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三章和第四章练习题

第三章和第四章练习题

举报
开通vip

第三章和第四章练习题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财政支出 指国家财政将筹集起来的资金进行分配使用,以满足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需要。主要包括: (1)一般公共服务:指政府提供基本公共管理与服务的支出,包括人大事务、政协事务、政府办公厅(室)及相关机构事务、发展与改革事务、统计信息事务、财政事务、税收事务、审计事务、海关事务、人力资源事务、纪检监察事务、人口与计划生育事务、商贸事务、知识产权事务、工商行政管理事务、国土资源事务、海洋管理事务、测绘事务、地震事务、气象事务、民族事务、宗教事务、港澳台侨事务、档案事务、共产党事务、民主党派事务及工商...

第三章和第四章练习题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财政支出 指国家财政将筹集起来的资金进行分配使用,以满足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需要。主要包括: (1)一般公共服务:指政府提供基本公共管理与服务的支出,包括人大事务、政协事务、政府办公厅(室)及相关机构事务、发展与改革事务、统计信息事务、财政事务、税收事务、审计事务、海关事务、人力资源事务、纪检监察事务、人口与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生育事务、商贸事务、知识产权事务、工商行政管理事务、国土资源事务、海洋管理事务、测绘事务、地震事务、气象事务、民族事务、宗教事务、港澳台侨事务、档案事务、共产党事务、民主党派事务及工商联事务、群众团体事务、彩票事务等。 (2)外交:指政府外交事务支出,包括外交行政管理、驻外机构、对外援助、国际组织、对外合作与交流、边界勘界联检等方面的支出。 (3)国防:指政府用于国防方面的支出,包括用于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民兵、国防科研事业、专项工程、国防动员等方面的支出。 (4)公共安全:指政府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方面的支出,包括武装警察、公安、国家安全、检察、法院、司法行政、监狱、劳教、国家保密、缉私警察等。 (5)教育:指政府教育事务支出,包括教育行政管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初等职业教育、中专教育、技校教育、职业高中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留学生教育、特殊教育、干部继续教育、教育机关服务等。 (6)科学技术:指用于科学技术方面的支出,包括科学技术管理事务、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研究与开发、科技条件与服务、社会科学、科学技术普及、科技交流与合作等。 (7)文化教育与传媒:指政府在文化、文物、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方面的支出。 (8)社会保障和就业:指政府在社会保障与就业方面的支出,包括社会保障和就业管理事务、民政管理事务、财政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补助、补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行政 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结构化面试题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财务人员各岗位职责公文事业单位考试事业单位管理基础知识 离退休、企业改革补助、就业补助、抚恤、退役安置、社会福利、残疾人事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其他城镇社会救济、农村社会救济、自然灾害生活救助、红十字事务等。 (9)医疗卫生:指政府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包括医疗卫生管理事务支出、医疗服务支出、医疗保障支出、疾病预防控制支出、卫生监督支出、妇幼保健支出、农村卫生支出等。 (10)环境保护:指政府环境保护支出,包括环境保护管理事务支出、环境监测与监察支出、污染治理支出、自然生态保护支出、天然林保护工程支出、退耕还林支出、风沙荒漠治理支出、退牧还草支出、已垦草原退耕还草、能源节约利用、污染减排、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支出。 (11)城乡社区事务:指政府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包括城乡社区管理事务支出、城乡社区规划与管理支出、城乡社区公共设施支出、城乡社区住宅支出、城乡社区环境卫生支出、建设市场管理与监督支出等。 (12)农林水事务:指政府农林水事务支出,包括农业支出、林业支出、水利支出、扶贫支出、农业综合开发支出等。 (13)交通运输:指政府交通运输和邮政业方面的支出,包括公路运输支出、水路运输支出、铁路运输支出、民用航空运输支出、邮政业支出等。 (14)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指政府对工业、商业及金融等方面的支出,包括采掘业支出、制造业支出、建筑业支出、工业和信息产业监管支出、国有资产监管支出、商业流通事务支出、金融业监管支出、旅游业管理与服务支出等。 一、填空 1. 提供公共物品来满足公共需要有两个系统:一是市场,一是 。 2. 公共物品的 和非排他性,决定了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不适于提供纯公共物品。 3. 政府主要是通过 来提供纯公共物品。 4*. 混合物品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类是具有非竞争性但同时具有排他性;另一类是由 引起的。 5*. 用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 的话来说:“公共选择是政治上的观点,它从经济学家的工具和方法大量应用于集体或非市场决策而产生”。 6. 我国依据国家职能的分别,将财政支出区分为经济建设费、 、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五大类。 7. 我国目前主要使用的财政支出统计方法是按 分类的。 8. 我国财政支出中常说的“两项补贴”指的是价格补贴和 。 9. 区分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标准是 。 10. 购买性支出对生产有直接性影响,对 有间接性影响。 11. 经常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有经济性因素、 和社会性因素等方面。 答案: 1.政府 2.非竞争性 3.无偿征税 4.外部效应 5.詹姆斯·布坎南 6.社会文教费 7.支出用途 8.企业亏损补贴 9.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和服务相交换 10.分配 11.政治性因素 二、判断 1. 一般来说,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而不能由市场来提供,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运行机制的不同决定的。 2. 公共物品的享用和私人物品一样也可以分割和量化。 3*. 搭便车的问题是公共物品应该由政府生产的原因之一,是无法解决的。 4*. 在环保问题上,比如土地使用、动物保护等领域,界定明晰的产权都可以解决公共物品问题。 5. 私人提供也不等于私人生产,私人在市场上提供的产品也可以由公共部门来生产。 6. 负荷定价法在需求处于最高峰时,收费最低;而处于最低谷时,收费最高。 7. 正确处理收入差距与效率的关系,公平不等于平均。 8*. 公共选择是指与个别私人选择相区别的集团选择,是人们选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9*. 