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

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

举报
开通vip

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 姓名:吴永芳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政治经济学 指导教师:郭铁民 20070801 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GJ03063 所呈交的论文(论文题目: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是我个人在导 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 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 果。本人了解福建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 ...

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 姓名:吴永芳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政治经济学 指导教师:郭铁民 20070801 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GJ03063 所呈交的论文(论文题目: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是我个人在导 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 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 果。本人了解福建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 权保留送交的学位论文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 部或部分内容;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叁塾堑 指导教师签名 签名日期 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潭开发研究 中文摘要 开发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一项重大 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的方针,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而农村劳动力资源问题在“三农” 问题中极为重要,因此,开发好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的实现。 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的历史、现状、存在的阻碍因素 及原因等进行了较为全面地分析,阐明了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是实现 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合理、有效开发的途径之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不仅可以实现农村劳动力资源从人力资源到人力资本的转换,而且可以使 农村劳动力资源在参与社会生产时达到合理配置,还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 资源的价值与价格相一致。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邓小平关于 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理论为指导,应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建国后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状况,剖析了阻碍我国 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诸因素。同时借鉴了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外农村劳 动力资源开发的实践经验,为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提供参考。推动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开发好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因此,要采取有效 的措施,引导、支持和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本文提出了有效开 发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建设新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 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 AbstI.act It’sagreathistorictasktodeveloprumllaborresouTcesi11也eproce豁of buildingnewsocialistco咖sideillClli眠1hepolicy,”mdus时ren|nlt0 n咖rea鲥cultum锄dcitiessupportmralarea”,shouldbeiIllplememediIltllis process,wmchistosolVe也e’’mreemral”problems如n‘蛔entally.Andme problemsof”mrallaborresources”arej惦tt11ecoreoftlleproblemsof“tIIr∞ mral”.So,todeVelop、Ⅳellmrallaborresourcesisthekeyt0real汝building newsocialistcountIyside. 111isarticle觚aly∞stllehi曲D巧,thes觚s,andⅡlellinde血gfact0璐andi协 reaSoIlSofmedeveIopmentoftheresour∞s,mal【est11econclusi∞matme goVe删nents列1playtlleirrolesis0neofrea∞nableande腑ctive啪yst0 deVeI叩删la_borresources.WewillnotoIlIyma玉【eⅡlere∞urces们nsf.0nn 丘Dmhumanresourcestohl加1ancapital,butalsogetare鹊ombleconfiguration du血gtllecour∞ofsocialproducti蚰,锄dmal(eme糟sources’pricesiIllme w.mtheirvaluesifwedo∞.With吐le班id蛐ceof吐lemlative廿leoriesofM积, Engels,Ma0ZedongandDengXiaoping,“spaperrecordⅡlesit呻ti∞of deVelopm即tnlmllaborresourc∞after011rcount黟fouIldwimempirical analysls锄dstal枷协d锄alysis,觚d锄aly∞thefactors11iIlderedme deVelopmentoftIleresources.At廿1es锄etillle,it衄ketllepmctice孤d experi∞ceofⅡleUSAJap柚,SoumKDmaetct0provideiil】白m哦ion矗舛恤 deVelopmemofrurallabor他sources.Topmmote廿lebuildingofnewsocialist counnyside,、vemustdeVeI叩血eresourceswell.So,wenmstadoptefjE.ectiVe meas.urestoguide,Suppor£锄dpr鲫oteitsdevelopInent.Tllispaperpres铋tS 鲫ggesti讲1st0devel叩Ⅱlerurallaborreso岍ceseff酏tively. Keywords:corlstfucti∞ofanewmralarea,la.borres叫rces,devel叩me心 research Ⅱ 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 中文文摘 合理、有效地开发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是解决“三农”问题、探索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各级部门和理论界面临的重大课题。