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修心七义论

修心七义论

举报
开通vip

修心七义论修心七义论 作者:洛桑成列·确吉坚 菩提心实修教授   我们要想成就无上佛果,就必须播下成佛的种子。成佛的种子是菩提心,如果没有在心田里播下菩提心这粒种子,我们纵是如何苦修也无济于事。即使修持能即生成佛的密法,也不会成就双运金刚持的无上佛果。在讲三主要道的时候,我们已经介绍了菩提心的相关教授,重点讲了七重因果修心法。但是若想把菩提心的种子真正播到心田里去,播到我们的潜意识深处,能够快速修至合格证量,就要涉及到菩提心的完整教授和实修要诀。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要讲的《最胜耳传修心七义论》,简称《修心七义论》。...

修心七义论
修心七义论 作者:洛桑成列·确吉坚 菩提心实修教授   我们要想成就无上佛果,就必须播下成佛的种子。成佛的种子是菩提心,如果没有在心田里播下菩提心这粒种子,我们纵是如何苦修也无济于事。即使修持能即生成佛的密法,也不会成就双运金刚持的无上佛果。在讲三主要道的时候,我们已经介绍了菩提心的相关教授,重点讲了七重因果修心法。但是若想把菩提心的种子真正播到心田里去,播到我们的潜意识深处,能够快速修至合格证量,就要涉及到菩提心的完整教授和实修要诀。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要讲的《最胜耳传修心七义论》,简称《修心七义论》。在各教派的所有修心法门之中,没有任何一种能超胜于这个教授,所以称为“最胜”。“耳传”就是这历来是师徒之间口耳相传,不留文字的秘密教授。直至伽喀巴的时代,才有部分文字记载。“七义”,就是总共有七个方面的内容,从加行的准备到正修菩提心,以及修心的证量、誓言等等,我们一生中所要学习的内容,在这个修心的教授里全都具备了,它是一个完整系统的全圆教授。   这个教授是佛法精华中的精华,秘密中的秘密,是破除我执和我爱执的绝妙法门,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子唯一履行的道路,是产生一切现前和究竟利乐的宝藏。正是因为有了它,我们才对成佛充满信心。但它又是如此的平淡无奇,致使人们很少能真正认识到其价值,之所以作为口耳相传的秘密教授,并不是历代上师不想广为弘传,而是欲说无处说,欲说无人听,众生的根器难以和这个殊胜的教法相应。人们长期以来“我”字当头,一听说要舍弃自身利益去成全他人,就难以理解和接受,所以不得不秘为耳传。这就如同告诉一个乞丐:“这是一块黄金,有了它你可以告别贫穷!”可是乞丐并不认识黄金的价值,认为这不过是一块破铜烂铁而已,没有什么值得稀罕的,把它抛弃到一边而继续流浪乞讨。   我们依照帕绷喀大师的教授要点,共同来学习这个菩提心的完整教授,希望大家能慧眼识珠,珍惜这个宝贵的教法而认真听闻受持。   敬礼于大悲   《修心七义论》的作者是伽喀巴,为了造论的工作能顺利完成,不产生违缘障难,伽喀巴首先进行礼赞。一般来说,造论者造不同的论著时,应当礼赞不同的对象,譬如造经部的论著时应礼赞诸佛菩萨,造律部的论著时应礼赞一切遍知佛,造论部的论著时应礼赞文殊菩萨。但在这里,伽喀巴礼赞的对象却是大悲。大悲一般都是指观音菩萨,就像文殊菩萨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诸佛的智慧一样,观音菩萨代表了诸佛的悲心,藏地通常都称观音菩萨为大悲观音。但这里所说的“大悲”并不是观音菩萨,而是指真实的大悲心。当然从引申意义来说,也可以是遍礼一切具足大悲者。   为什么礼赞大悲心呢?因为大悲是世间和出世间一切功德的源泉。我们现在能享受到的一切安乐,乃至于有一丝凉风吹来,使我们感到清凉,都是由于往昔造作了善业,现在才能感受到这种种快乐。如果没有诸佛以悲心说法,我们怎么会知道取舍业果?怎么会知道积福行善?如此辗转追寻,世间一切功德的源头都是大悲。在我们成佛的道路上,大悲心更是扮演着重要角色。最初是因为难忍众生疾苦的悲心,而发起立志成佛的菩提心。中间步入行菩萨道的过程中,面对种种难行苦行,乃至于抛头颅、洒热血的舍身菩萨行,之所以没有畏惧退转,也是因为有大悲心的摄持。就像父母那样,由于悲悯子女,而能不顾自身安危。最后成佛时,因为大悲心的牵引而不住涅槃,倒驾慈航,穷尽未来际度化众生。所以不管是世间还是出世间,一切的功德都是来源于大悲。因为大悲心有着种种无量功德,作者伽喀巴对大悲进行了礼赞,同时也说明本论的内容是以大悲为主。   甘露藏教授 金洲之所传   这是讲此法的传承来源。因为我们要想获得解脱,就必须修持有清净传承的法。正如雪山是一切江河的源头那样,一切显密正法的源头必须来自佛陀,这才是清净的佛法。依止清净的佛法来修持,我们才有成就的可能。否则,如果你修到一个不清净的法,纵使修上千年也不会有什么证德显现。   此法是由金洲大师传承下来的,金洲大师传给阿底峡尊者,再由阿底峡尊者传入藏地。那么金洲大师的传承又是从哪里获得的呢?从金洲大师往上一代一代追溯,可以历经仁青巴瓦、勇金刚、阿那打而追溯至寂天菩萨。从寂天菩萨追溯至文殊菩萨,再从文殊菩萨追溯至释迦牟尼佛。最终都是汇归于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教法。   阿底峡尊者是藏王用整个国库的黄金,从印度迎请来的一位大善知识。因为藏地的佛法经过郎达玛灭佛后,众说纷纭,邪法猖獗,必须请印度的大善知识过来进行整顿。阿底峡尊者那时就相当于印度佛法的太阳,众多寺院的钥匙都是由他掌管,你想想这位大善知识的身份何其殊胜!藏王用了整个国库的黄金去迎请他。但是印度的人们并不希望尊者离开,担心没有尊者的摄受,印度本土的佛法就会陷入黑暗。藏王所派的几批人要么死于途中,要么由于长期没有请到,也不好再回来。第一代藏王没有迎请到,并且在筹集继续迎请所需的黄金时,被邻国的国王囚禁,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第二代藏王继位后继续想办法迎请。最后派了一个名叫那错的译师去,那错译师到了印度后,经历了种种磨难,并在大悲观音的加持和帮助下,通过一些善巧方便,终于把尊者迎请到了藏地。   阿底峡尊者从小就精通五明,在数百世的前生中,一直都是通达五明的大班智达。在这一世转生为东印度一个国王的王子,拥有无上财富和权力,但他如同弃唾般舍弃了王位离家修行。