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2章 财政职能

第2章 财政职能

举报
开通vip

第2章 财政职能nullnull* 第二章 财政职能本章解决的是财政学的基本思路问题。市场经济基本上处于有效状态中,但也天然存在失效的情形,而弥补市场失效就成为公共财政赖以存在和开展活动的依据,也决定了公共财政的职能。 2.1 市场效率 2.2 市场失效 2.3 财政职能*2.1 市场效率 2.2 市场失效 2.3 财政职能2.1.1 效率*2.1.1 效率 市场效率是公共财政问题的分析起点,至今为止,人类社会存在过自然经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三种不同的经济体制,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它们最终都归结到市...

第2章 财政职能
nullnull* 第二章 财政职能本章解决的是财政学的基本思路问题。市场经济基本上处于有效状态中,但也天然存在失效的情形,而弥补市场失效就成为公共财政赖以存在和开展活动的依据,也决定了公共财政的职能。 2.1 市场效率 2.2 市场失效 2.3 财政职能*2.1 市场效率 2.2 市场失效 2.3 财政职能2.1.1 效率*2.1.1 效率 市场效率是公共财政问题的分析起点,至今为止,人类社会存在过自然经济、市场经济和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经济三种不同的经济体制,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它们最终都归结到市场经济上来,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市场经济有着比其他两种经济体制更高的资源配置效率。 现代经济学所说的效率,通常指的是“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效率定义,是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德·帕累托(Vifredo Pareto)提出的。 要理解经济是否达到“帕累托效率”状态,可 null* 从“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和“帕累托 改善”(Pareto improvement)两种不同角度去考察。 所谓“帕累托最优”,指的是在既定的个人偏好、生产技术和要素投入量下,当一个社会对资源的任何重新配置,都已不可能使某个(些)人的处境变得更好,除非以他人处境的变差为代价,则此时社会资源配置处于最佳效率状态中。 所谓“帕累托改善”,指的是在同样前提条件下,如果一个社会能够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在使某个(些)人处境变好的同时,却不导致任何他人处境变差,则此时的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了。2.1.2市场效率条件*2.1.2市场效率条件 财政学的分析起点是这么一种假设,即经济处于一种纯粹的市场运行状态中,此时不存在政府和其他公共组织,也不存在公共领域,不存在计划机制和行政手段的运用,整个经济完全由私人和资本来运作,完全由市场机制来发挥作用。这一假设,是为了分析市场机制能否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为公共财政不应当介入市场有效运行领域获得基本的理论支撑。 市场机制发挥着基础配置作用,政府财政只起补充作用,只要市场是有效率的,政府就不应过多的加以干预。null* 一般认为,在充分竞争条件下,市场运行的结果将能使社会资源的配置自动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之中,即此时市场运行是有效的。但市场经济下的资源配置,并不总是时时处处都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之中的。帕累托效率的实现,还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具体分析,还需要以既定的生产技术水平、要素投入数量和个人偏好以及市场价格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等为假设前提。它实际上是以一个高度抽象的社会经济环境为对象来分析、探讨市场效率的实现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 假设在这个社会中,只有两个人A和B,两种产品X和Y,两种生产要素即劳动L和资本K。null*1. “交换效率”条件 所谓“交换效率”,指的是将既定的产品X和Y 分配给A和B之后,形成了要想通过重新分配X和 Y而使A(或B)过得更好,只能以B(或A)过得更坏为代价的状态。 null*2.“生产效率”条件 所谓“生产效率”,是指生产要素L和K的配置,已达到要想增加X(或Y)的产出,就只能以减少Y(或X)的产出为代价的状态。null*3.“组合效率”条件 由于上述效率条件是分别从消费领域和生产领域得出的,它们各自都不能单独代表整个社会的资源最优配置的状态。这就需要将两个领域结合起来考虑,才能获得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即组合效率条件。null* 至此,我们已经获得了帕累托效率所需的条件。在充分竞争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个人在其市场交易活动中,通过市场价格和有关产品的购买数量,能够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偏好和欲望。