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熊网络图书馆最新书讯]第一卷第三期(总第八期) 2012.03

[大熊网络图书馆最新书讯]第一卷第三期(总第八期) 2012.03

举报
开通vip

[大熊网络图书馆最新书讯]第一卷第三期(总第八期) 2012.03 March 2012 | 大熊网络图书馆 | 荣誉出品 大熊网络图书馆 最新书讯 目录 大熊网络图书馆最新书讯 第一卷第三期 总第八期 编辑出版:大熊书局 出版日期:2012 年 3 月 本刊投稿联络指定信箱 dxlibrary@yahoo.cn 加入邮件列表订阅本刊 http://tinyurl.com/3l6e5so 过刊下载(点击这里) 微博关注(@大熊是馆长) 购买合订本 (点击这里) 第一卷第三期 总...

[大熊网络图书馆最新书讯]第一卷第三期(总第八期) 2012.03
March 2012 | 大熊网络图书馆 | 荣誉出品 大熊网络图书馆 最新书讯 目录 大熊网络图书馆最新书讯 第一卷第三期 总第八期 编辑出版:大熊书局 出版日期:2012 年 3 月 本刊投稿联络指定信箱 dxlibrary@yahoo.cn 加入邮件列表订阅本刊 http://tinyurl.com/3l6e5so 过刊 下载 课程表模板下载资产负债表下载英语单词下载学习机资料下载励志文章下载 (点击这里) 微博关注(@大熊是馆长) 购买合订本 (点击这里) 第一卷第三期 总第八期 奇书 02/卡夫卡小说集 逸闻 03/行走在月亮和六便士之间的天才 速览 12/《美国宪政历程》等三本 怪谈 13/给柯南-道尔爵士的信 16/从国书看中古时期中国与东亚 20/薇菜 蕨菜 灰灰菜 关于 22/征稿订阅招募等 19/更正 (点击目录可直接进入对应页面) 吧 啦 减 肥 马 刀 梅 茗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大熊网络图书馆 奇书 卡夫卡小说集 2 书目信息 名称:卡夫卡全集 格式:PDF 目录: 下载地址: http://dxlibrary.5d6d.com/ thread-3768-1-1.html (非常感谢俄狄浦斯狄奥 尼索斯书友的无私分享) 文学的孤岛 弗兰兹·卡夫卡(Franz Kafka,1883 年 7 月 3 日—1924 年 6 月 3 日),20 世纪最有影响 力的德语小说家。文笔明净而想像奇诡,常采用 寓言体,背后的寓意言人人殊,暂无(或永无) 定论。别开生面的手法,令二十世纪各个写作流 派纷纷追认其为先驱。 卡夫卡是一位用德语写作的业余作家,他与 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 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 师。卡夫卡生前默默无闻,随着时间的流逝,他 的价值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在世界范围内形成 一股“卡夫卡”热,经久不衰。 本期辑录的“卡夫卡小说集”系《卡夫卡全 集》的前四卷,几乎涵盖了卡夫卡一生创作的所 有小说,权威度极高。另外的一本《卡夫卡中短 篇小说》含纳了卡夫卡的一部分代表作,可作为 入门书籍阅读。 卡夫卡小说集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逸闻 行走在月亮和六便士之间的天才 ——解读卡夫卡 文/吧啦(liningran@gmail.com) 前言 寒假再读了一遍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 小说描写一个英国画家思特里克兰德的奇崛的人 生经历。作品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让我想起的 不是作者早就预设的原型高更,而是卡夫卡,那 位瘦弱苍白让人心疼的作家。 作为一位成功的经纪人的思特里克兰德,平 凡庸常。有能干的招人喜欢的妻子,活泼健康的 孩子。他话语不多,但举止得体。这个本可以幸 福一生直至终老的普通人在四十岁的时候,突然 离家出走,坚定决绝。之后,他在巴黎的一间陋 室里学习绘画。用绘画表达心中的热望,并从此 竭尽一生地追求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思特里克 兰德不仅仅是对合法的妻子、儿女冷酷,对爱自 己的朋友和朋友的妻子残忍,他对自己同样是冷 酷和残忍的,他是在牺牲自己。物质意义上的舒适、美好及利益的诱惑,对于他根本就不 存在。他维持活着所需的底线,是不被饿死和冻死。他终于得到了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当 他用一对失明的眼睛望着自己的作品,他知道自己创作出的世界有多么美好,心智安详而 恬静。 再来看弗兰茨•卡夫卡(franz kafka),这位“西方现代艺术的探险者”,这位“被抛 入世界的陌生者”,这位“以痛苦走进世界,以绝望拥抱爱人,以惊恐触摸真相,以毁灭 为自己加冕” 的“现代主义文学之父”,这位被誉为“欧洲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的孤独单身汉,自从 20 世纪 30 年代至今,卡夫卡研究已成为一门世界性显学:卡学。 3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在很多对卡夫卡研究的著作当中,都不可避免的提到卡夫卡的父亲对他的影响。父亲 的严厉呵斥在卡夫卡那里真的是影响深远,仿佛卡夫卡在月亮(写作)和六便士(办公室 工作)之间倾其一生的挣扎,都笼罩在父亲的阴影里,他的小说也大都因此而附加上了探 讨这种关系的主题。绝望和被遗弃感一直在追赶着他,他用怀疑的目光打量着人与社会。 