他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修持有为,为了弘扬佛法,在上师和本尊现身劝请下出家为僧。依止一百五十七位上师修习一切显密教典,获得卓越成就,被印度人尊为顶上的摩尼宝。掌握了印度当时的所有显密正法之后,尊者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成佛的捷径呢?有什么法门既能使众生速速从生死苦海中解脱,又能使我得到最究竟圆满的佛位呢?”成佛的法门是非常多的,但他现在思考的是成佛的捷径,如何让众生以最快的速度得到解脱。他的上师以神通力知道他的想法后,从所住的地方飞过来告诉说:“能亲见本尊现身,获得许多共同悉地,三摩地不动如山……仅仅这些还算不上什么大成就,你应该专修慈心、悲心和菩提心。”他继续思考这个问题,边绕金刚座边思考,逭时本尊化现为各种形象,以各种方式告诉他:“要想迅速成佛,就应当修学菩提心!”甚至连佛像也开口说话:“一个人要想迅速成佛,应当修学菩提心!”   阿底峡尊者为了寻找菩提心的教授,经过多方打听,终于了解到在金洲(即现在的苏门答腊)这个地方有一位上师,人们都尊称他为金洲大师,他有全部的菩提心教授,能使菩提心未生者令生,已生者增长而至究竟。阿底峡尊者就决定去求取这个教授。他带领一百二十五名弟子漂洋过海,途中经历了种种魔难。因为把正法取过来之后,众生就能获得解脱,这对魔王波旬及其眷属来说,就感到不利了。于是想尽一切办法阻挡他,兴风作浪使船偏离航道,化现各种蛟龙水兽进行障碍,或从空中降下霹雳风暴等等,造成了许多严重的损害。尊者经过修降伏法进行调伏,艰苦航行十三个月,终于抵达了金洲。寻访到金洲大师后,尊者以卑微的心如理依止,在十三年之中侍奉大师,最后大师把修菩提心的秘密教授,如瓶倾水般传给了他,他进行闻思修并达到究竟,心中生起了无造作的菩提心。   后来阿底峡尊者被迎请到藏地,他也没有广传这个教法,而是秘密传给了弟子仲敦巴。仲敦巴传给博朵瓦,博朵瓦传给朗日塘巴和霞惹瓦,霞惹瓦传给伽喀巴。此法传至伽喀巴之前,一直都是师徒间秘密口耳相传。直到伽喀巴的时候,他想:这样一个殊胜的法,得到者几乎没有不解脱的,要是能广为弘传,利益一切有情,那该多好啊!如果我不好好弘传,而让此法传承中断的话,诸佛菩萨都会为之悲叹。于是他就尽量广为宣说。他的弟子把他所说的教言整理成文字,才有了所谓的文字教授,就是现在给大家讲的《修心七义论》。    像阿底峡尊者这样的大成就者,他精通一切显密教法,并且获得众多本尊的现身摄受,已经有了相当高的修证成就。但他尚且要以这样的苦行去求取菩提心的教授,你就知道这是何等的重要!由此可见,大乘道的核心之法除了菩提心,再没有别的,我们应该对此生起一个定解。这样一个无比殊胜的教授,被人们誉为“甘露藏”。在藏地“甘露”带有不死之药的含义,佛所说的一切法犹如甘露,能断除我们的轮回生死。“藏”是心要的意思。“甘露藏”就是说这是整个佛法的心要,是能超脱生死的良药,我们一旦服下这不死之药,就能断尽一切烦恼无明,获得不死的双运金刚身。这世上有谁能不死呢?唯有佛是不死的。即使是已经登地的菩萨,他断除了轮回的生死,但还有微细的无明习气和无漏业力,仍然还有不可思议的死。唯有佛才能彻底摧坏微细死魔,获得真正圆满的不死果位。这个教授具有如此殊胜的功效,所以叫“甘露藏教授”,是能获得无死佛位的究竟教诫。   应知诸教义 如金刚日树   五浊厚重时 转成菩提道   为了让你对法产生净信,接下来讲此法的重要性。这个教授是修心要法,除了具备《菩提道次第》教授所说的四种不共殊胜,还有其它诸法所不能起到的特殊作用。究竟如何呢?可以用三种比喻来形容:如金刚、日、树。   (一)犹如金刚。这里的金刚指宝中之王,而不是世人常说的金刚石。虽然金刚石在我们人世间最为尊贵,但相对于金刚来说仍然微不足道。据说金刚只有上界的天人才拥有,我们这个人世间是没有的。由于天人的福报很大,有种种的珠宝装饰其身,所穿的铠甲就是由金刚编织而成的。金刚铠甲的一小粒碎片,都超胜于我们人世间的一切珠宝。你想想这是何其殊胜!我们要是得到一件金刚铠甲的话,肯定会成为世界超级首富。即使只有它的一粒碎片,也胜过拥有世间一切宝物,能消除一切贫穷。就像金刚是宝中之王一样,这个修心教授也是法中之王。其它的一切法在它面前都黯然失色,显得微不足道。如果能获得它的全部教授,就能断除一切生死烦恼而登佛位。乃至于仅仅获得片言只语,我们也能对治轮回中一切衰损苦痛。   (二)犹如太阳。太阳一出来就光芒万丈,驱除了世间一切黑暗。如果获得此法的全部教授,就如同太阳升起来一样,必然能驱除我们内心的无明暗钝,断除全部烦恼障和所知障。即使仅仅得其一分,也能对治贪嗔痴等种种烦恼。正如一灯除却千年暗,即使是被黑暗笼罩了千年的房间,只要受到一点灯光的照耀,也顿然还复光明。   (三)犹如药王树。据说药王树能疗除众生一切疾病,哪怕只得到它的一小片树叶,也能分别治疗我们的寒热等病。这个法就如同药王树一样,如果得到全部教授,就能治疗我们身心的一切烦恼痛苦。即使得到部分教言,也能分别祛除我们的贪嗔痴等各种心灵上的疾病。那么能不能治疗我们生理上的疾病呢?也完全可以!你心灵上的疾病治愈了,生理上的疾病又怎么会存在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尽管这是用来修心的法门,但是也能冶疗我们的一切生理疾病,就像以前伽喀巴的时候,那些麻疯病人通过修持此法而痊愈。   这个如同金刚、日、药王树般殊胜的教授,在这五浊厚重的末法时代,能起到什么特殊作用呢?能把我们的烦恼转为道用,把这浊世转为菩提道。   我们现在是属于五浊厚重的时代,这种时代是难以修持善法的。五浊是劫浊、命浊、众生浊、烦恼浊、见浊。劫浊就是大自然的规律变得紊乱,环境恶劣,世界上充满各种天灾人祸。在这样的情况下,众生的生存都变得困难,还有时间来修持佛法吗?肯定是没有了,战火纷起,灾难迭生,我们没有办法安心修行。寿命浊就是众生的生命变得十分脆弱,因为恶业成熟,横死夭折是常见的事,能寿终正寝活得长久的很少,大多是在各种疾病、灾难、事故中死去。这样平均起来,众生的寿命就非常短促,寿命愈来愈短。众生浊是指末法众生的身心不清净,不信因果善恶报应,不恭顺长辈等等。烦恼浊就是众生烦恼炽盛,心中充斥恶念,贪嗔痴等烦恼遍及一切时处。见浊就是与正法相违的邪知邪见昌盛,误导众生的情况普遍存在。