在价格信号的指引下,市场自身能够实现帕累托最优。 一个有效率的经济体系能够使资源配置达到这样的标准:各种产品的边际社会收益等于边际社会成本。 2.1.3 社会福利与效率*2.1.3 社会福利与效率发展经济是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准。 仅考虑市场效率是不够的,效率还必须与社会福利联系起来,才能得出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佳点。但社会福利的判断,牵涉到“公平”的标准问题。在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学科中,因人而异,对“公平”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内涵。 公平的评判标准*公平的评判标准1.功利主义标准 功利主义的标准,是边沁(Jeremy Bentham)提出来的。该标准认为,整个社会福利是每个人的效用之和;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也就是总福利的最大化和平均福利的最大化。 null*2.罗尔斯标准 罗尔斯(John Rawls)1971年在《正义论》一书中,提出了这一标准。他认为,一个社会的公平状况,取决于这个社会中生活处境最差的那个人。 将富人收入转移给穷人,最不幸的人境况得到改善,也就增进了社会的总体福利。 null*3.福利经济学标准 从福利经济学的观点来看,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还必须结合公平准则来考虑。 功能性活动,指人们认为值得去做的各种事情或所要达到的状态。 政策主张:消除贫困、人身束缚、各种压迫、缺乏法治权利和社会保障等。 基本思路: 功能性活动的实现,表明人们可以行使实质自由,即实现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的自由; 免受困苦,如饥饿、营养不良、可避免的疾病、过早死亡等; 能够识字算数; 享受政治参与等方面的自由 2.2 市场失效*2.2 市场失效只要能够满足充分竞争这一条件,市场机制就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然而,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即使充分尊重市场机制的作用,仍然存在若干市场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和正常发挥作用的现象。这就是“市场失效”状态,它是市场经济下天然存在的一种状态。 市场缺陷需要政府通过财政来弥补。 2.2.1 公共产品*2.2.1 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存在,是市场失效的首要原因,也是人们最初分析的市场失效状态。1.什么是公共产品*1.什么是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一词,英语public goods,译为“公共物品”、“公共财富”、“公共货物”、“公共商品”、“公共品”、“共用品”等,在港台地区则多译为“公共财”。所谓“公共产品”,是“私人产品”(private goods)的对立物,指的是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产品和服务。 与私人产品的私人的、单个的消费性质不同,公共产品具有联合的、共同的消费性质。公共产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广泛存在,诸如国防、社会治安、政府管理、路灯、垃圾清理、防洪堤、道路、桥梁、下水道……都是公共产品的具体存在形态。这些现象和活动尽管千差万别、千姿百态,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具有共同消费性。2.公共产品的特性*2.公共产品的特性 共同消费性是决定是否公共产品的根本特征,具体表现为两个特性: (1)消费时的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即只要有人提供了公共产品,不管该提供者是否愿意让他人消费该产品,在产品效应覆盖的范围和区域内,任何人都能够“消费”该产品,都能够享受该服务。这时产品的提供者要想不让某人消费该产品,或者是技术上做不到,或者是阻止他人消费该产品的成本费用过于昂贵也实际上不可能。这点,与私人产品所具有的消费时的排他性,即产品只能由提供者或购买者自己个人消费,而可以不让他人参与消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消费时的非对抗性(non-rivalness)。只要有人提供了公共产品,则该产品效应覆盖范围和区域内的消费者人数多寡,与该产品的数量和成本变化无关。换言之,新增消费者引起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原有消费者在既定公共产品数量下所享用的消费量和效用程度,不会由于新消费者的加入而有所减少和损失。这点,与私人产品具有的消费时的对抗性,即某一消费者对于某一产品的消费,其他人便不能同时消费该产品,或者说新增消费者必须增加该产品的供应量,否则就得减少原有消费者的消费量的特点,也是形成鲜明对比的。 3.公共产品导致市场失效*3.公共产品导致市场失效 共同消费性使得人们具有了不付费就消费公共产品的可能。如果这类服务由市场提供,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消费者在自利动机的诱惑下,将不会自愿支付市场价格。