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游记的前世今生

西游记的前世今生

举报
开通vip

西游记的前世今生 西游记的前世今生 作者:蔡铁鹰 西游记的前世今生 第一部分 对作品的阅读方式,由读者的兴趣、阅历、身份、需求和知识结构决定。每 一类人甚至每一个人甚至每一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自己的读法,每一种读法又都有 客观的、合理的理由: 星河耿耿,凉风习习,一张草席,几把折扇,传统的纳凉是绝大多数中国人 儿时读《西游记》的开始。白骨精故变化多端、牛魔王头上长角,但它们都得被 孙悟空消灭,这是家长对孩子关于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最初启蒙,当然也 就是儿童们关于《西游记》的读法。 在书包中揣一本卷边的《西游记》...

西游记的前世今生
西游记的前世今生 作者:蔡铁鹰 西游记的前世今生 第一部分 对作品的阅读方式,由读者的兴趣、阅历、身份、需求和知识结构决定。每 一类人甚至每一个人甚至每一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自己的读法,每一种读法又都有 客观的、合理的理由: 星河耿耿,凉风习习,一张草席,几把折扇,传统的纳凉是绝大多数中国人 儿时读《西游记》的开始。白骨精故变化多端、牛魔王头上长角,但它们都得被 孙悟空消灭,这是家长对孩子关于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最初启蒙,当然也 就是儿童们关于《西游记》的读法。 在书包中揣一本卷边的《西游记》,抽空从课桌的缝隙里瞄一眼大闹天宫, 直到老师来揪住耳朵;所有的同学都将孙悟空当作绝对英雄——课堂上不敢翻 筋斗七十二变,回家后作业一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不敢少写,心里崇拜一下孙悟空却是家长和老师 都管不到的。带有青春期的躁动与冲破樊笼的渴望,是读书郎关于《西游记》的 读法。 难得浮生半日闲,冲一杯清茶,取下架上的书翻翻,儿时已经读得烂熟,现 在不过找找令人发噱的章节。吴承恩是大手笔,人间百态在他的游戏笔墨中纤毫 毕现,象孙悟空那样不服天地管辖这辈子是做不到了,有点俗气但很现实的猪八 戒也许倒成了自己的镜子,吴承恩当年大概也就像自己这样活着,所以他玩世、 骂人都倍感亲切。借他人游戏文字,博自己淡然一笑,也许可以顺便浇浇心中块 垒,这是过来人关于《西游记》的读法。 寻章摘句,咬文嚼字,查查孙猴子的祖孙三代,盘算吴承恩为何不务正业写 什么《西游记》而误了自己的大好前程,追问“放浪诗酒,复善谐谑”的吴老夫 子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再讲一讲哪块石头蹦出了孙悟空,猪八戒的高老庄在哪 里……把《西游记》煎炒烹炸,再加上点佐料,希望帮助他人消化,这是学者们 关于《西游记》的读法。 ……厨师读出了淮扬美食,报社记者读出了本地方言,方志办的夫子读出历 史名城,大学士纪晓岚读出明代制度,流放犯官洪亮吉读出火焰山在新疆……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一种读者,就有一种《西游记》读 法。 但希望读者不要止步于自己的本色读法。《西游记》既不仅仅是孩子们的书, 也不仅仅是消闲的书,更不仅仅是学者们的书……在读者与《西游记》之间,经 常横亘着四堵高墙:宗教之间的利益冲突、地域之间的风情差异、历史与现实的 古今隔膜、百姓与学者趣味的不同,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受困于其间;而每推倒 一堵墙,我们面前就会出现一方新的阅读天地,推倒所有的墙,《西游记》便会 被复原为一部包罗万象的中国古代社会百科全书。 稍后读者将会得到这一结论的详细证明,现在我们只是简单介绍一下原理: 从大唐法师玄奘取经归国时第一个唐僧取经故事出现开始,到吴承恩大手笔为形 形色色的故事定型,其间已经经历了大约九百年的演变;九百年里参与增添、改 写故事的人不计其数,有和尚、道士、唱戏词的,说鼓书的,讲话本的,……吴 承恩是最后一个,有幸他被查出了姓名家世,其余的则都成了无名英雄。这些人 参与故事的创作,每增加或删除一个故事,一定有他的需要与理由,而所有故事 能否经历住时间的严酷淘汰,同样也是由历史的文化的背景决定。比如清代禁书 的制度非常严格,朝廷有朝廷的法规,地方有地方的禁令,《三国演义》、《水浒 传》、《金瓶梅》、《红楼梦》都曾被禁过,但《西游记》却从未上过禁书榜,为什 么?……——这些,就是我们所要介绍的《西游记》的前世。 字里行间,《西游记》积淀了我们这个社会古往今来太多的历史和文化。哪 怕是为了一种茶余饭后的显摆,我们也有理由寻找那些取经故事的最初面貌,寻 找那些故事存在的理由与社会背景,把它的文化之根清理出来。也许,有些读者 会说:我读《西游记》是消遣的,管哪些干吗!你可以这样说,但事实上在不经 意之间,在你会心一笑的瞬间,你已经与《西游记》与吴老先生形成了一种跨越 时空的沟通。吴老先生把社会、把文化写进了《西游记》,而我们今天与他老人 家经历的社会文化氛围并无大的不同,只是形式有点变异而已,在《西游记》里, 我们同样可以发现现实生活的写照——这就是我们所要介绍的《西游记》的今 生。 从社会历史学的角度解读小说,早已有之,并且非常成功,今日《品三国》、 《揭秘红楼梦》之风行且不用说,多年前则已有台湾著名学者萨孟武先行。他的 《<西游记>与中国政治》,其书讲“菩萨与妖精”映照的中国历史观的成王败贼, 讲“太白金星的姑息政策”导致的大闹天宫的后果;讲佛祖纵容“阿傩伽叶向唐 僧讨取贿赂”与用人的权术,……古今中外,纵横捭阖,说他人所未及之事,发 他人所未说之言,真个是舌吐莲花,别见洞天。萨孟武先生是著名的社会政治学 家,中国社会学、法理学研究的先驱,写《<西游记>与中国政治》,对他既是“不 务正业”也是当行本色。他称自己的书是“姨太太式”的“小”著作,大抵是因 为不成体系,与“太太式”正统的学问有点区别。就他的大学者身份而言,似乎 有点“不务正业”;但用社会学、政治学解读,又正是他最擅长的,所以能把一 本小书写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不仅在台湾一版再版,在大陆也不止出过一个 版本。本书的构思应该说曾受惠于《<西游记>与中国政治》,甚至萨先生的某些 成果也被参考使用了,只是碍于体例,未能在书中一一交代(为表示不敢掠美, 特在此处专作说明)。 