我们这个时代就具备浊世的种种特征,现在这个社会,性、暴力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地震、水灾、海啸等灾难时有发生,导致众生的生存困难和道德沦落。所以被称为五浊恶世。   其实,本师释迦牟尼佛所处的时代,就已经是五浊恶世了。贤劫千佛悲悯浊世众生刚强难调,都称赞释迦牟尼佛有善巧方便,在这样一个五浊恶世,还能度化那么多人成为罗汉、菩萨,实在是了不起。所以他们都赞叹说:“您真是浊世中的金莲花,您真是浊世中的白莲花!”从这里就可看出,释迦牟尼佛的时代已经属于五浊恶世了。那现在就不用说了吧,更是五浊厚重。你想一想,那时许多人听到佛说一句“善来比丘”,当下就能证得阿罗汉。人们的根器是如此殊胜,尚且属于五浊恶世,诸佛都感觉众生难度,我们现在的人就更不用说了。人们的心灵是越来越浮躁,烦恼是越来越粗重,那就更加难以度化了!   但是你不要悲伤,还有一些特殊的法门能起作用,尤其是在这五浊恶世,烦恼越多越能显现出它的力量,能把众生的烦恼转化为助缘,而成就无上菩提。这个法门要是出世的话,是不是比佛的出世更为宝贵?因为佛陀时代的人们根器是那样好,佛都感觉到众生难度而入涅槃。如果是在我们这个时代,佛可能更是摇头,而这个法恰恰能在五浊恶世时转烦恼为菩提,从这层意义上讲,这个法是不是比佛更难得?这个法就是《修心七义论》,它比佛还希有难得!佛现在要是在我们面前传法,如果不传这个法,我们可能还修不起证量。有了这个法门,即使佛没有来,我们也能转烦恼为菩提。   前面讲了这个法的清净传承,以及在这未法时代的特殊作用。我们应该生起一个清净的信心来听闻。   接下来是讲此法的正文内容,即如何正式以教授引导弟子的次第。一共分为七个部分。 加 行   先学诸加行   修行次第可以分为加行、正行、结行三个阶段。加行是正行的准备工作,只有加行修到合格证量,后面的正行才能顺利进行,才能加速其圆满成就。这里的加行指什么呢?即观修人身难得,死亡无常,业报不爽,轮回过患等出离心的修持内容。这是菩提心的加行。三主要道里已经有了详细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   加行作为修心的第一个要点,是我们必须要修持的,并且要修到显现出合格的证量。有的人认为加行没有正行重要,这是不明白加行和正行之间的界定。从成佛的角度来说,只有证得金刚持的佛果才是正行,在这之前的每一刹那,仍然处于加行阶段。从密乘的角度来说,如果圆满次第是正行,那么生起次第就作为加行。如此类推,生起次第又以菩提心作为加行。没有菩提心就没有大乘,没有大乘怎么会有金刚乘?所以菩提心作为生起次第的加行。菩提心又以出离心作为加行,没有出离心的前提,就不可能产生成佛度众的菩提心。出离心又以死亡无常、轮回过患等作为加行,没有对轮回的厌离和对解脱的向往,就无从生起出离心。由此看来,直到成佛之前的刹那,你的一切修持都是成佛的加行。是不是?它有个层层避进的次第关系,前面的作为后面的加行。加行越多则成就越大,这是肯定的。因为你准备得越充分,最终的收获也就会越圆满。   如果没有前面修持加行的基础,后面的正行无从生起。有的人不明白这一道理,认为加行是多余的“弯路”,倡导仅仅修某一个法,认为这样就可以一步到位,解脱成佛。这和建造空中楼阁有什么区别?是一样的愚昧!我们大部分人都想偷懒,都想一步到位,于是就有人顺应众生的心态,通过对佛经断章取义,炮制出这样一些不伦不类的东西。你就糊里糊涂地修吧,修到最后是“三世诸佛也不识!”然后再告诉你:“众生本来就是佛,还成就个什么?”你终于恍然大悟:“原来我本来就是佛!可是,为什么我还有烦恼痛苦?原来佛也和凡夫没有区别!”从而产生种种邪见毁谤。所以说所谓的不修加行,都是社会上流传的一些谬论,是对众生的一种误导。   正修菩提心   在加行修持合格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正修菩提心。菩提心的修法分为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两种。根据宗喀巴大师的教授,我们先讲世俗菩提心的修法。   一、修世俗菩提心   如何修持世俗菩提心呢?有两种方法,即“七重因果”和“自他相换”。这二者任修其一都能成就菩提心。“七重因果”在三主要道里已经讲过了,这里就重点讲一讲“自他相换”。“七重因果”并不包括“自他相换”,“自他相换”则可以包括“七重因果”的全部教授。   我们知道菩提心的根本是大悲心,只有悲悯同情众生,才会产生成佛救度众生的菩提心。而悲心又是建立在慈心的基础上,没有一颗慈爱之心,怎么会对众生的苦难处境产生同情?如此看来,如何生起慈心才是关键的,如果周遍一切众生的悦意慈心生不起来,就不会生起后面的大悲心。没有大悲心,也就不会生起真正利他无我的菩提心。   “七重因果”和“自他相换”的一个主要区别,就在于从不同角度来修慈心。“七重因果”里我们为什么要修知母,认识一切有情都曾做过自己的母亲呢?因为一切众生中,最亲爱的莫过于自己的慈母,对于母亲最容易生起悦意慈心。而在“自他相换”的教授里,则是从自他平等的角度,认为之所以不能生起悦意慈心,主要是因为有我爱执的存在,有了我爱执就不会产生他爱执,就无法对众生生起悦意慈心。   因此,我们要想成就悦意慈心,是不是要先破除我爱执?只有先破除了我爱执,我们才能生起慈心,转我爱执为他爱执,并最终引发菩提心。“七重因果”是从众生即母亲的角度进行思维,当认识到众生即慈母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我爱执转化成为他爱执。“自他相换”则是从利他和利己的利弊角度,进行换位思考,认识我爱执的过患而给予对治。这是“自他相换”的修持重点。就像擒贼一样,首先要认识到贼的形象及其危害性,人们才会主动去抓捕。同样地,我们要想破除我爱执也要先对它进行认识。所以,在正修“自他相换”之前,需要对我爱执进行具体观察。   众过归于一   这是说众多的过患都可以归因于同一个因素,这个因素就是我爱执。我爱执是指什么呢?是指执著于自我的利益,具体表现为一切自私的思想言行。   我们遭受的一切苦难,都是过去所种的恶因成熟的果报。过去的恶因是谁让你种下的呢?是烦恼!没有烦恼的驱使就不会去造恶业。烦恼又是怎么产生的呢?是什么导致我们烦恼?究其根源就是我爱执。因为有我爱执,就会对喜欢的生贪心,对不喜欢的生憎心,对超胜自己的生忌妒心。这一切烦恼的生起,都是源于这个我爱执。所以,我爱执是一切生死的罪魁祸首。我们无始以来所受的苦,罪魁祸首就是这个我爱执。