建国后,由于历史原 因,在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即所谓的“三农” 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农民”问题是合理、有效解决“三 农”的核心。因此,开发好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对于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毛 泽东、邓小平关于开发劳动力资源理论为指导,对建国后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进行 了较为全面分析与评价,应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方法,剖析了阻碍我国农村劳动力 资源开发的诸因素,并在借鉴国外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成功经验和模式基础上,针对性 地提出了开发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对策建议。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是论文导言部分。首先,从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和“三农”问题引出选题背 景和意义;其次,在阅读了有关文献基础上,概括了国内外关于农村劳动力资源研究情 况;第三,简要介绍了论文的写作思路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对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进行理论阐述。对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进行理 论阐述。首先,阐述马克思与唐纳德·博格关于劳动力转移原因理论。马克思认为是社 会化大生产带来了农村劳动力的全面流动,唐纳德·博格则认为是推力一拉力相互作用 的结果;其次,介绍了埃费雷特与泽林斯基关于劳动力转移规律。埃费雷特认为劳动力 转移规律受迁移地差异和经验、信息等因素的影响,泽林斯基则把劳动力转移过程分成 五个阶段;第三,阐述了劳动力资源开发模式,即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与费景汉和拉 尼斯劳动力转移模型理论;第四,介绍了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注重点.一要注 重农民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二要注重劳动力的价值与价格应一致,三要注重 提高农业生产率的要素;最后,介绍了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概念。 第三章:阐述了国外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实践。实践证明,国外发达国家对农村劳 动力资源的开发较为成功。如美国,充分利用高速发展工业的优势,实施“以发展农业 为基础,通过工业促进农业,农业辅助工业,实现农村劳动力资源自然开发”的战略, 结果开发得极为成功。英国在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过程中,虽然以牺牲农业为代价,但 因其充分利用众多海外殖民地的有利条件,通过“圈地运动”,暴力移民海外开发,同 样获得了成功。而日本则主要通过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资源素质,再利用政府的强制作 用,实现农村劳动力资源有效开发。新兴工业化国家一巴西,由于具有较强的城市传统 及土地高度集中等原因,使得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速度较慢。新兴国家代表韩国,虽然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行的是“重工轻农”的经济发展战略,但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基础, 通过大力发展密集型产业,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整体开发。发展中国家一印度,因 错误地选择了发展科技含量很高的密集型企业,使其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出现了长时间 内停滞不前的现象。国外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给我们的启示:一要立足国情,二要以发 展农业为基础,三要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资源的自身素质,四要选择合适的开发模式, 五是交通建设的重要性。 第四章:分析、评价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现状。首先,分四个阶段,回顾建国 至今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状况,分析评价得出经验教训:一是未能充分认识到农业 的基础地位,二是不够尊重经济发展规律,盲目开发,三是不注重通过教育提高农村劳 动力资源自身素质,四是不懂得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资源。其次, 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现状进行分析。通过测算、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的 数量与质量,基本上得出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总体现状:基数大、质量低。通过对我 Ⅲ 我国农村劳动力瓷谭开发研究 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的种类、就业结构、地区分布、年龄结构的分析,大体得出目前 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状况:以“离乡不离土”开发方式为主,以从事工业、建筑业 与餐饮服务业为主,主要流向东部及沿海地区,年龄结构较轻。开发也取得了较为积极 的效应:一是提高农民纯收入,二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三是推动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 营,四是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五是加快城镇化步伐。最后,较为全面地分析开发我国农 村劳动力资源遇到的问题及原因。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供大于求的表象及 实质,得出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是稀缺性资源,数量只是相对过剩;通过分析“民工荒” 现象及本质,得出形成“民工荒”根源是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与农民工自身素质较低双 重作用的必然结果;通过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拉大,说明我国社会收入分配 不是十分合理;通过分析当前劳动力市场的存在的不足,表明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流动 的合理性受到阻碍:通过分析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的落后现状,得出导致农村劳动力资 源自身素质低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基本粮食生产得不到保障、留守儿童教育”等问 题的分析,得出对农村劳动力资源的过度盲目开发,已使得区域性社会问题凸现;通过 对户籍的壁垒作用分析,得出其不仅阻碍了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而且对农村劳动力资 源的思想也起到了一定的束缚作用。所有以上问题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职 能作用弱化而导致的。 第五章:立足国情,借鉴国外实践经验,提出开发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建议。首先, 应牢固树立“服务于民”的思想,通过提高自身素质、尊重经济发展规律等方式,积极 转变政府职能意识。