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举报
开通vip

浙江省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船舶工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产业,是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机械、电子、冶金、海洋资源等上下游资源开发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浙江省是国内船舶制造的主要基地,统筹造船、修船、配套全面发展,对我省加快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家《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和《浙江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特制定《浙江省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以建设造船强省为目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浙江省船舶工业...

浙江省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船舶工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产业,是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机械、电子、冶金、海洋资源等上下游资源开发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浙江省是国内船舶制造的主要基地,统筹造船、修船、配套全面发展,对我省加快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家《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海洋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和《浙江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特制定《浙江省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以建设造船强省为目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浙江省船舶工业“十二五” 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 一、浙江省船舶工业的发展现状 “十一五”时期是浙江省船舶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五年,面对国内外船舶市场的复杂变化和重大挑战,全省船舶工业战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竞争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强化技术创新,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保持了船舶工业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通过规划引导,重点扶持,产业规模和集聚度逐步提高。全省已基本形成以舟山为核心,宁波、台州、温州各具发展特色的现代船舶制造基地。截止2010年底,我省年造船完工量达1066.8万载重吨,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占全国市场份额已分别达到16.3%、17.8%和15.4%,位居江苏、上海之后,处全国第三位,成为我国重要的船舶制造基地。重点骨干企业中,1家造船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进入全国前10强,3家进入全国修船前10强。 (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我省造船企业相继建成交付FPSO浮式储油船,6500m3全压式液化石油气船(LPG)、5300TEU集装箱船、5000车位汽车滚装船、万吨级挖泥船、GM4000海洋工程平台等产品,开工建造了32万吨大型油船(VLCC)、重吊运输船等产品,初步具备承接建造大型和高技术船舶能力。船舶配套产品发展取得较大进展,DN8320大功率中速柴油机填补了我省不能自主配套大船主机的空白,HCQ700轻型高速齿轮箱打破了我国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大型螺旋桨、变距推进器等一批世界知名品牌船舶配套产品也开始在我省制造,船舶配套与船舶制造逐步协调发展。 (三)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全省现有5万吨级以上船坞(台)53座,配置200吨以上起重吊机76台,最大起重能力800吨。重点骨干企业均已大量采用平面分段生产流水线等关键技术装备、三维船舶设计系统以及先进船舶设计技术,普遍建立现代造船模式,实现造船精度化、高效化。钢材利用率、高效焊接率、预舾装率、无余量上船台率等技术指标处国内领先水平,船坞(台)、码头周期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船舶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已拥有专业船舶设计院所、公共平台30多家,具备7万吨以下各类船舶设计能力。 (四)海工产品基础不断夯实。