我们想得到的幸福快乐得不到,想远离的苦难却如影相伴,究其根源都是因为我爱执。因为紧紧执著于自我的利益,而造种种恶业,感召种种苦报。   我爱执是导致一切过患的根源。我们人人都追求幸福,就是因为我爱执,总是得不到真正的幸福。譬如歹徒也渴望幸福,可是他的所作所为都在触犯法律,又怎么可能获得幸福呢?最后收获的只有苦果,受到法律的制裁。他不明白:“我追求的是幸福。最后怎么给我的是这个东西?”感到很冤枉!他真的冤枉吗?不冤枉,这是他自己造成的,他没有按照正确的途径去追求幸福。   什么是获得幸福安乐的正确渠道呢?第三世班禅大师传下来一个口诀:“利他是一切安乐之源,利己是一切衰损之门。”我们要想获得幸福和安乐,唯有利他,只要我们去关爱和利益他人,就能获得幸福,不管是心理方面还是物质方面,不同程度地都可以得到回报。这是一切安乐的源泉。可是我们通常的行为却恰恰相反,追求的是幸福快乐,所做的却是损人利己,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满足私欲,而这恰恰是一切衰损之门。衰损的大门一打开,就像打开潘多拉的魔盒一样,魔盒里面的魔众就飞了出来,粘附在我们的身上,烦恼、痛苦、疾病等等全都如影随形而来,降下一切灾难和不祥。所以我们一生中不断追求幸福,所做的却总是和幸福背道而驰。   班禅大师有这样一句话:“一切衰损皆由自招,非关他做。”就是说我们的一切幸福被破坏无余,拥有的是烦恼痛苦,肉体是疾病缠身,内心充满种种烦恼无明,这一切都是衰损。这些衰损是怎么来的?都是自己招来的。“非关他做”,不关他人的任何事情。都是因为有了我爱执,使利他和利己产生颠倒,导致我们远离安乐自在。生生死死遭受这么多痛苦,这么多的不幸,这么多的灾难,这么多的烦恼无明,这所有的罪魁祸首都是我爱执。我爱执就如同贪心大师,也如同空想大王,引诱我们整天想入非非,整天向往那些不可得到的利益。一个计划接着一个计划,一个妄想接着一个妄想,所有这些都是在浪费我们的生命,是盗取我们内在财富的窃贼。它长期以来盘踞在每个人心头,像毒蛇一样把我们的心血喝得干干净净,像窃贼一样盗取我们的内在财富。辛辛苦苦修法积攒功德,修了半天,却让它给全部盗走了。要是知道有这么一个窃贼藏在心中,你是一刻也不顾意和它共存呀。我爱执也如同魔鬼一样,指使我们为它做各种事情。我们如同奴仆一样被它任意驱使,遭受生死轮回的种种苦难。因此,我爱执几乎可以说就是魔王,对不对?所以有人称“修心”是最好的驱魔法。藏地驱魔的时候需要抛朵玛,过去曾经有位成就者,在为他弟弟驱魔的时候,不管把朵玛抛向什么地方,都无法把魔障驱除,最后他想了想,把朵玛抛向弟弟的怀里。他说:“魔不在别的地方,就在你的心中,你的我爱执就是魔。”   只要我们没有究竟成佛,多少都会有我爱执的存在。比如阿罗汉是已解脱生死的圣者,他破除了我执无明。那为什么没有成佛呢?正是因为我爱执。由于他只考虑自我的解脱,尽管也证悟空性,消除“(人)我执”,但他的我爱执并没有完全消除,所以不能究竟成佛。我爱执并不完全等同于我执,两者是有一定区别的,我执是执著于一个独立不变的固有自性,我爱执则是执著于自我的利益。但从修心的角度来说,两者都是产生一切过患的根本。一个是将“我”执为实有而放不下,一个是放不下“我”而舍命保护,因为执“我”及“我的”为实有就会产生贪著。这两者都会给我们带来同样的痛苦,因此也可以说是同一个东西。修行一定要在这方面下功夫,要善于觉察我爱执,时刻警觉并给予对治,因为这是导致一切痛苦的根本。   思众皆有恩   我爱执有如是种种过患。要想解脱成佛,要想获得究竟的安乐幸福,就必须转我爱执为他爱执。转化的一个方便法门,就是忆念众生的恩德。   亲友对我们是有恩德的,这方面大家都容易理解,这里就不详讲了。但对于我们的仇敌来说,他曾经伤害过我,想尽一切办法打击我,怎么可能对我有恩呢?因此,对于仇敌就很难生起感恩心。如何破除这种不正确的心态呢?我们可以对仇敌进行观察,观察他对我们究竟有没有恩德。   首先,思维一切众生都是父母。现在的仇敌在过去生中,也曾经做过自己的父母。这是肯定的吧!因为我们的心识在不断地流转变化,而现在的心识是由过去的心识变化来的,这样一直往前推,我们轮回无数,就受生无数,每一个众生都必然做过自己的父母。过去的父母和现在的父母有没有区别呢?没有区别。就像二十年前和五十年前的父母,都是一样的父母,对我们的抚育之恩是一样的。   其次,我在过去扮演过各种角色,在这无数的角色之中,肯定曾经伤害过现在的仇敌。现在果报成熟了,导致他来惩罚我,我当然得坦然承受。因为不作不受,我既然造了这个业,就必然要承受这个果报。这是由因果法则来决定的,并不关他的任何事,所以我没有任何怨言,自然就宽容了他。   再次,从业能增长的角度来说,如果没有他的损害而使业报提前成熟,我将来必然会感受更大的苦报。因此,他损害我的这种种行为,实质上是为我消业的表现,让我免受将来的更大痛苦,所以不能仇恨他,反而应当心存感激!   往昔,他因为慈爱我们,而心甘情愿承受苦难,并造下诸多不净恶业。如今,为了给我们消业,他又将继续造业,继续感受种种业报的痛苦。而我们却不但不知道惭愧和感恩,反而生起仇恨的心,这是一个什么道理?无始以来,我欠他的实在太多了,在他做父母的时候,因为慈爱我,抚育我,而心甘情愿地造下了无边恶业,以致在恶趣中承受了无量痛苦。现在因为隔世的原因,他不再认识往昔的爱子,而沉沦到仇恨咒骂自己亲人的地步。明白了这些因缘,我们应该感到惭愧才对,又怎么能仇恨他呢?   我们本来就欠他太多,现在又因为自己的恶业感召,使他对我们生起了烦恼,进而造业。这些业报要是成熟的话,他将承受多大的痛苦啊!想想这些如母众生即将面临的处境,实在令人悲悯同情。在恶业的牵引下,这些如母众生犹如盲象一样,又将向着三恶道的深渊狂奔。目睹此情此景,我们怎能无动于衷?既然作为人子,就应当承担救拔他们的责任。更何况他们本来就是因我而受苦,我不去救拔,谁去救拔?经过如此思维,我们就生发了菩提心。   这个菩提心是如何产生的?此时此刻,我怎么会有这种心态呢?看来这也是对方的加持。我现在有了菩提心,就可以消融我爱执,消融这个导致生死过患的祸根,而这种菩提心正是因他而生起的。他对我有着如此深恩,几乎就是把佛的果位亲自放在我的手中! 经过这样一层一层地思维推理,你还能再仇恨他吗?肯定是恨不起来了。这是一种化仇为友的最好方法,对于消除嗔心是非常有效的,能把我们的嗔恨转化为感恩之心。这种转化都是通过如理抉择而来,而不是那种简单的自我安慰。