于是,公共产品提供者付出的几乎是全部的成本,而无法获得必要的补偿。这种严重的成本收益失衡状态,产生了“免费搭车”与“囚犯困境”等问题,决定了公共产品是无法由市场提供的。 相反,私人产品由于消费时的排他性和对抗性,只要确定了所有权,人们要想消费该产品,就必须通过市场并付出相应的价格,才能获得并消费该产品,市场价格就充份正常地发挥了作用。这是私人产品能够,并且也必须由市场提供的根本原因所在。 市场价格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引导社会资源达到最佳配置的基本信号。否定了市场收费,就意味市场难以将资源有效地配置于公共产品存在的领域,使公共产品供应不足,从而出现市场失效状态。null*1、即便每个人消费概念的公共产品数量相同,他们对这种消费的评价也未必一致。 举例:国防 担心外来威胁者对国防的估值比其他人高。 null*2、许多传统上不被认为是产品的东西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 商业信用; 分配公平; 宾馆的星级评定信息等。null*3、私人产品并不一定只由私人部门提供,公共产品也不一定只由公共部门提供。 公共部门也提供私人产品:如医疗服务、住房; 私人部门也提供公共产品: 如希望工程就是私人提供公共产品的例子。 再如厦大校内嘉庚广场由许多校友捐资;null*4、公共提供不等于公共生产 如垃圾回收一般由公共部门提供,但可以雇佣私人部门来做这项工作。 2.2.2 外溢性*2.2.2 外溢性 外溢性的存在,是市场失效的一个重要原因。1.什么是外溢性*1.什么是外溢性 “外溢性”一词来自英语externalities,也译为“外部效应”、“外部经济”、“外部影响”、“外部性”、“外在性”,等等。 所谓“外溢性”,指的是人们的行为对他人产生的利益或成本影响。即指某一经济主体在从事经济活动时给他人造成受损或受益而没有承担应有的责任或取得相应报酬的一种经济现象。 典型的如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料等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严重地减少了被影响者的个人或企业的利益,或增大了其生产成本和生活费用。 2.外溢性的特性*2.外溢性的特性 外溢性与公共产品有着很大的共性。在外溢性效应覆盖的范围和区域内,也具有共同消费性,即消费时的非排他性和非对抗性。不管外溢性的受益(害)者是否愿意,其外溢影响是无法拒绝的。因此,外溢性现象与公共产品现象密切相关,它实际上是公共产品的一种特例。对于外溢性问题的分析,大体上可以归入准公共产品问题中。 但外溢性又不同于公共产品:(1)公共产品本身就是正产品,而外溢性则不过是私人或企业活动的副产品和伴生物,是他们提供私人产品过程中附带产生的;(2)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以提供公共产品为目的,而外溢性产生者的活动目的,则是提供私人产品。 通常来说,外溢性的产生是非故意的。3.外溢性导致市场失效*3.外溢性导致市场失效 如同公共产品一样,外溢性也具有共同消费性,决定了它的市场失效。但外溢性活动的私人消费与共同消费、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混杂的特点,决定了其市场失效与公共产品是不同的。这样,市场机制无法将资源配置于纯公共产品上,却可以配置于外溢性产品上,两者之间存在的是市场配置无效和低效的差别。 一般来说,具有外溢性的产品本身也是私人产品,能够通过市场提供并收取价格。不过,此时市场价格评价的仅是其产品的效用,而不包括外溢给社会带来的成本和利益。外溢性产品的边际私人成本和边际社会成本、边际私人收益和边际社会收益的不同,导致市场价格的扭曲和不完全而出现市场失效的结果。 正外溢性: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而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 负外溢性: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而私人收益大于社会收益。以利益外溢还是成本外溢为标志,外溢性可分为两大类:*以利益外溢还是成本外溢为标志,外溢性可分为两大类:(1)负外溢性 它指的是将成本外加给社会的那类行为与活动。人们对负外溢性是比较熟悉的,典型的是环境污染问题。工厂获得正产品的同时,也排放了废水、废料和废气等派生物。其正产品具有私人消费性,它的所有者可以通过市场获得个人收益,但作为派生物的污染则具有共同消费性,使得污染成本是由社会承担的。由于资本经营的决策依据,是边际私人成本和边际私人收益,而不是边际社会成本和边际社会收益,这种边际私人成本低于边际社会成本的状态,将导致生产或消费水平高于最优水平。 null*(2)正外溢性 它指的是将利益外溢给了社会的那类行为与活动。诸如森林,它提供的私人产品是木材等,而外溢的却包括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分、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效用,森林的所有者能够拥有并索取市场价格的只是木材等产品,而外溢的利益如调节气候等,是无法索取市场价格的。这种边际私人收益低于边际社会收益的状态,将导致实际产量(消费量)低于最佳产量(消费量)的结果。 就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而言,应当是最适配置,即不多不少处于最佳点上。“不足”或“过度” 都意味着资源的低效配置,都是市场失效的具体表现状态。 