从政治学和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公共选择”和“公共选择理论”是相同的概念。 10. 财政支出根据经济性质分类可以分为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 11. 国债还本付息支出是一项经常性支出。 12. 转移性支出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 13. 瓦格纳法则可以简单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随之相应提高。 14. 根据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经济达到成熟阶段后,财政支出增长应当放缓,并逐渐慢于GDP的增长。 15. 社会文教费包括用于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出版、通信、广播、文物、体育、地震、海洋、计划生育等方面的经费、研究费和补助费等。 16. 与财政收入相比,财政支出更能全面而准确地反映财政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能力。 答案: 1. √ 2. × 公共物品的享用是不可以分割和量化的 3. × 搭便车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加以解决 4. √ 5. √ 6. × 负荷定价法在需求处于最高峰时,收费最高;而处于最低谷时,收费最低 7. √ 8. √ 9. × 公共选择学派要研究的是公共选择的问题。在公共选择文献中,公共选择常常是指公共选择理论。但从政治学和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公共选择”和“公共选择理论”却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10. × 财政支出根据经济性质分类可以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11. × 付息是经常性支出,还本不是 12. × 转移性支出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间接影响,对收入分配有直接影响 13. √ 14. × 经济达到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将从基础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的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的支出,而且这方面的支出增长将大大超过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也会快于GDP的增长速度 15. √ 16. √ 三、不定项选择 1. 公共定价方法一般包括哪些: A. 平均成本定价法 B. 二部定价方法 C. 市场定价法 D. 负荷定价法 2*. 为了提高公共支出效率,财政部门应该做到: A. 财政支出的来源是受严格立法的约束 B. 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都有制度的严格规定 C. 公共部门是非盈利性的部门,不以追求利润而以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 D. 财政资金的安排是高度透明的,财政民主不仅是政治民主的一个重要要素,而且是政治民主的集中体现 3. 财政支出效益和微观主体支出效益的区别表现在: A. 提高效益的目的不同 B. 计算的所费与所得的范围不同 C. 选优标准不同 D.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方法不同 4*. 下列属于经常性支出的是: A. 支付债务利息 B. 基本建设投资 C. 国家储备支出 D. 购置交通工具支出 5. 下列产业中,应由财政进行投资的有: A. 环境治理 B. 治理国土 C. 能源开发 D. 教育 6. 政治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 政局是否稳定 B. 政体结构 C. 行政效率 D. 宏观经济政策 7*. 以下属于经济建设费的有: A. 重要科学研究补助费 B. 城市维护费 C. 文化教育科学方面的补助 D. 简易建筑支出 8.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 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属于购买性支出 B. 资本性支出由于其受益不在当期,应由发行国债的收益来补偿 C. 按支出用途分类,挖潜改造资金属于积累性支出 D. 按支出用途分类,国有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属于经济建设费 9. 以下关于财政支出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有: A. 简单的说,财政支出结构是指各类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 B. 财政支出结构与政府职能存在着紧密的对应关系 C. 我国行政管理费的增加趋势符合瓦格纳法则的阐述,属于支出结构的优化 D. 我国财政支出中亏损补贴比重下降,是支出结构优化的体现 答案: 1.ABD 2.ABCD 3.ABC 4. A 5.ABCD 6.ABC 7.ABD 8.A 9. ABD 四、术语解释 1*.经济建设费:按财政功能分类的一类支出,包括基本建设拨款支出,国有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学技术三项费用(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重要科学研究补助费),简易建筑费支出,地质勘探费,增拨国有企业流动资金,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工业、交通、商业等部门的事业费支出,城市维护费支出,国家物资储备支出,城镇青年就业经费支出,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等。 2.社会文教费:按财政功能分类的一类支出,包括用于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出版、通信、广播、文物、体育、地震、海洋、计划生育等方面的经费、研究费和补助费等。 3.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包括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包括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购买性支出具有一个其同点:财政一手付出了资金,另一手相应地购得了商品和服务,政府如同其他经济主体一样,在从事等价交换的活动。购买性支出体现了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4.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转移性支出有一个共同点:即财政付出了资金,却无任何所得。在这里,不存在交换的问题。转移性支出体现了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五、问答 1*. 一般来说,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请解释其理由。 答: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而不能由市场来提供,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运行机制的不同所决定的 其一,市场是通过买卖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在市场上,谁有钱就可以购买商品或享用服务,钱多多买,钱少少买,无钱就不能买。总之,市场买卖要求利益边界的精确性。而公共物品的享用一般是不可以分割的,无法个量化。 其二,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不适于提供纯公共物品。