比如整天念“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也许能起到一点作用。但是“忍字头上一把刀”,你忍的背后潜藏着更大的仇恨,等到忍无可忍时,爆发出来的仇恨更为强大,它就不能真正化解你的嗔心,不能使你解脱这种烦恼。   对于“思众皆有恩”的修持,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维。比如,众生皆为父母,具足养育之恩、为我们提供生存空间、帮助我们修行成佛等等。我们只要善加思维,就能认识到任何一个众生都对我们恩重如山,没有一个有情不是我们的恩人。包括那些我们不认识的人,乃至于暂时伤害我们,给我们带来痛苦的仇敌等等,对我们来说都是有恩德的。   我们只要经常这样如理思维,进行禅修,就会自然而然生起慈心,就会珍爱每一个众生。善行自然增长,恶行自然消融。所以说一切修持之中,修心是最为根本的。   取舍间杂修   通过前面思念众生的恩德,对众生平等生起慈心后,就可以开始修持“自他相换”的取舍法。因为悲悯对方而取苦,代受众生的一切痛苦和导致痛苦的因素;因为慈爱对方而舍乐,把自己的一切善根和快乐都回向给有情。   我们一般都是取自己喜欢的,舍自己不喜欢的,天天都在做这个工作。现在修“自他相换”正好颠倒过来,取自己不喜欢的,舍自己喜欢的,刚好针对我爱执而来。这一点你们有投有体验过?出于一时冲动而把钱财布施出去,过后却又心痛难受。这就是我爱执在难受,是不是?你做了一件善事,过后却又后悔,这都是因为我爱执的原因。所以我们必须修“自他相换”来对治,通过取舍把我爱执转变为他爱执。这关键就在于心态的转变,把取舍作为一把利剑来斩断我爱执,取众生的苦自己代受,施自己的乐给众生,取与舍掺杂在一起相间而修,慈心和悲心就会自然生起。   取苦的具体对象是凡圣二众,即未入道的众生,以及已入道的圣者。未入道的众生又分善趣和恶趣。我们取苦时应当先从恶趣取,从最深重的地狱开始,由重到轻依次观想取地狱众生的苦,饿鬼道众生的苦,畜生道众生的苦。然后再取善趣人道、阿修罗道、天道众生的苦。最后取人道的圣者之苦。把他们的苦化为黑烟,取过来自己代受。   取苦的时候应当注意,一切众生都有苦可取,唯有佛和上师无苦可取。观想把他们的苦取来自己代受,虽然发心是好的,但是没有智慧。佛怎么还会有苦呢?佛已经断除一切烦恼障和所知障,不会再有苦的感受。至于自己的上师,从修持的角度来说应当视师为佛,也没有苦可取,观想取上师的苦会障碍自己的信心。除此以外的人道圣者,譬如声闻、缘觉、菩萨,都有苦,因为他们没有彻底破除一切障,圆满一切德,还有微细的所知障存在。   取苦的时候有一个捷径。我们应该先代谁受苦呢?应先代受母亲的苦。观想把母亲的苦取来自己承受,纯熟之后,再观想父亲,亲属、朋友、仇敌,直至无缘的众生,把他们的苦取来自己承受。然后才按照前面讲的,从恶趣、善趣、人道依次而取。按照这样的次第来修持,我们就不会产生心理上的障碍,不会不愿意为众生取苦。   舍乐的时候也有一个窍诀。观想自身化现出一个如意身,这个如意身即自己的一切善根福德所聚,能满足众生的一切愿望,众生需要什么,这个如意身就能满足什么。譬如地狱有热铁地狱和寒冰地狱。对于热铁地狱,观想如意身化为甘露,使他们得以清凉。对于寒冰地狱,观想如意身化为太阳,绐他们送去温暖。饿鬼道的痛苦主要是饥渴,观想如意身化现为种种美食,使他们得以饱满。畜生道的特点是愚痴,观想如意身化现为善知识,为它们说法开发智慧。我们人类缺少什么呢?人是欲望最多的,那就观想人们心中希求什么,就化现什么来满足他们。这是舍乐的具体观想法,对其余众生也是如此观修。   先从自身取   取苦时应该先从自身取。因为有的人很执著,对于与自己无关的人,生不起取苦的心,不愿意取对方的苦。如果对方是仇敌,那就更难做到了。这种执著会对我们的修持产生障碍,如何来破除呢?这里有一个方便之法——先从自身取。先把自己未来的苦报取来现在承受,把尚未成熟的潜在恶业,以及将来要造的恶业统统取来,让它们现在就成熟。   我们过去及现在所造的恶柒,在未来必定要成熟为苦报,把未来要成熟的苦报取来现在承受,这样修有许多好处:因为业能增长,趁现在还没有自然增长至成熟时,提前让它成熟,就不至于增长到承受不起的地步。并且趁着现在身体强壮的时候,提前把恶业摧毁,把善业回向给未来,等到将来年老体衰的时候,就不会有什么疾病灾难,不会有什么痛苦,能够安详地往生。你说那该有多好!   如果感到自己心力薄弱,无法一下子承担全部的苦,还可以先设定一个短期目标。比如把下午的苦取来上午承受,这应该没问题吧,人们一般都能做到。然后再取自己一周的苦,一月的苦,一年的苦,一生的苦,直至未来全部的苦。   自身取苦纯熟之后,我们才取父母、亲友的苦,取一般有情的苦,最后取仇敌的苦。因为已经形成了一种串习力,像条件反射一样,养成了取苦的习惯,那么对仇敌也能自然而然地取苦。然后再取一个乡村,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直至遍虚空的众生,这样一层一层地渐次扩展。   这就是苦的自取之法,实修的时候,可以配合前面讲的取舍进行观修。   彼二乘风修   取和舍如何相间而修呢?可以配合呼吸来修。吸气的时候,观想众生的所有痛苦疾病和恶业化为黑雾微尘,随之吸入心间,融入我爱执的身中;呼气时将所有的善根和功德化为白光,照耀加持众生,众生的身体因而变得洁白,受用安乐。   那些真正的大乘修行者,他们一生中都在修持这种取舍法,每一呼吸都没有空过,每一呼吸都在利益众生。譬如宗喀巴大师,他每一呼吸都在进行这样的修持,都在为众生拔苦施乐。你说这是多大的功德!大家要多看看祖师大德们的传记,要知道圣者是什么样的风范,以便树立起一个学习的榜样。人们每天有二万一千次呼吸,就这么白白地空过了,如果像他们那样都充分利用起来,不是很好吗?你想想看,每天二万一千次呼吸,每一呼吸都能积攒无量功德。因为心缘的众生无量,功德是不是也就无量?这实在是太殊胜了!我们不用再发愁没有时间来修法,就这么练练呼吸,这个人生也过得挺有意义的,活一刻有一刻的价值。   通过长期修持这种菩提心,身心就会获得清净,同时也可以为他人带来净化。譬如那些藏民求加持的时候,活佛们通过一抚摸一吹气,都能给人消灾除障。这在有的人看来是难以理解,因为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通常都认为只能通过诵经念咒求佛加持,而他们就这么摸摸顶,吹吹气,怎么能起到加持的作用呢?