我省已有中远船务、太平洋海洋工程(舟山)有限公司、浙江造船等生产企业介入海工装备制造领域,主要产品涉及多用途海工船、3.8万吨自航式半潜船、采用液压环梁步进式升降装置的海上平台、415WC可移动自升式起重平台等。金海重工、舟山惠生海洋工程、万泰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正在筹备或建设海工基地,舟山进入国家海洋工程装备重点产业基地布局,以舟山为中心辐射全省的海工装备产业基础逐步形成,全省海工装备产业蓄势待发。 当然,我省船舶工业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难点与问题,主要有:大企业(集团)相对较少,产业集中度还偏低;产品总量以散货船为主,高附加值船舶和高技术特种船舶比重还偏低;船舶配套能力仍然薄弱,本土配套率还偏低;众多企业的技术、产品创新研发能力以及专业设计研究机构水平仍然难以适应产业高速发展的需求;自主品牌相对缺乏。 二、国内外船舶工业的发展趋势 “十二五“时期,船舶工业的内外发展环境已发生新的变化,既面临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良好机遇,也面临着全球经济增长趋缓、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国内产能明显过剩、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国际新标准继续施压等挑战。 (一)全球船舶市场复苏的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加。受美欧债务危机影响,短期内的发展环境已明显不利于船市持续回暖。全球船舶市场仍将低位徘徊;上一轮造船高峰期超量订船形成的世界运力过剩一时还难以消化,同期投资发展的造船能力释放后造成的产能过剩矛盾将进一步显现;人民币升值压力对船舶出口带来严重冲击;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将使行业盈利水平进一步下降。从中长期看,经济全球化趋势仍将继续,新兴经济体国家仍呈现较强发展势头,支撑世界航运发展的基本要素没有改变,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的需求仍会增加。与此同时,国内船舶市场随着国家进一步重视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和融资环境改善等利好因素推动,复苏趋势还将持续。 (二)船舶产业中心将继续向我国转移。“十二五”期间,世界造船业竞争格局将从中日韩三足鼎立转变为中韩两强争霸。韩国船企加强了散货船、油船等常规船舶的营销力度,我国也正积极向LNG船和海洋工程装备等高技术船舶装备领域拓展市场,中韩船舶工业将进入全面对抗的竞争时代。现有以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三大船型为主流市场的格局将保持不变,以汽车滚装运输船为代表的专业船舶,以LNG船、LPG船以及海洋工程装备为代表的高附价值船舶和装备将成为船舶市场新的增长点。 (三)船舶制造技术现代化进程将加速。省内海洋船舶制造企业将普遍“转模”,重点骨干企业将着力深化现代造船模式,由分段制造加快向集成制造发展,并实施 流程 快递问题件怎么处理流程河南自建厂房流程下载关于规范招聘需求审批流程制作流程表下载邮件下载流程设计 改造、优化和工法研究,夯实现代造船基础。同时,不断提升数字化造船能力将是企业技术进步的重点方向。通过加快数字化设计系统、产品数字化制造系统和生产管理系统建设,达到造船总装化、管理精细化和信息集成化,实现绿色造船、精度造船。 (四)国际造船新标准实施将带来重大考验。在“十二五”期间,《所有类型船舶专用海水压载舱和散货船双舷侧处所保护涂层性能标准(PSPC)》、《目标型建造标准(GBS)》、《新船能效设计指数(EEDI)》、《柴油机排放标准以及燃油硫含量标准》等一批国际造船新标准、新规范将生效实施或进入前期运作阶段,如何有效应对国际新标准、新规范,是我省大量中小船企将面临的严峻考验。 三、“十二五”发展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建设船舶强省为目标,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形成特色优势为动力,不断提升行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形成一批自主技术与特色产品,打造区域品牌;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和船舶配套业,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浙江船舶工业由大变强,成为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充分发挥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注重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产学研联合;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坚持把结构调整优化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全面推行现代造船模式,积极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大力培育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通过推进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 ------坚持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抢占战略高点的重要举措。