在庸人们被假想的幸福感所缠绕的时候,卡夫卡却痛苦不堪。心灵的力量和精神的深度使 他无法与乌合之众达成合谋。他只能独自一人,在暗夜里写作,用这种孤独的方式与伪装 的世界僵持着。他被失眠的寒冷、噩梦的惊扰和公文的冗繁折磨着。他故意保持着与现实 的紧张关系,他对名声、功利、地位、名誉等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厌恶之情。从虚假生活中 摆脱出来,是他一生的努力。他清醒地知道,庸众趋之若鹜的这种生活对人的心灵是极其 有害的。他甚至宣称“我讨厌一切与文学无关的东西”(《卡夫卡日记》)。勃罗德曾说, 卡夫卡曾有意“想把他所有的作品聚集在一起,作为他的一种从父亲身边逃脱出来的尝 试”。 但是如果跳出文本本身,我们就会发现,还是在卡夫卡《致父亲的信》中所表达的卡 夫卡与父亲的关系仅仅是他认为最成问题的一面。而在实际生活中,卡夫卡表现得异乎寻 常地遵命与豁达。总体来说,他所做的一切基本上都是在父母的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与安排当中,他的态 度也是尽力不偏离父母的计划与安排。 可见,同是天才,卡夫卡和毛姆笔下的思特里克兰德有着明显的差异。如果说思特里 克兰德对六便士(世俗生活)的彻底决裂让他最终寻找到了内心的安宁,实现了自己的梦 想(月亮);那么卡夫卡的一生却充满了悖谬:内省和冲动,懦弱与顽强,绝望与救赎。 他像走钢丝的演员一样,为了爱,用去一生的时间小心翼翼的行走在月亮和六便士之间。 也许他延宕脆弱,缺乏思特里克兰德那果断而决绝的行动力,可是这样的天才,或许更能 让人从他那跳动的文字中,从他忧伤的眼神里,感受到他那直抵人心的灵魂。 同样,卡夫卡文学创作中的悖谬手法奠定了他在人类思想史上的地位。我们在分析他 与父亲的关系时,应该看到悖谬的背后是一种激烈的内省。这种内省与他对父亲表面的尊 崇构成了一种张力,吸引我们去追索,去解开这位为人类的合理生存而苦苦思索一生的伟 大天才的思想之谜。也正因为如此,卡夫卡的作品为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索空间。 一,生活在“第一个世界”的卡夫卡 卡夫卡 1883 年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波希米亚(今捷克西部地区)首府布拉格的 一个犹太商人家庭。父亲艰苦创业成功,形成粗暴刚愎性格,从小对卡夫卡实行“专横有 如暴君”的家长式管教。卡夫卡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至中学在德语学校读书,后学会捷克语,自幼酷爱文 4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学。1901 年进入布拉格大学学习德国文学。不久迫于 父亲之命改修法律,1906 年获法学博士学位。毕业后 在一家保险公司任职,直到去世。卡夫卡身体羸弱, 一生为病魔所缠。 天才总是过分敏感和焦虑。卡夫卡就是一个极端 的例子。这种极端的性格可以追溯到童年的挫折与伤 害、教育的抑制与塑造。卡夫卡一方面自幼十分崇拜、 敬畏父亲,另一方面,一生都生活在强大的“父亲的 阴影中”。 而写作对于卡夫卡的意义,也因此远远超过了一 般作家。他在信中写: “我的职位对我来说是不可忍 受的,因为它与我唯一的要求和唯一的职业,即文学 是相抵触的。由于我除了文学别无所求,别无所能,也别无所愿,所以我的职位永远不能 把我抢夺过去,不过也许它能把我完完全全给毁了。”他身上的一切都为文学而准备着, 他所有的幸福的可能、所有的生命活力都存在于文学之中,可是他为了听从父亲的命令, 选择了埋首办公室冗长的公文中“从有能力获此幸福的躯体上割下一块肉来”。 卡夫卡在父子关系、婚姻等方面所作出的选择,具有强烈的私人色彩,很难用我们惯 用的道理解释清楚。他坦言:“我在精神上显然没有能力结婚”。卡夫卡企图通过婚姻来 缓和自己同感性世界的关系,并以此来完成对自我的拯救。然而他的婚姻也很不幸,曾多 次恋爱,三次订婚,但均以失败而告终,终身未娶。 在卡夫卡那封全面回忆了许多往事的著名长信《致父亲》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敏感 而弱小的男孩如何在“父”的强大阴影下变形地成长为一个自卑得一塌糊涂、永远不能主 宰自己的男人。这位父亲无时无刻不在强化自己的高大壮硕和儿子的虚弱无能。母亲气质 抑郁、多愁善感。这些对后来形成卡夫卡孤僻忧郁、内向悲观的性格具有重要影响。同样 也是在这封长信中,通过对父亲的审视和追问,完成了自己对自我人生的拷问。 卡夫卡的父亲为孩子们立下了许多规矩,而他自己却可以肆无忌惮地破坏它们。这样 一来,世界在卡夫卡的眼中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个世界“我这个奴隶居住的,我必须服 从仅仅为我制定的法律,但我又(不知原因何在)从来不能完全符合这些法律的要求;然 后是第二个世界,它离我的世界极其遥远,那是你居住的世界,你忙于统治、发布命令、 对不执行命令的情况大发雷霆;最后是第三个世界,其它所有的人全都幸福地、不受命令 和服从制约地生活在那里。” 5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在《卡夫卡日记》中,他也写道:“我所受的教育力图将我造成另一个人,而不是我 自己。因而,它是为了伤害,我的教育者们按照我指责他们的那些意愿伤害了我;我从他 们哪里要求知道我现在的样子,由于他们不可能把它给我,因此我提出了指责,笑声响起 并传到来世。”他用一颗受伤的心灵来向这个异化的世界发问。他用个人的脆弱力量制止 了强大惯性在自我内部的延伸。他用写作这种方式进行着灵魂的自我交谈,拓展着自我的 精神边界,然而,是否这真的能使他逃避开父亲和家庭,逃开他父亲命令他居住的第一个 世界呢? 