2.2.3 自然垄断*2.2.3 自然垄断1.什么是自然垄断 所谓“规模报酬递增”,(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指的是某一产品或行业的净收益的增长速度,超过其生产规模的扩大速度的现象或状态。 在规模报酬递增状态下,充分竞争的市场最终必将走向自然垄断。这是因为,规模报酬递增意味着愈大的生产经营规模,市场收益率将愈高,从而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愈有利的地位。这将不断地迫使小企业退出该领域,或阻止其他小资本进入该领域。这样,在规模报酬递增领域,即使最初存在着无数的企业,市场自发竞争的结果,也将最终仅余下少数几个乃至单独一个大企业。由此形成的垄断状态,就是“自然垄断”。传统上把诸如城市公用事业的自来水、煤气、电力、邮政、电信和城市公交等,视为是自然垄断的典型例子。2.自然垄断的特性*2.自然垄断的特性自然垄断是天然形成的垄断,是与“人为”垄断相对立的“自然”垄断,两者有着不同的特点。尽管自然垄断也损害市场竞争,也产生垄断利润而损害社会公众利益,但作为自然形成的结果,它相对于无数企业竞争的状态,又带给社会公众以巨大的利益。如城市的供水、供气、供电等服务,如果由无数家企业提供,将导致同一区域内无数管道并列铺设的状态。对于整个社会,这显然是低效浪费的。相反,只由单一厂家供应,将避免管道铺设上的资源浪费,产生帕累托改善的结果,又有其符合社会公众根本利益的另一面。所以,对这种“垄断”不应绝对地和简单地否定之。3.自然垄断导致市场失效*3.自然垄断导致市场失效垄断是充分竞争的对立物,自然垄断意味着市场失效。当某一行业在产量达到相对较高水平之后,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的趋势,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总之,如果纯粹由市场来决定,其结果必然带来效率损失。 null*图2-1自然垄断价格产量平均成本边际成本边际收入P*P1P20Q*Q1Q2垄断利润2.2.4 信息不对称*2.2.4 信息不对称1.信息不对称的特性 如果说其他市场失效状态只存在于某些领域、部门和行业,则严格地说,信息不对称对于市场是无所不在、无处不有的,差别仅是程度的大小和范围的宽狭而已。换言之,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 作为无数人自发参与的活动,任何一个市场参与者要想完全了解对方,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始终存在的。对于市场经济来说,就不是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与否的问题,而是其程度大小及对资源配置影响如何的问题。2.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失效*2.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失效市场充分竞争的实现,是以拥有充分的信息为前提的。但在现实的市场活动中,人们要拥有完全的信息是极为困难的,这就难以保证绝对的充分竞争。从这个意义看,任何市场总是或多或少地处于失效状态之中,人们所说的“充分竞争”只是相对的。 信息不对称可能带来的问题主要有: (1)逆向选择。它是因为信息的事前不对称引起的问题。即在签订合同或从事交易之前,就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使得事物或活动的某些特征被隐藏,误导了相关经济主体,作出与交易另一方的期望截然相反的选择。 (2)道德风险。它是在合同签订之后才发生的问题。这一问题所对应的是隐藏行为。诸如保险市场,人们的财产一旦买了保险,可能就不会那么小心保管和使用,该财产的丢失与损坏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这种行为就是道德风险问题。2.2.5 社会分配不公(收入分配)*2.2.5 社会分配不公(收入分配)所谓社会分配不公,指的是特定时期内与当时社会公认的公平准则不相符合的收入、财富和社会福利的分布状态。 社会分配不公状态,是市场经济自发运行所必然出现的结果。但这种状态本身是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结果,而不是市场低效或无效配置资源的产物。作为市场无法正常发挥作用的一种状态,也是市场失效。它不同于前述四类市场失效的不同之处在于,前四类市场失效是市场机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产生的,而这类市场失效则是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的产物。 参2-1世界人均收入20名前的国家.doc 参2-1我国GDP、人均收入.pptx 参2-2中国导演年收入.ppt 参2-3中国贫富标准线.ppt 参2-4美国的穷人不穷.ppt2.2.6 宏观经济总量失衡*2.2.6 宏观经济总量失衡所谓宏观经济总量失衡,指的是市场经济在自发运行过程中所必然产生的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等现象。 市场经济在其自发运行中,总是呈现出一种波浪型的周期循环起伏状态。这种不稳定状态,主要是以物价的跌胀、失业率的升降以及经济增长率的高低等症状表现出来的。经济时而过冷时而过热的状态,尤其是周期性出现经济危机的状态,如同社会分配不公一样,也是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结果,也是市场无法正常发挥作用的一种状态,因而也是市场失效的表现。