其次,政府应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教师待遇、重视农村女童教 育、理顺管理体制等途径,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职业教育及农民工的培训工作,努力实 现农村劳动力资源由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第三,通过进一步调整与完善农村劳 动力市场体系,为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提供公平合理的流动平台,促进农村劳动力资 源在社会生产中与其他资源形成合理配置。第四,通过改革户籍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建立城乡一体化 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合法权益。第五,通过发展产业化农业、规模 化乡镇企业,并充分发挥农村创业者的“回流效应”,积极深化农村劳动力资源就业渠 道。第六,充分利用我国加入WT0的有利时机,政府出面积极协调,努力扩大国际劳务 输出,不断拓展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国外开发渠道。第七,各级政府应以“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为契机,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充分利用各种 有利条件,扎扎实实的开发好本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资源。第八,政府应建立相应的监督 评价奖惩体系,定期对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工作进行监督、评价、奖惩,以此增强各级 政府做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工作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第九,委托现有的研究机构,对 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工作进行跟踪研究,并沿着“实践~理论一实践”道路循环前进, 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把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工作推向更深更远。 Ⅳ 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 第1章绪论 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各项事业蓬勃 发展,综合国力蒸蒸日上,尤其是国民生产总值正以每年8%左右的速度稳步增长,更使 得我们欢欣鼓舞。然而欢喜之余,我们也不得不看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硬伤:农 民素质低、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农作物单位产量低,农村城镇化率 低、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效率低等被公认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即所谓的“三 农”问题已十分凸现。我国是拥有十三多亿人口的大国,八亿在农村,农村劳动力资源 数量大、素质低下也己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有效开发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促进国民 经济进一步发展。已成为一项十分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时度势,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主要途径:一是发 展现代农业,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二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 是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途径不难看出,实质上是紧 紧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展开的,而解决农民问题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因此, 从理论上加强对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的研究,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和早日 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2国内外研究概况 国外对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前沿研究是关于。移民”理论,即对劳动力的迁移决策、 迁移特征及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关于是高技能者还是低技能者更倾向于 移民,G.J.Brjas(1987)建立了一个理论框架,用以分析移民美国人员状况。并利用美 国移民局提供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得出,平均技能较低的人才会移民美国。 Hanson(2005)对G.J.Brjas的模型进行了改进,他认为.在G.J.Brjas的模型里假设 移动成本C是一个常量,不符合实际情况,C应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而降低,他利用 1990—2000年间美国和墨西哥人口局提供的数据,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移民到美国 的墨西哥人比留在墨西哥的非洲移民者具有更高的技能水平。如果这些人按照墨西哥的 现行技能价格计算,他们将拥有高于墨西哥平均水平的收入。于是。他提出,移民的选 择取决于移民所处的技能段,在不同的技能段会有不同的选择特征。关于城乡移民的人 力资本积累,R.E.Lucas(2004)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在战后低收入国家中大量发生着 从农村向城市地区的移民,当劳动力从传统的、土地导向的技能向现代化的、资本导向 的技能转变的时候,其间蕴藏着巨大的潜力。那么,移民进入城市之后不仅是靠出卖简 单的劳动力维持生存,更可以获得各种机会和进行技能积累,藉以提高自己的人力资本, 以便在未来获取更高的收入。移民所在的城市技能水平越高,则这些移民技能积累的速 度就越快,人力资本获得的报酬就越高。C.Dust咖n(1997)对临时移民和永久移民进行 了研究。他将移民分作临时移民和永久性移民,前者仅是“挣一笔钱回家”,而后者则 计划终身或退休前都在务工地生活,他研究的是移民的返乡意愿是否影响了劳动力市场 行为。首先建立一个简单的关于永久移民和暂时移民的理论模型说明,如果预期未来本 地和家乡经济情况不同,两类移民的行为也不同。永久性移民参与移民城市建设的意愿 较高,而暂时移民则较低,同时他们具有较低的影子工资,会接受较低收入的工作,实 证分析集中研究了已婚女性的劳动参与行为。结果验证了他的模型。那些预期短期在外 的移民者相对于愿意长久移民的人参与劳动的意愿要低。。 o‘温家宝政府工作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实录),,中国网.2006年3月5日 。赵俊超、平新乔:‘国外关于农民问题研究评述'.‘经济学动态’.2007年第8期 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 对于我国的农民工,国外学者也分别从移民原因、工资决定因素、户口等方面进行 了较为深入研究。M.S.seeborg(2000)对我国城乡移民的原因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 无论在中国的城市还是在农村都发生了一些体制改革,减少了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开启 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的大门。在农村地区,从1978年开始农业市场化改革,提 高了农民的收入并产生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市地区,1980年开始的改革产生 了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私人部门的产生和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也加速了这一进程。 