还应当致谢的是我尊敬的冯其庸先生。说来话长:我在本书里描述的内容另 有一个学术版本,就是拙著《西游记的诞生》(中华书局 2007 年 10 月出版)。 在那本书里,除了对本书描述的内容有繁琐的考证外,还刻意突出了一个体现《西 游记》取经故事长达九百多年演化过程的学术框架。在严肃的学术意义上,搭建 一个框架是很难的:难在这个框架应当是客观存在的不可以随意编造而只能被寻 找发现。当年我从零星资料中朦胧意识到应当向西域寻找《西游记》取经故事源 头的时候(这是我的框架的第一个支柱,也是本书内容的一个重点),其实内心 是很有点忐忑不安的,因为我自己也不能相信西域充满黄尘的茫茫古道上还能有 唐代的取经传说存在!但就在这个时候,我读到了冯其庸先生关于玄奘当年西行 线路的考察报告。近二十年来,冯先生致力于西域丝绸古道的历史文化考察,曾 经八探西域,直上帕米尔高原,几乎将玄奘法师当年西天取经的路程,一步一步 地从黄尘大漠、冰山雪原里探摸出来。特别是 1998 年,冯先生以七十六岁的高 龄,登上了中国与阿富汗交界处海拔 4700 米的明铁盖山口,找到了玄奘在《大 唐西域记》里记载的公主堡故事、一千只羊故事的确切的发生地点,并且亲自听 到了当地牧民、驻军对这些故事的讲述,用真切无疑的实例向我们展示了文化传 承力量的强大。这对我来说,真是莫大的鼓舞,由此使我确信已经找到了搭建学 术框架的第一根支柱。 我将这一节写进了《西游记的诞生》。这让本书的责任编辑刘志宏产生了兴 趣,于是就有了本书的出版;但他也提出了一个可以理解但挺让我为难的要求: 请冯其庸先生对我的学术观点表示点意见——相当于出一份 检测 工程第三方检测合同工程防雷检测合同植筋拉拔检测方案传感器技术课后答案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培训 报告。我不敢 妄称与冯先生熟悉,只是十好几年前在一次会上凑过去攀谈了几句,冯先生必定 不会记得。然而令我没想到的是,虽然冯先生这几年眼疾比较严重,目力只有0.1, 但收到《西游记的诞生》之后,还是用放大镜看完了我有关最早的取经故事应该 诞生于西域的论述,然后十分肯定地对我的努力表示了赞同,认为以他本人对西 域玄奘行程的实地考察经历而言,从西域的历史与文化遗迹中寻找《西游记》的 源头,是合理的,也是可行的。在多次的通话中,冯先生还清晰地记得有很多与 唐僧取经有关的传说和遗迹——八十多岁的老人家目力虽然有点问题,但思路 清晰,记忆力很好,说起往事缕缕不绝。他说,八十年代他到库车时,还见到白 粉写的“女儿国”字样;在新疆,人们就将开都河称为流沙河;在甘南,有至今 犹存的玄奘晒经台……在听我说到火焰山的原型可能是新疆煤田的自燃时,老先 生说:不仅是煤田,还有油田,我亲眼看过新疆至今还有汩汩往外冒石油的地方, 如果这些油田点起火来,不就是火焰山吗!他认为这些已经构成了一个很值得关 注的现象,在剔除晚出的、附会的成分后,应当会有确切的文化价值。 冯先生建议我再去西北走一走,去实地看一看,会有更多的收获,他会介绍 一些西北的朋友帮助我。这真让我感动,所以我愿意借此机会,在将西北的历史 风情告诉读者的同时,也将一位前辈学者对学术探求的拳拳之心告诉读者,并表 示我最诚挚的谢意。 另外需要说明: 1、当年林语堂先生写《苏东坡传》时,因为设定的对象是英文读者,所以 舍去了中文的注释,并改用比较亲切易读的语言叙述。这本是通变之计,但却造 就了该书独特的神韵,广受欢迎。联系到读者对《揭秘红楼梦》、《品三国》和余 秋雨散文等等的欢迎,让我们觉得读者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其实有很大的空间,只 是需要一种合适的形式。基于这一认识,本书也尝试了新的表现形式,即将《西 游记》原著以及相关的学术内容,一一对照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事件加以解 读。这种形式天生有一点缺陷,即难免零乱之病。但是因为取材比较自由,所以 可以写得随意些,也许会比纯正的学术著作亲和一些。 2、本书邯郸学步式的舍弃了全部注释,改为在书后附加一个主要参考文献 书目。但需要强调的是,尽管很多地方采用了散文化的笔法和描述性的文学语言, 然而本书与文学创作仍有本质的不同,本书所有核心内容都建立在严肃的学术研 究基础之上,几乎所有涉及的人物、事件、地点都有据可查,凡属于学术猜想和 有争议的问题,都会有适当的提示,不敢专断。如果读者有进一步的兴趣,可以 对照参考文献和拙著《西游记的诞生》作进一步的探究。 深入浅出,是做学问的一个境界。本书不敢言必,但在用心努力。是为序。 蔡 铁 鹰 说《西游记》与生俱来的王霸之气(引言)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说《西游记》与生俱来的王霸之气公元 1592 年,也就是大明万历二十年,南京一家叫做金陵世德堂的书坊忽然热闹起来。书 坊主人站在台阶上,殷勤地招呼着熙熙攘攘的顾客,显然他此时已无暇一一回答 来客的询问,只能不时指指墙上的招贴。只见上面写道:本店新刻出像官版大字 《西游记》,百回廿卷,今日起恭迎各路客官下面还有“血本王府购得”、“十年 枣梨梓刻”的进一步说明以及“欲购从速”、“随送大礼”之类的吆喝。让主人比 较宽心的是:书一包一包的发送出去,客人还一拨一拨的进来。瞅个空,他也擦 了擦额头上的汗。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见的吴承恩《西游记》首发仪式的想象场景——是想象, 但不是虚构。根据我们的所知猜度,这场想象中的首发式是完全可能的。 书坊主人叫唐光禄,是南京刻书行中唐氏家族的后起之秀。像中国绝大多数 行业一样,古代刻书这一行也具有家族特征。元代以来刻书行当最繁华的当属福 建建阳,居其次的则非南京莫属;而南京大大小小数十家书坊中,唐氏家族又占 有半壁江山,这能称得上唐氏家族的后起之秀,对于唐光禄来说实在是一种荣誉, 其地位相当于某大型出版社的年轻老总。但在今天打开店门之前,也算得上久经 商场的唐光禄还是有点忐忑不安——这样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唐僧取经本不 是新鲜故事,市面上到处见到演戏的剧本、说唱的宝卷、说书的平话,甚至沿街 乞讨的都会来几段莲花落,但这本有一百回的《西游记》却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见 到。