宏观经济总量失衡则是宏观经济意义上的市场失效。 总之,上述市场失效状态,都是在肯定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而市场又天然无能为力的前提下得出的。如果不能克服这些市场失效状态,市场是无法正常运行的。这就必须寻求非市场的解决办法,要求政府及公共财政的介入。市场失效就成为公共财政存在的经济根源。2.3 财政职能*2.3 财政职能所谓“财政职能”,指的是政府应当履行的经济职责和任务。它解决的是市场经济下政府应当干什么的问题。财政职能问题的介绍,将概要地描述市场型政府应当履行的职责,其实质是解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2.3.1 资源配置职能*2.3.1 资源配置职能在市场经济下,政府和财政是为了弥补市场失效而存在的。这就是以政府的行政手段替代市场机制,去克服资源配置上的无效低效等问题。因此,资源配置是公共财政的首要职能。1.财政配置职能的基本要求*1.财政配置职能的基本要求在市场经济下,政府与企业和家庭一样,都是资源配置的主体,它们的活动共同构成了统一的资源配置整体。公共财政必须根本遵循市场效率准则,依据公共产品提供与消费的不同特点,去开展自身的资源配置活动。为此,它必须满足以下基本要求:资源配置是公共财政的首要职能。(1)两大部门间资源的最佳配置*(1)两大部门间资源的最佳配置在社会资源总量既定的前提下,财政活动应当保证资源和要素能够有效配置于公共经济与私人经济两大部门之间。 实际上是财政集中度问题。 公共财政取走的资源和要素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过多即是税收负担的过重,过少则会出现公共服务提供不足,表明公共部门拥有的社会资源份额并不适度。因此,资源和要素在两大部门之间的最佳分布,应以政府从市场取走的份额和向市场提供公共产品的状态来综合衡量。 如何约束和限制政府行为,将财政活动限制在适度的规模与范围内,直接决定着政府对社会资源和要素的攫取是否适度,决定了整个社会资源和要素在两大部门之间的分布是否最佳的问题。 (2)有效配置归政府支配的资源。*(2)有效配置归政府支配的资源。现代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统一体,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总量、单项的内容和规模是不同的。在资源总量既定的约束下,政府具体提供哪些公共产品,每种公共产品的规模多大,都是以只能是社会公众最需要的,即必须达到公共产品效用的最大化。 为此,政府通过征税收费拥有资源索取权后,就有个如何把握和汇总整个社会的私人偏好与欲望,并据此通盘考虑和安排整个政府预算支出,以求达到资源最佳配置的问题。(3)市场效率损失最小化*(3)市场效率损失最小化政府的收支活动不仅直接配置社会资源,还影响企业和私人的资源配置活动,间接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在市场经济中,两大部门之间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既有等价交换的市场性联系,也有政府单方面取予的非市场性联系。前者不会导致经济效率的扭曲,后者则不同。政府对资源和要素的单方面取走或给予,总会或多或少引起市场运行偏离原先的轨道,产生资源配置扭曲而导致效率损失。从这个意义上看,绝对地要求政府收支活动不引起效率损失是不可能的,只是要求政府活动引起的市场效率损失最小化。 譬如税收的征纳。null*税收的征纳,通常会产生“超额负担”(excess burden),它指的是由于税收课征引起的资源支配权由企业部门转移到政府部门,引起资源配置不当而造成的损失。对于整个社会,这是“净损失”(net loss)。它表现为纳税人的损失大于政府取走的税款,整个社会无论是政府还是私人,都没有获得这部分收益。这一“净损失”也可以用“福利成本”或“社会损失”(也译为“绝对损失”、“无谓损失”等)等来表达,它指的是由于资源配置不当,引起产品或服务供应过多或过少,从而产生的社会福利损失。 此外,政府课税发生种种直接费用,导致了直接成本,也影响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政府活动的市场效率损失最小化,就是要尽可能压缩“超额负担”、“福利成本”和“社会损失”。2.财政配置的范围*2.财政配置的范围提供公共产品是财政配置资源的首要内容。它主要包括国家防务、维持正常社会秩序、建造公共工程、纠正外溢性和介入自然垄断领域等。 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财政的首要职责。(1)国家防务*(1)国家防务一个国家不具备应有的国防能力和实力,是不可想象的。没有相应的国防,就没有和平安宁的建设环境,或者即使取得很大建设成就,也无法保证其成果归己所有。极而言之,国防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否有资格保留“球籍”的问题,古今中外无不如此。因此,每个国家都必须将相当份额的资源用于国防上。国防从来都是政府支出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国防是典型的纯公共产品,国防费用是由政府财政安排的。(2)公共管理*(2)公共管理正常的社会秩序,对于市场和资本的存在与发展是必不可少的,诸如维持社会治安,提供消防、垃圾清理等服务都如此。 财政提供维持正常秩序所需财力,直接服务于市场和资本。这类服务经费大部分由财政提供,少部分可以直接收取服务费而无须由财政全额负担。政府发挥社会管理者作用,设定各种法律规章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以规范市场秩序;进行信息管理,以减少市场的盲目性,如制订质量标准、颁发毕业证书等,等等。