ZhigangLu(2006)对城乡移民的工资决定因素进行了研究。他们在2003年利用天津大 学经济和金融学院的学生对天津的农民工和原住居民进行调查,获取数据后,又实地考 察了农民工的生存特征,对农民工和永久居民进行了统计比较。在此基础上,用计量方 法研究了农民工和城市原住居民的收入影响因素。结论是户籍制度既是影响农民工进入 城市也是造成农民工与当地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废除户籍制度有助于提高劳 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有效性和公平性。Xiaogangwu&D.J.Trein∞n(2004)对我国农村 到城镇户口状况流动性的决定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得出,有三种资格背景一教育、党 员和军事服务有助于获得户口的流动性。由于婚姻原因,农村出生的女性比男性更容易 实现户口转换。zaiLiang&YiuPorchen(2007)对我国移民子女教育问题进行了研究。 在经过抽样调查与统计分析后,得出结论;暂时性移民儿童的入学率远低于本地儿童的 入学率,其中不到一年的移民者占绝大多数。另外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由于这些儿童的 父母高度的选择特性,永久居住移民比本地儿童更容易入学o。 国内关于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研究源于对“三农”问题的研究,从农业到农民经历 了一个过程。早在20世纪三十年代,费孝通就提出:“中国农村的真正问题是人民的饥 饿问题”,他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不在于紧缩农民的开支,而应该增加农民的收 入”,“恢复农村企业是最根本的措施”,即走乡村工业化道路。。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 80年代中期,“三农”问题的中心是农业问题,即如何加快农业发展,解决粮食问题; 从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三农”问题的中心是农村问题,主要是农村工业化与 城市化问题及由此而引发的农民流动问题;从90年代后期开始,“三农”问题的中心转 移到农民问题上,主要问题是农民负担及农民权利问题。这时关于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研 究纷纷涌现。关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宏观原因,研究者大多运用西方的“推拉理论”来 进行分析,认为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是农村推力与城市拉力的合力结果。韩俊(2006)、 田永胜(2005)、李爱(2006)、蒋桂珍(2005)认为,构成农村推力因素主要有:农村 人多地少容纳不了过多农村劳动力、农民收入水平太低、农村缺乏发展机会、农村生活 环境差等,构成城市拉力因素主要有:城市就业机会多、城市收入高、城市生活丰富多 彩等。而微观原因,赵树凯(1998)则认为:挣钱是他们的主要动机。关于农村劳动力 流动的影响,研究者从各自所属的学科和不同的研究立场出发,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尽 管有积极的,有消极的,但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学术界逐渐形成共识。流动 农民不是“盲流”,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关古吉(1997)、何频(1997)认为, 农民工的流动积极影响主要有:提高了农民素质、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城乡经济发 展、有利于促进城乡差距缩小等:农民工流动消极影响主要有: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 合理利用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加重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给计划生育造成一定压力、 加重了城市交通负担等。关于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意义,李金龙(2004)、刘彬让 (2006)、张燕(2006)认为: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有利于加快农村城镇 化进程、有利于解决农村地少人多的矛盾、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助于实现农村人力 资源与城市资本的有效配置等。关于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阻碍因素,李丁(2004)、齐 嚏俊超、平新乔:‘国外关于农民问题研究评述),‘经济学动态'.2∞7年第8期 。费孝通:‘江村经济一中国农民的生活',江苏人民出版社,1蚰6年版.第200~2眈页 2 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 伟(2005)、皮芳辉(2006)认为:城市人口失业率高,对吸纳农村劳动力资源有一定 的阻碍作用、劳动力资源本身文化水平低、外出就业不稳定、数量过大等。关于农村劳 动力资源的开发途径,孙言雅(2005)、陈玉兴(2004)、刘文俭(2004)认为:扩大乡 镇企业就业、走城市化道路、加强基础教育、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调整城市化发展战略、 扩大劳务输出等。关于农村劳动力资源流动管理问题,学术界的基本共识是加强政府管 理,引导农民合理有序流动。萧灼基(1996)认为:提供就业信息、发展劳动力市场、 建立培训制度、健全服务机构等。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关于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的新研究,主要围绕以 下主题展开: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流动规律: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开 发农村劳动力资源采用的方法与模式;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开发农 村劳动力资源的途径等。目前,这些研究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较以前有了巨大 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理论研究偏多,结合实际偏少;过多的看重国外理论, 不立足我国国情;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等。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国家对农 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的研究会逐步深入,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也将进一步拓宽,会出现许多 创新研究。 1.3论文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本文首先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对马克思恩格斯价值理论、毛泽东、邓小 平关于农村理论、国外学者关于劳动力流动理论作了研究,通过对国外农村劳动力资源 开发状况进行分析,为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提供借鉴。其次,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资 源开发状况进行了研究,通过回顾劳动力资源开发的历史沿革、分析劳动力资源现状, 找出劳动力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详细分析。最后,在借鉴国外经验与 立足我国国情基础上,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提出了对策建议。本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是论文导言部分。首先,从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和“三农”问题引出选题背 景和意义;其次,在阅读了有关文献基础上,概括了国内外关于农村劳动力资源研究情 况;第三,简要介绍了论文的写作思路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对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进行理论阐述。