当书稿出现在他的案头时,他有一种莫名的兴奋:这本《西游记》构思、文 笔俱佳,远非时下市面上林林总总、粗而糙之的取经故事可比,从经营的角度看 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当然出于职业的敏感,他也发现这部书稿的篇幅之巨,实属 罕见,当时市面上唯有《水浒传》和《三国志演义》可以比肩,刻印这样一本书, 需要雕出足足可以塞满自家所有库房的数千块书版,需要数年时间,这对书店的 财力是极大的考验——必须有足够的钱,这让老板心里只是冒汗:倾全力投资 于这本面目陌生的《西游记》,何异于生死一搏? 我们现在只知道世德堂是一个颇有名气的堂号,但对于它的规模究竟有多大 却并不了解,对这位书坊主人的情况也所知不多,但今天的我们还是很佩服他终 于做出了让后人庆幸的决定:斥资购下了这本据说从某王府流出的书稿,冠以“官 版”字样,并以当时的豪华样式“大字”、“出像”雕版,再以宋代理学家邵雍《清 夜吟》诗“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为卷号,分二 十卷付印。如果没有他的这一决定,这部手写书稿的存在就困难得多——哪天 有人把它视为普通的废纸,它的末日就到了,那些浸润着吴承恩心血的华彩篇章 也就会随着千奇百怪的用法——包点下酒的花生米、小学童练练毛笔字、老太 太搓成点烟的火媒子等等——而灰飞烟灭。 四百多年过去了,叫世德堂的书坊早已悄然湮灭,但百回本的《西游记》传 了下来。这本《西游记》似乎天生就有王霸之气,自从世德堂将它推出之后,各 种其他形式的《西游记》顿时销声匿迹。这同样不是虚构夸张,现在我们可以肯 定:大明万历二十年之后出现的所有小说《西游记》,都是世德堂一百回《西游 记》本的翻刻;而现在能见到的所有研究《西游记》的早期资料,也就是吴承恩 之前的各种取经故事如平话、宝卷、杂剧等等,在大明万历二十年之后,便再也 没有在市面上流行过。也就是说,在大明万历二十年之后,无论是创作欲望、表 现欲望极强的失意文人,还是从来就有随意增删习惯的艺人,都没人敢对取经故 事出手了,因为有了吴承恩,有了世德堂的百回本。 正像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口号: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在文学上,这是横 空出世的霸气;在出版行当里——古人称书业——这是霸业。 了解《西游记》的横空出世并由此产生一点对吴承恩的敬意,将是我们解读 《西游记》的起点。 以下所说的《西游记》当然是指现在通行的大明万历二十年问世的百回世德 堂本,请读者记住这一点,因为对于非专业的读者而言,不同的版本是容易混淆 的,而本书相当部分内容不能回避版本的纠缠。今后凡涉及到其他版本,我们将 特别说明。 关于这本《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有些读者阅读涉猎较广,也许知道学术上 还有不同意见。就本书作者的个人意见而言,吴承恩具备了写作《西游记》所需 的一切条件,只是直接的证据链还有缝隙而已,目前根本就没有竞争者可以挑战 吴承恩的地位,甚至连潜在的都没有。但在以下我们还是会交代各种不同意见。 《西游记》从诞生的那天起,就给人们留下了无数的话题。西方文化中有一 句古谚语:说不尽的莎士比亚。用“说不尽”来形容莎士比亚作品的精深和博大, 实在也算得上是一种简约到绝妙的修辞;中国文字修辞的杰出典范,可以与之媲 美的,此刻我们只想到秦桧那令人无以置词的三个字“莫须有”。“莫须有”当然 不可以用来形容莎士比亚作品,但用“说不尽”形容《西游记》却也是合适的。 首先是文学的影响。我们现在可以见到的《西游记》明刊本有四种之多,也 就是说,在金陵世德堂刻书之后的三、四十年间,至少又有三家书店刻印了《西 游记》,而且覆盖市场到了“妇孺皆知”的程度,实属罕见。虽然这还是一个不 完全统计,但已经足可说明《西游记》受欢迎的程度。我们估计,《西游记》的 读者数量定然天下第一,因为在四百多年前,它已经以如此宽广的幅度覆盖了中 国能读书的、不能读书的人,几乎所有中国人都是它直接或者间接的读者。四百 多年来,放开眼光满世界找,大概找不到可与之匹敌比肩的。 也就是在这之后的三四十年之内,《金瓶梅》问世,于是以《三国演义》、《水 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并称的“四大奇书”一说不胫而走。清代,《金瓶 梅》的地位被《红楼梦》代替,于是衍生出今人的“四大名著”概念。其实无论 是“四大奇书”还是“四大名著”,其意义都并不限于这几本书本身,更重要的 是它们催生了一大类的源源不断的作品。《西游记》所代表的一类被鲁迅定名为 神魔小说,其数量有百种之多。在我们文化生活中影响广泛的封神榜、白蛇传、 八仙过海、钟馗斩鬼、华光救母、济公和尚之类故事,不敢说都受过《西游记》 的影响,但其领袖群雄的头面人物则公认是《西游记》。 也就是在这之后的三四十年之后,《西游记》的续书开始出现,现在所知还 在市面上流行的有《西游补》、《续西游记》、《后西游记》数种。续书是我们古代 特有的一种现象,某书成名之后,就会有人接着故事往下写,大有把狗尾续貂进 行到底的意思。从纯粹的文学角度去看,这些书本身的可读性大都比较差,但在 文学传播的意义上它表示了对原著的一种肯定。《西游补》的作者董说是晚明一 位小有名气的文人,他的《西游补》其实是一本有相当深度的历史讽刺小说,其 写法也很新颖,被认为是当代曾经流行的意识流小说的先驱,但本书 作 者却愿意借用《西游记》的情节,这不能不说是表示《西游记》影响广泛的一个 象征。 其次是文化的影响。如果按读者接触的先后顺序评价古典小说对中国人的影 响,《西游记》应数第一。中国人最早接触的古典名著就是《西游记》——古人 习惯,小孩吃奶到五、六岁并不稀罕,这样说来,大概有些人还在妈妈怀里叼奶 头的时候,就知道孙悟空了。 有人估计,《西游记》被改编为其他艺术形式的范围和次数,至少也是中国 第一,涉及到戏剧、曲艺、电影、电视、漫画、卡通画等等,几乎包括了所有的 艺术形式。据媒体最近报道,甚至与我们文化基调根本不同的美国人也想凑热闹 拍《西游记》。改编《西游记》最多的当数京剧,现在保留名目的京剧剧目有几 十种之多,只有三国戏、包公戏可与之媲美。 更重要的还在于文化影响的深度。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上海召开的一次国际 比较文学研讨会上,一位西方学者在评价世界文学的发展时曾说:我们过去都说, 十六世纪的人类智慧之光照亮了西方世界;但现在我们要说,十六世纪时,人类 的智慧之光同时照亮了东西方。