由此而产生的费用,也主要由财政提供。(3)建造公共工程*(3)建造公共工程一是公共设施。它主要有市区内的道路、路灯、下水道、港口码头、公园和其他娱乐场所等。这类投资大部分由政府公共支出来满足,但有些也可由私人提供。 二是交通等基础设施。如高速公路、桥梁、隧道等,具有鲜明的私人消费性,可以收取使用费,可以由私人投资。但它又具有垄断性和公益性,又不能完全由市场提供,需要政府一定程度的介入。 三是水利等基础设施。公共财政必须提供财力,以确保政府对于水库、防洪堤等水利设施的投入。水利问题等从来都是国家必须承担的职能,其投资主要应当由政府通过公共支出来提供,但也不绝对排斥私人出资。 (4)干预外溢性行为*(4)干预外溢性行为外溢性行为的纠正,基本上只能依靠政府,原因在于外溢性是在私人提供私人产品过程中发生的。 对于负外溢性,如果政府不加干预,私人从事这类活动由于成本外溢,将可获得额外的利润,导致社会资源过多配置于这类活动。环境污染是负外溢性的典型,政府可以通过征收污染税(费)取走额外利润,或发放许可证等方式来纠正。 对于正外溢性,即别人无偿享受其利益的活动,诸如森林的营造与保护、城市的绿化、公园的建造、各类文化设施的提供等以及保护自然资源和野生资源等,由于利益外溢,私人对这类活动的投资可能不足,成为政府必须介入的重要领域。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也具有较强的正外溢性,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但基础产业可能由于利益外溢而处于低利微利状态,新兴产业巨大的投资风险,都决定了私人投资可能不足,需要政府的介入,以补贴或直接投资等形式加以支持。(5)自然垄断领域*(5)自然垄断领域自然垄断也是垄断,如果不受政府控制和干预,私人资本在这一领域将可以获得垄断利润。因此,这一领域无需担忧私人投资不足。 自然垄断就成为现代政府必须介入的重要领域。在这方面政府可以采用的方法,主要有规制、直接投资、提供补贴等。 2.3.2 收入分配职能 *2.3.2 收入分配职能 公共财政的公平职能,指的是在市场经济下,政府必须遵循社会认可的“公平”和“公正”标准,通过财政收支对国民收入、财富以及社会福利再分配,实现社会相对公平的任务和职能。 1.仅指社会公平问题*1.仅指社会公平问题在人们生活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不公平现象,它们并不都是社会分配不公问题。相反,社会分配不公仅是多种多样不公平现象中的一种。 社会公平涉及的是国民收入的分配状态,即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分布与差距问题。 (1)它仅指国民收入、财富和社会福利在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分布状态,即贫富差别所产生的社会公平与否的问题。(2)公平与否依据特定时期和国家的标准来确定。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社会公平标准。甚至在同一国家不同区域间也有着某种公平准则的差异,例如我国近年来开始实行的“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各地的标准就不一样,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就可能高一些。2.公共财政履行公平职能*2.公共财政履行公平职能 社会分配不公状态是市场自发运行的结果,依靠市场难以解决,必须由政府介入,通过财政手段的直接再分配,才能实现社会的相对公平。财政作用于社会公平的主要措施有:(1)征收个人所得税*(1)征收个人所得税私人的劳动收入和资产收益差距,是导致社会收入差距的基本原因。个人所得税直接针对这部份收入课征,以超额累进税率取走富裕阶层较多的收入,而对贫穷阶层则不征税,或者只征比率较小的税款。这样,可以对由于劳动能力和财富占有所产生的收入差距作了较大压缩,在财政收入方面形成了第一道防线。(2)征收财产税*(2)征收财产税社会财富与财产的差距也是社会不公的重要内容。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存在的差距,必将转化为社会财富与财产分布的差距,而财产差距又将引起财产收益的差距,进一步加大社会不公的程度。 财产税主要是对富裕阶层征收的,将缩小社会各阶层在财富上的差距。因此,财产税就成为防止社会不公的第二道防线。(3)征收遗产与赠予税*(3)征收遗产与赠予税由于遗产是引起财富分布差距在不同代人之间积累的直接因素,因而遗产税的征收,将进一步控制财富及其收入两极分化的累积程度。 遗产税与以上各税分工协作,共同取走富裕阶层相当份额的收入与财富,在调节和压缩贫富峰谷间差距时,起着在峰尖上狠砍数刀的作用,大大抑制了富裕阶层的富裕程度,也为政府在社会成员间进行大规模的再分配,提供了基本财力来源。 这是公共收入上防止社会不公的第三道防线。(4)政府的济贫支出*(4)政府的济贫支出这是政府依据有关的济贫法案条规等,通过政府预算安排的支出,用于“贫困线”下的社会成员的生活补助。 所谓“贫困线”的经济涵义,就是社会成员个人或家庭的最低生活水平线。 济贫支出直接将收入转移给了贫穷阶层,大大改善了社会最底层的生活水准。在贫富峰谷之间,起着填高谷底的作用。 如我国的“最低生活保障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灾害救济、困难补助及再就业政策等,政府在收入与支出上的这些措施,共同配合大大缩减了贫富的差异程度。 (5)政府的社会保险支出*(5)政府的社会保险支出失业、退休、疾病和伤残等,是市场经济下必然发生的现象。表面上看,这类现象是社会成员个人的市场自发活动的伴生物,似乎应当由个人来应付和克服。