突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地位,强化基地建设,形成特色优势;重视细分市场自主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形成新竞争优势和经济增长点。 ------坚持把“两化”融合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重视发挥信息化的倍增作用,通过强化全过程应用,提高数字化造船能力,进一步实现生产数字化、管理精细化、系统集成化和效率高效化。 (三)发展目标 通过“十二五”时期的调整与发展,实现我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自主创新能力、绿色制造能力和现代造船模式方面的突破,全面提升浙江船舶工业产业集中度、品牌影响力和本土配套率。争取到2015年,建设成为高附加值船舶与特种船舶制造基地、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世界级大型船舶修理基地和国家长三角造船基地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船舶与船用产品交易中心以及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创新研究中心。 到2015年,全省船舶工业实现年工业总产值约1800亿元,年均增长率16-17%,其中:海洋钻井平台、海洋工程辅助船等海洋工程装备产值200亿元,约占全国总量10%;修船产值达到200亿元。年造船完工量约1600万载重吨,造船产能控制在2000万载重吨以下,修船坞容量达到200万载重吨。 到2015年,船舶配套业实现产值300亿元,船用设备本省配套能力达到50%。其中船用低速机、中速机、甲板机械等配套设备本省配套能力达到80%。 四、“十二五”发展重点领域与主要任务 (一)优化生产力布局,建设现代产业集群。 坚持重点布局、错位发展原则,舟山地区建设成为船舶工业产值超千亿元、造船完工量超千万载重吨的世界级重要船舶制造中心,形成以舟山为核心,宁波、台州、温州、杭嘉湖地区各具特色的现代化船舶产业集群。 1、优化船舶修造业布局。推进舟山、台州、宁波、温州等主要造修船基地龙头骨干企业通过行业整合、兼并重组以及优化存量配置等方式实现产能最大化,不断优化产能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产业整体水平。 舟山地区重点发展舟山本岛北部与西北部周边岛屿、盘峙及周边岛屿、小干-马峙岛、六横岛、秀山-岱西-长涂岛等5个船舶集聚区块,打造国家级大型船舶和特种船舶制造出口基地,以及大型为主、大中小系列配套的船舶修理基地,鼓励发展绿色环保拆船产业,建立定点拆解基地。 宁波地区重点发展象山石浦港、象山港和北仑3个船舶集聚区块。石浦港区块发展以中小型主流船舶、特种船舶为主的船舶修造基地;象山港区块发展以中小型主流船舶、特种船舶和海洋工程配套船为特色的船舶建造基地;北仑区块在发展中小型主流船舶、特种船舶的同时,集聚发展20万吨以下船舶修理能力。 台州地区重点发展温岭、临海和三门沿海造船基地。做强10万吨以下等级三大主流船型和以大中型LPG为代表的特种船舶及以大型挖泥船为代表的工程船制造。灵江、椒江沿岸的造船产业通过转型、转移、重组成为中小型工程船和特种船舶制造基地。以三门为主,发展10万吨以下船舶修理能力。 温州地区重点发展乐清乐东船舶基地。建设成为10万吨以下中小型主流船型及特种船舶制造基地。通过资源整合、企业重组,提升瓯江口北岸船舶工业集聚区成为万吨级及以下高技术特种船舶为主的制造基地(瑞安飞云江)。 杭嘉湖地区重点打造专业化内河船舶和游艇建造基地。发展集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游艇制造产业链体系,建立游艇发展示范基地。 2、建设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集聚区。依托舟山、宁波的优越岸线与产业基础,通过实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专项、引进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进军海洋工程装备建造领域。进一步打造舟山大型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集聚区,重点推进舟山长白岛、秀山惠生以及太平洋(舟山)、舟山中远等具有生产FPSO和海洋钻井平台条件与经验的企业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推进宁波发展成为国内海工配套产品(模块制造)、海工辅助船舶制造的重要集聚区,重点建设中油重工宁波(象山)基地项目,进一步巩固浙江造船公司世界最大海洋平台供应船制造企业地位。依托杭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船舶配套业重点企业,打造杭州海洋工程装备配套基地,形成集海工高等教育、海工配套系统研发设计和海工装备动力定位系统等配套设备集成制造的各类企业集聚区以及深水潜器、大功率海洋平台电站、大型海洋平台甲板机械等产品的研发基地。 3、推进船舶配套产业集聚发展。依托现有骨干配套企业与总装型造船企业,突破船舶大型设备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薄弱环节,提升技术集成和设备成套化水平,拉长产业链、加速产业集聚,增强集群配套能力。进一步推进配套工业园区建设,通过引进国内外知名配套企业和产品,以及合资合作、联合设计开发等途径,培育和扩大中高端产品生产能力,形成一批“新、精、专、特”企业。舟山重点发展大型综合性配套产业,以国家船舶舾装产品及材料质检中心落户舟山为契机,加快船舶配套产业基地建设,建设好舟山本岛、岱山、六横三大配套集聚区块。杭州和宁波依托大功率船用柴油机骨干企业,加快推进大型铸锻件、增压器、曲轴、电控模块、共轨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开发,组建船用动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配套基地建设。