于是认为这只是单纯的宗教信仰,是一种迷信式的盲目崇拜。现在经过菩提心的学习,大家就应该明白了,这完全是一种修证的功夫,是他们长期修持“自他相换”而产生的一种实际效用,跟宗教和迷信扯不上半点关系!对此,有的人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经中说自作业自受,他人不能承担分毫。这里却说能为他人代受业苦,是不是与经相违?”这是不矛盾的。正如一个病者能遇到良医为他解除痛苦,这是他住昔的善业成熟所致。同样地大德们修自他相换,能为众生取苦予乐,这也是对方福报成熟所致,同样没有违背业果。众生福报成熟和大德们悲心加持,二缘和合才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我们进行这种自他相换的修持,吸气时把众生的苦取过来承受,呼气时把功德回向给别人,对自身会不会有伤害呢?在大家心灵深处肯定会有这样的顾虑,多少都会有一点。除非我们已实证了无我的空慧,才能真正做到“无我”的奉爱。譬如当面对一个浑身都是传染性恶疾的患者时,你还敢把对方的苦取来承受吗?这就不敢了吧!觉得还是离远一点比较安全。你有这种躲避的想法就是因为我爱执,你所有恐惧的心态都是我爱执的表现。这时候你更应该要勤修取舍,挑战这种恐惧,把我爱执破除掉。对待众生我们不能有我慢,但对于自身的烦恼执著,则必须要有我慢。你蔑视它,勇敢地面对它,向它挑战,它反而消失了。   其实如果用智慧来抉择,这种恐惧完全是不必要的。从业果的角度来说,一切病苦或安乐都是来源于善恶业果,而业果的一个原则是善业得乐果,恶业得苦果。就像人们种庄稼一样,决不会出现种瓜得豆、种豆得瓜这样违反自然规律的情况,这是不可能的!同样的道理,我们修自他相换,为众生拔苦施乐,一心一意去利益众生,这是最大的清净善业,怎么会给自己带来不好的结果呢?同样是不可能的!并且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没有真正代他人受苦的能力,对方的苦也不会因为我们的观想和意愿,就真的转移到我们自己身上。恰恰相反,通过这种善业的力量,却会给我们带来身心的净化,消除我们的疾病烦恼等等。   对于那些已经获得证悟的成就者,他们修自他相换,完全可以把别人的苦取来自己承受,自己的苦报也可以移走。因为在空性的境界中,一切都是幻化的,病苦也是幻化的一种假象,他完全可以把苦绐消融掉。有时在外相上示现出来,这是为了警觉我们生起出离心,生起慈悲心,并为弟子提供培福消业的机会等等,如萨迦班智达服侍他生病的叔叔。所以,圣者现病相和凡夫生病是不一样的。正如维摩诘生病后,文殊菩萨去问候他:“您这样一位大菩萨,为何也患病了呢?”维摩诘回答说:因为众生病,故我病!但对于大家初学者来说,现在刚刚起步修行,主要还是通过这种方法进行熏陶,用来转变和净化我们的心识。等修持到一定证量,有能力取受对方的苦时,也就有能力把苦消融了,不会真的有苦的感受。   譬如密勒日巴尊者,他承受痛苦的时候,并没有苦的感受,但他还是示现出痛苦相。曾经有个格西出于嫉妒,投毒害他,在他示现出中毒的状态之后,格西讽刺说:“像你这样的大成就者,怎么也会有病呢?如果病真的可以转送,就请你转送给我吧!”尊者回答:“我的病虽然可以移给你,只怕你一刻都受不了,所以还是不移的好!”然后把一部分苦转移到门板上,门板顿时断裂,自己显现为无病健康的状态。格西看到后还是不相信,认为这是障眼法,坚持请求把病移给他。密勒日巴尊者没有办法,就把病苦移给他一小半。他顿时痛得差点昏过去,在快要断气的时候,尊者把病苦收了回去。密勒日巴尊者已经证悟空性,就像在梦中做事一样,他的内心不会有苦的感受。   还有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忍辱时,歌利王割截他的身体,把手脚一节一节地割去,但佛安忍不动,没有显现出丝毫痛苦。他已经达到了那种证悟的境界,自然可以承受。而我们目前还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就不要轻易伤害身体。比如刺血抄经、焚指供佛,或像常啼菩萨那样以血洒地等等。虽然你的发心虔诚,但目前不允许这样做。因为没有空性的证悟,你会感到很痛,甚至会影响你的道心,使你产生嗔心或邪见。这样的话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业了。另外对于密法来说,我们需要依靠这个身体来成佛,经过灌顶之后,这个色身可以通过观修而转化为佛身,因此不允许无故伤害身体。   有的人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既然目前没有真正取苦的能力,那么我这样修持,对他人还能产生作用吗?答案是肯定的。尽管刚开始的时候,不具足代众生受苦的能力,但只要进行这种自他相换的修持,以我们的善愿力,三宝加持之力,以及诸法缘起之力等等,众缘和合,还是能为众生带来利益的。要是对缘起性空的道理有所体悟,你就会明白这一点。既然这个缘起的现象产生了,就必然会发挥作用,怎么不能为对方带来利益呢!何况真正生起菩提心的人,一切善愿都会实现,更不用说希望消除对方病苦的小小心愿了。   有人在修自他相换时产生一些不适,提出这样的问题:“吸取对方病气之后,应当如何转化?我现在是浑身难受!”这是没有正确领会修心要旨而导致的过患。初学者并没有实际取苦的能力,对方的病气怎么会到你身上来?而且这种观修是纯粹的善业,怎么会招致恶果?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为什么会感到难受呢?这是自己的心理作用,你把这些东西执为实有,整天战战兢兢,身心怎么会不产生反应呢?还是涉及到一个心量的问题。所以,前面的慈心悲心是非常重要的,当你一心一意为众生考虑时,还能顾及自身安危吗?就不会再有所执著,吸入再多病气也不会成为过患,反而会生起纯然的喜悦。   修取舍的重点是去体会众生的苦乐,将心关注于对方,自他换位去拔苦施乐。而不是专注于自身的感受,加强对自我的执著。我们一般都是只顾自己,全然不顾他人,整天做的都是损人利己的事,现在刚好颠倒过来,全然放下自己,一心体会他人的感受:观想对方的病苦时,去体会他是如何的难受;吸取病苦时,去体会对方的轻松感;施予安乐时,去体会对方的喜悦……总之,要做到真正的换位思考,这才是掌握了修持的要点。