他指的是西方出现了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和伟 大的小说家塞万提斯;而东方当时也出现了足以雄视世界的伟大戏剧家汤显祖和 伟大的小说家吴承恩。西方对于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的作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认为它们代表了欧洲由中世纪向现代文明演化的启蒙思潮。这个功能,《西游记》 也是有的,以下我们将要专门介绍。 再次我们来谈《西游记》影响的地域范围。在国外,《西游记》至少已被译 为英、日、法、德、意、西、世(世界语)、斯(斯瓦希里语)、俄、捷、罗、波、 朝、越等十几种语言,世界主要语种和东亚、东南亚的各语种均已有了较为完整 的译本。在中国走向世界的几部名著中,《西游记》走得最远。 有资料表明,唐僧取经故事最早见于外文是明代前期的朝鲜文译本,不过那 是吴承恩之前的取经故事,与《西游记》不完全是一回事,不能算数。吴承恩的 《西游记》最早传出国门,也是去了韩国,时间离世德堂的出版非常之近,应该 不会超过二十年。 正式的翻译开始于日文,1758 年,日本著名小说家西田维则开始了翻译、 引进的工作,前后经过三代人长达 74 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在 1831 年完成了日 本版的《通俗西游记》。时至今日,日译本《西游记》已不下三十余种,还有难 以计数的改编本。1987 年 10 月,日本还将《西游记》搬上电视屏幕。这个电 视版本在我们看来未免有点滑稽,和原汁原味的央视版《西游记》当然不是一回 事,但那毕竟是外国人拍外国人看的东西,这样的文化沟通已经相当不易了。 英译本最早的是1895年由上海华北捷报社出版的《金角龙王,皇帝游地府》, 是现在通行本“唐太宗入冥”一节的选译本。以后陆续出现了多种选译本,由于 选取的章节不同,所以书名五花八门,有译为《圣僧的天国之行》的,有译为《一 个佛教徒的天国历程》的,有译为《猴》、《猴王》的,还有译为《猴与猪神魔历 险记》的。其中以 1942 年纽约艾伦与昂温出版公司出版的阿瑟·韦利翻译的《猴》 最为著名。由安东尼(华裔学者俞国藩的英文名)翻译的全译本《西游记》四卷, 则是权威的英译本,1977-1980 年间分别于芝加哥和伦敦同时出版,得到了西 方学术界的普遍好评。 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大百科全书在介绍这部小说时都给予很高的 评价,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全书故事的描写 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 《西游记》无疑是属于世界的。 说唐僧取经的真实依据与故事变异 从洛阳的小沙弥到如来座下正果神仙——欧洲有一首简单但充满睿智的民 谣,说:丢了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 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 个帝国。 意思是说细微处不可忽视,任何一件不起眼的小事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这 和我们的成语“防微杜渐”有点相似。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美国气象学家 洛伦兹将这一西方式的智慧归纳为著名的“蝴蝶效应”,他在美国科学促进会的 一次讲演中比喻说:一只南美洲亚逊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搧动几下翅膀, 引起了它周围的空气振动;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 生相应的变化,两周后这些空气的振动到达美国时可能就会变成德克萨斯州的一 场龙卷风。他的这一次生动演讲和形象的结论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从 此以后,所谓“蝴蝶效应”之说就不胫而走,名声远扬了。 近年来人们很喜欢用蝴蝶效应来解释一些重要的自然和社会事件,如厄尔尼 诺现象、亚洲金融风暴等等。最有意思的是关于欧洲罗马帝国灭亡的解释,说得 有鼻子有眼,煞有介事但却那么不可思议。说东汉时,汉朝的宫廷内闹矛盾,掌 大权的是皇帝的母亲窦太后,窦太后的哥哥窦宪入宫主持机要。窦宪的权利来源 于作太后的妹妹,因此他很害怕别人得到妹妹的宠爱,于是找人暗杀了窦太后器 重的刘畅,窦太后知道后怒不可遏,而窦宪表示愿意出击匈奴将功赎罪。于是, 被窦宪击败的北匈奴向西逃窜进入欧洲平原并在那里落脚建立家国;被赶出家园 的欧洲民族继续向西迁移进入罗马帝国谋生,在罗马帝国他们沦落为奴隶饱受压 迫于是铤而走险;结果是在东汉的一次宫廷刺杀事件的三百多年之后,风马牛不 相及的欧洲罗马帝国被推翻了,日耳曼人建立了德国、高卢人建立了法国,撒克 逊人建立了英国…… 我们当然不必去计较其真实性,但这应该能启发我们想一想:《西游记》的 取经是从哪里开始的? 取经故事为何从玄武门之变开始 哪只蝴蝶搧动了翅膀——取经故事为何从玄武门之变开始 关于唐僧取经的缘起,《西游记》里有交待,即第九回至第十二回的“唐太 宗入冥”一节故事。 搧动翅膀的第一只蝴蝶是长安城外打鱼砍柴、逍遥自在的张稍、李定。在争 夸自己山清水秀逍遥自在时,张稍说出了卖卦先生相助,打鱼百下百着网网不空 的事;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草丛里探知的夜叉赶快报告龙王,事关水族的生死 存亡,龙王岂能不管,于是有了龙王亲自出马,找卖卦先生算帐一节;龙王逞强, 惹来杀身之祸,想到找唐太宗求救;太宗不明就里以为魏征不过一臣子,救龙王 之命也只是片言之劳;谁知正与太宗下棋的魏征借打盹的机会,眨眼之间梦中砍 下老龙王的头,吊在京城的十字街头。老龙王阴魂不服,惊吓了太宗,太宗于是 在阴曹地府里走了一遭与龙王当面对质。 至此,一名渔夫的随口之言已经引发出重大事件——蝴蝶搧动翅膀,惊醒 了身边的一只黄雀;黄雀簌簌飞起,引起了更大的气流震荡。 唐太宗在阴间幸遇曾在阳间任小官但现在却在阴间握有实权的判官崔子玉, 崔判官徇私枉法,悄悄地为唐太宗增加了二十年阳寿;但在送太宗回阳间的途中 却遇到了太宗的兄弟,当年玄武门之变的冤鬼李建成和李元吉;在崔判官的帮助 下,唐太宗虽然得以脱身,但他借了相公相婆在阴间积存的一库金银打发冤鬼, 答应到阳间即如数归还,答应给十殿阎王送点南瓜,又许愿大赦天下,做一场水 陆大会,超度六十四处狼烟、七十二处草寇的无主孤魂。 