质特点 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苍暗或萎黄,时或性情急躁易怒,易于激动,时或忧郁寡欢,胸闷不舒,时欲太息,舌淡红、苔白、脉弦。 (二)养生方法 1、精神调摄 此种人性格内向,神情常处于抑郁状态,根据《内经》“喜胜忧”的原则,应主动寻求快乐,多参加社会活动,集体文娱活动,常看喜剧、滑稽剧、听相声,以及富有鼓励、激励的电影、电视、勿看悲剧、苦剧。多听轻松、开朗、激动的音乐,以提高情志。多读积极的,鼓励的、富有乐趣的、展现美好生活前景的书籍,以培养开朗、豁达的意识,在名利上不计较得失,知足常乐。 null2、多参加体育锻炼及旅游活动 因体育和旅游活动均能运动身体,流通气血。既欣赏了自然美景,调剂了精神,呼吸了新鲜空气,又能沐浴阳光,增强体项。气功方面,以强壮功、保健功、站桩功为主,着意锻炼呼吸吐纳功法,以开导郁滞。 3、饮食调养 可少量饮酒,以活动血脉,提高情绪。多食一些行气的食物,如佛手、橙子、柑皮、荞麦、韭菜、茴香菜、大蒜、火腿、高粱、刀豆、香橼等。 4、药物养生 常用香附、乌药、川楝子、小茴香、青皮、郁金等善于疏肝理气解郁的药为主组成方剂,如越鞠丸等。若气郁引起血瘀,当配伍活血化瘀药。null精、气、神(三宝)——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 精是基础,气是动力,神为主宰。 精充、气足、神旺,是人体健康的保证; 精亏、气虚、神疲,是人体衰老的原因; 益气、保精、养神,是抗老养生的大法。null健康八大要素 1、营养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要保持营养平衡,要多吃粗粮、杂粮和新鲜蔬菜,饮食中要注意低盐、低糖、低脂肪。 2、锻炼 根据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和条件,选择一、两种适合的方式进行锻炼并持之以恒。尤其是老年人,以中、低运动强度的锻炼方式为宜。 3、喝水 每天要喝足够量的清洁水,最好养成清晨喝一杯凉开水的习惯。(弱碱性水) 4、阳光 经常到户外活动,接受自然光线的照射。 null5、节欲 节制物欲和色欲,抵制金钱、美色的诱惑,在日常交际中做到不抽烟,少喝酒,拒绝赌博。 6、空气 到大自然中去尽情地呼吸新鲜空气。 7、休息 要有充足的睡眠,脑力劳动者要有一定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来调剂。 8、信念 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快乐勇敢地面对困难、面对生活。null 《十叟长寿歌》 昔有行路人,海滨逢十叟。 年皆百余岁,精神加倍有。 诚心前拜求,何以得高寿? 一叟捻须曰,我勿嗜烟酒。 二叟笑莞尔,饭后百步走。 三叟颌首频,淡泊甘疏糗(qu)。 四叟拄木杖,安步当车久。 五叟整衣袖,服劳自动手。 六叟运阴阳,太极日日走。 七叟摩巨鼻,空气通窗牖(you)。 null饮食六宜:食宜早些,食宜缓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暖些,食宜软些。 天地八乐事:静坐之乐,读书之乐,赏花之乐,玩月之乐,观画之乐,听鸟之乐,狂歌之乐,高卧之乐。 “六害”——名利、声色、货财、滋味、佞妄、妒忌六害不除,万事纠心,神难得清静。 null养生锻炼十六法        1.发宜多梳     用木梳每日梳头3—5遍,每遍60次左右。可以疏通头部经络,防止脱发和头发早白。     2.面宜多擦     用双手轻擦或拍打面部,每次1—2分钟,每日2—3次。因经络系统中足三阳经都起于头面部,擦面可疏通经络,并有面部美容作用。     3.目宜常运     即眼球转动,速度要均匀,每个转动方向可作2—4个节拍,限睛疲劳适当休息。运目可加速眼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视力衰退,明目清神,     null4.耳宜常弹     用两掌心掩耳,用食指放在中指上,向下弹响十次,然后突然张口。弹耳可预防耳聋,增强记忆。  5.舌宜抵腭     舌轻抵上腭又称搭鹊桥,意在使任督两脉相通,从而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6.齿宜常叩     叩齿即上、下排牙轻轻咬合,每次轻叩牙齿36次,先叩大牙,再叩门齿。可达到固齿清热疗牙疾之效。  7.津宜数咽     光鼓腮干漱口,待唾液充满后分三次咽下。能起到滋阴益气的作用。      null 8.浊气常呵     体内浊气要慢慢呼出。有清理浊气、补益脏腑的作用。 9.背宜常暖     背主一身之阳气,是督脉所在处,常暖可使阳气运行并畅达全身经脉,起防病治病作用,可采用按摩、晒太阳等方法。 10.胸宜常护     胸为心、肺所在,需特别保护,以防外邪侵袭。 11.腹宜常摩     腹为胃肠等脏器所在,常作腹部按摩有利消化。null12.谷道宜常撮    谷道指肛门,平时有意识撮提肛门,可防治痔疮、肛裂等疾病。  13.肢体宜常摇     四肢经常活动,平仅锻炼四肢肌肉、筋骨,也能通过四肢运动促进内脏气血运动,增强体质。 14.足心宣常擦     以右手心(劳宫穴)擦左足心(涌泉穴),可以交通心肾,使水火相济,心肾相交,能防治失眠、多梦。null15.皮肤宜常干沐浴     用手掌、于毛巾沐浴周身皮肤,即全身按摩,能疏通经络,活跃气血,抗衰老防疾病。 16.大小便宜闭口勿言     古代养生家主张大小便时要精神专注,即不宜开口呼吸,同时轻轻咬住牙齿,可保住气血,有利于浊气糟粕的排泄。 null长寿须克服的不良习惯       1.常年抽烟不断。     2.嗜酒如命且酗酒。     3.起居饮食毫无规律,不懂养生之道。     4.整日抑郁寡欢,对什么事都没有兴趣。     5.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6.心胸狭窄,嫉妒成性,动辄生气发怒。     7.性欲过度。     8.深居简出,不合群,不交朋友。     9.生了病不积极治疗,听之任之。     10.有一点不适就乱吃药,嗜药如命。
本文档为【第三章 中医养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84887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448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4-06
浏览量: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