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绪论 现代中国民俗自觉意识

绪论 现代中国民俗自觉意识

举报
开通vip

绪论 现代中国民俗自觉意识null绪论 现代中国民俗自觉意识和民俗学科的兴起绪论 现代中国民俗自觉意识和民俗学科的兴起 法学院 陈红兵 2011.12. 2绪论内容绪论内容周氏二兄弟与中国民俗学自觉意识 富国强民与我国民俗自觉意识的发生 20世纪初中国民俗学的文学化倾向 ——现代民俗意识的自觉突出的是一种现代意识,是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一 周氏二兄弟与中国民俗学自觉意识一 周氏二兄弟与中国民俗学自觉意识1、北京大学歌谣征集与研究1-2 (1)歌谣选;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 蔡元培,刘复,周作人 广州、厦门、杭州 (2)歌谣征集体现了民俗自觉...

绪论  现代中国民俗自觉意识
null绪论 现代中国民俗自觉意识和民俗学科的兴起绪论 现代中国民俗自觉意识和民俗学科的兴起 法学院 陈红兵 2011.12. 2绪论内容绪论内容周氏二兄弟与中国民俗学自觉意识 富国强民与我国民俗自觉意识的发生 20世纪 初中 初中体育教案免费下载初中各年级劳动技术教案初中阶段各学科核心素养一览表初中二次函数知识点汇总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国民俗学的文学化倾向 ——现代民俗意识的自觉突出的是一种现代意识,是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一 周氏二兄弟与中国民俗学自觉意识一 周氏二兄弟与中国民俗学自觉意识1、北京大学歌谣征集与研究1-2 (1)歌谣选;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 蔡元培,刘复,周作人 广州、厦门、杭州 (2)歌谣征集体现了民俗自觉意识的兴起2-2 与古代采风陈诗以观民风俗,辨风正俗的不同, 注重从学科角度认识民俗的学识、学理null2、鲁迅成立国民文术研究会的主张与周作人的童话研究2-3 鲁迅:当立国民文术研究会,以理各地歌谣、俚谚、传说、童话等;详其意谊,辨其特性,又发挥而光大之,并以冀教育。 鲁迅抨击清政府抛弃一切民间信仰的行为;主张尊重由古以来的神话传说,保存古有的寺院神庙以及一定的民间祭祀礼法。 周作人的童话研究:以人类学法研究童话,首次公开亮出民俗学的旗号。null3、周作人民俗学研究的自觉意识 (1)《歌谣周刊》的发刊词:本会搜集歌谣的目的共有两种,一是学术的(以备民俗学的专门研究),一是文艺的(编成一部国民心声的选集)……3-3 展示了当时知识分子对民俗认知的自觉意识3-4null(2)安德路朗民俗学 思想 教师资格思想品德鉴定表下载浅论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员工思想动态调查问卷论语教育思想学生思想教育讲话稿 对周作人的影响3-d1 [英]安德路朗:从一些原始部落中尚留存的信仰推测已被遗忘的风尚,认为童话除了它的文艺性外还残存着原始初民的文化。 人类学研究的历史进化论观念 (3)柳田国男对周作人民俗学知识理论的影响4-2 周作人对柳田国男民俗学研究的关注: 《乡土研究》,《远野物语》,几乎收藏了其所有著作 周作人对日本民俗学学理学识非常熟悉日本民俗学鼻祖: 柳田国男周作人为什么关注民俗学研究?null4、蔡元培、李大钊、胡适等的民俗自觉意识 蔡元培:人文进化之轨辙。凡夫风俗之变迁,实业之发展,学术之盛衰……是谓文明史 胡适因为鼓吹白话文和文学革命,对民俗学内的民间文艺及相关研究发生浓厚兴趣 《歌谣的比较法研究》《狸猫换太子故事的演变》洋博士 胡适二 富国强民与我国民俗自觉意识的发生1、严复富国强民思想及其对民俗学发生的影响6-d1 国民观:民,不是指个体的民,而是指民众→即提高群体的民众素质 “三民”理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斯宾塞《教育论》)(7-1) 毛泽东“三好学生”理念来源 “三民”理论与民俗关注的内容(7-2):“民”,“俗”(民力、民智、民德生活经验积累的学问) 20世纪初中国民俗自觉意识的发生是建立在对民俗知识的理解和“强民”理念之上的。8-2二 富国强民与我国民俗自觉意识的发生null2、20世纪初中国学界关于Folklore的理解 Folklore即民众的智慧7-d1 (1)江绍原将Folklore理解为民众的一切传承性生活文化知识 曾将其译作“谣俗学”“民学”“民俗学”8-d1 “民学”:研究民间一切生活状态法则、观念形态、情感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者也。 