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一个观修的要诀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把我爱执观想为心间的一个黑团,象征我们的自私自利等种种黑暗的思想,众生的病苦吸入后直接融入其中,摧毁我爱执,或二者同归于尽。这是把抽象的法理形象化,以这种善巧方便来修持,你就不会有后顾之忧,即对治了我爱执,又不至于产生执著。   修自他相换为他人拔苦施乐,虽然发心是为了对方,确实也能为对方带来利益,但最大的受益者却是我们自己。我们的身心获得净化,远离一切烦恼,心灵变得柔和安详,充满慈悲和喜悦,身体远离病苦……从始至终,通过自他相换而获益的正是我们自己。这种殊胜的清净善业(即不掺杂私念,所缘众生无量),具有无与伦比的力量,能净化我们的身心,消除我们的烦恼疾苦,甚至能转化已成熟的定业。一般来说,通过四力忏悔可以消除未成熟的恶业,但对已成熟的定业则难以改变。不过在自他相换的力量面前,定业也未必是那么可怕,完全有可能转化。这方面有许多实例。譬如释迦佛在因地修行时,因为发心代拉车的同伴受苦,而得以脱离地狱,受生天界。还有一世因为违背母命,推倒母亲在地,以此恶业身陷悬头地狱,在业报已经成熟,旋转的铁轮即将辗上头颅时,他忆念众生而油然生起悲心:“众生犯下这类过错的实在是太多了,希望他们的业报都在此时由我来承受吧!”此念一生,顿时脱离地狱险境。还有在伽喀巴的时代,有许多麻疯病患者,麻疯病在当时乃至现在来说都是不治之症,但他们因为修自他相换,有的甚至仅仅经过一昼夜的观修就获得痊愈,从这里你就知道,此法的力量是何其殊胜!正如寂天菩萨所说:有了菩提心,就像与勇士同行一样,不用畏惧任何艰难险阻,一切恶果在它面前都会被消融。   因此,当我们烦恼的时候,病痛的时候,不妨试一试修持自他相换,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虽然修心誓言里说“勿作邪法用”,即不要把修心作为治病祛魔的特效药,这是本末倒置了。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追求解脱成佛的目标还不一定那么明确,这时不妨把它作为一个方便法门,用来促进自己趋入善道。它没有任何负作用,并在消除病苦的同时,还能给你带来心灵的净化。并且在病苦时修持自他相换,修心会更有力量,觉受会更加真切。你能通过自己的苦,对如母众生的苦也感同身受,从而生起真切深沉的悲心。所以真正的修行者,并不会畏惧逃避病苦,而是欢喜地接受,他们把疾病、障难等视为珍贵难得,甚至向上师三宝、护法祈祷,祈祷赐予自己多多的病苦。因为这是修心的最佳机缘。   一旦体验到修心的好处,体验到它的殊胜加持力,就会吸引着你,使你自觉不自觉地进行修持,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惯性行为,直至将整个身心融入其中,从而获得最彻底的净化。我们修别的善行也许会因为动机不纯、八风干扰等原因,使之不能收获相应的善果,甚至偏离解脱之道。但对于修自他相换来说,你不用担心这方面的问题,因为修法的过程本身就是在修心,就是在净化动机,不管你的发心如何不净,只要真正进入修持,不纯的动机也必然会被净化。一旦真正领悟并实践了此法,不管你本人的意愿如何,它都会推动着你一步步走向解脱,走向庄严的成佛之道。   境毒善各三 总摄复得教   前面讲了上座时如何修取舍,这里讲下座之后遇事怎么修,遇到不同的对境有不同的修法。   我们遇到的对境有三种:悦意境、不悦意境和中庸境。面对这三境,我们会相应地生起贪、嗔、痴三毒。即对于自己喜欢的,就生起贪心;对于不喜欢的,就生起嗔心;对于两者之间的中庸境,就生起愚痴,漠然视之而不辨别。   我们只要生活在这个世间,就避免不了时刻面对这三种境毒,时刻都会生起贪嗔痴的烦恼。如何来对治这些烦恼呢?比如当我们看到美色的时候,你总不能两眼一闭,然后说我不贪,因为我没看见。这种方法只能是逃避与自欺。我们应当以菩提心来对治,通过自他相换,将烦恼转化为善业资粮。   譬如对喜欢的东西生起贪心时,你就想:“业果是真实不虚的,我此刻这种贪心所形成的恶业,将来要是果报成熟的话,我肯定承受不了。天下的如母众生也造下了不少类似的恶业,他们又如何能够承受这类果报呢?不如让他们所造的恶业,和我自己所造的恶业,都汇集一起由我来承受吧!”观想他们的贪心及其业报化为黑色烟雾,完全无遗地融入自己心中,因此而消除我爱执,众生的贪毒及业报也得以净除。当你生起嗔心、愚痴的时候,也要进行这样的观想,把嗔心和愚痴等烦恼转成无嗔之善,无痴之善。   如果对于三毒境已经作下恶业,那又怎么办呢?你这时也要想:“这世上有许多众生,他们也和我一样造下了这种业。他们因此而应当承受的苦报,统统都由我来取而代受吧!”因为善业和恶业的唯一区别,就在于是否利他。凡是利他的就是善业,哪怕杀盗淫妄,只要发心和结果是利他的就是善业。通过上面的思维和观修,我们就能把贪嗔痴等烦恼恶业,在生起的同时就给予净化,并转化为善业。所以说烦恼越多,是不是转化成菩提也就越快?即使我们没有证悟空性,“烦恼即菩提”的境界,在这里是不是也能有所体现?只要掌握了这个修心的要诀,我们就不必再害怕自己烦恼粗重,不用再去压制自己不让烦恼生起。因为烦恼的生起,正好给我们提供了修善的机会。   总而言之,我们修持菩提心,不管是上座还是下座,时时处处的心态都是利他的,都是为了转我爱执为他爱执。这是修心的总原则。   为不忘念彼 威仪尽诵持   为了时刻不忘对治我爱执,我们随时都要提起正念,在处于行站坐卧等各种威仪的时候,都要尽量诵持修心的口诀。例如《实鬘论》中的“苦愿自取,善愿他成”等等,任诵哪一种都可以。我们有的人喜欢各种咒语,认为咒语有着神秘不可思议的力量,可以解决各种问题。如果能有这样一种咒语,只要诵持它,就可以断除我爱执而生菩提心,这是不是最为殊胜?那么这个菩提心的口诀,就相当于这样的神奇咒语。你可以把它当作一个专修法门,如同我们平时的计数诵咒那样,整天念诵,行站坐卧都不忘失。你只要长期这么念诵,就会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心态自然会变软,慈心悲心自然会生起。尽管刚开始时不是那么真切,但是你经过长期熏陶,形成一种惯性力量,造作的观想最终也会成为自然流露。   咒语的主要用途在于净化心灵。就净化心灵来说,这个修心口诀不亚于最殊胜的明咒。并且其它咒语你未必能修得相应,未必能发挥出咒语的真正力量。