发挥杭州齿轮箱、轴系、特种推进装置和自动化设备等产品制造的优势,推进船舶动力装置技术集成和设备成套化供应。台州重点发展甲板机械、舱室设备等优势配套产品,重点建设温岭东部新区船舶工业基地。温州重点发展船舶仪器仪表、电机电器、通讯导航和泵阀类产品,建设乐清黄华和乐清湾船舶配套业基地。 4、加快现代产业集群构建。按照现代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不断改造提升现有船舶工业集聚区和船舶块状经济区,在集群内形成功能完善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支撑体系。舟山、象山、温岭、乐清等主要集聚区可按照专业化分工要求,构建专业化加工配送体系,建立板材、管材、电缆等大宗材料配送中心,努力实现船用材料定规入厂。船舶配套产业集聚区要形成专业化生产、本地化配套、产业链衔接良好、阶次清晰的产业集群。着力创建1-2个知名度高的区域船舶产业集群品牌和2-3个配套产品集群品牌。 (二)调整产品结构,打造浙江船舶品牌。 坚持常规产品结构调整与发展新兴海洋战略产品并举,远洋船舶和内河船舶并举,促进造修船与配套业协调发展。做专做精现有优势产品,提升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市场份额,着力开发海洋工程装备产品,打造浙江船舶品牌。 1、船舶产品: 实现油船、集装箱船、散货船三大主流船型优化升级,形成一批满足IMO新标准新规范要求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浙江品牌船型。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产品比重从“十一五”的7%左右提高到20%左右,具备大型化学品船、汽车滚装船、高速客船、大型工程作业船、海洋工程辅助船、海上风机安装船、远洋捕捞船及渔业加工船、海洋调查船等产品设计开发能力。积极发展新航道、新航线所需的新船型及新型标准化、规范化内河系列船舶产品,包括冰区船舶和江海直达宽体浅吃水集装箱船、内河高速客滚船、新型顶推船舶等产品。着力提升公务艇、交通艇、旅游观光游艇等产品在国内市场的优势地位,拓展商务艇、豪华游艇产品市场。重点是瞄准国际游艇制造业发展前沿,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加快形成中、大型豪华游艇设计、开发、生产能力。 2、船舶配套产品: 利用我省现有机械、电子等行业基础优势和科研条件,建立开放的协作配套体系,提高船用设备制造本土化率。重点发展一批满足国际公约规范和节能环保要求的中、低速柴油机产品,并以此为核心,形成船用主(辅)机、动力装置、推进系统、甲板机械等高附加值关键配套产品。继续完善关键设备二级配套产品体系,支持开发可变螺距推进装置、直叶推进装置、喷水推进装置、高效螺旋桨、船舶动力装置系统及大型、高端、自主品牌的锚机、舵机、克令吊等各种关键设备;提升一批船舶舱室机械、船用电气仪表、船用舾装设备和器材等已有一定基础但亟需提高档次的配套产品;引进通讯导航设备等具有良好发展前景产品。大力发展大中型钢结构件、舱口盖、船舶驾驶台、船体舾装件等造船中间产品,以配合造船企业建立现代造船模式,实现均衡、连续地总装造船,构建有效的总装造船体系。   专栏一:重点领域、产品 重点领域 主要内容 高端主流 船舶 绿色环保新船型:满足国际造船新标准新规范三大主流船型升级换代产品,新型功能复合型船舶。重点为五万吨以上散货船、油船,5000箱以上集装箱船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船舶产品; 适应国际、国内航道和航线变化的新船型:冰区船舶,新型标准化、规范化内河系列船舶产品,包括江海直达宽体浅吃水集装箱船、内河高速客滚船、新型顶推船舶等新型船舶产品; 高端小型船舶;豪华游艇、高级旅游观光游艇、公务艇、商务艇。 特种船舶 高技术、高性能、高附加值船型:大型化学品船、大型LPG船、LNG船、5000车以上汽车滚装船、豪华客滚船、中型豪华游轮,新型远洋渔船及渔业加工船、海洋资源勘探开发和海洋科学考察船舶; 大型工程船舶:大型疏浚船、重物搬运船、海底铺管船。 船舶配套 船用柴油机及其关键零部(配)件:满足lMO TrierⅢ要求的船用低、中速柴油机、船用小缸径低速柴油机、自主品牌中速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智能化电控系统、增压器、大型铸锻件(曲轴)。 动力传动装置:大型及新型推进装置、高端船用发电机、船舶电站、电力推进装置等;高端船用齿轮箱,大功率低噪声齿轮箱、特殊用途齿轮箱、多输入多输出模块齿轮箱、轻型高速齿轮箱,降噪减振电推进齿轮箱等; 高端推进器,大型螺旋桨、可调螺距桨、直翼桨、艏艉推、全回转桨、喷水推进装置、吊舱推进装置等,发展浆、轴、舵集成系统产品。 甲板机械:大型主流船舶用锚绞机和拖缆机、舵机、自主品牌船用起重机。甲板机械核心液压元件; 舱室机械:货油泵、焚烧炉、污水处理装置、油水分离设备、海水淡化装置等;遥控阀门、压载水处理装置、船用超低温冷冻设备、渔船尾气制冷机、船用电梯、船用辅锅炉等产品; 通讯导航及自动化系统、新一代综合船桥系统、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 、改进型船用罗经,显示仪器仪表及机舱自动化系统。 3、修船产品: 以适应世界航运中心发展需要为目标,重点发展大中型船舶修理业务。具备坞修超大吨位船舶、海洋钻井平台以及大型船舶改装能力,提高外轮、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船舶修理比例。并紧抓单壳油轮强制淘汰机遇,大力拓展船舶改装业务。 4、海洋工程装备产品: 以市场需求量大的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为重点,立足自身优势,开发形成海洋工程装备系列产品。重点开发海洋风能利用工程建设装备和海水淡化产业化装备,海底矿产资源开发用水下运载、作业装备以及配套所需的通用关键零部件。