一方面,从公共物品提供的角度看,非竞争性意味着:如果公共物品按边际成本定价,那么公共物品由私人部门提供就得不到他所期望的最大利润,所以私人投资者不会自愿提供纯公共物品;另一方面,从公共物品消费的角度看,非排他性意味着一个人使用公共物品,并不排除其他人同时使用,即使从技术上可以排他,但花费成本太大。因此,消费者不会自愿花钱消费这种物品,而是期望他人购买自己从中受益。 其三,政府的性质和运行机制决定了他可能解决市场提供公共物品所存在的难题。一方面,政府具有社会职能,因而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追求社会目标,是政府本来应当承担的职责;另一方面,政府是一个公共权力机构,政府拥有向社会成员征税的权力,税收是保证纯公共物品供给成本得到补偿的最好途径。 由以上分析可知,市场适于提供私人物品,对提供纯公共物品是失效的,而提供纯公共物品恰恰是政府配置资源的领域,是政府的首要职责。财政学关心的问题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与市场提供私人物品这间的恰当组合、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所花费的成本和代价,以及合理地确定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范围和财政支出的规模。为此,我们需要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及提供公共物品的政治决策程序,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尽可能减少效率损失。 2*.阐述公共选择理论及其对财政法制化和民主化的借鉴意义。 答: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公共选择理论对于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协调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关系、转变政府的经济职能、避免政府干预的失效,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首先,该理论对合理解决政府与市场关系具有指导意义。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市场会失灵,所以需要政府的干预或调节,然而政府在履行经济职能时,并非总能起到弥补市场失灵的作用,市场不能解决好的问题,政府也不一定能解决得好;市场存在失灵,政府机制本身也不是完美无缺和无所不能的,也存在政府干预的失败。因此,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必须把握好政府干预的限度、范围和内容。基本思路应是:政府干预是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而不是取代市场机制,特别是要避免习惯于用计划经济手段来管理市场经济。 其次,该理论对政治体制及行政体制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按公共选择理论的思路,经济过程与政治过程是相互联结的,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是不可分的,要求二者的改革进程相互协调,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将制约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对财政体制的影响尤为明显。因此,政治及行政体制的改革是改革和完善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的重要前提。 再次,该理论对实现公共决策(政府决策)的法制化和民主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公共选择理论强调立宪改革,注重宪法、法律、规则的建设(尤其是公共决策规则的改革)。在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中,必须加强法制建设,特别是注意公共决策的法制化,将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优化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系统,完善决策体制和决策规则,提高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质量。 最后,对在政府决策过程中,正视政府行为的“经济人”特征具有借鉴意义。社会主义的国家政府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政府工作人员应是人民公仆,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也不应回避或忽视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自身的利益追求,应该承认其合理的自利动机,把理想与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可调动其积极性,抑制寻租及激励因素,缺乏经济效益的审计。根据公共选择理论,我们可以用经济效益的审计。根据公共选择理论,我们可以用经济方法对政府的行为(特别是公共开支项目)进行损益分析,以此评价项目的净收益及政府及官员的政绩。 3.简述“成本—效益”分析法。 答:成本—效益分析法,目前在许多国家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方法针对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建设目标的项目及各自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详列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收益,通过分析、比较,选择出最优的政府投资项目。 假设一个项目的寿命为n年,第i年的折现率(贴现率)为ri,第i年的效益和成本分别为Bi和Ci,i = 0,1,2,3,…,n,则第i年的净收益为Bi -Ci。那么该项目未来净效益的现值(NPV)为: 式中,Bi为第i年的收益;Ci为第i年的成本,ri为第i年的贴现率,n为该项目使用年限。 根据上式计算出来的结果,我们就可以对某一项目的投资可行性做出判断:如果NPV>0,该项目可行;如果NPV=0,计算内部收益率(净现值等于零的贴现率),如果内部收益率大于银行贷款利率,该项目可行;如果NPV<0,该项目不可行。对于不同项目进行选择时,则比较它们的NPV取值大小,同等条件下选择NPV高的项目。 4*. 按财政支出经济性质的分类具有的经济意义? 答:按财政支出 经济性质的分类具有较强的经济分析意义: (1)从对社会生产、就业和收入分配来看:购买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过程使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相交换。在这里,政府直接以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者身份出现在市场上,因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此类支出当然也影响分配,但这种影响是间接的。转移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过程使政府所有的资金转移到领受者手中,是资金使用权的转移。微观经济主体获得这笔资金以后,究竟是否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以及购买哪些商品和服务,这已脱胎换骨离开了政府的控制,因而此类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 (2)从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来看: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在安排转移性支出时,政府并没有十分明确的原则可以遵循,而且财政支出的效益也极难换算。