二、卡夫卡的作品解读 1、卡夫卡作品中的“恋父情结” 勃罗德曾说,卡夫卡曾有意“想把他所有的作 品聚集在一起,作为他的一种从父亲身边逃脱出来 的尝试”。显然,卡夫卡是有意把自己的创作视为 一种“儿子”的行为,所以卡夫卡曾经想把《司炉》 (《美国》第一章)、《变形记》、《判决》编成 一本合集,名叫《儿子们》。 这三个作品所描写的生活内容是各不相同的, 从表面上看,它们之间所具有的共同性,就是作品 的主人公共同地都首先是以一个“儿子”的身份存 在着并且具有儿子的生活形态和心理状态,这也就 是卡夫卡所说的“这三个故事的统一性”。《司炉》 第一句话,首先表明了卡尔是被父母放逐到美国去 的,也郑重其事地宣布卡尔已被剥夺了继承权;《判决》所描写的整个就是格奥尔格与其 父亲交锋中的彻底败北,讲继承权被剥夺的事实进一步确认;格里高尔虽然有一个旅行推 销员的身份,但是他变形后的遭遇和最后的自动想死都是在儿子的名分下进行的,他从来 就没有获得过继承权。 在这三部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卡夫卡“儿子们”的概念其实就是社会生活中的人 被边缘化的一种生存状态。被剥夺了继承权的儿子其实也是卡夫卡自身在这个父权制社会 里卑微身份和地位的典型表述,也是他们生存状况的形象概括。它们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以 “父”为代表的外部世界: 6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美国》,又名《失踪的人》,描述的是 16 岁的德国少年卡尔•罗斯曼,因受家中 女仆的引诱,致使女仆怀孕,被父母赶出家门,放逐到美国后的经历遭遇。作品所侧重的 是人物在美国的忧郁、孤独的内心感受。这是卡夫卡的作品中唯一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 小说基本上采用现实主义创作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 1912 年写成的《判决》是卡夫卡最喜爱的作品,表现了父子两代人的冲突。主人翁 格奥尔格•本德曼是个商人,自从几年前母亲去世后就和父亲一起生活,现在生意兴隆。 他在房间里给一位多年前迁居俄国的朋友写信,告诉他自己订婚的消息。他写完信来到父 亲的房间,意外的是父亲对他态度非常不好,怀疑根本就没有迁居到俄国的朋友,指责他 背着自己做生意,还盼着自己早死。突然,父亲又转了话题,嘲笑格奥尔格在欺骗他的朋 友,而父亲自己倒是一直跟那位朋友通信,并早已把格奥尔格订婚的消息告诉他了。格奥 尔格忍不住顶撞了父亲一句,父亲便判儿子去投河自尽。于是,儿子真的去投河死了。 作品中父子两人的口角,清白善良的儿子竟被父亲视为有罪和执拗残暴,在父亲的淫 威之下,害怕恐惧到了丧失理智,父亲高大强壮而无理性,具有一切暴君特征。这个貌似 荒诞的故事是卡夫卡负罪心态的生动描述,父亲的判决也是卡夫卡对自己的判决。 主人 公临死前的低声辩白:“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其实一直是爱你们的”,是卡夫卡最隐秘心 曲的吐露。 卡夫卡《变形记》中写的是人变成虫的荒诞离奇故事。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是一 家公司的推销员,一天早晨醒来,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长有许多细腿的大甲虫。从此 厄运降临。丢失了工作,遭家人厌恶。他有人性,有人的思维能力和心理,恐惧感与灾难 感缠绕着他。逐渐地又具有了虫性,喜欢爬行,吃霉变腐烂食物。格里高尔不能继续赚钱, 家境每况愈下。尽管全家人都勤快工作,也无法维持生活。大家视格里高尔为累赘,怪物。 格里高尔终于在孤独、寂寞与自惭形秽中悄然死去。家人如释重负,心情愉悦地来到城外 郊游,谈起了新的梦想和美好的前途。 卡夫卡得知出版商库尔特•沃尔夫请人为《变形记》画插图的时候,生怕别人会画 “那个昆虫”,连忙致信提出建议:“我会选择诸如此类的场面:父母和商务代理人站在 关闭的门前,或者更好的是,父母和妹妹在灯光明亮的房间里,而通向一片黑暗的隔壁房 间的门敞开着。”在写作的过程中,一切遭受迫害的感觉和记忆都凸现出来,卡夫卡曾对 年轻的朋友古斯塔夫.雅诺施说:“日常的事情是最伟大的强盗小说。每分每秒,我们都 经过千百具尸体,经历千百种罪恶,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就是我们日复一日的生 活。”“这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要比那种对这生活经历的描绘,更加远离这生活经 历本身的了。”可见,要达到对生活存在本身的体验和披露,“变形”就是卡夫卡的一种 7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选择。因此《变形记》省略了格里高尔“变形”甲虫的过程,却反向展示了甲虫格里高尔 试图重进人的圈子而失败死去的过程。所以,阅读卡夫卡的作品,根本无法获得轻松愉悦 的审美享受,而是在经受一场痛苦的、心灵备受折磨的审“恶”的生存体验。 在《美国》里,卡尔的父亲情结表现并不明显,不过我们还是能够体察到它的一些基 本特征,比如卡尔从来没有对于父母把自己放逐的决定作过任何抱怨,在他出头要为司炉 打抱不平时马上想到的还是父母在场可能的反应。而《变形记》中精神上饱受折磨的格里 高尔内心所涌动着的强烈的“儿子”意识,无论家人如何对待他,他都在替家人着想,幻 想着重新为家庭出力,而唯一的回归方式就是把自己消灭。 应该说,对于“儿子们”与生俱来的“父亲情结”描写最为细腻最为精彩的,就是 《判决》。