而这个修心口诀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只要诚心诵持,必然会有所收获。譬如有的人极为重视自己上师的心咒,认为心咒最具加持力,能快速和上师取得相应。那么我可以告诉你,你长期念诵这个修心口诀,就一定能和上师相应。因为真正的相应在于“心心相应”,作为上师来说,他把整个生命都融于慈悲利他的菩提心中,你也修持菩提心,彼此不就直接融为一体了吗?否则的话,我们仅仅念诵上师心咒,除了获得少许加持之外,也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即使是诵持任何本尊的各种明咒,我们也要带着菩提心来念诵,这样才能快速获得加持。   经常听到有人抱怨诵咒不灵,认为其功德介绍都是夸大其辞。其实不是咒的问题,关键在于你少了一个菩提心。你看看那些印藏的大德们诵经,非常低沉有力,从咒音里你能体会到一种深沉的悲心,有那种震撼人心的效果。这就在于菩提心的摄持。他们修法的时候,一般都是把父母众生观想在身边,观想带领他们一起修法,以一种救度众生的心全力念诵,因此能发挥出咒语的力量。这方面大家可以自己去体会。就是当你悲心生起来的时候,诵咒的效果就会截然不同。所以说,菩提心是一切密法的命脉,是整个大乘道的中心。   那么诵持这个菩提心的口诀,有什么样的功德呢?经典中这样比喻:三千大千世界都遍布珍宝,用这些珍宝供养十方诸佛,还不如修菩提心一弹指间的功德。你想想这个功德有多大!我们现在如果没有财物供养的话,知道应该如何进行供养吗?就这么观修菩提心!用菩提心来作供养,这是对佛的最大供养,也是对父母众生的最大报恩。因为诸佛视三界众生犹如自己的独子,时时加以护念和救度。众生幸福欢乐,诸佛就会感到喜悦,众生受到伤害,诸佛就会忧伤难过。所以对佛最大的恭敬供养,就是关心利乐众生,明白吗?   但是你千万不要以此作为借口:“我以后就专发菩提心供养!”而不去付诸于实际行动。比如看到别人饥寒交迫,本来给点衣食就能解决,你却偏偏跑到佛前去发心祈祷,貌似慈悲地说把功德回向绐他,这不是为自己的自私找借口吗?你这是嘴巴在发心,一点也没有体现出真正的菩提心,哪里有什么功德可言?   我们在发菩提心的同时,应该尽力去做,去广行六度四摄。大家一定要明白,大乘一切修持的心要,都是针对我爱执来的,都是为了对治我爱执。譬如有的人向往闭关,希望能整天打坐入定,认为这才是修行。但是你要记住一点:如果我爱执没有获得对治的话,这个关就闭得没有太大价值,对于成佛没有太大的意义。曾经有一个年老的出家人,总是喜欢到水边去修行。每次刚准备好要修法时,就会发现水中落入了几只小虫,于是他放下手中的法本,从水中一一捞出这些小虫。紧接着正准备修法时,又发现有其它小虫落入水中。就这样日复一日,所有的时间都被用于打捞小虫。别人听说了这样的情况,就劝告他:“你可以换个地方修呀,或者干脆闭眼不理它们。否则,你什么时候才能修持有成呢?”他回答说;“是的,如果我能毫不顾及外界,修法也许会有所进步。可是我每天修菩提心,发愿要利乐一切众生,却看着这些众生溺死在面前,毫不关心,这不是自欺欺人喝?”所以,修行一定要针对我爱执来修。   前面讲了世俗菩提心的“自他相换”修法。总的来说,需要先思维我爱执的过患,他爱执的功德,这就明确了修法的方向。然后从多种角度思念众生的恩德,以生起悦意慈心。生起慈心后,就可以按照先从自身取的次第,配合呼吸而修取舍,为众生拔苦施乐,在取舍的过程中拓展悲心。配合悲心就能真正生起菩提心。   我们大多数的学佛者,不是认为菩提心不重要,就是把它看得高不可攀。实际上,如果你按照这样系统完整的次第,逐步而修,很快就能生起菩提心的合格证量。许许多多的修行人,那些成就者们,他们就常常闭关来专修这种“自他相换”的菩提心。   菩提心生起的合格证量,就是再也没有一丝一毫自利的念头,你时时刻刻所考虑的,是如何尽快让众生离苦得乐。这种心情,就像母亲见到独子掉入烈火中一样的迫切。于一切时处,不管见到何种有情,都能毫无造作地任运生起悲悯之情,发愿将他安置于究竟涅槃的大乐境。这时才是真正菩提心的生起,这时就可以礼敬您为菩萨了。   如果用这个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来衡量大家,可能大部分人都感到惭愧。我们的菩提心大多都不合格,可我们还整天幻想着即生成佛,然后修得不亦乐乎,你说我们在修什么?没有菩提心而妄修密法,这对于成佛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徒然浪费时间和生命!   但是你不用担心,格鲁派有一套系统完整的修心方法,能让我们快速生起菩提心的证量。它把“七重因果”和“自他相换”,乃至于密法里的果位发菩提心法,都可以融在一座法之中来修,把这所有修心的精髓都结合在一起,你修持它,不生发菩提心也是不可能的。   我们修持菩提心达到合格,需要经过通达、造作、无造作二个阶段。菩提心的真正生起,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通常都是要先通达理论,然后进行观修,产生造作的菩提心,不生也勉强令生。经过这样的长期修持,菩提心就会形成一种惯性,不再需要造作的观想,自然能任运生起。这时就产生了真正的菩提心。菩提心生起之后,佛果就在掌握之中,一切修持都能成为成佛的资粮。否则任修什么法,对不起,通通都与成佛不相干。   二、修胜义菩提心   前面讲的都是世俗菩提心,只有经过如理观修。我们才能真实生起菩提心。否则的话,我们仅仅念一句话“为利有情愿成佛”,不过是口头菩提心而已,知道吗?心中并没有生起真正的证量。但我们还应该明白,即使真实生起了菩提心,这种菩提心也还是世俗菩提心,还要继续往下修持,才能证得胜义菩提心。   胜义菩提心就是空性,唯有空性才能破除无明,这是解脱的唯一津梁。但是在实修空性之前,世俗菩提心一定
本文档为【修心七义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883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83KB
软件:Word
页数:47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2-03-23
浏览量: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