与樊演等先生反复商酌后定名为“民俗学”著名民俗学家 宗教学家:江绍原null(2)周作人关注的也是国民生活、民族基层文化的内容 周作人:柳田国男关注国民生活之史的研究,名称亦归结为民间传承……着眼于国民感情生活(9-d1) 柳田国男民俗思想与旧民俗学的不同(10-2) 旧民俗学把“民间古俗”做研究对象 柳田国男则尊重村民,对民族基层文化采取积极的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研究态度;将民俗视作与人息息相关、代代传承的知识文化 《日本人》《海上之路》(生活方式、生活技艺、国民性)并没有将其等同于中国传统民间风俗null3、中国民俗学的兴起与富国强民10-2 (1)顾颉刚对民俗的历史研究 搜集歌谣与《吴歌甲集》 《孟姜女故事转变》《妙峰山的香会》(民间信仰的实地调查与科学分析) null西汉:刘向唐 贯 休南宋:郑樵nullnullnull顾颉刚对历史的重新认识:11下-12上 我们读尽了经史百家,得到的是什么印象?呵,是皇帝,士大夫,贞洁妇女,僧道——这些圣贤们的故事和礼法! 我们要把几千年埋没着的民众艺术、民众信仰、民众习惯,一层一层地发掘出来! 我们要打破以圣贤为中心的历史,建设全民众的历史! 顾颉刚认为民众传统的生活文化创造积累了丰富的有价值的知识财富,通过民俗学研究就可以透露出来,并以此来书写新的民众历史。null民俗研究与民众教育12-3 富国强民与改造国民性 对民众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将由民间传承的,千万年来民众有价值的生活文化之经验挖掘出来,发扬光大 。 江绍原宗教学与民俗学的交叉研究 目的是寻根溯源,扶正祛邪,为建设新文化,塑造新的国民性服务三、20世纪初中国民俗学的文学化倾向三、20世纪初中国民俗学的文学化倾向1、中国现代引入西方民俗学科是从“文学”切入的 直江广治:中国民俗学的兴起是与文学革命相关连的12-d1 民间文学只是民俗学的一方面13-2 (1)中国民俗学的兴起是从文学切入的 钟敬文对民间文艺的偏爱13-2 周氏兄弟阐述民俗学中民间文艺学的研究问题,默契地倡导从文学切入民俗学是中国民俗学发生的前奏13-d1 周作人并没有停留在民间文学的层面,而深入到解析神话、童话、民间故事、歌谣一类民间文艺学术理论层面14-1 null(2)中国民俗学发生的多学科参与特征 文学:鲁迅、周作人 史学:顾颉刚、容肇祖、胡适 宗教学:江绍原 哲学:null2、文坛风云人物胡适个人偏爱学术导向的推波助澜14-d1 (1)胡适因提倡白话文学,故而关切民间文艺状况。他看民俗学,只见与他旨意相一致的民间文学 1936年《歌谣周刊》复刊词,将其最大目的定位于替中国文学扩大范围,增添范本。 《歌谣周刊》加强了文学的研究 复刊词实际上是对业已发生的民俗学文学化倾向的总结推广——《民俗周刊》相关专号:《祝英台故事专号》《传说专号》《王昭君专号》等 null(2)中国民俗学的文学化倾向与古代采风传统 [美]理查德·多尔逊: 这些搜集和利用民间歌谣、故事的活动……几乎完全重现了孔教时代的理论和方法 古代采风:《诗经》;汉代的乐府机构;判断民心及其统治效果;宫廷诗人对歌谣的模仿 20世纪初民俗活动关注大众歌谣和故事的社会和艺术价值,继承了长期延续的中国传统 黄遵宪化风俗为诗与胡适的白话文学(对黄遵宪的推崇) null3、中国民俗文学化倾向的另一体现:化俗为文的文艺民俗化走向 (1)鲁迅注意力着眼于民俗的清理与文学创作的紧密关联:16-d1 前期小说《孔乙己》《药》《社戏》《阿Q正传》等化俗为文特征 后期小说集《故事新编》“根据传说改写的东西”(铸剑:三王塚) 《中国小说史略》 ——均是根据优秀民俗文艺的结晶、民间文学题材创作的 鲁迅对民间创作的褒扬:歌、诗、词、曲,我以为原是民间物,文人取为己有。null(2)同时代其他作家文艺民俗化走向17-2 沈从文:以湘西的风俗民情为题材;《边城》 老舍:“靠着卖乡土神话而成名的作家”;《四世同堂》《茶馆》 巴金:《家》《春》《秋》 萧红《呼兰河传》 赵树理为泰斗的“山药蛋派”,孙犁为首的“白洋淀派”null(3)自觉利用民俗推动文艺问题的学术研究18-2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 胡适从各地民俗风情对流传歌谣《隔着竹帘看见她》的比较研究 董作宾《看见她》母题研究:两大语系,四大政区。 周作人对神话、童话、传说与民俗关系的研究 闻一多《神话与诗》自觉运用歌谣周刊、民俗周刊提供的民俗 资料 新概念英语资料下载李居明饿命改运学pdf成本会计期末资料社会工作导论资料工程结算所需资料清单 ,研究远古文艺:《伏羲考》《龙凤》《端午考》 顾颉刚从孟姜女研究整理出历史和地理两个系统(视频) null4、民俗学的文学化倾向的深层动因 (1)当时的学者名流急切地寻找一种社会改革的良器:民俗学作为描述研究民众固有传承性生活文化,是解析国民性病根和国家颓势的利器。 蕴含着各学科专家寻求以人文科学剪除陋政,治理国家根除陋性,重铸国民性的殷切期望。19-2null(2)鲁迅先生通过文艺改造国民性的愿望19-3 “我们的第一要着,是改变他们的精神” 理想的人性是怎么样的?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问题的病根何在?