卡夫卡称其为最心爱的作品。小说是通过格奥尔格的视角去叙述的:惧父—弑 父---怜父---惧父。从表面上看,作出判决的是父亲,实际上,却是格奥尔格自己觉醒的怜 父意识对曾有过的弑父一闪念作出的判决。 卡夫卡说从《判决》中得出的结论正符合他的情况,也曾雄心勃勃地对布洛德说: “这个长篇小说(即《美国》)是这么宏大,仿佛是按天空的大小设计的。”显然,把 《美国》(包括《司炉》)与《圣经•创世纪》放在一起解读,是符合作者思路的。同理, 指出老罗斯曼具有上帝的表征,恐怕也不会背离作者描写父亲这一形象的初衷。其内在逻 辑来自于他内心深处所沉淀的传统的犹太民族的文化无意识,即他独特的“原罪”观点。 在犹太文化的传统中,父亲的形象总是和上帝的影响叠加在一起的,人们对于上帝崇拜的 宗教信仰往往是通过在现实生活中对于自己父亲敬畏的伦理关系得以体验与固化。所以对 于父亲或者说是上帝的那种根深蒂固的眷恋,使得儿子们在与父亲正面交锋之前,必须先 将自己打败,问题是已经惨败的儿子再也没有能力发动反叛父亲的战争。 应该说,父与子的矛盾与冲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在这样绝望之造反 这样的悖谬性逻辑中,人类文明获得了它持久发展的内在动力与稳定的机制,也获得了不 断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然而其代价便是,儿子们只能活在继承权被剥夺的惨败状态中。 父亲与自我的精神影像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叠的。对父亲的背叛与对自我的颠覆带有很 大的一致性。父亲总是想方设法用自己标准来控制儿子的成长,这种约束反而强化了父亲 与儿子的分裂。因为儿子在精神破壳之后,首要的目标就是冲破父亲的防线,去直接与时 代对话。父亲的话语霸权过于强大,只能将儿子置于弱者的地位。对父亲的恐惧与忍耐成 为卡夫卡的最初功课。父亲用喋喋不休的无理指责来实施对儿子的精神主宰,这种权力的 无限扩张并没有使卡夫卡丧失思考的能力,反而强化了对个人生存处境的警觉和质疑。面 对暴君式的父亲,他性格封闭内敛,生活压抑沉闷。如此畸形的生活并没有堵塞卡夫卡的 8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精神通道,恰恰相反,卡夫卡的认识从个人生活的悖谬 上升到了世界的悖谬,从个人的困境上升到了人类的普 遍的困境。现实的深刻性隐藏在混乱的、驳杂的表象后 面。 2、无法逃离“城堡”的卡夫卡 《城堡》是卡夫卡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最重要 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最能体现他的创作特色。主人公 K 来自遥远、神秘、无人知晓的地方,他踏着积雪去一座 城堡,他自称是城堡聘请的土地测量员,要求批准他进 入城堡。但城堡开始并不承认聘请过他,因此不准他在 城堡周围的村庄居住,更不让他进入城堡。于是 K 为了 进入城堡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但却没有任何希望的斗争。 小说并没有写完,据说结局是:在K弥留之际,城堡来了通知──K可以留在村里,但不 许进入城堡。 在童年卡夫卡心中,父亲无疑是法律的化身。父亲的统治无所不在,像是置身于城堡 之中,怎么也走不出去。在逃离中忍受,在忍受中逃离,卑劣的生活和周围的挤压给卡夫 卡一个充分积蓄能量的过程。已经看清了父亲的真面目,却又要在屈从和痛苦中进行生活 的复制,这对于卡夫卡来说,确实是一种精神磨难:“我能享用您给予的东西,然而我却 只能怀着羞愧、内疚的心情,拖着疲惫、虚弱的身体去享用。”或许,卡夫卡之所以在现 实中表现得如此软弱,是因为他觉得在体制内挣扎是万分可笑的。一旦谎言构成世界的秩 序,欺骗便成了一种合乎逻辑的行为。 然而父亲的话语垄断毕竟是有限的,他无法包办一切可能性。卡夫卡这样对父亲说: “你那卓有成效、至少对我从不失灵的教育手段不外是:谩骂、威吓、讽刺、狞笑以及— ——说来也奇怪———诉苦。”父亲的愤怒与激动是莫名其妙的,他试图证明自己代表了 某种真理,至少验证一下自己的威严。尽管这种方法有些滑稽,但是,他无论如何不肯轻 易放弃。父亲的错误不在于其先天的局限性,而是在于他拼命将这种局限性推到极致。而 卡夫卡的“配合”纵容了父亲的暴力。卡夫卡不会用世俗的聪明来自己与父亲的对立,也 不会用阳奉阴违的办法来寻求一种安全的暂缓。 关于“城堡”的多重解读这里不再讨论。在我看来,或许城堡其实只是一个强大无比 的世俗理想的符号。它冷酷、专横、漫不经心,可是要到达它就必须把自己的身心完完全 全地出卖给一个傲慢而又无往不胜的体制,任凭它用不由分说的傲慢来蔑视甚至摧残个体 9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的人的尊严。在村庄里没有人意识到要反抗,村民们无条件地服从和捍卫着来自城堡的每 一条指令,如果能够成为城堡的仆人就是他们毕生最大的荣幸了,他们用自己卑微的生存 培植和衬托着城堡的威仪。村民们的世界正是卡夫卡所描述的“第三个世界”。剩下的那 个“奴隶居住的世界”就是K的世界了,他是外来人──在一个风雪之夜来到了城堡所辖 的村庄,最初他拒绝这种奴化的生存,认为一切简直就不可思议。可是一种奇异的力量推 着他,像山一样不可动摇地推着他,直到他一步一步坠入不可挽回的陷井。进入城堡是根 本不可能的,可是彻底离弃它也不可能。城堡在不断地拒绝,同时也在不断地诱惑;你别 想破门而入,也别想落荒而逃;你只有无尽的等待,你只有被剥夺、被压榨;同时你还必 须奋力挣扎,做出前进或者后退的姿态,就像奴隶和野兽的角斗,奴隶如果任凭吞吃,这 场戏就没什么意思了。