由于上述原因,转移性支出的规模及其结构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只能根据政府同微观经济主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谈判情况而定。显然,通过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是软的。 (3)从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来看: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也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对于向政府提供高品和服务的企业来说,它们收益的大小,取决于市场供求状况及其销售收入同生产成本的对比关系,所以购买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转移支出发生联系时,并无交换发生。因而,对于可以得到政府转移性支出的微观经济主体来说,它们收入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对于个人)和生产能力(对于企业),而取决于同政府讨价还价的能力。显然,转移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软的。 注意到上述区别,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认识: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财政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大些,通过财政所配置的资源规模就大些;反之,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大些。联系财政的职能来看,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配置资源的职能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则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5.论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原因。 答:为探讨财政支出的合理规模,必须从分析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入手。参照前人的规范性分析并结合本国财政支出发展变化的现实情况,寻求本国财政支出的最佳规模。归纳起来,经常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有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三个方面: (1)经济性因素。主要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等。关于经济发展的水平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如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分析,说明了经济不同发展阶段对财政支出规模以及支出结构变化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决定财政支出规模的明显例证,是经济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总体来说,我国长期内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仍处于转轨过程中。从经济性因素来看,我国在经济改革之初曾导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下滑,这是财政为经济改革必须付出的成本和代价。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和经济稳定的增长,财政收入增长加快了,但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夯实基础设施等先导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和发展科学教育,保护生态环境、扩大就业领域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任务,却十分迫切和十分繁重,而且需要同时并举。这就要求在一段时间内仍然需要适度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因而财政收入增长的可能性和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必要性,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财政运行的主要矛盾。 (2)政治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三是政府干预政策。关于政局稳定问题,皮科克与怀斯曼的分析已有所分析,当一国发生战争或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性事件时,财政支出的规模必然会超常规的扩大,而且事后一般 难以降到原来的水平。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首先是和一国的政治体制和市场经济模式有关。一般来说,倾向于集中的单一制国家,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高一些,倾向于分权的联邦制国家则相对低一些,北欧各国由于政府包办高福利而导致支出规模最高;行政效率则涉及政府机构的设置问题,若一国的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经费开支必然增多,这是确定无疑的。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也是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重要因素。显然,政府通过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与通过财政等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具有不同的资源再配置效应和收入再分配效应,如通过政府管制和政府法令进行经济干预,并未发生政府的资源再配置或收入再分配活动,即财政支出规模不变。不同财政手段的干预效应也是不同的。比如,财政资金的全额投资可以带动社会的配套资金是无疑的,但如果采取财政贴息、财政补贴和税收支出等手段投入,则可能以少量的财政资金诱发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并引导社会资金的使用方向,即发挥所谓“四两拨千斤”的效应。 (3)社会性因素。如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及城镇化等因素,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政支出规模。在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相应的义务教育、卫生保健、社会保障、失业和贫困救济、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城镇化等支出的增长压力便大。比如,我国在尚未实现工业化之前人口的老龄化已经来临,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增加迫切要求加快城镇化速度,加快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国有企业改革带来大量职工下岗失业等等,诸如此类的许多社会问题,会对财政支出不断提出新的需求,构成扩大财政支出规模的重要因素。 6*.“内生增长理论”对我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借鉴意义是什么?