这正是黄雀起飞,又惊动了树梢上的一只苍鹰。在上面我们叙述的、大家在 《西游记》中都可以看到的故事情节中,已经包含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民间 传说故事。 比如,唐太宗回到阳间后,要招募往阴间送南瓜的人,恰有因偶尔争吵气死 妻子李翠莲后悔不已的刘全,刘全情愿赴阴间送瓜希望弥补过失。李翠莲的故事, 曾经大大的有名。我们知道,中国最早的短篇白话小说出现在宋、元时期,叫做 宋元话本,现在原汁原味保存下来的宋元话本不多,而《快嘴李翠莲》就是其中 一篇。 又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在阴间遇到冤鬼纠缠,崔判官说有钱可以打发。钱对 唐太宗本不是问题,但此时身处阴间钱从哪儿来?也挺犯愁。崔判官介绍说,阳 间有对老夫妻相公相婆,卖水为生,生活虽然贫穷却笃信佛法,略有余钱就拜佛 烧香,因此在阴间积了十三库金银,可以借用。太宗打发了冤鬼,还阳后在开封 找到了那对老夫妻,但诚实本分的相公相婆怎么也不相信自己在阴间积了如许金 钱,坚持不收太宗偿还的金银。太宗无奈,只得命人将这笔金钱以相公相婆的名 义在开封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命名为相国寺。我们知道,宋代的京城称汴 京或者东京,在今天的开封;开封有个著名的大相国寺,《水浒传》说当年鲁智 深就曾在大相国寺挂单,被分派管菜园子,某日兴致忽来,就在这个菜园子里演 出了倒拔垂杨柳的精彩亮相。而林冲恰巧路过此地,从大相国寺的围墙缺口处看 到了这精彩一幕,大声喝道:“好!”丢下妻子,跳过围墙,与鲁智深握手把酒, 畅谈英雄相惜,结果妻子被高衙内调戏了。由于《水浒传》,开封的这个大相国 寺大大的有名,但其来历却是在《西游记》里交代出来的。 最重要的历史问题是唐太宗入冥本身。这个故事不是吴承恩创造的,早在敦 煌的变文里就已经可以见到这个故事了,敦煌变文比较可信的时间是晚唐五代, 也就是在公元 1000 年之前。这个故事的出现涉及到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唐 武德九年,也就是使用贞观年号的前一年(公元 626 年)的玄武门之变。 说到唐代都知道唐太宗和他创造的“贞观之治”,但唐朝的纪元并非从太宗 的贞观开始,唐太宗也不是唐代的第一位帝王。唐代的第一位皇帝是高祖,也就 是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在隋末的动荡中,作为一方诸侯掌握一点军权的李渊,与 他的三个虎狼之子在六十四处狼烟中脱颖而出,建立了大唐帝国,用年号武德。 在选取继任人的问题上,李渊的三个儿子——老大即太子李建成、老二秦王李 世民、老三齐王李元吉——在辅佐父亲建立唐朝的过程中,都有卓著的军功, 都有自己掌握的军队,也都笼络了一班谋士与将领,这是一种相当麻烦的局面。 更麻烦的是,这弟兄三人相处得非常不好,钩心斗角,势同水火。李渊按照礼法 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但是这并不解决问题,仍然没有避免皇位的争夺。相比较 而言,矛盾比较多地集中在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之间。李世民出力最多,功 劳做大,实力最强,才能与威望也最高,而据史书记载,建成及元吉均是酒色之 徒,好色贪功。太子建成自知威信比不上世民,于是与元吉联手,多次阴谋暗害 李世民,李世民九死一生屡屡遭劫。 这里所说的史书记载,很容易被怀疑不够可信,因为最后的胜利者是李世民, 所谓的历史记载他是可以干预的。加上中国传统上就有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意 识,为失败者脸上抹点黑并不是不可接受的事。但是也并非完全不可信,李世民 组织宫廷政变,一定要有合适的理由,要对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父亲和部下有个 交代,否则会有无法承受的政治代价,他需要掂量掂量。 在父子、兄弟之间矛盾无法回避的情况下,李世民发动了一次宫廷政变— —玄武门之变。据说,这一年的七月二日,李世民安排他的亲信埋伏在玄武门, 利用李建成与李元吉上朝的机会伏击,亲自射杀了李建成,又让部下尉迟敬德射 杀了李元吉。三天后,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宣布国家大事一概交由太子处理; 一个月后,李渊又宣布传位于李世民,自己为太上皇。次年,改元贞观。 李世民的才能后来发挥得淋漓尽致,著名的“贞观之治”就是很好的说明。 从我们今天的角度看,这次玄武门之变应该是很值得庆幸的。否则别说李建成能 否很好的治理国家,即他们兄弟三人的关系便有无数的变数,历经磨难才建立的 统一江山完全可能狼烟再起。但这毕竟又是一次于礼法有碍的违制夺权,是一次 于人伦有碍的骨肉相残,因此历来都有史家批评李世民的皇位来路不正,说他那 种弒兄、杀弟,逼父的篡权行为令人发指。如明代哲学家王夫之曾经说过:“太 宗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時也,穷凶极恶,而人心无毫发之存 者也。”这种思潮渐渐地就演变为“太宗入冥”的故事,在阴间的环境里对李世 民进行道德审判,让李世民表现出内疚,承受一定的恐惧与痛苦。这就是《西游 记》里李世民遇见李建成与李元吉等一众冤鬼而不得不安抚的来由。 由于李世民的忏悔,要做一场超度亡灵冤鬼的水陆大会,于是就有了寻找有 道高僧的事;众官推荐了玄奘法师(唐僧),就有了取经的事。 如果将当初樵子、渔父的一段对话视为最早搧动翅膀的蝴蝶,那么蝴蝶吓走 黄雀,黄雀惊飞了老鹰,老鹰又搅动了一大群白鹭的好梦,呼啦啦一齐起飞的白 鹭所掀起的气流,则已经是风暴的初始。 《西游记》的取经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西游记》的唐僧家世纯属虚构 唐僧履历的真假虚实——《西游记》的唐僧家世纯属虚构 《西游记》里,身世凄苦的玄奘法师被作为有道高僧推荐给太宗李世民。在 主持超度亡灵的法会时,由于只会讲小乘佛经不懂大乘而被正在寻找取经人的观 音菩萨难倒,于是决心往西天取经,为东土众生、为大唐天子造福。唐太宗亲自 相送,赐名“三藏”,并结为异姓兄弟,称“御弟圣僧”。