城堡在高处俯瞰着你真诚的表演,直到它感到乏味…… ” 正如《审判》中的 K,所对抗的是整个看不见的司法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没有一丝缝隙在等待着他。 一种虚无感扑面而来。卡夫卡的艺术灵魂是一个永恒的迷,难以用出身、家族、童年经历 和生活遭遇来直接套用。 三、行走在月亮和六便士之间 在卡夫卡的日记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和思特里克兰德“我要画画儿。”“我必须画 画儿。”同样的论调-------- “倘若我不写作,我就会被一只坚定的手推出生活之外。” “我头脑中有个广阔的世界。但是如何解放我并解放它,而又不致粉身碎骨呢。”“我最 理想的生活方式是带着纸笔和一盏灯待在一个宽敞的、闭门杜户的地窖最里面的一间里。 饭由人送来,放在离我这间最远的、地窖的第一道门后。穿着睡衣,穿过地窖所有的房间 去取饭将是我唯一的散步。然后我又回到我的桌边,深思着细嚼慢咽,紧接着马上又开始 写作。那样我将写出什么样的作品啊!我将会从怎样的深处把它挖掘出来啊!” 可见,卡夫卡对创作理想的狂热并不亚于思特里克兰德,可是他并没有选择离家出走, 逃离到一个安静的与世隔绝的地方。他可以十几年如一日地做好自己的职员,还会十分成 熟地劝说朋友:“您要表现出爱。您用您的平静、您的宽容和耐心,一句话,用您的爱唤 醒您父母身上已经处于消亡中的东西。不管他们怎样打,怎么不公,您都要爱他们,重新 引领他们恢复公正,恢复自尊。因为什么叫不公?不公就是健康状况不佳,迷途,摔倒, 在尘土中爬行,不符合人的尊严的姿势。您必须像对待两个迷途的人那样,用您的爱把您 的父母扶起扶正。您一定要这样做。就像我们大家一样。否则我们就不是人。您不能因为 痛苦而谴责他们。” 所以他在《饥饿艺术家》中描写艺人为了生存,为了使自己的艺术达到“最高境界”, 10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竟把绝路作为出路,以绝食表演作为谋生手段,宣称可以 40 天不进食而引吭高歌表演, 进而发展到为绝食而绝食的“艺术”境界,仿佛饥饿真的就与人的肉体感觉离开了一样。 艺术家深为他的饥饿艺术未达佳境而遗憾,更为人们对他的艺术追求不理解不支持倍感孤 独,把原本作为生计手段的挨饿,当成生存目的和真正“艺术”而孜孜以求。那位骨瘦如 柴的艺术家即使仍坚持要绝食表演下去,后来还是被经理强迫进食。最后被送进马戏团, 关在笼中与兽类一起供人参观。那样悲凉的结局,无疑是行走在月亮与六便士之间的卡夫 卡无声的选择。 常常天真地想象,如果卡夫卡逃离他的父亲和家庭,像思特里克兰德找个安静的角落 写作,那他该创作出多少伟大的作品啊!可是仔细想来,也许并非如此。所谓“鱼和熊掌 不可得兼”。可是有谁能清楚地知道,当我们权衡再三后,自己舍弃的是不是鱼,而得到 的又是不是熊掌呢。 如果卡夫卡真的逃离,或许他就失去了创作的源泉,将久久沉浸在失去内心安宁的不 安中。就像《地洞》里的鼹鼠一样担心外来袭击,虽地洞畅通无阻,无懈可击,防御退逃 自如,但还是时时处于惊恐之中,惶惶不可终日。 “即使从墙上掉下的一粒沙子,不搞 清它的去向我也不能放心。”它向一种未知的危险、向它周围无穷的一切发动了一场殊死 的战斗:“我离开了世界,下到我的地洞里” 、“如果我能平息我心中的冲突,我就相 信自己已经很幸福了” 。然而它永远在挖掘新的地道,在这个没有尽头的迷宫里,面对 “一种我始终应该担心的东西,一件我始终应该有所防备的事情:有个人来了” 。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刻意在制造这样一种对世界的敌意,因为其中充满了抗拒、斗 争和彼此捉弄的乐趣。一个人所面对的最初的苦难,当然是来自家庭内部。家庭是悲惨世 界、暴力世界、冷漠世界的第一面镜子。无视家庭的残酷真实,就谈不上直面惨淡的人生。 家庭刻画了苦难人生的种种细节,制造了出走和逃亡的冲动。正如刘小枫所说:“卡夫卡 的受苦是自己性情中的两个世界的紧张引起的,他的信仰就是这两个世界的紧张之间的绳 索。”他并不懦弱,只是为了保持内心的平衡,他对世俗的反抗,最终消融在爱与宽容里。 他选择了行走在月亮和六便士之间。 “为了完成一篇寓言/为了服从一个理想/天空/河流与山峦选择了我/要我承担/我所 不能胜任的牺牲……”当我想用这句话做结语的时候,我在想,卡夫卡这个天才的一生是 否真的因为现实的倾轧而那么让人扼腕叹息呢?也许正如卡夫卡所说“你听不懂我的话, 正因为你听懂了我的话。” 11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12 奇书·速览 吴健雄——物理科学的第一夫人 江才健著 吴健雄,世界最杰出的女性实验物理学家,被誉为 “中国的居里夫 人”,曾参与改变人类命运的“曼哈顿计划”,与原子弹之父欧本海默 共事;更是率先以实验证明杨振宁、李政道荣获诺贝尔奖的理论假设, 奠 定物理科学“对称性革命”的第一人。她打破普林斯顿大学百年传 说,成为首位获颁荣誉博士学位的女性,更是美国物理学会有使以来第 一位女性会长。 下载地址:http://dxlibrary.5d6d.com/thread-1203-1-2.html 心理画外音 严文华著 《心理画外音(图画心理学解密)》适用于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人,尤 其是对图画心理学感兴趣的人;“视觉型”的人——强调自己眼睛所 看到的信息,尤其是对图画 具有一定的敏感性的人;从事或对心理咨 询感兴趣的人;从事青少年、大学生、成人团体辅导的人;从事企业 文化和企业培训活动的人;人力资源工作者。如果你想了解目前大学 生和企业白领的心理状况,本书可以提供一种全新视角的解读。 