(阿Q,孔乙己,祥林嫂,药,狂人日记……) 期望翻译美国学者史密斯《中国人的气质》(中国人的性格) 鲁迅、周作人的不同观念:周作人认为理想的人性是自然人性,因而希望通过研究民俗对传统文化取优除劣,发展健康的人性;鲁迅的理想人性则是个体的精神自由,更注重对国民性的批判,建设健全的人性。 null(3)20世纪初作家创作作品勾画出一部现代中国民俗变迁史21-1 老舍《四世同堂》《茶馆》;巴金《家》《春》《秋》;林语堂《京华烟云》……结语:民俗学科兴起的启示结语:民俗学科兴起的启示民俗学科的兴起、发展有赖于学科与社会需求的互动 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积极开拓中国民俗学发展的新路周氏二兄弟对中国民俗学的发生作出了哪些贡献?周氏二兄弟对中国民俗学的发生作出了哪些贡献?1、鲁迅的贡献:1912年鲁迅发表文章提出成立国民文术研究会(即国民民俗研究会),整理、研究各地歌谣、俚谚、传说、童话的意义和特征,发挥其现实教育作用。之后北京大学歌谣采集活动是在鲁迅的倡导下进行的。 2、周作人在与鲁迅留学日本期间,比较系统地接受了西方如安德路朗和日本民俗学如柳田国男的熏陶,逐渐形成了自身明确的民俗自觉意识和学科理念。 1912年,周作人撰写发表研究童话、关注民俗的《童话研究》《童话略论》文,首次公开亮出了民俗学的旗号以及用民俗学学科理念研究古今传承的童话等民族文化艺术的学术新路。 1918年开始北京大学歌谣征集研究活动,周作人作为主要组织者,曾主持管理歌谣征集工作,任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主任。1922年研究会刊行《歌谣周刊》,周作人起草发刊词,指出搜集歌谣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进行民俗学研究。可以看出,周作人在中国民俗学科自觉意识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学界民俗自觉意识的发生是建立在什么理念基础上的?对Folklore的理解又是怎样的我国学界民俗自觉意识的发生是建立在什么理念基础上的?对Folklore的理解又是怎样的1、我国学界民俗自觉意识的发生是建立在严复富国强民思想基础上的。严复面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西方列强的侵略,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以救亡图存的思想。20世纪初民俗学研究主要是为了挖掘千百年来民间传承的民众有价值的生活文化的经验,改造和建设国民性。顾颉刚从历史与民俗,江绍原从宗教与民俗的交叉研究,均致力于挖掘几千年来被埋没的民众艺术、民众信仰、民众习惯,为建设新文化,塑造新的国民性服务。 2、Folklore在英语中主要是指民众的知识和智慧。20世纪初我国民俗学界关于Folklore的理解基本上是正确的。如江绍原曾将其翻译为谣俗学、民学、民俗学,将其理解为民众的一切传承性生活文化知识;周作人虽然没有对日本沿用的民俗学(Folklore)做系统的理论阐述,但从其对柳田国男民俗学思想的认同来看,关注的也主要是国民生活知识和民族基层文化内容。为何中国民俗学发生之际,民俗学界的学术倾向偏于文学?为何中国民俗学发生之际,民俗学界的学术倾向偏于文学?20世纪初中国民俗学发生之际,民俗学界在学术上存在偏向文学的倾向。如逐渐出现以搜集和研究民间文学为主的趋向。其原因主要有如下方面: 1、中国现代引入西方民俗学科,是从文学切入的。中国民俗学研究的开始是与民国初年的文学革命相关连的。周氏兄弟、胡适等新文学的倡导者的爱好和参与,导致了中国民俗学的文学倾向。 2、新文化运动中的风云人物胡适的个人偏爱学术导向对这一倾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胡适是新文化新文学运动炙手可热的人物,他因为提倡白话文学,所以对民间文学非常关切。1936年,胡适撰《歌谣周刊》复刊词,突出歌谣收集的最大目的是扩大中国文学的范围,由此推动了民间文学的研究。 3、中国民俗学的文学倾向的深层原因则与当时国民性的改造相关联。它继承了中国古代歌谣搜集关注社会治理和艺术发展的传统,与当时学者名流期望借助认识和研究国民性,改造国民性,寻求社会改革的良方相关联。如鲁迅期望借此解剖国民性,改造国民性;周作人期望从民俗中找出其中隐含的文化意义,取优除劣,发展健康人性等等。 null
本文档为【绪论 现代中国民俗自觉意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17058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3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哲学
上传时间:2012-03-13
浏览量: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