基本形成新型自升式钻井平台、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和生产平台、钻井船、海上浮式生产储卸装置(FPSO)、综合服务船、海上风机安装船的自主设计建造能力和大型平台电站、动力定位系统等配套设备的研发与制造能力,形成关键系统的集成供应能力。   专栏二:海洋工程装备产品 海洋工程装备 海洋平台、工程作业船和辅助船: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和生产平台、钻井船以及浮式生产储卸装置(FPSO),深水三用工作船、起重铺管船、工程勘察船、大型半潜运输船、海上风机安装船等。 配套设备和系统:海洋工程甲板机械、单点系泊系统、深海锚泊系统、自升式平台升降系统、海洋平台电站、动力定位系统、主动力及传动系统、应急动力系统、天然气排放系统、油污水处理及海水淡化系统. 5、培育浙江船舶品牌: 通过推进产品创新开发,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培育一批综合技术经济性能领先、能引领市场需求的系列化品牌产品。争取在三大主流船型(阿芙拉型油船、1000-5000TEU集装箱船、巴拿马型散货船)、工程船(挖泥船)、游艇、海洋工程辅助船等领域和船舶主机、船用齿轮箱、甲板机械、舱室设备等配套产品领域,各打造10个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产品。进一步探索推进大型船舶企业集团收购海外知名品牌和海外投资建厂,加强营销服务网络体系建设,促进品牌产品国际化。 (三)提升创新能力,构建技术支撑体系。 坚持以产业技术需求为导向,不断推进船舶研发、交易平台和服务平台建设,强化辐射功能,提升产业技术支撑能力。 1、完善船舶研发平台,构建产业技术联盟。 大力推进舟山国家船舶舾装产品及材料质检中心建设,依托船舶修造产业集群试点、大企业集团和重点院校,集聚人才资源,采取多元投资、跨行业联合等方式,建设若干个民用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研发中心。推进省海洋开发研究院、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省船舶行业技术中心、省船用动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建设与发展。大力支持省外、境外公司在我省建立船舶、海洋工程装备、船用柴油机及配套产品专业研发设计机构,争取引进1-2家国家级船舶设计院所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大力培育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等,加快提升我省船舶产品设计研发水平。 2、以项目为载体,推进产学研联合。 围绕应对IMO国际新标准新规范,以突破船舶关键共性技术为切入点,争取国家重大创新项目,组建产学研联合机构。依托省内海洋、船舶、机电、信息等科研院所,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海洋学院等高等院校和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发挥各自技术优势,为船舶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以国家、省重点建设项目为依托,建立船用中低速柴油机、船舶辅机等重点配套设备自主研发平台,建设一批高技术研发平台、试验平台、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立科研设备和科技信息开放共享机制,进一步优化创新平台的公共服务,强化辐射功能。 (四)提升制造水平,构建现代制造体系。 坚持以打造现代造船体系为目标,以确保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缩短造船周期为着力点,通过生产流程改进和优化,骨干企业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要着力加强工法研究与创新,精细化管理技术应用,实现设计、生产、物资管理的一体化和壳、舾、涂作业的一体化,提高总装化造船水平,在应用巨型分段/总段建造技术、精度控制技术、快速搭载技术、舾装先行化技术、大型单元模块制造技术、高效自动化焊接技术、整体长效防腐涂装技术等先进制造技术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二类Ⅲ级及以上造船企业基本建立现代造船模式,重点突破关键船舶制造技术,推广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尽力缩短与国内外先进造船企业在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的差距。加快数字化设计系统、产品数字化制造系统建设,提高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快节能环保技术与工艺在船舶企业中的应用,争取到“十二五”末,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8%,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专栏三:关键共性技术 关键共性技术 各类船舶优化升级技术,大型油船、集装箱船、高档化学品船等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自主开发设计技术,中高档游艇设计技术,船舶建造精度控制技术,大型单元模块制造技术,快速搭载技术,整体长效防腐涂装技术,绿色造船技术,高效自动化焊接技术,造船流程再造和工法创新技术,节能技术,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海洋工程装备修理与改装技术; 船用关键配套设备设计制造技术,船用设备智能化、模块化技术、专业化精益制造妓术; 新船能效设计指数评估技术 、数值水池技术 、新型推进方式船舶的航速预报技术。 (五)完善基础管理,加快企业结构调整。 坚持以推广应用IMO国际新标准新规范为导向,进一步引导企业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推动企业运用信息化手段,构建先进的生产计划体系和组织体系。 1、规范船舶修造企业生产条件。推广《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船舶修理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以及《船舶设计单位设计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办法》,提升全行业总体水平。进一步完善政府有关部门及船检等机构在保障船舶质量安全方面的联动监督机制,引导行业企业积极建立并有效运行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对产品全寿命周期和全供应链的质量控制。限制不具备基本生产条件的企业进入造船市场。 2、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兼并重组。加强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培育,鼓励通过联合、购并、控股、品牌经营、虚拟经营等方式整合中小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重点培育5-6个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船舶修造业龙头企业、2-3个年销售收入过五十亿元的船舶配套大企业集团。推动中小企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鼓励部分中小型造船企业发展专业化船舶中间产品制造,融入骨干企业的总装生产体系。积极发展现代船舶服务业,推进集群内设计、软件开发等专业化服务企业发展和物流、电子商务、金融、船舶融资租赁、交易市场和法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拓展产业链,丰富产业体系。 (六)创新融资模式,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以我省发展海洋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鼓励金融机构通过采取项目贷款、银团贷款等多种模式,加大对船舶工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信贷资金投放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出口买方信贷资金投放。进一步推进省建造中船舶抵押贷款工作,积极利用相关政策条件,探索设立省船舶产业基金。积极支持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对船舶制造领域投资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公司债、可转换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融资产品以及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等方式,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支持金融机构设立金融租赁公司,从事船舶租赁融资业务。 (七)强化人才培养,促进国内外交流合作。 发挥浙江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和浙江海洋学院等高校在船舶专业教学研究方面的优势,形成更高层次的船舶工业高等教育平台。加强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等专业高职院校建设,培育与制造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技能型人才队伍。继续加强与国内外造船业界的联系协调,形成适应企业需求的开放式培训体系。坚持合力推动,扩大产学研等合作领域和范围,支持企业与大学及科研机构合作,注重以关键技术突破为目标的联合研发。鼓励企业委托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加快科研成果和专利的推广与实施,尽快形成产业集群、知识集群和创新集群新优势。 (八)加强行业趋势分析,提升服务水平。 深化行业管理和服务工作,强化经济运行趋势研究,进一步关注行业发展的前瞻性、趋势性问题。深入企业调研,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开展创新服务。积极做好IMO国际造船新标准新规范应对工作,努力营造各部门共同支持船舶工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省造船工程学会等社会中介组织的积极性,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开展行业发展重大问题和共性问题研究。强化行业信息发布和预警体系建设,加强行业自律,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本文档为【浙江省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9384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4KB
软件:Word
页数:8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2-03-16
浏览量: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