下载地址:http://dxlibrary.5d6d.com/thread-2452-1-1.html 美国宪政历程 任东来、陈伟、白雪峰等著 时为社科院美国所所长的王缉思在本书序中说:“本书并没有 就法律谈法律,而是用生动的笔触,翔实的资料,描述了法治在美国社 会的各个方面从生根到开花的历程。联邦最高法院的 25 个 故事所揭示 的,是一以贯之而又不断发展的一种观念,一种精神。美国宪政的酸甜 苦辣尽在其中,让读者去细细品味。”作者以对美国问题的敏锐眼光, 积 20 年观察、研究之功力,将学术著作的准确性与通俗读物的可读性 融为一体;相信本书的出版不但能使历史学者了 解美国历史的宪政之 维,也能使法律学者明白任何一个重大案例都是历史的沉淀。 下载地址:http://dxlibrary.5d6d.com/thread-2481-1-1.html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给柯南-道尔爵士的信 文/减肥 怪谈 尊敬的爵士先生: 也许创作之初您不曾想过,歇洛克-福尔摩斯会成为世界侦探小说史上最经典的人物 形象,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贝克街 211 号 B 会成为每一个侦探小说迷心目中的圣地。波洛、 奎因、哲瑞-雷恩、马洛、马修……后世的杰出作家笔下依然创造过很多经典的侦探形象, 但福尔摩斯却让读者觉得,他仿佛真的生活在我们的身边。 您可能并不知道,在福尔摩斯诞生后的一百多年里,很多推理作家都尝试着借用这个 形象来创作,我想这并非简单的模仿,更多的还是对于您以及您笔下侦探的致敬。可是即 13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便是爱德华-霍克、岛田庄司这些推理大师的 作品也很难令读者满意,倒不是他们的故事 不够精彩,毕竟“同人”类的作品很难表现 出原作的神髓。 读者,尤其是死忠读者是一种非常难以 伺候的人群。福迷对于福尔摩斯故事的态度 就如同金庸迷对于新武侠的态度一样——因 为原作的数量有限,非常期待有人能够仿制 出全新的作品以满足阅读期待,可当真正有 类似的作品问世的时候不免又挑三拣四、诟 病良多。我甚至觉得仿作福尔摩斯绝对是对 于作家勇气的一种挑战。 2011 年 11 月 11 日,注定是一个不平凡 的日子。并不是因为中国近年来兴起的“光 棍节”,也不是因为“德艺双馨苍老师”二 十八岁的生日,更不是因为中国推理作家文泽尔在武汉的私人图书馆营业,而是因为一本 叫做《丝之屋》的小说的问世。这是由您后人组成的“柯南-道尔协会”近百年来唯一认 证的“福尔摩斯续作”。 我希望您有机会能去读一读这本书。也许故事的架构、案件的本身与您原来的作品有 很多出入的 地方,我反倒觉得是一种模仿的成功。恕我直言,您笔下的故事不难仿作,毕 竟您的语言风格、叙述方式都是有明显套路可循的。我认为把一部仿作创作到“似是而非” 的地步才显出作者的匠心,读者不会因为一个故事的 “形似”去作出认可,让读者唯一 无话可说的方式唯有“传神”。 《丝之屋》的作者安东尼-赫洛维兹之所以能够获得认可我认为在于创作时的心态。 我想赫洛维兹在创作《丝之屋》的时候可能把自己当做是您或者约翰-华生了,可以说在 这个故事中倾注了极大的感情,对您的敬意、对福尔摩斯的热爱,他甚至在创作的时候已 经忽略的读者可能的感受。 我相信在您的笔下不会出现这样的情节:“您起誓?”“是的。”“拿什么起誓?” “拿我的婚姻。”“这还不够。”“拿我跟福尔摩斯的友谊。”他点点头:“现在我们意 见一致了。” 14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15 亦不会出现这样的煽情:我现在仍然能听见。我放下笔,躺到床上,意识到琴弓拉过 琴马,乐音飘向夜空。多么遥远,几乎听不真切——然而,它确实存在!一段弹拨音,然 后是一段颤音。这种风格毫无疑问,是歇洛克-福尔摩斯在拉琴。肯定是的。我希望他是 在为我演奏…… 因此我想说,这部《丝之屋》并不是您,柯南-道尔爵士笔下的福尔摩斯,但它却又 称得上是真正的福尔摩斯。因为以前的续作都着力去把小说表现得像是“柯南- 道尔的原 作一般”,但《丝之屋》却是纯粹的在写一个福尔摩斯与华生共同经历的探案故事。我相 信您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定会被赫洛维兹在小说中倾注的情感所感动。 至于故事中的情节,在这里我并不想多做介绍,但是有几点可以透露一下。故事由两 个案件组成,正因为如此才增加了案件的复杂性以及层层解迷的精彩程度。小说中融入了 现代人所面临的道德问题,而这样的立意既新颖又方便了作家给小说增加悬疑和惊悚的色 彩。另外您可能很难相信一个创作于百年后的作品竟然能将“维多利亚时代”中的精致描 绘得栩栩如生,而您经常喜欢在作品中通过福尔摩斯所流露出的幽默感小说中也能看到几 分。 这是一本基于您福尔摩斯基础上创作的小说,它不但把《福尔摩斯探案集》中故事的 形式模仿的淋漓尽致,还隐含了一百年来推理小说在思维上、伦理价值上的一些进步,更 主要的是展现了一代代读者对于福尔摩斯的热爱。《丝之屋》是福尔摩斯闪亮的回归,更 是一种优秀的传承,这部作品和您笔下所有的福尔 摩斯故事一样,阅读的时候让我感到幸福,我想这 才是最大的成功吧。 爵士先生,不知道我的叙述能否勾起你阅读这 本书的兴趣,在我这封信的结尾,我想引用福尔摩 斯经常说的一句话—— 好戏开场了,爵士。 您真诚的 减肥 《丝之屋》[(英)安东尼·赫洛维兹著,译林出版社,2011 年] 以前的续作都着力去把小说 表现得像是“柯南- 道尔的原作 一般”,但《丝之屋》却是纯粹 的在写一个福尔摩斯与华生共同 经历的探案故事。我相信您在阅 读的过程中一定会被赫洛维兹在 小说中倾注的情感所感动。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从国书看中古时期中国与东亚 文/马刀 1、从国书中不同格式看中国与周边国家之关系 近代以前,国家之间的国际关系更多是由各国君 主之间的身份关系所规定。