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罗默、卢卡斯为代表的一批学者,针对亲古典模型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理论。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劳动投入过程中包含着因教育、培训及职工再教育而形成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积累过程中包含着因研究开发活动而形成的技术进步,生产性公共投资的增加也有助于提高物质资本的边际收益率。因此,生产要素积累的收益率不会发生递减趋势,长期增长率将大于“0”。显然,这一理论的贡献,在于将原来认为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外在要素内在化,人们据此将这种理论称为内生增长理论。 这一理论对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进行了新的诠释,认为生产性公共资本、人力资本和研究开发活动是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和内在动力,而这些因素具有明显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和外溢效应,具有“公共物品”的某些属性。也就是说,这些因素属于财政政策的变量范围之内,所以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对长期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具有特殊和重要的作用。 财政支出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僵化的。从客观上说,它取决于一个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使财政支出结构的发展变化带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从政府财政政策的角度看,则必须根据一定时期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目标以及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推动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而内生增长理论为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供了重要思路。 7.根据个人的理解,阐述我国当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应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答: 近期内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政策和措施着力于支持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 :    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向教育事业、卫生事业、就业和社会保障、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倾斜。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逐步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步伐,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实施社区公共卫生补助政策,加快建成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努力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 继续调整和优化国债项目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的使用方向和结构,向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重点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 具体措施是实现国家财政投资重点的三个转变:由城市转向农村,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由一般基础设施建设转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由经济建设转向促进科学发展,重点支持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以及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切身利益的项目。同时,引导社会投资投向公共产品和服务领域。 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精品课程 注意:若资料中有观点与当前政策规定不一致,以及所列数据与当前实际情况不一致时,请自行修改完善。 师生互动   9. 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如何? 答: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被学者们关注。有学者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财政支出总量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不确定的,其作用效果与税率、各种不同财政支出对国民收入的产出弹性和财政支出结构有关。他们认为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甚至决定了财政总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有学者发现由于绝大多数预算外公共支出由地方所控制,所以当财政支出中预算外支出增加时,中央财政控制经济的能力削弱,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效应,因此他主张不能仅仅考虑增加财政支出的量, 而且还必须增强公共支出的透明度, 明确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与事权。   10.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基础设施总投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投资以及电力、煤气及水生产与供应投资对产出具有较大、持久的正影响,时滞也相对较短;电力、煤气及水生产与供应投资对产出的正影响更大,并且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投资也具有较大的正影响。我国基础设施投资效应的这些重要特征,对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实施时机和基础设施投资领域的选择都具有重要意义。   11.中国的行政管理支出规模是否过大?增速是否过快? 答:自1978年以来,我国的行政管理费支出快速增长,增长速度大大快于公共支出的增长速度。有关专家针对这钟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部分认为:由于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政府作为公共产品提供者职权范围的不断扩大势必导致行政费用的增加。而另一部分则对此持质疑态度,他们认为,行政费用增加的确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增长过快以及不均衡增长就属于不正常现象,我们必须引起重视,才能保证政府效率的提高以及把腐败扼杀在萌芽状态。有的学者还提出了减少行政管理支出的方法,如建立有效的政府公务员系列的竞争机制,推进行政改革,精简机构等。