《西游记》写到这里时, 有一个很感人的细节: ……(三藏)接了酒,方待要饮,只见太宗低头,将玉指拾一撮尘土,弹入 酒中。三藏不解其意。太宗笑道:“御弟呵,这一去,到西天,几时可回?”三 藏道:“只在三年,径回上国。”太宗道:“日久年深,山遥路远,御第可进此酒, 宁恋本乡一撮土,莫爱他乡万两金。”三藏方悟捻土之意,复谢恩饮尽,辞谢出 关而去。 这种捻土的仪式我们不知起于何时,但在今天却还是可以经常见到,而且可 以见到更广义的变化,如春节的回乡潮、中秋的团圆节、端午的粽子、出行的饺 子等等。这就是文化的积淀,也是中华文化强大凝聚力的显示。 玄奘法师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他和唐太宗李世民是同时代人(稍晚), 也同样堪称历史伟人。为了追求佛教精义,他曾经独自一人赴印度取经,前后历 时十七年,行程五万余里,经历无数的艰难困苦,百死而余一生。在印度期间周 游一百多个城邦小国,广泛钻研印度佛教的各家各派,取得至高无上的三藏法师 的称号,学成归国。归国时带回印度佛经六百多部,后来又亲自译出一百多部, 成为对中西文化交流、对佛教的传播贡献最大的人物之一。 既然《西游记》以玄奘的经历为题材,我们也就应该详细介绍这位历史伟人 的真实人生经历。如果因为读《西游记》而对这位历史伟人甚或对佛教有所了解, 那这书读得的就有点意思了。 但在此之前,我们先要说清《西游记》里唐僧的身世以及来龙去脉。因为《西 游记》虽然以玄奘为原型刻画了一个小说人物唐僧,但它毕竟是小说,它所写到 的唐僧身世纯属虚构,与历史上真实的玄奘法师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这些不同 之处很有意思,也都大有来历。 为了介绍的方便,我们以下对《西游记》故事里的玄奘按照习惯称为唐僧, 而将历史的真实人物称为陈玄奘或者玄奘法师,请读者留意。 一、《西游记》写唐僧故事有版本的差异 请读者暂时丢下本书,查看一下你手边的《西游记》是如何处理唐僧身世一 节的。请你注意,所有《西游记》的第一到八回也就是孙悟空大闹天宫一节都是 相同的,再往后十三到一百回取经途程也都是一样的,但不同版本的第九回到第 十二回则可能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就是对唐僧身世的处理有别。你手头的《西游 记》会是以下三种情况中的一种: 1.只有简单的唐僧身世介绍 这一种版本的第九回到十二回的回目是:第九 回:袁守城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第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 唐太宗地府 还魂十一回:还生受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萧瑀正空门十二回;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 音显象化金蝉这四回讲的就是前面提到的“唐太宗入冥”的事,从樵子、渔夫的 对话开始,到唐太宗还阳后建水陆大会超度亡灵,引出唐僧往西天取经。对于唐 僧的家世履历,只是在第十一回唐僧出现时用一段简单的诗(应该叫韵语)加以 介绍:灵通本讳号金蝉,只为无心听佛讲,转托尘凡受苦磨,降生世俗遭罗网。 投胎落第就逢凶,未出之前临恶党。父是海州陈状元,外公总管当朝长。 出身命犯落江星,顺水随波逐浪泱。海岛金山有大缘,迁安和尚将他养。 年方十八认亲娘,特赴京都求外长。总管开山调大军,洪州剿寇诛凶党。 状元光蕊脱天罗,子父相逢堪贺奖。复谒当今受主恩,凌烟阁上贤名响。 恩官不受愿为僧,洪福沙门将道访。小字江流古佛儿,法名唤作陈玄奘。 最早的百回本《西游记》,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金陵世德堂本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这种样式的版本已经少见,原因大家读了下文就明白了。 2.包含完整的江流儿故事 江流儿故事就是唐僧的出身故事,是一个专用语。 说当年唐僧的父亲、海州读书人陈光蕊高中状元,被当朝宰相殷开山的女儿温娇 小姐抛绣球招为驸马;后来陈光蕊赴洪州上任,途中遇盗被害,强盗刘洪将陈光 蕊推下长江,霸占了殷小姐,冒名顶替赴洪州当官。殷小姐为了保住腹中的小孩 忍辱偷生,在生下小孩后将其放入江中随水漂流。镇江金山寺的长老在江边检到 小孩后唤作江流儿,留在寺中收养并取法名玄奘。玄奘长大后了解真相解救了亲 娘,又在水府中找到了被龙王救下的父亲。后来陈光蕊升任朝廷学士,殷小姐从 容自尽,江流儿立意安禅,于是在洪福寺中修行,直到被推荐主持唐王的水陆大 会。 这种版本的第九回到第十二回的回目是:第九回: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 复仇报本第十回: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魏将军遣书托冥吏十一回;游地府太宗还 魂 进瓜果刘全续配十二回:唐王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象化金蝉实质性的变化是增 加了江流儿故事,并安排为第九回,而将原来的第九回拆开压缩进了后面的三回。 这种安排最早见于清初一个叫汪澹漪的人刻印的《西游证道书》。这个姓汪 的是学道之人,他按照当时流行的世德堂本翻刻了《西游记》,但是加了许多评 语,极力把《西游记》说成是修炼道家金丹的教科书。除此以外,他对世德堂本 没有唐僧身世的详细介绍感到奇怪和不满,于是假称找到了一个包含有唐僧出身 也就是江流儿故事的古本,说自己按照古本刻印了完整的《西游记》。在第九回 的评语中他说: 童时见俗本竟删去此回,杳不知唐僧家世履历,混疑与花果山顶石卵相 同……后得大略堂《释厄传》古本读之,备载陈光蕊赴官遇难始末,然后畅然无 憾。 这段话里的“俗本”指世德堂本,“大略堂《释厄传》古本”则现在还没有 人见到过,因此一般认为是汪澹漪的说辞。 汪澹漪的这种安排自然就成了一个新的版本,这个本子不仅在清代很流行, 现在若干种在专业上要求不高供大众阅读的《西游记》,也都是采用他的这个版 本。因为这个版本有了陈光蕊的故事,好看。 3.综合两种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作“附录”处理 我们知道,出版社出版《西游记》,都要 找一个好的底本。所谓的好,首先指最接近原作原貌,不能是屡经翻刻的;其次 包括内容完整,字迹清晰,刻工精湛,校对仔细等等,越是著名的出版社对这一 点越是讲究。