各国君主之间的关系,经 常用君臣(魏晋以降的册封),父子,兄弟和舅甥等 关系来表现,有时还有翁婿(吐蕃)等其他形式。这 种身份关系最典型的表现,是国家之间交换的国书格 式,特别是国书开头的文辞。 参看一部分汉朝与匈奴、隋朝与突厥,以及日本 与隋朝之间交换的国书。前者属于敌国(双方对等) 关系,汉王朝同匈奴达成协定,将长城以北作为 “引 弓之国”,属于单于统治的地域,而将长城以南作为 “冠带之室”,属于中国皇帝统治的地域,并以匈奴为“敌国”,亦即承认其为对等的国 家(《史记·匈奴列传》)。汉朝皇帝给匈奴送去国书如下:“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 恙。”匈奴回书为:“天所立匈奴大单于敬问皇帝无恙。”(《汉书·匈奴列传》)可以 看出当时汉朝与匈奴之间进行着对等的国交,而在实力上,匈奴还占据上风。隋初,突厥 伊利俱卢设始波罗可汗强盛,致隋高祖如下国书:“从天生大突厥天下贤圣天子,伊利俱 卢设始波罗可汗,致书大隋皇帝。”(《隋书·突厥传》)隋文帝回书:“大隋天子贻书 大突厥伊利俱卢设始波罗莫何沙钵略可汗。”这些国书都反映出隋与突厥对等的实力关系; 而后者,则属于臣属关系,即承认并纳入到以中国为中心的册封体制之中。这种关系的反 映可参看《隋书·突厥列传》:“大突厥伊利俱卢设始波罗莫何可汗,臣摄图言。”这在 中国一方也有反映,《隋书·炀帝纪》记载:“诏启民赞拜不名,位在诸侯王上。”如同 汉朝给予匈奴呼寒邪单于的待遇一样,得到“称臣不名”的特权;再者,则属于一方希望 获得对等(中方不予承认)的关系,这可以说是东亚国际关系中的特殊情况。我们可以从 日本与隋唐王朝之间的国书窥见一二。在中古时期,日本于东亚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国家, 尽管中国将其划为“绝域”之列并视为东方小国,但日本“争礼”的努力从未放弃,不承 认对隋唐的臣属关系并争取获得与之对等的外交关系与地位。在日本给隋朝送出的第一份 16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国书中写道:“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隋书·倭国传》),炀帝不悦, 交代道:“蛮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而第一次遣隋使言其风俗时曰:“倭王以天为 兄,以日为弟……”文帝批评“此太无义理”训令改正。《日本书纪》在 608 年条记载 另一条国书,其文为:“东天皇敬白西皇帝。”在这些国书中,特别是前者,无疑表明日 本要和隋朝开展对等的国交,显示了力图克服倭“五王时代”接受中国册封关系的姿态。 从隋炀帝的反应可知,尽管日本希望和隋朝对等,但是,隋朝不可能承认并与之展开实际 的对等外交。 2、从国书中对周国称谓的不同看中国的内政外交 参阅隋唐与周围国家的国书往来,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不仅根据对方的身份地位,而且 还根据当时本国的形势与实力关系而区别使用不同的格式,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在正常情 况下,名与实应是大致相符的。在汉朝与匈奴的几次国书往来中,我们可通过对比得出汉 朝实力的升降。在汉初,由于刚刚经历战国持久而大规模的破坏,历秦朝又未得休养生息, 汉初国力虚弱,无法抵御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略,故尽管华夷观念根深蒂固,但在国书 往来中称谓体现得平等而谦和。而到了呼寒邪单于时期,由于汉朝国力大增,并致力于经 营以西域为重点的东亚秩序,且匈奴处于南北分裂的困难时期,故这个时候汉朝与呼寒邪 单于确立的是臣属关系,呼寒邪单于自称为“臣”。但由于汉与呼寒邪单于关系密切,特 准称臣而不名,即不用在“臣”属后附自己的名字,以示身份特别。从中可以窥测汉朝意 欲拉拢呼寒邪部与北匈奴抗衡,以此来维系边疆稳定的政策。 而在隋唐,称谓的反悖也可看出国家实力的较量高低。如“天子”“可汗”的称谓, 并不只是中国或者游牧民族专用,在隋初,突厥 首领就自称“天子”向隋文帝递交国书,而当时 隋正处于诞生伊始而突厥实力强盛故隋文帝不得 不隐忍接受;在盛唐时期,由于北方游牧民族中 强部突厥的分崩离析,相反,唐朝国力日强,正 值贞观之治,游牧各部纷纷尊崇唐太宗为“天可 汗”,这在清朝也有所体现。 而在对与日本的称谓上,也能体现一二。 《善邻国保记》记载:“书曰:‘大唐帝敬问日本国天皇,云云。’(日本国天皇疑为倭 王的篡写)……客上书函,题曰:‘大唐皇帝敬问倭王书。’……书曰:‘皇帝敬致书于 参阅隋唐与周围国家的国书 往来,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不仅根 据对方的身份地位,而且还根据 当时本国的形势与实力关系而区 别使用不同的格式。 17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日本国王。’”自隋朝以来,中国的书函称“倭王”,以表示日本君主比中国皇帝身份低, 这在视外国为从属朝贡国的中国的中华思想或是华夷观念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 在这里用“皇帝敬问”的格式,属于最郑重的格式(依金子修一先生的分类而定)。这种 郑重不无目的——联系当时唐帝国的实际情况——由于新罗的崛起与统一朝鲜半岛,转而 背弃与唐朝的联合与臣属关系,开始与唐朝对抗,东方的领土不易保全,唐朝意欲从朝鲜 半岛的国际关系纠葛中脱身,所以不得不希望日本参加战后的处理,接收难民和提供武器, 为此,国书使用了郑重格式(时间为 672 年左右)。