但从社会范围看,这类现象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其影响的不仅是某个人遭遇和处境好坏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秩序和市场运行是否正常的根本问题。 个人应付市场风浪的能力有限,尤其贫穷阶层更如此,仅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依靠社会团体的慈善援助也不解决根本问题,需要政府大力发挥作用。 为此,政府必须建立社会保险制度,以公共财政作为其财力后盾。由于社会保险制度对于社会的贫穷阶层更为有利,因而它实际上起了公平社会福利的作用。(6)政府干预自然垄断行业*(6)政府干预自然垄断行业由于规模报酬递增行业的自然垄断结果,决定了政府必须加以干预。政府通常对这类行业实行价格限制,防止这类企业谋取垄断利润而损害公众利益的现象发生。 自然垄断行业如供水、供电、供气、市内公交、邮电通讯等,都是当地生产的必备条件,也是当地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其价格的高低都直接影响辖区内生产和生活状况,具有强烈的外溢性。因此, 政府往往通过公共财政或者直接投资实行国有,或者提供补贴抵补亏损等方式,对自然垄断行业实行低价政策。这将有助于改善社会贫穷阶层的生活状况,同时也进行了社会福利的再分配。(7)政府的投资性支出*(7)政府的投资性支出公路、铁路、水库、机场等的投资建造,必然影响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因而也或强或弱的改变着社会福利分布的状况。 政府的投资性支出是我国政府调节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手段,如目前的西部大开发,就是政府大幅度增加对西部的投资,以改变西部生活的落后状态。 1.3.3 经济稳定职能*1.3.3 经济稳定职能公共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是指政府必须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等手段,去实现充分就业、通货稳定、合理的国际收支状况等目标,以保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的职能和任务。 市场经济的运行结果,总是会出现一种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其主要的和根本的危险在于经济过冷,即经济不景气乃至经济危机。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西方发达国家的逐步形成,周期性经济循环也在西方发达国家逐步显现和加剧,其间距越来越短,频率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波幅越来越宽,经济危机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其典型表现,是1930年代世界性大经济危机的暴发,此时如果不能有效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其结果将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崩溃。null*经济危机的产生不是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问题,而是市场有效运行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越是有效配置社会资源,市场的发展状况越好,则生产相对过剩状态的可能性就越大,经济危机的规模也将越大,损失也将越惨重,对市场经济的威胁也将越大。因此,市场经济尽管微观上能够达到资源最佳配置状态,但宏观上却无力自我调节达到稳定状态。它需要市场之外的力量,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政府作为唯一具有政治权力的全社会性机构,才可能对全国范围的宏观经济活动进行调节控制,施加应有的影响; 经济的波动一般表现为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失衡,为了纠正总供给和总需求失衡状态,只能依靠政府的财政或货币等政策手段才行,其中财政政策运作,就是公共财政履行稳定宏观经济职能的具体表现。 null*市场经济下的财政政策运作,主要针对解决经济过冷或经济过热问题,其目的是实现充分就业、通货适度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从而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 财政政策主要以税收和公共支出为手段,并配合公债政策,去影响社会总需求状况。 通过调节社会需求来平衡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 2.3.4 财政职能相互关系*2.3.4 财政职能相互关系公共财政的三大职能之间,存在的是既一致又矛盾的关系。 三者之间首先是一致的。 财政的公平与稳定职能的实现,其前提条件是效率职能的实现。 只有解决了效率问题,社会才有可能真正解决公平问题。 也只有解决了效率问题,才有可能真正解决宏观经济的稳定问题。一个没有效率的社会,是没有前途的社会,是走向没落的社会。经济的根本问题是效率问题,缺乏效率,经济增长乏力,更多的将是经济危机乃至社会危机、政治危机,是谈不上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的。 