在这个意义上,世德堂本是最好的底本,符合上述的各项要求,而 当年也就是大明万历二十年由金陵世德堂老板亲手卖出去的《西游记》当中,竟 然有一部被保存了下来,藏在故宫博物院。虽然这部书 1949 年被带到了台湾, 但大陆留下了全部的微缩胶卷,也算是有据可查。 1955 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以世德堂本的胶卷为底本,精心校注出版了一种 新的《西游记》。1980 年,又做了少量修订出版了第二版。这个本子是目前最精 致、印刷量最大的一种《西游记》,大家有兴趣可以翻一翻版权页上的印数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 印数大概是以百万计的,这还不包括许多其他出版社使用这个版本的印数。当时 第一版以世德堂本为准,但直接插入了江流儿部分的内容。1980 年出第二版时, 考虑到这一部分不是世德堂本原有的,直接插进去在学术上显得不够严谨;但事 实又是自从汪澹漪《西游证道书》加上了这个故事后,一直都比较受欢迎,将这 个已经成型的故事丢掉,也有点可惜。这让校注者黄肃秋先生有点犯难。后来几 经斟酌,采用了一个变通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即主体还是保持世德堂的原样,但用“附录” 的方式将江流儿故事穿插在第八回和第九回之间,这样既有学术的严肃性,又保 留了精彩的故事,皆大欢喜。从阅读的角度看,加上这一段也没什么不好;而既 然人民文学出版社权威版本都这样做了,大家也就乐于相从了,所以这种情况应 该是比较多见的。 读者手头的《西游记》,应当不出于这三种情况之外。 二、《西游记》写唐僧身世与史实完全不同 历史上的陈玄奘是河南偃师人,这在有关的史籍上记载得清清楚楚,但《西 游记》却说唐僧是海州人。一位河南籍的朋友曾很无奈的对我说过:“真想不通 好端端的玄奘怎么就不是河南人了。”这也够让人郁闷的。但由于《西游记》四 百多年来的广泛影响,纠正这个问题怕是不可能了。 海州是个古地名,唐代以来辖境大约相当于今天江苏省的东北部,也就是传 统的淮海地区,治所在现在连云港市的海州区。应当客观地说,《西游记》里的 这位海州的唐僧除了名称之外,其余与历史人物玄奘法师毫无共同之处。玄奘法 师的父亲既不叫陈光蕊,陈光蕊也不是大唐贞观年中的状元;玄奘的外祖父既不 叫殷开山,大唐的宰相中也没有一个叫殷开山的;玄奘本人既没有从小落难,更 谈不上为父报仇被皇上批准在洪福寺出家……这些以下都要介绍,现在我们只 问:为什么要为唐僧改变籍贯与家世?有理由和必要吗? 这里有相当复杂的文化背景。将唐僧改籍海州的人,并不是吴承恩,而是时 代更早的一位无名作者。和鲁迅同时代的大学者胡适在《西游记考证》一文里曾 经猜想说,大约是因为玄奘成名后,有好事者觉得他的童年太平淡,不足以与他 西行的壮举相配,于是便为玄奘选了一个比较显赫的家世和一个有传奇色彩的童 年经历。 我们暂且假定胡适的推想是可能的,那么这个显赫的家世和传奇的童年又从 何而来?胡适认为唐宋以来笔记、传奇里经常讲到的赴任遇难故事值得注意。 古代交通困难,无论外出经商还是为官赴任,途中遇到意外的几率都不是今 天可以想象的。意外除了来自山险水恶的自然条件,也来自心地不善的人,因此 关于这类遇难的记录便不断出现,有些也就演变为亦真亦假的故事。在北宋人编 成的《太平广记》中便有几个与唐僧身世相似的故事。其中一个说唐代天宝年中, 有个姓崔的人受官赴任,途中船夫将他推下水淹死,然后带其财物并逼迫崔妻就 在外乡落户为生。崔妻当时已有身孕,忍辱屈从,生下一子。二十年后,小孩长 成小崔,上京赶考,途中投宿在一个叫崔庄的地方,庄上的一位老人家似乎特别 喜欢他,经常凝神注视,最后老人家告诉他,自己有个儿子当年外出做官,至今 杳无音讯,看模样与面前的他很像。老人家边说边哭,将自己儿子当年的衣服赠 送给小崔。小崔回到家时,母亲看到衣服大为惊讶,原来就是自己亲手给原来的 丈夫做的,当年离家时被老母亲留下去做了纪念。母亲于是将事情的原委都告诉 了儿子,并与儿子一起到官府报案,船夫终于被逮伏法。 这类故事后来移植到海州一带的三元故事上,于是衍生出一个与历史人物陈 玄奘身世完全不同的唐僧出生故事。 三、《西游记》写唐僧身份无中生有 《西游记》说唐僧为寻求大乘佛教的经义而赴西天取经,临行时唐太宗亲自 送行,为唐僧赐号“三藏”,并与唐僧结为异姓兄弟,称“御弟圣僧”。这完全是 文学的夸张。 玄奘法师当年确是为了学习而去印度取经,但他并不是先学小乘后改信奉大 乘,而一直就是学的大乘教。印度佛教有两大教派,比较早的一派讲究个人苦修, 企盼通过苦修早日成佛,就是所谓的苦行僧;而后起的一派则主张舍弃自我,普 度众生,帮助别人成佛而后自己成佛,就是常说的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人皆成 佛我便是佛。他们称自己的这一派如同大舟大船、宽广大道,可以承载大众,因 此叫做大乘,而相应的将以前的教派叫做小乘。在印度,大小乘的矛盾非常尖锐, 但在中国却并非势不两立,因为早期传入中国的佛教多属小乘教,到魏晋之后传 入中国的则基本上已经全是大乘佛教了,形成了大乘教一派独大的局面,而在中 国本土文化的宽容性影响下,两派基本相安无事。玄奘法师在国内时觉得对佛教 的许多经义搞不明白,但并未遇到激烈的大小乘之争,而在印度,他终于见识到 那里佛教大、小乘之间的尖锐冲突。这是后话。 玄奘当年赴印度取经之时,正遇朝廷封锁西域关卡,玄奘曾上书朝廷请求批 准但被驳回,法师求走心切,于是冒犯朝廷禁令,私自出关,为此还受到朝廷的 追捕。我们不知道如果当年玄奘如果被捕会有什么后果,但显然不会被唐太宗亲 热地称为御弟,最好的待遇也可能就是押送回内地,不予追究。 玄奘确有“三藏法师”的称号,但这不是唐太宗的赐号,而是在印度自己凭 学识挣来的。三藏,是佛教的专有名词。藏,包藏、蕴含的意思,佛教认为经文 可以包含一切,因此统称佛经为大藏经;由于佛经分为经、律、论三大类,所以 又称佛经为三藏。印度佛教规定,懂得经、律、论各若干部的可以分别得到相应 的称号,而最高的称号就是三藏法师。玄奘在印度学习的时候,由于学识出众, 因而被封为具有至高荣誉的三藏法师称号——如果一定要做一个比喻的话,那 就是相当于现在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等等——回国后,唐太宗倒是经常称 玄奘为三藏法师,但那是尊称与赐名无关。 西游记的前世今生 第二部分 唐僧成名后河南“搬家”到海州 江流儿攀上三元高亲——唐僧成名后河南“搬家”到海州 假设真如胡适猜想的那样,陈玄奘被改成海州人是好事者为了给已经成名的 他寻找一个显赫的家世和苦难传奇的童年,让他从河南搬到了海州。