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的基本判断是,综合考虑行政管理支出占GDP以及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尤其是与西方发达国家和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比较来看,中国的行政管理支出规模增长属于经济高速增长的正常现象,同时行政规模的增长还会带动经济增长。中国的行政管理支出规模不是过大,而是偏大,行政管理支出增速也不是过快,而是稍快。   12. 如何用财政学的观点看待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答: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的改革,在党政机关和社会上引起广泛议论,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对遏制超标准配置小汽车、公车私用以及其他不良行为出过不少规定,但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用改革的办法,推进党政机关公车服务社会化、市场化、货币化,从源头上遏制公车腐败,实乃治本之策。 现行公务用车制度存在的弊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现行公务用车制度越来越暴露出它的弊端。主要表现在: 1.耗资大,财政负担重;2.使用率低, 管理困难多;3.缺乏制约,滋生不正之风;4.助长奢逸,影响干群关系。 问题的存在,既有领导干部自身素质方面的原因 也有制度不完善甚至陈旧老化方面的原因。只有推动制度创新,对公务用车制度从源头上进行彻底改革,才能从根本上纠正公务用车上的各种不正之风,消除消极腐败现象。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基本设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实现公务交通补贴货币化和公务用车市场化、社会化,最大限度地节约财政支出,高效便捷地保障机关公务用车,促进机关效能建设,从源头上治理公车使用上的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其基本思路是:1.明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一要有利于节约,二要有利于工作,三要有利于廉政,四要有利于稳定。2.优选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模式。3.确定科学合理的补贴标准。   13.问什么我国政府机构膨胀现象十分明显? 答:近年来,中国政府机构急剧膨胀,政府支出中的管理费用也高居不下。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因为政府官员与其他所有人一样,都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者。为了使效用最大化,官员们竭力追求机构规模最大化,因为机构规模越大官员们的权利就越大。也有人从宪法角度分析,认为我国宪法对政府机构的约束是非常柔性的约束,对于税收、拨款、人员编制等等实在的权力,宪法基本上没有规定,宪法的软约束为机构膨胀提供了方便。   14.公用事业该由谁来办? 答:"不是不能转让,而是要在转让股权和经营权之间权衡,坚持国有控股。"而现在一些地方政府过于注重推动公用事业融资多元化,而忽视了政府的投资主体地位,造成了很多市场失灵情况的发生。 背景资料:2006年,城市公用事业建设投资已达5765亿元,是十年前投入的十倍多,这反映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城市公用设施的需要,但政府财政投资占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投资比重却从过去的23%下降到1%。   15.石油巨头的财政补贴:该不该贴? 答:对这一问题,学术界分为两派 支持补贴: 国内成品油价格始终大幅低于国际价格,炼油企业严重亏损。 反对补贴: 1)这是国家给企业送利润,严重超出财政职能范围; 2)作为垄断性质的国企,在获得垄断利益的同时,也应该承担垄断责任; 3)巨额补贴下的行政价格管制不可能长期维持。   16.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有哪些方法? 答:(1)“成本——效益”分析法,对于那些有直接经济效益的支出项目(如基本建设投资支出),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 (2)“最低费用”分析法,对于那些只有社会效益、且其产品不能进入市场的支出项目(如国防支出),采用“最低费用”分析法; (3)“公共劳务收费法”对于那些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但其经济效益难以直接衡量,而其产品可以全部或部分进入市场的支出项目(如交通、教育等支出),则采用“公共劳务收费法”来衡量和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   17.公共定价法是指什么? 答:公共定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纯公共定价,即政府直接制定自然垄断行业(如通讯和交通等公用事业和煤、石油、原子能、钢铁等基本品行业)的价格;二是管制定价和价格管制,即政府规定竞争性管制行业(如金融、农业、教育和保健等行业)的价格。政府通过公共定价法,目的不仅在于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更重要的是使这些物品和服务得到最有效的使用,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   18.谈谈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建设的看法 答: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是近20年来出现在西方国家政府公共支出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其核心是强调公共支出管理中的目标与结果及其结果有效性的关系,形成一种新的、面向结果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以提高政府管理效率、资金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务水平。国际上对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方法有很多,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成本法,综合指数法,因素分析法,生产函数法,模糊数学法,方案比较法,历史动态比较法,目标平价法,公众评判法等等。因为每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很多学者建议我国构建财政支出绩效评级体系的时候,应该更多的采用综合的方法,即取各种方法进行有效搭配;而另外的学者认为,根据一致性原则,认为在建立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绩效评级体系时,只能选择一种主要的方法,而在这种主要的选择上,又存在很多争议。不管选择哪种方法为主,都必须结合我国国情,明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内容;确定财政支出绩效指标及标准;确定评价主体;还有配套的改革措施等等。从具体的财政支出的状态来看,又要区分一般预算支出的绩效评价体系和具体项目支出的绩效评价体系。   � EMBED Equation.3 ��� _1158122126.unknown
本文档为【第三章和第四章练习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0919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8KB
软件:Word
页数:13
分类:经济学
上传时间:2012-03-31
浏览量: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