近年来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其效果并不尽人意,关键原因之一就是相应的微观基础尚未在我国建成,缺乏必不可少的有效运行的市场的支持。null*效率、公平和稳定三大政策目标之间,也可能存在矛盾和冲突。 公平与效率始终是一对矛盾,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譬如,希望促进公平,却损害了效率;而为了提高效率,则必须以公平为代价。我国通过20余年的改革开放,经济有了迅速的增长,效率有了很大提高,但公平问题也尖锐起来,贫富差距日益拉大,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稳定。这使得政府在抉择上陷于两难困境,需要在效率与公平之间作出抉择和痛苦的取舍。 null*因此,政府在开展收支活动时,三大职能是应综合考虑的。政府有关税收和公共支出的法律法规制度等的确立,政府各项具体收入与支出活动的安排,都必须综合考虑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国民收入的公平分配和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等目标,而不应只是为了实现各个目标而分别成立的三个收支系统。反之,任何一项税收或公共支出活动,都可能直接间接地影响上述三个目标,因而政府的活动也不可能是单纯针对某一目标的。2.3.5 财政职能的演变*2.3.5 财政职能的演变从历史上看,公共财政承担的职能及其具体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市场经济的变化而逐步演变的过程。 早期市场经济处于自由放任状态中,此时的市场和资本呈现出勃勃生机,整个经济迅速发展,需要的只是“小政府”和“小财政”,而无需政府对于市场的介入和干预。这一时期公共财政所承担的,大体上只是效率职能的最初内容。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公共财政大大扩展了自己承担的职能与内容。首先是效率职能的内容、范围和规模,都有了很大的扩张。 财政职能的重大变化,是随着政府从不干预经济转向干预经济,开始直接作用于社会分配公平和宏观经济稳定等问题,从而形成了财政的公平和稳定等新职能。null*西方公共财政职能这种质上和量上的扩张,意味着西方社会全面抛弃传统的“小政府”和“小财政”的主张和政策,愈益表现出急剧扩张其活动范围和规模的态势,开始了政府和财政大规模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时期。但不管如何改变,西方的公共财政仍然遵循了这么一条基本准则,即它所进行的只能是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只能是弥补市场失效,而不能取代和干预市场的正常活动。它始终保持了原有的“公共性”这一基本性质,即时移势变不仅没有否定“公共财政”,反而使之在更大的规模和更广的范围得到升华与完善。现代公共财政就具有效率、公平和稳定三大职能。小结*小结所谓“市场失效”,指的是在充分尊重市场机制作用的前提下,市场仍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和正常发挥作用的现象。公共产品、外溢性、自然垄断、信息不对称、社会分配不公和宏观经济不稳等,是市场失效的几大基本类型。 从财政角度看,公共产品就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的共同消费性,即消费时的非排他性和非对抗性,使得人们具备不付费就消费的可能性,决定了公共产品大体上是无法由市场提供的。 外溢性是公共产品的一种特例,但又不同于公共产品。外溢性所具有的共同消费性,决定了它的存在也意味着市场失效。 如果任由市场自发活动,负外溢性将导致过多的资源配置,正外溢性将导致过少的资源配置。 自然垄断是天然形成的垄断,与网管系统有着很大的关联。自然垄断的市场失效有自身的特点。null*风险和不确定即信息不对称状态的存在,也导致市场失效。它主要将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 社会分配不公状态是市场自发运行的结果,是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产物。 宏观经济总量失衡也是市场自发运行的产物,但它是宏观经济意义上的市场失效。 市场失效是在肯定市场机制的前提下发生的,市场本身无力解决,必须寻求非市场的解决办法,其中主要是政府及的介入。市场失效是公共财政存在的经济根源。 财政职能解决的是市场经济下政府应当干什么的问题。 资源配置是公共财政的首要职能。公共财政必须根本遵循市场效率准则去最有效地配置资源。 公共财政必须履行公平职能,确保社会相对公平的实现。 公共财政还应当履行稳定职能,保证宏观经济的相对稳定增长。 公共财政的三大职能是既一致又矛盾的。 公共财政承担的职能及其具体内容是逐步演变的。最初大体上只有效率职能,而随着政府从不干预转向干预,公共财政职能扩大到公平和稳定,同时效率职能也增添了内容。
本文档为【第2章 财政职能】,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64073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458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经济学
上传时间:2012-03-31
浏览量: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