首先,阐述马克思、唐纳德·博 格关于劳动力转移原因理论。马克思认为是社会化大生产带来了农村劳动力的全面流 动,唐纳德·博格则认为是推力一拉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次,介绍了埃费雷特与泽林 斯基关于劳动力转移规律。埃费雷特认为劳动力转移规律受迁移地差异和经验、信息影 响,泽林斯基认为劳动力转移分五个阶段;第三,阐述了劳动力资源开发模式,即刘易 斯的二元经济理论与费景汉和拉尼斯劳动力转移模型理论;第四,介绍了农村劳动力资 源开发过程中的注重点。一要注重农民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二要注重劳动力 的价值与价格应一致,三要注重提高农业生产率的要素;最后,介绍了人力资源与人力 资本的概念。 第三章:阐述了国外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实践。实践证明,国外发达国家对农村劳 动力资源的开发较为成功。如美国,充分利用高速发展工业优势,实施“以发展农业为 基础,通过工业促进农业,农业辅助工业,实现农村劳动力资源自然开发”战略,结果 开发的极为成功。英国在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过程中,虽然以牺牲农业为代价,但因其 充分利用众多海外殖民地的有利条件,通过“圈地运动”,暴力移民海外开发,同样获 得了成功。而日本则主要通过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资源素质,再利用政府的强制作用, 实现农村劳动力资源有效开发。拉美国家代表巴西,由于具有较强的城市传统及土地高 度集中等原因,使得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速度较慢。新兴工业化国家一韩国,虽然在很 长一段时间内,实行的是“重工轻农”的经济发展战略,但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基础,通 过大力发展密集型产业,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整体开发。发展中国家一印度,因错 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 误选择发展科技含量很高的密集型企业,使其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出现了长时问内停 滞不前现象。国外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给我们的启示:一要立足国情,二要以发展农业 为基础,三要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资源的自身素质,四要选择合适的开发模式,五是交 通建设的重要性。 第四章:分析、评价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现状。首先,分四个阶段,回顾建国 至今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状况,分析评价得出经验教训:一是未能充分认识到农业 的基础地位,二是不够尊重经济发展规律。盲目开发,三是不注重通过教育提高农村劳 动力资源自身素质,四是不懂得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资源。其次, 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现状进行分析。通过测算、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的 数量与质量,基本上得出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总体现状:基数大、质量低。通过对我 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的种类、就业结构、地区分布、年龄结构的分析,大体得出目前 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状况:以“离乡不离土”开发方式为主,以从事工业、建筑业 与餐饮服务业为主,主要流向东部及沿海地区,年龄结构较轻。开发也取得了较为积极 的效应:一是提高农民纯收入,二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三是推动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 营,四是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五是加快城镇化步伐。最后,较为全面地分析开发我国农 村劳动力资源遇到的问题及原因。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供大于求的表象及 实质,得出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是稀缺性资源,数量只是相对过剩:通过分析“民工荒” 现象及本质,得出形成“民工荒”根源是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与农民工自身素质较低双 重作用的必然结果:通过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拉大,说明我国社会收入分配 的不是十分合理:通过分析当前动力市场的存在的不足,表明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流动 的合理性受到阻碍:通过分析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的落后现状,得出导致农村劳动力资 源自身素质低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基本粮食生产得不到保障、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等 分析,得出对农村劳动力资源的过度盲目开发,已使得区域性社会问题凸现:通过对户 籍的壁垒作用分析,得出其不仅阻碍了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而且对农村劳动力资源的 思想也起到了一定的束缚作用。所有以上问题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职能作 用弱化而导致的。 第五章:立足国情,借鉴国外实践经验,提出开发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建议。首先, 应牢固树立“服务于民”的思想,通过提高自身素质、尊重经济发展规律等方式,积极 转变政府职能意识。其次,政府应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教师待遇、重视农村女童教 育、理顺管理体制等途径,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职业教育及农民工的培训工作,努力实 现农村劳动力资源由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第三,通过进一步调整与完善农村劳 动力市场体系,为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提供公平合理的流动平台,促进农村劳动力资 源在社会生产中与其他资源形成合理配置。第四,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城乡一体化 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合法权益。第五,通过发展产业化农业、规模 化乡镇企业,并充分发挥农村创业者的“回流效应”,积极深化农村劳动力资源就业渠 道。第六,充分利用我国加入wTO的有利时机,政府出面积极协调,努力扩大国际劳务 输出,不断拓展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国外开发渠道。第七,各级政府应以“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为契机,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充分利用各种 有利条件,扎扎实实的开发好本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资源。第八,政府应建立相应的监督 评价奖惩体系,定期对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工作进行监督、评价、奖惩,以此增强各级 政府做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工作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受。