这个过程我 们现在已经可以大致描绘出来:首先,显赫的家世是与海州的三元大帝攀亲。读 者如果年龄稍长,应该能回忆起当年到处可见的三官殿,我本人当年读小学时学 校的礼堂就是一座三官殿的大厅。三官殿里供奉的神叫三元大帝——也称三官。 这是一组道教的神,分别是: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 虚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这天官、地官、水官就简称为三官。供奉三 元的习俗,大约起于唐,盛于宋。按照道书所说,天官居住在上界,统管诸天帝 王、士圣高真、万象星君;地官居住在中界,统管五岳帝君、九地土皇及四维八 极神君;水官居住在下界,统管九江水帝、四渎神君、四海龙王等。在他们管辖 的范围内,三官要仔细考察神仙的功过,随时记录,有功即降福,有过即降祸, 毫厘不爽,点滴不漏,其职责有点类似今天的纪委或监察部门的领导,等级也是 相当高的。 关于三元的来历,流行的一种是说三元俗姓陈,本是三兄弟,家住海州,父 亲叫陈子春,也叫陈光蕊——注意:姓陈,叫陈光蕊,家住海州!——故事说 父亲陈光蕊贞观年间状元及第后被丞相殷开山招赘为婿,先后生下三子,均在云 台山得道,受封三元大帝。这个故事最初比较普通,与取经的《西游记》并无关 系,但在海州一带流传很广,现在连云港的花果山上还供奉着三元大帝像。 其次,苦难传奇的童年就是上面讲到的赴任遇难的故事。这类故事过去很多, 情节也比较相似。南宋人周密的《齐东野语》中,有个故事则几乎与唐僧的身世 故事一模一样,甚至儿子被抛下水被老僧收养的情节都是一样。不知由于什么契 机,这类赴任遇难的故事和三元大帝的出生故事被捏合到一起,又一起加到了陈 玄奘身上,于是一个新的故事就诞生了。海州地区过去曾经有个小唱本,叫《陈 子春遇难游龙宫》,说陈子春(也就是陈光蕊)高中状元,被丞相殷开山招为女 婿,赴任途中遇害等等,都与以往故事一样,不同的是陈光蕊被龙王所救,并娶 了龙宫公主,一口气生了三个儿子。这三个儿子后来修炼得道受封为三元大帝, 岸上殷小姐生下的小和尚陈玄奘就这样与三元大帝成了兄弟。据说在海州过去的 九圣团圆宫里,就将陈光蕊、殷小姐、陈母、殷开山夫妇以及三元兄弟、陈玄奘 共九人一起供奉。还有的记载说曾经见过三官殿在三元大帝像之外,另外加了一 个座位专供陈玄奘。这些故事,如果你有机会到连云港,到处都会有人讲给你听。 再后来,大约在元末明初,唐僧取经的故事已经比较盛行了,于是陈玄奘的 身世被搬到了唐僧身上,成了《西游记》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应注意的是,故事 中陈光蕊娶龙宫公主为妻,生下三元兄弟一节被简化了。删去这一节的理由可能 有二:从礼法上说,陈光蕊在龙宫另娶,似乎不太正面,也旁生枝节;从故事上 说,把这么大牌的神仙亲戚夹在唐僧身世里面,将来神仙体系不好排位。 按照这个故事线索去看,《西游记》里种了一颗人参果树的镇元大仙是挺值 得玩味的。《西游记》第二十四回写唐僧师徒四人经过菩萨考验之后,到了一处 鲜明幽静的万寿山,山里有一座松篁簇拥的五庄观。观主镇元大仙自称与唐僧是 故交,因为要率徒弟上天听讲,不能亲自接待唐僧,因此叮嘱看家留守的小徒弟 清风、明月,让好好接待,还叫从自家的人参果树上打两个人参果招待。 这镇元大仙的身份非常特殊。他道号镇元子,“混名与世同君”,门上的春联 是“长生不老神仙府,与天同寿道人家”,口气大得很,连那孙悟空都觉得:“这 道士说大话唬人,我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时,在那太上老君门首,也不曾见有 此话说。”待到进入殿堂,只见那壁上挂的是五彩妆成的“天地”两个大字。书 中写道: 唐僧上前,以左手拈香注炉,三匝礼拜。拜毕,回头说:“仙童,你五庄观 真是西方世界,何不供养三清、四帝、罗天诸宰,只将‘天地’二字侍奉香火?” 童子笑道:“不瞒老师说,这两个字,上头的,礼上还当;下边的,还受不得我 们的香火,是家师谄佞出来的。”三藏道:“何为谄佞?”童子道:“三清是家师 的朋友,四帝是家师的故人,九曜是家师的晚辈,元辰是家师的下宾。” 那行者闻言,就笑得打跌。八戒道:“哥啊,你笑怎的?”行者道:“只讲老 孙会捣鬼,原来这道童会捆风。”…… 孙悟空终于没有笑到最后。五庄观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 才成熟的人参果,与玉皇大帝的蟠桃也就差不多了;孙悟空那点神通在镇元大仙 手里也确实就像儿童玩的小把戏,猴头不服不行。整个《西游记》能将猴头治得 如此伏贴,除了佛祖、观音和猴头的师父以外别无他人,连玉帝都做不到。 仔细琢磨,道教神仙系统中还有谁能和三清、四帝、九曜、三星等罗天诸宰 相提并论?只有三官大帝。后来孙悟空为了医活人参树,从东海请来三星,还是 三星说出了老底:“你这猴儿,全不识人。那镇元子乃是地仙之祖……你怎么脱 得他手?”难怪这位镇元大仙只拜“天地”二字,而又说“地”字还是“谄佞” 出来的,原来他本人就是三官当中的地官。也难怪他说唐僧是故人了,这哪是五 百年前一杯茶的交情,原来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吗! 唐僧身世的故事在进入《西游记》时,被简化了,因此大家并不知道唐僧还 有这么一个神仙兄弟。但吴承恩称得上是本地人,对海州一带的风俗民情非常了 解,因而肯定也知道唐僧与三元本为兄弟,所以写了这么一个五庄观的故事。 陈河村是玄奘老家但有真假之争 古往今来漫说陈河村——陈河村是玄奘老家但有真假之争 上一节介绍了《西游记》唐僧身世的来历。但那毕竟是文学故事,真正感人 的历史人物玄奘法师的故事我们要另外叙述。 我们首先要介绍两本书:一本是玄奘本人的著作《大唐西域记》,另一本是 玄奘弟子们写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当年玄奘归国后,深为敬佩的唐太宗 很快也很多次的接见了他,并对他提出两条要求,一是还俗做官为国家效力;二
本文档为【西游记的前世今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71542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9
分类:文学
上传时间:2012-03-16
浏览量: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