对比唐开元二十四年(时间为 734 年)唐玄宗交付的致日本圣武天皇的国书,首起:“敕日本国王”(按照金子修一先生的 分类,属于给最低级别的国家的行文)。 综上所述,唐朝初期给日本的国书,词语谦和,当于其时国际关系紧张,唐对新罗分 身乏术而只得对日本寄望尚殷有关。到开元年间,正值盛唐,国力强盛,玄宗身为中华大 帝国天子,充满自信;相较而言,日本处于单方面吸收唐朝文化的地位(派遣遣唐使,遣 唐僧来唐学习中国的律令制度,礼仪文化等),逐渐被当作东方小国而受到轻视。从对比 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归纳出中国内部政治状况以及对外界环境与关系的反应情况和干预能 力等等诸如此类的因素对中国外交辞令的深刻影响,而从这些国书中对周国称谓的转变, 我们也能够回溯中国在当时当下的内涵以及外延,窥测出中国在那个情景中所遇到的种种 重大事件以及其做出的反应。 3、从国书看中国的华夷观念 中国古代即有五服观念,《禹贡》所说甸﹑侯﹑绥﹑要﹑荒的五服制;西周中期人祭 公谋父提到名为甸﹑侯﹑宾﹑要﹑荒的五服制。“甸”“即”田﹐ 意为替王室耕田者。 “侯”初当指斥候﹐即以武力保卫王室者。“宾”义为宾从﹐指归服王室者﹐或指王以宾 礼待之者。“要”义为约束﹐指少数族接受约束者。 “荒”义为荒远﹐指少数族居远荒 者。五服之外又有绝域,日本层被划为此列。中国的华夷观以五服制为典型表现,远在春 秋战国,即在封建社会以前,奴隶社会时就以成形并成体系。但是古书中所记的畿服之制 多数是经过理想化的﹐它们常将王都以外的地区规整地划分成围绕王都的等距离地带﹐如 按照《尚书·禹贡》假托于夏代的五服说﹐则中央方千里为甸服﹐其它四服各面都是五百 里﹐一服围绕一服。这跟实际情况显然不能符合。与之相对应的华夷观念也充满着理想主 义色彩。以中原为中心,向外辐射,离中心愈远,其文明程度愈低下,离禽兽愈近于无异。 而处于文明巅峰的中国,秉天之义,实行对周边国家的统治与教化。蕴含其间的中华大一 18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统的“天下”观念,更是时时遭受挫败,长城的 矗立以及对突厥匈奴敌国的承认即是表明天下的 有界以及权威地位的揖让。但即便如此,中国古 代王朝在处理同周边民族或国家的关系时,其基 本的理论依据仍是儒家的“华夷观念”。它既有 排外的一面,有具有强烈的融合的一面。中国始 终把夷狄看作为构成天下的一个重要部分,所谓 “天下为一”,“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王者之制”。《荀子·儒效篇》说:“居楚而楚, 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华夷之别既非出自天性,亦非不可转 移,关键在于习礼乐与否。如在《后汉书》中有赠兵不赠乐的记载,足见中国将礼乐置于 何种高度。以此观之,区分华夷的最高标准是文化,由此发展出以“德化”统一天下的理 论,这种“德化”不是要同化或者消灭种族,而是在承认世界广泛性基础上对各不同民族 的包容,就我而言,这种观点同样是一种理想,但我们可以说这个理想一直在被中国的统 治者倾力实践着,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实现。我们考察魏晋以降实行的册封以及羁縻体 制,可以肯定中国是通过文化的统一来达成政治的统一,与之相对应的,以中国为中心的 东亚秩序既不是一盘散沙,又不是像罗马帝国一样以行省为单位的紧密联系;相反,它是 以文化为纽带,以册封为政治秩序,以朝贡为经济动力的一种松散的关系。 中古时期的中国,正是凭借这样一种尝试,为中华民族“现实”理想(将理想现实化) 的努力,写下了绝妙注脚。 《隋唐帝国与东亚》[(日)堀敏一著,韩升、刘建英译,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年] 这种“德化”不是要同化或 者消灭种族,而是在承认世界广 泛性基础上对各不同民族的包 容。 更正 《大熊网络图书馆最新书讯》试刊号第三期(总第三期)第二页书目信息和第三页《顾 准震撼》(节选)的出处应为《顾准寻思录》而非《顾准寻思路》。 此处错误由热心读者 Lee 书友来信指出,在此向这位书友表示感谢,并向全体书友致以 歉意。为了杜绝类似的情况,一方面继续欢迎大家加入我们的编辑队伍,另一方面将建立书 友审校制度,争取将错误降至最低。如果您还发现了什么错误,请细大不捐,来信指出。 大熊书局 19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薇菜 蕨菜 灰灰菜 文/梅茗 流沙河先生这本《书鱼知小》真好。我很喜欢。有的篇章读了不止一两遍。受益很多。 谢谢老先生。不过有一则,老先生可能搞错了。 薇菜是野豌豆,不是蕨菜,老先生考证得很明白。比如《诗经》里有“采薇”,也有 “采蕨”,可知这不是一种植物。大名鼎鼎的《尔雅》断言它们是一种东西,是错的。可 知经典不可全信。不像如今一些人,古纸堆里抓到一两句话,就以为逮着个宝。 老先生说蕨菜大多分布江南各地。没错。我在老家见过蕨菜,家乡人也叫它这名儿。 可能因为我老家位于中国南北分界线的秦岭南麓余脉,有它不稀奇。俺老乡商山四皓《紫 芝歌》唱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
本文档为【[大熊网络图书馆最新书讯]第一卷第三期(总第八期) 2012.03】,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4314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2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3-08
浏览量:89