第九,委托现有的研究机构, 对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工作进行跟踪研究,并沿着“实践一理论一实践”道路循环前进, 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把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工作推向更深更远。 4 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 第2章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理论基础 2.1劳动力资源流动的原因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区域性经济福利待遇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为了更好 的生存和发展,劳动力资源不再选择固守原地,而是选择流动。因此,从政府角度而言, 必须对劳动力资源实施有效开发。 (1)马克思认为,社会化大生产带来了农村劳动力的全面流动。①追求高工资是农 村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动力,由于农民平均工资低于工人的平均工资,农村劳动力开始从 农村向外流动,“随着农村劳动力从农村外逃,工资必然上涨,实际上也上涨了”。。② 工业的发展为城市大规模吸收农村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工业的迅猛发展产生了对人 手需要,工资提高了,因此,农村劳动力成群结队从农业地区涌入城市。人口以难以置 信的速度增长起来”。圆⑨交通运输手段的革命,也为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提供了极大的便 利。 (2)20世纪50年代末,唐纳德·博格从运动学的角度,提出著名的“推力一拉力” 理论。他认为,劳动力流动是推力与拉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流出地,由于自然资源枯 竭、劳动力过剩而导致的失业、收入低等因素产生推力,同时,因社区环境、家人的亲 和力等因素产生拉力,二者相比,推力大于拉力。同样,在流入地,由于较多的就业机 会、较高的工资收入、较好的生活水平等因素形成拉力,而不利于劳动力流入因素形成 推力,综合起来,拉力大于推力。。 2.2劳动力资源转移规律 (1)埃费雷特.s.李在其‘人口转移理论》中,对劳动力转移规律进行了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 一是受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差异的程度、人口群体的特征、迁入地和迁出地中间障碍因素 克服程度的三方面影响,社会经济愈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劳动力转移规模愈大,转移率 愈高,反之则愈小愈低;二是受先行者的经验和信息影响,劳动力的转移往往有着其特 定的方向。但往往伴随着与流动相反的回流,原因是迁入地吸引力的消失、经济不景气, 或流动者重新评价迁入地9。 (2)泽林斯基在《流动转移的前提》一文中提出了劳动力转移转变论,他指出:“在 近代历史上,人们在时间一空间内的流动性增长具有一定的模式般的规律性,这些规律 构成了现代过程中的基本部分。”他认为劳动力转移有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存在着居 民流动性和自然增长率都很低的工业化前的、传统的阶段:第二阶段是早期转变时期, 即随着生育率的突然增长,大规模的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第三阶段是转变后期, 即随着人口增长率降低,存在着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与从农村向农村转移;第四阶段是 先进的工业社会阶段,人口增长率稳定,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与从农村向农村转移进一 步减少;第五阶段是高度现代化社会,由于交通的发展,工作点与居住地的距离变得更 近,来回流动是主流,从外迁入者减少。o 2.3劳动力资源开发模式 (1)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点,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于 2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了著名的二元经济理论。他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二 元的,即现代工业与传统的农业不仅可以并存,而且可以形成互补。由于发展中国家多 数经济落后,以农业为主,工业化程度低,且正在经历由农业向工业化转化阶段。所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杜.1975年版,第26卷第6页 。‘马克思恩格新全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卷第296页 。李爱:‘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政府行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第28页 。李爱:‘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政府行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第29页 。魏津生:‘人口迁移和流动研究的几个基本问置).‘人口与经济'.19¨年第4期 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 农业就拥有大量的过剩劳动力,其劳动的边际效益为零甚至是负数。而工业正处于扩张 过程中,劳动的边际生产率明显高于农业,按照工资最高水平等于劳动边际产品的原理, 工业工资显然高于农业,这一差异的存在,使得农业可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劳动力。鉴于 此,他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设计的模式为:工业的发展不断从农业中吸收廉价、无 限供给的劳动力资源,借以替代资本而实现工业的发展,并将工业获得的超额利润用于 再投资、使创新的资本扩张吸收越来越多的农业劳动力,并使农业通过向工业转移劳动 力而逐渐脱贫,获得发展,最终实现二元经济向一元、同质的现代经济转换回。 (2)费景汉和拉尼斯劳动力转移模型理论。与刘易斯模型相比,费景汉和拉尼斯 更关注农业的发展在农村人口(主要是农业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他们把农 业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和工农业的发展联系起来,划分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传统的 农业部门存有大量的显性失业,农业部门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为零。在这一阶段,从农 业部门转移出一部分多余的劳动力,并不会减少农业生产总量。在仅能维持农业人口生 存下去的、由习惯和道德因素决定的不变制度工资下,工业部门不断吸收农业部门剩余 劳动力。而且,当农业劳动者流入到工业部门时,农业产品剩余便产生了,农业产品和 农民消费之差得的农业剩余正好可以提供给流入工业部门的劳动者。第二阶段,农业部 门的剩余劳动力即隐蔽失业者已吸收殆尽,农业劳动的工资已不再由习惯和道德力量决 定,而是由市场力量来形成,此时,农业已完全商业化,工业部门要吸收农业劳动力, 必须付出高于不变制度工资的由劳动边际生产率决定的工资o。 2.4农村劳动力姿源开发过程中的注重点 2.4.1农业、农民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 (1)毛泽东认为:①农民在国家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极端重要。他在党的七大政 治报告中说:“忘记农民,就没有中国的民主革命,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也就 没有一切革命。我们马克思主义书读的很多,但是要注意,不要把‘农民’这两个字忘 了,这两个字忘了,就是读一百万册马克思主义的书也是没有用处的,因为你没有力量。” 。在工作实践中,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一土地问题, 实行耕者有其田:二是减轻农民负担,解决农民困难;三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②农业 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具有战略地位。“农业生产是我们经济建设工作的第一位,它不但 需要解决最重要的粮食问题,而且需要解决衣服、砂糖、纸张等日常用品的原料即棉、 麻、甘蔗等的供给问题。”“◎“农业和工业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农业关系 国计民生极大,农业是轻工原料主要来源,是轻工业的主要市场,是重工业的重要市场, 从某种意义上讲,农业即是工业”。o (2)邓小平认为,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必须首先 解决农村问题。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看这百分之八 十的人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②。中国 的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的生活是不是好起来,翻两番,最 重要是这百分之八十的人口能不能达到”。。③农业发展主要抓三方面,一是科学技术是 第一生产力,“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 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经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 阿瑟·刘易斯:‘二元经经济理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I螂年版 费景汉·古斯塔夫·拉尼斯:‘劳动剩余经济的发展,.华夏出版社,19眇年版 ‘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杜,1995年版.第3卷第106页 ‘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5卷第360页 ‘毛泽东文集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页 ‘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卷第65页 ‘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卷第117页 6 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 技术”@:二是调动农民积极性,“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 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霉:三是工业支援农业,“农业搞不 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解决不了。农业要恢复,要有一系列政策,其 中比较重要一点是工业支援农业”。。(4)“我们对群众路线历来的解释,无非是从群众 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就是正确地反映群众的意见,然后正确的 领导群众。党的路线是从群众中来,是合乎群众的,是能够为群众接受的,是能够动员 群众的,同时又是反过来领导群众的,这就叫群众路线”。o 2.4.2劳动力价值与价格理论 (1)关于劳动力价值,马克思认为:“如同其他商品价值一样,劳动力的价值由生 产它所必需的劳动量来决定的。一个人的劳动力,只有在活着的时候才存在,一个人要 成长和维持生活,就必须消费一定量的生活资料,但是.一个人也和一部机器一样是不 免要损坏的,所以,必须用另一个人来代替他,工人除了维持自己生活所必需的一定量 生活资料以外,还需要有一定量的生活资料来养育子女,因为他们将会代替他,并且还 要延续他们的种族。此外,还要花费一定数量的价值,使工人能够发展自己的劳动力和 获得一定的技能,由此可见,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 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来决定的”。o (2)关于劳动力价值与价格间关系,马克思通过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批判,揭 示了劳动价值与劳动力价格间关系。他认为:①“如果以为劳动和其他任何一种商品的 价值归根到底是由供给和需求决定的,那就完全错了,供给和需求只调节着市场价格一 时的变动,供给和需求可以说明为什么一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会涨到它的价值以上或降到 它的价值以外,但决不能说明这个价值的本身。假如说,供给和需求是平衡的,或如经 济学家所说,是相互抵消的,当这两个相反的力量相等时,它们就相互抑制而停止发生 任何一方面作用,商品的市场价格就同它实际价值一致,研究价值时,完全可以不用考 虑供给和需求对市场价格发生影响”。。②“劳动力市场价格,如同其他一切商品的市 场价格一样,在长期里会与它的价值相适应。因此,无论怎样涨跌,平均起来只会是自 己的劳动价值,亦即由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来决定的”。o 2.4.3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马克思认为:(1)“机械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即缩短生产商品必要劳动时间的最有 力手段”,o。大工业是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 产率”,回这对农业同样适用,农业工业化,农业改良和技术进步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 力,促进农产品的迅速增长,从而为农业人口脱离土地向非农转移提供了物质保障。(2) 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因素有:一是劳动的自然条件,决定劳动的自然生产率,如 土地的肥沃程度,光照等。二是劳动者的天赋、技能、体力和智力等个人因素,以及与 之相联系的普及教育和职业培训。三是劳动社会条件的改进,如资本的集中、机器的应 用、科学的发展等,它们影响劳动的社会生产率。。(3)“如果撇开对外贸易,那么很 明显,从事加工工业等完全脱离农业的工人数目,取决于农业劳动者所生产的超过自己 o‘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卷第275页 o‘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l卷第323页 ’‘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卷第79页 9‘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l卷第287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卷第93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卷第167页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人民出版杜,1975年版,第2卷第l驰页 ’‘资本论),人民m版社.2004年版.第l卷第463页 o‘资本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l卷第444页 o‘资本论'、‘经济学手稿’(186卜l%3),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7 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 消费的农产品的数量,显然,不从事农业劳动而能生活的人的相对数,完全取决于土地 耕种者的劳动生产率”。。 2.5相关概念 (1)人力资源。指投入和即将投入创造社会财富的人力,显示的是人力量的多少, 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现实的人力资源,即现在就可使用的人力资源,它由劳动适龄(男 16—60周岁,女16—55周岁)人口中扣除因病残而永久丧失劳动能者外的绝大多数适龄 劳动人口中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口组成。另一部分是后备人力资源,即现在还不能使 用但未来可使用的人力资源,是未来的人力资源,它是由未成年人口组成。因此,农村 劳动力资源是指农村范围内的劳动力所具有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2)人力资本。指以生产技能、知识及个人经验等凝结在劳动者身上的资本量,体 现着人力的质的高低。人力资本的高低是通过人力资本存量指标衡量的,人力资本存量 是指人力资本的一种沉淀,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得到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主要包括四方 面,一是正规教育。即通过在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二是在职 培训。为了胜任工作或把自己从事的工作推至更高的层次,边工作边参加的专业性培训; 三是个人健康。为了拥有强健的体魄和成熟的心理而进行投资:四是个人和家庭根据工 作机会变化而发生的迁移。之所以说迁移也是人力资本的投资过程,是因为引起个人与 家庭迁移决策的因素主要是就业和生活方式,前者直接与个人预期收益相关,后者可以 看成从消费方面影响个人效用的因素。在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迁移决策主要以收益预 期为基础,通过从劳动生产率相对低的区域工作流动到生产率相对高的区域工作,使劳 动者能够增加个人的收入和工作经历、获得相关信息和技能,劳动变得更有效率。因此, 迁移也是一个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一般而言,拥有较高人力资本的农村劳动力迁移比例 大于低素质的农村劳动力。这是因为从低生产率,低收入的传统农业部门向高生产率, 高工资的现代化城市工业部门的转移,决定了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必须具备较高的人力资 本,才能满足流入地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卷第22页 。亭云:‘人力资本——世界各国成功开发落后地区的关键).‘延安大学学报',2∞1年第6期 S 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 第3章 国外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实践 在由农业化向工业化的进程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完全开放的市场经济政 策,由市场配置经济资源。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大多是在稳固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通 过市场经济自由选择实现,具有一定自然性。政府在整个开发过程中,始终发挥宏观调 控作用。 3.1发达国家 (1)美国。地多人少,虽然在工业化初期,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比重60%以 上,但并未出现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聚集现象,相反,由于工业的迅猛发展,城镇化进 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工业、农业均存在劳动力严重短缺问题。鉴于此,美国政府走的是 一条。以发展农业为基础,通过工业促进农业,农业辅助工业,实现农村劳动力资源自 然开发”道路。一方面,充分利用高速发展的工业优势,通过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结果:一是农业很快完成了机械化,确保了粮食生产,解决工 业发展原料问题;二是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不仅解决了人多地少的矛盾,而且有大量农 村劳动力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而分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恰恰被迅速发展的工业吸收、消 化,促进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实行。交通革命”。自1828年始至1887年止, 经过近60年的不懈努力,全美铁路网基本形成,作用随之凸现:一是交通运输业本身 的繁荣昌盛,吸收了大量农村劳动力:二是大大降低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本,促进劳动 力转移进程:三是更加适应了工业化物流的需要,加速了工业的发展。 (2)英国。一是人多地少,农业生产率低。在工业化初期,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 动力的比重较高,直至1801年,所占的比重仍为35%,农村有大量劳动力剩余;二是依 靠强大的军事力量,在世界霸占许多殖民地,由于要向殖民地倾销货物,实现掠夺财富 目的,使得当时工业产品需求量激增,刺激了工业迅速发展,工业劳动力出现不足。鉴 于此,英国政府实行的是“暴力征农、移民海外、殖民掠夺”开发方式。一是通过“圈 地运动”,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把耕地圈起来作为牧场,逼迫农民离开土地,从农业 转向工业。据统计,仅18世纪,英国大约一半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二是为缓 解“圈地运动”带来的就业压力,通过法律手段,制订政策,把本国剩余的劳动力,强 制移民海外。据统计,仅19世纪100年间,爱尔人向美洲的移民数量就达500万之多, 以至于移民美国的爱尔兰人比在爱尔兰本土的爱尔兰人还要多。三是为了弥补工业发展 进程中农业支持不足的问题,英国政府对所属殖民地进行残酷的掠夺,如1852年至1859 年,英国国内小麦消费量的26.5%靠海外殖民掠夺,1870年至1874年,掠夺量比重增 至48%以上。 (3)日本。是个岛国,自然资源短缺,人多地少,农村一直存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特别是二战后,大量复员军人,海外撤离以及城市疏散人员的返乡,致使日本农村人口 急剧膨胀。针对现实的国情,政府通过制订政策,强行开发。一是通过公共机构的介入, 促进农地流转,农地流转可以带来土地规模经营效益,促使小农户放弃土地所有权与经 营权,离开农村进城定居。二是推动农业机械化,解放农业生产力。三是推行振兴区域 经济政策,促进农民离农。通过立法,规定在政府的指导下,促进工农、城镇与农村的 协调发展,并制订强制性发展计划:规定从1971年始至1975年终,在城市建立年销售 额为9000亿日元的各类工业区,吸纳1000万人就业,其中,60%以上必须来自农村o。 四是在各地建立许多职业培训机构,对希望外出劳动的农村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五是 制定有利于农民转让土地,处理财产的法律规定,为促进农民离开土地创造条件。六是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养非农产业能够接受的合格人才。1947年,日本政府颁布了‘基 。李爱:‘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府行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第∞页 9 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 本教育法和学校教育法》,规定所有适龄人口的义务教育期限从6年延长至9年。随后, 日本政府又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20世纪80年代就普及高中教育,使40%的农村适 龄青年跨进大学校门。日本政府还在农村推行了职业训练制度,对农民进行职业技术培 训,与此相适应,国家也鼓励各企业、社会团体积极开展岗前培训,为农村谋业者提供 各种学习机会,使其适应工作环境并掌握劳动技能。七是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 势,发展密集型工业,弥补资源不足。如1989年,日本吸收的19.5万劳动力中,有17 万靠劳动替代资本创新吸收的,比重达87%以上。回 3.2新兴工业化国家 (1)韩国。韩国虽然是个传统的农业国,人多地少,土地贫瘠,政府在很长一段 时间内不重视农业的发展,导致农作物产量不高,农业生产率低下。韩国同时又是个岛 国,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独立后,在蓬勃发展的世界贸易中,获得了许多参与提升的 机会,不仅工业得以迅猛发展,而且积累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为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 奠定了扎实的经济基础。鉴于此,韩国政府实行是“以资金为基础,集中开发”方式。 一是吸收国外资金,增加就业机会,据统计,1962一1981年近20年间,韩国共吸收外资 贷款486.5亿美元,而
本文档为【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23235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3-13
浏览量: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